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篇,我立刻想到的反例是 Vampire Weekend。我开始认识他们是上高二的时候,之后不久,我很喜欢的 Amy Winehouse 因使用毒品过量去世。这件事让我更加学会欣赏 Vampire Weekend,觉得或许他们「不那么用力」的态度才是更值得效仿的。只是说 Vampire Weekend 的作品虽然优秀,或许还不够「深刻」。
刚刚想到一对更好的例子:樱井政博和宫本茂。光看这两个人,再看大乱斗和马里奥这两个作品,似乎很容易认为大乱斗是一个严格自律的、健康的人做出来的作品,马里奥则更像是一个拼命三郎不断呕心沥血推动进化的作品。但事实正好相反。
https://blog.yitianshijie.net/2020/04/02/workout-and-work/
刚刚想到一对更好的例子:樱井政博和宫本茂。光看这两个人,再看大乱斗和马里奥这两个作品,似乎很容易认为大乱斗是一个严格自律的、健康的人做出来的作品,马里奥则更像是一个拼命三郎不断呕心沥血推动进化的作品。但事实正好相反。
https://blog.yitianshijie.net/2020/04/02/workout-and-work/
一天世界
健身和创作
在《一天世界》播客开头的导语里有一句「精神和肉体上的强健」。特地拿出来说主要是因为计算设备糟蹋了我们的肉体,而…
20 美元以下的 BILI 可以无脑买,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之前传腾讯已经完成了对 B 站的控制,结果实际上是虎牙,斗鱼和虎牙本就很微妙的关系更进一步,看腾讯是想养一波蛊还是来波共振了。
https://tech.qq.com/a/20200406/018951.htm
之前传腾讯已经完成了对 B 站的控制,结果实际上是虎牙,斗鱼和虎牙本就很微妙的关系更进一步,看腾讯是想养一波蛊还是来波共振了。
https://tech.qq.com/a/20200406/018951.htm
Qq
B站最新股权曝光:腾讯持股13%为第二大股东 阿里第四_科技_腾讯网
B站最新股权曝光:腾讯持股13%为第二大股东 阿里第四 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持股15.1%,为B站最大股东;腾讯控股持股13.3%,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4个百分点,为其第二大股东;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全资子公司),为B站第四大股东,持股7.2%。
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 演唱会,由 WHO 和 Global Citizen 主办,Lady Gaga 主策划,4 月 18 日(北京时间 4 月 19 日早 8 点)。
The Verge 已经将其比作当下新冠病毒时代的 Live Aid。
https://www.theverge.com/2020/4/7/21211716/one-world-together-at-home-benefit-concert-lady-gaga-covid-19-global-citizen
The Verge 已经将其比作当下新冠病毒时代的 Live Aid。
https://www.theverge.com/2020/4/7/21211716/one-world-together-at-home-benefit-concert-lady-gaga-covid-19-global-citizen
The Verge
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 could be Live Aid for the coronavirus generation
Even the cast of Sesame Street are getting involved.
如果你是一个在中国生活的普通人,看不透这两件事你大概率很难活得很透彻:
1. 住房会是你人生中最大的一笔「税金」支出,房价不会跌,无论你是买还是租,好的居住环境,好的配套设施,永远需要你付出极高的成本。
2. 想要靠房地产行业套利会越来越难,无论你是开发商、拆迁户还是炒房操盘手。一套房的核心价值是它前 20 - 25 年的使用价值,之后城市变迁,新房依然坚挺,老房子一文不值。
这个答案大部分理论都讲的很对,除了一点问题,需要所有人思考:
作为社会,要发展生产力,这个发展的关键难道就在于把剩余价值、把资源集中在一个政府手上,投资产业,促进技术升级?
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商业公司,过去 20 年的所谓「科技革命」中,有哪家公司是靠大量的资本投入点燃技术革命,最终崛起的?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哪个最初受了政府的扶持?
农业看的是环境、工业看的是资源,服务业,这个当下规模最大,未来也会持续规模最大的产业,看的是人,你确定把人的剩余价值剥削到底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最佳方法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71453/answer/1123684250
1. 住房会是你人生中最大的一笔「税金」支出,房价不会跌,无论你是买还是租,好的居住环境,好的配套设施,永远需要你付出极高的成本。
2. 想要靠房地产行业套利会越来越难,无论你是开发商、拆迁户还是炒房操盘手。一套房的核心价值是它前 20 - 25 年的使用价值,之后城市变迁,新房依然坚挺,老房子一文不值。
这个答案大部分理论都讲的很对,除了一点问题,需要所有人思考:
作为社会,要发展生产力,这个发展的关键难道就在于把剩余价值、把资源集中在一个政府手上,投资产业,促进技术升级?
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商业公司,过去 20 年的所谓「科技革命」中,有哪家公司是靠大量的资本投入点燃技术革命,最终崛起的?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哪个最初受了政府的扶持?
农业看的是环境、工业看的是资源,服务业,这个当下规模最大,未来也会持续规模最大的产业,看的是人,你确定把人的剩余价值剥削到底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最佳方法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71453/answer/1123684250
Zhihu
为什么2020年那么多城市房价开始跌了,还是有人相信房价会一直涨? - 知乎
我把中国的房地产,给大家聊透,能明白多少,就看个人自己了。首先,请大家抛开任何常规的房地产逻辑,什…
不必加上「疫情期间」这个局限,实际上我每天都在感恩(appreciate)互联网的存在,不只是感恩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也感恩「带宽」本身。
感恩优秀的产品设计,大部分人应该不难理解,最近的《动物森友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感恩带宽和互联网本身,可能是更多人难以理解的部分。Netflix 和电视、Spotify 和收音机、Zoom 和电话,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这里我想举个例子说明。
疫情期间,中国、美国、日本先后建立了严格程度不同的「隔离制度」,我和几个朋友要找点娱乐方式「打发时间」。如果回到 10 年前,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想要消磨一个暑假,我们的做法可能是「去 KTV 唱歌」、「去咖啡厅聊天」、「去包机房、网吧打游戏」,但现在我们分别身处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
所以我们的一个做法是,五个人中一个人在玩英雄联盟,四个人在雀魂上打麻将,同时在一个 Discord 频道里聊天,玩英雄联盟的人直播自己的游戏画面,其他四个人打麻将的同时也可以对英雄联盟战局进行讨论点评。
我的意思不是说这是一种多么值得推崇的「生活方式」,这是互联网将一切媒介「比特化」,且带宽提升之后带来的千万种「活用媒介」的方式之一。今天发生的一切,不只关乎当下,也暗示了未来更广阔的可能性。
今天要谈互联网带来的问题,其实已经很显性了。「在知乎或 Twitter 上争论政治」、「在 Instagram 上羡慕他人的完美生活」、「躺在床上日复一日地刷抖音快手」、「在 QQ 上养火花、扩列」,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不需要我再强调。但我仍认为这不是「失去互联网」和「失去出门权」的对立,更不是「虚拟」与「现实」的对立。大部分人在这些问题上缺乏思考,导致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大垃圾堆,但还有很多好的东西东西藏在那些缝隙里,等待你、我、每个人去发掘,也值得我们感恩。
感恩优秀的产品设计,大部分人应该不难理解,最近的《动物森友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感恩带宽和互联网本身,可能是更多人难以理解的部分。Netflix 和电视、Spotify 和收音机、Zoom 和电话,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这里我想举个例子说明。
疫情期间,中国、美国、日本先后建立了严格程度不同的「隔离制度」,我和几个朋友要找点娱乐方式「打发时间」。如果回到 10 年前,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想要消磨一个暑假,我们的做法可能是「去 KTV 唱歌」、「去咖啡厅聊天」、「去包机房、网吧打游戏」,但现在我们分别身处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
所以我们的一个做法是,五个人中一个人在玩英雄联盟,四个人在雀魂上打麻将,同时在一个 Discord 频道里聊天,玩英雄联盟的人直播自己的游戏画面,其他四个人打麻将的同时也可以对英雄联盟战局进行讨论点评。
我的意思不是说这是一种多么值得推崇的「生活方式」,这是互联网将一切媒介「比特化」,且带宽提升之后带来的千万种「活用媒介」的方式之一。今天发生的一切,不只关乎当下,也暗示了未来更广阔的可能性。
今天要谈互联网带来的问题,其实已经很显性了。「在知乎或 Twitter 上争论政治」、「在 Instagram 上羡慕他人的完美生活」、「躺在床上日复一日地刷抖音快手」、「在 QQ 上养火花、扩列」,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不需要我再强调。但我仍认为这不是「失去互联网」和「失去出门权」的对立,更不是「虚拟」与「现实」的对立。大部分人在这些问题上缺乏思考,导致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大垃圾堆,但还有很多好的东西东西藏在那些缝隙里,等待你、我、每个人去发掘,也值得我们感恩。
Joshua Topolsky 的文章「还好我们有互联网」。
https://www.inputmag.com/culture/thank-god-for-the-internet
一天世界第 79 期,12:30 开始,Lawrence Li 反驳了这篇文章的观点。
https://yitianshijie.net/79/
https://www.inputmag.com/culture/thank-god-for-the-internet
一天世界第 79 期,12:30 开始,Lawrence Li 反驳了这篇文章的观点。
https://yitianshijie.net/79/
Input
Thank god for the internet
What the hell would be happening now without it?
这张专辑叫「新非主流」。
对乐评界来说,Is This It 或许算不上「非主流」,但当我在 2009 年,第一次通过 Is This It 了解到 The Strokes 时,这张专辑几乎定义了我心中非主流摇滚的概念。简单的器乐和独特的人声紧贴在一起,让人听完一句就迫切地想听下一句。
又两年,Angles 发布,这是他们重组后的尝试颠覆之作,旋律、节奏、音色都变得更具侵略性,更有电子乐的感觉。只不过这张专辑,和 Is This It 之后的每张专辑一样,都反响平平。
The New Abnormal 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荒诞」。特别是前四首歌,The Strokes 似乎在试图把很多元素融入其中,这一切混杂在一起,最后只能沦为一种平淡的、如呓语一般的嘟哝。和 Is This It 步步紧逼的高扬感恰恰相反,它传达的是一种类似电视雪花白噪的迷茫,难怪要叫「新非主流」。
直到 Ode to the Mets,你才听到他们的最后一声叹息。这是一种放弃,2001 年,The Strokes 出道即巅峰,之后 20 年里,他们不断试图复制、颠覆那次成功,但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期间乐队分分合合,大家也不再对他们抱有期待。
最后,他们失语了,他们放弃了。他们唱:
So pardon the silence that you're hearing, is turning into a deafening, painful, shameful roar.
https://music.apple.com/us/album/the-new-abnormal/1498121188
对乐评界来说,Is This It 或许算不上「非主流」,但当我在 2009 年,第一次通过 Is This It 了解到 The Strokes 时,这张专辑几乎定义了我心中非主流摇滚的概念。简单的器乐和独特的人声紧贴在一起,让人听完一句就迫切地想听下一句。
又两年,Angles 发布,这是他们重组后的尝试颠覆之作,旋律、节奏、音色都变得更具侵略性,更有电子乐的感觉。只不过这张专辑,和 Is This It 之后的每张专辑一样,都反响平平。
The New Abnormal 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荒诞」。特别是前四首歌,The Strokes 似乎在试图把很多元素融入其中,这一切混杂在一起,最后只能沦为一种平淡的、如呓语一般的嘟哝。和 Is This It 步步紧逼的高扬感恰恰相反,它传达的是一种类似电视雪花白噪的迷茫,难怪要叫「新非主流」。
直到 Ode to the Mets,你才听到他们的最后一声叹息。这是一种放弃,2001 年,The Strokes 出道即巅峰,之后 20 年里,他们不断试图复制、颠覆那次成功,但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期间乐队分分合合,大家也不再对他们抱有期待。
最后,他们失语了,他们放弃了。他们唱:
So pardon the silence that you're hearing, is turning into a deafening, painful, shameful roar.
https://music.apple.com/us/album/the-new-abnormal/1498121188
Apple Music - Web Player
The New Abnormal by The Strokes on Apple Music
Album · 2020 · 9 Songs
当一个「短视频」产品开始说要做把内容做到电视上播放的时候,你就该知道这个产品的思路出问题了。
不能「刷」的短视频是没意义的,投到电视上,只有一个人能掌握遥控器。
https://www.cnbc.com/2020/04/13/meg-whitman-says-quibi-reached-1point7-million-downloads-in-first-week.html
不能「刷」的短视频是没意义的,投到电视上,只有一个人能掌握遥控器。
https://www.cnbc.com/2020/04/13/meg-whitman-says-quibi-reached-1point7-million-downloads-in-first-week.html
CNBC
Meg Whitman says Quibi reached 1.7 million downloads in first week
The mobile streaming service launch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while many consumers have access to TV-based subscriptions.
Android Police 因为在评测文章中表示「没有谷歌 app 的 P40 Pro 几乎不可用」,被华为要求退还之前送测的所有评测机。No surprise.
https://twitter.com/rdrv3/status/1250056021550088192
Android Police 的 P40 Pro 评测:
https://www.androidpolice.com/2020/04/09/sorry-huawei-the-p40-pro-without-google-apps-is-just-too-broken-to-live-with/
https://twitter.com/rdrv3/status/1250056021550088192
Android Police 的 P40 Pro 评测:
https://www.androidpolice.com/2020/04/09/sorry-huawei-the-p40-pro-without-google-apps-is-just-too-broken-to-live-with/
Twitter
David "bury me with my golden arm" Ruddock
lol huawei just sent us an email asking for every phone they've ever sent us back safe to say this post has nothing do with it https://t.co/cXjudJXhib
今年春季发布的 iPhone SE 和 iPad Pro,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2016 年春季那场发布会,Tim Cook 发布了 iPhone SE 和 9.7 寸的 iPad Pro。那是在苹果旧总部 Infinite Loop 的 Town Hall 礼堂举办的最后一场发布会。
之后,2016 年夏天 WWDC 上,Eddy Cue 发布了 Apple Music,秋天,Phil Schiller 发布了 iPhone 7 和 AirPods,宫本茂出席了那次发布会,发布了 Super Mario Run。
PS: 说 iPhone SE (2019) 性价比爆棚,应当回忆起当年 iPhone SE (2016)就是 399 美元起售,而且 2016 年 5s 的形态还只过时了一年半,而 2020 年 8 的形态已经过时了两年半了。
之后,2016 年夏天 WWDC 上,Eddy Cue 发布了 Apple Music,秋天,Phil Schiller 发布了 iPhone 7 和 AirPods,宫本茂出席了那次发布会,发布了 Super Mario Run。
PS: 说 iPhone SE (2019) 性价比爆棚,应当回忆起当年 iPhone SE (2016)就是 399 美元起售,而且 2016 年 5s 的形态还只过时了一年半,而 2020 年 8 的形态已经过时了两年半了。
小破不入渠🌏
今年春季发布的 iPhone SE 和 iPad Pro,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2016 年春季那场发布会,Tim Cook 发布了 iPhone SE 和 9.7 寸的 iPad Pro。那是在苹果旧总部 Infinite Loop 的 Town Hall 礼堂举办的最后一场发布会。 之后,2016 年夏天 WWDC 上,Eddy Cue 发布了 Apple Music,秋天,Phil Schiller 发布了 iPhone 7 和 AirPods,宫本茂出席了那次发布会,发布了 Super Mario Run。…
记错了 Apple Music 的时间,其实是 2015 年发布的。😅
Interesting.
Netflix 想要「免费公开」一些影片,它们没有在自己的平台上公开,而是选择将这些影片上传到了 YouTube。两者几乎没有公开的合作关系。
可能的原因包括:
疫情期间 Netflix 没法调动足够的人力在短时间内开发一个站内的免费播放系统;
Netflix 认为自己的「知名度」已经够了,并不需要免费的内容来带动「流量」;
Netflix 认为免费流播内容会带来高昂的流量成本,还不如转嫁给 YouTube;
Netflix 认为 YouTube 作为一个更「公共」也更全球化的视频平台,更能驱动这波操作带来的正向公关效果。
https://variety.com/2020/digital/news/netflix-free-streaming-10-documentary-films-and-series-youtube-1234583317/
Netflix 想要「免费公开」一些影片,它们没有在自己的平台上公开,而是选择将这些影片上传到了 YouTube。两者几乎没有公开的合作关系。
可能的原因包括:
疫情期间 Netflix 没法调动足够的人力在短时间内开发一个站内的免费播放系统;
Netflix 认为自己的「知名度」已经够了,并不需要免费的内容来带动「流量」;
Netflix 认为免费流播内容会带来高昂的流量成本,还不如转嫁给 YouTube;
Netflix 认为 YouTube 作为一个更「公共」也更全球化的视频平台,更能驱动这波操作带来的正向公关效果。
https://variety.com/2020/digital/news/netflix-free-streaming-10-documentary-films-and-series-youtube-1234583317/
Variety
Netflix Releases 10 Documentary Films and Series for Free on YouTube
Netflix is streaming 10 documentary films and series for free on YouTube as a way to help teachers during the COVID-19 quarantine.
(没有新专辑听的周末,就抽时间一张张回顾下 2010 年代的十年度专辑好了。)
2008 年,作为一个初中生,我听 Lady Gaga 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潮流」。当时 Just Dance 和 Poker Face 的 MV,几乎定义了我眼中「异域」的概念。
Lady Gaga 可能是第一批通过互联网媒介获得「人设」的艺术家之一,从她的舞曲风格,到极具话题性的各种「奇装异服」,虽然伴随争议,但你没法不关注到她。两年之后,她带来这一张 Born This Way。
谈起 Lady Gaga,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想起这张专辑。主流世界里,The Fame 盛名在外,所谓的「本质粉」圈子里,ARTPOP 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巅峰。但 Born This Way 仍是我认为的,Gaga 最重要的一张专辑。主打单曲 Born This Way 很快成为了 LGBTQ 社群的神曲之一,也奠定了 Gaga 在这个社群中的代表意义。
但这只是一个引子,Born This Way 关乎的不只是 LGBTQ,而是一切少数的、边缘的、外来的东西。它是 Lady Gaga 从一个单纯的舞曲 diva,进入更广阔艺术世界的第一个台阶。Born This Way 里不只有 Marry the Night、Government Hooker 这样继承她风格的舞曲,也有 Judas、Electric Chapel 这种试图解构宗教叙事的电子乐,最后,U&I 和 The Edge of Glory 用摇滚和抒情元素诠释了「多元」这个主题的温柔内核。
后来,「多元」成为了 2010 年代最重要的时代精神。回溯这一切的起点,没有比 Born This Way 更好的注脚。
#albumsofthedecade #2010s
https://music.apple.com/us/album/born-this-way-special-edition/1440857161
2008 年,作为一个初中生,我听 Lady Gaga 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潮流」。当时 Just Dance 和 Poker Face 的 MV,几乎定义了我眼中「异域」的概念。
Lady Gaga 可能是第一批通过互联网媒介获得「人设」的艺术家之一,从她的舞曲风格,到极具话题性的各种「奇装异服」,虽然伴随争议,但你没法不关注到她。两年之后,她带来这一张 Born This Way。
谈起 Lady Gaga,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想起这张专辑。主流世界里,The Fame 盛名在外,所谓的「本质粉」圈子里,ARTPOP 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巅峰。但 Born This Way 仍是我认为的,Gaga 最重要的一张专辑。主打单曲 Born This Way 很快成为了 LGBTQ 社群的神曲之一,也奠定了 Gaga 在这个社群中的代表意义。
但这只是一个引子,Born This Way 关乎的不只是 LGBTQ,而是一切少数的、边缘的、外来的东西。它是 Lady Gaga 从一个单纯的舞曲 diva,进入更广阔艺术世界的第一个台阶。Born This Way 里不只有 Marry the Night、Government Hooker 这样继承她风格的舞曲,也有 Judas、Electric Chapel 这种试图解构宗教叙事的电子乐,最后,U&I 和 The Edge of Glory 用摇滚和抒情元素诠释了「多元」这个主题的温柔内核。
后来,「多元」成为了 2010 年代最重要的时代精神。回溯这一切的起点,没有比 Born This Way 更好的注脚。
#albumsofthedecade #2010s
https://music.apple.com/us/album/born-this-way-special-edition/1440857161
Apple Music - Web Player
Born This Way (Special Edition) by Lady Gaga on Apple Music
Album · 2011 · 22 So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