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小行星
【美国探测器丢失部分从小行星表面获取的土壤】
10月23日,在美国宇航局的官网上称,他们的“OSIRIS-Rex”号探测器丢失了部分从小行星“贝努”(Bennu)上获得的土壤样本。
宇航局的专家在研究了于10月22日拍摄的、证实探测器采集的小行星土壤样品重量比计划中多了60 克的图像得出了上述结论。
宇航局的专家认为,由于大块土壤,较小的颗粒渗入缝隙,并最终进入太空,用于收集资料的舱门锁闭装置被卡住。
据悉,为了保住剩下的样本,探测器的操作团队决定放弃原定于周六(10月24日)进行的土壤质量测量程序。此外,该团队还取消了原定于周五进行的制动操作,以最大程度降低探测器的飞行速度。
估计,收集土壤的返回舱将在2023年回到地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美国探测器丢失部分从小行星表面获取的土壤】
10月23日,在美国宇航局的官网上称,他们的“OSIRIS-Rex”号探测器丢失了部分从小行星“贝努”(Bennu)上获得的土壤样本。
宇航局的专家在研究了于10月22日拍摄的、证实探测器采集的小行星土壤样品重量比计划中多了60 克的图像得出了上述结论。
宇航局的专家认为,由于大块土壤,较小的颗粒渗入缝隙,并最终进入太空,用于收集资料的舱门锁闭装置被卡住。
据悉,为了保住剩下的样本,探测器的操作团队决定放弃原定于周六(10月24日)进行的土壤质量测量程序。此外,该团队还取消了原定于周五进行的制动操作,以最大程度降低探测器的飞行速度。
估计,收集土壤的返回舱将在2023年回到地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日本 #澳大利亚 #小行星 #隼鸟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回收舱返回地球】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回收舱返回地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对回收舱可能携带的微量小行星样本进行研究。
经过约6年的太空飞行,隼鸟2号探测器于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舱分离。回收舱于东京时间6日3时(北京时间2时)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地带。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在当地进行回收并尽快将其运回日本。
隼鸟2号探测器在与回收舱分离后继续太空之旅,预计将在2031年左右抵达编号为1998KY26的小行星进行不采样探测。
隼鸟2号2014年12月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2018年6月飞抵距离地球约3亿千米的目标小行星“龙宫”附近,并对“龙宫”进行了全面的信息采集。“龙宫”直径约1千米,它被认为含水和有机物,与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时的状态相近。
隼鸟2号两次短暂着陆在小行星“龙宫”表面,并首次在小行星上制造了人造撞击坑,执行了采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岩石样本任务。科学家期待通过研究隼鸟2号带回的小行星物质样本,了解小行星的形成历史和太阳系的演化等问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行星采样探测器是2003年日本发射的隼鸟号,它于2010年成功将“丝川”小行星的物质微粒送回地球。隼鸟2号是隼鸟号的后继探测器。
除隼鸟2号外,美国2016年发射的奥西里斯-REx探测器于今年10月在小行星“贝努”上取样,预计2023年将样本送回地球。(界面新闻)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回收舱返回地球】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回收舱返回地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对回收舱可能携带的微量小行星样本进行研究。
经过约6年的太空飞行,隼鸟2号探测器于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舱分离。回收舱于东京时间6日3时(北京时间2时)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地带。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在当地进行回收并尽快将其运回日本。
隼鸟2号探测器在与回收舱分离后继续太空之旅,预计将在2031年左右抵达编号为1998KY26的小行星进行不采样探测。
隼鸟2号2014年12月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2018年6月飞抵距离地球约3亿千米的目标小行星“龙宫”附近,并对“龙宫”进行了全面的信息采集。“龙宫”直径约1千米,它被认为含水和有机物,与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时的状态相近。
隼鸟2号两次短暂着陆在小行星“龙宫”表面,并首次在小行星上制造了人造撞击坑,执行了采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岩石样本任务。科学家期待通过研究隼鸟2号带回的小行星物质样本,了解小行星的形成历史和太阳系的演化等问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行星采样探测器是2003年日本发射的隼鸟号,它于2010年成功将“丝川”小行星的物质微粒送回地球。隼鸟2号是隼鸟号的后继探测器。
除隼鸟2号外,美国2016年发射的奥西里斯-REx探测器于今年10月在小行星“贝努”上取样,预计2023年将样本送回地球。(界面新闻)
#航天 #规划 #火星 #小行星 #木星 #月球
【中国计划实施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两年内发射四艘载人飞船、月球样品用于三个目的】
在17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吴艳华也表示,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空间站共计11次发射任务,包括明年上半年计划发射的核心舱、两个试验舱,还有四艘货运飞船,大概四艘载人飞船,总共接近11次任务,两年期间要完成。然后要开展大量的在轨科学实验。
同时,月球样品将主要用于三个目的,月球样品将主要用于三个目的:一是用于科学研究;二是一部分样品将用于博物馆展示和科普教育;三是根据国际合作公约,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享。(香港商報網)(新华视点)(新华网)
【中国2030年前 在月球南极建科研站基本型】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今天返回地球后,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随即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前在月球南极建设科研站基本型,之后逐步扩大规模,进而在月球上盖房子、开采矿物等。
吴伟仁表示,月球的正面和背面都是连续14个白天和14个黑夜相间,而没有长时间连续的日照,因此一些仪器设备不能连续工作。至于月球南纬89度的南极地带,可能存在连续180多天的日照。对此,中国将在月球南极研制建设科研站。之后随着科研站规模的扩大,即可在月球上进行盖房子、打砖、3D打印等工作,同时还可在月球上开采矿物。
吴伟仁还指出,在更远的未来,中国还可借助月球作为跳板,前往更远的太空和星球。(联合早报)
详细解读:
嫦娥五号任务成功 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将陆续实施(中国新闻网)
国家航天局:正在进行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中国新闻网)
国家航天局: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将在韶山进行异地灾备(中国新闻网)
【中国计划实施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两年内发射四艘载人飞船、月球样品用于三个目的】
在17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吴艳华也表示,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空间站共计11次发射任务,包括明年上半年计划发射的核心舱、两个试验舱,还有四艘货运飞船,大概四艘载人飞船,总共接近11次任务,两年期间要完成。然后要开展大量的在轨科学实验。
同时,月球样品将主要用于三个目的,月球样品将主要用于三个目的:一是用于科学研究;二是一部分样品将用于博物馆展示和科普教育;三是根据国际合作公约,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享。(香港商報網)(新华视点)(新华网)
【中国2030年前 在月球南极建科研站基本型】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今天返回地球后,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随即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前在月球南极建设科研站基本型,之后逐步扩大规模,进而在月球上盖房子、开采矿物等。
吴伟仁表示,月球的正面和背面都是连续14个白天和14个黑夜相间,而没有长时间连续的日照,因此一些仪器设备不能连续工作。至于月球南纬89度的南极地带,可能存在连续180多天的日照。对此,中国将在月球南极研制建设科研站。之后随着科研站规模的扩大,即可在月球上进行盖房子、打砖、3D打印等工作,同时还可在月球上开采矿物。
吴伟仁还指出,在更远的未来,中国还可借助月球作为跳板,前往更远的太空和星球。(联合早报)
详细解读:
嫦娥五号任务成功 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将陆续实施(中国新闻网)
国家航天局:正在进行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中国新闻网)
国家航天局: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将在韶山进行异地灾备(中国新闻网)
#嫦娥五号 #隼鸟二号 #小行星 #月球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正式交接 初步测量重约1731克】
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1731克。在样品安全运输至月球样品实验室后,地面应用系统的科研人员将按计划进行月球样品的存储、制备和处理,启动科研工作。(中国新闻网)
【“隼鸟2号”送回至少5.4克小行星沙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8日表示,探测器“隼鸟2号”送回地球的小行星“龙宫”沙粒至少合计5.4克以上。密封舱内的样本容器中有3个独立空间,该重量是这些空间内所有沙粒等的合计。独立空间外部也发现了沙粒,合计重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据JAXA介绍,通过比较发射前和目前容器内的重量,算出了该数据。15日的记者会上已经宣布,对保管去年2月第一次着陆时采集样本的“A室”开封,确认有直径数毫米、肉眼可见的大量黑色沙粒。(共同社)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正式交接 初步测量重约1731克】
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1731克。在样品安全运输至月球样品实验室后,地面应用系统的科研人员将按计划进行月球样品的存储、制备和处理,启动科研工作。(中国新闻网)
【“隼鸟2号”送回至少5.4克小行星沙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8日表示,探测器“隼鸟2号”送回地球的小行星“龙宫”沙粒至少合计5.4克以上。密封舱内的样本容器中有3个独立空间,该重量是这些空间内所有沙粒等的合计。独立空间外部也发现了沙粒,合计重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据JAXA介绍,通过比较发射前和目前容器内的重量,算出了该数据。15日的记者会上已经宣布,对保管去年2月第一次着陆时采集样本的“A室”开封,确认有直径数毫米、肉眼可见的大量黑色沙粒。(共同社)
#俄罗斯🇷🇺 #中俄🇨🇳 #月球 #小行星 #小行星防御 #航天
【中俄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
记者24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发布。
声明展示了中俄两国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声明明确,国际月球科研站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伙伴开放,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并欢迎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在任务的各个层级,以实物和非实物的形式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
2020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航天机构确定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2021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根据中俄两国计划,后续还将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实施路线图》,以及明确其他有兴趣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加入程序。(新华社)
【中国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据观察者网报道,今天(24日)上午,在 2021 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透露,中国航天未来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致辞时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天将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拉开新时代探索九天的新序章。”(观察者网 @微博)
【中俄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
记者24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发布。
声明展示了中俄两国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声明明确,国际月球科研站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伙伴开放,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并欢迎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在任务的各个层级,以实物和非实物的形式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
2020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航天机构确定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2021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根据中俄两国计划,后续还将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实施路线图》,以及明确其他有兴趣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加入程序。(新华社)
【中国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据观察者网报道,今天(24日)上午,在 2021 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透露,中国航天未来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致辞时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天将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拉开新时代探索九天的新序章。”(观察者网 @微博)
#航天 #月球 #太阳系边际 #小行星 #重型火箭
【嫦娥六号任务预计2024年前后实施 或将继续月背征途】
“嫦娥六号任务拟瞄准2024年前后实施,目前正论证以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为着陆点开展采样返回和探测。嫦娥七号、八号任务也正在研究中。”
据悉,探月工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前完成“绕、落、回”三步走;2030年前实现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勘、研、建”;此后,再完成月球科研站的扩展与运营。即从具备月球探测技术能力,到攻克月球科研站技术、提升月球科学与资源应用能力,再到形成月球长期科研和资源应用能力。(中新社)
【中国已启动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论证工作】
在24日于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透露,中国已经启动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论证工作,开展太阳风动力学演化及其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机制、太阳系演化与外太阳系天体分布特征等相关研究,感知地球家园深空环境,揭秘外太阳系典型天体。
王赤介绍,按计划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将实现无人区探索、日球层全貌、大行星掠影、太阳系考古四大科学目标。其中,大行星掠影将重点解释行星空间天气特征。“对太阳系边际探测的科学背景、关键科学问题和探测科学目标做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日球层物理、太阳系演化、恒星际物理等重大科学问题。”(中新社)
【中国小天体探测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将预留200公斤开放搭载】
4月24日,在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作了题为《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的设想》的报告。
目前,中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探测目标是一颗地球共轨天体2016HO3以及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311P。
叶培建透露,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小行星探测就会选择降落采样。掌握了降落技术,就意味着将来如果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我国可以直接接近并干预。
与此同时,国家航天局对小行星探测任务始终抱有开放态度。搭载项目方面,中国小行星探测任务将预留200公斤运载能力用于向社会开放搭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信)
【10米级直径、月球轨道运载能力 不小于5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
在“月球:探测与天文观测国际研讨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总体设计部室主任牟宇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太空活动将主要集中在地月空间,为满足航班化天地往返运输的需求,需要航天运输系统具备重复使用的能力,满足快速、经济、大规模航班化进出空间的需求。
牟宇介绍,我国正在研制10米级直径、月球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5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为后续建立月球基地、完成更大规模探月活动提供重要支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信)
相关新闻🔗
21-04-24 中俄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
21-04-24 中国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嫦娥六号任务预计2024年前后实施 或将继续月背征途】
“嫦娥六号任务拟瞄准2024年前后实施,目前正论证以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为着陆点开展采样返回和探测。嫦娥七号、八号任务也正在研究中。”
据悉,探月工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前完成“绕、落、回”三步走;2030年前实现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勘、研、建”;此后,再完成月球科研站的扩展与运营。即从具备月球探测技术能力,到攻克月球科研站技术、提升月球科学与资源应用能力,再到形成月球长期科研和资源应用能力。(中新社)
【中国已启动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论证工作】
在24日于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透露,中国已经启动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论证工作,开展太阳风动力学演化及其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机制、太阳系演化与外太阳系天体分布特征等相关研究,感知地球家园深空环境,揭秘外太阳系典型天体。
王赤介绍,按计划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将实现无人区探索、日球层全貌、大行星掠影、太阳系考古四大科学目标。其中,大行星掠影将重点解释行星空间天气特征。“对太阳系边际探测的科学背景、关键科学问题和探测科学目标做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日球层物理、太阳系演化、恒星际物理等重大科学问题。”(中新社)
【中国小天体探测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将预留200公斤开放搭载】
4月24日,在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作了题为《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的设想》的报告。
目前,中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探测目标是一颗地球共轨天体2016HO3以及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311P。
叶培建透露,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小行星探测就会选择降落采样。掌握了降落技术,就意味着将来如果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我国可以直接接近并干预。
与此同时,国家航天局对小行星探测任务始终抱有开放态度。搭载项目方面,中国小行星探测任务将预留200公斤运载能力用于向社会开放搭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信)
【10米级直径、月球轨道运载能力 不小于5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
在“月球:探测与天文观测国际研讨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总体设计部室主任牟宇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太空活动将主要集中在地月空间,为满足航班化天地往返运输的需求,需要航天运输系统具备重复使用的能力,满足快速、经济、大规模航班化进出空间的需求。
牟宇介绍,我国正在研制10米级直径、月球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5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为后续建立月球基地、完成更大规模探月活动提供重要支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信)
相关新闻🔗
21-04-24 中俄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
21-04-24 中国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美国 #航天 #露西 #小行星
【美“露西”号开启12年太空旅程,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群】
美国航天局“露西”号太空探测器16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开启为期12年的太空旅程,将首次探索在木星轨道内运行的特洛伊小行星群。
据美国航天局官网发布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16日5时34分(北京时间17时34分),“露西”号搭乘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5”型火箭升空。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露西”号将执行首次造访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群的探测任务。该小行星群是与木星共用轨道、一起绕太阳运行的一大群古老小行星。“露西”一名取自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古猿化石的名字,古猿“露西”生活在距今300多万年前,其化石有助了解人类进化史。同样,科学家希望“露西”号探测器能帮助人类了解太阳系形成早期的状况。
美国航天局表示,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群是由岩石颗粒和冰组成的集群,它们在太阳系形成时没有结合成行星,是那个时期留下的保存最完好的证据之一,因此是了解太阳系演化史的关键。(新华社)
相关报道📰
【NASA launches first space probe to study Jupiter's Trojan asteroids】- 路透社
【Nasa's Lucy mission will seek out Solar System 'fossils'】- BBC
【美“露西”号开启12年太空旅程,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群】
美国航天局“露西”号太空探测器16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开启为期12年的太空旅程,将首次探索在木星轨道内运行的特洛伊小行星群。
据美国航天局官网发布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16日5时34分(北京时间17时34分),“露西”号搭乘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5”型火箭升空。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露西”号将执行首次造访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群的探测任务。该小行星群是与木星共用轨道、一起绕太阳运行的一大群古老小行星。“露西”一名取自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古猿化石的名字,古猿“露西”生活在距今300多万年前,其化石有助了解人类进化史。同样,科学家希望“露西”号探测器能帮助人类了解太阳系形成早期的状况。
美国航天局表示,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群是由岩石颗粒和冰组成的集群,它们在太阳系形成时没有结合成行星,是那个时期留下的保存最完好的证据之一,因此是了解太阳系演化史的关键。(新华社)
相关报道📰
【NASA launches first space probe to study Jupiter's Trojan asteroids】- 路透社
【Nasa's Lucy mission will seek out Solar System 'fossils'】- BBC
#航天 #太空 #小行星 #金属 #1986DA #2016ED
【两近地小行星含85%贵金属 储量超全地球】
科学家近日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其金属含量超过85%,其中一颗甚至超过地球上铁、镍和钴这些金属的储量。
科学家利用美国太空总署位于夏威夷的红外线望远镜设施,发现了两颗富含金属的近地小行星(NEA)1986 DA和2016 ED,他们的分析指出,这两颗行星表面的金属含量超过85%,其中一颗所蕴藏的铁、镍和钴甚至超过地球上的储量,而且距离比“灵神星”更近,是太空采矿的更佳选择。
“灵神星”是最大金属小行星,距地球约3.7亿公里,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其天体宽约226公里,可能是完全纯粹由铁和镍组成,被认为是一颗在形成过程中失败的行星剩余核心,美国太空总署预计在2022年发射探测器前往探测,探测器将于2026年抵达目的地,但不会登陆,而是绕其轨道运行并记录相关情况。
而近地小行星1986 DA和2016 ED离地球更近,分析表明,这两个近地天体的表面都含有85%的金属,如铁和镍以及15%的硅酸盐物质,进一步的分析显示,1986 DA上铁、镍和钴等金属的储量可能超过这些金属在地球上的储量,作者指出:“我们在离地球如此近的地方发现了这些‘迷你灵神’,这是值得的。”(联合早报)
【两近地小行星含85%贵金属 储量超全地球】
科学家近日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其金属含量超过85%,其中一颗甚至超过地球上铁、镍和钴这些金属的储量。
科学家利用美国太空总署位于夏威夷的红外线望远镜设施,发现了两颗富含金属的近地小行星(NEA)1986 DA和2016 ED,他们的分析指出,这两颗行星表面的金属含量超过85%,其中一颗所蕴藏的铁、镍和钴甚至超过地球上的储量,而且距离比“灵神星”更近,是太空采矿的更佳选择。
“灵神星”是最大金属小行星,距地球约3.7亿公里,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其天体宽约226公里,可能是完全纯粹由铁和镍组成,被认为是一颗在形成过程中失败的行星剩余核心,美国太空总署预计在2022年发射探测器前往探测,探测器将于2026年抵达目的地,但不会登陆,而是绕其轨道运行并记录相关情况。
而近地小行星1986 DA和2016 ED离地球更近,分析表明,这两个近地天体的表面都含有85%的金属,如铁和镍以及15%的硅酸盐物质,进一步的分析显示,1986 DA上铁、镍和钴等金属的储量可能超过这些金属在地球上的储量,作者指出:“我们在离地球如此近的地方发现了这些‘迷你灵神’,这是值得的。”(联合早报)
乌鸦观察
#俄罗斯🇷🇺 #中俄🇨🇳 #月球 #小行星 #小行星防御 #航天 【中俄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 记者24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发布。 声明展示了中俄两国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声明明确,国际月球科研站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伙伴开放,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并欢迎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在任务的各个层级,以实物和非实物的形式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
#NASA #小行星 #小行星防御 #DART
【美国航天局发射航天器 测试防小行星撞地球能力】
美国航天局“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24日从加利福尼亚州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局首次开展测试小行星轨道偏移技术的任务,旨在提高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力。
据美国航天局网站24日发布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24日凌晨1时21分(北京时间24日14时21分),DART航天器搭乘一枚“猎鹰9”火箭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按计划,DART与火箭分离后将独自飞行近一年时间,于2022年9月撞向一个近地“双胞胎”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一颗小行星,以改变其轨道。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这个“双胞胎”小行星系统由两颗直径分别约为780米和160米的小行星组成。较小的一颗是环绕较大小行星飞行的卫星,它就是此次试验的撞击对象。这颗目标小卫星并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撞击后也不会构成新的威胁,因此成为这类撞击试验的“完美天然实验室”。
据介绍,这次撞击主要为了验证通过“动能撞击器技术”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DART航天器主体尺寸与一辆小汽车相当,两侧各有一个完全展开后长约8.6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借助其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机和自动导航系统,在“双胞胎”小行星系统距地球约1100万千米时,DART将以每秒约6.6千米的速度撞向目标小卫星。
这次撞击将使目标小卫星轨道周期缩短约4分钟,略微拉近“双胞胎”小行星系统中两颗小行星之间距离,这个改变幅度足以用地球上的望远镜观测到。2024年,欧洲航天局将发射“赫拉”任务航天器,深入研究这次撞击对该小行星系统的影响。
几乎每天都有小行星撞向地球,但绝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气层中分解,尺寸较大、能真正撞到地面的小行星十分罕见,但小行星撞地球的风险理论上确实存在。美国航天局说,DART任务的目标是改变中等大小近地小行星轨道,这类小行星有可能造成区域性破坏。由于其体积相对较小,还有许多尚未被观测到,可能会发生撞击地球现象。(新华社)(NASA)
【美国航天局发射航天器 测试防小行星撞地球能力】
美国航天局“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24日从加利福尼亚州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局首次开展测试小行星轨道偏移技术的任务,旨在提高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力。
据美国航天局网站24日发布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24日凌晨1时21分(北京时间24日14时21分),DART航天器搭乘一枚“猎鹰9”火箭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按计划,DART与火箭分离后将独自飞行近一年时间,于2022年9月撞向一个近地“双胞胎”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一颗小行星,以改变其轨道。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这个“双胞胎”小行星系统由两颗直径分别约为780米和160米的小行星组成。较小的一颗是环绕较大小行星飞行的卫星,它就是此次试验的撞击对象。这颗目标小卫星并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撞击后也不会构成新的威胁,因此成为这类撞击试验的“完美天然实验室”。
据介绍,这次撞击主要为了验证通过“动能撞击器技术”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DART航天器主体尺寸与一辆小汽车相当,两侧各有一个完全展开后长约8.6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借助其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机和自动导航系统,在“双胞胎”小行星系统距地球约1100万千米时,DART将以每秒约6.6千米的速度撞向目标小卫星。
这次撞击将使目标小卫星轨道周期缩短约4分钟,略微拉近“双胞胎”小行星系统中两颗小行星之间距离,这个改变幅度足以用地球上的望远镜观测到。2024年,欧洲航天局将发射“赫拉”任务航天器,深入研究这次撞击对该小行星系统的影响。
几乎每天都有小行星撞向地球,但绝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气层中分解,尺寸较大、能真正撞到地面的小行星十分罕见,但小行星撞地球的风险理论上确实存在。美国航天局说,DART任务的目标是改变中等大小近地小行星轨道,这类小行星有可能造成区域性破坏。由于其体积相对较小,还有许多尚未被观测到,可能会发生撞击地球现象。(新华社)(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