𝕫𝕙.𝕗𝕪𝕚'𝕤 ℂ𝕙𝕒𝕟𝕟𝕖𝕝
42 subscribers
158 photos
2 videos
4 links
Download Telegram
周末爬山之泉州安溪英溪峡谷,跋山涉水、攀壁爬树、埋锅造饭……这也是我第一次喝紧急备用水,爬山标配是一瓶脉动+备用水,之前几次回程时脉动都没喝完,这次下山后就喝完了。
https://instagram.com/zh.fyi

最近整理了一下 Instagram 里面主要是在西藏、厦门、东南亚以及朝鲜拍的一些照片,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想起小时候说时间都是几点几个字,一个字代表五分钟,五点三个字即是五点十五分。有这种习惯的多是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区,后来知道马来西亚、新加坡华裔也有这个说法。

西方钟表刚传入时,人们对时间精度的要求并不高,很少人说 10:13、12:32 之类的,大多化用钟表上的数字作为表达,分针指向哪就说哪,所以有了一个字为五分钟的传统。

一个说法,古时把一个时辰称为「大时」,西方钟表传入后一个钟点为「大时」的一半,故称为「小时」,即一个时辰等于二小时。另一个说法,「大时」源于古代印度时间刻度「时」,一「时」等于二个时辰,即一大时等于四个小时。
科技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还真是无远弗届,弭平了不少时空上的鸿沟。在前互联网时代,孩子们的兴趣、玩乐以及流行趋势带着很强的地域性和自上而下的特点,比如说卡带、游戏机、明星海报等,首先开始流行的是发达地区和政经中心,而到了小城市、县城以及乡村,这种趋势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下去。

等到这些小地方都开始流行了,源头地区可能又开始流行别的东西了。所以某个小地方九零初流行的东西可能是发达地区八五前流行的,长大后这两个年龄段会有共同记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一批人出生时便伴随着互联网生长,他们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童年记忆的建构中能触及的人群更大也更广了,等零零后们以后回忆起来,他们跟全球各地的同龄人有着更多的共同记忆。
抖音和快手就是新时代的电视,下滑刷新就是遥控器。
「2020年1月24日,武汉金银潭医院医生黄朝林等人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对新冠肺炎最初41个病例临床特征的研究结果。首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发现症状的日期为2019年12月1日。」
——财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

疫元年,疫一年,明天开始后是疫二年。
走到泗水道看到这个地名觉得挺有意思,感觉可能跟印尼有关系,打开地图一看附近还有槟城道,查了一下这些地名是以厦门友好城市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