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5.5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科研 #晶体材料 #纳米 #转基因 #中微子 #反物质 #大脑 #记忆 #新能源 #铝合金 #板块运动 #农业 #芯片 #电池 #卫星 #人工智能 #医疗 #深海 #5G #生态 #环保 #可控核聚变 #老龄化 #机器人 #航空发动机 #重金属 #碳中和 #风电 #轴承钢 #半导体

【中国科协发布2021年度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10个前沿科学问题为


如何突破大尺寸晶体材料的制备理论和技术?
纳米尺度下高效催化反应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农作物基因到表型的环境调控网络是什么?
中微子质量和宇宙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的起源是什么?
地球以外有统一的时间规则吗?
大脑中的记忆是如何产生和重现的?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路径优化和稳定机理是什么?
铝合金超低温变形双增效应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
“亚洲水塔”失衡失稳对青藏高原河流水系的影响如何?

10个工程技术难题为:

如何高效利用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
如何解决三维半导体芯片中纳米结构测量难题?
如何开发比能量倍增的全固态二次电池?
如何发展我国自主超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关键技术?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医疗影像多病种识别并进行辅助诊疗?
如何突破深远海航行装备制造与安全保障工程技术难点?
如何创建5G+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
如何通过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构建精准高效的生态保护网络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如何构建我国生态系统碳汇扩增的技术体系?
如何制造桌面级的微小型反应堆电池?

10个产业技术问题为:

如何实现面向大规模集成光芯片的精准光子集成?
如何开发针对老龄化疾病的医用人工植入材料?
如何开发融合软体机器人与智能影控集成技术的腔道手术机器人产品?
如何开发大规模低能耗液氢技术和长距离绿氢储运技术?
如何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短舱关键技术问题?
如何突破耕地重金属的靶向快速经济安全减污技术?
如何利用风光水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如何攻克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难题?
如何制备高洁净高均质超细晶高端轴承钢材料?
如何发展与5G/6G融合的卫星互联网络通信技术?(新华社)
#白杨 #洲际导弹 #卫星

【俄“白杨”导弹退役后将以运载火箭形式转为民用】

俄军工综合体消息人士表示,2024年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将完全停止使用RS-12M“白杨”洲际弹道导弹。他说:“这款导弹目前正在被带有分导弹头的‘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所取代。”报道称,一些退役的“白杨”洲际弹道导弹计划以Start-1运载火箭的形式转为民用。

去年11月,俄罗斯莫斯科热工技术研究所总设计师尤里·索洛莫诺夫表示恢复发射军转民Start-1运载火箭的决定可能于2021年做出。一切都将取决于目前正在实施的两个项目的工作量有多少。他说:“我们不是指的运载火箭,而是指创建两个小卫星星座。对于发射小型卫星来说,Start-1运载火箭是一种方便的载体,至少在第一阶段是这样。”

报道称,Start-1运载火箭是在“白杨”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上设计的固体推进剂运载火箭,起飞重量为47吨,发射到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重量超过500公斤。(环球时报)

相关报道📰
【РВСН в 2024 году прекратят эксплуатацию меж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й баллистической ракеты "Тополь"】- 塔斯社
#日本 #卫星 #卫星群 #反导

【日防卫省设置工作组探讨利用卫星群防御导弹】

日本防卫省27日设置了为将小型人造卫星群“卫星星座”用于导弹探测等防卫领域的工作组,并召开了首次会议。担任主席的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称:“如果自卫队能活用卫星星座,有望在导弹防御、通信、定位方面获得重大效果。”

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开发突破导弹防御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朝鲜也在发射低空导弹。这些武器据称难以被地面雷达探测到,工作组将探讨能如何活用卫星星座。

卫星星座由离地球较近的同一轨道上部署的多颗小型卫星所组成并协同工作。美国计划发射数百颗小型卫星,日方也将摸索合作的可能性。(共同社)
#卫星 #太阳探测卫星 #航天

【中国计划今年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卫星】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航展)28日在珠海开幕,会上展出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卫星计划今年发射,卫星的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

据悉,即将发射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的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将首次实现空间太阳Hα波段的光谱成像探测。通过对这条谱线的数据分析,可获得太阳爆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制,显著提升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卫星采用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平台设计。通过采用平台舱、载荷舱可分离式设计理念,将实现载荷舱的超高精度指向控制,较现有水平提升1到2个数量级。(中新社)
#历史上的今天 #苏联 #卫星 #航天

【19571004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苏联的斯普特尼克1号于1957年10月4日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第一颗进入行星轨道的人造卫星。(维基百科
#航天 #太阳 #太阳探测卫星 #卫星 #羲和号

【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0月14日18时5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羲和号”全称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运行于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Hα是研究太阳活动在光球和色球响应时最好的谱线之一,通过对该谱线的数据分析,可获得太阳爆发时的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助于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机制。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将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现,探究太阳爆发的源区动态特性和触发机制,同时探测太阳暗条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色球表现,揭示其与太阳爆发的内在联系,还将获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过程,为解决“太阳爆发由里及表能量传输全过程物理模型”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本次任务成功搭载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的2颗政府间合作微小卫星:大学生小卫星-1、大学生小卫星-2A,主要开展盘绕式伸展臂展开、星基广播式监视及星间通信等技术验证。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成立的第一个高技术领域国际组织,此次任务是该组织成立以来首次发射卫星。此外,本次发射还搭载了8颗商业微小卫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91次发射。(中新社)

相关新闻🔗
21-09-29 中国计划今年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卫星
#韩国 #火箭 #航天 #卫星

【韩国火箭发射升空,但未将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文在寅表遗憾】

当地时间21日,韩国发射了首枚自主研发的火箭“世界”号,但火箭最终未能被送入轨道,韩国政府官员宣布发射失败。

据报道,火箭在当地时间21日下午5时许发射。不过,韩国科学技术部长官林惠淑随后表示,由于火箭第3级发动机提前46秒停止燃烧,发射任务失败。

文在寅在观看发射并听取“世界”号运载火箭飞行任务的有关情况汇报后表示,对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感到遗憾。

文在寅指出,能把发射器送入700公里高空已是一项壮举,但将试验卫星送入轨道仍是我们未完成的课题。他强调,若能反复检查并完善不足之处,明年5月的第二次发射定能取得成功。

“世界”号是第一枚完全使用韩国技术研制的火箭,整个工程耗时11年、总投资将近2万亿韩元。(中新社)(韩联社)
#航天 #卫星 #空间碎片 #太空垃圾 #实践21

【中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一号卫星:用于空间碎片减缓技术试验验证】

北京时间10月24日9时2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实践二十一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碎片减缓技术试验验证。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93次飞行。(中新社)
#国际空间站 #卫星碎片 #卫星 #航天

【1110 国际空间站实施躲避中国卫星碎片的机动】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新闻处对卫星通讯社称,飞行控制中心成功进行了一次国际空间站躲避中国卫星碎片的机动。

此前据报道,根据弹道专家的计算,11月12日一块“风云-1C”卫星碎片应在距国际空间站危险近处飞过。这是2007年中国反卫星武器试验中被击碎的中国一颗气象卫星的残片。

为避免碰撞威胁,俄国家航天集团借助与空间站对接的“进步MS-18”货运飞船将国际空间站的飞行高度提高了1.2公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相关新闻🔗
21-02-25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主导制定减少轨道碎片国际标准
21-03-24 中美各一颗气象卫星先后太空爆炸 疑似撞击
21-03-24 星链卫星太多NASA也怕撞?双方签协议:星链主动让路
21-04-01 CNSA和NASA就交换火星探测器轨道数据举行会谈
21-10-24 中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一号卫星:用于空间碎片减缓技术试验验证
乌鸦观察
#新华社 #卫星 #美国 #移民 #未成年 #墨西哥 #拘留中心 #新冠 #流感 #抑郁 【1126 新华社卫星调查:美国的秘密营地】 通过商业卫星公司的公开影像,我们完成了这次调查的核心部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如何扣留非法入境未成年人。 把不到2岁的儿童或是青少年与父母强行分离,拘禁在只有地垫和锡箔的帐篷里,食用带血的鸡肉...... 内详👉(telegraph)(新华社) 相关报道📰 21-06-23【'Heartbreaking' conditions in US migrant child…
#新华社 #卫星 #美国 #底特律 #隔离墙 #8英里墙 #种族隔离 #黑人 #金融 #种族歧视 #红线政策 #芝加哥 #贷款 #歧视 #密尔沃基 #保险 #亚特兰大 #抵押贷款 #明尼阿波利斯 #社会脆弱性

【1208 新华社卫星调查:隔离之墙】

美利坚合众国,底特律市东部。利用0.5米分辨率的商业卫星影像,可以看到南北走向、跨越4个街区的矮墙。矮墙西侧是市政管理区域,东侧是格罗斯角。

这道墙两侧的显著差异,从500公里外的太空清晰可辨:房屋、道路、绿化、设施……一切都标示出两个不同的世界。

内详👉(telegraph)(新华社)

相关报道📰
12-09-11【Racial, Regional Divide Still Haunt Detroit's Progress】- NPR
21-07-19【Built to keep Black from white:Eighty years after a segregation wall rose in Detroit, America remains divided. That's not an accident】- NBC
#中印 #不丹 #洞朗 #卫星

【路透: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在不丹争议边境加速建设】

据路透社引述美国数据分析公司HawkEye360卫星图像和分析,同时配合两名专家对比报道称,发现中国最近在不丹边境沿线开展建设工程。

负责这次分析工作的主任毕格思(Chris Biggers)说,根据卫星图像公司Capella Space和Planet Labs提供的素材发现,自2020年初以来,中国就在不丹西部边境一些地点展开建设相关活动,起初展开的工程包括清理区域和建设轨道。

毕格思补充道,中国今年开始加速在两国边境开展的工程,可能是用以放置设备和用品的小型建筑陆续出现,接着是打地基、修筑建筑物。

另外两名专家说,中国修建建筑物的六个据点似乎都处在中国与不丹之间约110平方公里的边界争议地区,当地几乎没有什么资源和人口。

一名专家和印度国防部消息人士称,中国的这些边境建设能让其更好地监测这片广大地区,并可能利用这些地点来建立国防安全相关设施。

两名专家则认为,这些村庄也为北京提供战略价值。新建筑距离印度、不丹和中国边境交界处的洞朗地区约九至27公里。2017年,中印两国曾在边境洞朗地区对峙长达两个半月。

不丹外交部拒绝对此评论,仅回应路透社称,“不公开谈论边境问题是该国政策”。印度外交部也拒绝置评。

中国外交部则回应说,相关建筑完全是为改善当地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称“在自己领土上进行正常建设活动,是中国主权内部的事务”。

人口不到80万的不丹,近40年来持续与北京协商,寻求解决彼此477公里边界的争端。对不丹而言,问题不仅在于领土完整,还包括对印度带来潜在安全影响的担忧。印度是不丹的主要盟友和经济伙伴。

不丹外交部称,不丹与中国在去年4月的最新一轮边界谈判中已同意加快解决其分歧,但拒绝讨论相关细节。(联合早报)(路透社)
乌鸦观察
#航天 #卫星 #空间碎片 #太空垃圾 #实践21 【中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一号卫星:用于空间碎片减缓技术试验验证】 北京时间10月24日9时2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实践二十一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碎片减缓技术试验验证。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93次飞行。(中新社)
#航天 #卫星 #空间碎片 #太空垃圾 #实践21 #墓地轨道

【中国卫星变“太空拖船”,将一颗失效卫星拖离地球同步轨道】

据美国“突发防务”网站当地时间26日报道,根据商业空间监测公司 ExoAnalytic Solutions 的一项新分析,中国的实践21卫星“似乎正在发挥太空拖船的作用”,它将一颗失效的北斗导航卫星从拥挤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拖离,送入“墓地轨道”。

报道称,该公司空间态势感知首席架构师布赖恩·弗莱厄林26日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网络研讨会上报告了这一观察结果。

根据弗莱厄林的介绍,在1月22日,中国实践21卫星围绕并接近一颗失效的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执行“近距离操作”后,从其轨道位置上“失踪”了几个小时。随后发现实践21进行“大机动”将失效卫星拖离地球同步轨道。

弗莱厄林26日又补充表示,最新跟踪数据显示,实践21已经和失效的北斗卫星分离,回到近地轨道。它将后者留在“超级墓地漂移轨道”中。

所谓“墓地轨道”,通常定义为在高度大约为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方300千米处的空间。

报道介绍,这颗中国卫星的举动,和具备进行在轨服务、组装和制造(OSAM)所需的能力是一致的——美国和欧洲也在追求这种能力。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11月发起一项美国国家OSAM计划,此后美国国防部一直在推进多项技术开发项目。(环球时报)(突发防务)
#中俄

【中俄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

普京访问中国期间,中俄签署15项双边协议。(新华社)

#能源 #天然气 #石油 #核电站

根据周五签署的协议,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将在10年内通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供应总计1亿吨的石油。(路透社)(卫星通讯社)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经远东天然气管道对华供应天然气长期合同。在项目达到全部运力后,俄罗斯对华管道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100亿立方米,总量将达到480亿立方米/年。(卫星通讯社)

俄罗斯总统普京周四通过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表示,除了长期向中国输送油气之外,俄罗斯还计划实施一系列大型联合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是在“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的参与下,从去年开始在中国核电站新建四台发电机组。普京表示,这些都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的能源安全。(新华社)

#贸易 #进出口 #卫星 #远东 #金融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俄中两国领导人会晤结束后表示,习近平提出了俄中双边贸易额达2500亿美元的新目标。俄中领导人此前确定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000亿美元的目标。2018年,中俄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卫星通讯社)

前述普京署名文章表示,加速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俄罗斯的战略任务之一。俄罗斯已经开始对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和跨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至2024年,通过增加过境货运量和缩短运输时间,其运力将提高一倍半。此外,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港口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发展。(新华社)

克里姆林宫最高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周三说,中国支持俄罗斯对安全保障的要求。莫斯科和北京正积极努力联合建立金融基础设施,以保护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免受第三国的制裁。(联合早报)

此外,俄罗斯和中国签署了确保 #格洛纳斯#北斗 在系统时间标度方面相互补充领域的合作协议。(卫星通讯社)
#SpaceX #地磁风暴 #卫星 #报废 #星链

【受地磁风暴影响 40颗SpaceX卫星报废】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周二(2月8日)晚间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受地磁风暴影响,公司最新部署的一批49颗“星链”卫星中,有多达40颗将被报废。

综合外电报道,本月3日,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49颗“星链”卫星。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近地点高度为大约210公里,每颗卫星都实现了可控飞行。

不过,这批卫星在发射次日便受到地磁风暴的严重影响。风暴导致卫星所在的低部署高度的大气密度升高,机载GPS显示,该高度的大气阻力比发射时高出50%。

SpaceX在声明中表示,“星链”团队控制卫星进入安全模式,采取“侧翼飞行”以最大程度减少阻力,躲避风暴。初步分析显示,由于在低空飞行时阻力增大,卫星无法脱离安全模式开展轨道提升操作,多达40颗卫星“将重返或已重返”地球大气层。

声明中说,这些脱离轨道的卫星与其他卫星的碰撞风险为零。而且按照设计,一旦进入大气层,卫星就会燃烧殆尽,这意味着报废过程不会产生轨道碎片,也不会有卫星部件撞到地面。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SpaceX公司选择在3日发射卫星,因为当时太空天气跟踪器已经预测到太阳风暴会来临。(联合早报)
乌鸦观察
#轨道 #卫星 #可视化 【地球卫星可视化:谁拥有我们的轨道】 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visualizing-all-of-earths-satellites/
#轨道 #卫星 #NASA #星链 #SpaceX #紧急避碰

【美航天局担忧“星链”计划或致近地轨道“严重拥堵”】

2月10日,美国航天局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第二代“星链”计划表示担忧。美航天局说,这个在近地轨道额外部署3万颗卫星的计划可能造成轨道“严重拥堵”,增加碰撞风险,影响美航天局的科研及载人航天任务。

美航天局在8日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信函中说,目前在环绕地球的轨道内约有2.5万个物体运行,其中约6100个物体的近地点高度在600千米以下。第二代“星链”计划将使环地球轨道内的物体数量增加1倍以上,并使近地点高度在600千米以下的轨道内运行的物体数量增加4倍以上。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2019年5月23日将首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并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从太空向地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2020年5月,该公司向联邦通信委员会提交第二代“星链”计划实施申请,计划再额外部署3万颗卫星,使其卫星总数达到4.2万颗。目前,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在审查该申请。

美航天局在致联邦通信委员会的信函中表示,仅从上述轨道内的物体数量来看,在有限的轨道高度内增加这么多“星链”卫星必然会增加卫星碎片撞击的风险。要确保第二代“星链”系统部署“谨慎进行”,以保持航天飞行安全和太空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美航天局建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供分析报告,证明该公司对其计划部署的“星链”卫星具备调控能力。(新华社)

此前,美国卫星今年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中方出于安全考虑实施“紧急避碰”。不过美方在1月28日发给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的照会中,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没有达到紧急避碰门槛。对此赵立坚表示这并非一个航天大国应有的负责任态度。更何况,美方也无权单方面设定一个“紧急碰撞标准下限”。(参考消息)
#俄罗斯 #乌克兰 #马斯克 #星链 #卫星 #通信

【马斯克称已为乌克兰启动“星链网络”】

马斯克周六(2月26日)宣布,在乌克兰启动了“星链”服务,为其提供网络支持,“星链服务现在正在乌克兰运行。更多终端已在运营行途中。”

马斯克的决定是对乌克兰副总理兼数字化转型部长费奥多罗夫(Mykhailo Fedorov)的要求做出的回应。在马斯克发表该推文10小时之前,费奥多罗夫在推特上请求他为正处于危难中的乌克兰提供星链服务。

不过,据财新报道,多名航天系统、通信系统人士都认为,即便星链在乌克兰启动卫星互联网,可能也不会发挥太多的作用。

首先,马斯克的星链,主要也是依靠地面站,目前主要是在北美布了一些地面站,在全球网络组网层面并没有特别成熟,通信能力有限。

其次,解决了地面站问题,用户使用普通的手机也没法直接上网。使用星链提供的互联网服务,需要特制终端,成本贵。

此外,马斯克的星链,如果只是给乌克兰民用,不动干戈,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如果用于军事用途,那么俄罗斯方面完全可以采取措施阻断通信。比如卫星互联网仍是基于频率的无线通信,俄罗斯可以采用电磁炮等干扰武器;比如低轨卫星过境有可以预测的路线和时间,战争时期不排除直接摧毁卫星。

“马斯克的星链提供商用互联网服务,或者更进一步给美国提供军事通信支持。但是如果马斯克的星链深入介入乌克兰战争,打着商业的旗帜做军事用途,可能不利于以后星链在全球的应用推广,毕竟涉军用途可能让一些国家不放心。”多名航天系统、通信系统人士认为。(联合早报)(财新网)
乌鸦观察
#朝鲜 #弹道导弹 #导弹 #火星12 【朝鲜进行“火星-12”型地对地中远程弹道导弹试射】 据朝中社1月31日报道,‌朝鲜30日进行了“火星-12”型地对地中远程弹道导弹验收试射。 报道说,‌这次试射是按照朝鲜国防科学院和第二经济委员会等有关机构的计划进行的,‌目的是检验“火星-12”型地对地中远程弹道导弹,‌全面确认该武器系统的精确度。 报道说,‌国防科学院考虑周边国家的安全,‌运用最大高角发射机制,‌在朝鲜西北部地区向朝鲜东部海域进行了试射,‌并且公开了安装在导弹战斗部的摄像机拍摄的地球图像资料。…
#朝鲜 #导弹 #卫星 #侦察卫星 #弹道导弹

【朝鲜:完成第二次“重要”侦察卫星测试】

朝中社3月6日报道说,朝鲜于5日进行了一次重要的侦察卫星发射试验,以检验卫星数据收发及控制指令系统和各种地面卫星管制系统的可靠性。2月27日,朝鲜曾进行过一次侦察卫星的发射试验,以检验其高分辨率摄影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运行精确度等。

这是朝鲜一个星期内第二次测试卫星设备,也是今年以来第九次发射。

分析指出,最新试射的导弹最高飞至约560公里,射程为270公里。从射程和射高参数来判断,这与上月27日发射的准中程弹道导弹相似。当时军方探测到的导弹射高约620公里,射程为300公里。(联合早报)(新华社)

当天距离韩国下一届总统选举仅剩4天,且缺席投票即将结束。有意见称,朝鲜此时发射导弹或考虑到韩国即将举行总统选举。也有分析认为,在俄罗斯与美国围绕乌克兰局势展开新一轮激烈交锋的情况下,朝鲜试图继续发起武力示威,增加对美谈判筹码。此外,虽然顺安属于“郊区”,但相对来说还是有很多居民可以知晓发射情况,因此朝鲜或借此巩固内部团结。(韩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