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文宣傳播稿件大合集
23K subscribers
62.5K photos
1.68K videos
1.93K files
7.47K links
本頻道自2019年6月設立,集合文宣作品,以供同路人廣傳

TG: t.me/hkposter777
IG: instagram.com/hkposter777
Twitter: twitter.com/hkposter777
FB: facebook.com/hkposter777
MeWe: mewe.com/p/hkposter777

不是因為看見希望而堅持
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
Download Telegram
檢測近七千人 僅12宗陽性 張竹君認無法追蹤離開者
#獨立媒體https://bit.ly/36a5xNl

對於有2,000至3,000名「受限區域」居民在封區前離開,張竹君承認沒辦法作追蹤,只能呼籲他們盡快接受檢測,若不舒服要盡快求醫。被問到會否對離開的居民採取法律行動時,張未有回答。

另外,再有大廈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觀塘安達邨善達樓和太古城寧安閣各有有兩宗確診個案,來自不同層數、不同數字的單位;在深水埗區指定區域內,南昌街84號一單位出現一宗確診;上述三棟大廈的居民均須作檢測,而曾安排撤離的葵涌石蔭邨仁石樓需作第二次檢測。

#Jordan #lockdown #WuhanVirus #WuhanCoronavirus #WuhanVirusTest #Covid #CovidTest #UniversalTest #CompulsoryVirusTest #DNA #surveillance
【比較三次封區】在過去一星期,政府已經進行3次封區檢測行動,不過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曾批評政府封區遲緩,不少居民早已撤離,令強制檢測效果不彰。

眾新聞分析三次封區行動日期,與區內首次有大廈需進行強制檢測的相距日數。(若大廈需進行強檢,代表該大廈在14日內有兩個或以上單位出現無關連確診個案,處於受限區域的大廈只要有一宗確診即需強檢。)分析發現,佐敦封區行動最慢,在區內新填地街26號唐樓需要強檢的15日後才封區;油麻地碧街則在區內有大廈需強檢的11日後封區;至於今次北角行動相對較快,在東發大廈C座需強檢的3日後即封區。

至於確診陽性比率以今次北角最低,強測475人中沒有找到任何個案。事實上過去兩星期 ,北角東發大廈C座錄得8宗確診個案及5宗初步確診、A座2宗確診個案。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於星期三(27日)到場視察後,C座的6、7室單位所有居民已即時撤離。

#眾新聞【全文閱讀】http://bit.ly/3t4iIsZ

#lockdown #WuhanVirus #Coronavirus #Covid #UniversalTest #CompulsoryTest #VirusTest #CovidTest #DNA #DNAsurveillance #surveillance
佐敦封區|政府新聞處「特權」隨街訪攝 普通傳媒處處受限 大台主播都要室內「做扒」
#蘋果日報https://bit.ly/3sTCdV2
++++++++++++++++++
#武漢肺炎 唔應門就破門

政府今早發出新聞公告,指「封區」範圍內多個住戶未有應門,但稱「有理由相信單位內有人」,表示或採取法律行動,包括逐離或驅逐個別人士,或向裁判官申請手令破門進入單位。

公告又稱會按法例禁制所有人士從這些相關處所進出,並在有需要時安排保安員駐守,甚至在「適當時候透過要求執達主任協助進行圍封,以及要求有關人士負責所有有關費用。」
#獨立媒體https://t.me/inmediahknet/12092

#WuhanVirus #Coronavirus #Covid #UniversalTest #CompulsoryTest #VirusTest #CovidTest #DNA #FreePress #PressFreedom #Reporter #Journalist #PoliceState #lockdown #DNAsurveillance #Surveillance #PropertyRights #ConcealmentOfCrime
【你話有用咪有用囉】
#立場新聞https://bit.ly/2MSZXsj

政府在今日(10 日)記者會上宣布,過去兩個多星期頻頻「封區」的行動暫告一段落,市民可「過一個比較平靜的農曆新年」。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稱,近日疫情數字回落,證實政府的「封區」行動有成效。惟根據衞生署資料,由 1 月 23 日首次封區至今,本港新增武漢肺炎個案共 782 宗,封區檢測找到的個案,僅佔整體新增數字的不足 0.03%。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直言,封區投入的資源與成效不成正比,「其實發揮唔到任何作用」。

徐英偉今日在記者會上形容,「封區」是用「快、狠」的方面截斷傳播鏈。梁子超反駁指,有被封鎖的區域,在解封後再錄得個案,例如旺角文華閣、廟街 165 至 167 號唐樓等,故此,「(封區)就發揮唔到功效…同埋好多人你都摸門釘,就算你話會跟進,都變咗做唔到全面檢測。」即使封區檢測接觸居民 25000 人,「而香港有 750 萬人,三無大廈都有幾千幢,你覆蓋得咁少,無可能對疫情有意義嘅影響。」

#武漢肺炎 #支那病毒 #支共禍患 #禍港正苦 #封區 #封區唔封關 #勞民傷財 #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lockdown #WuhanVirus #Coronavirus #Covid #UniversalTest #CompulsoryTest #VirusTest #CovidTest #DNA #DNAsurveillance #surveillance
陶淵明後人研發全球首款「#蠶絲硬碟
可儲存 #DNA 及植入人體
2020.08.11 #HK01 http://bit.ly/38Kgo21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發布的消息,該所與美國科研人員的合作研究首次實現了基於#蠶絲蛋白 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

「蠶絲硬碟」是全球首款天然生物蛋白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除了能儲存資料,還能裝入比如血液樣本、#DNA 等有機分子,「蠶絲硬碟」甚至還可以植入人體。

陶虎指,「蠶絲硬碟」可以植入人體等活的生物體,長期保存甚至永久保存,還能按照預設的時序可控銷毀,從而用於信息保密。該技術有可能發展成為下一代高容量、高可靠的信息存儲技術。

陶虎又表示,目前「蠶絲硬碟」的存儲容量已可達每平方英寸64GB。「蠶絲硬碟」不含電磁材料,不易受電磁干擾影響。即使在微波爐中高温加熱30分鐘,「蠶絲硬碟」中的資料仍「安然無恙」。

世界首創: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數據儲存器
#輕新聞 http://bit.ly/3cCIygj

Chinese scientists develop first storage medium using #SilkProteins, #implantable in human body
#GlobalTimes http://bit.ly/38LIgTk

A rewritable optical #StorageMedium of silk proteins using near-field nano-optics
#Nature https://go.nature.com/3eLudB8

#Vaccines #BloodSamples #surveillance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China’s Surveillance State Is Growing. Here’s How. | Visual Investigations
全球半數監視器都在中國!
紐約時報:中國大量搜集個資,靠監控維持威權統治

Post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Full story: https://nyti.ms/3nr9i9D
風傳媒中文報導: https://is.gd/SdvIFS

A New York Times analysis of over 100,000 government bidding documents found that China’s ambition to collect digital and biological data from its citizens is more expansive and invasive than previously known.

#全民監控 #威權統治 #EvilCCP #DNA #手機追蹤 #生物特徵辨識 #紐約時報 #NYT #虹膜 #聲紋 #數位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