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 #青年
我给青年们讲几句话:一、祝贺他们身体好;二、祝贺他们学习好;三、祝贺他们工作好。
我提议,学生的睡眠时间再增加一小时。现在是八小时,实际上只有六七小时,普遍感到睡不够。因为知识青年容易神经衰弱,他们往往睡不着,醒不来。一定要规定九小时睡眠时间。要下一道命令,不要讨论,强迫执行。青年们要睡好,教师也要睡足。
革命带来很多好处,但也带来一个坏处,就是大家太积极太热心了,以致过于疲劳。现在要保证大家身体好,保证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干部都要身体好。当然,身体好并不一定学习好,学习要有一些办法。
现在初中学生上课的时间也多了一些,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积极分子开会太多,也应当减少。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休息、睡眠,这两方面要充分兼顾。工农兵青年们,是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学习和娱乐休息睡眠两方面也要充分兼顾。
两头都要抓紧,学习工作要抓紧,睡眠休息娱乐也要抓紧。过去只抓紧了一头,另一头抓不紧或者没有抓。现在要搞些娱乐,要有时间,有设备,这一头也要来个抓紧。党中央已经决定减少会议次数和学习时间,你们要监督执行。有什么人不执行,就要质问他们。
总之,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有些领导同志只要青年工作,不照顾青年的身体,你们就用这句话顶他们一下。理由很充分,就是为了保护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长。我们这一代吃了亏,大人不照顾孩子。大人吃饭有桌子,小人没有。娃娃在家里没有发言权,哭了就是一巴掌。现在新中国要把方针改一改,要为青少年设想。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毛泽东 1953.6.30
我给青年们讲几句话:一、祝贺他们身体好;二、祝贺他们学习好;三、祝贺他们工作好。
我提议,学生的睡眠时间再增加一小时。现在是八小时,实际上只有六七小时,普遍感到睡不够。因为知识青年容易神经衰弱,他们往往睡不着,醒不来。一定要规定九小时睡眠时间。要下一道命令,不要讨论,强迫执行。青年们要睡好,教师也要睡足。
革命带来很多好处,但也带来一个坏处,就是大家太积极太热心了,以致过于疲劳。现在要保证大家身体好,保证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干部都要身体好。当然,身体好并不一定学习好,学习要有一些办法。
现在初中学生上课的时间也多了一些,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积极分子开会太多,也应当减少。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休息、睡眠,这两方面要充分兼顾。工农兵青年们,是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学习和娱乐休息睡眠两方面也要充分兼顾。
两头都要抓紧,学习工作要抓紧,睡眠休息娱乐也要抓紧。过去只抓紧了一头,另一头抓不紧或者没有抓。现在要搞些娱乐,要有时间,有设备,这一头也要来个抓紧。党中央已经决定减少会议次数和学习时间,你们要监督执行。有什么人不执行,就要质问他们。
总之,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有些领导同志只要青年工作,不照顾青年的身体,你们就用这句话顶他们一下。理由很充分,就是为了保护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长。我们这一代吃了亏,大人不照顾孩子。大人吃饭有桌子,小人没有。娃娃在家里没有发言权,哭了就是一巴掌。现在新中国要把方针改一改,要为青少年设想。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毛泽东 1953.6.30
#高考 #作文 #建党百年 #理想 #毛泽东 #体育之研究 #描红 #纪念日 #时间 #得失 #新时代 #青年
【2021各地高考作文题】
全国甲卷: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全国乙卷: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全国新高考Ⅰ卷: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全国新高考Ⅱ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描红。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北京卷:1.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2.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天津卷: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上海卷: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浙江卷: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内详👉(观察者网 @微信)
【2021各地高考作文题】
全国甲卷: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全国乙卷: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全国新高考Ⅰ卷: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全国新高考Ⅱ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描红。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北京卷:1.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2.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天津卷: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上海卷: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浙江卷: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内详👉(观察者网 @微信)
#韩国 #青年 #就业 #尼特族
【韩国尼特族占比超两成,经合组织排第三】
韩国雇佣信息院青年政策枢纽中心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韩国15至29岁不进修、不就业的“尼特族”(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人数月均163.9万人,在青年人群中的占比超过20%,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在意大利、墨西哥之后,位居第三。
各国根据社会经济情况界定尼特族的范围有所不同,经合组织将不就业、不在正规培训机构进修的15至29岁青年界定为尼特族。
根据经合组织标准,去年韩国尼特族在15至29岁人群中占比20.9%。在以相同口径统计的13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尼特族占比高于韩国的只有意大利(23.5%)和墨西哥(22.1%),美国为13.4%、芬兰10.8%、丹麦11.7%、澳大利亚14.2%、西班牙18.5%、法国15%、英国12.4%。
另外,今年前10个月韩国尼特族人数月均158.5万人。其中包括求职人员77.8万人,非求职人员50.7万人,照顾家庭人员15.6万人,入学准备人员9.2万人,患病残疾人员5.3万人。(韩联社)
【韩国尼特族占比超两成,经合组织排第三】
韩国雇佣信息院青年政策枢纽中心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韩国15至29岁不进修、不就业的“尼特族”(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人数月均163.9万人,在青年人群中的占比超过20%,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在意大利、墨西哥之后,位居第三。
各国根据社会经济情况界定尼特族的范围有所不同,经合组织将不就业、不在正规培训机构进修的15至29岁青年界定为尼特族。
根据经合组织标准,去年韩国尼特族在15至29岁人群中占比20.9%。在以相同口径统计的13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尼特族占比高于韩国的只有意大利(23.5%)和墨西哥(22.1%),美国为13.4%、芬兰10.8%、丹麦11.7%、澳大利亚14.2%、西班牙18.5%、法国15%、英国12.4%。
另外,今年前10个月韩国尼特族人数月均158.5万人。其中包括求职人员77.8万人,非求职人员50.7万人,照顾家庭人员15.6万人,入学准备人员9.2万人,患病残疾人员5.3万人。(韩联社)
#青年 #网民 #统计 #调查 #抽样 #微博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摘要·上)】
本次调查在新浪微博通过分层抽样抽取了4556个出生于1990年至2005年的来自不同区域、年龄层和教育层级的活跃青年网民作为研究样本,爬取其2009年至2021年发布的贯穿其电子生命周期的所有博文近千万条展开基于监督型机器学习(SVM)的大数据分析。
课题组建设了100余万条人工训练集数据库,根据每一条博文的计算,完成对样本用户在奋斗、收入、就业、婚恋、生育、圈层关注、环保、动物保护等专题板块189个指标的取值和研究,形成本报告。课题组还以2017年为界,将数据分为2017年以前(2009-2016)和2017年以后(2017-2021)两个时间段,以推进我们对中国青年网民思想价值观念变迁的理解。
#经济独立 #啃老 #社会分配 #收入分配
报告指,青年网民的“奋斗主义”倾向变得越来越强。他们渴望经济独立,并非“啃老族”,期待社会分配状况改善。
在所有被研究对象中,反对“啃老”的青年网民占比67.6%,赞同提早经济独立的青年网民占比69.1%。随着年龄增长,青年网民更希望摆脱对父母的经济依赖。反对“啃老”的青年网民占比由32.5%上升为52.9%,并且有35.1%的青年网民由未表达转变为反对“啃老”。
有27.1%的青年网民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不满意,只有极少数的青年网民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比较满意。48.7%的青年网民对其他群体或者社会分配情况的不满意,只有极少数的青年网民对其他群体或者社会分配情况比较满意。博文质性分析表明,一部分青年网民底层弱势群体的收入过低,一部分青年网民认为老师、医生、公务员等群体的收入偏低,还有一部分青年网民表达了对明星收入过高的不满。
青年网民对社会分配的不满意态度呈上升趋势。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满意的青年网民由0.3%上升为1.0%,而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不满意的青年网民由13.9%上升为17.3%,有13.6%的青年网民由未表达转变为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不满意。对其他群体或者社会分配情况不满意的青年网民由24.7%上升为33.9%,并且有24.1%的青年网民由未表达转变为对其他群体或者社会分配情况不满意。
#就业 #体制内 #公务员 #北上广 #一线城市 #城市化
相比而言,青年网民群体对体制外工作的认知相对统一,整体更倾向正面态度。但是在实际的选择倾向中,仍有略多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内工作。对体制内工作持正面态度的青年占比8.1%,持负面态度的占比14.5%,持混合态度的占比8.8%,表达负面态度的人数比例比例更高。对体制外工作持正面态度的占比4.2%,持负面态度的占比1.1%,持混合态度的占比0.5%。12.2%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内工作,11.5%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外工作,10.2%无显著偏好,66.1%未明确表达相关内容。
00后较90后青年群体更倾向体制内工作。90后青年网民群体更倾向于体制外工作(36%),00后青年网民群体则更倾向于体制内工作(44.5%)。
尽管“逃离北上广”近年成为热门的舆论话题,但调查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青年网民的吸引力仍然处于上升阶段。在所有样本中,22.9%的青年网民群体倾向在较为发达地区工作,3.4%倾向在相较不发达地区工作,3.5%无显著偏好,70.2%未表达相关倾向。
对比2017年前后针对“大城市生活品质是否更高”的观点的态度变化时,2017年后认为大城市生活品质更高的人数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从4.6%上升到10.1%),否认大城市生活品质更高的人数也略有下降(从2.1%下降到2.0%)。
#焦虑 #外貌 #升学 #求职 #抚养
青年网民焦虑感的普遍化现象进一步增强。2017年以前,存在焦虑感的ID数量仅占样本总数的35.5%,2017年之后,这个比例上升到63.3%。焦虑感的增强趋势也反映在具体的类型上。相比2017年以前,所有焦虑类型在2017年及以后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学习/工作焦虑的上升非常显著。在2017年以前,有23.0%的青年网民对学习和工作现状感到焦虑,而在2017年及以后,占比达到37.2%。其他两种类型——外貌焦虑和健康焦虑——的上升同样明显,外貌焦虑从3.7%上升到5.3%,健康焦虑从3.4%上升到5.4%。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对升学、求职、育儿等问题感到焦虑。
具体哪类青年网民更容易焦虑呢?在性别层面,青年女性在外貌焦虑、学习/工作焦虑和健康焦虑上的人数占比要明显高于青年男性。在地区层面,海外青年各方面焦虑感最高;东部青年焦虑感相对较高,并且是唯一具有房产焦虑的青年群体。在教育层面,青年网民的焦虑感随着教育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接下)(复旦发展研究院 @微信)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摘要·上)】
本次调查在新浪微博通过分层抽样抽取了4556个出生于1990年至2005年的来自不同区域、年龄层和教育层级的活跃青年网民作为研究样本,爬取其2009年至2021年发布的贯穿其电子生命周期的所有博文近千万条展开基于监督型机器学习(SVM)的大数据分析。
课题组建设了100余万条人工训练集数据库,根据每一条博文的计算,完成对样本用户在奋斗、收入、就业、婚恋、生育、圈层关注、环保、动物保护等专题板块189个指标的取值和研究,形成本报告。课题组还以2017年为界,将数据分为2017年以前(2009-2016)和2017年以后(2017-2021)两个时间段,以推进我们对中国青年网民思想价值观念变迁的理解。
#经济独立 #啃老 #社会分配 #收入分配
报告指,青年网民的“奋斗主义”倾向变得越来越强。他们渴望经济独立,并非“啃老族”,期待社会分配状况改善。
在所有被研究对象中,反对“啃老”的青年网民占比67.6%,赞同提早经济独立的青年网民占比69.1%。随着年龄增长,青年网民更希望摆脱对父母的经济依赖。反对“啃老”的青年网民占比由32.5%上升为52.9%,并且有35.1%的青年网民由未表达转变为反对“啃老”。
有27.1%的青年网民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不满意,只有极少数的青年网民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比较满意。48.7%的青年网民对其他群体或者社会分配情况的不满意,只有极少数的青年网民对其他群体或者社会分配情况比较满意。博文质性分析表明,一部分青年网民底层弱势群体的收入过低,一部分青年网民认为老师、医生、公务员等群体的收入偏低,还有一部分青年网民表达了对明星收入过高的不满。
青年网民对社会分配的不满意态度呈上升趋势。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满意的青年网民由0.3%上升为1.0%,而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不满意的青年网民由13.9%上升为17.3%,有13.6%的青年网民由未表达转变为对个人收入或者工作情况不满意。对其他群体或者社会分配情况不满意的青年网民由24.7%上升为33.9%,并且有24.1%的青年网民由未表达转变为对其他群体或者社会分配情况不满意。
#就业 #体制内 #公务员 #北上广 #一线城市 #城市化
相比而言,青年网民群体对体制外工作的认知相对统一,整体更倾向正面态度。但是在实际的选择倾向中,仍有略多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内工作。对体制内工作持正面态度的青年占比8.1%,持负面态度的占比14.5%,持混合态度的占比8.8%,表达负面态度的人数比例比例更高。对体制外工作持正面态度的占比4.2%,持负面态度的占比1.1%,持混合态度的占比0.5%。12.2%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内工作,11.5%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外工作,10.2%无显著偏好,66.1%未明确表达相关内容。
00后较90后青年群体更倾向体制内工作。90后青年网民群体更倾向于体制外工作(36%),00后青年网民群体则更倾向于体制内工作(44.5%)。
尽管“逃离北上广”近年成为热门的舆论话题,但调查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青年网民的吸引力仍然处于上升阶段。在所有样本中,22.9%的青年网民群体倾向在较为发达地区工作,3.4%倾向在相较不发达地区工作,3.5%无显著偏好,70.2%未表达相关倾向。
对比2017年前后针对“大城市生活品质是否更高”的观点的态度变化时,2017年后认为大城市生活品质更高的人数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从4.6%上升到10.1%),否认大城市生活品质更高的人数也略有下降(从2.1%下降到2.0%)。
#焦虑 #外貌 #升学 #求职 #抚养
青年网民焦虑感的普遍化现象进一步增强。2017年以前,存在焦虑感的ID数量仅占样本总数的35.5%,2017年之后,这个比例上升到63.3%。焦虑感的增强趋势也反映在具体的类型上。相比2017年以前,所有焦虑类型在2017年及以后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学习/工作焦虑的上升非常显著。在2017年以前,有23.0%的青年网民对学习和工作现状感到焦虑,而在2017年及以后,占比达到37.2%。其他两种类型——外貌焦虑和健康焦虑——的上升同样明显,外貌焦虑从3.7%上升到5.3%,健康焦虑从3.4%上升到5.4%。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对升学、求职、育儿等问题感到焦虑。
具体哪类青年网民更容易焦虑呢?在性别层面,青年女性在外貌焦虑、学习/工作焦虑和健康焦虑上的人数占比要明显高于青年男性。在地区层面,海外青年各方面焦虑感最高;东部青年焦虑感相对较高,并且是唯一具有房产焦虑的青年群体。在教育层面,青年网民的焦虑感随着教育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接下)(复旦发展研究院 @微信)
#青年 #网民 #统计 #调查 #抽样 #微博 (接上)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摘要·下)】
#恋爱 #婚姻 #家庭 #生育 #原生家庭 #财产 #房地产 #传统文化
愿意恋爱者与愿意结婚者之间的比例差异悬殊,青年群体的婚恋心态呈现出一种矛盾的趋势:渴望美好爱情,但怯于走入婚姻。数据显示,不愿意恋爱的个体占比极低,比例仅为1.56%,另有4%的青年在恋爱问题持有犹豫不决的混合态度。12.6%的青年表达过对婚姻的积极意愿,只有2.7%的青年明确表示不愿意结婚,2.2%的青年表现出了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的混合态度,还有82.5%的青年未表达过相关观点。
研究认为,这一代青年网民成长于“家庭主义”衰落,“个体主义”崛起的时代。他们结婚成家的主要原因不再是经济生产或繁育后代等传统家庭职能,而是发自他们的个人需求,特别是对亲密关系、美好情感的需求。在所有不愿意结婚的理由中,被提及最多的前六名中有一半都涉及对亲密关系的要求,包括“原生家庭不和谐” “家庭暴力伤害”“对异性/亲密关系失望”。其次,婚姻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可能损失也使得部分青年群体望而却步。高居不下的房价和“结婚必买房”的传统观念合流,给青年群体带来了经济压力,使“买不起房”“个人财产无法保障”成为排名靠前的不婚理由。最后,90与00一代的青年对婚姻本身的看法已“时过境迁”,他们相信婚姻并非普遍的人生经验,而属于个体化的选择。因此越是被长辈催婚、催相亲,越是被传统的家庭、孝道观念施压,青年越会表现出对婚姻的负面态度。传统家庭职能中的经济和抚育后代功能不再被青年重视,他们对亲密关系有明确的个人需求,只会因爱结婚,也会因为买不起房、没有个人时间等现实压力而难以步入婚姻大门。
从历时分析的角度来看,近年间青年群体中不婚、晚婚的情势逐渐抬头。研究分时段比较了在2010-2016年以及2017-2021年两个时段的青年的结婚意愿动向。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拒绝婚姻的态度的确在青年群体中声势渐长,不愿意结婚的青年比例从五年前的0.6%上升至近五年的2.5%,相应地,愿意结婚的青年比例出现了从8.34%到5.84%的明显下降,在两种观点之间左右摇摆的青年比例也从0.64%略上升至1.27%。
数据显示,青年女性结婚意愿显著低于青年男性,但恋爱意愿更强。相比其他地区青年,中部地区青年愿意结婚的比例最高。相对00后来说,90后对婚姻的态度更积极正面,不愿意结婚和犹豫不决的混合态度比例更低。
#生育 #二胎 #教育 #个人权利 #个体价值
青年网民群体生育意愿整体消极,持消极生育意愿的人数是持积极生育意愿的人数的四倍左右。在所有样本青年中,仅有7.6%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议题持积极态度并表达出生养小孩的意愿;高达29.4%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持显著的规避和抵制态度,明确表达未来不想生养小孩。在二胎的问题上,青年群体对是否生育二胎的消极态度要比对于是否生育小孩的消极态度更为强烈,仅有0.4%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二胎持积极态度;相比而言,高达40.4%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二胎持显著的规避和抵制态度,远远超过支持生育二胎的青年。
数据结果显示,“繁衍并非人生的重要意义”、“生育加剧家庭分工不平等”、“健康损伤等身体代价”、“养育孩子会影响自我实现”是青年网民群体在反对生育时提及频率最高的几项理由;相比而言,对经济成本和教育责任的顾虑并非青年网民群体回避生育的最为核心的原因。对生育的核心功能的消解、对女性权利的强调以及个人权利与个体价值的意识提升构成了消极生育观的三大主要基调。
不想生养小孩的青年比例从五年前的17.2%上升为近五年的24.1%;与此同时,明确表示愿意生养小孩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从五年前的2.8%上升为近五年的7.8%。
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持更低生育意愿。愿意生育的女性占女性样本的11.7%,而愿意生育的男性仅占男性样本的8.9%;相应地,不愿生育女性仅占女性样本的37.4%,而不愿生育的男性占男性样本的57.3%。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接受过985精英高校教育的青年中愿意生育的仅占5.9%,这一比例在所有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中是最低的。相比于其他地区的青年,东北地区青年网民的生育意愿相对最为积极,具有更多比例的“愿意生育”青年和更少比例的“不愿生育”青年。“00后”比“90后”生育意愿更低。“90后”青年网民群体中愿意生育的占17.9%,而“00后” 青年网民群体中愿意生育的仅占8.4%;“90后”青年网民群体中不愿生育的占37.2%,而“00后”青年网民群体中不愿生育的比例更高,为44.7%。
#圈层 #亚文化 #偶像 #粉圈 #日韩 #限韩令
一方面,圈层关注或多或少满足了部分青年网民的精神需求,是部分青年网民暂时跳脱现实压力、寻求精神寄托的渠道;另一方面,青年网民的精神需求是多元的,大部分青年网民没有固定圈层,而是“多圈流连”,处在相对理性的流动关注状态中。83.74%的青年网民曾经有过与圈层关注相关的表达并持正面态度。
近年来圈层类型愈发多样,内地娱乐圈取代日韩娱乐圈成为青年网民新宠,圈层文化从传统娱乐圈延伸到“体育圈”。2017年前,年轻人提及日韩泰圈层的微博数量占比高达66.79%,而同期提及内地娱乐圈圈层的微博数量占比为32.45%。到了2017年之后,年轻人提及内地圈层的微博数量占比升至65.22%,而提及日韩泰圈层的微博数量占比降至34.09%。
对圈层态度更积极的青年网民恋爱意愿度更低。对圈层文化持正面态度的青年群体具有更为消极的婚恋态度:在不愿意恋爱的青年群体中,对圈层文化持正面态度的比例达到87.3%;而在愿意恋爱的青年群体中,对圈层文化持正面态度的比例为79.6%。这可能体现出圈层给部分青年网民带来了精神满足,而降低了恋爱需求。(复旦发展研究院 @微信)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摘要·下)】
#恋爱 #婚姻 #家庭 #生育 #原生家庭 #财产 #房地产 #传统文化
愿意恋爱者与愿意结婚者之间的比例差异悬殊,青年群体的婚恋心态呈现出一种矛盾的趋势:渴望美好爱情,但怯于走入婚姻。数据显示,不愿意恋爱的个体占比极低,比例仅为1.56%,另有4%的青年在恋爱问题持有犹豫不决的混合态度。12.6%的青年表达过对婚姻的积极意愿,只有2.7%的青年明确表示不愿意结婚,2.2%的青年表现出了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的混合态度,还有82.5%的青年未表达过相关观点。
研究认为,这一代青年网民成长于“家庭主义”衰落,“个体主义”崛起的时代。他们结婚成家的主要原因不再是经济生产或繁育后代等传统家庭职能,而是发自他们的个人需求,特别是对亲密关系、美好情感的需求。在所有不愿意结婚的理由中,被提及最多的前六名中有一半都涉及对亲密关系的要求,包括“原生家庭不和谐” “家庭暴力伤害”“对异性/亲密关系失望”。其次,婚姻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可能损失也使得部分青年群体望而却步。高居不下的房价和“结婚必买房”的传统观念合流,给青年群体带来了经济压力,使“买不起房”“个人财产无法保障”成为排名靠前的不婚理由。最后,90与00一代的青年对婚姻本身的看法已“时过境迁”,他们相信婚姻并非普遍的人生经验,而属于个体化的选择。因此越是被长辈催婚、催相亲,越是被传统的家庭、孝道观念施压,青年越会表现出对婚姻的负面态度。传统家庭职能中的经济和抚育后代功能不再被青年重视,他们对亲密关系有明确的个人需求,只会因爱结婚,也会因为买不起房、没有个人时间等现实压力而难以步入婚姻大门。
从历时分析的角度来看,近年间青年群体中不婚、晚婚的情势逐渐抬头。研究分时段比较了在2010-2016年以及2017-2021年两个时段的青年的结婚意愿动向。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拒绝婚姻的态度的确在青年群体中声势渐长,不愿意结婚的青年比例从五年前的0.6%上升至近五年的2.5%,相应地,愿意结婚的青年比例出现了从8.34%到5.84%的明显下降,在两种观点之间左右摇摆的青年比例也从0.64%略上升至1.27%。
数据显示,青年女性结婚意愿显著低于青年男性,但恋爱意愿更强。相比其他地区青年,中部地区青年愿意结婚的比例最高。相对00后来说,90后对婚姻的态度更积极正面,不愿意结婚和犹豫不决的混合态度比例更低。
#生育 #二胎 #教育 #个人权利 #个体价值
青年网民群体生育意愿整体消极,持消极生育意愿的人数是持积极生育意愿的人数的四倍左右。在所有样本青年中,仅有7.6%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议题持积极态度并表达出生养小孩的意愿;高达29.4%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持显著的规避和抵制态度,明确表达未来不想生养小孩。在二胎的问题上,青年群体对是否生育二胎的消极态度要比对于是否生育小孩的消极态度更为强烈,仅有0.4%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二胎持积极态度;相比而言,高达40.4%的青年网民群体对生育二胎持显著的规避和抵制态度,远远超过支持生育二胎的青年。
数据结果显示,“繁衍并非人生的重要意义”、“生育加剧家庭分工不平等”、“健康损伤等身体代价”、“养育孩子会影响自我实现”是青年网民群体在反对生育时提及频率最高的几项理由;相比而言,对经济成本和教育责任的顾虑并非青年网民群体回避生育的最为核心的原因。对生育的核心功能的消解、对女性权利的强调以及个人权利与个体价值的意识提升构成了消极生育观的三大主要基调。
不想生养小孩的青年比例从五年前的17.2%上升为近五年的24.1%;与此同时,明确表示愿意生养小孩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从五年前的2.8%上升为近五年的7.8%。
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持更低生育意愿。愿意生育的女性占女性样本的11.7%,而愿意生育的男性仅占男性样本的8.9%;相应地,不愿生育女性仅占女性样本的37.4%,而不愿生育的男性占男性样本的57.3%。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接受过985精英高校教育的青年中愿意生育的仅占5.9%,这一比例在所有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中是最低的。相比于其他地区的青年,东北地区青年网民的生育意愿相对最为积极,具有更多比例的“愿意生育”青年和更少比例的“不愿生育”青年。“00后”比“90后”生育意愿更低。“90后”青年网民群体中愿意生育的占17.9%,而“00后” 青年网民群体中愿意生育的仅占8.4%;“90后”青年网民群体中不愿生育的占37.2%,而“00后”青年网民群体中不愿生育的比例更高,为44.7%。
#圈层 #亚文化 #偶像 #粉圈 #日韩 #限韩令
一方面,圈层关注或多或少满足了部分青年网民的精神需求,是部分青年网民暂时跳脱现实压力、寻求精神寄托的渠道;另一方面,青年网民的精神需求是多元的,大部分青年网民没有固定圈层,而是“多圈流连”,处在相对理性的流动关注状态中。83.74%的青年网民曾经有过与圈层关注相关的表达并持正面态度。
近年来圈层类型愈发多样,内地娱乐圈取代日韩娱乐圈成为青年网民新宠,圈层文化从传统娱乐圈延伸到“体育圈”。2017年前,年轻人提及日韩泰圈层的微博数量占比高达66.79%,而同期提及内地娱乐圈圈层的微博数量占比为32.45%。到了2017年之后,年轻人提及内地圈层的微博数量占比升至65.22%,而提及日韩泰圈层的微博数量占比降至34.09%。
对圈层态度更积极的青年网民恋爱意愿度更低。对圈层文化持正面态度的青年群体具有更为消极的婚恋态度:在不愿意恋爱的青年群体中,对圈层文化持正面态度的比例达到87.3%;而在愿意恋爱的青年群体中,对圈层文化持正面态度的比例为79.6%。这可能体现出圈层给部分青年网民带来了精神满足,而降低了恋爱需求。(复旦发展研究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