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懺悔錄:香港前途考古札記
69 subscribers
462 photos
352 links
2047前夕,探討英美卸責、中共走數與港人自賣的故事。盼後人引以為鑑、好自為之。
Download Telegram
#貼文預告 #李怡 #勞思光 #香港前景研究社
作家李怡逝世。他談過自己文革後覺醒脫離左派陣營,認識了哲學巨擘勞思光教授,獲邀參加其發起的香港前景研究社,成為最早介入前途問題的本地聲音之一。這段事蹟,值得整理回顧。

勞思光教授生於西安,高祖曾任兩廣總督,父親參加過辛亥革命。他先後入讀北大台大,戰後輾轉留港,在中大哲學系培育出幾代學者。他關心中國但更重獨立思考,堅拒前往戒嚴台灣和共產大陸,因而更珍惜香港獨有地位。

1981年9月,勞教授在《七十年代》雜誌發表文章,論及新界租約實際影響,為港人心態與思考解惑,斥盲撐接收者誤國,又認為港人不應自卑事事聽人支配,放棄伸張共同利益,或隨浮泛觀念心理好惡看待問題:

//我們考慮「一九九七問題」或香港前途及地位的問題,必須從實際的影響及效果方面看眼,而不可以讓心理上的好惡,或某種習慣上的浮泛觀念,來封死了自己的思考。舉例說,有人以為,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一談香港前途或者香港地位問題,就是「不愛國」。這就是昧於實際意義的想法。如果香港保持現有的制度及生活方式,對於中國現代化運動有用,則交還香港,使它失去這種功能,分明實際上與中國的「國家利益」不合,為甚麼反而算是「愛國」呢?…只因為習慣上覺得能收回土地便是光榮,但不去了解香港問題的特殊性,而寧願危害國家利益,來遷就這種浮泛觀念,恐怕正是「誤國」而已…

縱使不談香港對中國的有利作用…香港居民也應該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依自己的正當權利來為自己的前途努力。有人說,香港居民根本無權力決定這種問題,如果不接受共產制度,就應該自己移民外國…香港地區的居民社群自有其共同利益,應該保衛,應該爭取,不能將香港前途問題換成個別的香港人離港而定居別地的問題…「權力」與「權利」也不能相混…香港是否交還中國,決定權自然在中英雙方政府;可是,這並不表示香港居民沒有闡明事理及利害得失等等,來促使當局面對事實的權利。至於個人如何打算,又是另一回事。

由於香港多年來只是一個殖民地,而殖民地身份近年又被聯合國取消,變成身份不明,因之香港居民每每有一種下意識的自輕自卑的心理傾向;其實,香港居民無理由比其他人類社群低下…朦朧不明的外在局勢,並不能決定這個社群便應該永遠事事被動,聽人支配。相反地,香港前途愈是不明朗,問題愈是複雜而迫切,香港居民愈應該作切實的主動努力。//

後來前景社嘗試在中英夾縫提出香港本身議程,策略鋪排上都可見勞教授這影響。有機會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