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文宣傳播稿件大合集
23K subscribers
63.2K photos
1.72K videos
1.93K files
7.59K links
本頻道自2019年6月設立,集合文宣作品,以供同路人廣傳

TG: t.me/hkposter777
IG: instagram.com/hkposter777
Twitter: twitter.com/hkposter777
FB: facebook.com/hkposter777
MeWe: mewe.com/p/hkposter777

不是因為看見希望而堅持
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
Download Telegram
政府「強烈建議、呼籲」進入政總的公務員和公眾,使用安心出行程式,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指,政府用「強烈建議」字眼,與公務員宣誓一樣「唔可以唔做」。

#立場新聞 相關報道:https://bit.ly/3rf4S5m

#武漢肺炎 #支那病毒 #支共禍患 #禍港正苦 #WuhanVirus #Coronavirus #Covid #surveillance #app #LeaveHomeSafe #CivilServant #政總
【你話有用咪有用囉】
#立場新聞https://bit.ly/2MSZXsj

政府在今日(10 日)記者會上宣布,過去兩個多星期頻頻「封區」的行動暫告一段落,市民可「過一個比較平靜的農曆新年」。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稱,近日疫情數字回落,證實政府的「封區」行動有成效。惟根據衞生署資料,由 1 月 23 日首次封區至今,本港新增武漢肺炎個案共 782 宗,封區檢測找到的個案,僅佔整體新增數字的不足 0.03%。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直言,封區投入的資源與成效不成正比,「其實發揮唔到任何作用」。

徐英偉今日在記者會上形容,「封區」是用「快、狠」的方面截斷傳播鏈。梁子超反駁指,有被封鎖的區域,在解封後再錄得個案,例如旺角文華閣、廟街 165 至 167 號唐樓等,故此,「(封區)就發揮唔到功效…同埋好多人你都摸門釘,就算你話會跟進,都變咗做唔到全面檢測。」即使封區檢測接觸居民 25000 人,「而香港有 750 萬人,三無大廈都有幾千幢,你覆蓋得咁少,無可能對疫情有意義嘅影響。」

#武漢肺炎 #支那病毒 #支共禍患 #禍港正苦 #封區 #封區唔封關 #勞民傷財 #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lockdown #WuhanVirus #Coronavirus #Covid #UniversalTest #CompulsoryTest #VirusTest #CovidTest #DNA #DNAsurveillance #surveillance
【人權學堂:SIM卡實名登記制-人權專家怎麼說?】

香港政府上週突然宣佈,就「SIM卡(電話儲值卡)實名登記制」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不少人憂慮「實名制」令執法機構有更多途徑收集市民的通訊和行動資料,帶來人權隱憂,特別是政府稱執法機構可按「緊急理由」繞過法庭索取卡主資料,當中「緊急理由」的定義模糊,市民就算私隱被侵犯亦難以追究。

國際人權專家、人權組織曾多次警告「實名制」的人權風險,指政府不應強制實施「實名制」,否則可能會令人權工作者、社運人士和任何牽涉「敏感」話題的人士承受更大的風險,並對言論自由、網絡動員造成「寒蟬效應」。

Source : IG @amnestyhk
#國際特赦組織 #amnestyhk #amnesty
#GhostCard #Prepaid #SIMcard #RegistrationOfTrueIdentity #RealNameRegistration #CyberSurveillance #NetworkSurveillance #Telecom #PoliceState #Surveillance #English
【人權學堂:SIM卡實名登記制-全球四成國家未有保護個人資料法規】

港府擬推行「 SIM卡實名登記制」,規定電訊商收集和儲存電話用户的身份資料。全球現有超過150個國家實行SIM卡實名」,大部份國家只要求市民買電話卡時出示身份證明文件,部分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則有些國家則要求市民掃瞄人臉、指紋等生物特徵核實身份。

根據GSMA(全球移動通訊協會)統計,全球四成(74個)已推行「SIM卡實名制」的國家,未有保護私隱或個人資料的政策和法律框架,變相容許政府長期儲存市民個人資料和生物特徵,並用作其他用途。

Source : FB @amnestyhk

#國際特赦組織 #amnestyhk #amnesty
#GhostCard #Prepaid #SIMcard #RegistrationOfTrueIdentity #RealNameRegistration #CyberSurveillance #NetworkSurveillance #Telecom #PoliceState #Surveillance #English
【安心食飯啦!】

全靠香港人嘅齊心合力,外賣人員嘅努力付出💪🏼
安坐家中都可以安心食飯😙😙
叫外賣又得🤪
落街 order take away又得🤪
5:59 前食飽飽再打包個宵食返去都得🤪

雖然之後可能收窄到你出家門都要裝 app
去個旅行都要有 app
但唔代表一開始就要放棄
死守不妥協
繼續團結就有安心飯食😙

Credit: IG @side._lee
#武漢肺炎 #支那病毒 #支共禍患 #禍港正苦 #WuhanVirus #Coronavirus #Covid #surveillance #app #LeaveHomeSafe #Surveillance #DineInBan #GatheringBan
新增「人臉辨識」登機閘口 機管局修條款:乘客資料可送第三方供應商
#rfa 新聞報導 https://bit.ly/3urIHvc

香港機場管理局在1月新增「人臉辨識」登機閘口。然而局方在推新措施前一日,修改相關私隱條款,令可識別乘客身份的資料可送到第三方供應商。局方更拒絕向記者透露供應商身份。⁣

繼2018年機場增加自助保安閘口後,香港機場在1月5日再新增自助登機閘口,閘口以「人臉辨識」技術驗證乘客身份。首批自助登機閘口設於一號客運大樓10號至36號登機閘口,而其他登機閘口亦會分階段裝設。⁣

#FacialRecognition #Surveillance #Airport #HKAirport #Departure #BoardingGate #人臉辨識 #登機閘口 #機管局 #機場
陶淵明後人研發全球首款「#蠶絲硬碟
可儲存 #DNA 及植入人體
2020.08.11 #HK01 http://bit.ly/38Kgo21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發布的消息,該所與美國科研人員的合作研究首次實現了基於#蠶絲蛋白 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

「蠶絲硬碟」是全球首款天然生物蛋白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除了能儲存資料,還能裝入比如血液樣本、#DNA 等有機分子,「蠶絲硬碟」甚至還可以植入人體。

陶虎指,「蠶絲硬碟」可以植入人體等活的生物體,長期保存甚至永久保存,還能按照預設的時序可控銷毀,從而用於信息保密。該技術有可能發展成為下一代高容量、高可靠的信息存儲技術。

陶虎又表示,目前「蠶絲硬碟」的存儲容量已可達每平方英寸64GB。「蠶絲硬碟」不含電磁材料,不易受電磁干擾影響。即使在微波爐中高温加熱30分鐘,「蠶絲硬碟」中的資料仍「安然無恙」。

世界首創: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數據儲存器
#輕新聞 http://bit.ly/3cCIygj

Chinese scientists develop first storage medium using #SilkProteins, #implantable in human body
#GlobalTimes http://bit.ly/38LIgTk

A rewritable optical #StorageMedium of silk proteins using near-field nano-optics
#Nature https://go.nature.com/3eLudB8

#Vaccines #BloodSamples #surveillance
美國禁售華為中興等5間中國企業電子裝置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周五(25日)宣佈,禁止美國進口或出售5間中國企業的電子及監控裝置,包括電子產品製造商華為、中興,閉路電視生產商海康威視、大華,以及無線電設備生產商海能達,當局警告這些企業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前所未有的風險。

FCC主席羅森沃爾特(Jessica Rosenworcel)表示,禁令涵蓋手機、相機和無線網絡系統等不同設備,有助美國建立更安全的通訊科技供應鏈,會繼續阻止人們在美國國土使用不可靠的通訊設備。

美國視像監控研究組織IPVM政府事務主任希利(Conor Healy)形容,涉事企業今後將不能再在美國推出新產品,為它們在美營運敲響喪鐘,零售商亦可能有剩餘存貨未及發售,被迫囤積。

另一方面,英國內閣辦公室主任杜永敦(Oliver Dowden)周四(24日)回應國會議員質詢時,表示基於國家安全考慮,將要求敏感建築停止安裝中國企業所製造的視像監控系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五(25日)對此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有人「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無理打壓中國企業。

#科企 #華為 #中興 #海康威視 #國家安全 #網絡安全隱患 #國家情報法 #SayNoToChina #TechFirm #Huawei #ZTE #HikVision #Surveillance #NeverTrustCCP #EvilCCP

追新聞報導 TG/IG @the_chaser_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