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6.3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美国 #物流 #港口 #洛杉矶 #24小时工作制

【为应对供应链问题,白宫推动港口24小时工作制以缓解积压】

美国总统拜登将于当地时间10月13日宣布,洛杉矶港口将继长滩港口之后实行24小时工作制,以缓解因港口船运积压加剧的全球供应链问题。

据法新社13日报道,拜登政府高级官员表示,拜登将于当日宣布洛杉矶港口及其码头工人工会从即日起提供24小时服务。沃尔玛、联邦快递(FedEx)和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都已向白宫承诺延长工作时间,并在特定业务中实现24小时工作制。

报道称,在全球经济正努力从新冠疫情的重创中复苏之际,供应链和物流问题再次对其构成了新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2日警告称,供应链中断正在推动价格上涨。对此,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敦促美国人,面对价格浮动及商品短缺不要恐慌,并表示物价不太可能持续上涨。

报道称,现在困扰零售商的关键原材料和成品短缺背后有几个因素——部分国家的工厂因疫情封锁停产;疫情导致某些商品的需求意外激增;以及全国性的劳动力紧缩。报道指出,美国港口的积压是造成美供应链问题的主要因素,洛杉矶和长滩等邻近港口有时有60艘或更多船舶无法停泊,而加利福尼亚的港口是进口亚洲制造商品的关键途径。

美国政府官员表示,长滩港口已经开始提供24小时服务,洛杉矶港口也承诺这样做。由于美国几乎所有供应链都由私营企业管控,官员们希望正在推动的24小时工作承诺会鼓励更多私营企业加快其服务。(澎湃新闻)

相关报道📰
【White House plan aims to help key West Coast ports stay open 24/7 to ease supply chain bottlenecks】- CNBC
【Walmart, FedEx, UPS working to ease Christmas bottlenecks, White House says】- 路透社
【Walmart, FedEx, UPS will move to operate '24/7' to ease supply chain bottlenecks, WH says】- NBC
#美国 #供应链 #物流 #辞职率

【1027 美国制造业巨头认为供应链瓶颈将持续 可通过涨价来缓解冲击】

通用汽车、通用电气、3M和波音等美国大型制造商均面临物流难题和全球供应瓶颈导致的成本上升,这些问题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但这些企业一致认为,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可以缓解对利润的打击。

几个月前,全球各地企业均就供应问题敲响警钟,这些问题推高了从化学品到钢铁等原材料价格。(路透中文)

【1017 美交通部长:美供应链危机将持续到明年】

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警告,美国的供应链危机包括港口货运堵塞情况将会持续到明年,这恐将对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即将到来的假日购物季构成打击。

法新社报道,布蒂吉格出席一系列美国政论性节目时一再强调,拜登政府将竭尽全力舒缓全国港口、铁路和公路货运负荷情况,并“重新评估所有选项”,以解决供应链瓶颈问题。

布蒂吉格说,饱受冠病疫情冲击的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供应链紧张因为国内被压抑太久的需求强劲反弹而进一步加剧。

他指美国的“需求量爆表,零售销售飙升”,运输和航运基础设施难以支撑,总统拜登的基础设施法案或是缓解此问题的最佳方案。(联合早报)

【1012 美国8月辞职率创本世纪新高,但全美面临严重劳动力短缺】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当天发布的岗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报告(JOLTS),美国8月约有430万人辞职,比7月份增加了24.2万人,占劳动人口数量的2.9%,高于7月的2.7%。这是自2000年底该报告首次发布以来美国的最高月辞职率。离职人数上升的领域有住宿和食品服务、批发贸易、教育等。

数据显示,眼下美国劳动力短缺的情况非常严重,不少企业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JOLTS报告显示,8月底的职位空缺仍然非常高,为1040万。不过,这一数字较7月底减少了65.9万,7月份的全国职位空缺有1110万,这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峰。(澎湃新闻)
乌鸦观察
#化肥 #尿素 #车用尿素 #韩国 #中国 #货车 #煤化工 #煤炭 【中国化肥出口监管 致韩国车用尿素紧缺物流告急】 随着中国政府10月起对车用尿素专用原料进行出口管制,‌韩国车用尿素紧缺现象持续。 据韩联社报道,‌中国是全球尿素产品的主要供应国,‌韩国货源中的三分之二来自中国。中国海关总署早前发布公告称,‌自10月15日起对涉及出口化肥的29个10位海关商品编号增设海关监管条件“B”,‌即必须取得中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检验检疫报告才可以通关。这直接导致韩国出现车用尿素紧缺现象。 据报道…
#化肥 #尿素 #车用尿素 #韩国 #中国 #煤化工 #煤炭 #环保 #操作系统

【韩尿素仅剩一两个月缓冲期,钢铁建筑快递等行业或受全方位打击】

尿素水溶液的短缺正全方位影响韩国各产业。作为工业血液的物流系统一旦受到影响,汽车、钢铁、建设等整个工业界都会受到打击。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尿素水溶液短缺的问题,200多万辆货车、柴油汽车生产线以及大量建筑工程都将被迫中断,损失金额无可估量。

#物流 方面,易买得和乐天玛特等大型超市目前的尿素水溶液库存也只能支撑1~2个月。一旦供不应求的现象长期持续,物流运输车受到影响,则很可能继而会出现送货难的问题。

#汽车 行业也在积极应对尿素水溶液短缺造成的影响。对于年初起已经因为汽车芯片短缺导致产量下降的汽车行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汽车行业表示,韩国国内成车制造商用于柴油汽车出厂的尿素水溶液库存只够使用两个月。柴油车出厂前需注满尿素水溶液,但这一产品供不应求,将不可避免导致柴油车出厂时间推迟。

#建设 和钢铁业也在密切关注尿素水溶液供应短缺的情况。因为建设工程中使用的大量机械设备都需要补充尿素水溶液。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半数混凝土搅拌车都需要用到尿素水溶液”,“尿素水溶液供应短缺的现象从10月份就开始了,据我所知,到本月末,需求的尿素水溶液就会出现缺口”。

#钢铁 业则因此受到了双重影响。不仅运输钢铁材料的外包物流企业需要卡车使用的尿素水溶液,钢铁生产过程中本身也需要使用尿素水。POSOC等制钢企业需要使用尿素水溶液来减少氮化物排放,目前的库存可使用一个月左右。(韩国中央日报)(韩联社)

#环卫#公交车 也受尿素断供影响。据首尔市政府8日消息,首尔市3236辆垃圾清运车中近半需要使用车用尿素溶液(柴油机尾气处理液),‌‌近期进口尿素的断供或给环卫车和公交车运行带来一定影响。(韩联社)

#消防#公卫 也受到影响。韩国消防部门4日表示,柴油机尾气处理液短缺暂未影响消防车和救护车的运营,但为防久拖不决,正致力于库存管理。韩国各地共有6748辆消防车和1675辆救护车,其中使用车用尿素的车辆各占80.5%和90%。(韩联社)

尿素水溶液是减少柴油车排放氮氧化物的催化剂,用于公交车、卡车等柴油车强制性安装的“减排装置(SCR)”。韩国国内60%的柴油货车装有SCR,缺少尿素水溶液,相关车辆就无法行驶。因此,人们担心当前情况会导致运输各种货物的货车普遍停驶。

韩国尿素水溶液严重短缺主要受中国“缺煤”的影响,中国由于煤炭短缺,从10月15日开始限制尿素水溶液出口。过去,由于从中国进口的尿素水溶液价格更低,韩国大部分生产尿素水溶液的厂家都被迫关门,2011年以后韩国国内已经没有任何生产尿素水溶液的设备。

事实上,没有尿素水溶液,车辆也可以行驶。但是,为减少雾霾,韩国政府从2015年9月开始实施“欧6”标准的环境限制措施,强制柴油车使用尿素水溶液,符合欧6标准的车辆在设计上也要求必须使用尿素水溶液,否则便不能发动。

因此,想要实施这一方案,需要首先解决两个问题。首先需暂时解除“欧6”等环境限制。但这样一来,排放到大气中的汽车尾气将急剧增加,作为相关职能部门的环境部对此反对声音很大。同时还要解决技术问题。现在韩国大部分货车都使用某公司生产的减排装置,这些车辆若想在没有尿素水溶液的情况下行驶,需要到某公司更换“逻辑系统”。(韩国中央日报)
#韩国 #罢工 #物流 #超载 #劳动者权益

【韩货运工会今起罢工三天 或致物流瘫痪】

据韩国劳动界25日消息,货运工会“韩国货物连带本部”(以下简称货物连带)当天零时起进入大罢工,为期三天。

”货物连带“隶属于韩国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公共运输工会。货物连带表示,油价上涨导致成本急剧上升和收入减少,货运劳动者被迫选择超载、超速运行,希望政府提供最低生计保障,维护公路和民众安全。货物连带要求政府废除安全运费限期制度,将安全运费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有车型和品目,上调运费,全面适用工伤保险,保障劳动基本权。

”货物连带“由运输货物的个人及隶属公司的劳动者组成,此次大罢工恐将引发物流瘫痪。国土交通部继续尝试与货物连带进行对话,同时采取应急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罢工带来的影响。但国土部预测,考虑到加入货物连带的货车在营业货车中仅占5%,罢工造成的影响或有限。但适用安全运费制度的集装箱货车、水泥货车加入货物连带的比重较大,集装箱运输可能受较大影响。(韩联社)
#美国 #物流 #港口 #ILWU #PMA #谈判

【财新:码头工会拒绝延长合约 拉锯式谈判会否压垮美国港口?】

11月24日,多名美国港口人士告诉财新,美国西部码头工会组织ILWU(国际仓储及码头工人联合会)正式拒绝了PMA(太平洋海运协会)提出的劳工合同延期建议,目前的合约将于2022年7月1日到期。

ILWU与PMA的劳资谈判历来激烈,谈判期间剑拔弩张的局面使得港口运营大受影响,2014年时因工人怠工,美西港口一度数月停摆。

PMA代表码头和船公司利益,11月6日该组织致信ILWU希望将劳资合同延期一年。PMA称,明年双方的谈判大概率将对码头操作带来负面影响,而当前美西码头正遭遇历史最严重塞港困境,延期谈判对尚属恢复期的美国商业和经济非常必要。

PMA成员涉及美国西部29个码头和70个船公司,其主要职责是与ILWU谈判,同时给大约1.5万名ILWU工会成员发放工资。

但ILWU予以拒绝,认为PMA要求其在疫情时期放弃集体议价权利“非常讽刺”。该组织进一步指出,美国港口拖车司机、仓库工人的短缺问题恰恰是因为这些工人没有集体议价能力,他们目前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无法吸引工人长期从事这些艰苦的体力劳动。
...
码头自动化和薪资待遇一直是双方谈判的焦点问题,并且每一次谈判都旷日持久。2002年时,ILWU认为码头作业电脑化会影响文职人员的工作,因此消极怠工,双方陷入拉锯战,直至美国总统出面,码头才重新作业,双方于当年年底才达成协议。同样在2008年和2014年,双方的拉锯式谈判均长达半年之久。

当前美国港口供应链已不堪重负,前述多位港口人士担忧,谈判矛盾恐进一步加剧美国西部港口的拥堵情况。据南加州航运交易所数据,11月9日,在洛杉矶和长滩港口等待靠岸和卸货的集装箱船数量达到111艘,两港堆积约有6万个集装箱,货物价值高达26.34亿美元。美国港口业普遍认为,美国的港口拥堵还将持续一年。

另一方面,很多货主也忧心忡忡。三季度是集装箱运输业传统旺季,若双方在合约到期前不能达成协议,因供应链不畅,国际海运业将继续运费飞涨、一舱难求。

“目前亚洲至美国的海运货物,超过一半经由美西港口,为规避谈判风险,我们可能会考虑提前出货。事实上,疫情以来,因为运输周期拉长,我们一般都要求能尽早出货。” 一名纸品出口商告诉财新。

美国港口人士则称,若货主在明年上半年普遍提前发货,美国港口的压力将继续增大。
...(财新网)
#中国物流集团 #物流 #合并 #央企

【中国诚通和中国铁物正式整合变更为中国物流集团

12月3日晚间,中国铁物发布关于中国铁物集团和中国诚通集团物流板块专业化整合的进展公告,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中国铁物集团已完成工商登记信息变更,名称变更为“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物流集团”)。

据悉,本次整合涉及到五家公司,中国铁物集团、中国诚通集团中国旗下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物集团将更名为整合后的新集团——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物流集团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中华网财经)
乌鸦观察
#中国物流集团 #物流 #合并 #央企 【中国诚通和中国铁物正式整合变更为中国物流集团】 12月3日晚间,‌中国铁物发布关于中国铁物集团和中国诚通集团物流板块专业化整合的进展公告,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中国铁物集团已完成工商登记信息变更,‌名称变更为“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物流集团”)。 据悉,本次整合涉及到五家公司,‌中国铁物集团、中国诚通集团中国旗下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物集团将更名为整合后的新集团——…
#中国物流集团 #物流 #合并 #央企

【新央企中国物流集团成立 拥有铁路专用线120条】

12月6日,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物流集团”)宣告成立,注册资本为300亿元。

中国物流集团由原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铁物集团”)与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诚通集团”)下属物流板块的4家企业为基础整合而成。与此同时,同步引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海运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

其中,国资委和诚通集团分别持有新集团38.9%股权,三家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分别为10%、7.3%、4.9%。

新成立的中国物流集团拥有铁路专用线120条,运营的干线班列横跨亚欧大陆;另有期货交割仓库42座,拥有土地面积2426万平方米、库房495万平方米、料场356万平方米,整合社会公路货运车辆近300万辆,经营网点遍布国内30个省(市、区)及海外五大洲。(财新网)
乌鸦观察
#意大利 #反垄断 #AGCM #苹果 #谷歌 #亚马逊 【意大利反垄断机构一周内连开罚单 涉及谷歌苹果亚马逊】 意大利反垄断机构“竞争和市场管理局”(AGCM)一周内针对科技公司连开罚单。当地时间11月26日,AGCM指控苹果和谷歌以商业目的收集消费者信息时没有提供清晰和及时的解释,违反了意大利的《消费者准则》(Codice del Consumo),因此给予苹果、谷歌各罚1000万欧元(约合7234万人民币)的处罚。1000万欧元为该法律允许的最高罚款。 对于谷歌,AGCM称,用户创建谷歌账号时…
#意大利 #反垄断 #AGCM #亚马逊 #物流 #Prime

【意大利判定亚马逊滥用市场垄断地位 再开11.28亿欧元罚单 】

意大利对亚马逊再开罚单。12月9日,意大利反垄断机构“竞争和市场管理局”(AGCM)称,亚马逊利用市场垄断地位鼓励商家使用自家的物流服务——亚马逊物流(FBA),违反了《欧盟运作条约》 (TFEU) 第102条,罚款11.28亿欧元(约合81.23亿人民币)。

AGCM称,亚马逊在意大利市场服务占据主导的市场地位。利用这个地位,亚马逊将FBA和亚马逊金牌会员(Prime)挂钩,平台上的卖家若使用第三方物流,将无法得到亚马逊金牌会员的卖家标签。

AGCM称,亚马逊金牌会员的卖家标签为卖家提供诸多独家的好处,例如,参加亚马逊的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金牌会员日等促销日,更容易出现在推荐商品名单中,同时,有标签的卖家可以避开亚马逊严格的业绩评估,避免因业绩不达标被亚马逊关停。

AGCM指控,亚马逊伤害了其他的电商物流公司,在意大利的亚马逊平台上,这些公司的服务即使与亚马逊物流的质量相当,也更难被亚马逊上的电商看到。

AGCM还指控,亚马逊强化了自己的市场支配力,拉大了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在电商领域,使用了亚马逊物流的卖家若要在其他电商平台卖东西,需要另建一套物流系统,因此卖家更不愿意在其他在线平台上提供产品。

除罚款外,AGCM还要求亚马逊对所有卖家一视同仁,对服务水平达到亚马逊会员卖家标准的,亚马逊要给与相同的推广力度。AGCM要求亚马逊设定并公开上述标准,并禁止在一年内以卖家的名义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就物流价格等进行谈判。上述要求在第三方的监督委托人( Monitoring Trustee)审核后生效。

亚马逊表示将对意大利开出的11亿欧元罚单提出上诉,称这一处罚“不合理且不成比例”。亚马逊曾试图在意大利叫停此案,理由是它在布鲁塞尔面临一项针对相同事项的平行调查。这一请求在11月被位于卢森堡的欧盟普通法院驳回。

这是亚马逊两周内被AGCM第二次罚款。11月23日,AGCM认为苹果和亚马逊存在垄断性协议,罚款两家公司共计2亿欧元(约合14.4亿人民币),其中苹果受罚6870万欧元,亚马逊受罚1.345亿欧元。

意大利对亚马逊采取行动之际,各国竞争当局近几个月来竞相对多家在线科技巨头开出巨额罚单。

今年5月,德国竞争当局对亚马逊展开调查,以确定其是否必须遵守该国旨在遏制大型科技公司力量的新规则。

自今年6月以来,法国竞争监管机构在两起不同案件中对谷歌(Google)处以共计7.2亿欧元罚款。法国监管机构还以反竞争行为为由,对苹果(Apple)处以11亿欧元罚款。

英国和欧盟正在联合调查有关Facebook利用客户数据来提升自身地位、削弱竞争对手的指控。布鲁塞尔正对美国各大平台——谷歌、苹果、Facebook和亚马逊——展开反垄断调查。(金融时报)(财新网)
乌鸦观察
#新西兰 #疫苗 #疫苗接种 #反防疫 #冒名顶替 【新西兰一男子受雇顶替他人接种新冠疫苗,一天内打十针被调查】 近日,‌新西兰媒体报道称,‌该国一男子一天之内在多个疫苗接种中心接种了十剂新冠疫苗。该男子因涉嫌受雇顶替他人接种疫苗而被调查。 新西兰卫生部表示正在认真调查此事。 新西兰卫生部没有透露这名男子的姓名和事件发生的地点,‌但建议该男子尽快去医院看医生。 奥克兰大学疫苗学家海伦·佩图西斯-哈里斯称这种行为是 "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私",‌是在利用需要一些钱的人。她说,‌没有接种疫苗的人说他们接…
#印尼 #疫苗 #疫苗接种 #反防疫 #冒名顶替 #物流

【印尼男子受雇额外接种 14 针疫苗】

本月早些时候,一段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南苏拉威西省的一名男子声称自己冒名顶替他人接种了14次疫苗,每次都得到了7-56美元的报酬。他声称自己此前已经接种了两次疫苗,这意味着他总共接种了约16次疫苗剂量。

当地警方和印度尼西亚卫生部表示,他们正在调查视频中的说法,并决定是否根据该国的《传染病法》起诉拉希姆。根据该法,任何反防疫的人都可能被监禁一年,并可能面临罚款。

在印尼,疫苗的犹豫不决使接种工作进一步复杂化,物流方面也是巨大的挑战,难以确保疫苗在这个由1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群岛上覆盖。(南华早报)

相关新闻🔗
21-12-12 新西兰一男子受雇顶替他人接种新冠疫苗,一天内打十针被调查
乌鸦观察
#陕西 #西安 #买菜 #就医 #怀孕 #化疗 #考研 #滞留 【1229 西安“封城”一周 民生问题待解】 买菜难 12月28日晚,西安连夜动员,‌各区陆续开始为辖区封控居民免费发放蔬菜。目前已有雁塔区、曲江新区、新城区等区域的居民收到政府统一配送蔬菜。但截至29日晚,仍有大量西安市民还在为其他生活物资犯难。 西安市民赵鹏介绍,他所在的社区物业对并未统一帮助居民联系蔬菜货源,线上购物平台的蔬菜则很难抢到。“(起售)两到三分钟后,就显示配送人员满额。”在他看来,并非西安物资不足,目前最缺乏的是配送…
#观点 #Opinion #睡前消息 #陕西 #西安 #买菜 #封城 #动员 #教训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微信群 #效率 #专业化 #层层加码 #物流 #电商

【睡前消息:西安封城买菜难,还可以做得更好】
...
首先,要看到西安市政府显然从武汉疫情中吸取了一定教训,在承认疫情已经全面爆发之后,果断切断了对外交通,要求主流人群就地隔离,还从外地调动了足够的医生护士搞全面核酸检测。所以,现在我们只看到个位数的超人突破疫情隔离网,或者冬泳过渭河,或者步行翻秦岭,才能对疫情扩散造成一定威胁。
...
但是,从具体操作来看,西安本地的防疫操作也有很多问题,本来第二次面对特大城市全面隔离任务,我们不仅可以从武汉吸取决策经验,还应该吸取管理细节。可是,我和西安防疫一线的老朋友沟通之后,发现西安基本上是从头摸索管理细节,花了好几天,才重新发明了一些经验。
...
这次西安封城,在市政府重视起来之后,动员力度是没问题的,不仅使用了普通公务员,还全面调动了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壮年员工。...但是,无论是处理具体的医学问题,还是服务居民生活,这种临时抽调的体制内人员,尤其是省市下派的机关干部,只能算是体力较差的简单劳工,执行不了复杂任务和专业任务。现在看守路口的力量已经过剩了,核酸检测和转移感染者的瓶颈还是外地抽调的医生数量。搞人海战术意义不大。
...
真正的问题是,西安政府太依靠没经过训练的防疫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员必然要受到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没有意识到,原有的物业和专业的物流人员才是保证封城的主力。既然上千万人口日常生活靠市场供应,政府也不可能大包大揽,指望靠自己的人力搞长期供应。
...
成千上万的防疫人员,日常分布在各个机关和企业,通过复杂的层级和管理体系进行合作。现在他们离开了原有的办公环境,被组合到不同的团队,结果只能分成非常简单的层级,通过微信群来相互联系。无论哪个城市,一旦出现全面封控,最常见的场景,就是临时召集的防疫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分钟看一下手机,查看最新的工作安排。而防护服上并没有放手机的袋子,所以很多人自费买了沙滩游泳手机袋,挂在脖子上。
...
我希望应急部和国家防疫机构应该联合起来,组建一个精干的常备社区管理队伍,人员一部分来自于专业的防疫人员和社区干部,另一部分就从经历过西安武汉这两次特大城市全面管制的人员里面选,择优录取。从地理和交通角度看,连人员驻地都不用调整,就在西安武汉这两个交通枢纽训练,定期到全国不同的城市走访,熟悉不同地区的社区结构和城市基础设施。下次有大城市需要全面封控,需要政府直接保障社区生活,就把常备队伍派过去,给各地临时组建的基层防疫单位当常务副手。

比如说,西安这种城市,全市可能动员了5万的防疫人员,派500人过去,就可以保证每100人有一个经历过封城管理的资深干部。这个人在本地行政领导的授权下,给下属100人分配临时职位,建立临时考核标准,同时也提醒领导如何沟通物业,联系企业,动员社会力量。包括微信群如何组建,信息分级这些细节,避免当地的防疫力量从头摸索。
...
最近连续发生的疫情封城事件说明,遇到灾难的时候,上级仅仅提供救灾物质力量还不够,还要给地方政府补充紧急状态下的城市管理能力。但中国大城市基本都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选址必然是很少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方。要求每个城市平时维持一套紧急状态管理系统,属于财政上的浪费。所以,最合理的选择,是建立专业的国家级城市紧急管理队伍,哪里有灾拉到哪里。他们就像教师一样,负责保存和传递专门的知识。

此外,西安这次防疫还有两条教训:

第一条是必须严厉处理层层加码的行政习惯。...西安这次的实践证明,过度防疫不仅影响经济,甚至还影响防疫工作本身。因为特大城市甚至是防疫人员自己也需要顺畅的交通,需要充足的物资供应。如果每个区都加码执行防控,把风险和供应物资的责任推给其他区域,结果必然是整个城市没饭吃,全体防疫人员耗尽精力做不了事。

所以国家应该明确宣布,过度执行防控措施,无故搞攀比式防疫,是地方干部缺乏担当,不敢负责的证据。凡是出现阻碍交通,额外索要证明的地方,应该抓出几个反面典型,严肃处理给全国看,这样才能让其他地方知道攀比式防疫的代价。

此外还有一个教训,就是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355期,分析防灾物资储备问题的时候,我说,从消费角度说,计划分配物资是用来保底线的,市场分配物资用来满足多样化需求,追求上限。现在西安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底限问题是保证市民饿不死,而一两个星期不吃菜死不了人,满足市民的副食品采购需求,不应该一面客观上限制了物流企业的活动,另一方面由政府大包大揽地搞免费送菜上门。

这实际上是用简单劳动力去分担专业人员的工作,必然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

所以,一旦决定封城,最应该做的,就是把物流、电商和食品销售企业的员工找出来,优先检测优先放行,警告各个下级单位不要自己加戏,阻碍这些人员通过。然后尽可能让专业人员提供市场化的物资,在有竞争的前提下,随便他们自己定价。同时一线防疫人员通过入户调查,给那些缺乏网购能力的老人、残疾人,或者现金不足的穷人定向提供一部分打折或者免费蔬菜。这些福利订单不会对防疫人员制造太大的工作压力,但是集合起来也是不小的一笔采购,政府选择均价最低的一家电商,把订单奖励给他。
...内详👉(睡前消息编辑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