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就在我很多年都没有写诗,而且自认为已经失去天赋无法再提笔,只能靠借鉴别人的想法写点陈词滥调的时候...
一位高中老师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了。这是我11年级时候的新闻课老师,也是我12年级时候的写作课老师。这位老师可能想过我会有现在这样的时刻,因此早就和我说过 —— 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没有写作了,你的文思可能会沉积起来,停滞不前。而想要文思如泉涌,那你首先要做的,是先把沉积起来的那些不那么吸引人的想法放出来。因此你最先写出来的那些内容,可能是会有点糟糕的。你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
评论:就是这个道理!重新开始写,无论写成什么样子都可以。没关系的,你有段时间没有写作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恢复到你之前的状态。但只要你重新提笔开始写,你会慢慢写出好东西来的。 source
一位高中老师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了。这是我11年级时候的新闻课老师,也是我12年级时候的写作课老师。这位老师可能想过我会有现在这样的时刻,因此早就和我说过 —— 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没有写作了,你的文思可能会沉积起来,停滞不前。而想要文思如泉涌,那你首先要做的,是先把沉积起来的那些不那么吸引人的想法放出来。因此你最先写出来的那些内容,可能是会有点糟糕的。你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
评论:就是这个道理!重新开始写,无论写成什么样子都可以。没关系的,你有段时间没有写作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恢复到你之前的状态。但只要你重新提笔开始写,你会慢慢写出好东西来的。 source
👍3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得说,很多人的想法有点自相矛盾了。
这些人一边认为创作是至关重要,是非常伟大的工作,甚至把创作列为“一个完整的有人性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同时,这些人又认为阅读网文会破坏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甚至麻木这个人的心灵。
也就是说,讲出自己的故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但如果你爱读别人故事,那你脑子一定会因此完蛋?那要不我提议,大家也不要互相看别人的作品互相学习,就一个人安静地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各自写各自的小说,然后再自己把自己的小说烧掉。这样,就没人会因为读了你写的“糖衣网文”污染到心灵了。
补充:如果你觉得讲故事可以滋养你的心灵,那你为什么觉得听故事就一定是被动而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创作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只有听了足够多的故事,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故事。而无论是听故事还是写故事,都需要非常主动的思考。 source
这些人一边认为创作是至关重要,是非常伟大的工作,甚至把创作列为“一个完整的有人性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同时,这些人又认为阅读网文会破坏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甚至麻木这个人的心灵。
也就是说,讲出自己的故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但如果你爱读别人故事,那你脑子一定会因此完蛋?那要不我提议,大家也不要互相看别人的作品互相学习,就一个人安静地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各自写各自的小说,然后再自己把自己的小说烧掉。这样,就没人会因为读了你写的“糖衣网文”污染到心灵了。
补充:如果你觉得讲故事可以滋养你的心灵,那你为什么觉得听故事就一定是被动而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创作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只有听了足够多的故事,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故事。而无论是听故事还是写故事,都需要非常主动的思考。 source
❤7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震惊地发现,很多写诗的人几乎对物质世界视而不见。
很多学生有想法,记忆,感受,但在写诗时通常只能用比喻去展现它们。为了打破这个习惯,我让我的学生们写日记,每天必须简短地写出每天看见的六样事物 —— 不一定是美的或者特别的东西,普通的事物就可以。
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对我的学生们来说异常困难。一开始,我的学生们总会以这三种视角“看”事物:艺术性地看、精细地看,或是根本不看。
艺术地“看”的人会马上把描述修饰得诗意十足:冬天的树木马上变成“肩头落满雪的老人”,湖泊变成“巨大的眼睛”。
精细地看的人,则会无休无止地描写,比如,无休无止地描写一盏床边的铜灯,令人读来非常痛苦。
还有一些人只能看到闯入注意的事,比如穿比基尼滑雪的老奶奶,或者血腥的车祸。
但随着练习,我们学生们开始学会了随意地看。这是一种主动的被动性。一个月后,几乎所有人都学会了这种随意地看,让物质世界如潮水般涌向自己。这些日记中开始渐渐出现了很多可爱的事物,诸如“没有显出任何倒影的镜子”。这种看的方式对诗人来说是关键的,因为诗人需要在不特意去看的时候仍能看见,就像诗人需要在不特意去写的时候仍能编织文字。有了想写的东西,很多人都能动笔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能力去“看到”那些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而这种“寻找”的艺术,正是将神圣的无形之物与俗世的人间连接的艺术。 source
很多学生有想法,记忆,感受,但在写诗时通常只能用比喻去展现它们。为了打破这个习惯,我让我的学生们写日记,每天必须简短地写出每天看见的六样事物 —— 不一定是美的或者特别的东西,普通的事物就可以。
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对我的学生们来说异常困难。一开始,我的学生们总会以这三种视角“看”事物:艺术性地看、精细地看,或是根本不看。
艺术地“看”的人会马上把描述修饰得诗意十足:冬天的树木马上变成“肩头落满雪的老人”,湖泊变成“巨大的眼睛”。
精细地看的人,则会无休无止地描写,比如,无休无止地描写一盏床边的铜灯,令人读来非常痛苦。
还有一些人只能看到闯入注意的事,比如穿比基尼滑雪的老奶奶,或者血腥的车祸。
但随着练习,我们学生们开始学会了随意地看。这是一种主动的被动性。一个月后,几乎所有人都学会了这种随意地看,让物质世界如潮水般涌向自己。这些日记中开始渐渐出现了很多可爱的事物,诸如“没有显出任何倒影的镜子”。这种看的方式对诗人来说是关键的,因为诗人需要在不特意去看的时候仍能看见,就像诗人需要在不特意去写的时候仍能编织文字。有了想写的东西,很多人都能动笔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能力去“看到”那些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而这种“寻找”的艺术,正是将神圣的无形之物与俗世的人间连接的艺术。 source
❤9👍2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三位乌克兰耽美作家自述:
“当我说我是乌克兰人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我现在已经逃离了乌克兰。我解释说我还住在乌克兰,然后这些人会假设我应该是在所谓安全的城市。乌克兰没有安全的城市了!你们在网上遇到的乌克兰人就是来自那个出现在新闻里的乌克兰。你们正在读的耽美小说是我在防空洞里写的。”
“俄罗斯的战斗机在扔炸弹。我随时可能被炸死。我惶惶不安,无论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决定起来写耽美小说。写耽美小说是我唯一和正常生活的联系了。”
“我想让你们知道,我的大部分耽美小说是在晚上俄罗斯军队轰炸我们的时候写的。最近几个月来,俄罗斯的轰炸机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向我们扔炸弹。我们晚上在防空洞的时候,总得做些什么转移注意力吧。我的选择是写作。” source
“当我说我是乌克兰人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我现在已经逃离了乌克兰。我解释说我还住在乌克兰,然后这些人会假设我应该是在所谓安全的城市。乌克兰没有安全的城市了!你们在网上遇到的乌克兰人就是来自那个出现在新闻里的乌克兰。你们正在读的耽美小说是我在防空洞里写的。”
“俄罗斯的战斗机在扔炸弹。我随时可能被炸死。我惶惶不安,无论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决定起来写耽美小说。写耽美小说是我唯一和正常生活的联系了。”
“我想让你们知道,我的大部分耽美小说是在晚上俄罗斯军队轰炸我们的时候写的。最近几个月来,俄罗斯的轰炸机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向我们扔炸弹。我们晚上在防空洞的时候,总得做些什么转移注意力吧。我的选择是写作。” source
👍14❤2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甲:ABO世界会不会被新冠影响?得了新冠会不会之后再也闻不到信息素的味道了?
乙:信息素和气味并不一样,新冠会影响嗅觉并不代表新冠会影响信息素的感知。
甲:其实有研究证明得新冠可能会让ABO世界里的人闻不到信息素的味道。
✓ 新冠病毒的攻击目标细胞,是能生产ACE2蛋白的细胞。
✓ 鼻腔上皮细胞能生产很多ACE2蛋白,但嗅觉神经元细胞并不会生成ACE2蛋白。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新冠病毒影响嗅觉是由于新冠病毒会攻击鼻腔上皮细胞。
✓ 一篇2021年发表的研究指出,在黄金鼠鼻腔上皮细胞和负责信息素感受的犁鼻器官均能产生ACE2蛋白。
✓ 黄金鼠因为和人类相似,常常被应用于病毒学的研究。
✓ 这份2021年发表的研究发现,黄金鼠负责信息素感受的犁鼻器官中的多种细胞可被新冠病毒感染,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
✓ 新冠病毒究竟如何导致嗅觉丧失还并不完全明确,但很多人认为这和新冠导致的局部炎症过敏反应相关。因此新冠极有可能也会在犁鼻器官中导致相似的过敏炎症反应,造成信息素感知失敏。
✓ 这份2021年发表的研究总结说,信息素失敏可能会影响到黄金鼠的行为。
✓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合理猜测,新冠病毒会影响到ABO世界里至关重要的信息素感知。 source
乙:信息素和气味并不一样,新冠会影响嗅觉并不代表新冠会影响信息素的感知。
甲:其实有研究证明得新冠可能会让ABO世界里的人闻不到信息素的味道。
✓ 新冠病毒的攻击目标细胞,是能生产ACE2蛋白的细胞。
✓ 鼻腔上皮细胞能生产很多ACE2蛋白,但嗅觉神经元细胞并不会生成ACE2蛋白。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新冠病毒影响嗅觉是由于新冠病毒会攻击鼻腔上皮细胞。
✓ 一篇2021年发表的研究指出,在黄金鼠鼻腔上皮细胞和负责信息素感受的犁鼻器官均能产生ACE2蛋白。
✓ 黄金鼠因为和人类相似,常常被应用于病毒学的研究。
✓ 这份2021年发表的研究发现,黄金鼠负责信息素感受的犁鼻器官中的多种细胞可被新冠病毒感染,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
✓ 新冠病毒究竟如何导致嗅觉丧失还并不完全明确,但很多人认为这和新冠导致的局部炎症过敏反应相关。因此新冠极有可能也会在犁鼻器官中导致相似的过敏炎症反应,造成信息素感知失敏。
✓ 这份2021年发表的研究总结说,信息素失敏可能会影响到黄金鼠的行为。
✓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合理猜测,新冠病毒会影响到ABO世界里至关重要的信息素感知。 source
❤2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甲:
我同意“虚构作品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但我们得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小说角色绝不能做坏事否则读者就会无脑模仿,而是说作者对某些群体的误解和歧视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读者的价值观。
乙:
虚构作品很难影响读者已经明确建立起的观念,但会影响到读者尚未明晰理解的观念。
比如说很多虚构作品有杀人的情节,但几乎所有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已经建立起了“杀人错误”的观念,所以这些情节很难影响到读者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另一面,虽然现实中的埃及开罗城区高楼林立,但很多美国人对埃及的“印象”却是“原始人在尼罗河里划船”,假设某个虚构作品进一步强化这种“所有埃及人都在尼罗河里划船”的误解,那这种描写是会影响到在美国生活的埃及人的真实生活的。
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不到现实中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存在,读者很容易以为这些群体并不存在;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到的都是对这些群体的误读,那即使现实中遇到了这些群体的人,读者也很容易误以为现实中的经历是“特例”,虚构作品里的描述才是“常态”。
也就是说:
1. 虚构作品里的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可见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2. 但同时,对虚构作品每一个“不真实/涉及暴力之处”吹毛求疵无端攻击完全没有必要。 source
我同意“虚构作品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但我们得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小说角色绝不能做坏事否则读者就会无脑模仿,而是说作者对某些群体的误解和歧视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读者的价值观。
乙:
虚构作品很难影响读者已经明确建立起的观念,但会影响到读者尚未明晰理解的观念。
比如说很多虚构作品有杀人的情节,但几乎所有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已经建立起了“杀人错误”的观念,所以这些情节很难影响到读者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另一面,虽然现实中的埃及开罗城区高楼林立,但很多美国人对埃及的“印象”却是“原始人在尼罗河里划船”,假设某个虚构作品进一步强化这种“所有埃及人都在尼罗河里划船”的误解,那这种描写是会影响到在美国生活的埃及人的真实生活的。
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不到现实中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存在,读者很容易以为这些群体并不存在;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到的都是对这些群体的误读,那即使现实中遇到了这些群体的人,读者也很容易误以为现实中的经历是“特例”,虚构作品里的描述才是“常态”。
也就是说:
1. 虚构作品里的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可见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2. 但同时,对虚构作品每一个“不真实/涉及暴力之处”吹毛求疵无端攻击完全没有必要。 source
❤8👍5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曾经说过,如果只能说一条写作建议,那我的建议是多阅读。
但如果可以再给一条写作建议,那我要再加上一点,那就是写作的时候做任何文笔上的选择都要仔细思考,不要随便瞎写。
我不认同很多市面上“一定不要这样写一定不要那样写”的建议,但如果这些建议可以改成“这样那样写的时候要了解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影响”,那我会非常赞同。因为“遇到文笔上的选择了解之后再下笔”既不会限制住文笔,又可以避免陷入某些常见的写作问题。相反,大量的条条框框或许可以避免一些低级错误,却会对创作的自由表达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我来举几个例子 ——
1. 有一个写作建议是“不要写人物的时候总是用人物的绰号去指代”。这个建议应当改成“写作中用绰号去指代了某个人应该有一个好的理由”。是的,很多人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会一直用某个绰号来称呼主角,造成主角形象的扁平化,但也有些时候有些人物确实应该用绰号去指代,比如当读者不知道这个人物的确切名字的时候,或者当某个情形需要去强调某个人物的某个特征的时候。
2. 有一个写作建议是“不要写人物说话的时候只写你说/我说/她说”。这个建议应该改成“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要仔细思考选择合适的描述方式”。比如有时候简单的“你说/我说/她说”非常好,因为说什么话才是最重要的内容。但也有的时候,写清楚人物在说话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以什么姿态语气说话是非常重要的。
3. 有一个写作建议是“不要用被动句”。这个建议应当改成“用被动句的时候要仔细思考被动句式给读者带来的感受”。当不该用被动句的时候用被动句,会给读者带来阅读上完全不必要的障碍,影响可读性。但在想要点出一句句子的强调所在,或者想要表达出人物的感情状态的时候,被动句又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去盲从那些市面上的写作建议,也不要觉得市面上的写作建议都是垃圾。当我们遇到“写作建议”的时候,应该多思考那个写作建议里指出的写作手法究竟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理解,应该在哪些情况下选择那种写作手法,应该在哪些情况下避免那种写作手法。
用你自己仔细的思考和选择去引导你的写作,让你的作品真正成为你自己的作品。
我知道关注我的人中很多是文笔非常好的作家,也许我在这里说的所有东西都是班门弄斧,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我还是希望我说出的这些心得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source
但如果可以再给一条写作建议,那我要再加上一点,那就是写作的时候做任何文笔上的选择都要仔细思考,不要随便瞎写。
我不认同很多市面上“一定不要这样写一定不要那样写”的建议,但如果这些建议可以改成“这样那样写的时候要了解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影响”,那我会非常赞同。因为“遇到文笔上的选择了解之后再下笔”既不会限制住文笔,又可以避免陷入某些常见的写作问题。相反,大量的条条框框或许可以避免一些低级错误,却会对创作的自由表达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我来举几个例子 ——
1. 有一个写作建议是“不要写人物的时候总是用人物的绰号去指代”。这个建议应当改成“写作中用绰号去指代了某个人应该有一个好的理由”。是的,很多人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会一直用某个绰号来称呼主角,造成主角形象的扁平化,但也有些时候有些人物确实应该用绰号去指代,比如当读者不知道这个人物的确切名字的时候,或者当某个情形需要去强调某个人物的某个特征的时候。
2. 有一个写作建议是“不要写人物说话的时候只写你说/我说/她说”。这个建议应该改成“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要仔细思考选择合适的描述方式”。比如有时候简单的“你说/我说/她说”非常好,因为说什么话才是最重要的内容。但也有的时候,写清楚人物在说话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以什么姿态语气说话是非常重要的。
3. 有一个写作建议是“不要用被动句”。这个建议应当改成“用被动句的时候要仔细思考被动句式给读者带来的感受”。当不该用被动句的时候用被动句,会给读者带来阅读上完全不必要的障碍,影响可读性。但在想要点出一句句子的强调所在,或者想要表达出人物的感情状态的时候,被动句又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去盲从那些市面上的写作建议,也不要觉得市面上的写作建议都是垃圾。当我们遇到“写作建议”的时候,应该多思考那个写作建议里指出的写作手法究竟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理解,应该在哪些情况下选择那种写作手法,应该在哪些情况下避免那种写作手法。
用你自己仔细的思考和选择去引导你的写作,让你的作品真正成为你自己的作品。
我知道关注我的人中很多是文笔非常好的作家,也许我在这里说的所有东西都是班门弄斧,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我还是希望我说出的这些心得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source
👍10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觉得每个人都该思考这个问题 —— 当我看到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的时候,我会觉得那一定是个心地残忍的人?
在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紧接着再问自己一个问题 —— 我这样的想法是哪里来的?
❶ 如果在英雄片里,那个身体有残缺的形象一定是大魔头,那为什么经历过同样险峻的战斗的主角却从来不会因为战斗负伤而失去一条胳膊,或是一条腿,或是一只眼睛?
❷ 为什么在科幻片里,反派的肤色都更黑?而主角的肤色都更白?
❸ 为什么影片里贪婪成性的老板总是更胖?而主角总是更瘦?
❹ 为什么谍战片里,反派的军师总是伤痕累累,而因为过去的战斗留下了深重心理阴影的主角却没有留下任何伤疤?
❺ 为什么伺机害人的变态总是长着胡子化浓妆穿裙子的人?为什么从来没有跨性别女性成为主角?
❻ 你打算维持这样的偏见吗?
❼ 你打算让你自己创作的作品也充满这样的偏见吗?
不要不加反思把你耳濡目染造成的偏见再次写进你的小说或同人文里。
另外,我看到评论里有很多人提到了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鹰钩鼻、头巾、头饰、少数族裔的身体特征、少数族裔的传统服装、身心障碍等等相关的偏见。你们说的都对。很感谢你们指出来这些。 source
在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紧接着再问自己一个问题 —— 我这样的想法是哪里来的?
❶ 如果在英雄片里,那个身体有残缺的形象一定是大魔头,那为什么经历过同样险峻的战斗的主角却从来不会因为战斗负伤而失去一条胳膊,或是一条腿,或是一只眼睛?
❷ 为什么在科幻片里,反派的肤色都更黑?而主角的肤色都更白?
❸ 为什么影片里贪婪成性的老板总是更胖?而主角总是更瘦?
❹ 为什么谍战片里,反派的军师总是伤痕累累,而因为过去的战斗留下了深重心理阴影的主角却没有留下任何伤疤?
❺ 为什么伺机害人的变态总是长着胡子化浓妆穿裙子的人?为什么从来没有跨性别女性成为主角?
❻ 你打算维持这样的偏见吗?
❼ 你打算让你自己创作的作品也充满这样的偏见吗?
不要不加反思把你耳濡目染造成的偏见再次写进你的小说或同人文里。
另外,我看到评论里有很多人提到了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鹰钩鼻、头巾、头饰、少数族裔的身体特征、少数族裔的传统服装、身心障碍等等相关的偏见。你们说的都对。很感谢你们指出来这些。 source
👍12❤2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得说,很多人的想法有点自相矛盾了。
这些人一边认为创作是至关重要,是非常伟大的工作,甚至把创作列为“一个完整的有人性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同时,这些人又认为阅读网文会破坏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甚至麻木这个人的心灵。
也就是说,讲出自己的故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但如果你爱读别人故事,那你脑子一定会因此完蛋?那要不我提议,大家也不要互相看别人的作品互相学习,就一个人安静地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各自写各自的小说,然后再自己把自己的小说烧掉。这样,就没人会因为读了你写的“糖衣网文”污染到心灵了。
如果你觉得讲故事可以滋养你的心灵,那你为什么觉得听故事就一定是被动而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创作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只有听了足够多的故事,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故事。而无论是听故事还是写故事,都需要非常主动的思考。 source
这些人一边认为创作是至关重要,是非常伟大的工作,甚至把创作列为“一个完整的有人性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同时,这些人又认为阅读网文会破坏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甚至麻木这个人的心灵。
也就是说,讲出自己的故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但如果你爱读别人故事,那你脑子一定会因此完蛋?那要不我提议,大家也不要互相看别人的作品互相学习,就一个人安静地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各自写各自的小说,然后再自己把自己的小说烧掉。这样,就没人会因为读了你写的“糖衣网文”污染到心灵了。
如果你觉得讲故事可以滋养你的心灵,那你为什么觉得听故事就一定是被动而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创作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只有听了足够多的故事,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故事。而无论是听故事还是写故事,都需要非常主动的思考。 source
👍8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在高中的时候写过一个故事,讲的是星际旅行的“中间一代”。这是在飞船上出生,最终也必将一辈子困在飞船上的一代人。这一代人没有见过蓝天,没有见过海滩,没有见过草原。这一代人没有听过鸟鸣,没有听过蝉鸣,没有听过蛙鸣,也没有听过雨点拍打屋顶的声音。
我想给我的故事写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写。事后看我写的这个故事,我发现一切都很明显,我是在写我自己和我的抑郁症,但当时我一点都没有发现。
在我的故事里,“中间一代”非常迷茫,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对飞船来说,“中间一代”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继续飞行,给飞船生育下一代的年轻人,然后在飞船上去世。成年后的“中间一代”自杀率节节上升,很多“中间一代”走上了吸毒和犯罪的道路。这是无法找到自己的意义的一代人。
在我的故事里,有一小群“中间一代”聚集了起来,发起了一个“生态计划”。Ta们在飞船里建造起了花园,用DNA技术重新培育出了很多小动物。Ta们把冰冷无情的金属飞船打造成了自己的家园。Ta们有的东西不多,但Ta们没有放弃,不断创造出各种美好。“生态计划”把树木丛林,鸟语花香,阳光雨露,带到了飞船里。
我后来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讲我自己的心境。那时候不断有人和我说,“长大就好了”、“过段时间就好了”,然后要我耐心等待。但我厌倦了等待,我不想一直“等着”,我不想做在等待中蹉跎整个生命的“中间一代”。
高中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写完我的故事,写出一个圆满的结局。当时我经历得太少了,很难在结局中写出任何意义。对于“中间一代”如何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没有答案。
后来,在不断成长和学习中我真正理解了我当时想说的事情 —— 有些事情不是靠“等待”就能变好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打破我们现有的生活,然后重新组合成那些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东西;有时候我们需要把冰冷的飞船打造成一个美丽的花园;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去找寻意义;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到花园里种下属于我们的希望。
有时候,我们需要教会自己,快乐可以属于我们,我们也可以去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 source
我想给我的故事写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写。事后看我写的这个故事,我发现一切都很明显,我是在写我自己和我的抑郁症,但当时我一点都没有发现。
在我的故事里,“中间一代”非常迷茫,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对飞船来说,“中间一代”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继续飞行,给飞船生育下一代的年轻人,然后在飞船上去世。成年后的“中间一代”自杀率节节上升,很多“中间一代”走上了吸毒和犯罪的道路。这是无法找到自己的意义的一代人。
在我的故事里,有一小群“中间一代”聚集了起来,发起了一个“生态计划”。Ta们在飞船里建造起了花园,用DNA技术重新培育出了很多小动物。Ta们把冰冷无情的金属飞船打造成了自己的家园。Ta们有的东西不多,但Ta们没有放弃,不断创造出各种美好。“生态计划”把树木丛林,鸟语花香,阳光雨露,带到了飞船里。
我后来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讲我自己的心境。那时候不断有人和我说,“长大就好了”、“过段时间就好了”,然后要我耐心等待。但我厌倦了等待,我不想一直“等着”,我不想做在等待中蹉跎整个生命的“中间一代”。
高中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写完我的故事,写出一个圆满的结局。当时我经历得太少了,很难在结局中写出任何意义。对于“中间一代”如何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没有答案。
后来,在不断成长和学习中我真正理解了我当时想说的事情 —— 有些事情不是靠“等待”就能变好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打破我们现有的生活,然后重新组合成那些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东西;有时候我们需要把冰冷的飞船打造成一个美丽的花园;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去找寻意义;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到花园里种下属于我们的希望。
有时候,我们需要教会自己,快乐可以属于我们,我们也可以去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 sourc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