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 The Reporter
4.41K subscribers
48 photos
5 videos
1 file
2.4K links
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真相難辨的時代,需要堅守新聞價值的媒體,邀您捐款贊助: https://bit.ly/2Wp2Zqa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與我們聊聊:contact@twreporter.org
Download Telegram
#歷史上的今天 #報導回顧
921地震21週年,在地心與倖存者之聲中,聽見歷史啟示

他的高一印象不是青春揮灑的汗臭味,而是縈繞心頭的「被活埋的味道」;她的8歲記憶不是遊樂園,而是被房子壓到、媽媽說不可以死掉……。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沉睡之中地心動盪。21年後,倒塌的房子已重建、活下來的人們努力向前走,921地震彷彿已成歷史一頁,但倖存者一直忘不了,每當天花板輕輕晃動,他們又再次掉入暗夜夢魘之中。

「沒有經歷過(921)的人,根本不知道那種心情⋯⋯」
但透過聲音紀錄,讓我們得以跨越時空記得、同理受傷的心,不忘記大自然的震撼教育,並時時刻刻警惕、省思、改革。


#921地震 #防災 #地震 #報導者
#報導者開課
【2021《報導者》深度專題攝影工作坊,即刻報名!】

嗨,對記錄與新聞影像有興趣的攝影師們,想站在歷史的第一線,用影像說故事嗎?

報導者》深度專題攝影工作坊步入第五年,將提供8+2堂課:前期田野到後期圖編等領域職能、當代趨勢、影像敘事與手法,4位資深影像工作者全程陪同討論,協助抽絲剝繭複雜的拍攝議題。

在這裡,你可以找到更多夥伴、更直接的指引、更豐富的資源。邀請你與我們共同討論、學習、前進,成為紀錄與敘事的人。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 5/7(五)中午12:00前止。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豐富課程、資深師資介紹:
www.medium.com/twreporter/390fe1f4f173

▎上課地點
台北市(新竹以南及花東學員有提供車資補貼)
 
▎課程費用
新台幣 25000元(可分期付款)
*4/19前完成報名者,有早鳥優惠!

#在地影像紮根計畫 #報導者 #攝影
系列報導【台灣要邁向2050淨零,但怎麼抵達?官、民、學三方相聚展開的務實討論】

3月底,國發會公布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4月21日行政院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送入立法院,5月中立院完成初審,但其中近半條文未達共識,仍待後續朝野協商……。氣候變遷成為全球緊急事件,超過120個國家陸續宣布要在2050達到淨零排放,諸多國際品牌與台灣企業也陸續加入 #RE100、積極節能減碳,其中台灣第四碳排大戶 #台積電 已買下台灣99%的綠電憑證, 可見不管是為了經濟還是為了環境,台灣都必須跟上國際減碳轉型腳步,只是不到30年時間,該如何達成「淨零」目標?


這是一個巨大的轉型過程,不只需要公部門、產業界、學術界三方攜手合作,更牽連金融、法律,消費者個人也逃不開影響!4月20日,民間環團邀請學者專家與國發會、經濟部、環保署等官方代表,針對淨零路徑政策開啟公民社會對話,從政策面、產業面、再生能源發展與社會不同利益團體間的折衝,指出官方政策的不足、當前產業危機,並針對「如何踏實邁向淨零排放」提出具體建議與深度討論。《#報導者》以四篇系列文章,呈現當日論壇重點,期盼激發更多思考與行動:

一、環團推民間版淨零模擬路徑,籲官方務實提2030年中期目標 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2050-net-zero-forum-1

二、沒有循環經濟,哪來淨零排放?產業減碳需要更完整政策 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2050-net-zero-forum-2

三、30年內增加9倍發電量,落後的綠能進度如何突破3大挑戰、成為淨零主角? 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2050-net-zero-forum-3

四、國際綠色治理經驗:從市場機制到法律誘因,啟動企業自願加入淨零行列 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2050-net-zero-forum-4
#致報導者們報導者》成立7週年影片:在世界巨變時刻,以獨立報導持續守望民主】

今天是9/1記者節,《報導者》也成立7年了。

過去7年,世界局勢已產生巨變,極權與民主的衝突越演越烈、世紀大疫仍不見盡頭、社會的對立撕裂更加嚴重⋯⋯當真相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假新聞與不實資訊無所不在,沒有廣告、置入、標案,不受任何外力干預的《報導者》,也更加意識到自己身負的社會責任。

我們堅持獨立報導精神,努力深化公共價值。過去一年,《報導者》團隊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持續追蹤報導 #烏干達學工事件#烏克蘭戰爭#台柬詐騙產業鏈#Omicron疫情#原住民保留地遭到掠奪#台鐵改革問題,並且首度推出 #兒童新聞專題⋯⋯希望幫助讀者多元理解這個世界。

7歲的《報導者》,期待能走到更多地方,帶你看見難以前往的現場,聽見更多角落裡的聲音——所以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無論是 #分享這支影片,或者 #持續關注報導,甚至 #實質贊助,對於營運經費全靠社會捐贈的我們,都是很大的鼓勵。

有你才有《報導者》,邀請你和我們一起走更長遠的路。

#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致報導者們】《報導者》7項作品,入圍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

第48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2022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在今(7日)公布入圍名單,《#報導者》共7項作品入圍,在文字報導、聲音報導與數位敘事等形式都獲得肯定,是本屆入圍最多的媒體。

今年初引發社會關注、檢警後續追查的《綁債.黑工.留學陷阱》調查報導,帶讀者「親身體驗」交友、PUA、假投資等沉浸式詐騙手法的多媒體報導,分別入圍公共服務報導獎的文字類與數位創新類;而甫獲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兩項優勝肯定的森林盜伐專題,以及結合衛星圖資、工程影像帶讀者直擊南橫公路通車幕後的<搶修13年終通車,看見南橫公路大地的傷痕>,則入圍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文字類與數位創新類。

Podcast節目則有3集節目入圍,走進現場聽見第一線心聲的〈認識國民天「菜」:種高麗菜為何像豪賭?聽育苗業者的第一線觀察 〉〈海拔兩千公尺的「偵探」:聽鏈鋸聲、追盜伐路徑,巡山員們如何與山老鼠鬥智〉,雙雙入圍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音頻類;而〈中俄聯手改寫戰爭「真相」:官媒、內容農場如何操弄輿論?〉深度觀察俄烏戰爭帶給台灣的資訊戰現實,入圍新聞獎媒體素養獎。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自1974年設立,頒獎給對新聞學術研究及公共服務有貢獻者,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新聞獎項。在此與各位讀者、聽眾分享入圍喜悅,也感謝支持者捐款贊助,當我們堅強後盾,讓記者團隊能持續無畏走進現場,專注社會公共議題調查!
#致報導者們】報導者榮獲2022卓越新聞獎4獎項

第21屆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今天(15日)登場,《#報導者》獲得4大獎項,是本屆得獎數最多的媒體。

能在多項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要感謝評審的肯定團隊努力,也謝謝贊助者的信任與支持,讓我們能7年來如一日,在公眾捐款的非營利媒體之路上堅定前行,持續專注社會公共議題調查。

與所有讀者分享我們的喜悅,也邀請大家聽聽評審說得獎理由、聽記者團隊無法寫在報導裡的心內話,然後再次重溫或分享得獎作品:
#致報導者們】我們獲得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8項大獎 #SOPAwards2024

亞洲出版協會( #SOPA)昨晚(20日)於香港舉辦「2023年亞洲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報導者》10項作品入圍,獲得5個首獎、3個優勝。去年多項獲得熱烈迴響及發揮影響力的專題都獲得首獎。

獲得澳洲媒體跟進、揭開兩岸地下經濟的《揭開澳龍走私海上交易線─中澳貿易制裁角力,與台灣、金馬走私鏈的蝴蝶效應》專題獲得 「獨家新聞獎」首獎。

授權《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轉譯為英文版的多媒體作品〈解放軍如何進逼第一島鏈:台海衝突下牽動的美日軍事布局〉將台日國防部資料轉化成視覺圖像,奪下「卓越數據圖像獎」首獎,評審稱讚作品「巧妙地將大量數據和資訊濃縮為易於讀者理解和親近的格式。」

媽祖進香年年有、從起駕到回鑾媒體新聞更是天天播,《報導者》從大數據與地方采風故事切入,為台灣獨有的文化信仰風景帶來嶄新的閱讀視角,系列報導獲得「卓越藝術及文化報導獎」首獎肯定。

另外,由「環境報導聯盟(Environmental Reporting Collective)」發起、橫跨12國的共同調查「Beneath the Sands」,以及首度應用3D技術製作中文版報導內容〈遊走兩岸海域的暴利生意:盜走台灣海砂,中國業者現形〉,則是雙雙摘下「卓越新聞報導創新獎」#華文類#區域類 的首獎。

遠赴美國現場採訪的《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專題、追蹤特宏興案10年影響後續的Podcast聲音內容,以及拆解重要民生時事「蛋荒」背後產銷結構與冷鏈問題的深度報導,也都獲得優勝肯定。

SOPA卓越新聞獎號稱「亞洲普立茲獎」,被公認為亞太地區最負盛名的新聞獎項,致力於推動新聞創新。我們感謝評審肯定與讀者支持,《#報導者》持續堅守新聞價值:報導真相、監督政府、提供多元觀點、不只看見問題更試圖尋找解方,並發揮實質影響力。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如果您也肯定這樣的堅持,邀您加入 #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持續揭露真相、監督政策。
Podcast【君竹為何加入報導者?彥成被嫌髒髒的?影音小組成軍一年老實說:那些開始才知道的困難與趣事】 https://bit.ly/4h4PfaK

2024年7月,《 #報導者 》正式在YouTube頻道上推出「#長大當記者」、「#這裡開始」兩個系列的影音節目。長篇文字起家的《報導者》,過去幾年來持續在Instagram、Podcast等平台中摸索,試著以不同形式製作、轉譯報導,拓展更多公共討論的機會。

在這個人們的閱聽行為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期待能透過影音節目做到什麼?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創造更多可能性?這集,你會聽到去年(2024)12月,「開箱報導者」系列活動──報導者影音首播趴的精彩節錄:

➤方君竹+《報導者》,這個組合是怎麼開始的?雪莉與 #君竹 記得的不一樣!
➤趕工倦容,卻被觀眾說「髒髒臭臭的」,#彥成 怎麼回應?
➤「短影音」的定義是什麼?《報導者》該進軍抖音嗎?
➤製作影音節目最大的挑戰?想對哪些觀眾說話?
➤觀眾Q&A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