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盟會2.0
1.54K subscribers
30.1K photos
1.42K videos
48 files
27.6K links
香港同盟會2.0
鑑於本會海外Admin時差問題,未能及時跟進香港即時訊息,舊channel由即日開始停用,轉由亞洲分會手足繼續打理,務求把最新革命資訊帶卑大家!請繼續Follow香港同盟會2.0
Download Telegram
【報告「安全」「穩定」頻率較以往多】
【學者:習力求鞏固個人權力多於社會發展】

習近平周日(16日)在「二十大」開幕式發表僅約2小時的工作報告,不但口頭宣讀時間罕有地較上次大幅縮短逾1小時,內容亦較記者會後向在場傳媒派發的逾70頁紙本完整版報告,精簡了約一半,大眾只能依賴在場傳媒和官方消息了解完整內容。不過,迄周一(17日),中共官網罕有地仍未上載報告完整版內容。

本台綜合習近平「二十大」的宣讀內容,以及港媒《明報》、美媒《路透社》等多個中外媒體獲取的消息,並對比習在上次「十九大」的報告,以及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任的「十七大」、「十八大」的報告,發現多處地方值得留意。

整體而言,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更重「安全」、「穩定」、「國家安全」、「鬥爭」,比胡錦濤在任的「十七大」、「十八大」的報告,更少「改革」、「開放」、「市場」、「民主」字詞。

習近平「二十大」完整版工作報告中,使用「安全」字樣達89次,遠多於「十九大」報告中的55次;本台亦發現更比「十七大」、「十八大」分別多逾2倍和4倍。另「國家安全」、「穩定」「鬥爭」等詞彙出現的頻率亦較以往多。另「二十大」完整版中提及宣讀版中未出現的「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更明確表明「祖國统一」決心。

中國金融學者司令向本台分析指,要解讀報告先要知道「領導人認為缺甚麼就會提甚麼」,又直言今次提及的「安全」頻率多得「超出不少人的想像」,當中不排除與近日「反習」聲音冒起有關。

至於「改革」、「開放」、「市場」在「二十大」出現頻率大減,司令認為,反映習近平政府趨向縮小改革規模,「把改革逐步的往回走」,與市場自由資源配置和經濟自由體制將「愈走愈遠」,預料更為趨向嚴格的計劃經濟,亦跟國際社會所追求的「開放、自由」發展方向脫節。

澳洲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向本台指,由於近來疫情下的社會不穩、「爛尾」經濟危機等,令官場以至民間「反習」怨聲載道,加上官方要使勁地才能阻止資本外流,可見習近平感到權力不穩。

馮崇義補充,中國內地、香港以至台灣未來受中共壓制將有增無減,又憂慮習不惜一切,包括斷送經濟發展、人民福祉等,以謀求更大的個人權力去壓制反對勢力,形容是「獨裁」政權的走向。

#習近平
#二十大
#開倒車
#計劃經濟
#安全
#鬥爭
=============
加速屍連任,支共攬炒香港又跨出一大步!
香港同盟會2.0
Photo
【中國「回頭路」政策引民眾恐慌】
【學者:只有備戰才能解釋這反常現象】

詳細報道:https://bit.ly/3UhZm0j

中共「二十大」結束後,各部委推出了不少令外界認定是走回頭路的政策,包括在農村擴大供銷合作社、在城市小區建立食堂,加上為落實「動態清零」而奪取每一個人的私隱和自由,這些政策都引起民眾恐慌。有學者認為,這不但是走回頭路那麼簡單,只有打仗才會有這種計劃經濟的模式出現,因為這才能動員全國的資源。

湖北媒體披露,該省已恢復重建基層「供銷社」達1300多個,基本覆蓋全省鄉鎮。其中,「供銷社」社員人數超過45萬。據官媒介紹,「供銷社」試點工作自2021年7月正式開始,為期兩年,隨後全面普及。

除了「供銷社」,中國住建部網站周一(10月31日)發布《關於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稱要試點完善社區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託兒所、老年服務站、醫療服務站,每百戶居民擁有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於30平方米;並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理髮店、洗衣店、藥店、維修點、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多項指標中,「社區食堂」引起最多討論,令人聯想到計劃經濟年代食堂的翻版。宣傳片更指:「見證鳳慶第一家國營食堂開業,讓我們進去看一看像不像7、80年代的飯票、糧票。」片中可見素菜要2元人民幣一碗、葷菜5元人民幣一碗。

各種措施難免令人聯想,這是在走回頭路到計劃經濟的年代,甚至是否要為戰爭做準備?江蘇時事評論員張健平說,中國若已經改革開放,便不用透過「供銷社」來解決農產品的問題。

張健平說:「我們也吃過計劃經濟的苦,今天在市場經濟下我們終於吃飽了飯。那麼我們剛剛吃飽這頓飯,再回到計劃經濟,說老實話,我們都有恐懼感。我們不知道上層是甚麼意思,民間也都在猜測這是不是要打仗,只有打仗才會有這種計劃經濟的模式出現。因為明顯這個計劃經濟是一個落後的方式。」

龍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賴榮偉對本台指,習近平是把中國倒退到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年代,更有文革前的味道。他說現在的中國在國際經濟層面上受美國圍堵,再加上中國「動態清零」持續,經濟發展受影響。可見中國為了維持政治穩定,將透過一個單位集體管控,達成所謂的「共同富裕」。賴榮偉續指,這的確也有備戰的考慮。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建忠接受本台訪問時,同樣認為這是計劃經濟重歸來。中共即使被國際圍堵,但他們一直認為透過集中力量,是可以成就大事業。過去先讓部分人富起來,但現在並沒有做得到共同富裕,所以現在要解決不平衡的聲音,以「供銷社」試點維持統治穩定。但要透過「供銷社」做到糧食自給自足,吳建忠覺得是有困難。

另一方面,在剛剛結束的中共「二十大」上,「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梁惠玲晉升中央委員,都令外界關注「供銷社」政治地位的提升。

#計劃經濟
#供銷社
#社區食堂
#回頭路
#開倒車
#備戰
#反常現象
=============
香港同盟會2.0
Photo
【逾30年總理記者會「破例」被取消】
【歷年總理記者會 造就不少經典場面】

繼中共20屆三中全會異常遲遲未開,為期7日的全國人大會議周二(5日)開幕,大會發言人突宣布,歷時30多年的閉幕總理記者會,今年起取消,消息震撼各界。有分析指,變相唯一一次中共國家級領導人面向中外記者的直播機會亦「被消失」,難免令人質疑中共透明度「開倒車」,總理地位矮化「非新鮮事」,不排除為免曝露當時經濟解困「乏術」,又相信習近平及其權力核心,愈趨向為鞏固權力一再「破例」而不再多加解釋。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周一(4日)開幕,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同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黨媒《中新社》記者問及,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閉幕後,是否獲邀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大會發言人婁勤儉的回應令在場人士驚訝。

婁勤儉說:「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台分析指,即使官方有「正面」說法,但由於中共政府本身的透明度不高,事件難免令人「負面地聯想、質疑開倒車」。

劉銳紹說:「取消總理記者會,自然地減少了李強的曝光機會。第二、這類記者會上,一定有很多外界、外國記者提問敏感話題,取消了就可避免此尷尬情況……未來2、3年又能否拿到新政策出來呢?若不能交出未來宏圖,那倒不如就不搞了。」

李強曝光率被削,早於去年中共建黨74周年招待會上出現。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打破了中共的慣例,在非「逢五逢十」的年份,取代國務院總理致辭,而今次取消總理記者會事件,有意見指進一步反映總理地位被降低;劉銳紹則認為,歷來總理地位矮化「非新鮮事」,反而有一點更值得注意。

劉銳紹說:「未來可見,官方會按其需要,修正以前行為而不理效果、亦不多作解釋。正如三中全會不再如中共黨章中所指的『至少一年舉行一次』,亦改變了又沒公布,改變原因又沒人知道,是個人決定抑或集團決定,亦是沒人知道。」

自1993年起,中國國務院總理現場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常態化、制度化」,一直是兩會的焦點之一。雖然記者會經過事前綵排,但亦是中國國家級領導人每年唯一一次的問答電視直播,讓外界了解總理對內、外政策的己見。李鵬、朱鎔基、溫家寶、李克強的總理任期內,都按照慣例召開記者會,造就不少經典場面。

其中,朱鎔基曾定下記者會規矩,包括「要盡可能把提問的機會給境外記者」、不要事先安排,記者提甚麼問題都可以」。在1998年的總理記者會上,朱鎔基曾被前TVB記者譚兒問道:「你覺得當年的六四事件,對於你現在新的政府來看,有何經驗可避免類似經驗?或是會不會成為你的歷史包袱?如果你再來香港,有人向你請願要求『平反六四』你會有何看法?」

朱鎔基說:「對於發生在1989年的政治風波,我們的黨和政府即時作出了果斷措施,很好地穩定了當前的局勢,對此我們全黨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至於剛已故、以「務實」見稱的上任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舉行的兩會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上,他的一番言論被指向宣示脫貧成果的習近平「打臉」:「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

不過,在習近平權力急速高度集中下,總理「直抒己見」的場面似乎已告落幕。

#習近平
#李強
#總理記者會
#開倒車
#權力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