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盟會2.0
1.54K subscribers
29.7K photos
1.42K videos
48 files
27.4K links
香港同盟會2.0
鑑於本會海外Admin時差問題,未能及時跟進香港即時訊息,舊channel由即日開始停用,轉由亞洲分會手足繼續打理,務求把最新革命資訊帶卑大家!請繼續Follow香港同盟會2.0
Download Telegram
【香港人才流失問題持續響起警號】
【「大離職潮」下 研究發現近4成屬管理層】

香港人才流失問題持續響起警號。港府統計處年中人口統計顯示,2021年超過11萬港人淨遷出香港。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最新統計發現,以移民理由辭職的管理層有近4成,在面對新加坡等其他國家為對手,建議香港亦要下功夫「搶人才」。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副會長陸國坤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學會在8至9月進行「大離職潮」調查,發現香港37%的管理層以移民作為離職理由,基層員工則為24%,同時隨著跨國公司數目減少,香港人才缺口正在擴大。

他表示,資訊科技及數碼工種最難招聘,而將於下周發表的2022年薪酬趨勢調查顯示,資訊科技、金融及會計加薪幅度高於一般水平,其中資訊科技加薪幅度近一成,顯示行內人手競爭非常大。

陸國坤又指,外國在吸引專才方面較進取,例如馬來西亞剛推出新計劃以吸引高薪專業人士移民當地,條件較為寬鬆。另外,新加坡亦推出海外網絡專業簽證等吸引專才。他建議香港亦要下功夫「搶人才」,並盡快放寬入境限制,完善人才吸引計畫,否則難以吸引海外人才來港。

#香港
#人才流失
#金融中心
#科技人才
#新加坡
香港同盟會2.0
Photo
【港府繼續吹捧香港成亞洲綠色金融中心】 
【惟調查指逾半專業人士盼離港】

港府繼續「香港說好故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一個論壇上形容,香港已成為「亞洲綠色金融中心」,指香港「充滿機會」;港特首李家超同日強調,香港去年新成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至今已吸引約30家企業落戶香港,反映香港在吸引科研企業、人才上富有成果。惟評論認為,港府「唱好」工作效用成疑,如果「戰狼」作風不變,始終未能挽回香港的國際形象。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三(4日)出席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大讚香港在綠色金融方面發展良好,形容香港是充滿機會的地方,處於有利地位,並已成為「亞洲綠色金融中心」,又希望東盟國家運用香港金融服務。他指去年在港發行的綠色及可持續債券總額超過800億美元,按年增長逾40%,發行規模約佔整個亞洲市場的3分之1。

而在同一日,「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舉辦啟動禮,香港特首李家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多家企業代表出席。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香港至今吸引了約30間重點企業來港,是非常鼓舞的事,亦代表香港「吸了很多錢」。

外界關注,這些企業落戶香港,是否有助提升香港國際形象,挽回投資者的信心?香港社會學者鍾劍華質疑,港府的這些「唱好」工作缺乏成效。

鍾劍華說:很難挽回,惡性循環出現,唱好肯定沒有用,加上政府繼續胡作非為,拘捕、誅九族,搞夜繽紛,濫用惡法,官員「戰狼」上身,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陳茂波到英國都沒有官員會見他,如果(港府)這些作風不變,都不會有好轉跡象。

港人又是否如港府一樣看好香港前景呢?獵頭公司華德士(Robert Walters Hong Kong)近日發表調查指出,在107受訪者中,逾半專業人士計劃離開香港,近16%專業人士希望離開得愈快愈好。在計劃離港的受訪當中,51%的年齡介乎27至42歲,38%介乎43至58歲。

鍾劍華分析,雖然受訪人數低,但是相關數據有代表性,他認為香港移民潮未減退,人才流失問題依然嚴重。

鍾劍華說:如果說新加坡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都不會一朝一夕,但有這樣的趨勢,無論在財富增長、大律師行人數、跨國公司數字、海外投資,這些都勝於香港,事實很清楚,我都相信香港人移民潮未退。

日媒《日經亞洲》報道,隨著大量中國有錢人將身家及資金調動到新加坡,帶旺當地的法律行業,近月最少有6間國際律師行趕赴新加坡開設辦事處及擴充業務,以應付生意增長。反觀香港,報道指隨著中國經濟下滑,英美的律師行正不斷縮減在港人手。有國際獵頭公司相信,新加坡長遠將可取代香港成為亞洲法律中心,不過預計可能仍要逾10年時間。

#唱好香港 #金融中心 #專業人士 #離職潮 #移民潮

=================================
香港同盟會2.0
Photo
【至少90間上市公司「發盈警」】
【本地和國際機構均看淡香港前景】

香港「左三分」路線下,近日壞消息不斷唱淡前景。本台統計,過去1個月至少90間上市公司「發盈警」,比「發盈喜」的公司多50%,其中「759阿信屋」母企中期盈利跌最多99%。IPO創22年來最差、多達30間券商倒閉。據《彭博》引消息指,中國財政部在港會晤各大銀行家,討論如何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惠譽」和香港總商會均預測香港GDP放緩至約3%。受種種消息拖累,港股近日跌勢未止,周三(13日)在低成交下再跌逾百點。

臨近年尾業績結算,本台統計,過去1個月只有45間上市公司「發盈喜」,當中主要是由虧轉盈,以及受惠今年港人疫後外遊需求大爆發的旅遊相關行業,如中港照相(01123)、專業旅運(0123)及冠忠巴士(00306);但同期至少90間上市公司「發盈警」,大多涉及中、港零售、地產和貿易等相關行業。

其中,知名本地港企「759阿信屋」母公司的「CEC國際」(00759),和「日本城」的母公司「國際家居零售」(01373)最近2天發盈警,預告10月底止半年的純利大幅倒退。前者純利僅約10萬至50萬元,按年倒退98.52%至99.7%;後者純利則按年減少約32%至38%。該兩公司均稱主要受累於港人疫後「報復式」出境外遊而導致零售收入大減。

事實上,物價消費低廉的深圳,今年成為香港本地零售的「勁敵」,即使港府出招「夜繽紛」、「你好、香港」等吸客措施,亦無法阻止「北上」人潮持續壓倒性多於「南下」。最近11月單月,累計585萬港人次北上,南下的大陸旅客僅243萬人次。外界預料,深圳最近再推措施,周一(11日)起於羅湖區萬象城的23間商店,試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即買即退」的退稅優惠,包括Hermès、Ferragamo、Louis Vuitton等國際知名品牌,將進一步搶走港人北上消費。

另外,香港內、外商界和國際機構均看淡香港前景。香港總商會周三(13日)舉行記者會表示,預期今年香港經濟實質按年增長3.3%,與港府最新預測相若,明年則放緩至2.9%;並預計明年零售銷售按年增速,將由今年的15.3%,大幅減慢至5.2%。該會經濟師馮凱盈稱,當中考慮到香港正受種種外憂內患的因素影響。

前景被看淡,加上觀望美國議息結果,港股周三(13日)低開後跌勢加劇,一度急挫近230點,最終在低成交下回套145點,報16,228點。大市全日成交縮減至逾754億元,是創1個月以來最少。整體股市今年以來持續下挫,跌回1997年1.6萬點水平,有望連續第4年下跌。

外界正關注香港會否由「國際金融中心」變成「金融遺址」。美媒《彭博》周三引述知情人士報道,中國財政部擬與香港各大銀行家開會討論,如何提升香港作為投資交易和人才中心等地位,以及如何通過加強與大陸的合作,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當中「滙豐控股」、「渣打銀行」及「中銀香港」等機構獲邀與會;惟中國財政部和相關機構未有回應報道。

《彭博》指,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面臨「嚴峻挑戰」,包括中國經濟放緩,交易活動幾乎枯竭,大行裁員並撤港,大批中小券商關門停業,大量資金轉而流入新加坡等地,印度股市規模急速增長,恐爬頭取代香港成全球四大交易所,香港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香港經濟
#金融中心
#金融遺址
=================================
【不過調查來自倫敦金融城政府】倫敦金融城政府(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的調查報告顯示,#倫敦 仍是世界排名第一的 #金融中心。去年與倫敦並列首位的 #紐約 降至第二位。新加坡再次排名第三,法蘭克福及巴黎分別為第四及第五。

全文: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international/article/3668820/
【美國法學專家批23條充斥大陸思維】
【警告損毀人權、破壞營商環境】

維期一個月的23條諮詢在本月底就結束,身處香港的市民在國安法陰影下,沒有多少人公開提出反對意見,但在海外,已有不少人權組織提出反對意見。美國首都喬治城大學法學院亞洲法中心周二(27日)發表了30頁的研究報告,逐一駁斥港府提出23條的論據,報告更警告,23條一旦通過,不只會影響基本人權,香港營商環境更會進一步受破壞。

報告一開始就批評港府把23條和英、美兩國的國安法相提並論,形容這說法「不誠實兼具誤導性」。

#23條
#國安法
#一國兩制
#香港
#金融中心
=============
香港同盟會2.0
Photo
【黎智英受訪指「沒一刻因手在手鐐下而感屈辱」】
【明言「沒有法治的香港不會成為金融中心」】

原定審期為80天的「黎智英案」,周二(21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等法院)續審,展開第80日審訊。控方今傳召社交媒體專家證人、港大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鄒錦沛出庭,接受辯方盤問,涉及通訊軟件WhatsApp的功能及使用。另庭上今續播放黎完整受訪片段及訪談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其中黎在《Financial Times》的訪問,提及對《國安法》的看法,明言「沒有法治的香港不會成為金融中心,大家擁有的一切,不論新聞自由、私有財產、宗教自由,都會消失」。另黎又在英文訪談直播節目中跟支持者分享,指讀者支持令他非常感動,強調自己接近生命最後階段,仍能知道自己在做正確的事,這種感覺非常寶貴。

庭上播放黎智英在2020年8月12日接受《Financial Times》的訪問片段,報道標題為「Arrest of outspoken media boss renews fears of Hong Kong clampdown」,黎在訪問中提及對《港區國安法》的看法,明言「沒有法治的香港不會成為金融中心,大家擁有的一切,不論新聞自由、私有財產、宗教自由,都會消失」,因香港的根基是法治及一切社會制度;又指使自己安全的唯一方法、或是減緩香港被接管,需要國際力量,尤其美國政府的支持,並指這是香港人「唯一的救命方法」。

另外,庭上又播放黎智英的英文訪談直播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其中在2020年8月13日的一集,嘉賓訪談後有一名讀者問黎智英,他被捕後《蘋果日報》銷量創新高、訂閱人數上升,不少人留言表明支持《蘋果》、支持香港民主,問黎有沒有話跟支持者說。

黎智英當時回答,指讀者支持令他非常感動,「我73歲,喺香港都成超過60年,未有一個時候好似我今日咁感動、咁開心」,強調自己接近生命最後階段,仍能知道自己在做正確的事,這種感覺非常寶貴。他又表示,知道自己無論有幾大困難、幾大艱辛,但內心知道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我係覺得好平靜、甚至好開心㗎……我冇一刻我嘅手喺個手鐐下面,而係覺得好慘、或者被屈辱,我完全冇呢個感覺。」

黎又稱:「我所做嘅嘢,唔係因為任何嘢,只係因為呢個地方對我實在太好,呢個係我需要對呢個地方交待嘅,呢個係我應該做嘅,因為呢個係我嘅家園,因為呢個係培養到我今日,能夠有所有一切嘅家園。」審訊周三(22日)續。

#香港法庭
#黎智英
#蘋果日報
#國安法
#金融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