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 #灵活就业 #临时工
【李克强: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
“要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经营。”李克强总理在7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当天会议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同时要支持非全日制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过去很多人一讲就业就是‘固定工’,现在要转变这种观念。”李克强说,“我们支持的非全日制就业,可能是‘临时工’,也可能是一个人服务几个单位、兼职几份工作。这对提升居民收入大有帮助。
“我们既要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也要给企业一定的灵活性,以便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总理说。(国务院)
相关新闻:
20180806 日本非正式雇用比例高达37.3%:退休后仍继续工作的老人增加
20191206 李克强: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
【李克强: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
“要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经营。”李克强总理在7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当天会议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同时要支持非全日制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过去很多人一讲就业就是‘固定工’,现在要转变这种观念。”李克强说,“我们支持的非全日制就业,可能是‘临时工’,也可能是一个人服务几个单位、兼职几份工作。这对提升居民收入大有帮助。
“我们既要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也要给企业一定的灵活性,以便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总理说。(国务院)
相关新闻:
20180806 日本非正式雇用比例高达37.3%:退休后仍继续工作的老人增加
20191206 李克强: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
#灵活就业 #统计
【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其中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160多万人,较2020年增加近3倍。
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等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比2020年增加5.46%,企业倾向于扩大灵活用工规模。
从行业来看,建筑业灵活用工人员占比最高,灵活用工人数达到4449.6万,灵活用工人员比例占总用工数比例的76.6%。其次是制造业,灵活用工人数在1530.2万。交通运输仓储业虽然灵活用工人数自由576.6万,但是灵活用工人员比例占总用工数比例达到46.39%,仅次于建筑业。
在灵活用工的岗位选择上,企业倾向于在一线生产工、服务员、快递员、保安、保洁等普通工人岗位采取灵活用工,比例达到56.53%;IT及其他技术人员的灵活用工比例也较高,达到26.13%。另外,客服/数据标注/信息审核和销售/地推/催收/保险代理岗位的灵活用工比例也在19%以上。
对于企业来说,采取灵活用工的主要动机是降低用工成本(49.66%),其次为减轻自招压力(30.26%),还有28.75%的企业因短期项目或季节性用工需求而采取灵活用工。业务的变动,编制、工作总额限制,政策法规风险规避,建立可供筛选的人才蓄水池等也是企业适用灵活用工的动机。
但是,灵活用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员工质量的不稳定,有超过七成的企业表达了担忧;管理困难是第二大难点,36.86%的企业有此方面的困扰。企业信息泄露和劳动争议与员工维权的比例则分别是11%和17.47%。
值得注意的是,有52.36%的灵活用工人员选择灵活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压力大;45.2%的受访者是因为要先积累工作经验。没有其他工作机会(34.73%)、到手收入相对较高(26.88%)、用工单位品牌好(23.39%)等也是他们选择灵活工作的原因。(界面新闻)(人民日报)
【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其中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160多万人,较2020年增加近3倍。
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等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比2020年增加5.46%,企业倾向于扩大灵活用工规模。
从行业来看,建筑业灵活用工人员占比最高,灵活用工人数达到4449.6万,灵活用工人员比例占总用工数比例的76.6%。其次是制造业,灵活用工人数在1530.2万。交通运输仓储业虽然灵活用工人数自由576.6万,但是灵活用工人员比例占总用工数比例达到46.39%,仅次于建筑业。
在灵活用工的岗位选择上,企业倾向于在一线生产工、服务员、快递员、保安、保洁等普通工人岗位采取灵活用工,比例达到56.53%;IT及其他技术人员的灵活用工比例也较高,达到26.13%。另外,客服/数据标注/信息审核和销售/地推/催收/保险代理岗位的灵活用工比例也在19%以上。
对于企业来说,采取灵活用工的主要动机是降低用工成本(49.66%),其次为减轻自招压力(30.26%),还有28.75%的企业因短期项目或季节性用工需求而采取灵活用工。业务的变动,编制、工作总额限制,政策法规风险规避,建立可供筛选的人才蓄水池等也是企业适用灵活用工的动机。
但是,灵活用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员工质量的不稳定,有超过七成的企业表达了担忧;管理困难是第二大难点,36.86%的企业有此方面的困扰。企业信息泄露和劳动争议与员工维权的比例则分别是11%和17.47%。
值得注意的是,有52.36%的灵活用工人员选择灵活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压力大;45.2%的受访者是因为要先积累工作经验。没有其他工作机会(34.73%)、到手收入相对较高(26.88%)、用工单位品牌好(23.39%)等也是他们选择灵活工作的原因。(界面新闻)(人民日报)
#就业 #农民工 #工厂 #制造业 #灵活就业 #快递员 #骑手 #网约车 #产业升级 #教育 #职业教育
【南华早报:中国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制造商很着急】
如今,中国的年轻农民工不愿再从事单调乏味的工厂工作,虽然这曾是令前几代农民工感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受更高工资和更灵活工作时间的吸引,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加入快递大军。
北京的19岁配送骑手廖勇(音)说:“在工厂实习什么也教不了你。”而在北京当骑手可获得比较高的收入,几乎相当于一些收入较少的工厂工人的两倍。
他说:“(在工厂)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一遍遍地重复同一项工作,没有提高技能和进步的空间。而送快递更有意思,我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遇到不同的人。”
廖勇对“世界工厂”中工厂岗位的不满,折射出一场激烈争论的一个侧面,在一家汽车制造商的负责人指出不少年轻人宁可送快递也不愿进工厂后,这场争论势头增强。这家制造商号召年轻人加入工厂前线。
投资机构卢米斯-塞尔斯公司的中国经济学家庄博(音)说,在中国的农民工群体中,不愿进工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庄博说:“现在的年轻农民工希望有自己的人生,希望在城市中生活并扎根。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在餐馆当服务员比在工厂工作更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的短缺正加重制造商面临的压力,这种短缺也在阻碍中国强化其智能制造业的雄心。调查显示,到2025年,全国将有近3000万个制造业岗位空缺。去年约有44%的企业表示,招聘困难是他们面临的首要挑战。
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说,平均工资的上涨和服务业的扩张使中国工人拥有了更多薪资更高的岗位选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从发达国家引进许多离岸工厂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不想再从事(低薪)组装工作”,“中国现在也到了这个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加上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和不确定性,中国制订了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自动化计划之一。根据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五年规划,其目标是到2025年令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长期以来,专家一直在争论中国是否应该通过取消或外包低端制造业来改造本国工业部门。一些人认为,这将增加工人的收入,并有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庄博说:“如果在工厂工作能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比如高工资和住房,劳动力短缺就可以得到缓解。劳动力短缺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工厂很难仅靠目前的(低水平)工资招到工人。”
他说:“有些工厂为长期工人提供住房福利,帮忙(获得)当地居住证、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这些工厂就完全没有相关担忧。”
目前的问题不仅仅是招募装配线工人难,制造商也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师等技术人才的短缺表达了担忧。教育体系未能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人才。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说:“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已经存在多年,但在过去几年里变得更加明显。”
她表示,学生正学习同质化专业,例如经济、金融和计算机,他们中很少有人直接适合制造业。
王丹说:“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教育、确切地说是培训,是一套不同的体系。非技术工人可现场接受培训后从事低端工作,但高端制造业所需的人才需要多年的实际操作培训。”(参考消息)(南华早报)
【南华早报:中国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制造商很着急】
如今,中国的年轻农民工不愿再从事单调乏味的工厂工作,虽然这曾是令前几代农民工感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受更高工资和更灵活工作时间的吸引,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加入快递大军。
北京的19岁配送骑手廖勇(音)说:“在工厂实习什么也教不了你。”而在北京当骑手可获得比较高的收入,几乎相当于一些收入较少的工厂工人的两倍。
他说:“(在工厂)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一遍遍地重复同一项工作,没有提高技能和进步的空间。而送快递更有意思,我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遇到不同的人。”
廖勇对“世界工厂”中工厂岗位的不满,折射出一场激烈争论的一个侧面,在一家汽车制造商的负责人指出不少年轻人宁可送快递也不愿进工厂后,这场争论势头增强。这家制造商号召年轻人加入工厂前线。
投资机构卢米斯-塞尔斯公司的中国经济学家庄博(音)说,在中国的农民工群体中,不愿进工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庄博说:“现在的年轻农民工希望有自己的人生,希望在城市中生活并扎根。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在餐馆当服务员比在工厂工作更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的短缺正加重制造商面临的压力,这种短缺也在阻碍中国强化其智能制造业的雄心。调查显示,到2025年,全国将有近3000万个制造业岗位空缺。去年约有44%的企业表示,招聘困难是他们面临的首要挑战。
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说,平均工资的上涨和服务业的扩张使中国工人拥有了更多薪资更高的岗位选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从发达国家引进许多离岸工厂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不想再从事(低薪)组装工作”,“中国现在也到了这个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加上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和不确定性,中国制订了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自动化计划之一。根据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五年规划,其目标是到2025年令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长期以来,专家一直在争论中国是否应该通过取消或外包低端制造业来改造本国工业部门。一些人认为,这将增加工人的收入,并有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庄博说:“如果在工厂工作能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比如高工资和住房,劳动力短缺就可以得到缓解。劳动力短缺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工厂很难仅靠目前的(低水平)工资招到工人。”
他说:“有些工厂为长期工人提供住房福利,帮忙(获得)当地居住证、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这些工厂就完全没有相关担忧。”
目前的问题不仅仅是招募装配线工人难,制造商也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师等技术人才的短缺表达了担忧。教育体系未能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人才。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说:“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已经存在多年,但在过去几年里变得更加明显。”
她表示,学生正学习同质化专业,例如经济、金融和计算机,他们中很少有人直接适合制造业。
王丹说:“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教育、确切地说是培训,是一套不同的体系。非技术工人可现场接受培训后从事低端工作,但高端制造业所需的人才需要多年的实际操作培训。”(参考消息)(南华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