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翻译
11.7K subscribers
12.9K photos
715 videos
2 files
8.86K links
近来有很多朋友来问询转发相关事宜,这边再次统一回复:都可以转发。

如果跨平台转发不方便注明来源的,不注明来源也可以。如果需要做修改的,做修改也可以。

感谢所有转发这边的帖子至其它平台,帮助知识和信息自由流通的朋友们。

有意一起翻译/做图嵌字/做字幕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言。

想认识频道主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Download Telegram
=== 画作合集:偷吃东西的猫咪 ===

作品:《黑檀箱子上的静物》
画家:弗兰斯·斯奈德斯
年份:17世纪

作品:《静物与猫》
画家:亚历山大·弗朗索瓦·德斯波特斯
年份:1724年

作品:《与猎物打架的猫》
画家:亚历山大·弗朗索瓦·德斯波特斯
年份:18世纪

作品:《鱼和猫》
画家:彼得·克拉斯
年份:1656年

作品:《水果、火腿、猫、鹦鹉》
画家:亚历山大·弗朗索瓦·德斯波特斯
年份:18世纪

作品:《叼着鱼的猫》
画家:塞巴斯蒂亚诺·拉扎里
年份:18世纪

作品:《猫和兔》
画家:亚历山大·弗朗索瓦·德斯波特斯
年份:18世纪

作品:《猫和鳐鱼》
画家: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
年份:1728年

作品:《猫和猎物》
画家:亚历山大·弗朗索瓦·德斯波特斯
年份:1711年

作品:《猫和鱼》
画家: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
年份:1728年 source
👍2
不知道大家意识到了吗?正是因为女权社群内部对男性不加辨别的妖魔化和不切实际的恐惧与日俱增,那些假借女权名义去仇恨跨性别的人才有了越来越多颠倒是非的机会。

注:在女权社群内部,假借女权名义仇恨跨性别的人通常自称激进女权、激女、基女,因其仇跨,英文简称TERF,读作特夫,直译为除跨或排跨激女。

现在,不少人已经知道仇恨跨性别的激进女权是不对的。但很多人仍然认为除开仇恨跨性别,激进女权里其它一些说法都没问题。岔开说一嘴,激进女权在历史上有很多分支,不是每个分支都有问题,也不是每个分支都仇恨跨性别。比如以前还有过无政府主义激进女权,但到了现在,激进女权几乎只剩下了现在这个仇恨跨性别仇恨男性的分支。除开仇恨跨性别,现在的激进女权还会宣传:男人天生就是邪恶的、男人基因里就带有更多伤害人的天性、女性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建立单女空间因为男性存在就意味着女性面临危险,等等等等。直到现在,仍然有许多人不加反思接受了这些观点。

有人会说,我怎么可能和那些仇恨跨性别的“激进女权”的同流合污?我不仇恨跨性别!我自己就是跨性别!但实际上,只要你相信男性本质邪恶,因此女权必须隔离和消除男性,那你实际上就是在和那些“激进女权”同流合污了。每次这些人过来和你说“男的就是很坏”、“这人虽然不是男的但看Ta表现出男性气质就知道Ta很坏”、“这个人男味太冲了”,然后你觉得这些人说的很对,再去放大这些人的说法,最后你所在的社群就会充满对男性的仇恨,无论是多复杂的社会问题都会被简化为“男的就是很坏”。然后假借女权为名的“激进女权”再稍加煽风点火,人们就会相信无论哪种跨性别总是逃不过和“男”相关,因此跨性别都很坏很该死的说法。

我甚至看到很多跨性别女性都会去附和“男的天性邪恶”之类的话。我想对这些人说:这并不会让你更融入“激进女权”社群,因为无论你性别转换多少年,那些仇视跨性别的人永远会把你当作“男的”来看待,重复这种偏见只会让你自己的生存环境更困难。我也看到有些跨男也会去附和“男的天性就是更暴力”之类的话,同样的我也想对你们说:重复这些偏见不会让你融入“激进女权”社群,只会让你自己的处境更困难。 source
👍42
让我们一起感谢中东人和北非人在一万多年前驯化了非洲野猫,使现在全世界的人都能有可爱的猫猫陪伴🙏🙏🙏 这也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主意。

你看,这就是所有猫猫的祖先,一眼就能看出来吧!对,就是它!腿很长很长的狸花猫猫! source
👍21
有一天上课,我们的教授讲到了“同性恋入刑”的历史和现状。据我所知,我们这个教授自己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性少数,但就是这个教授说了一些我认为特别棒的话。

最开始是有学生提了一个问题,问题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我当时因为这个提问无语到白眼直接翻到了天上。然后我看到我们的教授认真听了问题,严肃地问那位提问的学生:不知道你有性少数朋友吗?那位学生支支吾吾讲了一堆,东扯西扯,但大概就是“算不上有”的意思。

听到回答,我们的教授说:从统计上来讲,你几乎一定会有性少数朋友。如果我要把我们班上的学生分成两类,那可能不会是“有性少数朋友的学生”和“没有性少数朋友的学生”,而应该是“性少数朋友愿意对Ta出柜的学生”和“性少数朋友不愿意对Ta出柜的学生”。看来你是在第二类了。也许你该想一想,为什么你的性少数朋友不愿意对你出柜,是不是你的言行让你的性少数朋友感觉对你出柜也许并不会是一个安全的决定?回到你最初问的问题。如果你想要了解性少数的生存状态和所思所想,也许你应该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性少数愿意和你讲述相关经历的人,然后当身边有性少数朋友终于愿意和你分享自己的经历的时候,你就赶紧坐下来认真听对方讲,别瞎说些有的没的。 source
👍3
2001年春天,我在一个很偏远的乡村初中教初二。有多偏远呢?从电脑机房看出去,外面是两个车道的公路,公路对面有很多山羊会盯着你看,再看远一些,到处都是农场和牧场。

我不允许我的学生用涉及性别、种族、性向的词汇骂人,包括“同性恋”这个词。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学生用来骂人最多的还是“同性恋”这个词。我的规定是每个人有三次提醒机会。

第一次,我会教育学生相关的知识。我的学生很可能是不了解相关的议题,因此我希望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应该用同性恋这个词来骂人”。我会和我的学生做一个简短的讲解。我从教八年,教的都是预初到初二的学生,95%的犯规学生只需要学习一次,就再也不会再犯。和学生做相关的讲解真的很有用,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犯规的学生接受到了新的信息和知识,当时在场的别的学生也会因此受益。我后来教预初的时候,有一个事件时在场的学生特地在饭堂吃饭的时候跑过来感谢我,说自己原先不知道拿来骂人的“同性恋”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好在现在知道了。我还有很多其它学生私下里感谢我,说我让学校成为一个对Ta们来说更安全的地方。另外,事件时在场的学生还和我学到了该怎么在别人说歧视性的话的时候站出来纠正别人。我看到很多我的学生之后会去提醒别的同学不要说带有歧视性的话。我对此感到非常开心。
到了第二次提醒的时候,我会更严厉一些。
很少有学生需要第三次提醒。通常一年也不会有一次。

第一次遇到有学生需要第三次提醒,就是在那个2001年的春天。那个学校真的条件很差。上课的时候关上窗,教室里也没有空调,会非常非常闷热。但要是把窗打开,外面牛粪的味道就会传进来,臭气熏人。就是在那个班上,有个男生又一次讲了很多歧视同性恋的话。我准备第三次提醒他。
结果他说:真是小题大做!我们这边又没有真的同性恋!

当时我们在电脑机房里,全年级那个最受欢迎的男生当时正好就坐在他边上那排。这个校草男生转过身来对他说:我们这边有没有同性恋你哪里能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你歧视同性恋,谁是同性恋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告诉你!

当事的那个男生当场就闭嘴了,我后来再也没看到他说那些歧视同性恋的话。 source
👍3
看到我国不断下降的生育率,我觉得我应该质问自己一些艰难的问题了...

比如,“关我什么事”和“那又怎样” 😂 source
👍9
真的是男性更擅长这个领域吗?

有没有可能是男性获得了更多优待?
有没有可能是招人的时候特招了更多男性?
有没有可能是“排挤女性”成了这个领域中搭建人际关系的敲门砖? source
👍1🙏1
我真的很讨厌那些“小孩懂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会更容易遭到侵害”的说法。我们现在几十年来各种非常详尽的研究指向一个结论,那就是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小孩提供合适的性教育,可以降低小孩遭受侵害的概率。

给小孩提供合适的性教育,小孩可以因此有机会学习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称呼、什么是个人隐私、什么是个人空间、什么是身体自主权、哪些身体接触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大人不应该与小孩发生性爱,等等等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和知识的小孩能第一时间意识到别人越界的行为,并用清晰明确的语言和身边信任的大人沟通。这样的能力能让小孩在遭受侵害的情况下及时有效求救,避免侵害进一步升级,甚至常常能防患于未然。

性教育并没有“给小孩灌输淫秽信息让小孩成为更容易遭受侵害的对象”,相反,性教育有效减少了小孩遭受侵害的可能性。那些举着保护孩子的大旗反对让小孩接受性教育、反对开展性教育的人,都是骗子。 source
👍3
小猫猫在厅里走来走去
“喵呜呜”的叫

我叫他
他“喵呜”一声用圆圆的鼻子顶开了房门
大叫着“呜呜”一下子扑到了我的身上

又大声“咕噜咕噜”起来
表示和我的亲热

世上还是有美好的东西的! source
👍2
我爱你,绿色。
我爱你,森林。
我爱你,潮湿泥土的芬芳。
我爱你,暴雨将至时的悸动。
我爱你,苔藓。
我爱你,江河。
我爱你,溪流。
我爱你,雷鸣电闪。
我爱你,透过树叶洒下的阳光。 source
1👍1🙏1
“我可以为我孩子献出生命”
别闹了你孩子需要的是你为你的过错和疏忽道歉

你幻想着一些极端的情况,讲着一些自我感动又冠冕堂皇的话,人人夸你是好家长。但你自己也知道吧,你实际上没有付出一丁点努力,你的表演对你孩子来说一文不值。你孩子需要的是你认识到自己造成的伤害,然后真诚道歉,然后改正... sourc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