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learnerの自留地
59.2K subscribers
13.5K photos
43 videos
63 files
10.3K links
🆕 不定期推送 IT 相关资讯,欢迎关注!

👥 博客群&投稿群&交流群: @NewlearnerGroup

📩 投稿请私信 @newlearner_pm_bot

🔍 频道内容关键词索引 Bot: @newlearner_search_bot

* 未经授权或标注来源,不得转载本频道内容
Download Telegram
#News #APPLE

🍎 新系统更新来了,大家冲!

⚠️ 前排提醒,Beta 有风险,测试需谨慎。更新前请务必做好备份工作

* iOS 26 Dev Beta 1 (23A5260n)
* iPadOS 26 Dev Beta 1 (23A5260n)
* macOS Tahoe 26 Dev Beta 1 (25A5279m)
* tvOS 26 Dev Beta 1 (23J5279m)
* visionOS 26 Dev Beta 1 (23M5263m)
* watchOS 26 Dev Beta 1 (23R5280m)

👨🏻‍💻 经历了前年的 Dev Beta 风波后,相信今年大家对如何参与内测已经得心应手。同样介绍两种快速参与 Dev Beta 的方法:

① 前往设置 - Beta 版更新中,选择对应的 Dev Beta 并进行 OTA 升级
② 使用 IPSW 进行线刷,IPSW 固件可前往 Beta Profiles 等网站下载(如果有的话)

Public Beta 内测要等到下个月释出,如果担心刷机风险或 bug,可以做一个快乐的等等党

👀 再次提醒做好备份工作,对于 macOS 我们更建议大家使用虚拟机或者 APFS 双宗卷的形式尝鲜。请勿随意升级主力机!

❤️ 也欢迎各位能够体验新系统的订阅者为我们来稿,或进群谈谈自己的体验感受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1
#APPLE #Bug

🍎 苹果新系统 Bug 反馈 / 使用分享

👀 每年 WWDC 后,按耐不住的好奇心和追求稳定的理性都会在一起打架。相信享有 BugOS 美誉的苹果系统,在前几个 Dev Beta 中还是会 bug 不断的

今年的「液态玻璃」UI 在 PPT 中令我感到十分着迷,但群友实装反馈下来,感觉存在着过度设计导致可读性大为下降,以及在控制中心等场景中变得极为丑陋等问题。欢迎大家截图、反馈

因此我们希望升级的各位读者能够在这里留言,分享你遇到的 bug 与软件兼容性,将这条推送做成一个「Bug 汇总贴」,以便观望升级的朋友作出决定。同时,正确对待 bug 的办法应该是通过「反馈助手」向官方进行反馈,吐槽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 此外,你还可以留言分享升级后你最印象深刻的功能和体验,也欢迎通过 @newlearner_pm_bot 向我们投稿。相信大家的留言会对我们的系统短体验推送有很大的帮助!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APPLE #iOS

🍎 自留地 Apple 新系统短评(一)

👨🏻‍💻 主编张启:iOS 26 初体验

如果不是像我这样连银河麒麟系统+飞腾芯片都能用下去,建议还是不要更新第一版测试系统。最影响使用的有:明显的卡顿和发热,无线充电会经常断开和信息 App 等应用极易闪退。

📱 设计

微软当年 Fluent Design 宣传片看着非常惊艳,透明亚克力材质的质感太漂亮了,不过也后续也没什么成熟的作品。前两年很喜欢微拟物的设计,原以为苹果下一代 UI 会采用这种设计,没成想苹果选择把微软的坑填上了。

这几天对这套设计风格褒贬不一,我觉得不管怎么说,久违地看到新鲜设计总是心情愉快的。但是从功能上来讲,确实有些突兀会影响正常的内容展示,像控制中心和通知中心这种地方透明度太高看不清文字和图标,像播放器按钮这里底部玻璃透明度太低又有哈哈镜效果,反倒会挡住内容。离正式版还有几个月,我们不妨骂得再狠一点,苹果就会像之前 macOS 电池图标那样调整设计。

🖼️ 照片

iOS 18 把照片 App 变成一屏流,取消了底部导航栏,用起来稍微有点费劲,但是可以高度自定义栏目很符合我简洁的习惯,我还在想苹果是用照片 App 试水为下一代系统改造其他原生 App 铺路,结果现在苹果又改回去了。

UI 有所调整,差不多又恢复了 iOS 17 的底部导航栏。这我也能接受,毕竟看相册必须翻到最下面有点麻烦,只是如果能像 iOS 18可以把不需要的栏目隐藏掉,而不是折叠会看起来简洁许多。

新增 3D 照片功能很有意思,AI 用在这种增加乐趣的地方还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能结合 iPhone 拍摄照片的深度信息做更精细的处理会更好。

🗺️ 地图

我习惯用地图 App 指南收藏拍照和吃饭的地点,在 iOS 18 中地图 App 把指南藏得很深,让我不得不换到广告多且界面繁琐的高德地图。如今又回到 iOS 26 首页中,比 iOS 17 的按钮还要大一些,这一点我很喜欢。

另外现在从 iOS 18 后引入了资料库的模式,直到 iOS 26 也没有支持从指南中批量彻底删除地点,只能挨个点击“从资料库删除”才能彻底删除。希望早日能够像相册一样,在指南中删除增加“从资料库删除”删除的选项,可以选择“仅从指南移除”或“从资料库删除”。

再提示一下,目前测试版地图 App 发烫的问题极其严重,点开地点的详情页面会加载不出来,最好笑的前几天在武汉开导航直接给我导到西非的海里了。

💬 信息

不记得从哪一代开始,信息就多了几个分类想要区分已知联系人和垃圾短信,一方面目前的短信拦截软件效率没有那么高,另一方面比之前的页面要繁琐一些,想看被拦截的短信步骤反而变多了。

现在就简洁多了,主页只显示已知联系人,其他未知发件人、垃圾短信和最近删除统统隐藏到了右上角的按钮中,对用 iMessage 和需要通过短信联系的人太友好了。

对于未知发件人可以设置不允许通知,也不会影响验证码自动填充,需要看的时候再到未知发件人看就好,实际上都不需要短信拦截软件了,适应现在短信主要用于营销的现状。

🧭 浏览器

iOS 这几代一直都在努力把 Safari 浏览器做得更加简洁,我却感觉越做越难用,尤其是这一版把使用频率最高的分享、书签、所有标签页和新建标签页的按钮都融合到下方的一个按钮。虽然只是以往需要一步的操作多了一步,但是这种反直觉的变化会非常影响我的使用体验。

如果不使用这一版的界面,换成传统的界面可以恢复分享、书签和所有标签页按钮。但是新建标签页按钮只能在所有标签页界面显示,并且是在页面的左上角,对于单手持机来说是坠痛苦的。

👨🏻‍💻 主编李逍遥:iOS 26

在当前各大厂商系统UI和功能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Apple 推出的 Liquid Glass 设计,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在手机性能强大到过剩的今天,从扁平化走向质感化,提升系统精致度,标志着苹果在设计语言上的一次重要转向,或许也是提前为新机型从软件层面试水。目前是各系统仅为 Beta 1 测试系统,很多细节处理得较为粗糙,相信后续版本会持续优化。我认为距离液态玻璃风格的真正成熟或许还需两到三年的持续打磨。以下是我体验后的一些感受与观察。

新设计缓解了长期以来 iOS 通知弹窗与系统UI的割裂感。自 iOS 7 起,系统的信息传递样式百花齐放,这还不算 iPadOS、macOS 等系统之间的差异。此次全平台的液态玻璃设计算是朝着更统一、更现代的视觉体验迈进了一步。目前系统内部仍存在不少风格不统一的现象,部分界面(如控制中心)在启用开关后仍是扁平化风格,玻璃质感未能全局适配,体验非常割裂。同时,许多圆角的应用也未与液态玻璃风格统一,略显粗糙。编辑文字时移动光标出现的透镜,有种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感觉,个人感觉除了不利于眼睛观看,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系统层级不少更改我都非常喜欢,如照片的 spatial scene 功能、各种滑块按钮的拖拽等。其次本次系统更新还有诸如移动文件时文件夹开合、二级操作菜单会随着按压力度和手势改变亮度、各界面底部滑块拖拽、时钟字体的无极调整等有趣的动效,让人眼前一亮。还有一些系统级的小改动,如 App Store 里可以暂停下载、系统层级左滑返回等使得操作时便利了许多。

我一直认为界面色调是苹果最不需要引入的功能,无论如何调色都十分恶心。而 iOS 26 又引入了透明色,无论是浅色还是深色,都让手机看起来像原地去世了一样。个人认为如果非要引入,起码把图标的玻璃质感再突出一些,同时考虑一下非系统 app 的死活。深色镂空磨砂玻璃或许更能突出图标质感,同时不让玻璃质感弱化了图标可读性。目前版本的透明玻璃与浅色字体的组合在复杂背景下严重影响可读性,甚至可能造成视觉疲劳或眩晕,并且玻璃本身会反射各种色彩,使得信息的辨识更加困难。以上问题希望在后续版本中可以得到改善。

👨🏻‍💻 主编李逍遥:iPadOS 26

iPadOS 26 系统是近年来最重磅的更新。新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复制和技术下放,而是基于 iPad 的触摸特性设计了许多新功能。今年的新系统有许多我喜欢的亮点功能,也许今年之后的 iPad 真的可以提供生产力了。

最显著的变化是全新的窗口系统,多任务处理逻辑更符合iPad触摸屏特性。窗口可以顺畅调整大小,双击即可全屏,控制、管理和切换应用程序的体验更加流畅。新增功能栏并为 iPad 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增强了应用程序内部可用命令与系统层级功能的调用,使 iPadOS 的可用性逐渐与 macOS 接近。引入了 Mac 的左上角窗口控制按钮,并支持长按调整和排列窗口,使多开应用程序处理更加便捷,只需轻扫屏幕即可整理窗口。

应用程序的调整支持记忆,即如果用户调整过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之后再次打开时,窗口将恢复上次调整过的大小和位置。四根手指向下轻扫即可快速展开查看所有已打开的窗口。程序坞支持自动隐藏,并且可以放置收藏的文件夹等,更像 macOS,增强了其功能性。重新设计了应用程序的开启、关闭和切换的动态效果,更符合 iPad 的设计语言。新增的预览应用程序增强了 iPad 处理多个不同类型文件的能力,配合 Apple Pencil 进行无纸化学习更加方便了。

综上体验,我个人对新系统的液态玻璃设计持肯定态度。然而,视觉美感、功能实用性与生态适配之间,苹果仍需花时间寻找平衡。毕竟真正决定用户体验的,并非 UI 是否足够好看,而是背后系统工程的细节处理与智能功能的协同完善。相比界面风格,我更关心国行版本的 Apple Intelligence 能否尽快落地。因为在不少功能、智能化体验方面,国行苹果目前确实已经落后于国内厂商。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23👍4
#APPLE #iOS

🍎 自留地 Apple 新系统短评(二)

👨🏻‍💻 主编 𝐏𝐫𝐢𝐧𝐜𝐞𝐭𝐨𝐧:iOS 26 & macOS Tahoe

iOS:体验尚可,UI大变化。

还是第一时间在廉颇老矣的 iPhone SE3 上更新了最新的测试版系统。感觉苹果花活不多了,UI 上下的功夫要远多于功能上。不过智能设备发展到现在,进一步想象的空间有限。iOS26 的 UI 堪称华丽,也很明显老设备的压力更大了。SE3 掉帧,发热要比上一个大版本更严重,甚至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卡死,不得不重启两次后才成功进入主屏幕。

很明显的苹果还没打磨好,引以为傲的玻璃特效还一些部分有明显错误,但又远远没有各种 meme 图上那么难看。键盘 UI 大变样,现代简约了不少,但是似乎不是全局,没有适配新 UI 的 app 里键盘呈现的也是旧 UI。

可以想象未来几年将会是灾难性的新旧 UI 的杂糅,一些更新滞后的 app 更为惹眼了。新 UI 带来的硬件压力可能会淘汰一批旧设备,我可能真的需要换一台新 iPhone 了。

macOS:这玩意儿是 Apple 做出来的?

和手机不同,对我来说电脑是完完全全的生产力工具,因此在 VirtualBuddy 上体验了新的 macOS 26。且不说是不是第一个测试版本比较粗糙,macOS 26 的设计简直就是年轻的时候折腾 KDE 桌面的时候用的各种拙劣的仿 macOS UI 的主题的再现,苹果怎么能做出来这么个东西?

不得不承认 UI 很重要,我很喜欢 Apple 简单、大气的设计风格,这也是和众多国产厂商的很重要的区别所在,但是很明显的,新的 macOS 变得更为卡通、幼稚。macOS 的设计部门是不是换人了。

🙋🏻‍♂️ 群友湾狐狸 🦊:简单聊聊

以往都是WWDC发布之后连夜更新Beta版本,这次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遂陆续将全家桶都更新到了新版。

macOS Tahoe

与 iOS 和 iPadOS 相比,macOS 上的 Liquid Glass 效果显得更加完善,视觉观感也更好,大概是因为 macOS 对 Liquid Glass 应用的更加保守……?

切换到 Liquid Glass 的设计系统之后,整个系统的窗口都变得圆润许多,系统菜单的样式也做了改变,在以往的菜单选项中额外添加了图标,个人感觉友好很多。

桌面上的图标也做了相应更改,相比老版本的设计我个人更喜欢新版本,更加精简的设计主观感觉上清爽不少。

新版的亮度与音量调节十分惊喜,macOS的设计师终于决定换掉沿用多年那傻大黑粗的UI,改成了更美观且视觉干扰更少的设计。

除此之外,AirPods的状态现在也能在 macOS 上同步显示了,但设计风格似乎没有和Liquid Glass相统一,反倒类似老版本iOS/iPadOS上的显示效果,不知道之后会不会也统一一下。

在iOS上不太明显的新滑动条,在macOS上被完全显现了出来,效果还不错,控件的细致设计也能看出来设计师们在这块下了大工夫。

UI体验可圈可点,但依然有不少设计不算完善,希望在接下来几个Beta版本能有所改善。

对AI的更新暂且按下不表(主要因为我是国区 iCloud 账户,没得用🐶),在 macOS Tahoe 中,聚焦 (Spotlight) 取代了原本的 启动台 (Launchpad),原本 Dock 上它的位置现在变成了聚焦, 想要和原来一样查看所有应用需要再按下 Command + 1 才能看到,多少还是有点不太适应且繁琐,不如手势本身来的方便。

Apple 对聚焦的功能更新我觉得是很不错的,同时集成了剪切板历史和快捷指令,感觉 Apple 希望用户将它作为最常使用的功能。能够直接调用快捷指令/应用操作是效率上的巨大提升。但可惜这两个功能目前都需要打开聚焦再按下组合键/输入文字进行调用,希望之后能够单独添加快捷键,不用打开聚焦就可以直接调用。

稳定性与应用兼容

与从 Sonoma 升级到 Sequoia 时相比,这次的升级在应用兼容性上表现得更好,Mac 上 90% 的应用都能正常使用,重灾区出在和菜单栏有互动的软件(Ice, Bartender)与电池管理类软件(AlDente)上,等待开发者们更新适配。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更新之后动画似乎都变得卡卡的,连正常的触控板滚动都会出现很严重的动画撕裂,等待后续版本修复。

Continuity

在 Tahoe 中Apple 也对iPhone 镜像这一功能进行了扩充,现在菜单栏中也可以显示iPhone的「实时活动」(Live Activities) 了,利好饭点等外卖(doge

Apple Intelligence

而至于Apple Intelligence,在macOS Sequoia就被宣布,但一年过去,Apple Intelligence 在中国大陆依然遥遥无期。虽然在macOS上也有各种技术手段让国行的MacBook也用上Apple Intelligence, 但是终归还是原生支持来的香。不考虑国行支持只看美国,Apple Intelligence的功能也是乏善可陈。功能上已经大幅落后以 Google 为首的其他厂家。尽管这次如Foundation Models API, 与 「快捷指令」的深度集成等诸多功能都能看出Apple在加快脚步布局生态,但转念一想,以往他们似乎都不急于立刻铺开功能,而是先在系统和生态中深耕,加大背后的集成粒度,再让用户和开发者无法脱离这个生态圈,这样的做法曾经在构建「连续互通」生态的时候卓有成效,但在如今这样的策略是否依然有效仍然值得商榷,恐怕 Apple 的「AI」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Games

Apple 在近几年也开始对游戏方面不断发力,从更新之后预装的 Games 应用也可见一斑,随这次WWDC一并推出的Metal 4也是其中的体现。但对我来说 Games 目前是也只会是一个从来不会被打开的软件,「我有个叔叔用Mac打游戏」的经典笑话也不会因为一次系统更新而过时。

iPadOS 26:macOS mini?

iPadOS这次的更新出乎意料,尤其是新的窗口管理,不像「台前调度」那样有限制,而是支持所有能够升级的机型。总体感觉和macOS的逻辑很类似,祖传的「红绿灯」也被带到了iPadOS上。
我使用的设备是iPad Mini 6,日常的主要用途基本就是用Goodnotes在课上记记笔记,很多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多窗口需求,可能只有一边用Gemini,另一边记笔记,同时再打开个聊天软件摸鱼水群了🐶
但在小屏机器下体验个人感觉并不算好,或许是因为被屏幕大小制约了。

Apple 在 iPadOS上也决定给应用加上了类似macOS的菜单栏,诸如改进的鼠标支持,重新设计的「文件」等也表明Apple有将iPadOS往macOS改造的倾向,但考虑到Magic Keyboard与iPad加起来的售价,恐怕那句「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依然比较遥远。

iOS 26:一言难尽

和macOS与iPadOS相比,iOS可以说是Apple的设计师们推广Liquid Glass的急先锋,但却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首当其冲的便是可读性问题,控制中心背景的模糊程度并没有十分有效的将控制中心和背景区分开来,反而感觉糊在一起,控制中心的按钮为了Liquid Glass特地在按钮的左上角与右下角添加了一圈高光,但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违背了按钮设计的首要任务:让用户明确按钮的用途,现在的设计反倒更加侧重按钮的UI效果,颇有本末倒置之嫌。

主屏幕下的Liquid Glass效果主要集中在了底部的应用栏和文件夹图标,整体体验倒是不错。

Safari的新设计在使用的时候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想要切换标签页随手一划的时候会很容易被识别成回到主屏幕的手势而不是切换标签页,反之亦然,有时候真的挺烦的。

在发布会提到的Spatial Scene本质上应该只是通过软件计算深度图,再将原本被遮挡的背景信息补全,效果有限,并不能魔法般实现最想要的效果。它与锁屏界面的外观优化对我而言更多只是作为添头而非重点。

iOS升级之后,稳定性比之前也好了不少。但不知是否是4G内存(iPhone 13 mini)确实不怎么够用了,或者是系统的优化还不够完善,在设置壁纸、计算Spatial Scene等地方都会卡上不少,伴随机器明显发热卡顿,或许亦是一种变相的计划淘汰。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1👍1
#APPLE #Design #GitHub情报

🔮 分享几款 Liquid Glass 设计项目

WWDC25 之后,Liquid Glass 无疑成为了目前顶流的设计语言,各大厂商和开发者们趋之若鹜。今天也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开源 / 社区的 Liquid Glass 项目实现

1️⃣ Apple iOS 26 Library

首先绕不过去的当然是 Apple 自己在 Sketch 社区提供的样本,里面详细展示和介绍了不同界面和应用下的 UI / UX 实现,各位开发者可以重点进行参考,让自己的应用早日适配新风格

2️⃣ Liquid Glass React

正如名字那样,本开源项目是通过 React 实现的 Liquid Glass 效果。不同的是,项目提供了非常高度的自定义选项,你可以控制折射最终呈现的效果、高斯模糊的程度等等。这里有一个 Demo 可供体验

3️⃣ Liquid Glass Distortion

本项目是国人设计师质子在 Figma 社区的作品,它同样提供了很高质量的实现,并且加入了许多自定义选项,还有专门的「一键 iOS 风格」功能

👀 Liquid Glass 出来之后,大家对它褒贬不一,主流的声音是影响了可阅读性。不过,就在刚刚发布的 Beta 2 中,Apple 对高斯模糊进行了调整,观感好上了不少

💡 个人认为目前可以不急于去评价这个风格到底好与坏,Big Sur 出来的时候大家也是接受不能,然而现在又爱个不停。抛开 Apple 对未来轻量 AR / VR 的布局不谈,我更乐于见到一些优秀的 Liquid Glass 的实现和交互,希望它能够在秋天给我一个惊喜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0
#macOS #APPLE

💿 macOS Tahoe 磁盘映像新格式 —— ASIF

🔗Blog | Wiki

🍎 每年 WWDC 后,消费者最容易关注到的一般是新 UI、新功能,而开发者更加关注新的开发底层变化与特性,以及怎么更快、更好地让自己的软件或项目适配新系统

💻 作为一个 macOS 骨灰级爱好者,每年大会后都有一些让我感兴趣的底层变化。当年文件系统 APFS 横空出世,让多少人的电脑无法降级;Apple Silicon 发布后,引导、恢复模式与重装也迎来了可喜的 变化,更有甚至进行了详细的 深挖。它们都令我感到兴奋

👀 今年的新变化也被老朋友 The Eclectic Light Company 所发现,那就是 ASIF (Immagine Sparse Apple) 这个全新磁盘映像格式。总的来讲,它既具备经济性,又具备良好的读写速度,是今后虚拟机镜像的好载体

🧑🏻‍💻 具体来讲,首次创建时,一个 100 GB 的 ASIF 磁盘映像占用不到 1 GB 的磁盘空间。此外,ASIF 格式是最接近于原生 SSD 读写速度的磁盘映像格式(Apple Silicon 处理器 Mac 下)。更妙的是,它还可以在 macOS Sequoia 中使用

💡 文章详细列举了 ASIF 的优点,并做了对比测试,大家可以前往查看更多细节并了解如何通过命令行创建这种格式的磁盘映像。虽然开发者官网并没有提供太多技术细节,相信不久后各家虚拟机软件会相继支持,并带来更好的性能和表现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33
#iOS #APPLE #Tools #GitHub情报

📡 AirAP: 将 iPhone 作为 AirPlay 服务器

🔗GitHub

⭐️ Features:

- 开源免费,原生 Swift 应用
- 将其他设备音频串流至 iPhone

AirAP 是一款实现“反向投送”的开源软件,通过在 iOS 上实现一个完整的 AirPlay 服务器,让 iPhone 成为一个 AirPlay 音频接收器。借用 AirAP,可以将闲置的旧 iPhone 连接上有线音箱,使其成为一个支持 AirPlay 的“无线音箱”;或者深夜在 Mac 上工作时,可以将音频传到连接着耳机的 iPhone 上我为什么不能耳机连上 Mac

👀 开发者年仅 16 岁,AirAP 的构思非常巧妙,解决了一个苹果生态中原生无法实现的逆向操作需求。这个 App 挖掘了设备的新用途,让 iPhone 不再仅仅是输出设备,更能成为一个音频输出和播放终端。对于追求灵活音频方案的开发者或数码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且非常实用的小工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2👍1
#APPLE #News #Life

📩 接读者来稿,他和我们分享了自己拜访 Apple Store 前海壹方城的所见所闻

🍎 Apple Store 前海壹方城:Day 1 开业探店小记

大概半个月前看到壹方城这家店要开业的时候就打算抽时间来了。一定不是为了限量的小礼品,一定不是

九点二十下地铁到壹方城,迎面而来的便是数以千计(甚至感觉可能上万)的超长队伍以及保安人员“现在已经没有礼品 还要排队好几个小时”的劝阻,但是来都来了,还是加入了队伍里。

九点四十店内 Staff 们小跑出来迎接排队的人群。开门后不久就开始看到有人拿着这次送的水壶从店里出来,队伍前进的速度也开始加块,尽管如此,还是等到了十点四十才终于进到店里。

进场时还有不少人在和自己得到的水瓶合影,遂问了问能不能拍几张水瓶和盒子。水瓶是一个白色的磨砂质感保温瓶,瓶身正面是这家 Apple Store 的专属 Logo,背面下方则印有「Apple 前海壹方城」的字样。

我对它最初印象其实不算太好。从视觉上看,它似乎比两年前开业的深圳万象城店要略小一些,但在店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反而感觉它的空间感比万象城店要开阔不少。

与万象城店略显昏暗的灯光不同,明亮的暖色调灯光布满了整个空间,营造着一种「家」一般的温馨感觉。天花板的设计也独具匠心,木质挡板覆盖了整个天花板,巧妙地将许多灯光和设备隐藏其后,确保了光线柔和,同时提升了店内的声学效果和降噪水平。

🏛 店内布局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位于店铺后方中央的自取(Pickup)区域和 Genius Bar。没有采用万象城店的岛式设计,反而更像一个传统的服务台,或许这样更方便在等待时与 Staff 聊天。

柜台桌子的高度也有高低之分,但暂时不做特别叙述(之后一起讲 🐶

柜台右侧是 iPad 配件区、Mac 与其他设备配件区、Apple Music 展台以及 Apple Watch 表带墙。Mac 区域的标识设计很有意思,背景是缠绕的 MagSafe 电源线,前景则是 Magic Keyboard、(备受“好评”的)Magic Mouse、Magic Trackpad 与两款 MacBook 充电器。

柜台左侧则是另一个 Apple Music 展台和 Apple Vision Pro 的体验区。与万象城店普通的高脚长桌不同,壹方城店的体验区是一个向内凹的独立空间,用同样的木质立柱与其他区域隔开,并配备了类似成都太古里店的专用沙发。

此外,Apple Watch 区域这次有了专门的 Specialist 负责展示功能并回答问题,搞不好想要促进一下 Apple Watch 的销售?

无障碍与包容性设计

这家店在包容性设计上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店内的桌椅都被设计成了高低错落的样式,而非统一的高脚桌凳。询问 Staff 后得知,是为了照顾到各个年龄段和行动不便的人群。这样的设计在休息区和取货区都能看到。

Today at Apple 区域也体现了设计师的巧思。桌子特地集成了 HDMI 输入,音频 AUX 输入与指向性扬声器,既提升了声音效果,又避免了干扰附近区域的顾客。据 Specialist 介绍,这里的桌子还为听障人士设计了特殊机制,在需要时可以自动连接并将音频直接传输到助听设备,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体验。

🏠 环境与 Staff 们:「家」和朋友

这家门店采用了名为「Vintage E」的新设计语言,更加侧重于可持续性与包容性,也是继温州万象城店后,中国第二家采用该设计的门店。Apple 大量使用木材包裹墙体与展示区,取代了以往类似益田假日广场店的冰冷金属基调(被称为“Vintage Classic”),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人」则是构成这种氛围的另一环。不知是不是因为开业第一天,Staff 们都格外热情,有时Staff们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甚至会主动上前攀谈。据他们说,除了新招聘的员工,还有许多人来自全国 20 多个省份的其他 Apple Store,更有不少顾客是得知自己的 Staff 朋友的变动之后特地来这里找朋友的(

Apple 似乎不仅仅想打破顾客与 Staff 们之间隐形的「厚障壁」,更希望将 Apple Store 打造为一个能让顾客与 Staff、顾客与顾客之间相互交流的社区。也许“一位顾客走进 Apple Store,坐下来休息,和 Staff 聊聊天,试试新产品,再参加一次 Today at Apple”,才是设计师心中所期望的场景吧。

从第五大道独树一帜的玻璃立方体,到如今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广场」与「社群」,Apple Store 的定位已经悄然改变。它不再仅仅是专注于产品的销售场所,更是一个交流的中心。Apple 的下一步,或许早已在设计师们的脑海中有了答案。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9
#APP #Apple #Tools

🛒 Digital Services Price List:App Store 各区 App 订阅价格速查对比在线表格

🔗Web

🍎 许多朋友一直对 App Store 中的软件和订阅很感兴趣,以至于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什么新东西都想要试一试。其中也不乏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群体,所以诞生了诸如 Price Tag 这样的应用为大家比价

☺️ 之前介绍了 iCloud+ 服务的多地区比价应用,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今天带来更为完善和全面的项目。Digital Services Price List 汇集了主流的订阅项目,如 1Password、ChatGPT、Claude、Google One、Telegram、Netflix、iCloud+、Surge 等等,并提供了不同国家的实时价格展示

💡 通过这样一份在线电子表格,你可以寻找某个 App 或服务的最低价区域,也可以留心具体地区的性价比和优惠力度,从而迁移到该区域。总之,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能够帮助你快速做出购买决策

💰 最后,也要提前准备好对应的注册账号手段和付款方式,还要仔细阅读不同 App 或服务的 TOS。现在常常出现订阅价格上调、低价区优势不再,或者是打击跨区使用服务的情况,需要三思而后行

📘 关联阅读:

1️⃣ iCloud+ Global Pricing Comparison:每日更新不同地区 iCloud+ 订阅价格
2️⃣ 零成本美区 Apple ID 上添加支付方式开通家庭组和订阅共享,避免消费税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9😐2
#APPLE #News

🍎 Apple 官宣 9 月秋季发布会时间

🔗Apple 活动

🕒 时间:9/9 10:00 a.m. PT(北京时间 9/10 1:00 a.m.)

💡 主题:前方超燃 / Awe dropping

🔮 根据 Mark Gurman 的爆料,今年秋季发布会有望带来后摄模组大变样的 iPhone Pro 系列以及全新 Air 轻薄系列手机,外观的变化永远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事情

📱 今年对我来讲,是一个「换机年」,打算将 iPhone、Apple Watch 以及 AirPods 一并换掉。目前我对 Apple 牌 AI 以及其他 PPT 功能都不抱太大期望,如果能把影像做好,我愿意加钱上 Pro Max

👀 两周后又到熬夜日,自留地也会持续跟踪和整理有关 9 月秋季发布会的相关信息

💬 欢迎大家留言聊聊你最期待的秋季苹果新品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