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5.2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制造业 #蓝领 #双11 #三班倒

【21财经:中国制造开启“缺工模式”: 蓝领月薪高过大学生】

随着三季度消费回暖和“双11”的刺激,不少制造工厂订单明显回暖,以蓝领为主的制造业用工迅速走俏,多地开始争抢蓝领工人,而就业市场也正在出现人才工资倒挂的现象:不少蓝领工人月薪过万,大幅超过了本科生等群体的平均月薪。

负责为长三角企业引进人才的知猫科技总裁姜鹏对于当前的制造业“缺工”颇有感慨,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疫情期间该公司2月的订单为零,5月开始出现一些关键岗位需求,6月份技术性岗位明显增加,进入9月,蓝领岗位需求开始暴增,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0%。

“现在甚至开始出现人才倒挂的现象,根据我们招聘的平均数据,本科生月薪4000元以下、大专4500元、职高5000-6000元,而不少蓝领岗位月薪却过万。”姜鹏说。

工厂端的反馈更加明显。河北高阳荣天纺织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王欢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9月以来其外贸订单暴增,而且在内贸批发平台1688上一个月的毛巾订单达到200万条,其中很多是印度转移来的订单,这使得工厂不得不加班加点赶订单。“工人三班倒24小时生产,但工人还是远远不够。”

汕头谷饶华通织造内衣厂的赖业鹏介绍,该厂在国内某知名批发网站的线上批发订单10月已出货400万元,日产内衣内裤3万件。“生产和出货量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0%以上,几天前我们新招了30多名工人。”

杭州卢浮服装厂的总经理张达尔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其天猫双11的订单已比去年增长300%,除扩增生产线外,到处都在抢工人,“我们的批发客户多为淘宝网红店和直播带货的播主,目前已生产女装20万件;另外,在1688每天还能接到散客1000多单,所以不得不到处招工来保证生产。”

但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目前蓝领就业恢复的情况要好于大学生,但就业质量和结构性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群体收入下降比较明显,一些接触性的行业还没有完全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21财经
#日本🇯🇵 #上海 #发那科 #机器人 #制造业 #工厂

【发那科在中国增设机器人工厂】

日本工业机器人大型厂商发那科(FANUC)将投资2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在上海市增设工业机器人工厂。

发那科将通过与中国上海电气集团对半出资的合资公司进行投资。投资额为260亿日元。从发那科在中国的单笔投资来看, 此次属于历史最大规模。增设部分的工厂将于2023年内投产。工厂占地面积合计将达到34万平方米,是原来的5倍。

机器人主体部分将跟原来一样在发那科的总部工厂(山梨县忍野村)等日本国内工厂生产然后出口到中国。

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截至2019年,在各国中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是中国,达到78万台,但制造业工人人均台数只有日本的一半,增长余地很大。中国的人工成本上涨也在推动自动化发展。

围绕中国的机器人需求,日本另一家大型厂商安川电机也将投资约50亿日元于2022年度内启动位于江苏省现有工厂旁的新工厂。瑞士ABB也将在2021年内在上海市投资约170亿日元建成新工厂。

另一方面,中国也力争实现工业机器人国产化,提出了到2025年将现在占3~4成的本国厂商的份额提高到7成的目标。2017年,美的集团收购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厂商库卡(Kuka)等,中国还在积极推进技术收购。

据中国当地调查公司MIR统计工业机器人厂商2019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方面发那科为12%,排在第一,其次是ABB(11%)和安川电机(8%)。发那科为了赢得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将尽快抓住中国不断扩大的需求。(日经中文网)
#制造业 #科研 #研发 #抵税 #无形资产

【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100%加计扣除 形成无形资产抵200%】

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

《公告》指出,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国家税务总局)
#中部地区 #制造业 #芯片 #产业转移 #跨地区 #城市化 #水利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二、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统筹规划引导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武汉)光谷、中国(合肥)声谷,在京广沿线建设郑州电子信息、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京九沿线建设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大湛沿线建设太原新材料、洛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打造集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基地)服务平台。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重点促进河南食品轻纺、山西煤炭、江西有色金属、湖南冶金、湖北化工建材、安徽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加快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三、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同性

(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重点,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内城市间合作。支持武汉、长株潭、郑州、合肥等都市圈及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培育发展南昌都市圈。加快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洛阳、襄阳、阜阳、赣州、衡阳、大同等区域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发展。发展一批特色小镇,补齐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有条件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和水利设施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引江济淮、长江和淮河干流治理、鄂北水资源配置、江西花桥水库、湖南椒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内详👉(新华社)
#制造业 #PMI

【9月份制造业PMI降至临界点以下】

国家统计局9月30日发布数据,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6%,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3.2%和51.7%,高于上月5.7和2.8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 (中新社

这是该指标自2020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50这一荣枯分水岭;2020年2月时,为控制快速蔓延的新冠疫情,武汉市及其所在的湖北省实施了封锁措施。(华尔街日报)
#越南 #疫情 #返乡潮 #制造业

【越南疫情解封促返乡潮 纺织成衣业人工短缺】

越南冠病解封引来返乡浪潮,成千上万的工人离开商业中心胡志明市回到家。纺织成衣业者警告,这对原本已面临人工短缺的工厂造成重击,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几个月的压力将增加。

彭博社报道,今年4月以来,越南遭受第四波疫情袭击,更重创了该国经济。许多工厂被迫在7月至9月期间关闭,或仅维持部分产能,尤其是疫情重灾区的胡志明市。

越南政府在官方网站上指出,目前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工人离开了越南商业中心胡志明市,以及附近的平阳省、同奈省和隆安省。据报道,当胡志明市以及周边地区自10月1日起解除封城限制,重新开放工厂营运后,迎来了突如其来的返乡潮。

越南公安部数据指出,工业区一带多达210万人希望返回家乡。当地官员也安排了数百辆巴士,将劳工们送回农村地区,尚未接种疫苗返乡的工人将会先被送往隔离中心。

新闻网站Zing援引胡志明市商业协会负责人说,工人们这流行病很重视,认为他们在农村与家人在一起更安全。他们也可以在那里找到工厂工作。

根据代表100多个品牌的美国服饰和鞋类协会数据,越南多年来一直是美国第二大服装和鞋类供应商。越南纺织协会主席武德江表示,在2021年剩余的时间,越南服装业的缺工率可能会达到37%。

越南皮革、鞋业、手提包协会副主席潘氏青春则说,鞋类代工大约有40%工人已经返乡,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会回来。(联合早报)
#四川 #成都 #重庆 #跨地区 #铁路 #轨道交通 #公路 #长江 #民航 #页岩气 #水利 #制造业 #中医药 #白酒 #科技园 #中欧班列 #一带一路 #行政区划 #土地 #用地指标 #户籍 #土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6.9%、6.3%。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铁路网总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航空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5G网络实现城镇和重点场景全覆盖,新型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全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

第四章 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一节 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二节 强化能源保障

...统筹油气资源开发。发挥长宁-威远、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引领作用,推动页岩气滚动开发,建设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打造中国“气大庆”。...

第三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章 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
第九章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第一节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

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与新加坡合作推动东盟及相关国家共同参与通道建设,探讨衔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和中欧班列建设合作。

统筹完善亚欧通道。...完善跨境邮递体系,建设铁路口岸国际邮件互换中心。打造重庆兴隆场、成都北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开拓中欧班列中、东通道,积极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第六节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支持在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以及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地,率先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探索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市场监管等经济管理权限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

第十章 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第一节 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

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在重庆主城和成都加快取消对稳定就业居住3年以上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限制,推动都市圈内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完善居民户籍迁移便利化政策措施。...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研究通过合资、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保障新村民依法享有农村相关权益。...

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探索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制度。深化土地用途转用模式探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和点状供地模式,允许不同产业用地类型依法合理转换。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管理、统筹开发利用制度,促进地下空间开发。

内详👉新华社
乌鸦观察
#制造业 #PMI 【9月份制造业PMI降至临界点以下】 国家统计局9月30日发布数据,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6%,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3.2%和51.7%,高于上月5.7和2.8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 (中新社) 这是该指标自2020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50这一荣枯分水岭;2020年2月时,为控制快速蔓延的新冠疫情,武汉市及其所在的湖北省实施了封锁措施。(华尔街日报)
#制造业 #PMI

【10月官方制造业PMI降至49.2%,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

国家统计局31日发布的10月制造业PMI为49.2%,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下降,且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下,制造业增速放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10月份PMI指数在荣枯线以下继续回落,表明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当前内需不足、能源、原材料供应阶段性紧张等问题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制约增强;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提振内需、畅通供应链、产业链,切实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着力巩固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基础。(第一财经)

【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0.6 重回扩张区间】

11月1日公布的2021年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6,较9月回升0.6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2020年5月以来,这一指数仅在2021年8月落入收缩区间,显示制造业总体保持扩张态势。

从财新中国制造业PMI看,10月制造业运行呈现需求强、供给弱的特征。生产指数较9月下降,连续三个月位于收缩区间。调查企业普遍反映,限电、原材料短缺和成本上扬等因素在四季度初制约了产出。

这一走势与同期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后者录得49.2,低于9月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财新网)
#工信部 #制造业 #5G #玻璃 #智能家居 #智能语音 #语音识别 #人工智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等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依托深圳市汇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主要股东包括通信核心器件、材料、天线、终端等领域的行业骨干力量。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依托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组建,主要股东包括中建材蚌埠设计院、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惠科股份、武汉理工大产业集团等行业骨干单位。

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依托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主要股东单位为海尔、美的、海信、方太、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行业骨干力量。

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依托合肥智能语音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主要股东为科大讯飞、寒武纪、优刻得、中科类脑等行业骨干力量。(工信部)

source: https://t.me/NewsFW/10537
#观点 #Opinion #金融时报 #清零 #共存 #成本 #GDP #服务业 #制造业 #旅游 #内需 #房地产

【王丹:关于“零容忍”防疫政策成本的估算】

随着多国放开新冠疫情管控,全球在密切关注中国防疫措施的动向。迄今为止,中国仍然坚持“零容忍”政策,包括对跨国旅行的限制、“14+7”的隔离天数要求以及封闭有疫情的小区等局域性措施。很多外企对此有怨言,因为他们许多的生产活动依赖于外国专家入境对机器进行调试和升级,和国内供应商的谈判通常也需要海外高层亲自出席。从更宏观的层面上看,“零容忍”政策会突然中断港口服务和公司运营,对于住宿餐饮业和消费的影响巨大。但反过来,假如新冠疫情失控爆发,对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冲击可能更加难以承受。我们从经济效率的角度估算防疫政策的得失,结果显示2021年,工业、农业和金融业产值反而都超过了历史增长趋势。“零容忍”政策的冲击集中体现于住宿餐饮业,但由于其增加值仅占服务业的3%,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有限。房地产业较之历史趋势有近5%的收缩,但这并非是疫情导致的,而是去杠杆政策有意为之的结果。

一个估算(a back-of-the-envelope calculation)

我们根据历史增速趋势估算防疫措施带来的影响。第一步先计算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在2016-2019年的年均GDP增长率。GDP均使用2016年不变价计算,以去除通胀的影响。以此四年平均作为趋势值计算2020年和2021年的GDP,该数字可以通俗为解释为“假如没有疫情,GDP本来可以是多少”。之后用统计局公布的名义GDP数值(也要折算为2016年不变价)值减去趋势估值,差值即为疫情的影响。
...
2020全年的统计数字统计局已经公布。结论显而易见:2020年疫情拉低了所有产业的产值:农业GDP被拉低了7%,工业低了3%,服务业受影响最大,低了11%。注意这些差值包含了病毒本身对生产力的影响、封城等防疫措施的影响、海外对中国出口需求的提高、国内宏观政策托底、疫情后消费者习惯的改变等(如远程工作、避免拥挤的公共场合),这些效果在数字上是难以分离的。

2021年的计算略为繁琐,因为只有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首先需要估算全年GDP。2021年工业部门的生产节奏已大约恢复至疫情前的状态,因此可用2019年前三季度GPD占全年比例估算2021年的数字,之后把该数据和历史趋势值相比较。2021年和2020年不同,因为感染新冠的人数很少,病毒本身对于生产力影响不大。货币和财政政策并没有额外的刺激措施,事实上的力度都低于2020年。因此这个差值主要体现的是“零容忍”防疫措施、宏观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结论是有启示意义的。

2021年,农业和工业的产业增加值均超过了历史趋势。工业增加值比历史趋势值高了近8%,居各行业之首,农业高了约5%,建筑业高了约2%。而服务业增加值比历史趋势低了4%。在正常年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通常占GDP的7%,39%和53%,按此比例计算可得2021年GDP比历史趋势高了约1%,这其中最大的推力是出口。

因为国外始终无法控制疫情蔓延,需要依赖中国生产,从而带动了工业生产和出口量。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占比高达85%,许多细分产业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假如没有严格的防疫措施,制造业生产也可能受出口推动而超过疫情前的趋势,但涨幅却会受限。严控疫情蔓延带来最大的好处是会防止生产和运输的中断,保持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市场预期。农业活动多为劳动密集型,对季节敏感,依赖运输和专业服务(如化肥和饲料运输、动物防疫等)。严控疫情蔓延对于保证农业生产极为关键,这也是疫情后中国农业生产反而屡创历史新高的前提。

疫情的负面影响集中于服务业,但仍需区别对待。第一,并不是所有服务业都在收缩。比如,金融业增加值比历史趋势高了近5%,这是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开放的结果。批发零售和交通仓储均有小幅收缩,但是其中和电商有关的零售与物流是在大幅扩张的,收缩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零售市场。第二,服务业收缩并非都是由于疫情。由于服务业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房地产和基建相关的统计,中国在这两个领域压降杠杆的努力使得相关附加值下跌。房地产增加值比趋势值低了近5%。第三,“零容忍”防疫政策的负面影响几乎全部集中于住宿餐饮业(增加值比历史趋势值低了15%)。但由于住宿餐饮业的增加值仅占全部服务业的3%,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

效率和公平的折中

严格的防疫措施给日常生活带来了直观的不便,但如上所述,我们无法得出“零容忍政策拖累了整体经济复苏”这个结论。相反的,似乎中国经济复苏的先发优势完全来自于疫情防控。这个结论是符合经济直觉的。在全球产业链受到疫情侵蚀的背景下,中国首先控制住疫情传播,打了时间差,从而保证了海内外供给和就业岗位。开放边境固然可以提振服务业,但对于国内生产、生活和医院系统的冲击可能会难以估量。

然而,对于服务业中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严格的防疫措施的确带来了持久的冲击。尤其到了2021年下半年,旅游和商务出行仍然频繁受到防疫措施影响,对于消费心理影响较大,这也是为什么中小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动性问题。下行的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因为对于中小城市的家庭,如果不买新房,通常是很难有车、空调等大件消费的。即使对于受益于“零容忍”政策的工业部门,不能有效控制成本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私企和个体户)也会面临生存危机。从2020年3月疫情全球爆发至今,中国最大的增长引擎始终为出口,由此带动了面向外需的工业生产。但如今出口已在历史高位震荡数月,明年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工业生产可能将面临减速压力,经济增长引擎需要至少部分转向服务业。

近期的政策已经在向支持服务业企业倾斜,包括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展期,减税降费等等。但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来自于扩大内需。消费仍然是国内经济复苏的瓶颈。因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短期内提高收入较为困难,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向中低收入人群发放现金补助。央行数字货币此前已在深圳罗湖等地试点,向公众发放数字红包,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在指定商户消费。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的经济以“稳”为主,直接补贴消费者对于稳增长恐怕是最有效的方式,由此我们预期明年央行数字货币的覆盖范围和应用场景将扩大。(FinanceTime)
#中国 #清零 #共存 #供应链 #彭博社 #制造业

【彭博社:若中国无法遏制疫情 全球供应链将受重大挑战

中国出现多起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病例,在供应链引发不安。分析认为,如果中国无法遏制这种快速传播的变种病毒,制造商和运输商就得做好全球最大贸易国内部将出现供应中断的准备。

彭博社发表文章指,在2020年和2021年,中国清零战略意味着工厂可以在整个疫情期间保持开放生产各种产品(从医疗设备到笔记本电脑等),应对消费者的强大需求。但是自10月中旬以来,中国每天都有本土确诊病例,而且可能需要更严格的防疫限制措施来遏制奥密克戎的传播,随着更多城市进入封锁下,对港口和工厂势必产生连锁反应。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面临其他地方出现的问题,例如澳大利亚或者日本出现部分食物短缺 , 或者美国上周估计有500万名劳工因病请假在家。但随着中国准备在下个月举办冬奥会以及今年晚些时候的一系列政治活动,不可能放弃清零政策,政策制定者必须决定增加多少限制措施,并判断这将如何打击已经放缓的经济和全球贸易。

Gartner在悉尼的供应链专家奥康纳(Thomas O’Connor)说,现实情况是,中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如果中国因疫情相关的挑战出现重大的制造或物流停摆,将对全球经济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最近几周国内疫情已引发在宁波的附近的服装厂停工,在封城的西安也有芯片制造商的生产受到影响。

宁波暂停了港口附近的部分卡车货运服务,船运公司为了避免在宁波遭遇延迟,转奔上海。彭博航运数据显示,许多船只还改道去了厦门。

深圳当局周二收紧对进入该市的车辆限制。外界担忧邻近的亚洲最大集装箱港口之一盐田港货物进出速度可能放缓,从周五开始,其只接收ETA-3天(即船舶预计到达日期前三天内)的出口重箱进闸。该港口去年在爆发疫情后曾经局部关闭一个月。

疫情现在蔓延到了港口城市大连,从天津抵达大连的两人被证实感染了奥密克戎。货运代理公司说,大量船只涌入上海,导致集装箱船的起航时间表推迟了大约一周。他们说,这些延迟可能会波及美国和欧洲。

物流情报公司 project44 表示:“连同奥密克戎疫情和即将到来的中国春节假期,港口拥堵问题将继续影响本季度的补充库存周期。”(联合早报12)(彭博社)
#制造业 #产业转移 #东北 #中西部 #劳动密集型

【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

记者14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升,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立足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优势显著提升,制造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显著增强。

《意见》表示,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高载能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向满足其发展条件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例如,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转移。在满足产业、能源、碳排放等政策的条件下,支持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能效、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聚。引导软件开发、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转移。《意见》强调,要严格实施产能置换办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意见》指出,要有序疏解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等功能和设施。发挥大中城市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立足差异化定位,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产业配套等提级扩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明确产业转移合作三种模式

《意见》表示,要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例如,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资源精深加工、新材料、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绿色食品基地,以及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地区加快高端装备、航空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深化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拓展承接产业转移新空间。中部地区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建设内陆地区开放高地,着力打造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东部地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培育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

《意见》提出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三种模式:一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二是创新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模式,支持东部地区通过托管、共建等形式支持中西部、东北地区发展;三是探索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模式,鼓励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孵化转化。

《意见》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有序转移。同时,坚持市场化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研究支持地方在风险可控和坚持市场化前提下,设立产业转移基金。(新华社)(中国网财经)(工信部)
#新加坡 #中国 #俄罗斯 #乌克兰 #公投 #制裁

【新加坡总理:中国不会因不疏远俄罗斯而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中俄 #乌克兰 #公投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星期三(3月30日)出席华盛顿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对话会,协会会长哈斯(Richard Haass)在主持时问到,中国与战争发动者的关系如此密切,俄乌之战会否让中国省思,并且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李总理认为,乌克兰的情况给中国出难题,如果可以这样对待乌克兰,东南部的顿巴斯可以被当作是飞地,那中国国土上非汉族的聚集地呢?

#中美 #制裁 #代价

至于制裁的问题,新加坡总理则从世界相互依存的角度来看:大国采取制裁措施会导致另一个国家面对实际的经济后果,但是换个角度,如果美国切断中国的联系,以为反正自己在中国没有相等规模的存款,但实际上两国的经济密切相关,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许多美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切断关系反过来也会伤害美国。

他说:“这不等于说你会落入很糟的状况,但是我认为两边都知道这么做的代价会非常高。”

#印度 #独立立场

至于区域其他国家,李总理说:“本区域的所有国家,都担心主权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要保持和中国的联系,而且有的国家与俄罗斯也有重要联系,印度就是一个例子。”

他说,事实是中国采取了自己的立场,而中国认为他人在请求中国帮解决俄罗斯造成的问题,中国给的回应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李总理解读:“换言之,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全球化

在一个小时的对话会里,主持人、台下与线上观众提出的问题中,不少围绕着中国。

总理在回答另一个有关全球化的问题时也说:“如果你说你打算把中国完全切割出去,你打不死它,而你自己也会受重伤。”

他对这群华盛顿观众重申,中国发展的动力巨大且不能阻挡,“你可以尝试阻挡它、拖慢它,这样你可以为自己阻绝一些冲击,但也设定了一个会持续很长时间的麻烦关系。你也可以尝试和它合作,让它融入国际体系,你和它都从中获益。慢慢的,你希望一个建设性演变会发生。”

#新加坡 #北京耳语者 #传话者 #李光耀

随着更多提问聚焦中国,有美国媒体记者问:美国总统拜登和国会是否接受了李总理提供的“北京耳语者”(Beijing whisperer)角色,意即能和北京沟通的人。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世时,也经常被问起是否扮演“传话者”角色的问题,他都否认。

在华盛顿的李总理听到这个问题时也立刻回答:“我不是北京耳语者”。该媒体记者马上跟进问:“你能当吗?”
李总理笑着解释,新加坡不是(中国)家庭的一员。新加坡作为以华族占多数的东南亚多元种族国家,有独立的国家利益和优先考虑顺序。“中国以这个定位对待我们,我们也提醒他们这点。”

#全球化 #逆全球化 #制造业 #供应链

谈到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辩论,李总理认为各国不可能走回头路,大家仍需要国际贸易,但也需要设立机制来确保伙伴间的互信,并且留有冗余以预防贸易线失效。美国需要把制造业带回国,同时避免导致保护没有经济效益的企业,新加坡则要确保自己是可靠供应链里的一环。

李总理以“墨迹扩散“效应来比喻世界各国可以相互合作,但又有某种过滤作用,能避免完全与某些国家切割。
全球化、多边合作框架、让对手在同一个框架里互动,是李总理一再强调的概念。在对话开场谈到乌克兰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时,李总理就指出,这场危机让各国共同应对贸易、气候变化、疫情预防、核不扩散的多边合作机制难以运作。

他说,世界不再有一个能让对手、敌对方、竞争者合作的机制,而这原本正是大家创造共赢的机制。李总理说:“现在是要分出输赢,你要把对方打倒、修理他、摧毁它的经济,这样其他国家要如何继续合作,而不沦入无序、自给自足或无政府状态?新加坡非常担心这一点,因为我们需要全球化维持生计。”

#中美 #知识产权

李总理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对话会上回答关于美国国会对中国剽窃知识产权充满愤怒的问题表示, “如果你跟一些(美国)公司谈,他们会告诉你问题依然存在,不过也已经变得比较可控。因为中国现在也有更大的利益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我认为中国希望从其他国家得到的,就如美国在19及20世纪初非常努力做的一样,就是从有这些技术和想法的国家,汲取他们的技术和想法。正如你们过去也从欧洲学习,从不少带着想法、来自欧洲的流亡人士和访客中得益。有时候你们也通过自己静悄悄的渠道获取这些信息。中国人也在这么做。……对于这个课题,我认为制裁不会很有效。需要做的是与他们非常高层的人进行非常认真的对话,很清楚地让他们知道,要维持稳定的关系,双方必须有互信。”

#台湾 #台海

“我想我们都希望看到台湾的现状能维持,如果有变化也不是以暴力或非和平方式发生。但这很难处理,因为这不只是经济问题、战略问题,而涉及到政治和当地民众的感情。因此,你只能通过很长的时间去处理。”
联合早报
#就业 #农民工 #工厂 #制造业 #灵活就业 #快递员 #骑手 #网约车 #产业升级 #教育 #职业教育

【南华早报:中国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制造商很着急】

如今,中国的年轻农民工不愿再从事单调乏味的工厂工作,虽然这曾是令前几代农民工感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受更高工资和更灵活工作时间的吸引,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加入快递大军。

北京的19岁配送骑手廖勇(音)说:“在工厂实习什么也教不了你。”而在北京当骑手可获得比较高的收入,几乎相当于一些收入较少的工厂工人的两倍。

他说:“(在工厂)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一遍遍地重复同一项工作,没有提高技能和进步的空间。而送快递更有意思,我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遇到不同的人。”

廖勇对“世界工厂”中工厂岗位的不满,折射出一场激烈争论的一个侧面,在一家汽车制造商的负责人指出不少年轻人宁可送快递也不愿进工厂后,这场争论势头增强。这家制造商号召年轻人加入工厂前线。

投资机构卢米斯-塞尔斯公司的中国经济学家庄博(音)说,在中国的农民工群体中,不愿进工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庄博说:“现在的年轻农民工希望有自己的人生,希望在城市中生活并扎根。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在餐馆当服务员比在工厂工作更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的短缺正加重制造商面临的压力,这种短缺也在阻碍中国强化其智能制造业的雄心。调查显示,到2025年,全国将有近3000万个制造业岗位空缺。去年约有44%的企业表示,招聘困难是他们面临的首要挑战。

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说,平均工资的上涨和服务业的扩张使中国工人拥有了更多薪资更高的岗位选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从发达国家引进许多离岸工厂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不想再从事(低薪)组装工作”,“中国现在也到了这个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加上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和不确定性,中国制订了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自动化计划之一。根据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五年规划,其目标是到2025年令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长期以来,专家一直在争论中国是否应该通过取消或外包低端制造业来改造本国工业部门。一些人认为,这将增加工人的收入,并有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庄博说:“如果在工厂工作能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比如高工资和住房,劳动力短缺就可以得到缓解。劳动力短缺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工厂很难仅靠目前的(低水平)工资招到工人。”

他说:“有些工厂为长期工人提供住房福利,帮忙(获得)当地居住证、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这些工厂就完全没有相关担忧。”

目前的问题不仅仅是招募装配线工人难,制造商也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师等技术人才的短缺表达了担忧。教育体系未能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人才。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说:“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已经存在多年,但在过去几年里变得更加明显。”

她表示,学生正学习同质化专业,例如经济、金融和计算机,他们中很少有人直接适合制造业。

王丹说:“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教育、确切地说是培训,是一套不同的体系。非技术工人可现场接受培训后从事低端工作,但高端制造业所需的人才需要多年的实际操作培训。”(参考消息)(南华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