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 #预算法 #预算法实施条例 #预算公开 #转移支付 #地方 #地方债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细化了预算法有关规定,将近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实践成果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公共财政资金节用裕民。《条例》共8章97条,对预算收支范围、预算公开、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等事项作出相应规定,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预算收支范围;二是强化预算公开要求;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四是明确预算草案编制时间;五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六是规范财政专户。
其中明确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各省级政府债务限额在全国人大或者其常委会批准的总限额内由国务院批准。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债务高风险地区提出预警,并监督化解债务风险。
此外,《条例》还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关事项、超收和短收的处理、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范围等作了规定。(新华网)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细化了预算法有关规定,将近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实践成果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公共财政资金节用裕民。《条例》共8章97条,对预算收支范围、预算公开、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等事项作出相应规定,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预算收支范围;二是强化预算公开要求;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四是明确预算草案编制时间;五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六是规范财政专户。
其中明确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各省级政府债务限额在全国人大或者其常委会批准的总限额内由国务院批准。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债务高风险地区提出预警,并监督化解债务风险。
此外,《条例》还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关事项、超收和短收的处理、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范围等作了规定。(新华网)
#穆迪 #评级 #地方政府 #地方 #转移支付 #基建 #地方债 #国企
【穆迪对中国地方政府展望为负面】
评级公司穆迪昨天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从冠病疫情中复苏的进程属于渐进式且各省复苏力度不一,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依然倾向于下行,因此对2021年中国地方政府的展望为负面。
据路透社报道,穆迪发布《中国地方政府-2021年展望》表示,税基缩小以及对土地出让的较高依赖将继续挑战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地方政府更加依赖直接借款和中央转移支付。
负面展望的驱动因素还包括,资金缺口(即地方政府支出需求和收入来源之间的差异)依然较大且不断扩大。并将加大地方政府持续依靠地方国企(尤其是城投公司)举债支持公共基建项目投资的压力,进而产生较高的或有负债风险。
此外,国企和金融业压力不断上升,这将检验地方政府调动各部门的资源的能力。
...
穆迪预计,2020年,地方政府的预算债务负担将达到财政收入的97%左右,而2019年该比率为83%。
...(联合早报)(路透中文)
【穆迪对中国地方政府展望为负面】
评级公司穆迪昨天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从冠病疫情中复苏的进程属于渐进式且各省复苏力度不一,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依然倾向于下行,因此对2021年中国地方政府的展望为负面。
据路透社报道,穆迪发布《中国地方政府-2021年展望》表示,税基缩小以及对土地出让的较高依赖将继续挑战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地方政府更加依赖直接借款和中央转移支付。
负面展望的驱动因素还包括,资金缺口(即地方政府支出需求和收入来源之间的差异)依然较大且不断扩大。并将加大地方政府持续依靠地方国企(尤其是城投公司)举债支持公共基建项目投资的压力,进而产生较高的或有负债风险。
此外,国企和金融业压力不断上升,这将检验地方政府调动各部门的资源的能力。
...
穆迪预计,2020年,地方政府的预算债务负担将达到财政收入的97%左右,而2019年该比率为83%。
...(联合早报)(路透中文)
#预算 #审查 #转移支付 #公共预算 #预算法 #预算工作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
一、加强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
...
(二)加强一般公共预算审查监督。
...
审查监督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重点包括:各类转移支付保障中央财政承担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情况;促进地区间财力均衡及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情况;健全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的情况;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的情况;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和使用的情况;转移支付绩效的情况。
审查监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重点包括:预算收入安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相适应的情况;各项税收收入与对应税基相协调的情况;预算收入依法依规征收、真实完整的情况;预算收入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情况;依法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等情况。
...
(五)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查监督。
...
二、加强中央预算编制的监督工作。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按预算法规定的时间将中央预算草案全部编制完毕。
...
十二、预算工作委员会职责。预算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协助财政经济委员会承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预算决算、审查预算调整方案和监督预算执行方面的具体工作;承担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跟踪监督方面的具体工作;承担预算、国有资产联网监督方面的具体工作;受委员长会议委托,承担有关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协助财政经济委员会承担有关法律草案审议方面的具体工作;以及承办本决定规定的和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交办以及财政经济委员会需要协助办理的其他有关财政预算的具体事项。经委员长会议同意,预算工作委员会可以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预算情况,并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及说明。经委员长会议批准,可以对各部门、各预算单位、重大建设项目的预算资金使用和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调查,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协助、配合。(中新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
一、加强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
...
(二)加强一般公共预算审查监督。
...
审查监督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重点包括:各类转移支付保障中央财政承担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情况;促进地区间财力均衡及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情况;健全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的情况;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的情况;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和使用的情况;转移支付绩效的情况。
审查监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重点包括:预算收入安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相适应的情况;各项税收收入与对应税基相协调的情况;预算收入依法依规征收、真实完整的情况;预算收入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情况;依法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等情况。
...
(五)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查监督。
...
二、加强中央预算编制的监督工作。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按预算法规定的时间将中央预算草案全部编制完毕。
...
十二、预算工作委员会职责。预算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协助财政经济委员会承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预算决算、审查预算调整方案和监督预算执行方面的具体工作;承担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跟踪监督方面的具体工作;承担预算、国有资产联网监督方面的具体工作;受委员长会议委托,承担有关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协助财政经济委员会承担有关法律草案审议方面的具体工作;以及承办本决定规定的和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交办以及财政经济委员会需要协助办理的其他有关财政预算的具体事项。经委员长会议同意,预算工作委员会可以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预算情况,并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及说明。经委员长会议批准,可以对各部门、各预算单位、重大建设项目的预算资金使用和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调查,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协助、配合。(中新社)
#浙江 #共同富裕 #橄榄型 #户籍 #收入分配 #转移支付 #过高收入 #农民工 #教育 #房地产 #租房 #碳排放权
【06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和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升,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全省居民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美丽浙江建设取得新成效,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争取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更高,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更加优化,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九)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率先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就业的制度障碍,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提高生活品质。...
(十)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十二)完善再分配制度。支持浙江在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加大省对市县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
(十五)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
(十六)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对房价比较高、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二十二)全面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内详👉(新华社)
【06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和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升,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全省居民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美丽浙江建设取得新成效,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争取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更高,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更加优化,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九)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率先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就业的制度障碍,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提高生活品质。...
(十)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十二)完善再分配制度。支持浙江在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加大省对市县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
(十五)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
(十六)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对房价比较高、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二十二)全面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内详👉(新华社)
#观点 #Opinion #于洋 #清零 #共存 #经济 #进出口 #转移支付 #瑞丽 #基层 #执政合法性
【于洋:零容忍政策与转移支付】
最近很多人说“零容忍政策经济损失大”,包括很多公卫专家。
这话是不对的。和数据对不上的——他们的看法想当然耳,该骂的没骂,不该骂的瞎骂(怪不得不会被删号)。
从经济数据看,零容忍的经济体表现都很好。其微观动力机制也是很清晰的——人们的消费、工作是建立在安全感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家人安全保障基础上的。即便是大规模病亡不会影响执政合法性的国家,经济也重挫,这很清晰了。
面对疫情,零容忍是经济损失小的政策选择。
但是临时转移支付的长期缺位,却加大了零容忍政策的损失和政策接受度——比如瑞丽,只知道压基层、撤基层,补贴辅助不够高。这才是问题。
所以,出问题的不是零容忍政策而是配套的转移支付政策一方面,反思是必须的,必须反思转移支付的不足;另一方面,不能瞎反思,该转移支付政策吃药的,结果却把板子打在零容忍政策上。(于三羊开泰 @微博)
注:作者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国际学术交流项目主任、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
【于洋:零容忍政策与转移支付】
最近很多人说“零容忍政策经济损失大”,包括很多公卫专家。
这话是不对的。和数据对不上的——他们的看法想当然耳,该骂的没骂,不该骂的瞎骂(怪不得不会被删号)。
从经济数据看,零容忍的经济体表现都很好。其微观动力机制也是很清晰的——人们的消费、工作是建立在安全感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家人安全保障基础上的。即便是大规模病亡不会影响执政合法性的国家,经济也重挫,这很清晰了。
面对疫情,零容忍是经济损失小的政策选择。
但是临时转移支付的长期缺位,却加大了零容忍政策的损失和政策接受度——比如瑞丽,只知道压基层、撤基层,补贴辅助不够高。这才是问题。
所以,出问题的不是零容忍政策而是配套的转移支付政策一方面,反思是必须的,必须反思转移支付的不足;另一方面,不能瞎反思,该转移支付政策吃药的,结果却把板子打在零容忍政策上。(于三羊开泰 @微博)
注:作者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国际学术交流项目主任、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
#国新办 #财政
【国新办发布会: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统筹全国养老保险】
#减税 #地方债 #转移支付
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在去年1.1万亿元基础上,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
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去年底已提前下达了1.46万亿元,1月份完成发行4844亿元,占提前下达限额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实际上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的资金,去年底部分专项债券额度挪到了今年使用。
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将较大幅度增加,继续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中央财政带头,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节俭办一切事业。
#跨地区 #统筹 #社保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基金整体上是收大于支。
加大中央财政的补助力度。1998年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2021年安排补助资金超过6000亿元,支持地方缓解基金收支压力。
提高调剂比例。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4.5%,调剂的总规模达到了9300余亿元。重点支持收支矛盾突出省份,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净受益金额超过2100亿元。
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中央层面共划转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增强支撑能力。这项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用心用情把好事办好。(国新办)
相关阅读📘
22-02-18【财政部部长刘昆人民日报撰文:不断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 人民日报
【国新办发布会: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统筹全国养老保险】
#减税 #地方债 #转移支付
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在去年1.1万亿元基础上,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
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去年底已提前下达了1.46万亿元,1月份完成发行4844亿元,占提前下达限额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实际上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的资金,去年底部分专项债券额度挪到了今年使用。
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将较大幅度增加,继续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中央财政带头,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节俭办一切事业。
#跨地区 #统筹 #社保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基金整体上是收大于支。
加大中央财政的补助力度。1998年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2021年安排补助资金超过6000亿元,支持地方缓解基金收支压力。
提高调剂比例。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4.5%,调剂的总规模达到了9300余亿元。重点支持收支矛盾突出省份,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净受益金额超过2100亿元。
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中央层面共划转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增强支撑能力。这项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用心用情把好事办好。(国新办)
相关阅读📘
22-02-18【财政部部长刘昆人民日报撰文:不断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 人民日报
#观点 #Opinion #乌克兰 #俄罗斯 #欧盟 #土耳其 #转移支付
【澎湃外交学人:当申请“火线入盟”的乌克兰遇上口惠实不至的欧盟】
...
本文认为欧盟的加盟程序冗长复杂;乌克兰加入欧盟将对欧盟内部权力平衡、欧盟财政结构及欧盟外交与安全带来多重不确定性;而且欧盟成员国对乌克兰的“特殊关怀”也在其他意向加盟国中引发了连锁反应。本质上,欧盟欢迎乌克兰“火线入盟”仅仅是释放“政治团结”的信号,短期内乌克兰加入欧盟几无可能。
根据欧盟条约,欧盟的“入盟程序”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申请成为候选国;入盟谈判;成员国及欧盟机构批准入盟。
在第一个阶段,意向加盟国需提交正式申请,经欧盟委员会评估且欧盟27个成员国全体同意从而获得候选国资格。其中,欧盟委员会将重点评估意向加盟国是否具有稳健的民主制度与法治,是否具备有竞争力的市场经济及是否能够全面执行欧盟的所有现行法律。
在第二个阶段,欧盟委员会代表欧盟与候选国进行入盟谈判。谈判内容涵盖欧盟对候选国在35个具体政策领域的改革要求、候选国对欧盟财政的分摊比例以及候选国入盟过渡期的相关制度安排。例如,针对具体政策领域的改革,候选国不仅需要将现行的超过5万件欧盟法规转化为国内法,还需要参照欧盟的治理体系进行内部改革。这样的改革过程往往耗时冗长,而且极易激化加盟国内部的社会矛盾。
在第三个阶段,如果候选国落实了所有的改革要求并获得全体成员国与欧盟议会的同意,欧盟将与之签订入盟条约。此后,成员国以议会立法或全民公投的方式依次批准入盟条约。
...
例如,土耳其于1987年正式申请加入欧盟,直到1999年才获得候选国资格。而后,土耳其于2005年与欧盟正式开始入盟谈判,16年中仅仅完成了一个政策领域的谈判。客观上,土耳其特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确实增加了其落实欧盟各项改革要求的难度。但是即便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理念都与欧盟高度契合的芬兰和瑞典,两国完成入盟程序也花费了超过两年时间。
...
即使在此次俄乌战事之前,乌克兰在政治腐败和地区治理无序等方面已经备受西方国家和非政府组织诟病。换言之,按照欧盟设立的入盟标准,乌克兰甚至无法通过欧盟委员会的评估,更遑论获得候选国资格。即便乌克兰能够在俄乌冲突的“政治窗口期”凭借欧盟成员国的同情快速获得候选国资格,其入盟之路也将被后续繁杂的入盟谈判延宕数年。
除去冗长的法律程序外,欧盟成员国对于是否接纳尚处于战火中乌克兰还有其它现实的政治考虑。
首先,乌克兰入盟将会改变欧盟内部的权力结构。欧盟成员国的政治权力主要体现在立法和政治决策中的投票权重。而各个成员国的投票权重很大程度上由其人口在欧盟总人口的比重决定。...一方面,与比利时和卢森堡等欧盟小国相比,乌克兰加入欧盟将会在更大程度上稀释欧盟大国如德国和法国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乌克兰加入欧盟会强化东欧成员国团体在欧盟决策中的影响力。考虑到东欧成员国在难民事务、法治与平权及社会福利改革等方面长期与布鲁塞尔持相反立场,乌克兰入盟势必会加剧欧盟政治的东西对立。正因为如此,德国和法国等欧盟大国至今对是否明确支持乌克兰快速获得候选国资格均闪烁其词。
其次,乌克兰加入欧盟将会给中长期欧盟财政分摊与分配带来巨大压力。欧盟财政收入除关税收入外,绝大部分由各个成员国按照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摊;而财政支出超过80%集中在农业补贴和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等再分配领域。以2014-2018年的欧盟财政数据为例,作为欧盟最不发达国家的保加利亚平均每年从欧盟财政中获得占国民总收入4%的净收入;与之相反,德国和荷兰则平均每年向欧盟财政净贡献约0.4% 的国民总收入。而即使与保加利亚相比,乌克兰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占前者的37%,但人口却达到前者的6.4倍。从这个角度看,乌克兰加入欧盟不仅会极大提高西欧成员国对欧盟财政的分摊比例,也会挤占东欧成员国从欧盟财政中获得的净收益。此外,考虑到乌克兰战后重建所需的巨大资金,德国、瑞典、荷兰等欧盟财政的净贡献国同样会顾虑重重。
最后,乌克兰加入欧盟将会对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在欧盟历史上的四轮扩员过程中,所有加盟成员国(希腊除外)均不存在与邻国的领土争端,这也成为欧盟扩员的一个惯例。...试想,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后与俄罗斯在领土或安全保障问题再生冲突并向其他成员国请求军事互助,欧盟其他成员国显然无法置身事外。而这对于脱胎于经济一体化而在安全与防务一体化上少有建树的欧盟来说无异是噩梦。
....
可以说,乌克兰入盟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给欧盟制造了一个“三难困境”。如果欧盟仅仅对乌克兰开辟入盟绿色通道,则在事实上歧视其它候选国,进而动摇欧盟的政治信用。但如果欧盟拒绝快速授予乌克兰候选国资格,则会背负巨大的政治压力与民众的道德指责。最后,如果欧盟接受三国的入盟申请并加快与其他候选国的入盟谈判进程,则无疑会给欧盟的长期稳定埋下巨大隐患。
...
总体来看,欧盟与乌克兰上演的“入盟大戏”是一种在生存危机压迫下的政治情绪的酝酿与表达。对于乌克兰而言,“火线入盟”是为求生的孤注一掷;而对于欧盟而言,“敞开怀抱”则像是无能为力情况下的“口头支持”。对双方而言,真正的考验在于政治情绪褪去后所面对的庞杂的法律程序以及冷酷的利益权衡。
内详👉(澎湃新闻)
【澎湃外交学人:当申请“火线入盟”的乌克兰遇上口惠实不至的欧盟】
...
本文认为欧盟的加盟程序冗长复杂;乌克兰加入欧盟将对欧盟内部权力平衡、欧盟财政结构及欧盟外交与安全带来多重不确定性;而且欧盟成员国对乌克兰的“特殊关怀”也在其他意向加盟国中引发了连锁反应。本质上,欧盟欢迎乌克兰“火线入盟”仅仅是释放“政治团结”的信号,短期内乌克兰加入欧盟几无可能。
根据欧盟条约,欧盟的“入盟程序”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申请成为候选国;入盟谈判;成员国及欧盟机构批准入盟。
在第一个阶段,意向加盟国需提交正式申请,经欧盟委员会评估且欧盟27个成员国全体同意从而获得候选国资格。其中,欧盟委员会将重点评估意向加盟国是否具有稳健的民主制度与法治,是否具备有竞争力的市场经济及是否能够全面执行欧盟的所有现行法律。
在第二个阶段,欧盟委员会代表欧盟与候选国进行入盟谈判。谈判内容涵盖欧盟对候选国在35个具体政策领域的改革要求、候选国对欧盟财政的分摊比例以及候选国入盟过渡期的相关制度安排。例如,针对具体政策领域的改革,候选国不仅需要将现行的超过5万件欧盟法规转化为国内法,还需要参照欧盟的治理体系进行内部改革。这样的改革过程往往耗时冗长,而且极易激化加盟国内部的社会矛盾。
在第三个阶段,如果候选国落实了所有的改革要求并获得全体成员国与欧盟议会的同意,欧盟将与之签订入盟条约。此后,成员国以议会立法或全民公投的方式依次批准入盟条约。
...
例如,土耳其于1987年正式申请加入欧盟,直到1999年才获得候选国资格。而后,土耳其于2005年与欧盟正式开始入盟谈判,16年中仅仅完成了一个政策领域的谈判。客观上,土耳其特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确实增加了其落实欧盟各项改革要求的难度。但是即便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理念都与欧盟高度契合的芬兰和瑞典,两国完成入盟程序也花费了超过两年时间。
...
即使在此次俄乌战事之前,乌克兰在政治腐败和地区治理无序等方面已经备受西方国家和非政府组织诟病。换言之,按照欧盟设立的入盟标准,乌克兰甚至无法通过欧盟委员会的评估,更遑论获得候选国资格。即便乌克兰能够在俄乌冲突的“政治窗口期”凭借欧盟成员国的同情快速获得候选国资格,其入盟之路也将被后续繁杂的入盟谈判延宕数年。
除去冗长的法律程序外,欧盟成员国对于是否接纳尚处于战火中乌克兰还有其它现实的政治考虑。
首先,乌克兰入盟将会改变欧盟内部的权力结构。欧盟成员国的政治权力主要体现在立法和政治决策中的投票权重。而各个成员国的投票权重很大程度上由其人口在欧盟总人口的比重决定。...一方面,与比利时和卢森堡等欧盟小国相比,乌克兰加入欧盟将会在更大程度上稀释欧盟大国如德国和法国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乌克兰加入欧盟会强化东欧成员国团体在欧盟决策中的影响力。考虑到东欧成员国在难民事务、法治与平权及社会福利改革等方面长期与布鲁塞尔持相反立场,乌克兰入盟势必会加剧欧盟政治的东西对立。正因为如此,德国和法国等欧盟大国至今对是否明确支持乌克兰快速获得候选国资格均闪烁其词。
其次,乌克兰加入欧盟将会给中长期欧盟财政分摊与分配带来巨大压力。欧盟财政收入除关税收入外,绝大部分由各个成员国按照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摊;而财政支出超过80%集中在农业补贴和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等再分配领域。以2014-2018年的欧盟财政数据为例,作为欧盟最不发达国家的保加利亚平均每年从欧盟财政中获得占国民总收入4%的净收入;与之相反,德国和荷兰则平均每年向欧盟财政净贡献约0.4% 的国民总收入。而即使与保加利亚相比,乌克兰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占前者的37%,但人口却达到前者的6.4倍。从这个角度看,乌克兰加入欧盟不仅会极大提高西欧成员国对欧盟财政的分摊比例,也会挤占东欧成员国从欧盟财政中获得的净收益。此外,考虑到乌克兰战后重建所需的巨大资金,德国、瑞典、荷兰等欧盟财政的净贡献国同样会顾虑重重。
最后,乌克兰加入欧盟将会对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在欧盟历史上的四轮扩员过程中,所有加盟成员国(希腊除外)均不存在与邻国的领土争端,这也成为欧盟扩员的一个惯例。...试想,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后与俄罗斯在领土或安全保障问题再生冲突并向其他成员国请求军事互助,欧盟其他成员国显然无法置身事外。而这对于脱胎于经济一体化而在安全与防务一体化上少有建树的欧盟来说无异是噩梦。
....
可以说,乌克兰入盟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给欧盟制造了一个“三难困境”。如果欧盟仅仅对乌克兰开辟入盟绿色通道,则在事实上歧视其它候选国,进而动摇欧盟的政治信用。但如果欧盟拒绝快速授予乌克兰候选国资格,则会背负巨大的政治压力与民众的道德指责。最后,如果欧盟接受三国的入盟申请并加快与其他候选国的入盟谈判进程,则无疑会给欧盟的长期稳定埋下巨大隐患。
...
总体来看,欧盟与乌克兰上演的“入盟大戏”是一种在生存危机压迫下的政治情绪的酝酿与表达。对于乌克兰而言,“火线入盟”是为求生的孤注一掷;而对于欧盟而言,“敞开怀抱”则像是无能为力情况下的“口头支持”。对双方而言,真正的考验在于政治情绪褪去后所面对的庞杂的法律程序以及冷酷的利益权衡。
内详👉(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