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终新闻
2.73K subscribers
389 photos
57 videos
80 files
2.29K links
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本频道的新闻均可查证,并会尽量使用可靠性高的信源。个人能力有限,有任何问题与建议欢迎评论区指出,整理不易转载注明出处。

本频道目前仅一人运营,更新频率与质量取决于频道主的空闲时间。

特别鸣谢 @bigcrowdev

本频道主要参考的新闻媒体与telegram频道
https://t.me/juzhonews/197

频道主的所有频道,欢迎订阅
https://t.me/juzhonews/660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乌鸦观察
#疫苗 #新冠疫苗 #国药 #世卫组织 #WHO #疫苗审批

【中国国药疫苗被世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当地时间5月7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这是世卫组织认证的第六种安全有效的高质量疫苗,这将扩大“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可以购买的疫苗范围,同时让各国有信心加速其批准过程,以便进口该疫苗并进行接种。

此前,世卫组织已向五种新冠疫苗颁发紧急使用认证,包括美国辉瑞和德国 BioNTech 药厂联合研发的疫苗,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和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两个版本阿斯利康疫苗,美国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公司研发的疫苗,以及美国莫德纳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
(央视新闻 @ 微博)(央视新闻 @ 微博)(WHO @ Twitter)

source: https://t.me/nCoV2019/7637
#疫苗 #新冠疫苗 #疫苗信心 #英国 #阿斯利康 #辉瑞 #B117 #B1617 #世卫组织 #WHO #FDA #青少年

【英国数据显示:注射第一剂阿斯利康疫苗能将新冠死亡风险降低80%

英国英格兰公共卫生局5月10日表示,阿斯利康推出的新冠疫苗数据显示,注射第一剂阿斯利康疫苗就已能将新冠死亡风险降低80%。

数据还将注射两剂辉瑞疫苗后预防新冠死亡风险的有效率从原来的约80%提高至97%。(联合早报)(路透社)

【世卫将B.1.617变种为划为“需关注的变异株”

当地时间10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现有信息显示,在印度首次发现的B.1.617变种传染性增强,一些病例出现中和反应降低,世卫组织将该变异株列为全球范围内“需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现在还没有关于该变异株对诊断、治疗和疫苗影响的数据,未来还会有变异新冠病毒出现,必须尽一切努力控制病毒传播,用现有工具减少重症患者和死亡病例。

B.1.617 是第四个被划归为“须关切变种”的新冠病毒变种。同被划为“须关切变种”的,还有首次在英国发现的 B.1.1.7 变种、首次在南非发现的 B.1.35 变种,以及首次在巴西发现的 P.1 变种。(澎湃新闻)(华尔街日报)(竹新社)

【FDA 批准了 12-15岁青少年接种辉瑞疫苗】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扩大了辉瑞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EUA),以预防包括12至15岁青少年在内的由 SARS-CoV-2 引起的 COVID-19 。 FDA 修正了最初于2020年12月11日发布的“适用于16岁及以上个体”的紧急使用授权。(FDA)(2019-nCoV)
#印度 #WHO #世卫组织 #新冠 #变异 #命名 #歧视 #污名化 #B1617 #社交媒体

【印度下令社交媒体平台撤下有关“印度变种病毒”的内容】

5月21日,印度政府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发出政府命令,告诉社交媒体公司删除所有提及“印度变种病毒”的内容。

信里说:“据我们所知,一个虚假的声明正在网上传播,即表明冠病的‘印度变种’正在全国各地蔓延。这完全是错误的。”该部引用了之前呼吁遏制社交媒体上关于这一流行病的“虚假新闻和错误信息”作为该命令的基础。

当局说,世界卫生组织未将任何国家与 B1617 变种毒株联系起来。世卫组织上周将B1617毒株列为“须关切变种”。

变种毒株 B1617 去年首次在印度发现,并被指是造成南亚国家近期疫情暴发的原因。B1617 毒株已传播至英国等43个国家,“印度变种病毒”因而成为广泛使用的名词。

不少卫生专家和政府已经使用国名来描述在英国、巴西和南非出现的新冠状病毒变种。(联合早报)(路透社)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于1月15日,敦促制定一套标准化的系统来命名变异新冠病毒并应避免将病毒和特定地理标记联系。4月6日世卫组织说正与科学家商定新冠病毒相关命名法。但截止发稿前仍未发布相关命名规则。
#世卫组织 #WHO #命名 #希腊字母 #变异 #污名化 #歧视 #新冠

【世卫改用希腊字母命名变种新冠病毒

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现在开始,最早在一些国家发现的变种新冠病毒将改用希腊字母命名,这是为避免对相关国家造成污名化。世卫表示,目前被其列为“须关切变种”和“待观察变种”的变种冠状病毒都会采用新命名法。

世卫说,改用希腊字母命名不仅为了去污名化,也为了简化变种病毒名称。

世卫冠病技术主管克尔科夫说:这将有助于公众讨论,但须关切变种病毒的学名将不会被取代。任何发现和报告变种病毒的国家不应该被污名化,并呼吁世界各国加大力度监控变种病毒,共同分享数据以协助遏制疫情蔓延。

克尔科夫说,如果变种病毒数量超过24个,希腊字母不敷应用,到时候世卫将会公布另一套新命名法。

依照新命名系统
最早在 #英国 发现的 #B117 变种病毒将改称 #Alpha (#阿尔法)变种病毒;
最早在 #南非 发现的 #B1351 将改称 #Beta (#贝塔);
最早在 #巴西 发现的 #P1 将改称 #Gamma (#伽玛);
最早在 #印度 发现的 #B1617 有两个分支,属于须关切变种的 #B16172 将改称 #Delta (#德尔塔),属于待观察变种的 #B16171 将改称 #Kappa (#卡帕)。

(BBC)(WHO)(联合早报)(2019-nCoV @TG)

相关新闻🔗
21-01-16 WHO:变异冠状病毒命名应避免与特定地理标记联系
21-04-07 世卫组织将发布冠状病毒相关命名法
#越南 #世卫组织 #WHO #变异

【越南发现的变种毒株不属混合变种 是Delta毒株一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驻越南代表指出,越南新发现的冠病变种毒株不属于“混合”变种,而是与 #Delta 变种病毒(即最早在印度发现的 #B16172 变异毒株)毒株的一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驻越南代表帕克3日说,最新在越南发现的变种病毒并非是 #Alpha(最早在英国发现的 #B117 变异毒株)和 Delta 冠病毒株的新混合体,而是现有 Delta 病毒毒株的一部分。

帕克说:“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目前在越南没有新的新冠混合变体。"他补充说,该毒株变体属于 Delta 变体的一部分。(联合早报)(路透社)(日经新闻)

此前5月29日越南表示,该国出现一种 Alph0 和 Delta 变种病毒的新“混合体”,而该混合体的传播性更强,且可快速通过空气传播。

卫生部长阮青龙当时说,当局是在针对新增病患进行基因测序后,发现这个新的变种毒株,而该病毒株结合了 Alpha 和 Delta 两种现有变种病毒的特征。(联合早报)(越通社)
#疫苗 #新冠疫苗 #COVAX #疫苗公平 #世卫组织 #WHO

【谭德塞呼吁疫苗制造商今年向COVAX提供50%疫苗

谭德塞6月7日指出,新冠疫苗制造商应把注意力转向 COVAX,他呼吁新冠疫苗制造商,给予 COVAX 新生产疫苗优先取舍权(right of first refusal),或承诺把今年内的50%疫苗产量提供给 COVAX。

谭德塞说,明显的新冠疫苗不平等导致了“双轨大流行病”——西方国家获得了保护,而贫穷国家还暴露在风险中。

他呼吁展开全球行动,在今年9月为全球至少10%人口接种新冠疫苗,并在今年年底前为至少30%全球人口接种。要实现这两大目标,必须在9月取得另外2.5亿剂量的新冠疫苗,单在这个月和下个月就需要额外1亿剂量疫苗。

谭德塞说:“七国集团(G7)将在本周末举行峰会,这七个国家有雄厚能力达成这几个目标。我呼吁G7不要只是承诺与各国分享疫苗,而是要做到在6月和7月就捐出疫苗。”(联合早报)(法新社)
#疫苗 #新冠疫苗 #疫苗公平 #加强针 #世卫组织 #WHO

【谭德塞:富国不应在他国仍缺疫苗之际施打加强针】

12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表示,富裕国家不应该在一些国家还没有启动新冠疫苗接种之前就订购更多新冠疫苗,为它们已接种好的人民施打加强剂。由于变种冠病病毒的流行和疫苗供应的不均衡,全球冠病大流行再度面临严峻态势。

谭德塞说,最早在印度出现的德尔塔( #Delta )变种病毒(即 #B16172 变种病毒)正以极快的速度席卷全球,导致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激增。上周全球冠病确诊病例连续第四周增加,死亡病例也在连续10周下降后再次上升。目前,德尔塔毒株已出现在至少104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其很快将成为全球流行的主导冠病病毒。

谭德塞表示,德尔塔变种毒株的快速传播导致大量人员住院和死亡,给有关国家特别是医疗资源有限的低收入国家造成极大压力。同时,全球疫苗供应方面存在严重不均衡、不公平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在接种加强针,而另一些国家甚至无法为卫生工作者和最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护。

谭德塞也对一些国家宣布取消公共卫生和社会防护措施表示担忧。他认为,这些国家应考虑此举对卫生工作者和卫生系统的影响。(联合早报)(路透社)
#溯源 #WHO #世卫组织 #实验室 #华南海鲜市场 #野生动物 #武汉 #数据 #透明化 #新冠

【WHO提出进行第二阶段中国新冠溯源研究 呼吁当局提高透明度】

16日,WHO 提出对中国新冠病毒来源进行第二阶段研究,包括对武汉的实验室和市场进行调查,并呼吁中国当局提高透明度。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向成员国提交该计划的前一天(15日)表示,由于缺乏新冠病毒在中国最初几天传播的原始数据,调查工作受阻。

第二阶段工作将需要对武汉人、野生动物和动物交易市场,包括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进行调查,他在该机构发布的讲话中说。

谭德塞表示,该机构还将要求“调查2019年12月最初人类病例出现区域的相关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在周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谭德塞早些时候关于需要中国提供更多数据的言论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部分信息涉及个人隐私,不能复制和携带出境。(路透中文)
#疫苗 #新冠疫苗 #疫苗接种 #加强针 #疫苗公平 #世卫组织 #WHO

【谭德塞:应推迟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捐赠给低接种率国家】

8月23日,谭德塞说,‌应推迟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优先为只有1%或2%人口接种了疫苗的国家提高接种率。

他在访问布达佩斯时说,‌如果不提高全球范围的疫苗接种率,‌更强的新冠变种病毒可能会发展起来,‌打算作为加强针的疫苗应该捐赠给那些还有很多人没接种第一或第二针的国家。

“此外,‌关于加强针是否有效也存在争论,‌”谭德塞在与匈牙利外交部长Peter Szijjarto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他补充说,‌那些免疫系统受到损害的人应该接种加强针,‌不过他们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

世卫组织上周表示,‌目前的数据显示并不需要接种疫苗加强针,‌在高收入国家部署加强针之前,‌全世界最脆弱人群应该充分接种疫苗。

美国上周宣布,‌计划从9月20日起广泛提供新冠疫苗加强针,‌因为Delta变种病毒的感染率上升。

匈牙利已经开始广泛分配加强针,‌任何人在接受第二针新冠疫苗四个月后都有资格接种。(路透中文)
#新冠 #哥伦比亚 #世卫组织 #WHO #变异 #免疫逃逸 #耐药性 #MU

【哥伦比亚发现的新变种毒株Mu被世卫列为待观察变种】

8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密切观察一种名为 Mu 的新变种新冠病毒,‌此一新变种今年1月在哥伦比亚首次发现。

世卫组织把 Mu 毒株列为“待观察变种”(variant of interest),‌其科学名称为 #B1621

世卫组织表示,‌Mu 毒株的突变存在对新冠疫苗产生抗药性的风险。“Mu 变种病毒发生了一系列突变,‌显示它有逃逸免疫力的潜在特性。”

不过世卫组织也强调,‌仍须进行更多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这个新变种。

Mu 变种新冠病毒是第五种被世卫组织列入待观察名单的变种新冠病毒。

世卫组织还说,在 Mu 的病例中,其全球流行率已经下降到0.1%以下。但在哥伦比亚,这一比例为39%。(联合早报)(法新社)
#世卫组织 #WHO #非洲 #疫苗 #新冠疫苗 #COVAX #变异 #疫苗公平

【非洲无法达到接种目标 全球抗疫恐回原点】

9月17日,世卫非洲办事处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的每周简报会上表示,在全球新冠疫苗获取机制(COVAX)联盟削减其预计出货量后,‌非洲今年仍面对4.7亿剂新冠疫苗短缺,‌这增加了出现新的致命性变种新冠病毒的风险。到今年年底为止,‌只有17%的非洲大陆人口将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世卫原先设定的目标是40%。

世卫非洲主任莫蒂说:“令人震惊的不平等加上疫苗运输严重滞后,‌非洲地区恐将成为对疫苗抗性更强的变种病毒滋生地。全球的抗疫努力最终可能回到原点。”COVAX 现在计划向非洲运送约1.5亿剂疫苗,‌数量比原定计划大为减少。

莫蒂说:“富国如果继续不让 COVAX 取得疫苗,‌非洲将无法达到它的接种目标。”

非洲本周的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已破800万起。(联合早报)(法新社)
#世卫组织 #WHO #酒精 #税 #欧洲 #癌症 #科研

【欧洲将酒精税提高一倍 每年可防止5000起癌症死亡】

9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欧洲的酒精税提高一倍,‌作为每年防止近5000起癌症死亡的手段之一。

世卫组织欧洲办事处说,‌提高酒精饮料税是预防癌症的“最佳措施之一”,‌且具有“潜在的高度影响”。该办事处补充说,‌俄罗斯和英国等国家将受益最大。世卫表示,‌饮酒与口腔、咽部、食道、结肠直肠、肝脏、喉部和女性乳腺癌有因果关系。

世卫说,‌模型预测显示,‌“在世卫欧洲地区,‌如果将目前的酒精饮料消费税提高一倍,‌估计每年可以避免1万零700个新癌症病例,‌和4850起与酒精有关的癌症死亡病例。”

这将占欧洲地区与酒精有关的癌症新病例和死亡人数约6%。世卫组织的区域办事处说,‌该地区估计每年有18万起病例,‌以及8万5000死亡病例,‌“是由酒精引起的”。

对世卫组织来说,欧洲许多地区目前的酒精饮料税收水准仍然低,特别是在欧盟的27个会员国。

世卫组织的欧洲地区涵盖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俄罗斯和几个中亚国家进行了相关调查。(联合早报)(法国广播公司)(法新社)(柳叶刀)

相关新闻🔗
21-05-30 酒精没有安全剂量,只要摄入脑灰质就会减少
21-07-13 2020年74.1万例新癌症病例被发现跟饮酒有关 即使“适度饮酒”也与较高癌症风险高度相关
#疫苗 #新冠疫苗 #世卫组织 #WHO #印度 #科瓦克辛

【印度科瓦克辛新冠疫苗列入世卫紧急使用清单 有效性达78%

11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周三宣布,将印度国产的科瓦克辛新冠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这是该组织批准的第一款完全由印度研发生产的新冠疫苗,也是至今获批的第八款疫苗。

科瓦克辛疫苗(Covaxin)属传统灭活疫苗,由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与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Bharat Biotech)共同研发。科瓦克辛疫苗的有效性相当高,且易于储存,将有助于推进较贫穷国家的接种进度。

世卫组织评估后认为,这款疫苗符合该组织针对新冠的防护标准,接种的好处显著大于风险。世卫专家小组建议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完成接种须注射两剂,两剂间隔四周。

第三期临床试验显示,在接种第二剂至少14天后,科瓦克辛疫苗对于预防轻微至严重新冠的有效性为78%。此外,它可在2摄氏度至8摄氏度下储存,非常适合在中低收入国家使用。

印度当局早在今年1月就批准紧急使用科瓦克辛疫苗,至今全国已接种超过1亿剂。在国内疫情加剧而于今年4月暂停出口疫苗之前,印度已对外售卖或捐赠超过6600万剂新冠疫苗,包括科瓦克辛疫苗。并且包括希腊、伊朗、墨西哥、尼泊尔、津巴布韦、澳大利亚在内的十几个国家承认了这种疫苗。

世卫的决定意味着,根据其指引做出监管决策的国家将能引进科瓦克辛疫苗。这也为印度恢复向冠病疫苗全球获取机制(COVAX)供应疫苗铺平道路。(联合早报)(法新社)
#世卫组织 #儿童 #母乳喂养 #配方奶粉 #奶粉 #营销 #广告 #婴儿

【世卫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终止剥削性配方奶营销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2月23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揭示了配方奶行业不道德的营销策略,系统性影响父母选择配方奶而非母乳喂养婴儿的决定。

这份题为《配方奶营销如何影响我们的婴儿喂养决定》报告是来自八个国家的父母、孕妇和卫生工作者的访谈调查,超过半数的父母和孕妇表示,他们成了配方奶公司的营销目标,其中许多做法违反国际准则。

世卫组织表示,配方奶和烟草业是仅有两种制定了阻止营销国际准则的产品。尽管如此,只有25个国家将配方奶的国际准则完全落实到立法中。

配方奶行业价值每年达550亿美元(约740亿新元)。报告发现,配方奶行业的营销手法包括:不受管制和侵入性的在线目标;赞助咨询网络和帮助热线;促销和免费赠送;以及影响卫生工作者培训和建议的做法。

父母和卫生工作者得到的信息往往具有误导性,缺乏科学依据,并且与《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相违背。后者是1981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卫生协议,旨在保护母亲免受婴儿食品行业咄咄逼人的营销做法的影响。

这份报告对孟加拉、中国、墨西哥、摩洛哥、尼日利亚、南非、英国和越南一些城市的8500名父母和孕妇以及300名卫生工作者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在英国接受调查的所有妇女中,接触配方奶营销的比例达到84%;在越南和中国接受调查的妇女中该比例分别为92%和97%,这增加了她们选择配方奶喂养的可能性。

在调查涵盖的所有国家中,妇女表示强烈希望采取纯母乳喂养,从摩洛哥的49%到孟加拉国的98%不等。然而,报告详细描述了持续不断的误导性营销信息如何强化了对母乳喂养和母乳的误解,并削弱了女性对自己成功喂养母乳的信心。这些误解包括: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必须使用配方奶;母乳对婴儿带来的营养不足;已证明特定的婴儿配方奶成分可促进儿童发育或提高免疫力;认为配方奶可使婴儿维持更长时间的饱腹感;以及母乳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婴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随后进行六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以及长达两年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母乳喂养,这是防止一切形式的儿童营养不良(包括消瘦和肥胖)的有力防线。母乳喂养也是婴儿的第一种疫苗,保护他们免受许多儿童常见病影响。它还能降低女性未来患糖尿病、肥胖和某些癌症的风险。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只有44%的六个月以下婴儿完全采用母乳喂养。过去20年,全球母乳喂养率增长甚微,而配方奶的销量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增长了一倍多。

令人震惊的是,婴儿喂养行业接触了所有国家的大量卫生工作者,通过促销礼品、免费样本、研究资金、有偿会议、活动和会议,甚至销售提成来影响他们向新妈妈提出的建议,直接影响了父母的喂养选择。超过三分之一的接受调查女性表示,卫生工作者向她们推荐过一种特定品牌的配方奶。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合作伙伴呼吁各国政府、卫生工作者和婴儿食品行业终止剥削性的配方奶营销,并充分执行和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要求。

这包括:根据《国际守则》,通过监测和执行法律,防止推销配方奶,例如禁止配方奶行业提出营养和健康声明;投资于支持母乳喂养的政策和规划,包括根据国际标准提供充足的带薪育儿假,并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母乳喂养支持;要求行业公开承诺在全球范围内完全遵守《守则》及其后通过的世界卫生大会决议;禁止卫生工作者接受由销售婴幼儿食品公司赞助的奖学金、奖项、赠款、会议或活动。(联合早报)(联合国新闻)
#世卫组织 #WHO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费列罗 #巧克力 #健达

【世卫:疑含沙门氏菌巧克力在11国导致病例】

4 月 27 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报说,‌近期有 11 个国家报告了疑似与比利时生产的巧克力相关的沙门氏菌感染病例,‌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巧克力已销往至少 113 个国家与地区。

世卫组织说,‌英国 3 月 27 日向世卫报告一组沙门氏菌感染病例,‌调查显示,‌感染源可追溯到去年 12 月和今年 1 月意大利费列罗集团在比利时阿尔隆的工厂生产的健达巧克力(Kinder)系列产品。

世卫说,‌截至 4 月 25 日,‌已有比利时、法国、德国、爱尔兰、卢森堡、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国和美国共 11 个国家报告了 151 起疑似与食用受污染巧克力产品有关的沙门氏菌感染病例。感染者中 89%为 10 岁以下儿童,‌至少九名感染者住院。

沙门氏菌(Salmonella)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症状包括发烧、腹部绞痛和腹泻。大部分感染者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愈,‌但对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来说,‌可能出现重症甚至死亡。

国际食品安全官网已于 4 月 10 日发出警报,‌在全球召回相关产品。世卫表示,‌在获得有关召回的全面信息之前,‌全球传播风险暂被评估为“中等”。(联合早报)(WHO)
#世卫组织 #WHO #外卖 #游戏 #肥胖

世卫组织:外卖点餐软件和网上游戏推升肥胖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份报告中陈述了外卖点餐软件以及网络游戏的兴起和流行如何推动了整个欧洲儿童的肥胖症问题。

世卫组织说,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有望在 2025 年之前阻止肥胖症上升。接近 60%的成年人以及三分之一儿童要么体重过重,要么肥胖,而新冠疫情令此问题雪上加霜。

世卫组织建议,限制向儿童推销非健康食品,同时降低健康食品的价格,并鼓励所有年龄段的人增加运动。
...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克鲁格博士说,“肥胖无国界”。他表示,欧洲地区的国家非常多样化,但每一个国家都面临某种程度上的挑战。但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强大的医疗卫生体系来改变该地区肥胖症的轨迹。

该报告还说,欧洲高度数字化的食品环境影响着人们吃什么、何时吃以及怎样吃,这些应该受到更密切的追踪与关注。例如, 外卖送餐软件在增加高脂肪以及高糖食品和饮料消费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据英国研究显示,相比自己在家做饭,吃外卖每天可以平均多吃进200多卡路里。但这份在欧洲肥胖大会上提交的报告同时也建议,其实可以正面利用网上订餐和外卖服务系统来改进饮食,让人们获得健康食品,增进健康。

颇受儿童欢迎的在线游戏也与饮食不佳、不健康习惯以及久坐不动有关。但世卫组织再次表示,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改善年轻人的身心健康。

英国已经出台一些旨在解决肥胖问题的政策,包括以法律要求大型餐馆和咖啡店一定要提供餐食饮料的卡路里信息,苏格兰也正在考虑出台类似措施。

此外,英格兰从今年秋季将逐步取消“买一送一”的食品促销活动,因为研究显示,它们鼓励人们购买比自己所需20%更多的食品。

与此同时,英国还计划在全国禁止在晚上9点之前播放那些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品广告。(BBC)(WHO)
#世卫组织 #WHO #猴痘 #传染病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猴痘还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举行紧急会议后认定,猴痘目前还未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但要密切监察情况。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猴痘疫情仍存在许多未知数,虽然紧急委员会认定目前猴痘还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世卫组织对当前疫情的规模和传播速度深表关注。

他说,猴痘疫情“显然是一种不断演变的健康威胁”,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包括进行监测、追踪接触者、隔离和护理,并确保高危群可以接种疫苗和获得治疗。

自5月初以来,猴痘在在世界各国快速传播,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3200多起确诊病例和一起死亡病例。

今年迄今为止,在该疾病更常见的中部非洲也报告了近1500个病例和70例死亡,主要是在刚果。

猴痘是一种引起类似流感症状和皮肤损伤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在其流行国家以外的男同性恋者中传播。

它有两个支系--西非毒株,据信其死亡率约为1%,是在欧洲和其他地方传播的毒株,以及刚果盆地毒株,据世卫组织称,其死亡率接近10%。

猴痘有疫苗和治疗方法,但供应有限。(联合早报)(who)(路透社)
#世卫组织 #WHO #猴痘 #传染病 #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宣布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举行紧急会议后宣布,将列入“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将加快对疫苗、治疗方法和其他工具的使用研究。并提出有关国际旅行的建议"。

谭德塞说在全球范围内,猴痘的风险是中等的,但在欧洲的风险是高的。他说,专家紧急委员会未能就猴痘疫情是否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达成共识。

世卫组织说,尽管如此,但就目前而言这场疾病集中在男男性行为者,特别是有多个性伙伴的男性中爆发。因此所有国家都必须与男男性行为者社区密切合作。“污名和歧视可能与任何病毒一样危险”。(who @Twitter12)(联合早报)

相关新闻🔗
22-06-26 世卫组织:猴痘还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Ib #世卫组织 #WHO #猴痘 #命名 #污名化 #传染病

【世卫组织重新命名猴痘病毒分支】

8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猴痘病毒分支重新命名,新名称将由罗马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组成。

世卫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由该组织召集的一个全球专家小组已就猴痘病毒分支的新名称达成一致。新名称将使用罗马数字表示病毒分支,用小写字母表示亚分支。例如,专家们现在将此前刚果盆地分支称为分支I,将此前西非分支称为分支II。分支II又包括两个亚分支,即IIa和IIb,其中IIb是2022年猴痘疫情中主要传播的一组病毒变种。

世卫组织表示,还将继续开展猴痘疾病和病毒的命名工作,同时各分支的新名称立即生效。目前在命名新识别的病毒及其分支、相关疾病时的惯例是,应避免因这些名称对任何文化、社会、国家、区域、专业或民族群体等造成伤害,并尽量减少此类命名对贸易、旅行、旅游或动物福利的负面影响。

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发现时被命名,当时还没有采用目前命名疾病和病毒的惯用做法。(新华社)(who)
#世卫组织 #WHO #真菌 #抗药性

世卫组织:致命真菌对全人类健康的威胁正在加大】

10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创建了一份真菌清单,称这些真菌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包括在自然界和人体中大量存在的酵母菌和霉菌。

清单上的19种真菌值得公共健康官员和药物研发人员的紧急关注。有四种真菌被认定为威胁级别最高,包括:烟曲霉,一种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霉菌;白色念珠菌,在人体中普遍存在;耳念珠菌,一种高度致命的酵母菌;以及新型隐球菌,一种能引起致命脑部感染的真菌。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 Hanan Balkhy 说:“真菌感染事件越来越多,而且这些真菌对治疗药物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已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健康问题。”

据研究和筹款组织 Global Action for Fungal Infections 估计,每年至少有160万人死于真菌感染。美国疾控中心称,在美国,每年有超过7.5万人因真菌感染住院。

WHO表示,由于缺乏数据,尚不清楚真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部影响。该机构敦促各国加强对真菌病原体的监测,并扩大实验室筛查真菌疾病的能力。(华尔街日报)(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