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6.3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蝗虫 #信息素

【中科院找到导致蝗虫聚集的信息素】

记者13日在中国科学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少量群居型蝗虫聚集,就会释放出一种独特的化合物,并在野外吸引和聚集更多蝗虫。该研究找到并验证了动物学家长期寻找的蝗虫群聚信息素。

这项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完成的研究,通过分析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的体表、粪便挥发物,在35种化合物中鉴定出一种名为4VA(4-乙烯基苯甲醚)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由群居型蝗虫特异性挥发,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极高,可由4只至5只散居蝗虫聚集而触发,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行为实验确定,4VA对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不仅能吸引野外种群,而且不受自然环境中蝗虫背景密度的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行为验证、神经电生理记录、嗅觉受体鉴定、基因敲除和野外验证等多个层面,研究人员对4VA作为蝗虫群聚信息素进行了全面鉴定和验证。进一步研究显示,蝗虫触角上的4种主要感器类型中,锥形感器可对4VA产生反应,其嗅觉受体OR35是4VA的特异性受体。

该研究成果已于12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审稿人、美国科学院院士莱斯莉·沃斯霍尔评价说,该研究工作做出了令人兴奋的发现,找到了一个人们长期寻找的蝗虫群聚信息素分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