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 #独立起源 #化石 #考古 #智人 #科研
【中国人独立起源说被推翻 研究称非洲现代人到华南不过6万年】
大约在 65,000 至 45,000 年前,来自非洲的解剖学上的现代人(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 AMHs)的扩张导致了现今非非洲人种的建立。一些古人类学家认为,基于中国南方多个洞穴的化石发现表明,中国人可能早在约 12 万年前就已经在此定居,主张中国人为独立起源。
日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辉团队联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孙雪峰团队进行的研究在中国南方的洞穴中发现了现代人,多维度交叉印证以推翻本地起源说,证明了现代人抵达华南的时间距今不超过六万年。
该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在 PNAS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影响因子9.580)上,题为 "Ancient DNA and multimethod dating confirm the late arrival of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 in southern China"。
研究利用古 DNA 分析和多方法地质测年策略评估了中国南方黄龙洞、陆那洞、福岩洞、杨家坡洞和三游洞 5 个洞穴中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年龄,发现它们的年龄比原来推测的 12 万年前的要年轻得多。
本次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团队通过多种方法测出,现代人在中国南方的首次出现时间应该在分子数据设定的时间范围内的约 50000 至 45000 年前,而非更早。(zaker)
【中国人独立起源说被推翻 研究称非洲现代人到华南不过6万年】
大约在 65,000 至 45,000 年前,来自非洲的解剖学上的现代人(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 AMHs)的扩张导致了现今非非洲人种的建立。一些古人类学家认为,基于中国南方多个洞穴的化石发现表明,中国人可能早在约 12 万年前就已经在此定居,主张中国人为独立起源。
日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辉团队联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孙雪峰团队进行的研究在中国南方的洞穴中发现了现代人,多维度交叉印证以推翻本地起源说,证明了现代人抵达华南的时间距今不超过六万年。
该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在 PNAS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影响因子9.580)上,题为 "Ancient DNA and multimethod dating confirm the late arrival of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 in southern China"。
研究利用古 DNA 分析和多方法地质测年策略评估了中国南方黄龙洞、陆那洞、福岩洞、杨家坡洞和三游洞 5 个洞穴中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年龄,发现它们的年龄比原来推测的 12 万年前的要年轻得多。
本次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团队通过多种方法测出,现代人在中国南方的首次出现时间应该在分子数据设定的时间范围内的约 50000 至 45000 年前,而非更早。(zaker)
image_2021-03-20_02-39-52.png
859.9 KB
#陕西 #西安 #柳公权 #石碑 #工地 #考古
【0317 西安工地发现柳公权书丹神道石碑,多处断裂为旧茬,价值巨大】
继去年发现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之后,2021年3月17日,西安又发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的神道碑。不过可惜此碑已经不完整。
3月17日晚,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接到网友爆料,位于西安市枣园北路的一处工地挖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石碑,但已被施工方严重破坏。据现场围观群众说,3月16日下午4时左右,一辆挖掘机在作业时将埋于土中的石碑挖成了两段。当晚7时许,两段残碑被简单包裹后由吊车吊进卡车运走。据悉,碑文撰者为唐代宰相王起、书者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墓主是从一品官员杨承和。
华商报记者立即联系多个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住建部门有工作人员表示的确在施工中发现了碑石,文物领域人士证实发现柳公权书丹碑石是3月17日的事。
此后,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汉唐网”在微博上发布了相关说明。该说明题为《关于枣园北路项目出土的唐杨承和神道碑情况》。具体内容如下:“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施工方破坏石碑的消息。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连夜组织来自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三位专家对石碑进行意见咨询,专家判定碑体残断茬口为旧茬口,结合碑体材质特征、体量大小,不存在外力挖断的可能性。”(华商报 @微博)
【0317 西安工地发现柳公权书丹神道石碑,多处断裂为旧茬,价值巨大】
继去年发现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之后,2021年3月17日,西安又发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的神道碑。不过可惜此碑已经不完整。
3月17日晚,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接到网友爆料,位于西安市枣园北路的一处工地挖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石碑,但已被施工方严重破坏。据现场围观群众说,3月16日下午4时左右,一辆挖掘机在作业时将埋于土中的石碑挖成了两段。当晚7时许,两段残碑被简单包裹后由吊车吊进卡车运走。据悉,碑文撰者为唐代宰相王起、书者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墓主是从一品官员杨承和。
华商报记者立即联系多个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住建部门有工作人员表示的确在施工中发现了碑石,文物领域人士证实发现柳公权书丹碑石是3月17日的事。
此后,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汉唐网”在微博上发布了相关说明。该说明题为《关于枣园北路项目出土的唐杨承和神道碑情况》。具体内容如下:“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施工方破坏石碑的消息。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连夜组织来自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三位专家对石碑进行意见咨询,专家判定碑体残断茬口为旧茬口,结合碑体材质特征、体量大小,不存在外力挖断的可能性。”(华商报 @微博)
#三星堆 #考古
【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 出土文物500余件】
记者20日从在成都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获悉,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据了解,三星堆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1986年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
20世纪80年代至今,陆续发现三星堆古城、月亮湾小城、仓包包小城、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仁胜村墓地等重要遗迹,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
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成都平原、重庆涪陵长江沿岸、嘉陵江流域、涪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发现三星堆文化相关遗址,逐步廓清了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也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夏商文化的密切关系。此外,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现以宝墩遗址、郫县古城遗址、鱼凫村遗址、芒城遗址、双河遗址、紫竹遗址等8处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宝墩文化城址,以及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等成都平原商周时期重要城址,逐步探明三星堆文化源流。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中新社)
【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 出土文物500余件】
记者20日从在成都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获悉,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据了解,三星堆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1986年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
20世纪80年代至今,陆续发现三星堆古城、月亮湾小城、仓包包小城、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仁胜村墓地等重要遗迹,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
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成都平原、重庆涪陵长江沿岸、嘉陵江流域、涪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发现三星堆文化相关遗址,逐步廓清了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也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夏商文化的密切关系。此外,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现以宝墩遗址、郫县古城遗址、鱼凫村遗址、芒城遗址、双河遗址、紫竹遗址等8处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宝墩文化城址,以及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等成都平原商周时期重要城址,逐步探明三星堆文化源流。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中新社)
#襄阳 #考古 #古城墙 #城墙
【襄阳发现古城墙、护城河,距今5200年至4200年】
经过7个多月的考古发掘,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凤凰咀遗址发掘出一段古城墙和护城河,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少量玉器。
凤凰咀遗址位于汉江中游,跨越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前王、闫营两村,城址平面呈方形,面积14万平方米,加上外围附属聚落,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根据对已出土的陶鼎、罐、杯、圈足盘、缸、鬶等文物分析,考古人员确定该遗址距今5200年至4200年,主体年代属于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
通过勘探判断,遗址中城墙周长大约1500米,残留高度两三米,宽20多米。毗邻古城墙的护城河也颇具规模,周长2000多米,宽20米至30米,深度有七八米。初步判断,城墙修筑年代为屈家岭文化早期,距今有5000多年。(中新社)
【襄阳发现古城墙、护城河,距今5200年至4200年】
经过7个多月的考古发掘,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凤凰咀遗址发掘出一段古城墙和护城河,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少量玉器。
凤凰咀遗址位于汉江中游,跨越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前王、闫营两村,城址平面呈方形,面积14万平方米,加上外围附属聚落,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根据对已出土的陶鼎、罐、杯、圈足盘、缸、鬶等文物分析,考古人员确定该遗址距今5200年至4200年,主体年代属于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
通过勘探判断,遗址中城墙周长大约1500米,残留高度两三米,宽20多米。毗邻古城墙的护城河也颇具规模,周长2000多米,宽20米至30米,深度有七八米。初步判断,城墙修筑年代为屈家岭文化早期,距今有5000多年。(中新社)
#河南 #货币 #金属货币 #造币 #考古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记者从郑州大学考古团队获悉,经过碳十四测年确认,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铸铜作坊在公元前640-550年开始出现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铸造活动。这一数据首次提供了有关中国早期铸币遗址的绝对年代信息,也使官庄遗址成为世界范围内已知最古老的铸币作坊。
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是一座完整的西周至春秋中期的城市遗址,建于约公元前800年,约公元前450年被遗弃。自2010年挖掘以来,该遗址发现了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区,作坊内的手工业活动涉及铸铜、制陶、制骨等多种类型。
...
官庄遗址考古队领队郜向平说,官庄遗址发现的钱币被称为空首布,是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也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
...
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在国际考古刊物《Antiquity》发表。(新华社)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记者从郑州大学考古团队获悉,经过碳十四测年确认,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铸铜作坊在公元前640-550年开始出现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铸造活动。这一数据首次提供了有关中国早期铸币遗址的绝对年代信息,也使官庄遗址成为世界范围内已知最古老的铸币作坊。
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是一座完整的西周至春秋中期的城市遗址,建于约公元前800年,约公元前450年被遗弃。自2010年挖掘以来,该遗址发现了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区,作坊内的手工业活动涉及铸铜、制陶、制骨等多种类型。
...
官庄遗址考古队领队郜向平说,官庄遗址发现的钱币被称为空首布,是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也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
...
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在国际考古刊物《Antiquity》发表。(新华社)
#讣告 #刘拓 #考古 #坠崖 #去世
【31岁青年考古学者刘拓在四川马尔康考察洞窟壁画时坠崖去世】
澎湃新闻记者10月27日从刘拓博士多位友人处获悉,青年考古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刘拓近日在四川马尔康市甲扎尔甲山考察洞窟壁画过程中坠崖去世,享年31岁。
公开资料显示,刘拓,199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湖南常德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曾任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
澎湃新闻记者从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方面获悉,刘拓已于今年9月离职。(澎湃新闻)
此前刘拓曾因其有关西藏文物及农奴制的网络言论引起争议。(archieve.is)
2015年,刘拓在伊拉克参观古迹时被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月15日,他在伊拉克安巴尔省被伊拉克警方逮捕消息传回国内,此前其一度被误传为“伊斯兰国(IS)”恐怖分子。7月27日,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表示,经使馆努力,刘拓已于当天平安获释。(新京报)(海外网)(新华网)
【31岁青年考古学者刘拓在四川马尔康考察洞窟壁画时坠崖去世】
澎湃新闻记者10月27日从刘拓博士多位友人处获悉,青年考古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刘拓近日在四川马尔康市甲扎尔甲山考察洞窟壁画过程中坠崖去世,享年31岁。
公开资料显示,刘拓,199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湖南常德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曾任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
澎湃新闻记者从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方面获悉,刘拓已于今年9月离职。(澎湃新闻)
此前刘拓曾因其有关西藏文物及农奴制的网络言论引起争议。(archieve.is)
2015年,刘拓在伊拉克参观古迹时被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月15日,他在伊拉克安巴尔省被伊拉克警方逮捕消息传回国内,此前其一度被误传为“伊斯兰国(IS)”恐怖分子。7月27日,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表示,经使馆努力,刘拓已于当天平安获释。(新京报)(海外网)(新华网)
#科研 #语言 #泛欧亚语系 #DNA #考古
【Nature:泛欧亚语系或起源于中国】
《自然》发表的一项题为《Triangulation supports agricultural spread of the Transeurasian languages》研究指出,泛欧亚语系(Transeurasian language family)——包括日语、韩语、通古斯语、蒙古语、突厥语——可能起源于约9000年前的中国,并在农业的发展下传播开来。这项研究帮助厘清了欧亚东部语言史上一段重要时期。
泛欧亚语系在整个欧亚大陆传播,从东面的日本、韩国、西伯利亚一直延伸到西面的土耳其。虽然流行度很高,但泛欧亚语系的起源和传播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而人口扩散、农业发展和语言传播也让问题更加复杂。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研究所的 Martine Robbeets 和同事通过结合历史语言学、古DNA研究和考古学这三门学科,发现泛欧亚语系可以追溯至约9000年前中国东北部辽河谷种植谷子的古代农民。这些农民后来穿越了东北亚地区,泛欧亚语系也被带到了北面和西面的西伯利亚和草原,以及东面的韩国和日本。
历史语言学来看,一组包含98种语言中250多个词汇概念的数据表明,该语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辽河地区9181年前种植谷物的农民。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词中有一小部分与土地耕作有关的核心词汇,田地“field”、播种“sow”、种植“plant”和生长“grow”,以及提到小米而不是大米或其他作物的词汇,都支持他们的耕作假说。与此同时,该团队的考古分析集中在西辽河盆地,那里的黍蜀种植始于约9000年前。
考古学来看,西辽河地区的青铜器时代遗址和韩国无纹陶器时代遗址以及日本的弥生时代遗址之间存在联系,这表明,在青铜器时代早期传到朝鲜半岛之前,水稻和小麦种植就已经被引入到辽东-山东地区,也是在大约3000年前从这里传到日本。
"通过对古代DNA的新证据的进一步研究,我们证实了日本和韩国具有西辽河血统的发现,这与之前关于泛欧亚语系没有遗传相关性的说法相矛盾,"研究人员说。
研究结果挑战了“牧民假说”,牧民假说认为泛欧亚语系的起源更近,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到1000年左右,是由从东部草原向外迁徙的牧民传播开的。(NaturePortfolio)(南华早报)(中文解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Nature:泛欧亚语系或起源于中国】
《自然》发表的一项题为《Triangulation supports agricultural spread of the Transeurasian languages》研究指出,泛欧亚语系(Transeurasian language family)——包括日语、韩语、通古斯语、蒙古语、突厥语——可能起源于约9000年前的中国,并在农业的发展下传播开来。这项研究帮助厘清了欧亚东部语言史上一段重要时期。
泛欧亚语系在整个欧亚大陆传播,从东面的日本、韩国、西伯利亚一直延伸到西面的土耳其。虽然流行度很高,但泛欧亚语系的起源和传播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而人口扩散、农业发展和语言传播也让问题更加复杂。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研究所的 Martine Robbeets 和同事通过结合历史语言学、古DNA研究和考古学这三门学科,发现泛欧亚语系可以追溯至约9000年前中国东北部辽河谷种植谷子的古代农民。这些农民后来穿越了东北亚地区,泛欧亚语系也被带到了北面和西面的西伯利亚和草原,以及东面的韩国和日本。
历史语言学来看,一组包含98种语言中250多个词汇概念的数据表明,该语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辽河地区9181年前种植谷物的农民。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词中有一小部分与土地耕作有关的核心词汇,田地“field”、播种“sow”、种植“plant”和生长“grow”,以及提到小米而不是大米或其他作物的词汇,都支持他们的耕作假说。与此同时,该团队的考古分析集中在西辽河盆地,那里的黍蜀种植始于约9000年前。
考古学来看,西辽河地区的青铜器时代遗址和韩国无纹陶器时代遗址以及日本的弥生时代遗址之间存在联系,这表明,在青铜器时代早期传到朝鲜半岛之前,水稻和小麦种植就已经被引入到辽东-山东地区,也是在大约3000年前从这里传到日本。
"通过对古代DNA的新证据的进一步研究,我们证实了日本和韩国具有西辽河血统的发现,这与之前关于泛欧亚语系没有遗传相关性的说法相矛盾,"研究人员说。
研究结果挑战了“牧民假说”,牧民假说认为泛欧亚语系的起源更近,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到1000年左右,是由从东部草原向外迁徙的牧民传播开的。(NaturePortfolio)(南华早报)(中文解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陕西 #西安 #考古 #汉文帝 #霸陵 #江村大墓 #河南 #洛阳 #正平坊 #太平公主 #甘肃 #武威 #吐谷浑
【国家文物局:汉文帝霸陵确定在西安白鹿原江村大墓】
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聚焦甘肃、河南、陕西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会上公布了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约2100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凤凰嘴”地点。考古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为霸陵的可能。江村大墓平面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定名“石围界”),边长约390米,石围界四面正中外侧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窦皇后陵也有独立的后陵陵园)。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外围发现陵园园墙遗存,推测共处同一座大陵园内,大陵园东西长约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加之其周边分布窦皇后陵、薄太后陵,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霸陵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环绕的结构布局,与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奠定了西汉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央视新闻)
【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唐代孔庙、国子监、太平公主宅】
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是唐代洛阳城郭城里坊区内的重要里坊遗址之一,为文献记载唐代孔庙、国子监、太平公主宅(后改为安国女道士观)所在。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33.6米,东西宽464.6米。坊内由“丁”字形道路分隔为西半坊、东南区和东北区三部分。西半坊为一座大型宅院,宅院南半部推测为园林区,北部为庭院区。庭院为中轴对称布局,东西共三路,中路共五进。中轴线上至南向北分布五座大型夯土台基,并由墙(或廊)围合,推测为太平公主的宅院。东南区发现东西并列的三路院落,院落之间有南北向通道相隔,通道北端有过亭(或过楼)建筑。院落东路、中路均为三进,分别推测为孔庙、国子监。正平坊遗址是唐代都城里坊制度的生动例证,发掘所见的丁字街连通南北坊门的里坊格局,以及中轴对称和多进式院落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会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
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是一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其中喜王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实验室考古清理保护了纺织品、彩绘陶俑、漆木器等各类随葬品800余件,其中木质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以铁甲胄为主的成套武备、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等,皆为国内同时期同类文物首次或罕见的发现,出土慕容智墓志首次提及吐谷浑“大可汗陵”的存在。马场滩M1、M2及长岭M1,均为长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室墓,墓道内发现殉葬整马习俗,出土《冯翊郡太夫人党氏墓志》记载该处墓群为吐谷浑蓬子氏家族墓地。墓葬均具有唐代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特点,显示了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澎湃新闻)
【国家文物局:汉文帝霸陵确定在西安白鹿原江村大墓】
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聚焦甘肃、河南、陕西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会上公布了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约2100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凤凰嘴”地点。考古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为霸陵的可能。江村大墓平面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定名“石围界”),边长约390米,石围界四面正中外侧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窦皇后陵也有独立的后陵陵园)。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外围发现陵园园墙遗存,推测共处同一座大陵园内,大陵园东西长约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加之其周边分布窦皇后陵、薄太后陵,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霸陵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环绕的结构布局,与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奠定了西汉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央视新闻)
【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唐代孔庙、国子监、太平公主宅】
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是唐代洛阳城郭城里坊区内的重要里坊遗址之一,为文献记载唐代孔庙、国子监、太平公主宅(后改为安国女道士观)所在。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33.6米,东西宽464.6米。坊内由“丁”字形道路分隔为西半坊、东南区和东北区三部分。西半坊为一座大型宅院,宅院南半部推测为园林区,北部为庭院区。庭院为中轴对称布局,东西共三路,中路共五进。中轴线上至南向北分布五座大型夯土台基,并由墙(或廊)围合,推测为太平公主的宅院。东南区发现东西并列的三路院落,院落之间有南北向通道相隔,通道北端有过亭(或过楼)建筑。院落东路、中路均为三进,分别推测为孔庙、国子监。正平坊遗址是唐代都城里坊制度的生动例证,发掘所见的丁字街连通南北坊门的里坊格局,以及中轴对称和多进式院落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会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
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是一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其中喜王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实验室考古清理保护了纺织品、彩绘陶俑、漆木器等各类随葬品800余件,其中木质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以铁甲胄为主的成套武备、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等,皆为国内同时期同类文物首次或罕见的发现,出土慕容智墓志首次提及吐谷浑“大可汗陵”的存在。马场滩M1、M2及长岭M1,均为长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室墓,墓道内发现殉葬整马习俗,出土《冯翊郡太夫人党氏墓志》记载该处墓群为吐谷浑蓬子氏家族墓地。墓葬均具有唐代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特点,显示了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