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懺悔錄:香港前途考古札記
70 subscribers
462 photos
352 links
2047前夕,探討英美卸責、中共走數與港人自賣的故事。盼後人引以為鑑、好自為之。
Download Telegram
#SARS #世紀疫症 #中央大禮考
2003年3月下旬,4名學生接連確診沙士,教統局卻遲遲未宣佈停課。
//家長A:「現階段衛生署會否覺得這情況屬於社區性傳播?」

#何家慧(衛生署醫生):「我們發現社區有零星個案,這些個案有資料顯示是透過家人傳染,所以在社區層面,例如學校,我們暫時未發現是同學傳染給同學。」

家長B:「教育署要到甚麼情況才會停課?是否要多幾名同學再感染?或懷疑感染,你們才會考慮停課或考慮派口罩給同學上課?」

#劉劉穎雯(教統局首席教育主任):「若校方覺有問題或再有同學病倒,個別學校可彈性處理。」

有學生受感染,學校唯有進行徹底消毒。

校工:「在這裡工作也會很擔心,因為我也有家人,恐怕受感染會傳給家人。每天都有20、30人感染,很嚇人。這有如捉蛇,若抓不到蛇頭,蛇當然會繼續走動,若抓到源頭,不再出現感染個案,能對症下藥治好病人,大家才會放心。」// bit.ly/2RgShzz

考古陣地一覽
[FB] facebook.com/recall.hk
[IG]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 medium.com/recall-hk
[Twitter]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elegram] t.me/s/recallhk
[Google搜尋] goo.gl/vZknst

#非典型肺炎 #沙士 #中國肺炎 #衛生署 #教育統籌局 #社區爆發 #停課 #鏗鏘集 #香港病了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鏗鏘集 #往時操守 #畫面唔靚
近日因事快速回顧40多年來多集鏗鏘集片段,瞥見往時新聞行業操守,不勝唏噓。

話說六四屠殺後,中共政權進行全國大搜捕,不少北京學運參與者在港人協助下,透過秘密方式逃生。1990年5月31日鏗鏘集《人在天涯》,報道流落異鄉民運人士狀況,記者訪問幾位滯留香港「手足」,仍會應對方要求,容許喬裝並打格仔保障安危。結果整套片有大部份時間,都是這類馬賽克畫面。

前年反修例期間,鏗鏘集報道示威現場,仍大致有維持類似做法,好些其他新聞行家則另有考量。

#人在天涯 #六四 #六四屠殺 #民運人士 #流亡海外 #新聞操守 #馬賽克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回帶系列 #鏗鏘集 #政治中立史前史
話說香港公務員北上受訓,早在英治香港已有。1990年代中期,港府陸續安排各部門數以百計高級公務員上清華大學參加「認識祖國」課程,學習按京官立場看事物,以適應未來轉變。

鏗鏘集 九七倒數2:夾縫中夾縫(1996年7月28日):
//九七將至,夕陽政府的高官是舞台燈光下主角。「明天更好基金」最近舉辦研討會,官場要員:退休的、離職的、現任的,濟濟一堂。

1995年9月,布政司陳方安生接受日本傳媒訪問時說:「我們正加強訓練,裝備公務員為1997年後的公務員工作做準備,我們亦鼓勵香港與中國官員,可以透過拜訪、商討和聚會多加接觸。」

北京重點大學清華大學,3年前開始為香港務員度身訂造「認識祖國」課程,目前約有300名來自各政府部門高級公務員參加了這課程。

證監會副主席吳偉驄,做了17年公務員,7年前轉到證監會工作:「公務員普遍對中國政府缺乏深入認識,對於陌生的東西,人總會有恐懼感,認識多了,恐懼感當然大大減少。」

副工務司郭家強,政務官出身,服務了21年,政府曾保送他到英國牛津和美國哈佛大學進修,這是他第三次有機會重返校園:「以往的課程主要以一個科目為中心,這個課程以一個國家為中心,對於理解目前和將來的中國國情處事方法和觀點有很大幫助。」

助理衛生福利司潘婷婷,做了9年政務官,她覺得越早了解對方的制度和想法,對過渡工作越有幫助:「我慣以香港觀點來看中國,希望透過這個課程,幫助我多了解國內觀點和立場。」//

全文 bit.ly/2E0xzwQ

#大限啟示錄 #公務員 #夾縫中夾縫 #認識祖國 #清華大學 #證監會 #懲教署 #廉政公署 #陳方安生 #陳祖澤 #孫明揚 #任志剛 #董建華 #魯平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後六四香港
六四後曾有預言中共勢必倒台。兩年多過去政權安然無恙,更漸突破西方圍堵。昔日熱血港人有看破世事無常;有組織家庭後轉趨現實;有港商本來移走生產線,最後又搬回中國。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兩年前鏗鏘集訪問過支持民運的人,當時他們義憤填胸,兩年後今日如何?

歐太本來一向不贊成移民,六四後決定走為上著。兩夫婦用很多個晚上來填寫移民申請表格。事隔兩年,歐生歐太仍在香港未移民,他們說,深思熟慮之後,覺得移民的因緣條件未成熟。

歐太:「人始終是過客,移民與否未必重要,最重要是能從不同角度積極創造自己美好環境貢獻社會。這兩年我們看到,根本現在人權法治方面沒有任何改善。但我們學佛的人最重要是內心清靜,在哪裡都是一樣。六四事件令我更加覺得世界殺孽太重,戾氣太盛。」

兩年前阿Dick和一班人將中區和平紀念碑佈置得像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讓市民吊祭悼念,一直維持七七四十九日。

兩年後,阿Dick結了婚,兒子一歲多,有了家庭,凡事現實得多:「香港地較特殊,始終現實勝於理想。若你不踏實,根本無法維持家計。大家搏命為追求物質成果,對一件觀感上無實質的事情會慢慢轉淡。無奈是大部份人影響力有限,即使小市民再來百萬人遊行,相信大陸也不會認真關注。」

東銘集團主要業務本來在中國做來料加工,六四事件後,東銘表示決定將新投資轉去泰國、台灣及馬來西亞等國家。但六四後不夠兩年,在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工廠投產不久就出現問題。

再三與國內投資環境比較,東銘決定回國內設廠。集團董事總經理劉劍雄說回看六四事件,反而加強他們在中國投資的信心:「我們看到民運事件被認為是近年最壞事件,但我們衡量downside risk不過這樣,冷靜一段時間後,反而加強了信心。」//

全文 bit.ly/3dj1K3W

#六四 #移民潮 #和平紀念碑 #林君偉 #鏗鏘集 #民主運動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後六四港人變化
六四後兩年,有社運老兵安排妻兒移民後說衝勁盡失;亦有放棄本身生計,企圖透過參政推廣民主;有港商更一度揚言,北上營商可改革社會。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六四事件後,黎智英放下成衣業務給下屬,全心投入辦雜誌,不過到六四兩週年,黎智英察覺今天要改變中國,辦雜誌不及搞經貿有影響力:「兩年前看法是,覺得政治解決很迫切,現在認為政治解決是透過經濟自然解決。問題是如何透過經濟發展使人民爭取越來越大,令政府控制的代價也增加,他們付不起代價時,就從專制改變成另一個社會。」

踏入5月,曾健成日夜馬不停蹄。六四事件後他加入支聯會,亦是民運團體民主台負責人。曾健成現在沒有做工,全職搞民運。

司徒華(助選錄音):「我向大家鄭重推薦曾健成先生…」

曾健成承認兩年前是民運新丁,兩年後他參選區議會勝出,曾健成說主要是以戰養戰,令自己組織更有實力推廣民主活動:「(對六四)無轉淡,電台播血染的風采,我也仔細回味。」//

---------------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黎則奮:「六四一段時間那一頭半個月我自己很興奮,差不多廿四小時全程投入,沒有時間孤寂,與群眾呼吸同步,一落街全部是同志兄弟姊妹,希望為中國為大眾做點事。」

1970年代,黎則奮辦過雜誌,批判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現象。1982年針對香港前途問題,組織過論政團體,這都是他所謂有意義的日子,目標明確。六四後,黎則奮迷失方向。

黎則奮:「現在周圍各有山頭,沒有人會受你玩,大家想法不同。連可以參與的機會也很少,我常常指名道姓批評人,現在好多報紙怕得罪人。」

黎則奮現在任職一間財經雜誌社,始終認為工作不足以安身立命。一心回歸家庭,誰料這時太太和兒子要移民加拿大:「很無奈,人想歸屬香港,但有恐懼不安,所以始終是混沌狀態。我想人是需要理想和希望,如果有事情可以激發到激情,向前瞻,才有推動力,確得實在有意義。」//

全文 bit.ly/3dj1K3W

#六四 #移民潮 #民主台 #曾健成 #支聯會 #鏗鏘集 #民主運動 #蒲炳榮 #區議員 #黎智英 #壹週刊 #劉千石 #司徒華 #黎則奮 #左翼評論 #文化新潮 #匯點 #資本雜誌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