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5.1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火星 #航天 #毅力号 #车辙

【“毅力”号火星车首次在火星表面行驶】

当地时间5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新一批“毅力号”火星探测车发回的图像。其中包括“毅力号”3月4日首次在火星行驶期间拍摄的照片,从图片中可看到探测车在火星表面留下的齿轮印迹。

在约33分钟的时间里,“毅力”号在火星上先向前移动了13英尺(4米),然后原地左转150度,再向后移动了8英尺(2.5米)。“毅力”号的行驶速度最高为每小时0.01英里(0.016公里)。(中新社)(中新社)(NASA)
#NASA #火星 #水

【NASA:火星地壳下可能含有大量水

美国宇航局(NASA)16日发表文章称研究表明,火星地壳下可能含有大量水。

文章提到一项由NASA资助的新研究称,数十亿年前,火星是一个被海洋、湖泊覆盖的星球,海洋深度在330至4920英尺(100到1500米),这一体积大约相当于地球上大西洋的一半。其中有30%至99%的水通过化学作用成为火星地壳下的含水矿物质。

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3月16日的《科学》杂志上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它的结论构成了对当前理论的挑战。此前,科学家们认为,随着火星地壳的温度逐渐降低,其磁场不断减弱,火星表面的大量水通过大气逃逸到太空中。

据科技媒体“空间”网站报道,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生伊娃·谢勒(Eva Scheller)说,目前大气逸出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我们所掌握的关于火星上曾经存在的水量的数据。谢勒认为,火星的水一方面通过大气消失在太空中,另一方面通过化学作用成为含水矿物质存在于火星的地壳下。

研究报告发布的数据模型显示,火星在41亿年前至37亿年前的诺亚纪时期失去了40%至95%的水,火星大约在30亿年前就变成了一颗干旱的星球。

谢勒认为尽管火星地壳下可能有大量含水矿物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前往火星的宇航员会很容易提取这些水必须通过一些操作才能获得可观数量的水。(中新社)

相关报道
【New Study Challenges Long-Held Theory of Fate of Mars' Water】 - NASA
【Mars may hide oceans of water beneath its crust, study finds】 - Space
【Mars long ago was wet. You may be surprised where the water went】 - 路透社
#中美 #火星 #交通安全 #轨道数据 #探测器 #CNSA #NASA #国家安全 #卫星 #航天

【CNSA和NASA就交换火星探测器轨道数据举行会谈】

2021年1月至3月,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交换火星探测器轨道星历数据举行多次会谈及交流,以确保火星探测器的飞行安全。(CNSA)

据美联社报道称,由于担心技术盗窃和中国太空计划的秘密性、军事支持性,美国法律几乎禁止NASA和中国之间的所有接触。

NASA代理局长Steve Jurczyk在上周的一次视频会议上说,当NASA可以向国会证明它有保护措施来保障信息时,可以有例外,而且他还说,确实与他们有针对性的接触。(美联社)
#火星 #航天 #毅力号 #机智号 #无人机 #莱特兄弟

【机智号无人机已接触火星地表,且到达飞行区域】

NASA 官方放出了 “机智号”的最新照片,并宣布 “机智号”已接触火星地表,且到达飞行区域。

据 NASA 火星直升机总工程师 Bob Balaram,“机智号”脱离 “毅力号”后,将以零下 15 摄氏度恒温,度过自己在火星的首个夜晚,如果一切顺利,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任务团队将对 “机智号”进行检查,之后再做一些热身准备,最早于 4 月 11 日进行首飞,数据最早于 4 月 12 日送达地球。(IT之家)(NASA)

此外,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份声明称,取自莱特兄弟飞机(称为the Flyer)上的一块布料被固定在“机智号”直升机的太阳能电池板下面,它是人类在地球上第一个受控飞行器。(维基百科)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火星 #航天 #机智号 #无人机

【美国“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已经完成首飞】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4月19日消息,美国“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已经完成首飞。机智号也是第一架尝试在另一颗星球上进行控制飞行的飞机。(NASA @Twitter)
#NASA #火星 #航天 #制氧 #氧气

【NASA“毅力号”成功在火星上制氧】

北京时间 4 月 22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 (NASA) 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周二在火星上成功制造出了首份氧气。

“毅力号”携带了名为“火星氧气原位资源利用实验”(MOXIE) 的设备,能够从火星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然后转化成氧气,非常像地球上的树木。周二,“毅力号”制成了首份氧气。它的量很小,只有 5.4 克,但是它证明这项技术在火星是可行的。(IT之家)

NASA 称,这项技术演示的结果充满了希望。氧气不仅仅是我们呼吸的东西。火箭推进也依靠氧气,未来的探险家也将依靠它来回家。

相关报道📰
【NASA’s Perseverance Mars Rover Extracts First Oxygen from Red Planet】- NASA
#火星 #航天 #祝融号

【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今天上午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启动仪式上,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遴选最终“祝融号”脱颖而出。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我们的太空 @微博)

“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有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澎湃新闻
#火星 #航天 #天问一号 #着陆 #乌托邦平原

【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以来各系统工作正常。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科学探测工作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根据目前飞行情况,天问一号探测器拟于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至5月19日期间择机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界面新闻)(中国国家航天局)
#天问一号 #火星 #航天 #祝融号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

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新华社

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华尔街日报
#天问一号 #祝融号 #火星 #航天

【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落火影像】

2021年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和“祝融号”火星车的驶离坡道、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图一由火星车前避障相机拍摄,正对火星车前进方向。图中可见坡道机构展开正常;图像上部的两个伸杆为已经展开到位的次表层雷达;前进方向地形清晰。为获知火星车前进方向更大范围的地形信息避障相机采用大广角镜头,在广角镜头畸变的影响下,远处地平线形成一条弧线。

图二由导航相机拍摄,镜头指向火星车尾部。图中可见火星车太阳翼、天线展开正常到位;火星表面纹理清晰,地貌信息丰富。

5月15日,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5月17日,环绕器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为火星车建立稳定的中继通信链路,陆续传回图像数据。目前,火星车正在开展驶离着陆平台的准备工作,将择机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中国航天文化 @微博)
#火星 #航天 #祝融号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着陆点全景图,是火星车尚未驶离着陆平台时,由火星车桅杆上的导航地形相机,进行360°环拍,经过校正和镶嵌拼接而成。图像显示,着陆点附近地势平坦,远处可见火星地平线,石块丰度和尺寸与预期一致,表明着陆点自主选择和悬停避障实施效果良好。

火星地形地貌图,是火星车驶达火星表面后,由导航地形相机拍摄的第一幅地形地貌影像图。图像显示,近处表面较平坦,分布有大小不同的石块,边缘平滑、颜色较浅、呈半掩埋状,较远处有一环形坑,环形坑边缘分布有颜色较深、棱角分明的石块,更远处是几处沙丘。

“中国印迹”图,是火星车行驶到着陆平台东偏南60°方向约6米处,拍摄的着陆平台影像图。图像显示,着陆平台熠熠生辉,国旗鲜红方正,表面地貌细节丰富。

“着巡合影”图,是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合影。图像通过无线信号传送到火星车,再由火星车通过环绕器中继传回地面。(新华社
#航天 #火星 #木星 #月球

【中国拟于2028年实施火星取样返回,2029年实施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
原标题:国家航天局发布“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重点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在今天(6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正式发布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重点规划。
...
在月球探测方面,“十四五”时期,将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实施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等任务;后续还将研制发射嫦娥八号,与嫦娥七号共同构成科研站基本型。值得一提的是,在载人航天方面,2022年我国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站,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科学试验、空间站平台维修维护等工作,并推动后续任务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
...
中国的行星探测工程,统筹考虑工程技术发展和热点科学问题研究的需要,明确在2030年前,以火星探测为重点和主线,按照“一步实现绕着巡、二步完成取样回”的路线进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绕着巡的既定目标,下一步拟于2028年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同时还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的环绕探测,2029年实施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后续行星探测工程任务,已经得到党中央肯定,相关方案正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中国的航天 @微信
#火星 #航天 #载人航天 #经济圈 #航班化 #核热推进 #核聚变 #天梯 #近地球轨道 #地球空间驿站 #轨道转移 #重型运载火箭

【王小军:中国载人火星探测“三步走”设想】

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在俄罗斯召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IAF副主席王小军应邀作了题为《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的大会报告。、王小军简要回顾了全球火星探测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载人火星探测发展路线及任务架构,明确了载人火星探测任务航天运输系统的组成、特点、总体方案与设计参数。

1, 载人火星探测“三步走” 设想

第一步机器人火星探测(技术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火星采样返回、火星基地选址考察、原位资源利用系统建设等。

第二步初级探测(初步应用阶段)
主要任务:载人环火、轨道探测、载人火星着陆探测、火星基地建设等。

第三步航班化探测(经济圈形成阶段)
主要任务:包括大规模地火运输舰队,大规模开发与应用等。

2. 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架构

影响任务构架设计的因素有地火转移轨道类型、出发时间、出发点、推进技术、是否采用气动捕获等。

地火转移轨道类型:基本轨道分为长停留合式轨道和短停留冲式轨道。地球和火星之间也存在着循环轨道,可以定期重返地球和火星,适用于长期多次的载人火星探测任务。

出发时间:2033年、2035年、2037年、2041年、2043年等。

出发点:选择高椭圆轨道(HEO)的出发较为合适。

推进技术:核热推进是目前载人火星探测方案设计的重要选择。核聚变推进理论上具有更高比冲性能,需要理论和技术的突破,适合作为载人火星探测更远期的研究目标。

此外,我国还研究将天梯这一新型运输系统作为空间出发点,能降低火星探测运输的规模。

3. 每个阶段技术特点

机器人火星探测阶段:
采用大型或重型运载火箭,直接将探测器发射至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采用化学推进,选择脉冲式合式轨道,并利用反推制动达到火星进行探测。

初期载人探测阶段:
针对轨道转移设计了一种新型任务构架,该构架采用核电核热推进组合、人货分运,在近地球轨道(LEO)组装,从HEO出发,配合使用火星气动捕获。

航班化载人火星探测阶段:
采用核动力一体化运输模式,从地球空间驿站、日地L2等基地出发,选择地火循环轨道,地火循环轨道上已布置转移飞行器,转移飞行器的推进剂由地面或空间加注站补给。

4. 任务描述

进入地球轨道+地球轨道组装+地火转移+火星登陆与上升+火星轨道对接+返回地球

飞行时间:往返数百天
飞行距离:数百万公里到数亿公里
轨道交会对接:数次甚至10余次

5. 设计参数

地球上升段:7枚重型运载火箭和1枚载人运载火箭,采用化学推进剂。

地球空间摆渡地火转移阶段:基于高比冲核电推进技术的摆渡级,以及基于高比冲大推力核热推进技术的地火转移运载器。

火星空间:基于化学推进的火星着陆与上升器。

地火转移运载器:采用核热核电双模式,以三台10吨级推力的核热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利用核电系统为各分系统提供电源。

载人型转移运载器:总质量为246吨,加注108吨液氢,可以运送包括深空居住舱、载人飞船等共65吨的有效载荷。

载货型转移运载器:总质量为328吨,加注76吨液氢,有效载荷质量为206吨。(中国航天报 @微信)
乌鸦观察
#NASA #火星 #水 【NASA:火星地壳下可能含有大量水】 美国宇航局(NASA)16日发表文章称,研究表明,火星地壳下可能含有大量水。 文章提到,一项由NASA资助的新研究称,数十亿年前,火星是一个被海洋、湖泊覆盖的星球,海洋深度在330至4920英尺(100到1500米),这一体积大约相当于地球上大西洋的一半。其中,有30%至99%的水通过化学作用成为火星地壳下的含水矿物质。 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3月16日的《科学》杂志上,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它的结论构成了对当前理论…
#火星 #南极 #水 #液态水

【火星南极发现大量地下液态水 远远超出之前设想】

据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刊发的论文,在科学家证实火星上仍有充满液态水的湖泊近三年之后,美国宇航局(NASA)的研究人员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火星上的水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多,其南极地表下不到一英里的地方竟然存在几十个湖泊。
...
奇怪的是,这里的温度约为零下81华氏度(零下63摄氏度),即使有被称为高氯酸盐的矿物存在,水也无法保持液态,这一现象困扰着研究人员。

论文作者之一、JPL调查员普劳特(Jeffrey Plaut)表示,要么液态水在火星的南极下面很普遍,要么这些信号表明了其他情况。(南方都市报)

相关报道📰
【Study Looks More Closely at Mars’ Underground Water Signals】- NASA
#中欧 #火星 #航天 #火星快车 #祝融号

【中欧火星探测器成功开展在轨中继通信试验】

记者12月1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近期,我国天问一号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团队合作,开展了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后续,双方将在本阶段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数据中继通信合作。

祝融号火星车目前在火星表面工作196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297米,获取巡视探测原始科学数据约10GB,能源充足、状态良好。(新华社 @微博)
乌鸦观察
#Nature #年度总结 #谭德塞 #北极 #乌拉圭 #检测 #登革热 #mrna疫苗 #辉瑞 #张永振 #BLM #抗议 #李兰娟 #新西兰 #福奇 【Nature年度十大人物,直面2020年的科学和社会挑战】 谭德塞:警示全球 1月3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各成员国积极应对 Verena Mohaupt:极地巡逻 Verena Mohaupt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北极科考任务——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浮观测站(MOSAiC)的后勤负责人。 Gonzalo…
#Nature #年度总结 #南非 #Omicron #疫苗公平 #科普 #FDA #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 #火星 #航天 #人工智能 #蛋白质 #论文造假

【《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公布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上榜】

英国《自然》杂志15日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人物榜单,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当年重大科学事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自然》杂志特写部主编理查德·蒙纳斯特斯基表示:“从追踪危险的新冠变异株到证明气候变化在极端天气中的作用,再到将探测器送上火星,本年度《自然》十大人物聚焦身处重要科学事件中心的个人,这些科学事件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冠研究占据半壁江山

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研究创新与测序平台主任图里奥·德·奥利维拉和他的团队拉响了奥密克戎的警报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主任温妮·拜恩伊玛带头批评富裕国家和药企对公平分配新冠疫苗的呼声充耳不闻,这让许多中低收入国家无力保护他们的公民。

英国卫生安全局的流行病学家米汉·卡尔将该机构的科学报告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帮助传播关于新冠肺炎的关键信息。

珍妮特·伍德考克带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度过了风波不断的一年,包括应对在新冠疫苗加强针和一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上做出的争议性决定。

气变仍是重大科学问题

伦敦的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弗列德里克·奥托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快速评估了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否在引发特定极端天气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今年,各国在承认原住民群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预防全球变暖的重要性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离不开前联合国职员、目前在菲律宾工作的维多利亚·托利—科尔普斯等环保人士的努力。

火星车和人工智能

今年的重大科学事件还包括中国成为第二个让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和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交出的完美答卷。

人工智能研究员蒂姆尼特·格布鲁成立了一个研究所,在她之前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以更合乎伦理的方式开发人工智能系统,就在一年前,她因这些工作离开科技巨头谷歌一事曾闹得沸沸扬扬。

计算机科学家古伊拉姆·卡巴纳揭露了数以千计的造假论文充斥着软件生成的无意义文字,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工智能研究员约翰·詹珀和他在伦敦 DeepMind 的同事公开了阿尔法折叠的代码,阿尔法折叠能利用AI技术以惊人的准确率预测蛋白质结构。

附注:现代科学研究是由团队——且往往是大型团队——合作完成的,然而科研世界也充满了个人发挥影响的故事。《自然》年度十大人物(Nature’s 10)并非一个奖项,也不是全球前十排行榜,它是对今年重要科学进展、事件以及其中一些关键人物和他们同事的记录。十大人物由《自然》编辑选出,集中了影响2021年一些最重要科学事件的个人。(中新社)(NaturePrtfolio)
乌鸦观察
#火星 #南极 #水 #液态水 【火星南极发现大量地下液态水 远远超出之前设想】 据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刊发的论文,在科学家证实火星上仍有充满液态水的湖泊近三年之后,美国宇航局(NASA)的研究人员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火星上的水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多,其南极地表下不到一英里的地方竟然存在几十个湖泊。 ... 奇怪的是,这里的温度约为零下81华氏度(零下63摄氏度),即使有被称为高氯酸盐的矿物存在,水也无法保持液态,这一现象困扰着研究人员。 论文作者之一、JPL调查员普劳特(Jeffrey Pl…
#火星 #水 #水资源 #火星大峡谷 #冻土

【欧俄联合探测项目在火星大峡谷发现大量水的存在】

当地时间15日,欧洲航天局发布公告称,该机构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Roscosmos)联合实施的火星探测项目通过其微量气体轨道飞行器(TGO)发现,火星水手号峡谷中心区域的地下存在大量的水,这些水可能以冰或者含水矿物的形态存在。据称,这片含水地带的面积相当于整个荷兰的大小。

研究人员表示,此前火星上发现的水大多是在极地区域,而这次能在赤道附近地表一米以下发现富含水的“绿洲”,要归功于微量气体轨道飞行器上的高分辨率超热中子探测器(FREND)。通过进行中子通量测绘,更多之前未被探测到存在水的区域可能会显现出来。

欧航局认为,更好地了解水以何种形态存在于火星何处非常重要,这不仅对人类未来在火星的实地探索有着很大的意义,还将有助于寻找火星上可能存在过可居住环境与生命的迹象。(央视新闻)

相关报道📰
【Scientists spot water ice under the 'Grand Canyon' of Mars】-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