剧终新闻
2.73K subscribers
389 photos
57 videos
80 files
2.29K links
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本频道的新闻均可查证,并会尽量使用可靠性高的信源。个人能力有限,有任何问题与建议欢迎评论区指出,整理不易转载注明出处。

本频道目前仅一人运营,更新频率与质量取决于频道主的空闲时间。

特别鸣谢 @bigcrowdev

本频道主要参考的新闻媒体与telegram频道
https://t.me/juzhonews/197

频道主的所有频道,欢迎订阅
https://t.me/juzhonews/660
Download Telegram
#疫苗 #新冠疫苗 #疫苗信心 #阿斯利康 #欧盟 #血栓 #疫苗接种 #西班牙 #立陶宛 #拉脱维亚 #塞浦路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世卫组织 #WHO #英国 #变异 #B1351 #南非 #临床试验 #二期

【欧盟药品管理局:阿斯利康疫苗安全有效,但仍然不能肯定地排除它可能与血栓有关 欧盟多国重启接种阿斯利康疫苗】

欧洲药品管理局宣布,该机构对30起血液异常报告进行调查后得出一个“明确”结论,确信接种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好处胜于其风险,德法等多个欧盟国家随即宣布重启这款疫苗的接种活动。

欧洲药品管理局18日表示,尽管不能绝对排除接种阿斯利康疫苗与诱发脑血栓的关联性,但接种该疫苗对于保护人们避免新冠相关死亡或住院的风险远超过其潜在风险。

欧洲药品管理局局长库克说:“这是一款安全有效的疫苗。”她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明天就会接种。”

德国卫生部长施潘在数小时后宣布,将从周五早上开始恢复使用阿斯利康疫苗,他指此前暂停接种是一个必要的预防性措施。

法国和意大利也做了同样的宣布。法国总理卡斯泰说,他自己将在周五下午接种阿斯利康疫苗,而意大利总理德拉吉表示,尽快为大量人群接种冠病疫苗一直是意大利政府的优先事项。

塞浦路斯、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表示将恢复使用阿斯利康疫苗,西班牙则表示正在评估重启接种的可能。

WHO 和英国药品监督机构均表示应继续接种阿斯利康疫苗。(路透社12)(BBC)(联合早报)(金融时报)

【0316 二期试验表明阿斯利康对预防轻度至中度的B.1.351变种病毒保护性为10.4%】

16日,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1b-2期临床试验显示,两剂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对最早在南非发现的 B.1.351 变种病毒引起的轻度至中度感染仅具有10.4%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没有观察到严重的新冠病例或死亡病例。但作者提醒说,参与者相对年轻的中位年龄(30岁)可能影响了严重新冠病例的缺乏。并且此次实验样本数为750名。(Forbes)(NEJM)

相关新闻🔗
新冠疫苗懒人包
#新冠 #变异 #瘟疫公司 #印度 #双重突变 #B1617

【0324 印度发现新的双重突变变异新冠病毒】

当地时间24日,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收集的样本中发现了新的一种名为B1617冠状病毒 "双重突变 "变种(即两种变异体同时出现在同一病毒中)。科学家们正在检查这种变异体,是否具有更强的传染性或受疫苗的影响更小。

卫生部还表示,尚无法断定该毒株与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地区的确诊数激增是否有关。(BBC12

相关新闻🔗
新冠变异懒人包
#疫苗 #新冠疫苗 #疫苗信心 #辉瑞 #变异 #南非 #B1351

【0401 辉瑞疫苗在接种六个月后仍维持91%以上防护性 | 对B.1.351变异病毒有防护作用】

根据公司联合声明,关于辉瑞疫苗的最新长期研究数据显示,该疫苗接种六个月后仍可保持高度防护性。辉瑞称,可能会利用该结果向监管部门寻求扩大使用授权。

一项对46307人进行的三期试验后续数据显示,从接种该疫苗第二剂一周后开始计算,六个月后预防有症状病例的有效性仍高达91.3%。在美国试验显示的有效性为92.6%。

同时,两家公司公布了关于疫苗应对最早在南非发现的B.1.351变异毒株效果的部分首批数据。在南非参加试验的800名受试者中,有9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6人感染了B.1.351变异毒株。但是这些人均在安慰剂组,意味着疫苗对这个变异毒株仍有防护效果。

上述数据是在两公司联合声明中发布的,尚未经过独立评审和发布在科学期刊上。辉瑞发言人Amy Rose在电邮中称,公司很快将与世界各地监管机构共享数据,并提交科学期刊发表。(界面新闻)(路透社)(彭博社12)

相关新闻🔗
新冠疫苗懒人包
#新冠 #印尼 #变异 #E484K #Eek #B117 #传播

【印尼发现一种传染性更强的新变种新冠病毒】

4月6日,在印尼首次出现的第一起变种病毒确诊病例含 E484K 突变,此一突变也存在于南非和巴西发现的变种病毒。一些科学家把印尼发现的这种变种新冠病毒昵称为 Eek,它明显有能力躲避痊愈者产生的自然免疫力,而且可以降低现有新冠疫苗的有效性。

但印尼政府6日称:该国目前所使用的新冠疫苗(科兴)能够抵抗这种变种病毒。印尼卫生部高级官员西蒂说,一名感染 Eek 变种新冠病毒者已经康复,其密切接触者并没有受到感染。

然而,艾克曼分子生物研究所(Eijkman Institute)副主任赫拉瓦蒂说,有关新冠疫苗抵抗这种新突变病毒的能力仍有待确定。这家专门研究医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机构获印尼政府资助。(联合早报)(路透社)

【0402 B.1.1.7新冠变种在空气中的存活率不比一般新冠病毒高

4月2日,研究人员在《传染病期刊》(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影响因子5.022)上发表论文,论文显示:传染性很强,最早在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 B.1.1.7 在空气中的存活率并不比新冠病毒的其它版本更高。

实验室测试显示,B.1.1.7 在人造气溶胶颗粒中的存活率与去年 1 月在武汉传播的病毒株几乎相同。研究人员测试了病毒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的生存情况,发现 B.1.1.7 在黑暗中停留 6.2小时后失去了九成的感染力,在阳光下停留 11 分钟后失去了九成感染力。另外两种新冠变种在人造阳光下停留 8 分钟后失去了九成感染力。传染性更强的变种并不比其它版本更容易传播。(Solidot)(arstechnica)

相关新闻🔗
新冠变异懒人包
#WHO #世卫组织 #新冠 #变异 #命名 #歧视 #污名化

【世卫组织将发布冠状病毒相关命名法】

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时间6日举行新冠疫情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不应把地点作为病毒、疾病或病原体名称的一部分,新冠变异株也不例外。

科霍夫说,持续看到人们把国家名称用于命名新冠变异株。世卫组织正与科学家商定新冠病毒相关命名法,将于近期发布,确保不会污名化个人、姓氏或地点。(联合早报)

相关新闻🔗
21-01-15 WHO:变异冠状病毒命名应避免与特定地理标记联系

#剧终评论 我要批评 WHO 这么晚才准备发布,现在离发现 B.1.1.7 都快5个月了,再想改变污名化的难度非常高。并且也不应该只规范新冠病毒,之后发现的新病毒 WHO 也应该尽早规范命名。

尽管我对 WHO 命名姗姗来迟感到不满,但正如本频道之前所说的,会在 WHO 标准化命名变异新冠病毒之后采用WHO的规范命名。

但我更担心的是WHO的命名过于晦涩难懂,对于民众来说远不及“英国变种”容易理解。
#疫苗 #新冠疫苗 #疫苗信心 #国药 #科兴 #变异 #新冠 #抗体 #血清 #B1351 #B117

【国药与科兴对B.1.1.7与B.1.351变种的中和抗体效果与普通新冠病毒类似】

4月6日,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发表研究论文,论文显示:根据血清样本分析国药与科兴疫苗对最早在英国发现的 B.1.1.7 变种与最早在南非发现的 B.1.351 变种的中和抗体效果与普通的新冠病毒相似。

研究人员从感染新冠后5个月的34例已康复患者采集恢复期血清并从接种第二剂灭活疫苗(国药或科兴)后2~3周的50名参与者采集血清,并应用这些血清评估假病毒对中和作用的抗性。
...
研究结果显示,B.1.1.7对恢复期血清或疫苗接种者血清的中和活性几乎无抗性,而B.1.351对恢复期血清(2倍)和(灭活)疫苗接种者血清(2.5-3.3倍)中和活性的抗性均超过野生型病毒对血清的抗性。

本研究检测的大多数疫苗接种者血清样本丧失了中和活性,这一结果与近期对恢复期血清或者 mRN A或 BBIBP-CorV 疫苗接种者血清中和活性开展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的结果还凸显出在变异株流行地区持续监测病毒并评估疫苗保护效力的重要性。(NEJM @Twitter)

译文👉NEJM医学前沿 @微信
#疫苗 #新冠疫苗 #疫苗信心 #巴西 #科兴 #三期 #三期临床试验 #P1 #P2 #变异

【巴西公布科兴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最终研究结果】

巴西圣保罗州布坦坦研究所11日公布了中国科兴公司新冠疫苗克尔来福在巴西Ⅲ期临床试验的最终研究结果,将该疫苗对含不需就医的轻症病例在内的所有新冠病例的保护效力从今年1月初公布的50.38%修正为50.7%,对有明显症状且需就医的新冠病例的保护效力从1月的78%修正为83.7%。

这项研究由布坦坦研究所主导,目前已发布未经同行评审认证的预印本,并且已提交给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待同行评审。

该研究显示,当接种两剂疫苗的间隔时间较长时,克尔来福对含不需就医的轻症病例在内的所有新冠病例的保护效力可以进一步提升至62.3%。研究人员认为,接种两剂疫苗的最优间隔是28天。

研究还显示,克尔来福对于P.1和P.2这两种变异新冠病毒同样有效。P.1变异病毒最初发现于亚马孙州首府玛瑙斯市,是导致今年以来巴西疫情严重反弹的一个因素。P.2变异病毒主要在里约热内卢等地流行。

研究人员认为,尽管这两种毒株产生了多处可能影响抗体作用的突变,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了克尔来福的志愿者的血清对于这两种变异病毒的中和效力和对于普通毒株是相同的。(新华社)(medRxiv)

相关阅读📘
21-01-13 巴西试验显示科兴疫苗总体有效性为50.4%
21-03-04 土耳其将科兴疫苗保护率调整为83.5%
21-03-17 科兴疫苗智利Ⅲ期试验初步结果显示良好安全性 有效率90%
21-04-12 巴西科兴新冠疫苗三期论文解读 by 子陵在听歌
#新冠 #变异 #瘟疫公司 #新冠疫苗 #新冠重症 #B117 #传播

【0412 B.1.1.7变种病毒传染性比一般新冠病毒高40%至70%,但引发重症的风险无显著不同,且现有疫苗可有效防护】

12日,研究人员在《柳叶刀-传染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显示:最早在英国发现的 B.1.1.7 变种新冠病毒虽然传染性更强,但它并不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研究人员对去年11月和12月在英国医院留医的496名新冠患者进行了分析,将感染 B.1.1.7 变种新冠病毒和感染其他新冠病毒的患者结果做了比较。结果两组病毒导致严重疾病、死亡或其他临床结果的风险并没有差异。

研究人员说:“在现实世界研究的背景和局限之内,我们的数据所提供的初步保证是,感染了 B.1.1.7 变种病毒的住院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其他住院病人相比没有明显不同。”

同日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期刊上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则发现,相较于其他变种新冠病毒,现有新冠疫苗可以更有效地预防 B.1.1.7 变种新冠病毒,原因是它的再感染率没有显著增加。并且确认了 B.1.1.7 变种病毒的传播力比此前的主要变种新冠病毒高40%至70%。(联合早报)(路透日文)

相关新闻🔗
新冠变异懒人包
#新冠 #变异 #瘟疫公司 #印度 #孟加拉 #B1618 #E484K

【印度发现B.1.618变种新冠病毒】

4月20日,印度研究人员还从西孟加拉邦采集的样本中发现了一种被命名为 B.1.618 的变异新冠病毒,目前它主要在该邦传播。印度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基因组与整合生物学研究所科学家维诺德·斯卡里亚在推特上说,B.1.618 是一种在印度发现的新变异病毒,它携带能增强病毒免疫逃逸能力的 E484K 突变。

此前最早在南非发现的 B.1.351 变种和最早在巴西发现的 P.1 变种也均携带 E484K 突变。斯卡里亚表示,目前关于 B.1.618 引发二次感染以及突破疫苗保护引发感染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多未知之处,需要更多试验数据来评估新冠疫苗针对这种变异病毒的保护效力。(新华社)(theprint)(Vinod Scaria @Twitter)
#疫苗 #新冠疫苗 #莫德纳 #加强针 #变异 #免疫反应 #P1 #B1351

【莫德纳:加强针可改善对B1351与P1变种病毒的免疫反应】

莫德纳公司5月5日宣布,一项小型临床试验的初步数据显示,莫德纳加强针可改善人们对主要新冠变种病毒的免疫反应。

莫德纳总裁邦塞尔(Stephane Bancel)说:“我们对这些新数据感到鼓舞,即我们的追加剂策略应该能够防御这些新发现的变种,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在临床试验中,40名参与者在接种两剂疫苗后的六至八个月接受了中和抗体水平的测试。参与者之后接种了第三剂原本的莫德纳疫苗,或特定于变种的追加剂,并发现这两种疫苗提高了针对两种主要变种病毒的抗体水平(最早在南非发现的 B1351 变种与最早在巴西发现的 P1 变种)。

试验也发现,特定于变种的加强针表现优于原本的莫德纳疫苗,比后者产出近两倍的中和抗体。

莫德纳公司正在测试第三种加强针,此结合了其他两种加强针。该公司计划在近期宣布测试结果。(联合早报)(卫报)(莫德纳)
#印度 #WHO #世卫组织 #新冠 #变异 #命名 #歧视 #污名化 #B1617 #社交媒体

【印度下令社交媒体平台撤下有关“印度变种病毒”的内容】

5月21日,印度政府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发出政府命令,告诉社交媒体公司删除所有提及“印度变种病毒”的内容。

信里说:“据我们所知,一个虚假的声明正在网上传播,即表明冠病的‘印度变种’正在全国各地蔓延。这完全是错误的。”该部引用了之前呼吁遏制社交媒体上关于这一流行病的“虚假新闻和错误信息”作为该命令的基础。

当局说,世界卫生组织未将任何国家与 B1617 变种毒株联系起来。世卫组织上周将B1617毒株列为“须关切变种”。

变种毒株 B1617 去年首次在印度发现,并被指是造成南亚国家近期疫情暴发的原因。B1617 毒株已传播至英国等43个国家,“印度变种病毒”因而成为广泛使用的名词。

不少卫生专家和政府已经使用国名来描述在英国、巴西和南非出现的新冠状病毒变种。(联合早报)(路透社)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于1月15日,敦促制定一套标准化的系统来命名变异新冠病毒并应避免将病毒和特定地理标记联系。4月6日世卫组织说正与科学家商定新冠病毒相关命名法。但截止发稿前仍未发布相关命名规则。
#世卫组织 #WHO #命名 #希腊字母 #变异 #污名化 #歧视 #新冠

【世卫改用希腊字母命名变种新冠病毒

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现在开始,最早在一些国家发现的变种新冠病毒将改用希腊字母命名,这是为避免对相关国家造成污名化。世卫表示,目前被其列为“须关切变种”和“待观察变种”的变种冠状病毒都会采用新命名法。

世卫说,改用希腊字母命名不仅为了去污名化,也为了简化变种病毒名称。

世卫冠病技术主管克尔科夫说:这将有助于公众讨论,但须关切变种病毒的学名将不会被取代。任何发现和报告变种病毒的国家不应该被污名化,并呼吁世界各国加大力度监控变种病毒,共同分享数据以协助遏制疫情蔓延。

克尔科夫说,如果变种病毒数量超过24个,希腊字母不敷应用,到时候世卫将会公布另一套新命名法。

依照新命名系统
最早在 #英国 发现的 #B117 变种病毒将改称 #Alpha (#阿尔法)变种病毒;
最早在 #南非 发现的 #B1351 将改称 #Beta (#贝塔);
最早在 #巴西 发现的 #P1 将改称 #Gamma (#伽玛);
最早在 #印度 发现的 #B1617 有两个分支,属于须关切变种的 #B16172 将改称 #Delta (#德尔塔),属于待观察变种的 #B16171 将改称 #Kappa (#卡帕)。

(BBC)(WHO)(联合早报)(2019-nCoV @TG)

相关新闻🔗
21-01-16 WHO:变异冠状病毒命名应避免与特定地理标记联系
21-04-07 世卫组织将发布冠状病毒相关命名法
#越南 #世卫组织 #WHO #变异

【越南发现的变种毒株不属混合变种 是Delta毒株一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驻越南代表指出,越南新发现的冠病变种毒株不属于“混合”变种,而是与 #Delta 变种病毒(即最早在印度发现的 #B16172 变异毒株)毒株的一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驻越南代表帕克3日说,最新在越南发现的变种病毒并非是 #Alpha(最早在英国发现的 #B117 变异毒株)和 Delta 冠病毒株的新混合体,而是现有 Delta 病毒毒株的一部分。

帕克说:“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目前在越南没有新的新冠混合变体。"他补充说,该毒株变体属于 Delta 变体的一部分。(联合早报)(路透社)(日经新闻)

此前5月29日越南表示,该国出现一种 Alph0 和 Delta 变种病毒的新“混合体”,而该混合体的传播性更强,且可快速通过空气传播。

卫生部长阮青龙当时说,当局是在针对新增病患进行基因测序后,发现这个新的变种毒株,而该病毒株结合了 Alpha 和 Delta 两种现有变种病毒的特征。(联合早报)(越通社)
#疫苗 #新冠疫苗 #疫苗信心 #辉瑞 #阿斯利康 #变异

【辉瑞和阿斯利康疫苗可高度有效预防德尔塔毒株住院病例】

6月14日,根据英国公共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接种两剂辉瑞疫苗对预防 #Delta 变种(最早在印度发现的 #B16172 变异毒株)导致的住院有效率达96%,而接种两剂阿斯利康疫苗的有效率达92%。

研究显示,针对来自 Delta 变体的有症状疾病,两种疫苗在接种第一剂三周后的有效性为33%。接种第二剂辉瑞疫苗两周后的有效率达88%,而阿斯利康在相同情况下的有效率为60%。

该研究对超过1万4000起 Delta 病例进行分析,其中166人在4月12日至6月4日期间住院。(联合早报)(英国公共卫生部)
Forwarded from 乌鸦观察
#新冠 #变异 #命名 #希腊字母 #星座 24 扩容成 24+88

【世卫组织:若希腊字母不够用,新的新冠变异毒株或以星座命名】

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表示,一旦希腊字母用完,新的新冠变异毒株可以用星座来命名。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技术部门负责人玛利亚·范克尔霍夫表示,世卫组织正在为新冠变异毒株寻找新的命名方式,以防24个希腊字母不够使用。范克尔霍夫表示,目前,该组织正在考虑以星座命名。

世界卫生组织5月31日宣布,从当天起把最早在英国、印度等国发现的新冠变异病毒的名称改用希腊字母命名,主要是为了避免对相关国家造成污名化。依照新命名方式,最早在英国发现的B.1.1.7变异病毒改称为Alpha变异病毒;最早在南非发现的B.1.351改称为Beta变种病毒;最早在巴西发现的P.1改称Gamma变种病毒;而最早在印度发现变异病毒有两个分支,须关切变异病毒B.1.617.2改称Delta变异病毒,待观察变异病毒B.1.617.1改称Kappa变异病毒。

截至目前,世卫组织已经用希腊字母命名了11种新冠变异毒株。

“我们可能会用完希腊字母,但我们已经在研究下一个系列的命名。”范克尔霍夫表示,“我们实际上正在考虑星座。”

范克尔霍夫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提案确保没有人对新的命名感到不满。(澎湃新闻)
#新冠 #哥伦比亚 #世卫组织 #WHO #变异 #免疫逃逸 #耐药性 #MU

【哥伦比亚发现的新变种毒株Mu被世卫列为待观察变种】

8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密切观察一种名为 Mu 的新变种新冠病毒,‌此一新变种今年1月在哥伦比亚首次发现。

世卫组织把 Mu 毒株列为“待观察变种”(variant of interest),‌其科学名称为 #B1621

世卫组织表示,‌Mu 毒株的突变存在对新冠疫苗产生抗药性的风险。“Mu 变种病毒发生了一系列突变,‌显示它有逃逸免疫力的潜在特性。”

不过世卫组织也强调,‌仍须进行更多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这个新变种。

Mu 变种新冠病毒是第五种被世卫组织列入待观察名单的变种新冠病毒。

世卫组织还说,在 Mu 的病例中,其全球流行率已经下降到0.1%以下。但在哥伦比亚,这一比例为39%。(联合早报)(法新社)
#疫苗 #新冠疫苗 #变异 #特效药 #国药 #delta

【国药发布两款新冠特效药与对变种病毒有效的二代新冠疫苗】

中国研发抗变异毒株的二代新冠疫苗和特效药,将在此次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全球首发。

9月1日中国生物发文说,此次服贸会,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将携“可诊”领域的三款诊断试剂,在“可治”领域两款特效药(#特免球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及“可防”领域三条技术路线上研发的四款新冠疫苗亮相。

中国生物称,此次服贸会中国生物携带两款灭活疫苗的升级版,能有效中和变异毒株的二代灭活疫苗集中亮相。这是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全球首发。

除了上述两款升级版灭活疫苗,中国生物还将展示重组蛋白疫苗和 mRNA 变异株疫苗。

中国生物说,重组蛋白疫苗是全球领先针对病毒变异量身定做的广谱重组新冠疫苗,从临床试验情况看,该款疫苗能有效对抗德尔塔等变异毒株; mRNA 变异株疫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点优势,目前正完善mRNA平台建设和大规模生产车间布局。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本月2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生物 @微信)
#世卫组织 #WHO #非洲 #疫苗 #新冠疫苗 #COVAX #变异 #疫苗公平

【非洲无法达到接种目标 全球抗疫恐回原点】

9月17日,世卫非洲办事处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的每周简报会上表示,在全球新冠疫苗获取机制(COVAX)联盟削减其预计出货量后,‌非洲今年仍面对4.7亿剂新冠疫苗短缺,‌这增加了出现新的致命性变种新冠病毒的风险。到今年年底为止,‌只有17%的非洲大陆人口将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世卫原先设定的目标是40%。

世卫非洲主任莫蒂说:“令人震惊的不平等加上疫苗运输严重滞后,‌非洲地区恐将成为对疫苗抗性更强的变种病毒滋生地。全球的抗疫努力最终可能回到原点。”COVAX 现在计划向非洲运送约1.5亿剂疫苗,‌数量比原定计划大为减少。

莫蒂说:“富国如果继续不让 COVAX 取得疫苗,‌非洲将无法达到它的接种目标。”

非洲本周的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已破800万起。(联合早报)(法新社)
#新冠 #变异 #Omicron #BA2

【全球57国出现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

世界卫生组织说,高传染力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 BA.2 已在全球57国出现。研究显示,BA.2可能比原始奥密克戎更具传染力,世卫警告,目前放松防疫措施还言之过早。

世卫秘书长谭德赛说,对任何一国而言,无论是宣称战胜新冠或已屈服该病毒,都“言之过早”。“这种病毒很危险,它仍在继续演化。”

快速传播且高度突变的奥密克戎变异株10周前在非洲南部出现,并很快就成了全球主要流行病毒株。

世卫指出,过去一个月收集到的所有种类冠状病毒样本中,奥密克戎变异株占93%,并出现几个亚系:BA.1、BA.1.1、BA.2 及 BA.3。至今已有57国在“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上传了 BA.2 定序,该亚型毒株在部分国家已占所有奥密克戎序列的半数以上。

世卫表示,迄今对这些亚型变异株所知甚少,并呼吁各界对其特性展开研究,包括它的传播力、毒性以及免疫逃脱力。(联合早报)(法新社)
#艾滋病 #变异 #VB #荷兰

【荷兰发现高毒力艾滋病变种毒株 但可有效治疗无须过于担忧】

2月3日,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期刊上发表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他们发现了一种“高毒力”的艾滋病毒株,感染了这种名为“VB 变体”的患者血液中的病毒水平,比感染其他艾滋病变种毒株者高出3.5至5.5倍,而且他们的免疫系统会更迅速地衰退。

研究人员指这个艾滋病毒株在荷兰潜伏了数十年,但现代疗法可有效治疗该变种毒株,因此民众无须过于担忧。

不过,研究也发现,VB 变体患者开始接受治疗后,其免疫系统的恢复情况和存活率与其他艾滋病变种毒株患者相似。

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怀曼特(Chris Wymant)说:艾滋病 VB 变体可能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在荷兰出现,但在2010年前后开始下降。大家没有必要为这个艾滋病变种毒株的出现而感到过度担忧。

这项工作还支持病毒可以进化得更有毒性的理论,这是一个被广泛推测的想法,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很少发现这样的例子。因此艾滋病变体的发现应该 "是一个警告,我们不应该过分自信地说病毒会进化得更温和"。(联合早报)(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