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6.4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乌鸦观察
#美国 #寿命 #预期寿命 #疫情 #次生灾害 【美国人均预期寿命缩短近2年,新冠病毒跃升成第三大死因】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周二(12月21日)发布的最终数据,‌美国人2020年预期寿命较上一年缩短1.8年,高于今年7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初步预测结果——当时是较上年缩短1.5年。 具体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人口预期寿命为77岁,较2019年的预期寿命78.8岁减少了1.8年。其中男性预期寿命为74.2岁,较2019年的76.3岁减少了2.1年;女性预期寿命为81.4岁,…
#美国 #超额死亡 #全因死亡率 #医疗资源

【CDC:美国在大流行期间遭受了超过100万的超额死亡】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在大流行期间,美国已经有超过100万例超额死亡。超额死亡是通过查看前几年的死亡人数来计算的。2019年,美国有280万人死亡;2020年,约为330万人。

据卫报报道,这些死亡主要归因于新冠肺炎,以及可能因医疗护理延误和卫生系统不堪重负而导致的状况。许多美国人在大流行期间推迟了治疗时间,同时他们的治疗质量也下降了,因为卫生系统被新冠搞得不堪重负。

据CDC称,至少有92.3万美国人死于确认的新冠病例。其他超过正常预期数字的死亡原因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阿尔茨海默病。美国也处于用药过量的危机之中,在大流行的第一年就有超过10万例用药过量死亡

布里格姆女子医院的急诊医生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讲师杰里米-福斯特说,“全因超额死亡率是考察新冠影响的最可靠和无偏见的方法之一”,"它不依赖于做了多少次检查或主观的死因指定"。

福斯特指出,"有时人们说,阻止新冠只是'延迟死亡'。对此,我想说,是这样的,这就是医学和公共卫生的意义所在。“(卫报)
乌鸦观察
#新冠 #抗原 #检测 #抗原检测 #假阴性 #假阳性 【国家卫健委:一般人群不要随意做新冠抗原检测】 3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在发布会上表示,‌抗原检测应该用在高风险、高流行率的聚集性感染的人群检测,‌一般人群不要随意做抗原检测。 “我们国家已经批准的抗原检测试剂它的敏感性在75%-98%,‌特异性是95%-99%之间。”李金明表示,‌因为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比较好,‌大部分地区人群的流行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李金明解释,‌如果拿敏感性在8…
#新冠 #抗原 #检测 #抗原检测 #Omicron #ICU #隔离 #集中隔离 #医疗资源 #中医药 #针灸 #CT值 #分级治疗 #物传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修订要点】

一是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同时提高疑似病例诊断或排除效率,要求疑似病例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或闭环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进行集中隔离管理或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二是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病例分类收治措施:

1.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2.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三是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写入诊疗方案,即: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四是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内容;结合儿童患者特点,增加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

五是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以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据此,新版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国家卫健委)
#上海 #疫情 #分析 #隔离 #医疗资源

【分析:上海或亟需外部支援检测及隔离资源(摘抄)

上海疫情近几日并未见到好转迹象,这反映在几个指标:
1、外溢病例数量在要求48小时核酸才能出城,且出城数量在大幅缩减情况下,仍未有减少,甚至隐隐有加重态势;
2、在风险人群而非管控群持续筛出百例左右感染者;(图1)
3、新披露地址数量连续五日超过200处,说明仍不断在新地址发现感染者;(图4)

在管控小区及楼宇以外,仍然有不少隐匿传播链条尚未被发现,社会层面的传播不彻底斩断控制,那么管控小区内部清零开放后,就面临着再次被传播“污染”可能,先前封锁的成果就会化为泡影。

同时,由于阳性感染这数量快速上升,涉及管控小区数量、密接者也随之大幅上升,上海自身疾控追索、基层管控、核酸检测、隔离等能力很可能均已到达瓶颈。一线人员疲惫不堪,这些反映在以下现象(仅为个人及一些在沪朋友观察,不能代表普遍情况):

1、检测端:封控区内核酸检测速度较慢,有些小区有确诊后,要多天后才有检测能力跟进检测;(有一朋友在北蔡楼封了一周才进行首次核酸)
2、处理及信息传递:检测结果迟迟无法未上传到云端披露;
3、基层信息及追索机制:48小时做小区筛查,仅仅就喇叭催促人员下楼,并没有机制能追索到所有人。靠自觉可能会漏掉一些不愿进行核酸检测人员。(早先人力充足时,密接封楼核查时是会验证所有住户,这需要基层补齐大量人员协助并做好信息登记工作)
4、隔离层面:阳性人员及密接人员隔离转运速度,也似乎有所降低。

如果目标依然是清零,那么超量、快速、高密度的核酸检测能力是必须的前提,之后与之配套的是将感染者快速带出社区进行隔离,以便实现社会层面的清零,尽快恢复社会的正常运转。

在感染人数在快速增长、本地管控能力达到瓶颈之下,必须依赖外部资源协助来帮助沪上快速控制危机。

特别是要利用好本次周末两天休息时间积极谋求周边省份江苏、浙江、安徽乃至目前疫情尚不严重的中部省份进行驰援,尽快提升检测及隔离能力。(伊洛 @微信)(图4图5)

相关新闻🔗
22-03-10 上海本轮疫情关联九省十八市
22-03-13 上海本轮疫情关联十省二十二市
22-03-16 上海本轮疫情关联十四省三十余市
22-03-20 疫情地图背后:外省复外省,外省何其多
22-03-20 上海本轮疫情关联十五省四十余市
乌鸦观察
#上海 #疫情 #分析 #隔离 #医疗资源 【分析:上海或亟需外部支援检测及隔离资源(摘抄)】 上海疫情近几日并未见到好转迹象,‌这反映在几个指标: 1、外溢病例数量在要求48小时核酸才能出城,‌且出城数量在大幅缩减情况下,‌仍未有减少,‌甚至隐隐有加重态势; 2、在风险人群而非管控群持续筛出百例左右感染者;(图1) 3、新披露地址数量连续五日超过200处,‌说明仍不断在新地址发现感染者;(图4) 在管控小区及楼宇以外,‌仍然有不少隐匿传播链条尚未被发现,‌社会层面的传播不彻底斩断控制,‌那么管控…
#上海 #疫情 #分析 #隔离 #医疗资源 #观点 #Opinion

【上海3月26日疫情分析(摘抄)】

数据持续上升并不可怕,只要策略得当,能让封控区的群众看到希望,知道自己的牺牲能换来一段时间后疫情的遏制,阶段性的管控大家都会尽力配合和承受,一线医护、疾控和社区基层工作者的高强度的工作后也可以喘息。

1、隐匿传播链

目前外溢其他地区几乎每天均有数例、每天在风险人群而非管控区筛出数百例、每天新增感染者地址数量数百个,种种指标都提示社会中仍然有不少未被发现的隐匿传播链,准备以何种方法追索、何时能够彻底斩断?

如果社区中隐匿传播链广泛,封控小区清零解禁后,准备如何防止及追索小区再次被传播和污染?

2、转运、隔离及医疗储备资源状况

3月份累计阳性1.25万个,其中近三天就超过一半达到6549个,阳性感染这及其密接均需要集中隔离,对相关硬件、软件及医护资源短期需求均有井喷。

看到上海已经在改造各种场馆建造方仓,但每项资源都是有约束边界、都是需要时间进行建设和调度的。目前上海储备了多少隔离床位及配套医护?还有多少冗余量,能够撑几天?是否做好资源短期触及上限后的预案?

3、医护、疾控、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及人员储备

3月以来上海疫情日益严重,医护、疾控、采样人员很可能已经连轴转高强度工作了近一个月,他们能否得到充分的轮转休息,待遇有没有相应提升。疫情加重,相应人员需求不可避免会继续上升,

如果能力不足,能否跨区招聘更多人员?能否邀请兄弟省份协助?

4、部分区域隔离点已经多天,必要的生活及补助能否就位

有些小区由于疫情严重,在持续不断上报案例,有些可能是阳性转运不及时、有些可能是消杀不到位,后续需要改进。

这里边有很多中低收入家庭,有些是租户,有些是周边的小商贩,持续不断的封闭隔离,每一天对这些人都是煎熬。能否给予这些居民一定生活补助等支持?

5、老龄人口的照顾

今天开始不再披露病例的年龄和性别,但按照数据趋势看,26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很可能会达到近两千人的规模。这些老龄人很多有基础疾病,行动不便,不能简单放入方舱,相应医护的照顾压力如何?后续若持续上升,是否有相应的预案?

6、上海在何种情况下,会请求周边省份的协助?

是否有预案,达到何种情况下,会邀请周边兄弟省份、市县提供协助?

知道上海财政资源多、医疗资源丰富、行政效率高、官员素质高、国际化视野强,但能不能考虑下自己一线医护和疾控的工作压力有一点点大?有没有考虑到各区各自为政情况下,有那么极少量居委会、社区工作人员忙不过来,造成防疫的空档?

有没有一丝丝可能通过招聘渠道、或者邀请下其他地区的核酸检测队伍、疾控队伍来帮帮忙?哪怕增大点人力资源,让本地的医护和一线居委能够稍微喘口气,做下轮岗?

期待方案:

不停摆已经成为共识,坚决拥护。那么能否学习深圳扩大核酸检测规模,快速找出阳性感染者进行隔离?

诚挚邀请周边地级市能够对口分片区支援,也加大本地人员招聘力度,每个小区视居民人数布几个点,周末趁机分时段全员筛查一遍,上班出小区前随手做一下,快速找出隐匿传播者并隔离,试行一段可好?(伊洛 @微信)
乌鸦观察
#陕西 #西安 #孕妇 #医院 #人间百态 #次生灾害 #问责 【延误急危患者救治,西安高新医院、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停业整顿3个月】 西安卫健委勒令西安高新医院和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即日起停业整顿3个月,因其责任意识淡薄、未能履行救死扶伤职责、未落实首诊负责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导致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 高新医院总经理停职,门诊部主任、产科主任、医务部副主任免职;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法人代表董事长免职,主管副院长和门诊部护士长停职。 停业期间群众就医需求按《高新区两所医院停诊期间保障…
#上海 #疫情 #人间百态 #次生灾害 #紧急预案 #医疗资源

【人间百态:上海网格化隔离管控下的就医难

本轮疫情以来,上海出现了很多就医难的案例,包括需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需要产检的孕妇、需要做化疗的癌症患者、哮喘发作去世的医护,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微博显示已经得到解决。

(图1、4:#尿毒症 #透析)(图2、3:#孕妇 #产检)(图5、6:#肿瘤 #癌症 #化疗)

【0317 上海肿瘤医院附近有化疗病人小区被封,上海发布:已安排其他医院紧急支援】

3月17日,陆续有网友反映,借住在上海肿瘤医院附近小区的肿瘤病人,因小区管控无法继续治疗。东方网·纵相视频注意到,肿瘤医院自3月15日起同样处于疫情排查停诊状态。对此,3月17日深夜上海发布回应,“目前相关部门已安排肿瘤医院周边封控小区需要化疗的病人,去大华医院做置管维护,大华医院的护士在肿瘤医院接受过严格培训。”(东方网 @微博)

另有网友称17日网传视频中下跪求助的阿姨,其患病的丈夫已于今天凌晨去世。
乌鸦观察
#上海 #买菜 #应急处置 #紧急预案 #错题本 #微博话题 #人间百态 【0326 上海封控区域现“买菜难” 末端运力不足是主因】 上海疫情持续,重点区域小区仍然处于封控状态。多位上海市民近期反映,生活物资供应整体充足,但买菜难问题仍然很突出。“我们现在是零点抢美团、6点抢叮咚、7点抢盒马,但只要手速慢了就会抢不到,只能等第二天。”一名上海浦东的居民说。 3月25日、26日,财新记者采访了多名上海居民。一名浦东地区北蔡镇居民称,因配送人员不足,各类生鲜商超线上均显示暂不接单,无法下单,包括美团买菜…
#吉林 #长春 #买菜 #应急处置 #紧急预案 #错题本 #微博话题 #老人 #医疗资源 #人间百态

【吉林买菜难 吉林部分居民仍无法及时购菜】

27日,吉林省正加紧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力解决市民买菜难问题。多名网友反映,网上送菜小程序显示运力不足,暂停接单;也有网友在社区内组织蔬菜团购,要求达到一定数额才可以配送。部分网友还称,几日前订购的蔬菜三天后依旧没能及时收到。(经济观察报 @微博)

3月11日,长春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3月20日,长春城区实施临时性交通管制。

【长春老人不懂网络购菜在超市门口哀求?当地回应】

日前,有微博网友发布视频称:“长春老人因不懂网络抢购蔬菜,在一家超市门口哀求:可怜可怜我吧。”

长春市朝阳区委宣传部回应中称,视频中的王姓老人是该区重庆街道崇智社区的高龄老人,日常由三个儿女轮流照顾,一直生活正常,社区工作人员也一直与老人家人保持联系。3月19日,长春市实施相关防疫管控政策后,老人开始独居。社区工作人员在3月22日、24日两次上门为老人做核酸检测时,曾简单询问过老人生活情况,期间老人生活一直正常。

视频拍摄于3月25日早。据了解,当日早间,老人家中食物已经不多,便自行下楼到美日鲜超市买菜,社区志愿者劝说其先回楼上等待社区帮助无效,便跟随其后确保老人安全。美日鲜超市员工按要求提醒老人需通过电话或网上订购,老人未购买成功。社区与老人居所在前后楼,随后老人到社区,找到熟识的网格长王琦,反映购菜需求,网格长当场做了记录,老人便回家等候。由于当天正进行全员核酸,网格长在当晚7点左右,完成核酸检测相关工作后,上门为老人送去蔬菜包、大米、饼干和牛奶等物资。此后,社区工作人员便持续探访关注老人生活情况,确保正常。(中国网)

【长春市民称三长辈新冠阳性未集中收治,社区告知已入转运名单】

吉林省本轮疫情形势依然严峻。3月26日晚,宫女士在社交媒体发帖求助称,自己的父亲、爷爷、奶奶一同居住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父亲新冠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爷爷奶奶抗原自测阳性,且皆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尚未被集中收治。该网友称,两位老人情况严重,急需药物救治。

28日早上,宫女士告诉记者,父亲和两位老人仍在家中隔离,两位老人目前仍有咳痰、恶心、呼吸不畅等症状,精神状态有所恢复,但需要医疗药品支持。

28日下午3时许,宫女士称自己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知她的三位家人在今天的转运名单里。(澎湃新闻)
#韩国 #疫情 #统计 #统计口径 #死亡病例 #火葬场 #医疗资源 #老人

【0318 韩政府称奥密克戎“致死率与流感相当”两天后单日死亡人数增至429人】

随着死亡人数的激增,在死者死亡五天内举行葬礼也变得难以实现。截至3月17日下午,只有仁川家庭公园还可以提供部分葬礼预约,首尔、京畿都已排到21日,死后六天才举行葬礼变成普遍操作,人们只能先将死者放置2~3天后,再置办灵堂或者举行葬礼。

高丽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教授崔载旭表示,“政府放宽防疫措施,说是不再关注确诊人数,而是将精力集中放在预防死亡上,那现在算是怎么回事”,“确诊达到峰值后,死亡人数还会持续一个月保持高位,难道要一直放任这么多人死亡吗”。尽管如此,韩政府仍在强调奥密克戎的致死率低。中央事故处理本部社会战略班长孙映莱3月15日表示,“最近四周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已经低于0.1%,短期致死率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医疗一线有人指出,还有不少死者未被纳入政府统计数据。

3月17日在京畿道某定点医院死亡的78岁女子原本居住在疗养院,2月25日确诊后,3月4日解除隔离,却在次日出现呼吸困难被送至急救中心,当时患者肺部的一半部位都已出现肺炎,在重患者病房接受治疗,至17日死亡。该医院院长说,“这名患者解除隔离后,奥密克戎仍旧留存在身体里,发展成肺炎,最终导致死亡“,“如果将那些解除隔离后死亡的人数纳入统计,实际的死亡人数预计将达现在的两倍以上”。

大邱广域市某疗养院最近共有6人死亡,其中只有1~2人是在隔离期间死亡,其余几人都死于解除隔离之后。在首尔某大学附属医院死亡的90多岁男子也是在从新冠肺炎重患者病房转出后,于第二天死亡,他们均未被计入新冠死亡人数。

整体确诊患者激增固然是导致新冠死亡人数增多的最主要原因,对疗养设施的管理不善,也是一大原因。

大邱A疗养医院的院长说,“奥密克戎扩散后,防疫措施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老人确诊后,也无法被送往医院”,“奥密克戎导致的病情看似比较轻,却会给人造成严重咽痛,令人无法进食,体力急速下降,导致病人在解除隔离后基础疾病恶化,乃至死亡”。据说卫生所在患者隔离的第五天已为其指定居家治疗医院,但该医院并未联系过一次患者。首尔某新冠肺炎定点疗养医院的干部说,“从疗养院和疗养医院送来的患者大部分挺不过四五天就死了”。

嘉泉大学吉医院感染内科教授严中植(音)表示,“疗养医院的集体感染扩散,越来越多患者因病情恶化被转送至医院,很多患者都是在接受完新冠肺炎治疗(隔离)出院或者在居家治疗并解除隔离后重新出现恶化”。崔载旭教授表示,“取消疗养医院的疫苗通行证、第四轮接种率低、应急转移系统混乱等,是导致死亡人数激增的原因”,“特效药Paxlovid也没有切实用好”。

大邱A疗养医院的院长表示,“11个确诊患者中只有1人服用了帕克斯洛维德”,“其他患者因为患有基础疾病,正在服用多种其他药物,医生因担心出现副作用,拒绝开具处方,我们也没有积极提出要求”。还有不少患者在居家治疗期间病情急剧恶化,他们也同样难以获得 #Paxlovid 的处方。一名50多岁的痊愈者说,“医生不给开帕克斯洛维德处方,我就向卫生所诉苦,提出要求,进入了生活治疗中心”。(韩国中央日报)
#韩国 #疫情 #统计 #医疗资源 #老人 #居家治疗

【0325 韩25日起不再对60岁以上确诊者进行重点治疗】

从3月25日开始,韩国将不再对60岁以上高龄和免疫低下的确诊者进行重点管理,而是划为普通治疗对象。韩国政府称此举是为了解决此前卫生所在确定重点管理对象时必须经过繁杂的行政程序后才能开具处方药,容易导致治疗时间延迟的问题。但有看法认为,在确诊人数暴增的情况下,此举意味着政府最终放弃了对高危群体的管理。

重点管理对象和普通管理对象的最大差别在于是否每天监控患者状态。政府每日对重点管理人群进行两次状态监控,而对普通管理群则要求自查健康状态,在必要时联系社区医院,进行电话咨询后,接受处方治疗。

此前韩国政府把60岁以上和50多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癌症患者等免疫低下人群指定为重点管理对象。后来随着确诊人数暴增,政府从3月16日起已经缩小重点管理对象范围,将50多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排除在重点管理范围之外。现在政府相当于把当时保留的60岁以上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也全部转为普通管理对象。原因是韩国新增确诊人数连日保持在30万至40万的规模,重点管理人员已经增加到无法承受的水平。

根据韩国中央事故对策本部的说法,截至当日韩国共有182.7031万人正在接受居家治疗,其中包括重点管理对象27.1851万人。虽然距离此前公布的人数上限(36.6万人)还有一定距离,但中央对策本部可能判断认为这样的应对措施已然无法持续。

高危人群的病情可能会突然恶化,有人担心,‌如果患者本人无法及时认知病情恶化的情况,‌可能会发展成危重患者乃至死亡。高丽大学医科预防医学系教授崔在旭指出,‌“应该允许高危的确诊患者面对面接受诊疗,‌防止状态恶化”。 (韩国中央日报)
乌鸦观察
Photo
#上海 #疫情 #人间百态 #次生灾害 #医疗资源 #透析

【上海将统筹调配血透治疗资源】

3月31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有媒体提问:第一批核酸筛查过程中大家还是反映了一些问题,‌比如就医难、转运慢等等,‌接下去会采取哪些更有力的措施来缓解?封控区域居民反映,‌一些常规用药没法配,‌比如老年人慢性病用药,‌请问该怎么办?

邬惊雷介绍,‌近期,‌“就医难”问题居民反映比较集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缓解就医压力:

一是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在规范防疫的前提下已全部开放。

二是统筹调配全市血透治疗资源,‌增配设备和相关医疗人员,‌支持浦东新区血透病人的治疗。

三是疫情防控期间,‌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门诊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师评估符合要求后,‌最多一次性可开具三个月用量的药品。同时,‌鼓励居民利用“互联网医院”平台,‌做好慢性病就诊与配药服务。

四是我们即将向社会公示全市封控区的定点医疗机构联系电话,‌指定专人专线负责接听就医电话,‌重点满足急诊患者必需的就医需求。

这段时间,‌120急救中心承受着巨大的接听与运行压力,‌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增加急救运能,‌当班急救车增幅近50%,‌工作量是原先的三倍,‌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也存在个别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应急处置能力不够的问题。(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