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 #英国 #巴西 #变异 #社区传播 #瘟疫公司 #免疫逃逸 #欧盟 #医疗资源
【南非变种毒株让痊愈者有再感染风险,现有疫苗能否对抗引关注 | 三变种病毒极有可能在欧盟社区传播 | 世卫组织解释“英国”新冠毒株的致死性】
南非研究员利用痊愈冠病病患的血浆做测试,结果发现病患染病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无法抵抗501Y.V2变种病毒。
研究员在报告中说:“这意味着,虽然全球已有很多人感染了冠病,而且被认为已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新变种病毒如501Y.V2仍构成重大的再感染风险。”
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研究中心的专家贝德福德指出,501Y.V2病毒未来几个月会更广泛传播,如果南非研究结果获得证实,那制药商有必要在今年秋天之前改变用于研发疫苗的病毒株。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ECDC)周四公布的最新风险评估报告指出,三种分别于英国、南非和巴西出现的冠病变种病毒由于传染性更强,其传入欧盟及欧洲经济区国家,并产生社区传播的可能性“非常高”。
范•凯尔克霍弗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如果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就会有更多的病例。这可能会表现得很明显,如果有更多病例,就会有更多人住院……如果医疗系统过载,死亡率就会增加。”(联合早报)(联合早报)(彭博)(路透)(abc)(Nature)(Science)
【南非变种毒株让痊愈者有再感染风险,现有疫苗能否对抗引关注 | 三变种病毒极有可能在欧盟社区传播 | 世卫组织解释“英国”新冠毒株的致死性】
南非研究员利用痊愈冠病病患的血浆做测试,结果发现病患染病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无法抵抗501Y.V2变种病毒。
研究员在报告中说:“这意味着,虽然全球已有很多人感染了冠病,而且被认为已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新变种病毒如501Y.V2仍构成重大的再感染风险。”
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研究中心的专家贝德福德指出,501Y.V2病毒未来几个月会更广泛传播,如果南非研究结果获得证实,那制药商有必要在今年秋天之前改变用于研发疫苗的病毒株。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ECDC)周四公布的最新风险评估报告指出,三种分别于英国、南非和巴西出现的冠病变种病毒由于传染性更强,其传入欧盟及欧洲经济区国家,并产生社区传播的可能性“非常高”。
范•凯尔克霍弗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如果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就会有更多的病例。这可能会表现得很明显,如果有更多病例,就会有更多人住院……如果医疗系统过载,死亡率就会增加。”(联合早报)(联合早报)(彭博)(路透)(abc)(Nature)(Science)
#免疫逃逸 #群体免疫 #新冠 #变异
【Nature:新冠变异病毒能逃逸免疫反应,专家纷纷表示担忧】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一些新冠病毒变异株或能逃逸疫苗和既往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
...其中一些人的血清对501Y.V2的作用比其余人的血清稍强一点,但从整体来看,中和能力显著下降,de Oliveira说。“这非常令人担忧。”
...
对于英国发现的快速传播变异株B.1.1.7在类似研究中有何表现,目前的线索也越来越多了。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的研究人员在假病毒实验中发现,B.1.1.7的刺突蛋白突变对16名辉瑞疫苗接种者的血清没什么作用。...目前来说,这些变化暂时还不会改变该疫苗的有效性,Gupta说,但随着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可能会有影响。
本周的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抗疫行动意味着什么还不完全清晰。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确定501Y.V2中的突变是否是造成再感染的原因。如果确实如此,de Oliveira说,“群体免疫的希望可能要破灭了,至少靠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是不可能了。”(Nature @微博)(Nature)(Science)
相关新闻:
0123 南非变种毒株让痊愈者有再感染风险,现有疫苗能否对抗引关注 | 三变种病毒极有可能在欧盟社区传播 | 世卫组织解释“英国”新冠毒株的致死性
【Nature:新冠变异病毒能逃逸免疫反应,专家纷纷表示担忧】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一些新冠病毒变异株或能逃逸疫苗和既往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
...其中一些人的血清对501Y.V2的作用比其余人的血清稍强一点,但从整体来看,中和能力显著下降,de Oliveira说。“这非常令人担忧。”
...
对于英国发现的快速传播变异株B.1.1.7在类似研究中有何表现,目前的线索也越来越多了。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的研究人员在假病毒实验中发现,B.1.1.7的刺突蛋白突变对16名辉瑞疫苗接种者的血清没什么作用。...目前来说,这些变化暂时还不会改变该疫苗的有效性,Gupta说,但随着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可能会有影响。
本周的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抗疫行动意味着什么还不完全清晰。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确定501Y.V2中的突变是否是造成再感染的原因。如果确实如此,de Oliveira说,“群体免疫的希望可能要破灭了,至少靠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是不可能了。”(Nature @微博)(Nature)(Science)
相关新闻:
0123 南非变种毒株让痊愈者有再感染风险,现有疫苗能否对抗引关注 | 三变种病毒极有可能在欧盟社区传播 | 世卫组织解释“英国”新冠毒株的致死性
#群体免疫 #巴西 #马瑙斯 #亚马逊州 #免疫逃逸 #变异
【群体免疫破灭:巴西马瑙斯76%人口曾感染新冠,疫情却再次爆发】
1️⃣76%感染率,群体免疫形成
...
研究人员据此预估,马瑙斯人群感染率在7月时达到约66.2%(95%置信区间61.5~80.1%),在10月时则达到约76.0%(95%置信区间66.6~97.9%)。
而据文献显示,亚马逊地区新冠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为2.5~3.0,按照公式[1-(1/R0)]x100%计算,达到群体免疫的阈值为60%~67%。
仅从数字来看,马瑙斯在10月就已经达到了理论上的“群体免疫”。
...
而从数据上来看,7~10月马瑙斯的病例数在“群体免疫”建立起来之后,确实有了明显的下降。
2️⃣群体免疫为何失效?
...
然而,在进入2021年后,看似早已风平浪静的马瑙斯疫情死灰复燃。
仅2021年1月的头三个星期,马瑙斯就新增了1333例新增新冠病例。据CNN报道,仅仅1月14、15两日,马瑙斯就有29名患者由于氧气短缺而死于新冠肺炎。
1月27日发表在TheLancet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4点见解。
第一,76%感染率这个数据毕竟是一个通过建模、修正等方式得出的数字,存在出错的可能性。在12月新的一波疫情高峰来临前,马瑙斯实际上可能并没有达到群体免疫的标准。
第二...马瑙斯大多数病例都是在2020年3至5月感染的,那么在7到9个月后,康复者血清中的新冠抗体浓度可能不足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第三,既往感染者血清中的新冠抗体可能并不能对抗变异毒株。
...
最后,如果高传播性的变异毒株成为流行毒株后,R0因此提高,达到全体免疫所需要的人口百分比也随之上涨,原本形成的群体免疫,可能被再次打破。
...
内详👉(丁香园)
【群体免疫破灭:巴西马瑙斯76%人口曾感染新冠,疫情却再次爆发】
1️⃣76%感染率,群体免疫形成
...
研究人员据此预估,马瑙斯人群感染率在7月时达到约66.2%(95%置信区间61.5~80.1%),在10月时则达到约76.0%(95%置信区间66.6~97.9%)。
而据文献显示,亚马逊地区新冠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为2.5~3.0,按照公式[1-(1/R0)]x100%计算,达到群体免疫的阈值为60%~67%。
仅从数字来看,马瑙斯在10月就已经达到了理论上的“群体免疫”。
...
而从数据上来看,7~10月马瑙斯的病例数在“群体免疫”建立起来之后,确实有了明显的下降。
2️⃣群体免疫为何失效?
...
然而,在进入2021年后,看似早已风平浪静的马瑙斯疫情死灰复燃。
仅2021年1月的头三个星期,马瑙斯就新增了1333例新增新冠病例。据CNN报道,仅仅1月14、15两日,马瑙斯就有29名患者由于氧气短缺而死于新冠肺炎。
1月27日发表在TheLancet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4点见解。
第一,76%感染率这个数据毕竟是一个通过建模、修正等方式得出的数字,存在出错的可能性。在12月新的一波疫情高峰来临前,马瑙斯实际上可能并没有达到群体免疫的标准。
第二...马瑙斯大多数病例都是在2020年3至5月感染的,那么在7到9个月后,康复者血清中的新冠抗体浓度可能不足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第三,既往感染者血清中的新冠抗体可能并不能对抗变异毒株。
...
最后,如果高传播性的变异毒株成为流行毒株后,R0因此提高,达到全体免疫所需要的人口百分比也随之上涨,原本形成的群体免疫,可能被再次打破。
...
内详👉(丁香园)
#印度 #变异 #养蛊 #免疫逃逸
【印度卫生官员:印度各地发现240种变异新冠病毒】
‘Aggressive measures needed’: India discovers 240 new, possibly more infectious Covid-19 strains — RT World News
据今日俄罗斯21日报道,印度卫生官员表示,在印度各地发现了多达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需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印度权威医学研究和临床机构全印医学科学研究所(AIIMS)主任古雷利亚(Randeep Guleria)称,其中一些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可能具有很高的传染性,甚至更具危险性,某些毒株具有免疫“逃避机制”,一些已经具备抗体或已接种疫苗的人有可能再次感染。
古雷利亚进一步表示,目前需要对新型毒株进行定期和广泛的监测,可以通过改进疫苗以应对这一挑战。他同时表示,疫苗接种仍是“必要的”。但仅接种疫苗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积极的检测,追踪接触者和隔离措施”。(新华社)(今日俄罗斯)
【印度卫生官员:印度各地发现240种变异新冠病毒】
‘Aggressive measures needed’: India discovers 240 new, possibly more infectious Covid-19 strains — RT World News
据今日俄罗斯21日报道,印度卫生官员表示,在印度各地发现了多达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需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印度权威医学研究和临床机构全印医学科学研究所(AIIMS)主任古雷利亚(Randeep Guleria)称,其中一些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可能具有很高的传染性,甚至更具危险性,某些毒株具有免疫“逃避机制”,一些已经具备抗体或已接种疫苗的人有可能再次感染。
古雷利亚进一步表示,目前需要对新型毒株进行定期和广泛的监测,可以通过改进疫苗以应对这一挑战。他同时表示,疫苗接种仍是“必要的”。但仅接种疫苗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积极的检测,追踪接触者和隔离措施”。(新华社)(今日俄罗斯)
Forwarded from 剧终新闻 (剧终)
#新冠 #哥伦比亚 #世卫组织 #WHO #变异 #免疫逃逸 #耐药性 #MU
【哥伦比亚发现的新变种毒株Mu被世卫列为待观察变种】
8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密切观察一种名为 Mu 的新变种新冠病毒,此一新变种今年1月在哥伦比亚首次发现。
世卫组织把 Mu 毒株列为“待观察变种”(variant of interest),其科学名称为 #B1621。
世卫组织表示,Mu 毒株的突变存在对新冠疫苗产生抗药性的风险。“Mu 变种病毒发生了一系列突变,显示它有逃逸免疫力的潜在特性。”
不过世卫组织也强调,仍须进行更多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这个新变种。
Mu 变种新冠病毒是第五种被世卫组织列入待观察名单的变种新冠病毒。
世卫组织还说,在 Mu 的病例中,其全球流行率已经下降到0.1%以下。但在哥伦比亚,这一比例为39%。(联合早报)(法新社)
【哥伦比亚发现的新变种毒株Mu被世卫列为待观察变种】
8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密切观察一种名为 Mu 的新变种新冠病毒,此一新变种今年1月在哥伦比亚首次发现。
世卫组织把 Mu 毒株列为“待观察变种”(variant of interest),其科学名称为 #B1621。
世卫组织表示,Mu 毒株的突变存在对新冠疫苗产生抗药性的风险。“Mu 变种病毒发生了一系列突变,显示它有逃逸免疫力的潜在特性。”
不过世卫组织也强调,仍须进行更多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这个新变种。
Mu 变种新冠病毒是第五种被世卫组织列入待观察名单的变种新冠病毒。
世卫组织还说,在 Mu 的病例中,其全球流行率已经下降到0.1%以下。但在哥伦比亚,这一比例为39%。(联合早报)(法新社)
#新冠 #变异 #Omicron #科研 #免疫逃逸
【南非最新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能部分逃避辉瑞mRNA疫苗保护】
当地时间12月7日,位于南非德班的非洲健康研究所科学家亚历克斯·西加尔 (Alex Sigal) 发布了关于奥密克戎(Omicron )变异毒株的血清学研究:该变异毒株能部分逃脱辉瑞mRNA疫苗提供的保护,但之前被感染后又接种过疫苗的人可能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该重磅研究为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毒株被报告以来的首份血清学实验。研究使用了完全接种了辉瑞疫苗的12人的血清样本,实验室培养皿中进行的测试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可以部分逃避疫苗建立的免疫保护。西加尔在推特上表示,相对于新冠原始毒株,奥密克戎令BNT162b2(Pfizer/BioNTech)疫苗建立的免疫中和作用大幅下降。
西加尔团队使用人类肺细胞进行测试。该研究发现,这些血清对早期毒株D614G的中和活性FRNT50是1321,对Omicron突变株则为32,下降了41.4 倍。该研究没有经过同行评审。
不过西加尔团队在提交给预印本网站的一项研究中报告说,来自6名被感染然后接种疫苗的志愿者的血清能够更好地中和病毒。
...
另一家mRNA疫苗巨头莫德纳(Moderna)首席执行官当地时间11月29日表示,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似乎比delta更具传染性,并且omicron上的大量突变意味着所有疫苗的效果可能都会下降。
“我们相信这种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它似乎比德尔塔更具传染性,”Bancel说,“疫苗的功效,所有这些 疫苗很有可能正在下降。
Bancel说,科学界至少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更好地了解疫苗功效问题,并且需要2到6周的时间才能知道omicron是否比delta更具毒性。(澎湃新闻)
【南非最新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能部分逃避辉瑞mRNA疫苗保护】
当地时间12月7日,位于南非德班的非洲健康研究所科学家亚历克斯·西加尔 (Alex Sigal) 发布了关于奥密克戎(Omicron )变异毒株的血清学研究:该变异毒株能部分逃脱辉瑞mRNA疫苗提供的保护,但之前被感染后又接种过疫苗的人可能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该重磅研究为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毒株被报告以来的首份血清学实验。研究使用了完全接种了辉瑞疫苗的12人的血清样本,实验室培养皿中进行的测试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可以部分逃避疫苗建立的免疫保护。西加尔在推特上表示,相对于新冠原始毒株,奥密克戎令BNT162b2(Pfizer/BioNTech)疫苗建立的免疫中和作用大幅下降。
西加尔团队使用人类肺细胞进行测试。该研究发现,这些血清对早期毒株D614G的中和活性FRNT50是1321,对Omicron突变株则为32,下降了41.4 倍。该研究没有经过同行评审。
不过西加尔团队在提交给预印本网站的一项研究中报告说,来自6名被感染然后接种疫苗的志愿者的血清能够更好地中和病毒。
...
另一家mRNA疫苗巨头莫德纳(Moderna)首席执行官当地时间11月29日表示,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似乎比delta更具传染性,并且omicron上的大量突变意味着所有疫苗的效果可能都会下降。
“我们相信这种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它似乎比德尔塔更具传染性,”Bancel说,“疫苗的功效,所有这些 疫苗很有可能正在下降。
Bancel说,科学界至少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更好地了解疫苗功效问题,并且需要2到6周的时间才能知道omicron是否比delta更具毒性。(澎湃新闻)
乌鸦观察
#英国 #群体免疫 #共存 #清零 #Omicron #住院 #变异 #后遗症 【英国 Omicron BA2 肆虐,住院人数超过此前 Omicron 变种】 据彭博社3月30日报道,在英国,上周有约 15,530 人住院。Omicron BA2 变种造成的入院数,已经超过 Omicron 原始变种。 英国新冠感染调查的分析输出负责人莎拉·克洛夫茨(Sarah Crofts)指出,“英格兰所有地区和年龄层的感染人数都有所增加,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他们的感染率处于我们调查开始以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 #群体免疫 #共存 #清零 #Omicron #住院 #变异 #进化论 #免疫逃逸
【卫报:关于 Omicron 的三大迷思】
UCL 的 Christina Pagel 教授(她是该校临床行动研究单位的主任)在卫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呼吁社会放下对新冠的三大常见迷思。她指出,无处不在的关于大流行病已经结束的说法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多数人(包括政府)现在至少相信 Omicron 时代的三大迷思的一个。我们需要超越这些迷思,首先要预测未来,其次要做一些准备。
迷思一:新冠已经降级为地方病(Endemic),跟其他的常见病没有什么不同
首先,新冠还没有降级为地方病。所谓的地方病,是指在没有特别公卫措施时也不会发生失控传播的疾病。地方病是可以预测的,这显然(暂时)与新冠不符。
全球刚刚经历了Omicron BA.1 的激增,几个月内,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又正在经历第二次BA.2浪潮。两者都没有被预测到。英格兰的首席医疗官Chris Whitty爵士最近警告说,新的变异潮们还将会到来。
人们在之前的每一波浪潮后都宣布新冠将不再流行,他们到现在都没有说对过。
或许,新冠会在某个未知的时候最终成为地方病,但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它会是轻微的。例如,结核病和疟疾等都属于地方病,但它们带来的是严重的健康问题和死亡负担。
就目前而言,试图忽视一种仍然如此难以预测的疾病,感觉有点像背对着灌木丛中的一只饥饿的老虎。
迷思二:新冠病毒正在进化得更温和,每个新变种都会比上一个更温和,直到它变成普通感冒
在过去两年中,新冠的新变种迅速出现。每个受关注的变体都产生了几个分支,但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改变游戏规则的感染潮都来自完全独立进化的变体。
Omicron 不是从 Delta 进化而来的,而 Delta 也不是从 Alpha、Beta 或 Gamma 进化而来的。这些变体在演化链上是独立的,而并不是一条串在一起的、朝着温和方向发展的连贯路径。
病毒总是会变得更温和,这是错误的观念。推动进化的是传播,严重程度不是进化的驱动力,只是进化的副产品。Alpha 和 Delta 两个变种是更严重的,而 Omicron相对没有那么严重。
但这是一个进化上的意外,下一个变体很容易再次变得更加严重。
迷思三:疫苗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还不马上恢复正常
英国确实有高水平的疫苗接种。不幸的是,对疫苗的免疫力会在几个月内减弱 — 主要是防感染的效力,但防止重症和死亡的效力其实也会下降。
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疫苗或被感染获得了免疫。相应的,病毒为了增强传播,会进化得更能逃逸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Omicron那样。这意味着针对旧毒株的现有疫苗,或是过去的感染经历,将无法保护我们免受新的感染。成千上万的人正发现他们第二次(或更多次)地感染新冠病毒。
以目前的高感染量,我们正在将现有的疫苗推向极限。单靠疫苗是不行的, 我们需要控制传播来帮助疫苗的保护。
恢复正常行为并不能使我们恢复正常生活,它反而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混乱,更多的人会得病,医院系统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卫报)(那个Hawk啊 @微博)
【卫报:关于 Omicron 的三大迷思】
UCL 的 Christina Pagel 教授(她是该校临床行动研究单位的主任)在卫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呼吁社会放下对新冠的三大常见迷思。她指出,无处不在的关于大流行病已经结束的说法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多数人(包括政府)现在至少相信 Omicron 时代的三大迷思的一个。我们需要超越这些迷思,首先要预测未来,其次要做一些准备。
迷思一:新冠已经降级为地方病(Endemic),跟其他的常见病没有什么不同
首先,新冠还没有降级为地方病。所谓的地方病,是指在没有特别公卫措施时也不会发生失控传播的疾病。地方病是可以预测的,这显然(暂时)与新冠不符。
全球刚刚经历了Omicron BA.1 的激增,几个月内,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又正在经历第二次BA.2浪潮。两者都没有被预测到。英格兰的首席医疗官Chris Whitty爵士最近警告说,新的变异潮们还将会到来。
人们在之前的每一波浪潮后都宣布新冠将不再流行,他们到现在都没有说对过。
或许,新冠会在某个未知的时候最终成为地方病,但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它会是轻微的。例如,结核病和疟疾等都属于地方病,但它们带来的是严重的健康问题和死亡负担。
就目前而言,试图忽视一种仍然如此难以预测的疾病,感觉有点像背对着灌木丛中的一只饥饿的老虎。
迷思二:新冠病毒正在进化得更温和,每个新变种都会比上一个更温和,直到它变成普通感冒
在过去两年中,新冠的新变种迅速出现。每个受关注的变体都产生了几个分支,但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改变游戏规则的感染潮都来自完全独立进化的变体。
Omicron 不是从 Delta 进化而来的,而 Delta 也不是从 Alpha、Beta 或 Gamma 进化而来的。这些变体在演化链上是独立的,而并不是一条串在一起的、朝着温和方向发展的连贯路径。
病毒总是会变得更温和,这是错误的观念。推动进化的是传播,严重程度不是进化的驱动力,只是进化的副产品。Alpha 和 Delta 两个变种是更严重的,而 Omicron相对没有那么严重。
但这是一个进化上的意外,下一个变体很容易再次变得更加严重。
迷思三:疫苗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还不马上恢复正常
英国确实有高水平的疫苗接种。不幸的是,对疫苗的免疫力会在几个月内减弱 — 主要是防感染的效力,但防止重症和死亡的效力其实也会下降。
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疫苗或被感染获得了免疫。相应的,病毒为了增强传播,会进化得更能逃逸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Omicron那样。这意味着针对旧毒株的现有疫苗,或是过去的感染经历,将无法保护我们免受新的感染。成千上万的人正发现他们第二次(或更多次)地感染新冠病毒。
以目前的高感染量,我们正在将现有的疫苗推向极限。单靠疫苗是不行的, 我们需要控制传播来帮助疫苗的保护。
恢复正常行为并不能使我们恢复正常生活,它反而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混乱,更多的人会得病,医院系统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卫报)(那个Hawk啊 @微博)
乌鸦观察
#新冠 #病毒 #变异 #进化论 #群体免疫 #死亡率 #疫苗 #流感 #季节性 #饶毅 【饶议科学:病毒的突变与流行】 原标题:争论新冠:不宜不顾事实、不能违反常识 【四】病毒的突变 病毒的核酸携带遗传信息。但核酸本身会变异,有多种原因,化学、物理、生物原因。变异的多少、具体变异的位点,人们无法预计。 病毒变异本身没有方向性,但受选择。如果变异后感染性增强,容易扩散。 病毒变异,不是为了让人生病,而是为了病毒自己的生存。 病毒变异,与感染人的症状没有相关性。不会因为流行越久,…
#观点 #Opinion #饶毅 #清零 #共存 #上海
【饶议科学:群体免疫、加强针接种和变异方向】
原标题:新冠与科学(及道德):答杜骏飞教授、梁建章博士
【三】经验教训 #群体免疫 #免疫逃逸
疫情早期有人推崇的“群体免疫”,指人群有足够的人因为感染或者接种疫苗后,其他可以有人不需要接种疫苗也可以获得间接的保护,因为已经感染或接种疫苗的人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这些估计是60%到90%不等。
事实给这种观点的简单版本以响亮的耳光。
因为所谓群体免疫,不仅首先要让一批人牺牲,而且假定病毒的免疫原性不改变。
而事实上,新冠病毒的突变到奥密克戎突变株,已经逃逸了以前的免疫,也就是说已经感染或接种疫苗的人可以被奥密克戎所感染。
那么,所谓的屏障也就自然消失了。再让一批人牺牲,再建立屏障?可以,只是无可预计需要再牺牲多少人。不能预计还会发生多少次、多少种再度逃逸以前免疫的突变。....
【四】答杜骏飞教授 #加强针 #疫苗接种 #老人 #抗原检测 #医疗资源
...
我在此再叙述一遍我3月29日提出的观点:尽快推广第三针疫苗,老年人和婴幼儿接近(当然不可能)百分之百接种,然后开放。具体而言,因为几个地方有大规模疫情,所以这几个地方疫情控制下,才可能做到。也就是说,它们疫情期间,其他地方应该赶紧第三针,而这几个地方疫情控制后,也赶紧第三针。
具体第三针是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有争议。我当时提出是用国产的,因为当时香港数据出来,在第二针及其之前,国外的mRNA疫苗显著优于国产的灭活疫苗,而第三针却两者类似效果。今天新加坡的结果也是显示第二针国外疫苗优于国产疫苗。但今天新加坡的文章没有第三针的情况。
国家可以确切知道:香港数据是否造假。如果没有造假,那么就可以用国产疫苗,如果造假、或其他原因的不可靠,就不用国产的,而用进口的。
国产疫苗很少导致发烧,而mRNA疫苗导致发烧的情况很多,这是国产疫苗的优点。如果国产疫苗效果差,副作用的优点没有意义。如果国产和进口疫苗效果类似,副作用的优点就很有意义。
...
我认为现在不用检测抗原。现在上海好像有时检测抗原,挺奇怪的,它与检测核酸有重叠,但关系又不明确。对于部分人员检测抗体却有道理:可能给今后提供指导(抗体与抵抗力的关系、抗体与发病症状的关系)。
...
哲学和人道主义,肯定不是看一时的结果,而存在着对于长期和最终结果的考虑。...正是因为我不认为目前任何方案有科学或道德的绝对性,包括对于上海市民的利益来说。例如:在外地应该普遍接种第三针,但在疫情没有控制的上海立即第三针恐怕难以实施。先管控后接种在实际操作上更有可能性。如果不第三针马上放开,看上去是有助于上海市民生活,但全国传播奥密克戎,我们国家、我国医疗系统、我国人民,准备好了吗?那样带来的人道主义问题,会更小、还是更大?
...
在面临复杂问题的今天,没有人掌握一种绝对的最优解,各种意见有道理,但不掌握绝对最佳的答案,更不宜以自己自动放在道德高地,认为其他人只要不是百分之百认同自己的意见就都是非人道的。
【五】答梁建章博士 #变异 #进化论 #突变
我从来没有说过“病毒会随机变异”。如果从没有学过统计的病人角度,可能觉得随机,但从科学角度,并非随机。病毒的变异是因为核酸序列改变。病毒(或任何DNA、RNA)序列在自然界的改变是因为核酸本身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核酸所处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核酸序列的不同部分,并非有同等的变异可能,而是经常有热点和冷点。所以,不能说变异是随机的。只是我们一般不掌握其规律,特别是还在流行期间,没有完结之前,我们没有人能够说出其规律,只能含含糊糊,连“随机”都不能说。
梁博士说:“传播性可能变强(不太可能变弱)”。这是没有科学基础的断言。有些病毒有时传播性增加,有时减弱。2003年的SARS,可不是哪一个人控制的,而是自己消失的,不能是它因为传播性强而消失的?
梁博士为支持以上观点,说“从进化选择的角度来看,未来病毒如果要取代omicron,其传播力必定要比omicron更强”。这是对进化的误解。下一个变异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现在的毒株,各种突变产生多种突变株,都没有目的。各种突变株之间也没有线性关系。
突变都是自己传播,不是为了替代。在长时间尺度,有些消失了,有些存在下来。
但在短时间尺度,它们可以反过来:早先慢的,以后可以传播更广,早先快的,以后却不行了。这种关系是无法确定的,更不是人可以预计的。
不能断定下一个突变株的传播力就一定比目前的omicron更强。
SARS就没有出现传播力越来越强的突变株,如果出现了,我们现在还在SARS疫情。(这里也给部分读者说明:COVID-19不是SARS演变过来的,虽然它们在同一个家族,却没有直接演变的母子关系)。
梁博士的第二点是“如果在外国传播病毒后,突变出现毒性更强的毒株,传给中国,中国人因为没有经过免疫,但外国人已经免疫过一次,新病毒可能对中国人打击更大”。这里梁博士的免疫应该是只通过自然感染omicron而产生的免疫,不是指疫苗。梁博士和我都同意应该尽快接种第三针疫苗,特别是还没有接种的人。如果接种了,通过疫苗产生免疫,我认为比感染omicron而产生免疫更好。感染后可能储蓄病毒,弱病毒在十几亿中国人身上产生突变。很快威胁我们的人生安全。而如果在外国产生,那么还需要一段时间,正如奥密克戎本身流传显示的,它在国外,给我们一定的时间。
梁博士的第三点,普及老年人的接种,与我的观点一样。是否有时间不一样?梁博士的意思是疫区、疫情流行期间也接种疫苗?那恐怕没有操作性。疫情控制后再疫苗的可操作性大很多。当然,没有疫情的地区,应该立即广泛普及疫苗。
内详👉(饶议科学 @微信)
【饶议科学:群体免疫、加强针接种和变异方向】
原标题:新冠与科学(及道德):答杜骏飞教授、梁建章博士
【三】经验教训 #群体免疫 #免疫逃逸
疫情早期有人推崇的“群体免疫”,指人群有足够的人因为感染或者接种疫苗后,其他可以有人不需要接种疫苗也可以获得间接的保护,因为已经感染或接种疫苗的人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这些估计是60%到90%不等。
事实给这种观点的简单版本以响亮的耳光。
因为所谓群体免疫,不仅首先要让一批人牺牲,而且假定病毒的免疫原性不改变。
而事实上,新冠病毒的突变到奥密克戎突变株,已经逃逸了以前的免疫,也就是说已经感染或接种疫苗的人可以被奥密克戎所感染。
那么,所谓的屏障也就自然消失了。再让一批人牺牲,再建立屏障?可以,只是无可预计需要再牺牲多少人。不能预计还会发生多少次、多少种再度逃逸以前免疫的突变。....
【四】答杜骏飞教授 #加强针 #疫苗接种 #老人 #抗原检测 #医疗资源
...
我在此再叙述一遍我3月29日提出的观点:尽快推广第三针疫苗,老年人和婴幼儿接近(当然不可能)百分之百接种,然后开放。具体而言,因为几个地方有大规模疫情,所以这几个地方疫情控制下,才可能做到。也就是说,它们疫情期间,其他地方应该赶紧第三针,而这几个地方疫情控制后,也赶紧第三针。
具体第三针是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有争议。我当时提出是用国产的,因为当时香港数据出来,在第二针及其之前,国外的mRNA疫苗显著优于国产的灭活疫苗,而第三针却两者类似效果。今天新加坡的结果也是显示第二针国外疫苗优于国产疫苗。但今天新加坡的文章没有第三针的情况。
国家可以确切知道:香港数据是否造假。如果没有造假,那么就可以用国产疫苗,如果造假、或其他原因的不可靠,就不用国产的,而用进口的。
国产疫苗很少导致发烧,而mRNA疫苗导致发烧的情况很多,这是国产疫苗的优点。如果国产疫苗效果差,副作用的优点没有意义。如果国产和进口疫苗效果类似,副作用的优点就很有意义。
...
我认为现在不用检测抗原。现在上海好像有时检测抗原,挺奇怪的,它与检测核酸有重叠,但关系又不明确。对于部分人员检测抗体却有道理:可能给今后提供指导(抗体与抵抗力的关系、抗体与发病症状的关系)。
...
哲学和人道主义,肯定不是看一时的结果,而存在着对于长期和最终结果的考虑。...正是因为我不认为目前任何方案有科学或道德的绝对性,包括对于上海市民的利益来说。例如:在外地应该普遍接种第三针,但在疫情没有控制的上海立即第三针恐怕难以实施。先管控后接种在实际操作上更有可能性。如果不第三针马上放开,看上去是有助于上海市民生活,但全国传播奥密克戎,我们国家、我国医疗系统、我国人民,准备好了吗?那样带来的人道主义问题,会更小、还是更大?
...
在面临复杂问题的今天,没有人掌握一种绝对的最优解,各种意见有道理,但不掌握绝对最佳的答案,更不宜以自己自动放在道德高地,认为其他人只要不是百分之百认同自己的意见就都是非人道的。
【五】答梁建章博士 #变异 #进化论 #突变
我从来没有说过“病毒会随机变异”。如果从没有学过统计的病人角度,可能觉得随机,但从科学角度,并非随机。病毒的变异是因为核酸序列改变。病毒(或任何DNA、RNA)序列在自然界的改变是因为核酸本身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核酸所处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核酸序列的不同部分,并非有同等的变异可能,而是经常有热点和冷点。所以,不能说变异是随机的。只是我们一般不掌握其规律,特别是还在流行期间,没有完结之前,我们没有人能够说出其规律,只能含含糊糊,连“随机”都不能说。
梁博士说:“传播性可能变强(不太可能变弱)”。这是没有科学基础的断言。有些病毒有时传播性增加,有时减弱。2003年的SARS,可不是哪一个人控制的,而是自己消失的,不能是它因为传播性强而消失的?
梁博士为支持以上观点,说“从进化选择的角度来看,未来病毒如果要取代omicron,其传播力必定要比omicron更强”。这是对进化的误解。下一个变异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现在的毒株,各种突变产生多种突变株,都没有目的。各种突变株之间也没有线性关系。
突变都是自己传播,不是为了替代。在长时间尺度,有些消失了,有些存在下来。
但在短时间尺度,它们可以反过来:早先慢的,以后可以传播更广,早先快的,以后却不行了。这种关系是无法确定的,更不是人可以预计的。
不能断定下一个突变株的传播力就一定比目前的omicron更强。
SARS就没有出现传播力越来越强的突变株,如果出现了,我们现在还在SARS疫情。(这里也给部分读者说明:COVID-19不是SARS演变过来的,虽然它们在同一个家族,却没有直接演变的母子关系)。
梁博士的第二点是“如果在外国传播病毒后,突变出现毒性更强的毒株,传给中国,中国人因为没有经过免疫,但外国人已经免疫过一次,新病毒可能对中国人打击更大”。这里梁博士的免疫应该是只通过自然感染omicron而产生的免疫,不是指疫苗。梁博士和我都同意应该尽快接种第三针疫苗,特别是还没有接种的人。如果接种了,通过疫苗产生免疫,我认为比感染omicron而产生免疫更好。感染后可能储蓄病毒,弱病毒在十几亿中国人身上产生突变。很快威胁我们的人生安全。而如果在外国产生,那么还需要一段时间,正如奥密克戎本身流传显示的,它在国外,给我们一定的时间。
梁博士的第三点,普及老年人的接种,与我的观点一样。是否有时间不一样?梁博士的意思是疫区、疫情流行期间也接种疫苗?那恐怕没有操作性。疫情控制后再疫苗的可操作性大很多。当然,没有疫情的地区,应该立即广泛普及疫苗。
内详👉(饶议科学 @微信)
乌鸦观察
#科研 #Omicron #英国 #精子 #抗体 #中和分子 【新冠科研:Omicron感染的严重程度并不低于Delta;新冠降低了精子数量和活动能力;中和分子可能比抗体更便宜】 路透社:以下是最近关于新冠的一些研究摘要。它们包括值得进一步研究以证实结果的论文,以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认证的稿件。 1. 根据英国早期的数据,Omicron感染的严重程度并不低 伦敦帝国理工的研究人员将11329名确认或可能感染Omicron的人与近20万名感染其他变种的人进行了比较。到目前为止,根据一份在同行评议前…
#新冠 #科研 #Omicron #疫苗 #疫苗接种 #Delta #南非 #变异 #免疫逃逸
【研究发现,奥密克戎致病性与其余新冠变种病毒一样严重】
近日,美国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致病性上与之前出现的变异株“一样严重”,这与先前研究得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性更强,但致病性更弱”的结论不同。目前,该研究仍在同行评审阶段。
据路透社5月5日报道,美国四名科学家根据13万名新冠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了研究,他们将疫苗接种率、统计数据完整性等因素作为影响指数加入计算过程,并发现在不同新冠变异株在世界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两年间,“各时期新冠感染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几乎相同”。这项研究于5月2日发布在学术预发表网站研究广场(Research Square),并仍在自然研究期刊(Nature Portfolio)上接受同行评审。
这四位来自马塞诸塞州总医院、密涅瓦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表示,此前假设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降低的研究是在南非、苏格兰、英格兰和加拿大等国进行的。上述研究可能存在几个局限性,例如低估了近期新冠感染潮中已接种疫苗的患者比例,并忽视了选择在家进行快速检测从而并未被统计入感染总数的患者。(澎湃新闻)(路透社)
【以色列专家警告德尔塔毒株可能“卷土重来”】
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2日发布公报说,研究人员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的废水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奥密克戎毒株加速传播之际,德尔塔毒株并未就此消失,而是仍在“隐秘传播”。研究团队开发的预测模型显示,未来几个月内,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德尔塔毒株仍将保持传播,而这可能会导致新一波德尔塔毒株感染潮或出现新的有威胁性的变异毒株。
研究人员表示,基于废水的流行病学研究方便实用,有助于疫情防控。这项研究已发表在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影响因子 7.963)上。(新华社)
【南非研究:BA.4及BA.5 奥密克戎两新变异株能避抗体】
南非一项实验室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冠病毒株的两种新亚型变异株,能够躲避人们此前感染其他毒株和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上个月最先在南非发现的BA.4和BA.5变异株有可能引发新一波疫情。
血液样本测试结果显示,面对BA.4和BA.5变异株,曾经感染奥密克戎原株的人所产生的中和抗体仅为正常水平的八分之一;已接种冠病疫苗者的中和抗体产量则减少了约三分之二。
这些血液样本来自24名感染过奥密克戎原株但未接种冠病疫苗的人,以及15名已接种疫苗者,当中八人接种了辉瑞疫苗,七人接种强生疫苗。
研究人员指出:“对BA.4和BA.5变异株的中和水平低,尤其是在未接种疫苗的群体中,表明抗体不太可能对预防有症状感染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可能显示,基于其逃避中和抗体的能力,BA.4和BA.5变异株或引发新的感染潮。”
这项研究由非洲健康研究所(AHRI)牵头进行,尚未经过同行评审。(联合早报)
南非卫生部长法赫拉当地时间4月29日表示,南非过去14天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上升,南非可能正在进入第五波新冠疫情。南非医学专家表示,新发现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4、BA.5,似乎比早前的BA.2毒株更具传染性,南非新增确诊病例中,约70%感染的是这两种亚型毒株。值得注意的是,新亚型毒株虽然造成确诊病例的增加,但入院和死亡人数并没有激增。(央视新闻)
【研究发现,奥密克戎致病性与其余新冠变种病毒一样严重】
近日,美国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致病性上与之前出现的变异株“一样严重”,这与先前研究得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性更强,但致病性更弱”的结论不同。目前,该研究仍在同行评审阶段。
据路透社5月5日报道,美国四名科学家根据13万名新冠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了研究,他们将疫苗接种率、统计数据完整性等因素作为影响指数加入计算过程,并发现在不同新冠变异株在世界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两年间,“各时期新冠感染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几乎相同”。这项研究于5月2日发布在学术预发表网站研究广场(Research Square),并仍在自然研究期刊(Nature Portfolio)上接受同行评审。
这四位来自马塞诸塞州总医院、密涅瓦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表示,此前假设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降低的研究是在南非、苏格兰、英格兰和加拿大等国进行的。上述研究可能存在几个局限性,例如低估了近期新冠感染潮中已接种疫苗的患者比例,并忽视了选择在家进行快速检测从而并未被统计入感染总数的患者。(澎湃新闻)(路透社)
【以色列专家警告德尔塔毒株可能“卷土重来”】
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2日发布公报说,研究人员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的废水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奥密克戎毒株加速传播之际,德尔塔毒株并未就此消失,而是仍在“隐秘传播”。研究团队开发的预测模型显示,未来几个月内,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德尔塔毒株仍将保持传播,而这可能会导致新一波德尔塔毒株感染潮或出现新的有威胁性的变异毒株。
研究人员表示,基于废水的流行病学研究方便实用,有助于疫情防控。这项研究已发表在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影响因子 7.963)上。(新华社)
【南非研究:BA.4及BA.5 奥密克戎两新变异株能避抗体】
南非一项实验室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冠病毒株的两种新亚型变异株,能够躲避人们此前感染其他毒株和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上个月最先在南非发现的BA.4和BA.5变异株有可能引发新一波疫情。
血液样本测试结果显示,面对BA.4和BA.5变异株,曾经感染奥密克戎原株的人所产生的中和抗体仅为正常水平的八分之一;已接种冠病疫苗者的中和抗体产量则减少了约三分之二。
这些血液样本来自24名感染过奥密克戎原株但未接种冠病疫苗的人,以及15名已接种疫苗者,当中八人接种了辉瑞疫苗,七人接种强生疫苗。
研究人员指出:“对BA.4和BA.5变异株的中和水平低,尤其是在未接种疫苗的群体中,表明抗体不太可能对预防有症状感染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可能显示,基于其逃避中和抗体的能力,BA.4和BA.5变异株或引发新的感染潮。”
这项研究由非洲健康研究所(AHRI)牵头进行,尚未经过同行评审。(联合早报)
南非卫生部长法赫拉当地时间4月29日表示,南非过去14天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上升,南非可能正在进入第五波新冠疫情。南非医学专家表示,新发现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4、BA.5,似乎比早前的BA.2毒株更具传染性,南非新增确诊病例中,约70%感染的是这两种亚型毒株。值得注意的是,新亚型毒株虽然造成确诊病例的增加,但入院和死亡人数并没有激增。(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