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6.3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中国 #美国 #卫星 #爆炸 #云海一号

【中美各一颗气象卫星先后太空爆炸 疑似撞击】

美国空军第18太空监视中队在社交媒体上声称,中国气象卫星云海一号02星在轨道发生碎裂,形成21块碎片。消息指出:“第18中队确认云海一号02卫星已毁,此事发生在世界标准时间2021年3月18日7时41分(北京时间15时41分)。目前正在追踪21个相关碎片。”(18SPCS

消息指出,卫星毁坏原因正在分析中。据悉,云海一号02星于2019年9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据美军消息,卫星毁坏前位于大约78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用于海洋研究、空间环境探测、自然灾害监测以及科学试验等领域。

而在3月19日,美国空军第18太空控制中队还发布消息称,美国退役气象卫星NOAA 17在太空发生爆炸,共产生16个碎片。此次爆炸发生在世界标准时间3月10日7时11分(北京时间15时11分)没有迹象表明该卫星是因为与另一物体碰撞导致的损毁。(18SPCS)

【星链卫星太多NASA也怕撞?双方签协议:星链主动让路】

NASA日前宣布,NASA和SpaceX签署联合太空飞行安全协议,正式确立双方对共享信息以维护和改善空间安全的强烈意愿。该协议的焦点包括NASA航天器和SpaceX“星链”卫星之间的避让问题。协议要求SpaceX对任何靠近国际空间站或NASA航天器的“星链”卫星实施机动,NASA不做机动。(澎湃新闻)
image_2021-03-31_23-24-46.png
791.2 KB
#航天 #高分十二号 #卫星

【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二号02星 用于国土普查等领域】

北京时间3月31日6时45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此次发射的卫星和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高分十二号02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
2021年伊始长四型号即进入高密度发射节奏。此次任务是长四型号本年度第4发任务;同时也是首次由专职测发队伍承担发射场测试发射工作,标志着八院运载领域测发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
...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4次航天飞行。(我们的太空 @微博)(中新社)
#中美 #火星 #交通安全 #轨道数据 #探测器 #CNSA #NASA #国家安全 #卫星 #航天

【CNSA和NASA就交换火星探测器轨道数据举行会谈】

2021年1月至3月,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交换火星探测器轨道星历数据举行多次会谈及交流,以确保火星探测器的飞行安全。(CNSA)

据美联社报道称,由于担心技术盗窃和中国太空计划的秘密性、军事支持性,美国法律几乎禁止NASA和中国之间的所有接触。

NASA代理局长Steve Jurczyk在上周的一次视频会议上说,当NASA可以向国会证明它有保护措施来保障信息时,可以有例外,而且他还说,确实与他们有针对性的接触。(美联社)
#中美 #扩核 #导弹发射井 #弹道导弹 #卫星 #玉门

【美国务院发言人称中国核力量迅速壮大“令人担忧”】

美国周四表示,中国的核力量迅速壮大“令人担忧”,并呼吁北京与之接触,以减少“破坏稳定的军备竞赛风险”。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Ned Price)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核力量壮大让中国更加难以隐藏,该国似乎正在偏离几十年来以最低威慑为基础的核战略。

普赖斯是回答有关《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导的提问时发表上述讲话的。该报导称,中国已开始在该国西部的沙漠地区建造100多个新的导弹发射井。

“这些报导和其他发展表明,中国的核武库将更迅速地扩充达到可能高于此前预期的水平,”普赖斯说。

“这种扩充令人担忧。这让人们对中国的意图产生了疑问。对我们来说,这加强了采取切实措施减少核风险的重要性。”

“我们鼓励北京与我们接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减少破坏稳定的军备竞赛--潜在的破坏稳定的紧张局势--的风险。”(路透中文)

【华盛顿邮报:中国或正建造一百多个洲际导弹发射井

美国詹姆斯·马丁不扩散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获得的商业卫星图像显示中国甘肃玉门有119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建筑工地,其特征与、中国现有核弹头弹道导弹发射设施相似。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该研究中心东亚不扩散项目主任刘易斯(Jeffrey Lewis)认为,这些发射井可能是为东风-41的洲际弹道导弹设计的,东风-41可以携带多枚弹头,能够打到9300英里远的目标,有可能使美国大陆处于其射程之内。刘易斯说,场地上的主要挖掘工作今年年初就开始了,虽然准备工作可能进行了几个月的时间。

刘易斯与他的同事伊普勒斯(Decker Eveleth)在对这些商业卫星图像进行了数周的研究之后发现了这些建筑工地。他形容该项目的规模“令人难以置信”。刘易斯表示,这种大规模的建造是中国为了加强其核威慑的可信度而做出的重大努力。(联合早报)
#天链 #数据中继 #卫星 #航天

【中国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5星 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

北京时间7月6日23时5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

该卫星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为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中低轨航天器、运载火箭等提供了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服务是中国空间信息传输的重要枢纽,为中国天基测控系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新社)
#科研 #晶体材料 #纳米 #转基因 #中微子 #反物质 #大脑 #记忆 #新能源 #铝合金 #板块运动 #农业 #芯片 #电池 #卫星 #人工智能 #医疗 #深海 #5G #生态 #环保 #可控核聚变 #老龄化 #机器人 #航空发动机 #重金属 #碳中和 #风电 #轴承钢 #半导体

【中国科协发布2021年度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10个前沿科学问题为


如何突破大尺寸晶体材料的制备理论和技术?
纳米尺度下高效催化反应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农作物基因到表型的环境调控网络是什么?
中微子质量和宇宙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的起源是什么?
地球以外有统一的时间规则吗?
大脑中的记忆是如何产生和重现的?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路径优化和稳定机理是什么?
铝合金超低温变形双增效应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
“亚洲水塔”失衡失稳对青藏高原河流水系的影响如何?

10个工程技术难题为:

如何高效利用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
如何解决三维半导体芯片中纳米结构测量难题?
如何开发比能量倍增的全固态二次电池?
如何发展我国自主超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关键技术?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医疗影像多病种识别并进行辅助诊疗?
如何突破深远海航行装备制造与安全保障工程技术难点?
如何创建5G+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
如何通过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构建精准高效的生态保护网络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如何构建我国生态系统碳汇扩增的技术体系?
如何制造桌面级的微小型反应堆电池?

10个产业技术问题为:

如何实现面向大规模集成光芯片的精准光子集成?
如何开发针对老龄化疾病的医用人工植入材料?
如何开发融合软体机器人与智能影控集成技术的腔道手术机器人产品?
如何开发大规模低能耗液氢技术和长距离绿氢储运技术?
如何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短舱关键技术问题?
如何突破耕地重金属的靶向快速经济安全减污技术?
如何利用风光水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如何攻克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难题?
如何制备高洁净高均质超细晶高端轴承钢材料?
如何发展与5G/6G融合的卫星互联网络通信技术?(新华社)
#白杨 #洲际导弹 #卫星

【俄“白杨”导弹退役后将以运载火箭形式转为民用】

俄军工综合体消息人士表示,2024年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将完全停止使用RS-12M“白杨”洲际弹道导弹。他说:“这款导弹目前正在被带有分导弹头的‘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所取代。”报道称,一些退役的“白杨”洲际弹道导弹计划以Start-1运载火箭的形式转为民用。

去年11月,俄罗斯莫斯科热工技术研究所总设计师尤里·索洛莫诺夫表示恢复发射军转民Start-1运载火箭的决定可能于2021年做出。一切都将取决于目前正在实施的两个项目的工作量有多少。他说:“我们不是指的运载火箭,而是指创建两个小卫星星座。对于发射小型卫星来说,Start-1运载火箭是一种方便的载体,至少在第一阶段是这样。”

报道称,Start-1运载火箭是在“白杨”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上设计的固体推进剂运载火箭,起飞重量为47吨,发射到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重量超过500公斤。(环球时报)

相关报道📰
【РВСН в 2024 году прекратят эксплуатацию меж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й баллистической ракеты "Тополь"】- 塔斯社
#日本 #卫星 #卫星群 #反导

【日防卫省设置工作组探讨利用卫星群防御导弹】

日本防卫省27日设置了为将小型人造卫星群“卫星星座”用于导弹探测等防卫领域的工作组,并召开了首次会议。担任主席的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称:“如果自卫队能活用卫星星座,有望在导弹防御、通信、定位方面获得重大效果。”

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开发突破导弹防御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朝鲜也在发射低空导弹。这些武器据称难以被地面雷达探测到,工作组将探讨能如何活用卫星星座。

卫星星座由离地球较近的同一轨道上部署的多颗小型卫星所组成并协同工作。美国计划发射数百颗小型卫星,日方也将摸索合作的可能性。(共同社)
#卫星 #太阳探测卫星 #航天

【中国计划今年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卫星】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航展)28日在珠海开幕,会上展出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卫星计划今年发射,卫星的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

据悉,即将发射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的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将首次实现空间太阳Hα波段的光谱成像探测。通过对这条谱线的数据分析,可获得太阳爆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制,显著提升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卫星采用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平台设计。通过采用平台舱、载荷舱可分离式设计理念,将实现载荷舱的超高精度指向控制,较现有水平提升1到2个数量级。(中新社)
#历史上的今天 #苏联 #卫星 #航天

【19571004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苏联的斯普特尼克1号于1957年10月4日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第一颗进入行星轨道的人造卫星。(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