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终新闻
2.73K subscribers
389 photos
57 videos
80 files
2.29K links
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本频道的新闻均可查证,并会尽量使用可靠性高的信源。个人能力有限,有任何问题与建议欢迎评论区指出,整理不易转载注明出处。

本频道目前仅一人运营,更新频率与质量取决于频道主的空闲时间。

特别鸣谢 @bigcrowdev

本频道主要参考的新闻媒体与telegram频道
https://t.me/juzhonews/197

频道主的所有频道,欢迎订阅
https://t.me/juzhonews/660
Download Telegram
#新冠 #后遗症

【部分新冠患者出现后遗症】

部分新冠患者出现了被称为新冠脑雾(Covid brain fog)的后遗症,包括失忆、思维混乱、注意力难集中、头晕和遗忘日常词汇等令人困扰的认知症状。新冠幸存者说,脑雾正在损害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正常机能。科学家们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脑雾,这种现象差异很大,甚至影响到那些只有轻微新冠症状并且以前没有任何疾病的人。主流理论认为,当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没有停止,或是通向大脑的血管出现炎症,脑雾就会出现。神经学家说,到目前为止,核磁共振扫描并未显示出受损的大脑区域。(solidot
Forwarded from 乌鸦观察
#新冠 #痴呆 #瘟疫公司 #神经系统 #后遗症 #新冠脑雾

【纽约时报:“好像得了痴呆症”,新冠病毒的破坏性后遗症】

在3月感染新冠病毒后,迈克尔·雷根(Michael Reagan)完全忘记了自己在巴黎的12天假期做了什么,尽管那次旅行只是几周前的事。

埃丽卡·泰勒(Erica Taylor)的新冠肺炎症状包括恶心和咳嗽,她在康复几周后开始变得糊涂健忘,甚至认不出自己的车——她家公寓停车场里唯一的一辆丰田普锐斯。

丽莎·米泽尔(Lisa Mizelle)是一家急诊诊所的资深执业护士,她在7月感染这种病毒,发现自己记不住常规治疗方法和各种化验,不得不向同事询问她以前烂熟于心的术语。
...
这些情况现被称为新冠脑雾(Covid brain fog):包括失忆、思维混乱、注意力难集中、头晕和遗忘日常词汇等令人困扰的认知症状。越来越多的新冠幸存者说,脑雾正在损害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正常机能。

“成千上万的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芝加哥西北医学院(Northwestern Medicine in Chicago)的神经感染疾病主任伊戈尔·科拉尼克(Igor Koralnik)博士说,他在自己负责的一家新冠康复诊所诊断过数百名幸存者。“这对劳动力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
内详(纽约时报
#新冠 #心理疾病 #精神病 #焦虑 #中风 #后遗症 #人间百态 #一声叹息 #瘟疫公司

【逾三分一新冠痊愈者出现神经或心理疾病

4月6日,研究人员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显示:高达34%的新冠患者在治愈后六个月内被诊断出患有神经或心理疾病。其中,17%的患者诊断为焦虑,还有14%的患者出现情绪障碍。

另外,每50名冠病患者中就有一人患有缺血性中风,这是一种会影响大脑的疾病。这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涉及了美国境内23万6000名新冠患者的健康记录。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项统计包含了住院病例,那脑部出现问题的病人比例将上升到39%。(联合早报)(法新社)

相关新闻🔗
20-04-20 新冠危重症康复者怎样了?肺部尚未完全恢复、有人该有的抗体消失、很难完全回归正常生活
20-07-13 新冠后遗症:隐秘之痛丨来自武汉新冠患者家庭的一手记录
20-10-15 纽约时报:“好像得了痴呆症”,新冠病毒的破坏性后遗症
21-01-09 金银潭出院新冠患者追踪调查:超7成半年后仍有健康影响
#印度 #新冠 #真菌 #毛霉菌 #后遗症 #并发症 #类固醇 #居家治疗 #糖尿病

【印度新冠患者出现毛霉菌病真菌感染 可毁容或致命】

5月9日,印度卫生部门警告称,在部分新冠患者体内发现真菌感染,这种真菌可以造成毁容甚至死亡。

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ICMR)健康咨询中称,这种名为毛霉菌病的真菌感染会损害鼻窦或肺部。服药一段时间或在ICU病房久治不愈的患者特别容易感染。这种罕见但致命的感染可以致命和致残,据当地媒体报道,部分感染真菌的冠病患者失去了上颚或眼睛。这种真菌可以通过呼吸道入侵人体,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已经存在于印度。

造成这种感染的原因有很多:许多家庭在自我治疗和在家中进行氧气疗法,但是没有适当的卫生习惯;重度医疗干预(有时包括鼻腔插管)可能导致这种真菌感染;该真菌也与糖尿病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个人没有糖尿病,那么这个人患毛霉菌病的情况就非常不常见。

ICMR称,这种真菌感染的警告信号包括眼周及鼻周疼痛和发红、呼吸急促、吐血和精神状态改变。建议医生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并在用于氧气治疗的加湿器中使用干净的无菌水。ICMR警告称不要过度使用类固醇,这表明类固醇可能会使感染恶化。

真菌感染是印度新冠疫情的最新并发症,专家警告称,印度疫情规模太大,必然会产生新的病毒变异和其它地方可能未曾发现的后遗症。(ICMR)(联合早报)(纽约时报)
#印度 #新冠 #真菌 #毛霉菌 #后遗症 #并发症 #类固醇 #居家治疗 #糖尿病

【印度新冠并发症毛霉菌病病例激增 已致至少219人死亡

5月21日,印度各地最近报告至少7250例新冠患者并发感染毛霉菌病病例,并导致至少219人死亡。据统计,报告毛霉菌病病例较多的有马哈拉施特拉邦1500例,其中死亡90例;古吉拉特邦1163例,死亡61例;中央邦575例,死亡31例。

印度卫生部20日要求各邦根据《流行病法》宣布毛霉菌病为应通报的法定流行病,并呼吁所有医疗机构按照政府规程筛查、诊断和治疗毛霉菌病。目前已有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哈里亚纳邦等地宣布毛霉菌病为法定流行病。

毛霉菌病病例激增还导致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短缺。印度20日宣布将进口60万剂此类药品以满足国内需求。

毛霉菌病是一种真菌感染,死亡率至少为50%。通常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专家和医生说,现在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过度使用类固醇或由于抑制他们的免疫系统而感染了这种疾病,这通常是试图阻止因Covid-19而产生的危及生命的免疫过度反应的后果。

这些感染是真菌孢子的感染,通常在环境中大量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被抑制,它就会感染他们。如果孢子有机会获得高糖,它就会生长。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在患有糖尿病和血糖不稳定的新冠患者身上,或者是免疫力低下或被注射免疫抑制剂的人身上。(新华社)(homesbo)(tbsnews)

相关新闻🔗
21-05-09 印度新冠患者出现毛霉菌病真菌感染 可毁容或致命
#疫苗 #新冠疫苗 #疫苗信心 #后遗症 #新冠

【研究发现接种两剂新冠疫苗后新冠长期症状风险减半】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疫苗者出现所谓的新冠长期症状的风险几乎下降了一半,这是首个针对接种疫苗后新冠后遗症的研究。

9月1日发表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这项研究发现,通过接种两剂疫苗,发生接种后感染出现28天或以上症状的几率减少了接近一半。

该研究还发现,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几乎所有症状的普遍程度都较低,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者完全无症状的情况更多,而且与未接种疫苗的参与者相比,接种第一或第二剂疫苗后,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无论是从感染后第一周的症状数量还是从需要住院的情况来看)也较低。

该研究基于英国使用一个新冠症状应用程序的120万人。英国主要使用辉瑞、阿斯利康和莫德纳疫苗。(华尔街日报)(MarketWatch)
剧终新闻
#防疫 #就地过节 #核酸 #交通 #加码 #疫苗 #落地检 【中秋国庆飞机高铁需48小时核酸证明,跨省流动人员推广“落地检”】 9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全国疫苗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为92.40%;全程接种率为90.13%;加强免疫接种率为59.64%;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为4572.5万人。60岁以上人群分别为90.57%、86.14%、67.06%。 对于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做好疫情监测预警,并按照第三版区域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做好核酸检测的组织和准备工作。…
#防疫 #加码 #动态清零 #后遗症 #超额死亡 #老人 #医疗挤兑 #静默 #精细化管理

【医疗挤兑风险与高危人群多 动态清零仍为必要】

10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全国疫苗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为92.45%;全程接种率为90.2%;加强免疫接种率为60.86%; 60岁以上人群分别为90.6%、86.3%、67.25%。

对于 “动态清零”的必要性的质疑,会上说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和以往相比确实是在下降,但是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在逐渐增强,所以总发病率是高的,这意味着在人群当中会有大量感染。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较多,群体死亡率就会高于流感。

伴随病例增加可能导致医疗挤兑,影响其他正常医疗服务的需求,进而可能导致“超额死亡”(指一段时间内一个地区某段时间死亡人数与其他年份同期通常死亡人数相比后的结果),经研究奥密克戎的超额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上。

中国目前有大量的老人与基础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不坚持动态清零有可能导致高危人群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并且科学界对新冠后遗症的致病机理、最终持续时间,也不完全了解,新冠还有很大未知。

如果中国完全开放,那么结果肯定是中国人群将会有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势必会造成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这和中国的文化、抗疫理念是不相容的。

对于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要及时精准划定中高风险区,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管控措施,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要求开展疫情处置时,强调科学精准管控,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需求。

对于防疫加码问题,收到投诉占比较高的3项依次是:对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比36.36%。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26.61%。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17.39%。对此将核实群众举办投诉,确保“层层加码”问题及时得到妥善解决。(中国卫健委)

相关阅读📘

22-10-13 长期新冠症状影响不容忽视 - 新华社
22-02-19 Long-Term Sequelae of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ne-Year Follow-Up Studies on Post-COVID Symptoms - nc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