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香港天氣及風暴追擊 (Since 2017)
11.8K subscribers
14.4K photos
603 videos
328 files
25.2K links
#Admin專欄 會有大量主觀見解
@happyfridayindex 每星期一次投票,極重要。
@Hongkongersecret 會Post香港人嘅心聲。
@Freehkxmascard (係Freehk文宣總頻道)

#投稿 可以PM 我哋個Bot喇!


報料:

相+時+事+地+人+物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香港人Secrets
#投稿

没用,很可能只会继续限制,甚至邀请驻港部队宣布香港戒严。
而且真这样了,如果真要放开,依现在的港府的性格,那肯定得是全港全民强制打针,不说跟🇦🇹一样也至少会跟🇸🇬一样。
2024香港天氣及風暴追擊 (Since 2017) pinned «#投稿 *排隊檢測既街坊睇呢度 https://queuemate.eggwaffle.io/?fbclid=IwAR1hshWsy_vn3GVA3Ap0huTIaGc2pbLlCvAFOr6uBRpgQNcfl9ydt0VSeZM»
各區檢測站連日大排長龍,政府宣佈今日兩日起於約10個站增設派籌機。有記者質疑強檢措施令人流聚集,有違防疫目的。徐德義指向輪候市民致歉,並指派籌效果不錯,將會陸續推行,並強調檢測好處在於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對於有市民於檢測站取籌,然後於網上炒賣至過百元,以及有人取酬代排。徐德義只稱有收到關於派籌安排的「正面回應」,較難作個別評論。他又指機器只是硬件,更重要是人員協助監督及管理,確保每人只取一次籌,如留意到有不法行為會加以阻止。
https://is.gd/ZhyQtc
#admin專欄 #香港人Secrets改革 @windseasonbro

寫呢篇Admin專欄之前,好多Channel友pm風巴,有手足建議改革「香港人Secret」同「香港天氣及風暴追擊」,有手足指出有時因為投稿者眾,又或者因為我從不同嘅Source Post同一樣嘢,漸漸個Channel會變得「好似Old news咗」,呢個我會好好諗下點改善。

事實上每日約有500幾個投稿,約100個喺bot度,其餘400個分佈喺幾個比較傾得耐嘅手足,坦白講,剩係要睇晒佢,再加即日嘅消息我都消化唔切,加上風巴係一個在職廢中,變相有時難免有d delay old news。

呢度同大家講聲對唔住先。

亦希望大家唔好怕咗唔投稿畀我,你哋嘅一字一句都好重要,我希望你哋可以繼續投稿,分享新聞,點你哋中意嘅歌,寫你哋對社會嘅睇法。

特別想一向少參與投稿嘅你都投稿畀我,咁呢個Channel先有意義。

有人問,「香港人Secrets」可唔可以開個Group?坦白講,我擔心有狗,我怕到時累到一向相信我嘅文宣手足。

所以暫時唔會開一個Public嘅公海谷。

至於香港人Secret同香港天氣及風暴追擊,我都認為某d新聞係重疊咗,我會好好咁考慮點打理好 「Channel太亂」嘅感覺。

有乜提議,繼續同 @windseasonbro 講,感謝你哋。
2024香港天氣及風暴追擊 (Since 2017)
#點歌 #Osacrumconvivium #thomastallis https://youtu.be/iPibhyQm2Xs
@windseasonbro 按:如果點歌有意思,可以寫一兩句你嘅感覺,點畀邊個之類,你當真係電台DJ點歌啦。
【明報】如何建立公民對公共事務的知識,令他們成為「知情公民」(informed citizens),並參與公共討論,是政府推動政策的時候,能否有效凝聚共識的關鍵因素。但是過去幾年,學者陸續留意到「迴避新聞」(news avoidance)的現象:人們因為各種原因,少了花時間接觸新聞資訊。當然,在網絡上,人們的資訊選擇多了,少了時間留意新聞不足為奇。因此迴避新聞的分析重點在於,在某些情况下,人們會有意識地減少接觸新聞。例如在資訊氾濫的網絡環境,資訊疲勞會令人減少接觸新聞;又有時候,社會各界就一些議題爭持不下,有理說不清,會令人感到煩厭,遠離相關新聞;也有情况是,在經歷重大事件後,因為各種情感因素,加上政治無力感,有人會抗拒接觸公共事務。例如2014年雨傘運動後,有曾經熱心投入社會事務的傘運支持者,不再關心時事,只專注個人生活。

當社會上有顯著比例的市民完全不看來自報紙或電視台的新聞資訊,最少有兩個情况值得注意:

第一,是政府資訊的傳遞。有顯著比例的市民不看傳統新聞機構生產的新聞資訊,不利政府發放官方消息。尤其是疫情期間,各種消息和更新資訊瞬息萬變,如何在社會大眾迴避新聞的背景下,準確、有效地發布重要資訊,會是政府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

第二,一些人選擇不看報紙或電視台的新聞資訊,可能會更依賴自己的社交網絡來接觸時事資訊。這個過程中,新聞資訊有幾大機會受用戶朋友圈的政治立場影響、當中包含了幾多未經證實的資訊,都會影響政府發布消息的效果,以及相關公共討論的方向。這方面的影響值得繼續探討。

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鄧鍵一
https://is.gd/yU6D88
2024香港天氣及風暴追擊 (Since 2017) pinned «#admin專欄 #香港人Secrets改革 @windseasonbro 寫呢篇Admin專欄之前,好多Channel友pm風巴,有手足建議改革「香港人Secret」同「香港天氣及風暴追擊」,有手足指出有時因為投稿者眾,又或者因為我從不同嘅Source Post同一樣嘢,漸漸個Channel會變得「好似Old news咗」,呢個我會好好諗下點改善。 事實上每日約有500幾個投稿,約100個喺bot度,其餘400個分佈喺幾個比較傾得耐嘅手足,坦白講,剩係要睇晒佢,再加即日嘅消息我都消化唔切,加上風巴係一個在職廢中,變相有時難免有d…»
「封城」是否能有效防止病毒傳播?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三名學者近日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封城幾乎無法有效降低新冠死亡率。研究指出,歐美進行封城後,新冠病毒的死亡率僅降低了平均0.2%。限制人們的戶外活動時間等措施,反而會提升死亡率,還對各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成本,也衍生出教育問題、家庭暴力等嚴重社會問題。

過去一個月以來,歐美國家都開始放寬或全面解除防疫限制,選擇「與病毒共存」。瑞典周三宣布,取消最後的防疫限制措施,包括針對活動場所和餐館的聚集人數限制、酒吧和餐館的營業時間限制,以及疫苗通行證制度,並即時停止大規模病毒檢測。瑞典衛生部長哈倫格倫(Lena Hallengren)表示,在傳播的速度而言,病毒還在,但是新冠病毒已不再被歸類為社會危害。

大陸國務院港澳辦發文,表示近日在深圳,將召開第二次內地與香港疫情交流,與香港共同研究制定保持香港社會大局穩定的措施。保障香港蔬菜、鮮活食品和其他日用必需品的供應,北京繼續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動態清零」的目標和策略。並稱,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靠山,香港只要有求,祖國必定有應。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covid-02102022135258.html
#動態清零 #與病毒共存
港大醫學院院長 梁卓偉 建議政府積極考慮「封城」措施,衞生防護中心前總監 曾浩輝 今日(2月11日)接受傳媒訪問時指,以世界衞生組織的角度,封城是最後一招。他又指沒有硬指標說明要有多少確診個案才需要封城,關鍵在於如何執行,因封城會有代價,屆時弱勢社群的生活將會更令人擔心。

曾浩輝又說,政府實行「動態清零」的抗疫策略,外界應先觀察是否有效,若措施未達效果時再作調整。

他強調即使「與病毒共存」也並非「躺平」,當確診數字高時需要採取額外措施,包括關閉處所和封城,但目前香港的疫情防控未到彈盡糧絕。
https://is.gd/kSn37L
#封城 #動態清零 #與病毒共存 #躺平 #曾浩輝 #梁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