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不入渠🌏
7.29K subscribers
154 photos
12 videos
16 files
1.73K links
無理の囈語。

原创天国: twitter.com/Jesoooor
垃圾堆: t.me/eessej

欢迎访问「大破进击」博客: jesor.me
欢迎收听「交差点」播客: jiaocha.io

A small piece of Jesse Chan, created by Jesse Chan. @Jesoooor
Download Telegram
请你也用一切方式,记住今天的愤怒。

记住有一个叫李文亮的医生,记住他如何发声,如何被训诫,被噤声,被派到不属于他专业范畴的传染病前线、被感染、被恶化、被死去、被抢救、被死去、被抢救、被「全力救治」又无效身亡。

https://jesor.me/2020/memorial-for-liwenliang/
这张图,大概值 50 万人民币吧。

因为中国目前 90% 的视频自媒体都理不清楚这三件事。

对回形针来说最后一步是动效,对其他媒体就是拍摄和剪辑,如果你能力特别强就还有设计,前期就还有调查、测试、分析。
如果说 5 年前我们谈起「素食主义」,大部分人还会把它和「极左」、「女同性恋」这些关键词联系起来,现在应该不难想象,「人造肉」会如何在短期的未来使「素食主义」迅速风靡。

我们正在目睹一种「道德价值」被技术改造,也让我愈发相信,一切道德、伦理、政治概念,都是从技术改变环境开始的。从对动物的共情,素食主义,到民主、自由,以至于一夫一妻制度,甚至是「爱」这个概念。

我们对理想的追求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理想变为现实,又孕育新的理想,文明就是这么进化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3ESHcfA
受疫情影响,苹果宣布已无法实现 2020 财年二季度(自然年 1-3 月)营收预期。

苹果过去三年 Q2 营收:
17Q2: 52.9B
18Q2: 61.1B
19Q2: 58.0B
20Q2: <63B

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0/02/investor-update-on-quarterly-guidance/
跟朋友聊了下吃鸡(PUBG)的玩家流失,他不理解为什么英雄联盟能相对「长红」。

魔兽世界:大地的裂变 CG 宣传片(20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4Y7ztznKc

Dota 2 首发宣传片(20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SFPIwMEq4

英雄联盟首发宣传片(20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MnCv_lPxI

英雄联盟 2020 赛季宣传片(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KAldshAE

结合最近另一个新闻,HQ Trivia 宣布倒闭,其实很多时候对创业者来说「花钱」比「赚钱」难多了。
挺有意思的观点:在「可控」的前提下,应当让孩子暴露在适当的风险中,给他们一个「更危险」的环境。

这个问题放在中国就是,把孩子放进百度贴吧、新浪微博和 Bilibili 这样的「逆境」中或许有利成长,但谁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他们的「向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tEnBFN5zU
几年前吧,NHK 的纪实 72 小时拍过新宿旁边的紀伊國屋書店。他们采访到一个老人,大致也就是问问老人喜欢看哪方面的书这样的问题,老人非常坦然地回答,「哦,我吗?我并不读书,只是喜欢买而已,纯粹把买书当作一种趣味。」

这样的人值得嘲笑吗?相比那些同样不读书,但把钱存起来「物尽其用」的人,我觉得这样做太好了。

给单向空间充了 200,尽管我可能一两年之内都不会特意找到他家书店去买书,且我买到手的书大概也只读了三分之一,但我还是尽量在买更多书,买更多唱片,买更多同人志。

消费不只有「性价比」一个衡量语境,你的消费也不只是影响到你自己,也在影响到一整个行业。

https://mp.weixin.qq.com/s/UvjbAa9Ezey_wwvJydjsDQ
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今天国内 99% 的内容(无论自媒体还是相对大的媒体),都是不去现场搞事实采编的,而是采取「谷歌采编法」,在网上搜集资料来做内容。说白了,我们做的是一种 curation。

其中水平较高的做法是在引用事实时附上链接,比如好奇心日报之前的做法;水平中等的做法是在叙述时附带来源,比如我在给很多媒体写稿时就是这么做的(主要原因还是微信不支持附原链);水平下等的则是拿来就用,不叙述也不附链接;更低劣的则不只是引用「事实」,还引用「观点」,不附来源这就算抄袭了;比这更烂的就是纯粹的逐字抄袭和洗稿。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没钱,支持不起现场采编的人力物力成本;二是时间,你去认真采访做一个稿,最后出来比别人慢得多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所以「晚点 Latepost」才会拿出「不怕晚」的口号,但即使如此,他们的运营状况也算不上「理想」。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4040704
「听到」是不难的。

没钱的小朋友上 YouTube 听,有钱的成年人托朋友在国外买了 CD 抓轨发过来听。从文字、声音到影像,数字化时代,想获得一个作品,无论是播客还是音乐,又能有多难?

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目标不该只是「听到」,「尽可能方便地听到」这么简单而已。你到底是以什么态度在听?如何直面自己听完之后心情的回响?如何保护、支持你认为有价值的创作者?

最后,如何将听到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思维,以至世界观的一部分?听过这一期「剩余价值」之后的你,日后与人交谈还会不会再说「我们莫谈国事」这种话?
5 年前,Taylor Swift (在 Tumblr 上)给苹果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 Apple Music 在用户免费试用的三个月里也要向版权方支付相应费用,后来 Eddy Cue 亲自在 Twitter 上回复表示苹果会改变政策,为用户免费试用 Apple Music 的三个月买单。(当时 Taylor Swift 的最新专辑《1989》一直未上架 Spotify)

https://www.forbes.com/sites/hughmcintyre/2015/06/21/taylor-swifts-letter-to-apple-stern-polite-and-necessary/#2a2b8357113d

昨天,RIAA 公布了美国(recorded)音乐市场 2019 年的报告,流媒体订阅收入继续增长,整个市场规模为 111 亿美元,已经从 2015 年的低谷复苏到了 2006 的水平,距离 1999 年的 146 亿美元巅峰还差 24%。

https://medium.com/@RIAA/charting-a-path-to-musics-sustainable-success-12a5625bbc7d
「同人」之所以是「同人」,就是因为它天然就具有一定的「灰色」性质,会面对巨大的压力,需要抱团,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以求生存,需要创作者有用爱发电的觉悟,也需要读者用实际行动去支持,通力合作下,才能支撑起这样一个「次文化圈」。

在「一切文化都是次文化」的中国,这件事尤其重要。

https://mp.weixin.qq.com/s/XnOn5zAvqkZfxyguTuOktw
笔记 app 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消除从『灵感迸发』到『开始记录』之间的一切障碍。」

一句话描述 Tot:

「随时随地,按一组快捷键,然后开始打字。」

所以 Tot 很好,受此启发,我把「在 Ulysses 里开一个新 Sheet」的 Shortcut 放到了 iPhone 的 Dock 上。

https://tot.rocks/
可能是目前最有「实际意义」的 Mac Pro 评测。

一方面作为一家媒体公司(的一部分),The Verge 要认真考虑成本和回报来配置一台 Mac Pro,而不是像任何一个有预算的 YouTuber 一样配个 40 万的,反正吸引的眼球也能够本。

另一方面是它终于点出了那个终极问题,买一台 40 万的电脑,最大的成本根本不是电脑钱。而在于你要招一批能够用好它的员工,更在于你要更新、升级你的技术栈、工作流程,配合更新更好的硬件,才能最终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rzHtWYQ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