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5.1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乌鸦观察
#观点 #Opinion #睡前消息 #陕西 #西安 #买菜 #封城 #动员 #教训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微信群 #效率 #专业化 #层层加码 #物流 #电商 【睡前消息:西安封城买菜难,还可以做得更好】 ... 首先,要看到西安市政府显然从武汉疫情中吸取了一定教训,在承认疫情已经全面爆发之后,果断切断了对外交通,要求主流人群就地隔离,还从外地调动了足够的医生护士搞全面核酸检测。所以,现在我们只看到个位数的超人突破疫情隔离网,或者冬泳过渭河,或者步行翻秦岭,才能对疫情扩散造成一定威胁。 ... 但…
#观点 #Opinion #八点健闻 #专访 #人间百态 #流调 #基层 #倦怠 #补贴 #清零 #共存 #专业化 #微信群

八点健闻:一个基层防疫人员的712天】
...
本文的主人公李力是一名90后基层防疫工作者,他来自疫情反复无常、多次封控的边境小城,疫情前是一名普通医生,在新冠大流行的两年时间里,他辗转于各隔离酒店和城乡社区之间,负责采样相关工作,接触过守边“将士”、网格员、支援队伍、流调人员、公职人员、感染者以及被疫情影响的普通居民。疫情改变了这里的每一个人。
...
7月又爆发了一轮疫情,被隔离人员的检测项目和频率增加了两倍,我被临时调到了隔离酒店采样。最令我头疼的工作,其实是填表。那时报表由5个变成了12个,收表的微信群有七八个,工作交流群有几十个,删也不能删,看也看不完,也没有一套通行规范,一下说这样报,一下说那样报,我每天都在报数据,头都大了。
...
我们基层工作者的待机时长是365天X24小时,被召唤的时间,可能是半夜三点,也有可能是烈日当头的正午。吃不上饭,睡不着觉是常态,我曾经在48小时内连续出了两次任务,最终只睡了一小时。
...
两年来,疫情侵吞了我全部的精神和现实世界,它将我从一个普通医生的生活中完全剥离出来,然后框死在了一个一切由新冠定义的时空里。
...
希望并非没有出现过,从疫苗到药物,从封城到全员核酸,从阿尔法到欧米克戎,病毒一次又一次地击溃了我的信念。
...
用“崩溃”这个词来形容基层防疫工作者的心态,未免太激烈了,一个更为贴切的词是倦怠。
...
在我们的培训指导课程上,各级专家给出的规范并不统一,但这样的差异只有这些我们上课的“学生”知道,我也曾试图指出这些不同之处,但很多朋友提醒,作为执行者,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并不在我们职责范围内,我就是纳闷儿,专家之间难道没有交流吗?

自参加防疫工作以来,我本人并没有获得额外的补贴,但有坚守在隔离酒店的朋友获得了300元补助,高强度的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激励是群体性倦怠的原因之一。但这些补助或许应该给临时工和失去生计、被隔离在家的普通民众。
...
动态清零是一个科学问题,但难处不在于科学原理,而在于如何自上而下、保质保量地传递和执行“科学”,试问,哪一位决策者、哪一位基层工作者不曾羡慕、不想学习那种按部就班就能筛出感染者且不影响大多数人生活的“科学”精准防疫策略呢?

我的想象中,每一座城市的防疫体系都应该是一台适合自己的“防疫机器”,这台机器可以是冷冰冰的,但一定是精密的,常态化疫情中,可以挂一档,大规模疫情可以挂二档,从关键零件到每一颗螺丝钉都知道每一个档位自己该怎么运行,但这台机器的最高能力等级可是是三级甚至更高,这样才不至于用一次就报废。

但一座城市手里有什么样的零件,能组装成什么样的机器,难度如何,并不是我一个螺丝钉可以想象的。
...
内详👉(八点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