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_2021-11-04_15-11-35.png
1.2 MB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昨天回到10年前 职场第一家正式入职公司帆软FineReport,当时只有小几十人,现在一千多人。和产品和运营老同事们交流了三四个小时,说几个没那么敏感的insights。
公司成立15周年,从中国式老板喜欢的复杂报表出发,发展了FineReport+FineBI+简道云三大产品线。年营收十几亿,净利润率30%以上,没有融资,没有投资,没有炒股,没有买楼。分红+递延激励之后,每年剩下来几个亿利润,全部存银行。
公司法人,一号员工,做了甩手掌柜,但也是精神领袖。出现在各种打杂场合,是公司名副其实的「吉祥物」。另外产品/研发/营销的几个合伙人,形成三角制衡,没有谁说了算的一言堂。即使是大老板的需求,不合理的话也会被diss驳回。
12年司龄的产品负责人,面试了很多大厂的To B产品经理,发现候选人50%以上设计的需求在服务老板,而没有自己的节奏和定力。最后,还是校招培养最好用,即使跳槽去了大厂还是会回来。除了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有独立自主的判断和决策空间。
在做简道云时,钉钉刚起来,作为服务商CP,陪平台一起玩,前面三四年简道云一直没定收入指标。打磨好了产品+口碑起来后,再去向客户收费。去年疫情,随着在线教育和在线办公腾飞起来,收费自然水到渠成。其他产品线的营销费用也极少。
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在说,使用场景+创造价值,真需求or伪需求?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要赚?每个月都有几百个需求,销售都会说xx客户签单在即,很重要!顶住压力学会Say No,是门艺术。
国内To B发展趋势,不要做大而全,做必死。建议创业者做可复用迁移的特定行业的刚需高频次场景,钻进去深挖到底。比如有家友商,只做财务场景的预算分配系统,年营收也能破亿。
原文 by #TomXu
昨天回到10年前 职场第一家正式入职公司帆软FineReport,当时只有小几十人,现在一千多人。和产品和运营老同事们交流了三四个小时,说几个没那么敏感的insights。
公司成立15周年,从中国式老板喜欢的复杂报表出发,发展了FineReport+FineBI+简道云三大产品线。年营收十几亿,净利润率30%以上,没有融资,没有投资,没有炒股,没有买楼。分红+递延激励之后,每年剩下来几个亿利润,全部存银行。
公司法人,一号员工,做了甩手掌柜,但也是精神领袖。出现在各种打杂场合,是公司名副其实的「吉祥物」。另外产品/研发/营销的几个合伙人,形成三角制衡,没有谁说了算的一言堂。即使是大老板的需求,不合理的话也会被diss驳回。
12年司龄的产品负责人,面试了很多大厂的To B产品经理,发现候选人50%以上设计的需求在服务老板,而没有自己的节奏和定力。最后,还是校招培养最好用,即使跳槽去了大厂还是会回来。除了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有独立自主的判断和决策空间。
在做简道云时,钉钉刚起来,作为服务商CP,陪平台一起玩,前面三四年简道云一直没定收入指标。打磨好了产品+口碑起来后,再去向客户收费。去年疫情,随着在线教育和在线办公腾飞起来,收费自然水到渠成。其他产品线的营销费用也极少。
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在说,使用场景+创造价值,真需求or伪需求?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要赚?每个月都有几百个需求,销售都会说xx客户签单在即,很重要!顶住压力学会Say No,是门艺术。
国内To B发展趋势,不要做大而全,做必死。建议创业者做可复用迁移的特定行业的刚需高频次场景,钻进去深挖到底。比如有家友商,只做财务场景的预算分配系统,年营收也能破亿。
原文 by #Tom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