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Opinion #摘要 #结构性 #联邦制 #行为联邦制 #地方政府 #GDP #行政发包制 #地方政府公司化 #跨地区 #统一
基于超大规模性说说这段时期的“我是个p的利维坦”问题:
1. 国家的建构特点
①虽然不是联邦制国家,但中央政府的权力集约度比联邦制国家还低;
②为有效应对广袤疆域、广阔社会和广大族群,政府决策往往在“一刀切”和“可灵活解释”之间二选一;
③识别和响应问题困难,解决问题容易。
2. 行政发包制和地方的公司化
对一个组织的控制,核心的权力来源于两项,人事权和财政权。
人事上,我国比世界上大多数单一制国家更集权,中央政府享有终结性权力和最高权威,立法权高度集中于全国人大,地方政府不享有地方自治的权力。
财政上,中央财政支出占国家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处于20-30%的水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常为50-60%)。
行政发包制直接带来了承包人的整体性问责和无限责任。近年来,我们所批评的地方政府公司化,其实是各级政府作为上级政府的承包人,在利润(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全面收紧之下,一些领导力不足的地方领导人不能很好平衡各方面的事务的结果。
3. 各级的主体化和政治秩序中的多元化
正因如此,除非上级以政治压力压下来,否则下级政府对上级所布置的任务目标往往颇有微词,采取“集体不作为”加以抵抗;而上级政府则因此更进一步“属地责任管理”压实责任,赋予下级政府的“无限(承包)责任”,以求目标的完成。
远的不说,仅仅是这几年,甚至是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许多事例就足以说明这复杂的关系。交通管控组未经指挥部同意,擅自停止封城;某县级市未经任何主体批准,擅自扣押物资;某些地方在执行封村、封小区的政策过程中,擅自将指令变成“挖断公路”,等等。(telegraph)
基于超大规模性说说这段时期的“我是个p的利维坦”问题:
1. 国家的建构特点
①虽然不是联邦制国家,但中央政府的权力集约度比联邦制国家还低;
②为有效应对广袤疆域、广阔社会和广大族群,政府决策往往在“一刀切”和“可灵活解释”之间二选一;
③识别和响应问题困难,解决问题容易。
2. 行政发包制和地方的公司化
对一个组织的控制,核心的权力来源于两项,人事权和财政权。
人事上,我国比世界上大多数单一制国家更集权,中央政府享有终结性权力和最高权威,立法权高度集中于全国人大,地方政府不享有地方自治的权力。
财政上,中央财政支出占国家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处于20-30%的水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常为50-60%)。
行政发包制直接带来了承包人的整体性问责和无限责任。近年来,我们所批评的地方政府公司化,其实是各级政府作为上级政府的承包人,在利润(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全面收紧之下,一些领导力不足的地方领导人不能很好平衡各方面的事务的结果。
3. 各级的主体化和政治秩序中的多元化
正因如此,除非上级以政治压力压下来,否则下级政府对上级所布置的任务目标往往颇有微词,采取“集体不作为”加以抵抗;而上级政府则因此更进一步“属地责任管理”压实责任,赋予下级政府的“无限(承包)责任”,以求目标的完成。
远的不说,仅仅是这几年,甚至是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许多事例就足以说明这复杂的关系。交通管控组未经指挥部同意,擅自停止封城;某县级市未经任何主体批准,擅自扣押物资;某些地方在执行封村、封小区的政策过程中,擅自将指令变成“挖断公路”,等等。(telegraph)
#地方债 #地方 #独山县 #摘要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公司化
【地方债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1. “地方债”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狭义的地方债,是指由财政部批准、通过省级政府发行的债券。这类债券的信用评级很高,应该不允许违约。广义的地方债除了由地方政府直接发行的显性债券外,还包括大量由地方投融资平台发行的企业债、公司债以及中期票据等债务,后者简称“城投债”,通常被认为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成分。
2. 要理解中国的地方债,离不开以下几个重要因素。第一,激烈的地区竞争。第二,地方政府成为实际上的“无限责任公司”。第三,不受制约的“一把手”。第四,隐性的“政企合谋”。(telegraph)
【地方债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1. “地方债”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狭义的地方债,是指由财政部批准、通过省级政府发行的债券。这类债券的信用评级很高,应该不允许违约。广义的地方债除了由地方政府直接发行的显性债券外,还包括大量由地方投融资平台发行的企业债、公司债以及中期票据等债务,后者简称“城投债”,通常被认为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成分。
2. 要理解中国的地方债,离不开以下几个重要因素。第一,激烈的地区竞争。第二,地方政府成为实际上的“无限责任公司”。第三,不受制约的“一把手”。第四,隐性的“政企合谋”。(telegraph)
Telegraph
地方债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要点:要从制度上杜绝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动力,关键是推动地方政府角色转型,从发展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一、地方债乱象 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结构性“去杠杆”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向。所谓结构性去杠杆,是指重点去除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杠杆,因为这两个部门的负债率较高。而国企负债率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很多地方国有企业(包括投融资平台)背负着为地方政府借钱的沉重使命。在发展型政府的制度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少数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寅吃卯粮,早已入不敷出。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近期暴露在公众视野中的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