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懺悔錄:香港前途考古札記
69 subscribers
462 photos
352 links
2047前夕,探討英美卸責、中共走數與港人自賣的故事。盼後人引以為鑑、好自為之。
Download Telegram
昔日 #中西交匯 #東方之珠
「一百五十多年來,香港就在被遺棄中成長,在東方與西方的夾縫中妥協求生存。她的歷史就是一段夢的軌跡…任何來到這裡的人,都也像逐漸走進了她的夢境般,跟著她成長…」

1980年代下葉,香港移民潮不絕,不少大財團亦遷冊外國,有音樂人卻刻意來找尋機會與靈感。浪跡天涯的意大利人花比傲(Fabio Carli)要在香港街頭發掘東方麟爪;羅大佑亦從台灣遷來建立創作基地,形容香港是買辦中轉站,又說要見證中國巨龍如何吞這明珠。

鏗鏘集(1991年5月2日):
//羅大佑:「同女仔一樣,一見鍾情。香港係東方同西方文明平衡得好犀利嘅地方,譬如彌敦道,嗰啲霓虹燈,招牌掛嘅方式好似以前中國人街市掛招牌方式,俾我一種好現代但又好古典嘅感覺。」

花比傲十多年來幾乎走遍大半個地球,1987年選擇定居香港:「香港很美麗,我喜歡美麗的東西,深深敬仰中國人與中國文化,到灣仔舊區,會發現文明社會的起源。在創作上,與香港人合作可以想做就做,若要有效率製作高水平音樂,必須有這種推動力。」

羅大佑對香港的感情,在《東方之珠》這首歌首次流露出來:「看到整個夜景,雖然大家都睡了,但好像有個力量支持著香港。如果中國是條龍,香港就像龍口一顆珠,要進入龍的身體,一定要經過珠的位置。香港是轉化站,把中國事物轉成可賣到西方世界的東西,把西方事物轉成中國人可以消化的東西。」

「月兒彎彎的海港,夜色深深燈火閃亮,東方之珠整夜未眠,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

羅大佑:「很多人打算移民,我猜很多人想著移民問題,其實不想離開。我自己說過,九七時我一定在這裡,我要看清所有事情,一直到可能公元2000年,大家的命運會否不同?」//

羅大佑作品《東方之珠》,到在主權移交時深受官方歡迎。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典上,眾歌手合唱《香江組曲》串燒歌,當中包括《東方之珠》。

2002年,羅大佑搬到北京發展,開演唱會、出版專輯,又出席選秀節目甚至央視春晚。2017年,羅大佑在女兒出生後再度回到台灣定居,但仍有往返中國大陸工作。

2019年,《東方之珠》一度疑因作曲人羅大佑在公開場合為香港反修例運動講說話,被中國大陸音樂平台下架,但不久再受中港建制陣營重用。

足本圖文 bit.ly/3Wwep8u

#廣東歌 #羅大佑 #花比傲 #FabioCarli #滾石唱片

圖:鏗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