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盐碱地 #大豆 #农业
【亩产264.8公斤 黄三角盐碱地里育出高产大豆】
10月11日,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邀请专家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大豆高产稳产分子基础与品种培育”进行测产,结果显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含盐量为千分之五的盐碱地里,种植的耐盐大豆材料TZX-1736、TZX-805亩产可达264.8公斤、263.3公斤,这创造了耐盐碱大豆新品种的亩产纪录。相对之下,该数据已经超越了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2.4公斤)。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其中80%以上依赖进口,2020年进口总量高达一亿多吨。据该品系的育成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田志喜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当前我国大豆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单产低和耕地不足。提高国内大豆自给率,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根据粗略统计,我国有盐碱地5.5亿亩,其中至少有约2亿亩具有改造潜力。耐盐碱大豆新品系的出现,无疑为深耕盐碱地,充裕大粮仓提供了核心要素。
专家组建议:这两大成果可在环渤海盐碱地加大示范和加速审定推广,形成从盐碱地大豆种质、特种机械、种植技术、投入品以及下游加工的“链长制”的产业链发展,从而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中新社)
【亩产264.8公斤 黄三角盐碱地里育出高产大豆】
10月11日,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邀请专家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大豆高产稳产分子基础与品种培育”进行测产,结果显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含盐量为千分之五的盐碱地里,种植的耐盐大豆材料TZX-1736、TZX-805亩产可达264.8公斤、263.3公斤,这创造了耐盐碱大豆新品种的亩产纪录。相对之下,该数据已经超越了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2.4公斤)。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其中80%以上依赖进口,2020年进口总量高达一亿多吨。据该品系的育成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田志喜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当前我国大豆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单产低和耕地不足。提高国内大豆自给率,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根据粗略统计,我国有盐碱地5.5亿亩,其中至少有约2亿亩具有改造潜力。耐盐碱大豆新品系的出现,无疑为深耕盐碱地,充裕大粮仓提供了核心要素。
专家组建议:这两大成果可在环渤海盐碱地加大示范和加速审定推广,形成从盐碱地大豆种质、特种机械、种植技术、投入品以及下游加工的“链长制”的产业链发展,从而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中新社)
#东北 #耕地 #水利 #跨地区 #地票 #盐碱地 #松嫩平原
【水利专家李和跃:东北可为中国再新增2000万亩耕地】
现任水利部松辽委副总工程师、首届国家特邀自然资源监察专员的李和跃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东北可为中国再新增2000万亩耕地。
中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公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这比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时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13亿亩,而同期的东北地区耕地面积还增加了0.55亿亩。
“这意味着除东北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总共减少了1.68亿亩耕地,所以这样来看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形势不容乐观。”李和跃说。
李和跃调研发现,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后备耕地资源较多的区域。经测算,目前还有可开垦盐碱荒地2000万亩。他说,东北地区治理盐碱荒地经验丰富,但无论何种治理路径,都离不开灌溉水源,水资源可利用数量决定了新开垦耕地的规模。
李和跃说,在松嫩平原可利用水资源量基本配置完毕的情况下,将东北地区周边河流过境水资源通过引调水工程引入就成了一种现实选择。然而,兴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需要较大的工程投资,吉林、黑龙江两省当前的财力难以支撑。
李和跃建议,中国应将松嫩平原新开垦的耕地优先用于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并建立松嫩平原跨省域补充耕地资金地方配套水利基金,优先用于松嫩平原新开垦农田和引调水工程建设。
兴建引调水工程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李和跃表示,与中国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田灌溉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制约了这处“大粮仓”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可以兴建更多水利设施,势必有利于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中新社)
【水利专家李和跃:东北可为中国再新增2000万亩耕地】
现任水利部松辽委副总工程师、首届国家特邀自然资源监察专员的李和跃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东北可为中国再新增2000万亩耕地。
中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公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这比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时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13亿亩,而同期的东北地区耕地面积还增加了0.55亿亩。
“这意味着除东北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总共减少了1.68亿亩耕地,所以这样来看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形势不容乐观。”李和跃说。
李和跃调研发现,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后备耕地资源较多的区域。经测算,目前还有可开垦盐碱荒地2000万亩。他说,东北地区治理盐碱荒地经验丰富,但无论何种治理路径,都离不开灌溉水源,水资源可利用数量决定了新开垦耕地的规模。
李和跃说,在松嫩平原可利用水资源量基本配置完毕的情况下,将东北地区周边河流过境水资源通过引调水工程引入就成了一种现实选择。然而,兴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需要较大的工程投资,吉林、黑龙江两省当前的财力难以支撑。
李和跃建议,中国应将松嫩平原新开垦的耕地优先用于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并建立松嫩平原跨省域补充耕地资金地方配套水利基金,优先用于松嫩平原新开垦农田和引调水工程建设。
兴建引调水工程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李和跃表示,与中国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田灌溉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制约了这处“大粮仓”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可以兴建更多水利设施,势必有利于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