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不入渠🌏
7.3K subscribers
154 photos
12 videos
16 files
1.73K links
無理の囈語。

原创天国: twitter.com/Jesoooor
垃圾堆: t.me/eessej

欢迎访问「大破进击」博客: jesor.me
欢迎收听「交差点」播客: jiaocha.io

A small piece of Jesse Chan, created by Jesse Chan. @Jesoooor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一天世界》博客 (Lawrence Li)
Where do I begin?
这一段,怎么说呢,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工作过于饱和,天天 996 的艺术从业者,试图理解「虚拟博物馆」。

digital native 的艺术太多了,各种 media lab 的作品、reddit 的 Place、Minecraft 衍生的各种作品(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属 2b2t)、甚至是类似十里坡剑神这样的事件,都可以说是伟大的艺术作品。

结果这位搞艺术的老师举了「魔兽争霸里的地图编辑器,比如 B 站、快手、抖音」四个例子。
装置艺术体验的沉浸、可参与性是一件好事,但很快我们就发现,对大部分观众来说,这种「参与」停留在了一个很肤浅的层面,它在社交媒体时代被浓缩为一个动作——按下快门🤳

它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比如作为一个摄影初心者,我常常感觉自己对「按下快门」这个动作感到羞耻,因为我潜意识里不想被周围的人看作一个「只会按下快门」的人。

我觉得一个解决方法是鼓励阐释(但这不一定就是反对苏珊·桑塔格),鼓励用批判性的思维对待各种阐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_r-dP22Ps
我被这件事吸引,不只是因为我曾参与过构成它的一切次文化要素,更在于它跨越时间野蛮生长的过程,象征了次文化的生命力,也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共性。

这种深层次的共性可以跨越年龄、种族、语言和时间,以游戏、音乐、社交媒体、Meme 为载体。

https://jesor.me/2020/musical-friday-karaoke-on-cloud/
· 苹果应该更新一下他们的显示器产品。
·(发布 Pro Display XDR)
· 买不起,苹果应该把 mini-LED 技术下放到其他产品上。
·(各种测试结果显示 mini-LED 并没有那么好)
· ……
·(宣布正在开发 mini-LED MacBook Pro & iMac Pro)

https://www.macrumors.com/2020/03/03/apple-14-1-inch-macbook-pro-mini-led/
「男主角接到师父任务下山,期间遇到上两位女主并肩作战,一路提升能力斩妖除魔,最终故事反转,真正的幕后 BOSS 竟是他师父本人。」

虽然这个故事框架本身就引用了太多情节范式,但不妨碍这个故事影响了一大批 2010 年以前的小制作 RPG。我大概是 06、07 年第一次玩过《伏魔记》,后来在我的 S60V3 诺基亚上,我至少玩过 10 个故事框架和它一模一样的游戏,而且设定各异,有武侠、玄幻,中世纪魔法……

https://www.toutiao.com/i6801120477642228237/

另外本文里提到的作者「通宵虫」还在做 RPG,他的最新作品: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992260/Tale_Of_Swords/
丁勾老师的电影口味跟我很相似。但在编、导、演这三个维度的侧重度上,我一直认为「导」大于「编」,只不过我觉得「挑剧本」也是导演的关键能力,或者干脆就自己写了。

我的 2010 年代十佳电影是:
The Social Network
Birdman
La La Land
Gravity
Mad Max: Fury Road
刺客聂隐娘
Grand Budapest Hotel
Somewhere
听说桐岛要退部
路边野餐

入选的标准是:每一部我都认为代表了一种「影像范式」在 2010 年代的巅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882526/answer/1068003071
有人试图污名化「吹哨人」,Vox 这个视频解释了什么是「吹哨人」。

严格地说,李文亮医生的所作所为其实不是「吹哨」,因为他掌握的信息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机密」,他所做的事也并不是将这个信息上报给「上级监督机构」或披露给「公众」。只不过即便如此,公权力也决定将他的行为定义为「造谣」。

「吹哨」原本是对公权力决策的一种监督。在中国版的故事里,你不仅无权监督,也无权自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iDuoRJkOY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xLite 001: Prologue

我在做播客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尝试解决?

xLite 是交差点的一个内容实验,是在车里用 iPhone 录制,不作剪辑的短音频内容,目前仅可以在交差点的 Telegram Channel 听到。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AirPods Pro 的这个广告展示了为什么「降噪」是一种 AR 功能,以及 AR 眼镜会如何对光线进行「降噪」。

https://youtu.be/tn837tG2cxA
想象一下,2010 年的谷歌说「YouTube 技术中立,算法无罪」,然后拿出这么一个年度回顾视频,你会怎么看待 YouTube。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字节跳动还是有「可塑性」的,只是它在产品设计上还要做更多选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FnXm6cjGwU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xLite 002: 徒步

步行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反抗方式。

(xLite 是交差点的一个内容实验,是在车里用 iPhone 录制,不作剪辑的短音频内容,目前仅可以在交差点的 Telegram Channel 听到。)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借几个比较亲近的朋友之口,我只能说大概了解几个国家几个特定地区的大概情况,但还是能从这样的文章里获得一个不同的认识。

以及我一直坚持认为,「特写」是新闻的必要组成部分,即使有人会说这是「幸存者偏差」、「春秋笔法」,但没有近距离的特写就不会有同理心,就会把人当成可以牺牲的数字,就会远离真相。

https://mp.weixin.qq.com/s/ugvEqBzNLMP85faOM5YCmw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xLite 003: 中国的卫生系统比美国好?

想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水平,靠的是资金投入,留给制度和管理的空间并不大。我们必须意识到,控制疫情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资源投入」的问题。如果你换个角度思考,其实「瞒报」也是不敢投入资源的一种表现。

(xLite 是交差点的一个内容实验,是在车里用 iPhone 录制,不作剪辑的短音频内容,目前仅可以在交差点的 Telegram Channel 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