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6.3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NASA #空间站 #萝卜

【美国航天局种出首批“太空萝卜”】

美国航天局(NASA)近日报告了“历史性收获”——在国际空间站培育幷收获了人类历史上首批“太空萝卜”。这20根珍贵的萝卜已被冷藏保存,预计明年带回地球供科学家研究。

NASA发布的一份情况说明书称,萝卜是在零重力环境下成功种植幷收获的最新新鲜农产品。据悉,航天员已在国际空间站上种植了15种植物,包括8种绿叶植物。

NASA指出,“Plant Habitat-02”计划首次在国际太空站种植萝卜,科学家选择种萝卜是因为对它足够了解,能在27天内成熟。目前收获的20株萝卜已被美国航天员鲁宾斯采收,冷藏保存,明年将被带回地球。

这次种植萝卜成功,NASA称之为“历史性的收获”,还将种植萝卜27天的过程浓缩成一段短片供太空爱好者欣赏。此次项目负责人杜福尔表示,NASA曾在国际太空站种植过各种蔬菜,包括生菜、卷心菜、芥末和甘蓝等,其中一些被航天员吃了,但大部分都被送回地球进行分析。在太空如果可以方便地种植“太空蔬菜”,待有朝一日人类踏上月球和火星长期执行任务时,就能吃到新鲜的食物了。

据悉,国际太空站的种植机器会照射红光、蓝光、绿光、白光等不同光线刺激植物生长,以先进的控制系统供水,舱内设有180多个传感器及监视器,让研究人员便于观察生长状况,随时调节水分含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联合早报)(CNN
#NASA #月球 #登月 #空间站 #波音 #航天飞机

【NASA确定登月宇航员名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发文称,已完成“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宇航员的选拔工作。

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周三在佛罗里达州举行的“国家太空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介绍了“阿尔特弥斯”团队成员,共9男9女,其中两人目前在国际空间站驻守。该团队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2岁。在“阿尔特弥斯”项目框架下,女性宇航员将首次登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美国波音的宇宙飞船将在明年3月再次发射前往国际空间站】

美国波音公司发布消息显示,“星际客机”(Starliner)无人驾驶飞船拟于2021年3月底搭乘“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

2019年12月,“星际客机”进行了首次无人驾驶发射,但由于技术原因,取消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火星 #直升机 #高通 #NASA

NASA 如何设计在火星上自主飞行的直升飞机】

如果一切顺利,名为机智号的直升飞机将成为第一架在火星上自主飞行的飞行器。机智号只有 1.8 公斤重,除了拍照它不执行科学任务,主要是验证在火星上自主飞行的能力。它必须在火星严酷的温度下生存下来,它与地球相距 10 光分,因此实时的通信或控制是不可能的,它需要能自主飞行。

那么 NASA JPL 实验室是如何设计这架直升飞机的?帮助开发直升飞机软件架构的 Tim Canham 称,机智号被列为技术演示,JPL 愿意为此接受更多的风险,大量了使用消费级硬件,处理器是高通的 Snapdragon 801,它本质上是手机级处理器,但由于它使用了较现代的技术,讽刺的是它比漫游车使用的处理器更强大。机智号的激光高度计来自 SparkFun,摄像头有 1300 万像素。(Solidot)
#火星 #航天 #美国 #毅力号 #NASA

【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着陆 将探索火星生命迹象】

美国“毅力”号火星车18日在火星成功着陆,将寻找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的生命迹象。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毅力”号于美国东部时间18日15时48分许(北京时间19日4时48分许)进入火星大气层,在7分钟内完成进入、下降和着陆,于15时55分许在火星赤道以北的耶泽罗陨石坑着陆。

美国航天局表示,“毅力”号成功完成火星着陆,但其探索火星的任务才刚刚开始。未来数周“毅力”号将进行一系列测试,随后开始对耶泽罗陨石坑长达两年的探测任务。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托马斯·楚比兴表示,“毅力”号是美国航天局迄今为止最宏大的火星车探测任务,主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迹象。为找到答案,任务团队为“毅力”号在耶泽罗陨石坑着陆做了最充分准备,这个区域也是有史以来探测器登陆火星最艰难的区域。

“毅力”号于去年7月30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在历经203天飞行后抵达火星。“毅力”号是美国航天局造访火星表面的第九个探测器,其任务包括寻找火星远古时期可能存在过的生命迹象,探索火星的地质和气候特征,为未来人类探索和登陆火星探路等。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毅力”号将是首个从火星采样以供送回地球的探测器,它从火星上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样本未来将在其他火星探测任务中被带回地球。

首架火星直升机“机智”号随“毅力”号一同在火星着陆。“机智”号成为首架在其他行星飞行的直升机,任务团队将通过它验证在火星大气层飞行所需要的技术,为研发未来机器人或人类探索火星时携带的先进飞行器打下基础。(新华社)
#NASA #火星 #水

NASA:火星地壳下可能含有大量水

美国宇航局(NASA)16日发表文章称研究表明,火星地壳下可能含有大量水。

文章提到一项由NASA资助的新研究称,数十亿年前,火星是一个被海洋、湖泊覆盖的星球,海洋深度在330至4920英尺(100到1500米),这一体积大约相当于地球上大西洋的一半。其中有30%至99%的水通过化学作用成为火星地壳下的含水矿物质。

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3月16日的《科学》杂志上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它的结论构成了对当前理论的挑战。此前,科学家们认为,随着火星地壳的温度逐渐降低,其磁场不断减弱,火星表面的大量水通过大气逃逸到太空中。

据科技媒体“空间”网站报道,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生伊娃·谢勒(Eva Scheller)说,目前大气逸出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我们所掌握的关于火星上曾经存在的水量的数据。谢勒认为,火星的水一方面通过大气消失在太空中,另一方面通过化学作用成为含水矿物质存在于火星的地壳下。

研究报告发布的数据模型显示,火星在41亿年前至37亿年前的诺亚纪时期失去了40%至95%的水,火星大约在30亿年前就变成了一颗干旱的星球。

谢勒认为尽管火星地壳下可能有大量含水矿物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前往火星的宇航员会很容易提取这些水必须通过一些操作才能获得可观数量的水。(中新社)

相关报道
【New Study Challenges Long-Held Theory of Fate of Mars' Water】 - NASA
【Mars may hide oceans of water beneath its crust, study finds】 - Space
【Mars long ago was wet. You may be surprised where the water went】 - 路透社
#中美 #火星 #交通安全 #轨道数据 #探测器 #CNSA #NASA #国家安全 #卫星 #航天

【CNSA和NASA就交换火星探测器轨道数据举行会谈】

2021年1月至3月,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交换火星探测器轨道星历数据举行多次会谈及交流,以确保火星探测器的飞行安全。(CNSA)

据美联社报道称,由于担心技术盗窃和中国太空计划的秘密性、军事支持性,美国法律几乎禁止NASA和中国之间的所有接触。

NASA代理局长Steve Jurczyk在上周的一次视频会议上说,当NASA可以向国会证明它有保护措施来保障信息时,可以有例外,而且他还说,确实与他们有针对性的接触。(美联社)
#NASA #SpaceX #登月 #阿尔忒弥斯 #航天

NASA 将选择 SpaceX 负责登月计划】

4月17日早间消息NASA周五宣布,将选择 SpaceX 及其星际飞船为 “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提供载人登月系统。

“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是NASA提出的登月计划,目标是在2024年前将一批宇航月送往月球并返回。此前 NASA 曾有三家公司备选,在评估之后选择与 SpaceX 签约,据悉这笔合同的价格高达28.9亿美元。

分析认为,NASA 此次之所以只选了 SpaceX 一家主要是因为预算紧张,不足以支持同时给予两家公司合同。(新浪科技)(SpaceX @Twitter)
#NASA #火星 #航天 #制氧 #氧气

NASA“毅力号”成功在火星上制氧】

北京时间 4 月 22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 (NASA) 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周二在火星上成功制造出了首份氧气。

“毅力号”携带了名为“火星氧气原位资源利用实验”(MOXIE) 的设备,能够从火星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然后转化成氧气,非常像地球上的树木。周二,“毅力号”制成了首份氧气。它的量很小,只有 5.4 克,但是它证明这项技术在火星是可行的。(IT之家)

NASA 称,这项技术演示的结果充满了希望。氧气不仅仅是我们呼吸的东西。火箭推进也依靠氧气,未来的探险家也将依靠它来回家。

相关报道📰
NASA’s Perseverance Mars Rover Extracts First Oxygen from Red Planet】- NASA
乌鸦观察
#俄罗斯🇷🇺 #中俄🇨🇳 #月球 #小行星 #小行星防御 #航天 【中俄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 记者24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发布。 声明展示了中俄两国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声明明确,国际月球科研站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伙伴开放,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并欢迎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在任务的各个层级,以实物和非实物的形式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
#NASA #小行星 #小行星防御 #DART

【美国航天局发射航天器 测试防小行星撞地球能力】

美国航天局“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24日从加利福尼亚州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局首次开展测试小行星轨道偏移技术的任务,旨在提高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力。

据美国航天局网站24日发布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24日凌晨1时21分(北京时间24日14时21分),DART航天器搭乘一枚“猎鹰9”火箭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按计划,DART与火箭分离后将独自飞行近一年时间,于2022年9月撞向一个近地“双胞胎”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一颗小行星,以改变其轨道。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这个“双胞胎”小行星系统由两颗直径分别约为780米和160米的小行星组成。较小的一颗是环绕较大小行星飞行的卫星,它就是此次试验的撞击对象。这颗目标小卫星并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撞击后也不会构成新的威胁,因此成为这类撞击试验的“完美天然实验室”。

据介绍,这次撞击主要为了验证通过“动能撞击器技术”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DART航天器主体尺寸与一辆小汽车相当,两侧各有一个完全展开后长约8.6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借助其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机和自动导航系统,在“双胞胎”小行星系统距地球约1100万千米时,DART将以每秒约6.6千米的速度撞向目标小卫星。

这次撞击将使目标小卫星轨道周期缩短约4分钟,略微拉近“双胞胎”小行星系统中两颗小行星之间距离,这个改变幅度足以用地球上的望远镜观测到。2024年,欧洲航天局将发射“赫拉”任务航天器,深入研究这次撞击对该小行星系统的影响。

几乎每天都有小行星撞向地球,但绝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气层中分解,尺寸较大、能真正撞到地面的小行星十分罕见,但小行星撞地球的风险理论上确实存在。美国航天局说,DART任务的目标是改变中等大小近地小行星轨道,这类小行星有可能造成区域性破坏。由于其体积相对较小,还有许多尚未被观测到,可能会发生撞击地球现象。(新华社)(NASA)
#NASA #航天 #太阳 #日冕

【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穿过日冕,成首个“接触”太阳的航天器】

当地时间12月1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局长托马斯·祖布钦在新奥尔良举行的2021年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秋季会议上宣布,在“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三年后,该探测器于2021年4月成功穿过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成为首个“接触”太阳的航天器。

“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发射升空,开始在太阳附近盘旋,并且比之前的任何航天器都更接近太阳。2021年4月,在“帕克”第八次飞越太阳期间,该探测器首次越过阿尔文临界表面,标志着它进入了太阳大气层,接触到了太阳的日冕。“帕克”太阳探测器将在未来7年的时间里进行21次近距离接近太阳的飞行。

“帕克”第一次穿过日冕只持续了几个小时,但它将继续盘旋靠近太阳。该航天器的下一次太阳飞越计划将于2022年1月进行。(央视网)

相关报道📰
NASA Enters the Solar Atmosphere for the First Time, Bringing New Discoveries】- NASA
乌鸦观察
#轨道 #卫星 #可视化 【地球卫星可视化:谁拥有我们的轨道】 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visualizing-all-of-earths-satellites/
#轨道 #卫星 #NASA #星链 #SpaceX #紧急避碰

【美航天局担忧“星链”计划或致近地轨道“严重拥堵”】

2月10日,美国航天局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第二代“星链”计划表示担忧。美航天局说,这个在近地轨道额外部署3万颗卫星的计划可能造成轨道“严重拥堵”,增加碰撞风险,影响美航天局的科研及载人航天任务。

美航天局在8日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信函中说,目前在环绕地球的轨道内约有2.5万个物体运行,其中约6100个物体的近地点高度在600千米以下。第二代“星链”计划将使环地球轨道内的物体数量增加1倍以上,并使近地点高度在600千米以下的轨道内运行的物体数量增加4倍以上。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2019年5月23日将首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并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从太空向地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2020年5月,该公司向联邦通信委员会提交第二代“星链”计划实施申请,计划再额外部署3万颗卫星,使其卫星总数达到4.2万颗。目前,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在审查该申请。

美航天局在致联邦通信委员会的信函中表示,仅从上述轨道内的物体数量来看,在有限的轨道高度内增加这么多“星链”卫星必然会增加卫星碎片撞击的风险。要确保第二代“星链”系统部署“谨慎进行”,以保持航天飞行安全和太空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美航天局建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供分析报告,证明该公司对其计划部署的“星链”卫星具备调控能力。(新华社)

此前,美国卫星今年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中方出于安全考虑实施“紧急避碰”。不过美方在1月28日发给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的照会中,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没有达到紧急避碰门槛。对此赵立坚表示这并非一个航天大国应有的负责任态度。更何况,美方也无权单方面设定一个“紧急碰撞标准下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