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高 #全球变暖
【美机构:今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个月】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8月13日表示,2021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个月。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8月13日在其官网发布的消息,今年7月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6.7摄氏度,是有记录的142年来7月的最高值。此前最热的7月出现在2016年、2019年和2020年。与此相比,20世纪全球平均温度为15.8摄氏度。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斯宾拉德说,7月通常是全球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月,而今年7月既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月,也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
此外,今年7月北半球陆地温度也创下历史上7月的最高纪录,亚洲也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月,欧洲则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7月。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今年7月的温度也分别进入各大洲历史同月前十。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还指出,今年7月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是43年以来同月第四小,而南极海冰覆盖面积高于过往的均值。今年以来,全球已命名的热带气旋数量也高于通常的水平。
就在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评估报告,称自19世纪以来,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获取能源,导致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1摄氏度,而20年后全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5摄氏度。(澎湃新闻)
【美机构:今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个月】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8月13日表示,2021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个月。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8月13日在其官网发布的消息,今年7月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6.7摄氏度,是有记录的142年来7月的最高值。此前最热的7月出现在2016年、2019年和2020年。与此相比,20世纪全球平均温度为15.8摄氏度。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斯宾拉德说,7月通常是全球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月,而今年7月既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月,也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
此外,今年7月北半球陆地温度也创下历史上7月的最高纪录,亚洲也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月,欧洲则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7月。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今年7月的温度也分别进入各大洲历史同月前十。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还指出,今年7月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是43年以来同月第四小,而南极海冰覆盖面积高于过往的均值。今年以来,全球已命名的热带气旋数量也高于通常的水平。
就在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评估报告,称自19世纪以来,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获取能源,导致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1摄氏度,而20年后全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5摄氏度。(澎湃新闻)
#珊瑚 #全球变暖
【报告显示全球珊瑚10年间减少14%】
全球珊瑚礁监测网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珊瑚礁珊瑚数量2009年至2018年间减少14%。路透社说,这相当于大约11700平方公里珊瑚礁消亡。
这是全球珊瑚礁监测网发布的第6份关于全球珊瑚礁状况的报告,是2008年以来的首份报告。报告汇总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1.2万处珊瑚礁将近200万个观测点1978年至2019年间的观测数据,首次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上述结论。调查规模在同类别中堪称最大。
这份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8年间,全球不同地区珊瑚数量损失差异较大,其中东亚降幅最小,为5%,太平洋东部热带地区则高达95%。
报告说,随着海洋表面温度上升,珊瑚面临生存危机。报告作者之一、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主管保罗·哈迪斯特里说:“气候变化是对全球珊瑚礁的最大威胁……珊瑚明显出现令人担忧的减少趋势,我们可以预计,随着气候持续变暖,这一趋势将继续。”
报告说,珊瑚礁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虽然仅覆盖全球0.2%的海底,但至少25%的海洋物种依赖珊瑚礁生存,关联数亿人生计。珊瑚礁每年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估值达2.7万亿美元,包括360亿美元的珊瑚礁旅游业。然而,珊瑚礁是地球上应对人为因素干扰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全球变暖引发的海水升温影响最为严重,导致大量珊瑚白化。报告指出,大规模珊瑚白化是对全球珊瑚礁的最大破坏因素,“仅1998年珊瑚白化事件就导致全球珊瑚数量减少8%”。
按照报告说法,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岸开发不可持续等也威胁着珊瑚礁。
不过,报告指出,鉴于2019年部分区域珊瑚数量有所上升,如果减轻珊瑚礁面临的生存威胁,珊瑚数量有望恢复至过去水平。
据法新社报道,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发展前已增加1.1摄氏度,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先前预测,如果这一数字达到1.5摄氏度,70%至90%的珊瑚将消亡。(新华社)(联合国新闻)
【报告显示全球珊瑚10年间减少14%】
全球珊瑚礁监测网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珊瑚礁珊瑚数量2009年至2018年间减少14%。路透社说,这相当于大约11700平方公里珊瑚礁消亡。
这是全球珊瑚礁监测网发布的第6份关于全球珊瑚礁状况的报告,是2008年以来的首份报告。报告汇总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1.2万处珊瑚礁将近200万个观测点1978年至2019年间的观测数据,首次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上述结论。调查规模在同类别中堪称最大。
这份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8年间,全球不同地区珊瑚数量损失差异较大,其中东亚降幅最小,为5%,太平洋东部热带地区则高达95%。
报告说,随着海洋表面温度上升,珊瑚面临生存危机。报告作者之一、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主管保罗·哈迪斯特里说:“气候变化是对全球珊瑚礁的最大威胁……珊瑚明显出现令人担忧的减少趋势,我们可以预计,随着气候持续变暖,这一趋势将继续。”
报告说,珊瑚礁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虽然仅覆盖全球0.2%的海底,但至少25%的海洋物种依赖珊瑚礁生存,关联数亿人生计。珊瑚礁每年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估值达2.7万亿美元,包括360亿美元的珊瑚礁旅游业。然而,珊瑚礁是地球上应对人为因素干扰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全球变暖引发的海水升温影响最为严重,导致大量珊瑚白化。报告指出,大规模珊瑚白化是对全球珊瑚礁的最大破坏因素,“仅1998年珊瑚白化事件就导致全球珊瑚数量减少8%”。
按照报告说法,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岸开发不可持续等也威胁着珊瑚礁。
不过,报告指出,鉴于2019年部分区域珊瑚数量有所上升,如果减轻珊瑚礁面临的生存威胁,珊瑚数量有望恢复至过去水平。
据法新社报道,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发展前已增加1.1摄氏度,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先前预测,如果这一数字达到1.5摄氏度,70%至90%的珊瑚将消亡。(新华社)(联合国新闻)
#二氧化碳 #碳捕 #能源 #全球变暖
【研究:全球“碳捕”产能过去九个月激增50%】
澳大利亚一个智库的研究显示,随着各国政府和公司加快步伐,寻找减少废气排放和遏制全球变暖的方法,在过去九个月中全球建造碳捕集与封存(简称“碳捕”)工厂的计划大幅增加。
总部在墨尔本的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所在一份年度报告中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计划下的碳捕产能飙升至每年1.11亿吨,比2020年底的每年7300万吨增长52%。如果建成,这些项目将使现在运行的每年4000万吨的碳捕能力增加近两倍。
尽管目前的碳捕能力比10年前更显著,但高成本阻止了大多数项目的进行。上周末,美国密西西比州一座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电厂因为成本高得惊人,监管机构不得不喊停碳捕项目,并拆除其设施。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亚太区总经理扎潘提斯表示,实际上碳捕的成本已呈下降趋势,而在这同时减排的动力也持续增长。
据报道,碳捕是一种将大型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避免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排放、减缓全球暖化的办法之一。
批评者说,碳捕不仅浪费资源,还延长肮脏化石燃料的寿命。但是,包括国际能源署在内的倡导者认为,碳捕对于帮助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联合早报)
【研究:全球“碳捕”产能过去九个月激增50%】
澳大利亚一个智库的研究显示,随着各国政府和公司加快步伐,寻找减少废气排放和遏制全球变暖的方法,在过去九个月中全球建造碳捕集与封存(简称“碳捕”)工厂的计划大幅增加。
总部在墨尔本的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所在一份年度报告中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计划下的碳捕产能飙升至每年1.11亿吨,比2020年底的每年7300万吨增长52%。如果建成,这些项目将使现在运行的每年4000万吨的碳捕能力增加近两倍。
尽管目前的碳捕能力比10年前更显著,但高成本阻止了大多数项目的进行。上周末,美国密西西比州一座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电厂因为成本高得惊人,监管机构不得不喊停碳捕项目,并拆除其设施。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亚太区总经理扎潘提斯表示,实际上碳捕的成本已呈下降趋势,而在这同时减排的动力也持续增长。
据报道,碳捕是一种将大型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避免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排放、减缓全球暖化的办法之一。
批评者说,碳捕不仅浪费资源,还延长肮脏化石燃料的寿命。但是,包括国际能源署在内的倡导者认为,碳捕对于帮助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联合早报)
#柳叶刀 #全球变暖 #粮食 #极端天气 #婴儿 #老人 #高温 #传染病
【《柳叶刀》报告:气候变化造成的死亡人数会远超新冠】
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2021年度《倒计时:追踪健康与气候变化进展》报告。来自全球学术机构和联合国的90多位专家警告称,气候变化将成为“人类健康的决定性事件”,其带来的粮食短缺、极端天气灾难和传染病暴发,都将使新冠疫情的死亡人数相形见绌。而积极控制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避免数百万人不必要的死亡。
《柳叶刀》的报告指出,今年在全球多地出现的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老年人和1岁以下的婴儿是最容易受到极端高温天气影响的群体。2019年,大约有35万人死于与高温有关的疾病。
不断上升的温度,加上全球范围内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给各种传染病一个进化和扩张的机会。报告指出,不能用疫苗或抗生素治疗的真菌性疾病可能正在增加。全球变暖增加了真菌生存环境的平均温度,科学家们认为,这将帮助它们更适合入侵人类的内脏或呼吸道。
与此同时,携带病毒的蚊子正在向温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它们的生活周期加快,它们的叮咬行为加剧。如果碳排放量没有减少,到本世纪末,全球将近90%的人口将面临 #疟疾 和 #登革热 的风险。
报告将新冠疫情与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健康危机相提并论,认为两者都暴露并加剧了不平等的状况,并警告了疫情后以密集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复苏是将短期经济利益置于人类长期福祉之上的愚蠢做法。
联合国10月2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发现,世界多国政府仍在计划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以美国为例,尽管拜登总统承诺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上,但与此同时,美国计划到2030年将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加9倍。(澎湃新闻)
相关报道📰
【The Lancet Countdown: tracking progress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柳叶刀
【《柳叶刀》报告:气候变化造成的死亡人数会远超新冠】
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2021年度《倒计时:追踪健康与气候变化进展》报告。来自全球学术机构和联合国的90多位专家警告称,气候变化将成为“人类健康的决定性事件”,其带来的粮食短缺、极端天气灾难和传染病暴发,都将使新冠疫情的死亡人数相形见绌。而积极控制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避免数百万人不必要的死亡。
《柳叶刀》的报告指出,今年在全球多地出现的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老年人和1岁以下的婴儿是最容易受到极端高温天气影响的群体。2019年,大约有35万人死于与高温有关的疾病。
不断上升的温度,加上全球范围内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给各种传染病一个进化和扩张的机会。报告指出,不能用疫苗或抗生素治疗的真菌性疾病可能正在增加。全球变暖增加了真菌生存环境的平均温度,科学家们认为,这将帮助它们更适合入侵人类的内脏或呼吸道。
与此同时,携带病毒的蚊子正在向温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它们的生活周期加快,它们的叮咬行为加剧。如果碳排放量没有减少,到本世纪末,全球将近90%的人口将面临 #疟疾 和 #登革热 的风险。
报告将新冠疫情与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健康危机相提并论,认为两者都暴露并加剧了不平等的状况,并警告了疫情后以密集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复苏是将短期经济利益置于人类长期福祉之上的愚蠢做法。
联合国10月2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发现,世界多国政府仍在计划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以美国为例,尽管拜登总统承诺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上,但与此同时,美国计划到2030年将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加9倍。(澎湃新闻)
相关报道📰
【The Lancet Countdown: tracking progress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柳叶刀
#全球变暖
【世界气象组织:过去七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七年,地球已被热量积累推向未知领域】
联合国新闻10月31日消息,世界气象组织31日发布报告指出,创纪录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和热量积累已经将地球推向未知的领域,并将对当代人和他们的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0月3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拉开帷幕。世界气象组织当天发布《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就今年头9个月的气候信息与数据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过去七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七年。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到新高,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比工业化前高出149%、262%和123%,而这种增长在2021年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全球海平面自2013年以来加速升高,并在2021年创下新的记录。海洋正因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而不断酸化。(界面新闻)(图片:GraphicNews)
【世界气象组织:过去七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七年,地球已被热量积累推向未知领域】
联合国新闻10月31日消息,世界气象组织31日发布报告指出,创纪录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和热量积累已经将地球推向未知的领域,并将对当代人和他们的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0月3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拉开帷幕。世界气象组织当天发布《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就今年头9个月的气候信息与数据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过去七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七年。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到新高,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比工业化前高出149%、262%和123%,而这种增长在2021年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全球海平面自2013年以来加速升高,并在2021年创下新的记录。海洋正因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而不断酸化。(界面新闻)(图片:GraphicNews)
乌鸦观察
#中美 #气候 #环保 #巴黎协定 #联合声明 【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2021年4月15-16日在上海举行会谈,讨论气候危机所涉问题。会谈结束后,双方发表声明如下: ... 二、走向未来,中美两国坚持携手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双方回顾巴黎协定第二条的目的在于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为此,双方承诺继续作出努力,包括在巴黎协定框架下21世纪20年代采取提高力度的强化行动,以使上述温升限…
#COP26 #中美 #环保 #全球变暖 #巴黎协定 #联合声明 #减排 #甲烷 #电网 #光伏
【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三、中美回顾两国坚持携手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实施的承诺,同时回顾《巴黎协定》目的是根据协定第二条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
六、双方回顾两国计划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前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以确保《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
八、两国特别认识到,甲烷排放对于升温的显著影响,认为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是21世纪20年代的必要事项。
九、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一)两国计划在以下方面开展合作:
2. 鼓励有效平衡跨越广阔地域电力供需的输电政策;
3. 鼓励整合太阳能、储能和其他更接近电力使用端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分布式发电政策;
十三、两国重视发达国家所承诺的,在有意义的减缓行动和实施透明度框架内,到2020年并持续到2025年每年集体动员1000亿美元的目标,以回应发展中国家需求,并强调尽快兑现该目标的重要性。(新华社)
【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三、中美回顾两国坚持携手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实施的承诺,同时回顾《巴黎协定》目的是根据协定第二条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
六、双方回顾两国计划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前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以确保《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
八、两国特别认识到,甲烷排放对于升温的显著影响,认为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是21世纪20年代的必要事项。
九、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一)两国计划在以下方面开展合作:
2. 鼓励有效平衡跨越广阔地域电力供需的输电政策;
3. 鼓励整合太阳能、储能和其他更接近电力使用端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分布式发电政策;
十三、两国重视发达国家所承诺的,在有意义的减缓行动和实施透明度框架内,到2020年并持续到2025年每年集体动员1000亿美元的目标,以回应发展中国家需求,并强调尽快兑现该目标的重要性。(新华社)
#COP26 #全球变暖 #煤炭 #资金
【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最后一刻达成“妥协性”协议】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在延长一天后,近200个国家周六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通过了一份成果文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该文件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利益、矛盾和政治意愿。
大会取得的成果巩固了在这个十年全球致力于加速气候行动的共识。 各代表团可以“可信地”说,它们已经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保持在可及范围内。
因为欧美、中印和发展中国家在减少煤炭使用部分的措辞和资金承诺等细节上争论激烈,会议延长了一天。
在谈判的最后一刻,中国和印度提出就淘汰煤炭的措辞进行修改。协议中的“逐步淘汰”(phase out)因印度坚决反对,最后改成“逐步减少”(phase down),欧美等几个国家对这一淡化表示不满,但COP26 主席沙尔玛(Alok Sharma)表示应该“保护协议”。
在 2009 年哥本哈根 COP 峰会上,富裕国家承诺到 2020 年提供 1000 亿美元的资金,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尽管作为缔约方会议主席的英国政府最近概述了到 2023 年落实资金的计划,但该目标日期尚未实现。据新华社报道,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早已承诺的每年1000亿美元还没有到位表达了极大失望。
会议期间,还宣布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消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代表着世界90%森林面积的1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承诺到2030年停止和扭转森林砍伐。
还有就是由美国和欧盟牵头的甲烷承诺,根据这项承诺,100多个国家同意在2030年前减少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
与此同时,40多个国家——包括波兰、越南和智利等主要煤炭使用者——同意放弃煤炭。煤炭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私营部门也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近500家金融服务公司同意将其所管理的约占全球的40%的130万亿美元资产的投资方向与《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原则保持一致,包括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此外,出乎许多人意料,美国和中国承诺在未来十年促进气候合作。在一份联合宣言中,他们表示已同意就一系列问题采取措施,包括甲烷排放、向清洁能源的过渡和脱碳。他们还重申了保持1.5摄氏度目标的承诺。
关于绿色交通,100多个国家政府、城市、州和主要企业签署了《关于零排放汽车和面包车的格拉斯哥宣言》,到2035年在全球主要市场停止销售内燃机汽车。至少有13个国家同时承诺到2040年停止销售化石燃料驱动的重型汽车。(联合国新闻)(BBC)
【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最后一刻达成“妥协性”协议】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在延长一天后,近200个国家周六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通过了一份成果文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该文件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利益、矛盾和政治意愿。
大会取得的成果巩固了在这个十年全球致力于加速气候行动的共识。 各代表团可以“可信地”说,它们已经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保持在可及范围内。
因为欧美、中印和发展中国家在减少煤炭使用部分的措辞和资金承诺等细节上争论激烈,会议延长了一天。
在谈判的最后一刻,中国和印度提出就淘汰煤炭的措辞进行修改。协议中的“逐步淘汰”(phase out)因印度坚决反对,最后改成“逐步减少”(phase down),欧美等几个国家对这一淡化表示不满,但COP26 主席沙尔玛(Alok Sharma)表示应该“保护协议”。
在 2009 年哥本哈根 COP 峰会上,富裕国家承诺到 2020 年提供 1000 亿美元的资金,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尽管作为缔约方会议主席的英国政府最近概述了到 2023 年落实资金的计划,但该目标日期尚未实现。据新华社报道,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早已承诺的每年1000亿美元还没有到位表达了极大失望。
会议期间,还宣布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消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代表着世界90%森林面积的1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承诺到2030年停止和扭转森林砍伐。
还有就是由美国和欧盟牵头的甲烷承诺,根据这项承诺,100多个国家同意在2030年前减少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
与此同时,40多个国家——包括波兰、越南和智利等主要煤炭使用者——同意放弃煤炭。煤炭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私营部门也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近500家金融服务公司同意将其所管理的约占全球的40%的130万亿美元资产的投资方向与《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原则保持一致,包括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此外,出乎许多人意料,美国和中国承诺在未来十年促进气候合作。在一份联合宣言中,他们表示已同意就一系列问题采取措施,包括甲烷排放、向清洁能源的过渡和脱碳。他们还重申了保持1.5摄氏度目标的承诺。
关于绿色交通,100多个国家政府、城市、州和主要企业签署了《关于零排放汽车和面包车的格拉斯哥宣言》,到2035年在全球主要市场停止销售内燃机汽车。至少有13个国家同时承诺到2040年停止销售化石燃料驱动的重型汽车。(联合国新闻)(BBC)
乌鸦观察
#COP26 #全球变暖 #煤炭 #资金 【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最后一刻达成“妥协性”协议】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在延长一天后,近200个国家周六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通过了一份成果文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该文件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利益、矛盾和政治意愿。 大会取得的成果巩固了在这个十年全球致力于加速气候行动的共识。 各代表团可以“可信地”说,它们已经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保持在可及范围内。 因为欧美、中印和发展中国家在减少煤炭使用部分的措辞和资金承诺等细节上争论激烈,会议延长了一天。…
#COP26 #全球变暖 #煤炭 #中国 #印度 #鲍里斯
【COP26协议一词之差:会议主席说中印需解释为何坚持己见,英首相认为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联合国COP26气候会议主席沙马(Alok Sharma)周日表示,中国和印度将需要向发展中国家解释,为什么他们在会议上推动淡化淘汰煤炭努力的措辞。
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于周六结束,并首次达成了针对化石燃料的协议。
但印度在中国和其他依赖煤炭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拒绝了一项要求“逐步淘汰”燃煤发电的条款,文案措辞被改为“逐步减少”。
“就中国和印度而言,他们将必须在这个特定的问题上说明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沙马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英国首相约翰逊说,“不管是‘逐步减少’还是‘逐步淘汰’,在我这个讲英语的人看来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区别”,“前行的方向几乎是一样的。”
约翰逊说,COP26会议提出了减少使用煤电的任务,并得到了各国实际行动的支持。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把所有这些综合在一起,毫无疑问,格拉斯哥会议已经敲响了煤电的丧钟。”
但他说,他对所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对该协议没有进一步推进感到失望。
“遗憾的是,这就是外交的本质,”他说。“我们可以游说,我们可以劝说,我们可以鼓励,但我们不能强迫主权国家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路透中文)
相关新闻🔗
21-11-14 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最后一刻达成“妥协性”协议
【COP26协议一词之差:会议主席说中印需解释为何坚持己见,英首相认为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联合国COP26气候会议主席沙马(Alok Sharma)周日表示,中国和印度将需要向发展中国家解释,为什么他们在会议上推动淡化淘汰煤炭努力的措辞。
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于周六结束,并首次达成了针对化石燃料的协议。
但印度在中国和其他依赖煤炭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拒绝了一项要求“逐步淘汰”燃煤发电的条款,文案措辞被改为“逐步减少”。
“就中国和印度而言,他们将必须在这个特定的问题上说明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沙马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英国首相约翰逊说,“不管是‘逐步减少’还是‘逐步淘汰’,在我这个讲英语的人看来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区别”,“前行的方向几乎是一样的。”
约翰逊说,COP26会议提出了减少使用煤电的任务,并得到了各国实际行动的支持。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把所有这些综合在一起,毫无疑问,格拉斯哥会议已经敲响了煤电的丧钟。”
但他说,他对所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对该协议没有进一步推进感到失望。
“遗憾的是,这就是外交的本质,”他说。“我们可以游说,我们可以劝说,我们可以鼓励,但我们不能强迫主权国家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路透中文)
相关新闻🔗
21-11-14 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最后一刻达成“妥协性”协议
乌鸦观察
#日本 #北海道 #环保 #赤潮 【赤潮持续或导致北海道渔业长期受损】 日本北海道的太平洋沿岸从9月下旬起持续出现赤潮,渔业或因此长期遭受损失。现场海域发生赤潮是因为即便水温较低也会增殖的浮游植物。虽然无法断定渔业损失与赤潮的因果关系,但迄今已知的损失金额约有7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即使冬季来临海水温度下降,也无法预计将不再遭受损失,渔民等感到不安。 ... 渔业损失迄今在北海道中央地区至东部的太平洋沿岸发生。道政府发布消息称,截至18日约有2300吨海胆与约21300条鲑鱼死亡…
#日本 #渔业 #捕鱼量 #全球变暖 #北海道 #人工养殖
【气候暖化严重冲击日本捕鱼量 政府鼓励渔民转向人工养殖】
日本渔业团体对气温变化极度担忧,各地渔民召开应对会议探讨这个课题。据报道,1984年日本渔民总捕获量可达1150万吨,但去年却只有315万吨。日本人最爱吃的一些鱼种捕获量也锐减,例如秋刀鱼比10年前少九成,日本飞鱿鱼少八成,三文鱼少六成。
针对捕获量减少,日本水产厅专家委员会分析,“可以考虑的因素多,但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和洋流变化是一大原因。”
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渔场,当地大学联合海洋研究机构提出气温数据指出,7月份,日本海北部和北海道东南部的海面温度,比正常高出2至4摄氏度左右。
气温升高带来的赤潮灾害,严重冲击北海道东海岸带的渔村。据报道,北海道面向太平洋沿岸在九月发生大规模赤潮,已造成约2.77万条鲑鱼和约2700吨海胆死亡。
北海道大学研究鱼类生态的教授藤贤彦准指出,“鱼类对水温敏感,只要上升一度,就会影响到捕获量。这一情况预计还会持续,因此渔业须按照这一变化去推动新的饮食文化,才能维持生计。”
海洋温度升高影响产量,迫使日本渔业必须积极走向不受海洋气温影响的“人工养殖”。
据报道,全球包括淡水的水产养殖产量在过去20年里已翻了两倍,超过总渔业产量的50%,但日本目前只有20%是人工养殖。(联合早报)(中国经济网)(图片:nippon)
【气候暖化严重冲击日本捕鱼量 政府鼓励渔民转向人工养殖】
日本渔业团体对气温变化极度担忧,各地渔民召开应对会议探讨这个课题。据报道,1984年日本渔民总捕获量可达1150万吨,但去年却只有315万吨。日本人最爱吃的一些鱼种捕获量也锐减,例如秋刀鱼比10年前少九成,日本飞鱿鱼少八成,三文鱼少六成。
针对捕获量减少,日本水产厅专家委员会分析,“可以考虑的因素多,但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和洋流变化是一大原因。”
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渔场,当地大学联合海洋研究机构提出气温数据指出,7月份,日本海北部和北海道东南部的海面温度,比正常高出2至4摄氏度左右。
气温升高带来的赤潮灾害,严重冲击北海道东海岸带的渔村。据报道,北海道面向太平洋沿岸在九月发生大规模赤潮,已造成约2.77万条鲑鱼和约2700吨海胆死亡。
北海道大学研究鱼类生态的教授藤贤彦准指出,“鱼类对水温敏感,只要上升一度,就会影响到捕获量。这一情况预计还会持续,因此渔业须按照这一变化去推动新的饮食文化,才能维持生计。”
海洋温度升高影响产量,迫使日本渔业必须积极走向不受海洋气温影响的“人工养殖”。
据报道,全球包括淡水的水产养殖产量在过去20年里已翻了两倍,超过总渔业产量的50%,但日本目前只有20%是人工养殖。(联合早报)(中国经济网)(图片:nippon)
乌鸦观察
#北极圈 #西伯利亚 #全球变暖 江南水乡 【北极:上扬斯克气温高达38摄氏度】 世界聚焦新冠疫情之际,西伯利亚很大一部分地区正在经历反常高温。几天前,北极圈内的俄罗斯上扬斯克气温高达38摄氏度。 西伯利亚发生的事情对世界其他地区是重要的。若加上其他地方的高于平均水平的气温,上述温度确保了2020年5月与2016年5月并列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月。西伯利亚的这波热浪还有另一个令人震惊的影响:永冻层的融化将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释放到大气中,很可能加速全球变暖。(FT中文)
#北极圈 #西伯利亚 #全球变暖 #历史新高
【38℃!世界气象组织确认北极温度新记录】
北极能有多热?38℃!世界气象组织今天正式确认了这一温度为新的北极温度记录。
这一温度是在去年6月20日测得的。当天,在一场异常、持久的西伯利亚热浪过程中,位于北极圈的俄罗斯小镇上扬斯克的温度达到了38℃。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组根据北极地区各个国家记录所作的历史研究确定,北极地区此前没有出现过38℃或以上的温度。
去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西伯利亚北极地区的平均温度比正常水平高出10℃,助长了毁灭性的大火,导致海冰大量流失,并在2020年成为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中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2020年,南极大陆也创下了18.3℃的温度新记录。 (联合国新闻)
【38℃!世界气象组织确认北极温度新记录】
北极能有多热?38℃!世界气象组织今天正式确认了这一温度为新的北极温度记录。
这一温度是在去年6月20日测得的。当天,在一场异常、持久的西伯利亚热浪过程中,位于北极圈的俄罗斯小镇上扬斯克的温度达到了38℃。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组根据北极地区各个国家记录所作的历史研究确定,北极地区此前没有出现过38℃或以上的温度。
去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西伯利亚北极地区的平均温度比正常水平高出10℃,助长了毁灭性的大火,导致海冰大量流失,并在2020年成为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中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2020年,南极大陆也创下了18.3℃的温度新记录。 (联合国新闻)
乌鸦观察
#Nature #年度总结 #谭德塞 #北极 #乌拉圭 #检测 #登革热 #mrna疫苗 #辉瑞 #张永振 #BLM #抗议 #李兰娟 #新西兰 #福奇 【Nature年度十大人物,直面2020年的科学和社会挑战】 谭德塞:警示全球 1月3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各成员国积极应对 Verena Mohaupt:极地巡逻 Verena Mohaupt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北极科考任务——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浮观测站(MOSAiC)的后勤负责人。 Gonzalo…
#Nature #年度总结 #南非 #Omicron #疫苗公平 #科普 #FDA #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 #火星 #航天 #人工智能 #蛋白质 #论文造假
【《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公布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上榜】
英国《自然》杂志15日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人物榜单,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当年重大科学事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自然》杂志特写部主编理查德·蒙纳斯特斯基表示:“从追踪危险的新冠变异株到证明气候变化在极端天气中的作用,再到将探测器送上火星,本年度《自然》十大人物聚焦身处重要科学事件中心的个人,这些科学事件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冠研究占据半壁江山
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研究创新与测序平台主任图里奥·德·奥利维拉和他的团队拉响了奥密克戎的警报。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主任温妮·拜恩伊玛带头批评富裕国家和药企对公平分配新冠疫苗的呼声充耳不闻,这让许多中低收入国家无力保护他们的公民。
英国卫生安全局的流行病学家米汉·卡尔将该机构的科学报告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帮助传播关于新冠肺炎的关键信息。
珍妮特·伍德考克带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度过了风波不断的一年,包括应对在新冠疫苗加强针和一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上做出的争议性决定。
气变仍是重大科学问题
伦敦的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弗列德里克·奥托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快速评估了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否在引发特定极端天气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今年,各国在承认原住民群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预防全球变暖的重要性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离不开前联合国职员、目前在菲律宾工作的维多利亚·托利—科尔普斯等环保人士的努力。
火星车和人工智能
今年的重大科学事件还包括中国成为第二个让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和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交出的完美答卷。
人工智能研究员蒂姆尼特·格布鲁成立了一个研究所,在她之前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以更合乎伦理的方式开发人工智能系统,就在一年前,她因这些工作离开科技巨头谷歌一事曾闹得沸沸扬扬。
计算机科学家古伊拉姆·卡巴纳揭露了数以千计的造假论文充斥着软件生成的无意义文字,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工智能研究员约翰·詹珀和他在伦敦 DeepMind 的同事公开了阿尔法折叠的代码,阿尔法折叠能利用AI技术以惊人的准确率预测蛋白质结构。
附注:现代科学研究是由团队——且往往是大型团队——合作完成的,然而科研世界也充满了个人发挥影响的故事。《自然》年度十大人物(Nature’s 10)并非一个奖项,也不是全球前十排行榜,它是对今年重要科学进展、事件以及其中一些关键人物和他们同事的记录。十大人物由《自然》编辑选出,集中了影响2021年一些最重要科学事件的个人。(中新社)(NaturePrtfolio)
【《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公布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上榜】
英国《自然》杂志15日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人物榜单,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当年重大科学事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自然》杂志特写部主编理查德·蒙纳斯特斯基表示:“从追踪危险的新冠变异株到证明气候变化在极端天气中的作用,再到将探测器送上火星,本年度《自然》十大人物聚焦身处重要科学事件中心的个人,这些科学事件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冠研究占据半壁江山
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研究创新与测序平台主任图里奥·德·奥利维拉和他的团队拉响了奥密克戎的警报。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主任温妮·拜恩伊玛带头批评富裕国家和药企对公平分配新冠疫苗的呼声充耳不闻,这让许多中低收入国家无力保护他们的公民。
英国卫生安全局的流行病学家米汉·卡尔将该机构的科学报告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帮助传播关于新冠肺炎的关键信息。
珍妮特·伍德考克带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度过了风波不断的一年,包括应对在新冠疫苗加强针和一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上做出的争议性决定。
气变仍是重大科学问题
伦敦的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弗列德里克·奥托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快速评估了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否在引发特定极端天气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今年,各国在承认原住民群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预防全球变暖的重要性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离不开前联合国职员、目前在菲律宾工作的维多利亚·托利—科尔普斯等环保人士的努力。
火星车和人工智能
今年的重大科学事件还包括中国成为第二个让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和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交出的完美答卷。
人工智能研究员蒂姆尼特·格布鲁成立了一个研究所,在她之前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以更合乎伦理的方式开发人工智能系统,就在一年前,她因这些工作离开科技巨头谷歌一事曾闹得沸沸扬扬。
计算机科学家古伊拉姆·卡巴纳揭露了数以千计的造假论文充斥着软件生成的无意义文字,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工智能研究员约翰·詹珀和他在伦敦 DeepMind 的同事公开了阿尔法折叠的代码,阿尔法折叠能利用AI技术以惊人的准确率预测蛋白质结构。
附注:现代科学研究是由团队——且往往是大型团队——合作完成的,然而科研世界也充满了个人发挥影响的故事。《自然》年度十大人物(Nature’s 10)并非一个奖项,也不是全球前十排行榜,它是对今年重要科学进展、事件以及其中一些关键人物和他们同事的记录。十大人物由《自然》编辑选出,集中了影响2021年一些最重要科学事件的个人。(中新社)(NaturePrtfolio)
#中美 #王毅 #上海公报 #台湾 #政治正确 #全球变暖 #疫苗 #一带一路 #B3W
【王毅向“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发表讲话】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月28日在“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视频讲话。
王毅表示,50年前的今天,中美共同发表“上海公报”,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
王毅说,首先,要坚持一中原则,夯实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台湾的领土主权不存在任何争议。...
王毅表示,第二,要坚持相互尊重,把握中美关系正确方向。...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合作而不冲突,开放而不封闭,融合而不脱钩。...摒弃零和博弈的迷思,放下围堵遏制中国的执念,冲破所谓“政治正确”的桎梏,真正把中国当做发展进程中的伙伴,而不是权力游戏中的敌人。
王毅指出,第三,要坚持合作共赢,促进中美各自发展繁荣。...
王毅强调,第四,要坚持大国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合作,中美都应拿出大国担当,发挥大国作用。两国可以携手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疫苗,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危机。中方对美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持开放态度,也愿考虑同美方“重建更好世界”倡议进行协调,向世界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产品。(中新社)
【王毅向“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发表讲话】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月28日在“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视频讲话。
王毅表示,50年前的今天,中美共同发表“上海公报”,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
王毅说,首先,要坚持一中原则,夯实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台湾的领土主权不存在任何争议。...
王毅表示,第二,要坚持相互尊重,把握中美关系正确方向。...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合作而不冲突,开放而不封闭,融合而不脱钩。...摒弃零和博弈的迷思,放下围堵遏制中国的执念,冲破所谓“政治正确”的桎梏,真正把中国当做发展进程中的伙伴,而不是权力游戏中的敌人。
王毅指出,第三,要坚持合作共赢,促进中美各自发展繁荣。...
王毅强调,第四,要坚持大国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合作,中美都应拿出大国担当,发挥大国作用。两国可以携手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疫苗,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危机。中方对美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持开放态度,也愿考虑同美方“重建更好世界”倡议进行协调,向世界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产品。(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