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和你報WhatsNews Media
[中大指民主牆涉嫌違規或違法
有一便利貼回應:違你老母]
伴隨「中大保衛戰」展覽而設的「和你寫」活動,讓參觀者將說話寫上便利貼,再貼上民主牆展出,此舉被校方張貼通告指內容涉嫌違規或違法。
根據校方通告表示,民主牆是大學透過師生中心管理委員會授權中大學生會管理的地方,設立民主牆的目的是讓中大同學在互相尊重、和平理性以及合理合法的情況下表達意見。校方更表明如果學生會沒有採取行動,大學會先行處理,移除相關內容。
雖然校方早於本月13日貼出通告警示群眾,但看來完全沒有發揮其效。除了有人簡單以「哦」作回應,亦有人狠狠地寫上:「違你老母」,更有毛澤東語錄出現。感覺像回到連儂牆仍未消失,「撕一貼百」的光景。
由本月11日舉辦至今,民主牆已被便利貼充滿。但除了以便利貼方式支持,來訪者更可停下腳步,寫信予已被捕的中大同學,以及因抗爭而流亡德國的中大女學生Elaine,以筆墨將溫暖傳遞,讓抗爭者知道自己不被遺忘。
攝:Meow
#中文大學 #民主牆 #連儂牆 #中大保衛戰 #和你寫
────────────────
Facebook | Telegram | Instagram | Youtube | Payme | Contact
有一便利貼回應:違你老母]
伴隨「中大保衛戰」展覽而設的「和你寫」活動,讓參觀者將說話寫上便利貼,再貼上民主牆展出,此舉被校方張貼通告指內容涉嫌違規或違法。
根據校方通告表示,民主牆是大學透過師生中心管理委員會授權中大學生會管理的地方,設立民主牆的目的是讓中大同學在互相尊重、和平理性以及合理合法的情況下表達意見。校方更表明如果學生會沒有採取行動,大學會先行處理,移除相關內容。
雖然校方早於本月13日貼出通告警示群眾,但看來完全沒有發揮其效。除了有人簡單以「哦」作回應,亦有人狠狠地寫上:「違你老母」,更有毛澤東語錄出現。感覺像回到連儂牆仍未消失,「撕一貼百」的光景。
由本月11日舉辦至今,民主牆已被便利貼充滿。但除了以便利貼方式支持,來訪者更可停下腳步,寫信予已被捕的中大同學,以及因抗爭而流亡德國的中大女學生Elaine,以筆墨將溫暖傳遞,讓抗爭者知道自己不被遺忘。
攝:Meow
#中文大學 #民主牆 #連儂牆 #中大保衛戰 #和你寫
────────────────
Facebook | Telegram | Instagram | Youtube | Payme | Contact
Forwarded from 集誌社 The Collective HK
朱銘離世|「仲門」雕塑 見證中大烽火
台灣著名雕刻藝術家朱銘日前離世,終年 85 歲。朱銘部分經典藝術作品,仍豎立於香港不同角落,為人熟悉的包括中文大學百萬大道烽火台上的「仲門」。
「仲門」原名為「門」,是朱銘著名「太極系列」中「拱門」系列的首件作品,1987年起擺放在大學圖書館正門前。據朱銘藝術館的資料,「太極拱門」是由兩人對招的太極推手演化而來,一氣相通、合為一體,傳達生生不息、永恆而連綿無盡的概念。早年中大有「穿過它就無法畢業」之說,朱銘於 2006 年到中大保養作品時得悉傳聞,把重題作品為「仲門」(Gate of Wisdom) ,希望讓學生親近、接觸雕塑。
坐落中大烽火台逾 36 年的「門」,自 80 年代末起見證著無數師生、論壇、活動和重要歷史時刻,包括八八年反對四改三集會、八九民運、九三港事顧問事件等。而 2012年 911 反國教集會、2014年 922 學界爭普選大罷課,以及 2019 年 9 月 2 日學界大罷課三場運動,也使烽火台和百萬大道,成為香港學運的象徵。
1991年入讀中文大學、現任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的周保松說:「我們將圖書館門前那個空間,叫烽火台。圖書館、仲門、烽火台、百萬大道、飯煲底,構成一個建築的整體,也代表了中大那種專注學問、關心社會、自由發聲、集體抗爭的精神。」
周說自己喜歡把「仲門」稱為「切磋」,因作品說的是兩個人在一個公共空間,自由地切磋武藝。「在大學圖書館門前的切磋,既是切磋學問和切磋人生,也是切磋國事和天下事。中大有不少地標性建築,而烽火台和仲門毫無疑問是最具象徵性的:它象徵中大的自由精神。」
#集誌社 #朱銘 #仲門 #中文大學
訂閱支持: 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台灣著名雕刻藝術家朱銘日前離世,終年 85 歲。朱銘部分經典藝術作品,仍豎立於香港不同角落,為人熟悉的包括中文大學百萬大道烽火台上的「仲門」。
「仲門」原名為「門」,是朱銘著名「太極系列」中「拱門」系列的首件作品,1987年起擺放在大學圖書館正門前。據朱銘藝術館的資料,「太極拱門」是由兩人對招的太極推手演化而來,一氣相通、合為一體,傳達生生不息、永恆而連綿無盡的概念。早年中大有「穿過它就無法畢業」之說,朱銘於 2006 年到中大保養作品時得悉傳聞,把重題作品為「仲門」(Gate of Wisdom) ,希望讓學生親近、接觸雕塑。
坐落中大烽火台逾 36 年的「門」,自 80 年代末起見證著無數師生、論壇、活動和重要歷史時刻,包括八八年反對四改三集會、八九民運、九三港事顧問事件等。而 2012年 911 反國教集會、2014年 922 學界爭普選大罷課,以及 2019 年 9 月 2 日學界大罷課三場運動,也使烽火台和百萬大道,成為香港學運的象徵。
1991年入讀中文大學、現任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的周保松說:「我們將圖書館門前那個空間,叫烽火台。圖書館、仲門、烽火台、百萬大道、飯煲底,構成一個建築的整體,也代表了中大那種專注學問、關心社會、自由發聲、集體抗爭的精神。」
周說自己喜歡把「仲門」稱為「切磋」,因作品說的是兩個人在一個公共空間,自由地切磋武藝。「在大學圖書館門前的切磋,既是切磋學問和切磋人生,也是切磋國事和天下事。中大有不少地標性建築,而烽火台和仲門毫無疑問是最具象徵性的:它象徵中大的自由精神。」
#集誌社 #朱銘 #仲門 #中文大學
訂閱支持: 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