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消息
16.4K subscribers
176 photos
2 videos
4 files
105 links
大道无形,小道消息

https://x.com/Fenng
Download Telegram
基辛格之死,让我想起了微博上的老段子:

当今世界的三大濒危物种——大熊猫、金丝猴、中国人的老朋友。
61👍23👏2
外国游客为啥不来了?对比一下文旅部公布的报告,只分析新加坡入境中国的游客数据,2019 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入境游客 19.5 万人,2023 年第二季度只有 4258 人。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 7 月 26 日,才恢复对持普通护照到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的新加坡公民 15 天免签入境政策。我们放开管控后的一大段时间里,新加坡人要到中国来,探亲也好,旅游也好,都必须本人跑中国大使馆排队办签证,有人一排队就要排一整天。然后发现文件不齐全还要再跑。

这么折腾,除了急事必须要入境,人还跑你这儿旅游干啥呢?脑子有病吗?

作为对比,1-10 月,新加坡入境日本游客 391,500 人。算一下新加坡总人口才多少,就知道这是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外国人为啥不来了,也不看驻外的各个大使馆都什么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
👍120😁126
👍43
秦晖:以「左」的名义抢劫,再以「右」」的名义分赃。
👍60🔥8😁6
👏2👍1
新加坡与中国都互免签证了,你还没加入这个星球?

今天可是疯狂星期四
👍15😁86
把无所谓的胜利让给别人。
52😁4👍3
张华买股票亏了 60%,李萍买基金亏了 35%,我刚刚失业。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73👍204🔥4
2023 年度最佳创业者,应该颁给神秘的郑秀利。不知道这是一位先生,还是一位女士。

郑秀利及其团队擅长在红海中杀出血路,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商业成功之路。堪称我辈楷模。
👍547😁5🔥2🥰2
来这里,一起了解新加坡
👍91
在最後一份致股東函中,陳啟宗先生一改過往大量篇幅談論内地市場的習慣,而是更多圍繞香港的前世今生深入分析——是什麼造就了這座城市昔日的樣子,又是甚麼令其成為如今的模樣。

https://www.guandian.hk//article/20240328/395849.html
24
这两天在微博上提到过「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这个疾病名字翻译的问题。有网友说他是 RA 患者,他现在还会遇到有医生给他开雷公藤类药物。

这个应该是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据我所知,国内还有尾数不少的医生会给 RA 患者开雷公藤(中成药或是雷公藤多苷片)。当然,那些医生还会引经据典说这么搞没有什么问题。
👍95😁2👏1
很多人说现在经济需要一个明确的信号,类似当年南巡一样的信号。那么当下而言,等待的信号其实是,继续跟俄罗斯绑定,还是转身和其他国家交朋友。
76😁15👍11🥰1
社交网络上不少人把「支」「殖」「老中」「爹味儿」挂在嘴边,我的观察似乎以年轻人居多。这些词汇真是有毒啊。

也有不少移民或是移居的人把自己住的地方叫「坡县」「纽村」「澳村」「加村」……

词汇构成语言,语言影响思维。如果始终摆脱不了一些刻板化的词汇,那么最终的个人的思维也难免会被毒化。比如这两年流行的「草台班子」就是一例。
👏53👍182😁2🔥1
看一篇报道写走线,提到走线客们喜欢说的一个词「挂壁」,并且借被采访人之口解释了这个词:意思就是你整个人就「挂」在这里了,就像晾衣服一样,出不去了。你没有活路,但也死不掉。

这个解释其实很牵强,不准确,也太过于文雅了。丢掉了粗俗的感觉。

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三和大神。「挂壁」/「挂逼」是三和大神们最喜欢说的一个词。

一直不太理解走线人的心路历程,就好比不能理解三和大神到底是怎么想的一样。

走线客就是后疫情时代的三和大神。
👍276😁5🥰1
SPEECH BY MR LEE HSIEN LOONG,PRIME MINISTER, AT PARLIAMENTARY DEBATE ON CIVIL SERVICE SALARY REVISIONS, 11 APRIL 2007, 4.30 PM

实在是太精彩了

https://www.nas.gov.sg/archivesonline/data/pdfdoc/20070411980.htm#:~:text=Ministers%20are%20like%20a%20fish,you%20wave%20back%20at%20them.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