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報WhatsNews Media
3.17K subscribers
3.2K photos
7 videos
2.35K links
極權下捍衛自由,警暴中揭露真相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hatsnewsmedia2.0
Instagram: https://bit.ly/2ZKOXAp
YouTube: https://bit.ly/3g2YqIG
Email:whatsnewsmedialtd@gmail.com
Download Telegram
[甚麼是正常?不違反常態,與常識相乎的事情為之正常。]

#社評
排隊,本應為一件正常不過的事。但對於香港,此為一件最不正常的正常事。原意為先到先得,確保公平的一種做法,後來有部分人為了節省時間,僱用他人代自己排隊。及後,到某個日子,香港人更以排隊、流水席方式去遊行,到維園「報到」。就只因為政府為打壓市民表達其不滿,局限市民合法遊行的空間。到近日,市民只為了合法上班、用餐,就需要冒著染上肺炎的機會,排隊排上幾個小時,去響應政府呼籲而注射一服可能影響自己性命的疫苗,做無意義的檢測。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7657/12/00/00/

#正常 #常態
[論《榮光》與《時革》前 請時刻提醒自己勿忘初心]

#社評
「我哋無大台」

「不分化、不割席、不篤灰」

「核爆都唔割」

熟悉的說話字字鏗鏘,如今卻句句如劍直刺入心。眼見禁歌《願榮光歸香港》與禁片《時代革命》的各自澄清及指控,淚水無法控制的湧出來。

或許導演確實拖延,或許音樂人突然加碼,或許導演只待有盈餘後才處理版權問題,或許音樂人只求一個尊重。然而,若一切只源於一個又一個的誤會,這樣的局面真的值得嗎?今日文匯報用上整整一頁頭版,將《榮光》與《時革》的互相指控寫成「分贓不均鬼打鬼」,更甚的是再一次指警方應調查有否違反國安法。這真是兩位創作人樂見的局面嗎?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相信今日仍然有不少人希望這事從沒發生,希望音樂人及導演雙方可低調處理,讓《榮光》與《時革》在大銀幕下互相輝映,將每位入場的觀眾帶返2019。可惜世上仍未有時光機的出現,未來的路仍要走下去,面對如此衝擊又該如何自理?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8545/20/27/35/

#投稿 #願榮光歸香港 #時代革命 #勿忘初心 #堅守信念
[燭光縱使不再 薪火心裡承傳]

#社評
圖:Meow

2022年,反修例運動第3年,雨傘革命第8年,香港主權移交第25年,香港人爭取自由民主不過三十載,而中國對抗極權的奮戰卻早已於33年前的天安門大屠殺中遭遇滑鐵盧。「八九六四」自此成為整個中國的禁語。而自1989年開始,香港則成為平反六四的最前線,當年150萬人的記錄迄至2019年6月16日才被反修例運動及梁凌杰先生殉道的浪潮打破。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9210/00/00/05/

#八九六四 #燭光 #平反六四 #薪火
[612三周年「光時」響徹全球 港人的加油能走到更遙遠的一步嗎?]

#社評
圖:Meow

三年前的6月12日,「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尚未成為抗爭者的口號,抗爭者甚麼都沒有,卻憑著勇氣、決心,和毅力成功阻延了逃犯條例的修訂。

那時候的香港人,只能加油。

兩年前的6月12日,「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尚未成為禁語,卻已然是強弩之末。抗爭者雖然有「充足」的裝備來抵禦催淚彈、橡膠子彈、海棉彈,甚至實彈,但終究敵不過被通過的國安法。

然而,在短短一年間,香港人從加油走到反抗,再到報仇,到了建國,叫喊的呼聲可能少了,但聲浪卻只有更高。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9370/16/14/15/

#加油 #堅持 #612三周年 #光時 #全球
[街上無人 心內有光]

#社評
圖:Meow

不經不覺已經第三個年頭了。遺憾的是,街上已經再無燭光和白花。

而更遺憾的是,已經分不清到底是因為政府的禁令和白色恐怖,還是出於香港人的善忘和甘於平淡。香港作為一塊自由沙漠,自然是無法再有任何悼念活動。然而,外國的自由土地上至今仍未見到當年今日的哪怕一點一滴。沒有集會,沒有白花,沒有燭光。六四行禮如儀亦好歹堅持了33年,而……如今只是第三個年頭……唯一比警暴及制度暴力更殘酷的,是現實,與人心。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9431/08/20/52/

#反修例運動 #梁凌杰 #白花 #615三周年 #三年
[自由的代價]

#社評
圖:Meow

自由,到底是什麼?或許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可以說出不同的答案。然而,自由的代價是什麼?又有幾多人認真想過及看待過。

誠言,香港的歷史很短,抗爭的歷史則更短。可是那就代表香港人便能夠以此作為藉口嗎?三年過去了,到底是政府的白色恐怖讓你不敢發聲,還是那白色恐怖只是讓你可以做回順民的一個藉口?自由,並不是無代價、無風險、無付出就能得到的東西,可是又有幾人明白,並且願意為此繼續下去。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9438/16/32/36/

#自由 #梁凌杰 #615三周年
[831事件三週年 警續把守太子出口 市民未能停留 只能手持白花徘徊悼念]

#社評
今天(31日),是「831」事件的三週年,自2019年8月31日起,警方幾近每月的最後一天均會派警員駐守港鐵站出口,彷彿在喚醒市民對當天所經歷的事情一樣,而市民亦會於每月最後一天前來悼念事件。

直至疫症無情的侵襲,政府有意的防疫,近兩年來,市民每每到現場悼念便會招來警方以防疫條例及衞生條例的恐嚇,或許市民並不害怕武力或牢獄之災,但居於香港這個百物騰貴的都市,所有的罰款對他們來說,無疑是百上加斤。

一張簡單的「亂拋垃圾」罰款,可能是市民的一星期洗費,更莫說五千元的防疫條例罰款。再加上,每逢市民或許有些微抱怨現場警員執法不公的時候,警方都煞有介事的,各種辱罵或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市民帶回警署詳談的手段,更令悼念的人數減少。

今天,中午時份已有警員駐守港鐵站出口,一邊廂慎防有市民「亂拋垃圾」,另一邊廂更是慎防有市民聚集,所有經過的市民,他們的雙眼便會死盯不放,就像一部「人肉探測儀」,所有市民不準停留在他們駐紮之地,稍有停留或「佢覺得有可疑」,他們便會上前搜查一番。現場有部份網媒記者的行裝更是「翻箱倒櫃」搬。情況真的哪麼嚴峻嗎?

自從警方冠以「亂拋垃圾」之後,兩年來,市民也學懂了悼念「新戲法」,便是手持白花或「袋中花」方式悼念,這或許在儀式上來看並不恰當,但是現在這樣已經是香港市民的極限,反之觀望政府,為求「國家安全」,片言隻語已容不下,獻花更是彌天大罪,手段並無下限,堪憂。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10895/18/59/02/

#悼念 #港鐵站 #白花 #太子 #831

報料Telegram群組:https://t.me/+QI27Ag1oAo03ZGVl
[34年前的一場悲劇——六四天安門事件]

#社評

1989年6月4日,一場震撼全球的事件在中國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數萬名中國學生、知識份子及市民的勇敢和熱情為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場以爭取民主和言論自由為訴求的運動,在武力鎮壓下結束,不少無辜的生命被奪去,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個重大悲劇。

當年的影像、報道、證詞,成為鮮活的歷史見證。不只是在中國,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看到了這場抗議運動的悲劇結局。然而在中國,政府對於六四事件的討論進行了嚴格的審查和封鎖,讓許多人甚至無法正確了解這段歷史的真相。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13111/07/02/00/

#投稿 #自由 #民主 #天安門 #六四事件 #燭光晚會 #下架 #圖書館
────────────────
更多即時新聞盡在網頁
www.whatsnewsmedia.com
────────────────
堅持捍衛真理 和你報道真相
加入會員,支持新聞工作:
https://bit.ly/3BaNKFC
────────────────
想報料?Signal去59881543
或者加入Telegram報料群組
https://t.me/+QI27Ag1oAo03ZGVl
────────────────
YouTube:https://bit.ly/3eKxORM
Payme:https://bit.ly/35wA73y
[在淡忘之際堅守初衷]

#社評

四年過去,香港彷彿復舊如常。
太古廣場,燈光似乎一樣璀璨。
當日情境,好像已被世人遺忘。

But not us.

有人身陷囹圄無力再戰;
有人堅守香港一步不退;
有人逸居海外拋諸腦後;
有人踏遍他鄉覓求存續。

不管怎樣,我們都是香港人,又或者,我們最少曾經同為香港人。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13217/06/15/00/

#梁凌杰 #太古廣場 #香港人 #初衷 #615四周年
────────────────
更多即時新聞盡在網頁
www.whatsnewsmedia.com
────────────────
堅持捍衛真理 和你報道真相
加入會員,支持新聞工作:
https://bit.ly/3BaNKFC
────────────────
想報料?Signal去59881543
或者加入Telegram報料群組
https://t.me/+QI27Ag1oAo03ZGVl
────────────────
YouTube:https://bit.ly/3eKxORM
Payme:https://bit.ly/35wA73y
[和你報默默走到第三年 堅持下去只因一個信念]

#社評

3年時間不算漫長,卻經歷種種大事。「重開專頁」彷彿已是和你報的宿命,由打從心底的痛直至現時欣然接受,因為不論環境如何變遷也好,專頁人數再度從零開始也罷,我們初心仍然未變,堅持下去只因「你」還在這裏,和你報才可以繼續和你捍衛真理。

時至今日,有人選擇遠離紅線,安全平淡繼續生活;有人選擇挺而走險,準備面對各種風險;有人堅持,有人棄守,有人犧牲,有人沉默,然而歷史是無法篡改的。和平的遊行不再,無聲的連儂牆不在;安撫人心的詩歌,響徹萬里的願榮光歸香港,在街頭上已不復見,卻深深的埋藏在香港人的心底裏。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13576/19/04/04/

#和你報 #堅持 #信念 #3周年 #捍衛真理 #宿命
────────────────
更多即時新聞盡在網頁
www.whatsnewsmedia.com
────────────────
堅持捍衛真理 和你報道真相
加入會員,支持新聞工作:
https://bit.ly/3BaNKFC
────────────────
想報料?Signal去59881543
或者加入Telegram報料群組
https://t.me/+QI27Ag1oAo03ZGVl
────────────────
YouTube:https://bit.ly/3eKxORM
Payme:https://bit.ly/35wA73y
[港府引入Uber態度飄忽 的士詬病多年遭人嫌棄——的士與Uber十年鬥爭]

#社評

網約車平台Uber自2014年登陸香港後,衝擊傳統的士業,的士業與白牌車、特別是Uber的明爭暗鬥從未停止。立法會去年通過引入的士車隊制度,政府表明今年年中會檢視現有法例,探討如何更有效處理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活動,並研究如何規管網約出租車平台。近日有的士業界自發「放蛇」打擊白牌車,點燃了這場的士與Uber為首的十年爭論。

2014年政府投資推廣署引入Uber
事實上,引入Uber到港的正正是政府,2014年政府投資推廣署網站在「成功個案」頁面中,推介Uber通過流動應用程式連接乘客和司機,令城市變得更安全和四通八達。簡介又引述Uber的發展歷程,指Uber可鼓勵司機更積極提供優質服務、改善市區交通和減少路面汽車數目,令香港邁向智能城市。當時運輸及房屋局卻未有明確表態,但其後的士業團體反對Uber服務、政府亦高調拘控Uber司機,投資推廣署便急忙把這些內容從其官方網頁上刪走,當時投資推廣署這種「反轉豬肚」的做法,已備受社會非議。

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早前表示,政府暫未就規管網約車諮詢業界,認為當局必須「踢走」Uber等網約車平台,讓生意額「回流」至的士業,以提升服務水平。但事實上「踢走」Uber等網約車平台是否真能「回流」的士?近年網約車平台是國際趨勢,在中國、日本,東南亞等鄰近地區,網約平台亦百花齊放。對比亞洲其他城市,網約車平台Grab在新加坡網約車界位列第一,2019年底Uber亦在台灣合法,實行多元計程車化,而中國更是規範叫車平台讓其極其繁盛。

為何香港網約車遲遲不能合法化?
受制於本港特殊環境,的士牌屬永久制、可以成為私產,即使的士業服務質素為人詬病多年、電子支付未普及,政府都不敢貿然開放市場競爭。而即使Uber等平台不合法,政府也不敢強硬打擊,每年都要數宗檢控,這種膠着狀態已維持十年。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13886/20/22/28/

#立法會 #的士 #消委會 #Uber #十年鬥爭 #放蛇 #白牌車 #投資推廣署網 #合法化
────────────────
更多即時新聞盡在網頁
www.whatsnewsmedia.com
────────────────
堅持捍衛真理 和你報道真相
[無題]

#社評

5年,無情的時間沖淡一切。

從何而生,隨其而滅。

或仍存於歷史,或仍活在心中。

完整報道:https://www.whatsnewsmedia.com/13902/14/59/37/

#太古廣場 #5年
────────────────
更多即時新聞盡在網頁
www.whatsnewsmedia.com
────────────────
堅持捍衛真理 和你報道真相
加入會員,支持新聞工作:
https://bit.ly/3BaNKFC
────────────────
想報料?Signal去59881543
或者加入Telegram報料群組
https://t.me/+QI27Ag1oAo03ZGVl
────────────────
YouTube:https://bit.ly/3eKx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