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 2024 YR4 撞击地球概率下调至 0.28%
2025-02-23 22:48 by 树语
小行星 2024 YR4 将于 2032 年 12 月 22 日抵达近地点,鉴于轨道的不确定性,它有可能会撞击地球。而撞击的概率会随着数据的收集而出现变化。最早的计算估计它撞击地球的概率是 1.3%, 2 月 18 日提高到 3.1%,2 月 19 日降至 1.5%,现在则进一步降至了 0.28%,而撞击月球的概率则提高到了 1%。观测还在继续,地球居民无需恐慌了。
NASA:Additional Observations Continue to Reduce Chance of Asteroid Impact in 2032
#地球
2025-02-23 22:48 by 树语
小行星 2024 YR4 将于 2032 年 12 月 22 日抵达近地点,鉴于轨道的不确定性,它有可能会撞击地球。而撞击的概率会随着数据的收集而出现变化。最早的计算估计它撞击地球的概率是 1.3%, 2 月 18 日提高到 3.1%,2 月 19 日降至 1.5%,现在则进一步降至了 0.28%,而撞击月球的概率则提高到了 1%。观测还在继续,地球居民无需恐慌了。
NASA:Additional Observations Continue to Reduce Chance of Asteroid Impact in 2032
#地球
研究发现用于高尔夫球场的土地超过风能或太阳能
2025-02-24 20:54 by 泰山归林
一项研究发现,许多国家用于高尔夫球场的土地总面积超过了风能或太阳能的土地面积。在公共辩论中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土地需求经常受到批评,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片土地被分配给了只服务于少数富人的高尔夫球场。研究发现在美英等国,分配给高尔夫球场的土地远多于分配给可再生能源设施的土地。在高尔夫球场最多的十个国家中,高尔夫球场的土地面积可支持 842 GW的太阳能和 659 GW的风能容量——超过了现有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高尔夫球场通常需要大量的水和化学处理,对环境有巨大影响。相比下,太阳能发电场和风力涡轮机能提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同时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太阳能发电场每 MW 需要约 0.01 平方公里土地,而风力发电场每 MW 需约 0.12 平方公里的土地。
DOI 10.1088/2515-7620/adb7bd
Eurekalert:Study: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use more land for golf courses than wind or solar energy
#地球
2025-02-24 20:54 by 泰山归林
一项研究发现,许多国家用于高尔夫球场的土地总面积超过了风能或太阳能的土地面积。在公共辩论中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土地需求经常受到批评,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片土地被分配给了只服务于少数富人的高尔夫球场。研究发现在美英等国,分配给高尔夫球场的土地远多于分配给可再生能源设施的土地。在高尔夫球场最多的十个国家中,高尔夫球场的土地面积可支持 842 GW的太阳能和 659 GW的风能容量——超过了现有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高尔夫球场通常需要大量的水和化学处理,对环境有巨大影响。相比下,太阳能发电场和风力涡轮机能提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同时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太阳能发电场每 MW 需要约 0.01 平方公里土地,而风力发电场每 MW 需约 0.12 平方公里的土地。
DOI 10.1088/2515-7620/adb7bd
Eurekalert:Study: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use more land for golf courses than wind or solar energy
#地球
2024 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创新高
2025-02-25 14:44 by 没有你的天堂
日本卫星的观测记录显示,2024 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较上年的增幅达到 3.5ppm,创开始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2024 年平均为421.3ppm,是观测以来的最高值。2010 年二氧化碳浓度为 388ppm,之后持续上升。相较上年的增幅平均为每年 2.4ppm,此前最高纪录是 2016 年的 3.1ppm。欧盟(EU)气候检测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 年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的水平高出 1.6度,创最高纪录。从太空的持续观测也反映出全球气候变暖的倾向。
日经:2024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幅创新高
#地球
2025-02-25 14:44 by 没有你的天堂
日本卫星的观测记录显示,2024 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较上年的增幅达到 3.5ppm,创开始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2024 年平均为421.3ppm,是观测以来的最高值。2010 年二氧化碳浓度为 388ppm,之后持续上升。相较上年的增幅平均为每年 2.4ppm,此前最高纪录是 2016 年的 3.1ppm。欧盟(EU)气候检测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 年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的水平高出 1.6度,创最高纪录。从太空的持续观测也反映出全球气候变暖的倾向。
日经:2024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幅创新高
#地球
全球暖化威胁低纬度地区到粮食产量
2025-03-06 15:08 by 血族3:永夜
根据发表在《Nature Food》上的一项新研究,如果全球升温超过 1.5°C 阈值,作物多样性的大幅下降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低纬度地区,受到的影响远超中高纬度地区。风暴、洪水、野火、干旱……全球变暖已经在重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气温的持续上升,将威胁全球1/3的粮食产能。为此,芬兰阿尔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球 30 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研究,分析未来温度、降水和干旱变化对它们生长情况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低纬度地区作物受到的影响远大于中纬度或高纬度地区。在气候条件变得不适合生产的情况下,低纬度地区高达一半的作物产量面临威胁。与此同时,该地区的作物多样性也将大幅下降。研究人员发现,气候变暖将使全球可栽培的主要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和大豆的耕地面积大幅缩小。而这些作物提供了世界超2/3 的粮食能量摄入。此外,对低收入地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的山药等热带块根作物以及谷物和豆类尤其容易受到伤害。
Nature Food: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crop diversity at low latitudes
中国科学报:升温1.5摄氏度,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地球
2025-03-06 15:08 by 血族3:永夜
根据发表在《Nature Food》上的一项新研究,如果全球升温超过 1.5°C 阈值,作物多样性的大幅下降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低纬度地区,受到的影响远超中高纬度地区。风暴、洪水、野火、干旱……全球变暖已经在重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气温的持续上升,将威胁全球1/3的粮食产能。为此,芬兰阿尔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球 30 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研究,分析未来温度、降水和干旱变化对它们生长情况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低纬度地区作物受到的影响远大于中纬度或高纬度地区。在气候条件变得不适合生产的情况下,低纬度地区高达一半的作物产量面临威胁。与此同时,该地区的作物多样性也将大幅下降。研究人员发现,气候变暖将使全球可栽培的主要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和大豆的耕地面积大幅缩小。而这些作物提供了世界超2/3 的粮食能量摄入。此外,对低收入地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的山药等热带块根作物以及谷物和豆类尤其容易受到伤害。
Nature Food: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crop diversity at low latitudes
中国科学报:升温1.5摄氏度,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地球
36 家石化巨头产生的碳排放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2025-03-06 16:12 by 加速世界12:红色徽章
根据 Carbon Majors 的《2023 Data Update》报告,36 家石化巨头产生的碳排放占到了全球的一半。报告认为,沙特阿美、印度煤炭、埃克森美孚、壳牌、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和晋能集团等 36 家主要化石燃料公司生产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 2023 年产生了逾 200 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沙特阿美是一个国家,它将是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的第四大排放国,而埃克森美孚的排放量与世界第九大排放国德国相当。如果全世界希望将气温上升限制在 1.5C 以内,那么到 2030 年全球排放量必须下降 45%。然而全世界的排放量仍然在上升。Carbon Majors 数据库 169 家公司中的大部分在 2023 年增加了排放量,而 2023 年是当时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2024 年超过了 2023 年)。
Carbon Majors: 2023 Data Update(March 2025)
#地球
2025-03-06 16:12 by 加速世界12:红色徽章
根据 Carbon Majors 的《2023 Data Update》报告,36 家石化巨头产生的碳排放占到了全球的一半。报告认为,沙特阿美、印度煤炭、埃克森美孚、壳牌、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和晋能集团等 36 家主要化石燃料公司生产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 2023 年产生了逾 200 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沙特阿美是一个国家,它将是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的第四大排放国,而埃克森美孚的排放量与世界第九大排放国德国相当。如果全世界希望将气温上升限制在 1.5C 以内,那么到 2030 年全球排放量必须下降 45%。然而全世界的排放量仍然在上升。Carbon Majors 数据库 169 家公司中的大部分在 2023 年增加了排放量,而 2023 年是当时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2024 年超过了 2023 年)。
Carbon Majors: 2023 Data Update(March 2025)
#地球
科学家发现已知最古老的陨石坑
2025-03-11 22:38 by 洋槐树下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陨石撞击坑,可能会重塑人类对生命起源和地球形成的理解。科廷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和西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GSWA)组成的研究团队调查了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岩层,发现了 35 亿年前重大陨石撞击事件的证据。该发现挑战了之前关于地球古代历史的一些假设。研究人员是通过位于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马布尔巴以西约 40 公里处“震裂锥”发现这个陨石坑的。“震裂锥”是一种独特的岩层,只有在陨石撞击的巨大压力下才能形成。当一颗陨石以超过 36000 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该地区时,“震裂锥”就形成了。这是一次重大撞击事件,形成了直径 100 多公里的陨石坑,全球可见飞溅的碎片。
中国科学报:最古老陨石坑记录刷新
Nature Communications:A Paleoarchaean impact crater in the Pilbara Craton, Western Australia
#地球
2025-03-11 22:38 by 洋槐树下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陨石撞击坑,可能会重塑人类对生命起源和地球形成的理解。科廷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和西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GSWA)组成的研究团队调查了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岩层,发现了 35 亿年前重大陨石撞击事件的证据。该发现挑战了之前关于地球古代历史的一些假设。研究人员是通过位于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马布尔巴以西约 40 公里处“震裂锥”发现这个陨石坑的。“震裂锥”是一种独特的岩层,只有在陨石撞击的巨大压力下才能形成。当一颗陨石以超过 36000 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该地区时,“震裂锥”就形成了。这是一次重大撞击事件,形成了直径 100 多公里的陨石坑,全球可见飞溅的碎片。
中国科学报:最古老陨石坑记录刷新
Nature Communications:A Paleoarchaean impact crater in the Pilbara Craton, Western Australia
#地球
全球只有 7 个国家的 PM2.5 水平达到 WHO 的标准
2025-03-12 15:07 by 穿越时空的少女
根据瑞士空气质量技术公司 IQAir 的报告,几乎每个国家的空气都比医生建议的要脏。去年只有七个国家符合 WHO 关于 PM2.5 的指导方针。澳大利亚、新西兰、爱沙尼亚、冰岛和一些小型岛国是少数年均每平米 PM2.5 不超过 5 微克的国家。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包括乍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印度。报告发现,2024 年上述五国的 PM2.5 水平至少比指导方针的限制值高出 10 倍,乍得的 PM2.5 水平甚至比推荐水平高出 18 倍。医生表示,PM2.5 没有安全水平,这种颗粒小到可以进入血液并损害全身器官,他们估计只要遵循指导方针每年数百万人的生命能被挽救。污染空气是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危险因素。
IQAir:Interactive global map of 2024 PM2.5 concentrations by city
#地球
2025-03-12 15:07 by 穿越时空的少女
根据瑞士空气质量技术公司 IQAir 的报告,几乎每个国家的空气都比医生建议的要脏。去年只有七个国家符合 WHO 关于 PM2.5 的指导方针。澳大利亚、新西兰、爱沙尼亚、冰岛和一些小型岛国是少数年均每平米 PM2.5 不超过 5 微克的国家。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包括乍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印度。报告发现,2024 年上述五国的 PM2.5 水平至少比指导方针的限制值高出 10 倍,乍得的 PM2.5 水平甚至比推荐水平高出 18 倍。医生表示,PM2.5 没有安全水平,这种颗粒小到可以进入血液并损害全身器官,他们估计只要遵循指导方针每年数百万人的生命能被挽救。污染空气是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危险因素。
IQAir:Interactive global map of 2024 PM2.5 concentrations by city
#地球
2023/24 年海洋表面温度大幅上升
2025-03-21 13:46 by 气球上的五星期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2023/24 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这项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并未像人们起初担忧的那样发生超预期的加速,但研究仍显示,温度飙升可能由人因气候变化所致。2023/24年,全球海洋表面温度达到创纪录高点,比此前纪录高出约0.25℃。这一突然升温令人担心全球变暖是否已经加速,以及现有的气候模型是否能够准确描绘气候系统。为回答这些疑问,瑞士伯尔尼大学研究团队使用基于观测的统计模型,以确定在当前对气候模式的理解下,预测出这一海洋表面温度高峰的可能性。这些模型表明,相对目前的变暖趋势,海洋表面温度在 2023/24 年的飙升是个512 年一遇的事件。这一结果意味着,此次事件并非完全超出预期。但研究团队提到,如果不考虑全球变暖的趋势,这类异常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他们补充说,预计到2025年9月之前,海洋表面温度会在这种跳跃飙升之后恢复到长期变暖趋势。
Nature:Recor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jump in 2023–2024 unlikely but not unexpected
科技日报:海洋温度虽破纪录但未超出模型预测
#地球
2025-03-21 13:46 by 气球上的五星期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2023/24 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这项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并未像人们起初担忧的那样发生超预期的加速,但研究仍显示,温度飙升可能由人因气候变化所致。2023/24年,全球海洋表面温度达到创纪录高点,比此前纪录高出约0.25℃。这一突然升温令人担心全球变暖是否已经加速,以及现有的气候模型是否能够准确描绘气候系统。为回答这些疑问,瑞士伯尔尼大学研究团队使用基于观测的统计模型,以确定在当前对气候模式的理解下,预测出这一海洋表面温度高峰的可能性。这些模型表明,相对目前的变暖趋势,海洋表面温度在 2023/24 年的飙升是个512 年一遇的事件。这一结果意味着,此次事件并非完全超出预期。但研究团队提到,如果不考虑全球变暖的趋势,这类异常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他们补充说,预计到2025年9月之前,海洋表面温度会在这种跳跃飙升之后恢复到长期变暖趋势。
Nature:Recor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jump in 2023–2024 unlikely but not unexpected
科技日报:海洋温度虽破纪录但未超出模型预测
#地球
2024 年全球气候多项指标创下记录
2025-03-25 19:21 by 时光倒流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4 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多项气候指标创下记录。报告确认,2024 年可能是第一个比前工业时代高出 1.5°C 的日历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比 1850-1900 年的平均值高出了 1.55 ± 0.13 °C。2024 年是 175 年观测记录中最暖的一年。报告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过去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在全球范围内,过去十年中的每一年都位列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在过去的八年中,每一年都创下了海洋热含量的新纪录。北极海冰面积最小的 18 个记录都出现在过去 18 年中。南极冰盖三次最小面积均出现在过去三年中。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三年冰川质量损失均发生在过去三年。自有卫星测量以来,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已翻了一番。
WMO 报告记录了持续加剧的天气与气候影响
#地球
2025-03-25 19:21 by 时光倒流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4 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多项气候指标创下记录。报告确认,2024 年可能是第一个比前工业时代高出 1.5°C 的日历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比 1850-1900 年的平均值高出了 1.55 ± 0.13 °C。2024 年是 175 年观测记录中最暖的一年。报告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过去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在全球范围内,过去十年中的每一年都位列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在过去的八年中,每一年都创下了海洋热含量的新纪录。北极海冰面积最小的 18 个记录都出现在过去 18 年中。南极冰盖三次最小面积均出现在过去三年中。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三年冰川质量损失均发生在过去三年。自有卫星测量以来,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已翻了一番。
WMO 报告记录了持续加剧的天气与气候影响
#地球
缅甸发生 7.9 级/M7.7 级地震
2025-03-28 16:17 by 天空的孩子
3 月 28 日 14 时 20 分,缅甸发生今年至今最强烈的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为北纬 21.85 度,东经 95.95 度,震源深度 30 千米,震级为 7.9 级。美国 USGS 的数据称,震级 为 M 7.7 级。缅甸最大城市仰光,周边国家包括中国云南均震感强烈。根据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曼谷正在建造的一栋建筑物倒塌。
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ventpage/us7000pn9s/executive
#地球
2025-03-28 16:17 by 天空的孩子
3 月 28 日 14 时 20 分,缅甸发生今年至今最强烈的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为北纬 21.85 度,东经 95.95 度,震源深度 30 千米,震级为 7.9 级。美国 USGS 的数据称,震级 为 M 7.7 级。缅甸最大城市仰光,周边国家包括中国云南均震感强烈。根据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曼谷正在建造的一栋建筑物倒塌。
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ventpage/us7000pn9s/executive
#地球
北极海冰范围冬季峰值 47 年来最低
2025-03-31 15:12 by 刀剑神域进击篇05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北极海冰今年冬季峰值范围创下从 47 年前有卫星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是气候变化的“症状”之一,将对全球产生影响。每年 3 月,北极海冰达到最大覆盖范围,随后开始为期 6 个月的融化季节。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表示,本月22 日测得的最大范围是 1433 万平方公里。数据显示,这比 1981 年至 2010 年的平均最高值小 131 万平方公里,比 2017 年记录的最低值小 80 万平方公里。科学家警告称,尽管海冰范围一年四季都在缩小,但对北极冰盖整体健康而言,最重要的季节是夏季。冬季薄冰在夏季加速融化,或将形成恶性循环:无冰海域吸收更多热量,导致秋冬季海冰恢复能力持续弱化。
科技日报:北极海冰范围冬季峰值47年来最低
#地球
2025-03-31 15:12 by 刀剑神域进击篇05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北极海冰今年冬季峰值范围创下从 47 年前有卫星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是气候变化的“症状”之一,将对全球产生影响。每年 3 月,北极海冰达到最大覆盖范围,随后开始为期 6 个月的融化季节。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表示,本月22 日测得的最大范围是 1433 万平方公里。数据显示,这比 1981 年至 2010 年的平均最高值小 131 万平方公里,比 2017 年记录的最低值小 80 万平方公里。科学家警告称,尽管海冰范围一年四季都在缩小,但对北极冰盖整体健康而言,最重要的季节是夏季。冬季薄冰在夏季加速融化,或将形成恶性循环:无冰海域吸收更多热量,导致秋冬季海冰恢复能力持续弱化。
科技日报:北极海冰范围冬季峰值47年来最低
#地球
到本世纪末如果全球气温上升 3°C 全世界四成经济可能会被抹掉
2025-04-02 18:00 by 光环:新斯巴达
根据一项新研究,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造成的破坏可能被严重低估了。全球暖化以多种方式影响经济。最明显的破坏来自极端天气。干旱导致歉收,风暴和洪水造成大面积破坏并扰乱商品供应,热浪会导致食品通胀,以及降低工人生产力。高温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和助长疾病传播,可能导致大规模移民和冲突。此前的研究预测,到本世纪末如果全球气温上升 4°C,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 7% 到 23% 之间。这些模型忽视了全世界同时发生灾难气候的可能性。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到本世纪末地球变暖超过 3°C,对全球经济的破坏将提高到 40%。这种程度的破坏可能会摧毁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生计。人类需要尽快采取行动避免灾难的发生。
theconversation:Global warming of more than 3°C this century may wipe 40% off the world’s economy, new analysis reveals
#地球
2025-04-02 18:00 by 光环:新斯巴达
根据一项新研究,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造成的破坏可能被严重低估了。全球暖化以多种方式影响经济。最明显的破坏来自极端天气。干旱导致歉收,风暴和洪水造成大面积破坏并扰乱商品供应,热浪会导致食品通胀,以及降低工人生产力。高温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和助长疾病传播,可能导致大规模移民和冲突。此前的研究预测,到本世纪末如果全球气温上升 4°C,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 7% 到 23% 之间。这些模型忽视了全世界同时发生灾难气候的可能性。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到本世纪末地球变暖超过 3°C,对全球经济的破坏将提高到 40%。这种程度的破坏可能会摧毁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生计。人类需要尽快采取行动避免灾难的发生。
theconversation:Global warming of more than 3°C this century may wipe 40% off the world’s economy, new analysis reveals
#地球
印度已经发出高温警告
2025-04-07 23:23 by 泰坦棋手
才进入四月份,印度已经向其北部地区发出高温警告。印度气象局表示,北部邦和中部邦——包括 Haryana、Punjab、Rajasthan 和 Gujarat——预计最高气温将超过 40 摄氏度。印度北部通常在 4-6 月之间出现热浪,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温更早到来,持续时间也更长。印度气象局预测,周一下午德里的最高气温预计将达到 41 摄氏度。周日德里的最高气温为 38.2 摄氏度。天气预报公司 Skymet 的气象和气候变化副总裁 Mahesh Palawat 称,印度北部的热浪通常始于四月底,气候变化加剧了热浪的发生,“我们从冬天直接进入夏天,印度北部的春季正在缩短。”
It's only early April and north India is bracing for extreme heat
#地球
2025-04-07 23:23 by 泰坦棋手
才进入四月份,印度已经向其北部地区发出高温警告。印度气象局表示,北部邦和中部邦——包括 Haryana、Punjab、Rajasthan 和 Gujarat——预计最高气温将超过 40 摄氏度。印度北部通常在 4-6 月之间出现热浪,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温更早到来,持续时间也更长。印度气象局预测,周一下午德里的最高气温预计将达到 41 摄氏度。周日德里的最高气温为 38.2 摄氏度。天气预报公司 Skymet 的气象和气候变化副总裁 Mahesh Palawat 称,印度北部的热浪通常始于四月底,气候变化加剧了热浪的发生,“我们从冬天直接进入夏天,印度北部的春季正在缩短。”
It's only early April and north India is bracing for extreme heat
#地球
全球塑料回收率仅为 9%
2025-04-11 17:27 by 苍穹微石
研究人员绘制了全球塑料贸易图谱,报告全球塑料回收率仅为 9% 左右。2022 年生产的 4 亿吨塑料中,只有不到 3800 万吨产自回收材料,再生材料占比 9.5%。美国的人均塑料消费量最高,平均每人每年消费 216 公斤塑料;中国消费的总量最高——每年消费 8000 万吨,但中国的人均塑料消费量低于美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 50 公斤塑料。2022 年,全球约有 2.68 亿吨塑料被弃置,其中仅 27.9% 被送去分类和潜在地回收,而被分类的塑料中仅一半得到了真正回收。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Complexities of the global plastics supply chain revealed in a trade-linked material flow analysis
澎湃:清华大学研究显示:全球塑料回收率仅为9%
#地球
2025-04-11 17:27 by 苍穹微石
研究人员绘制了全球塑料贸易图谱,报告全球塑料回收率仅为 9% 左右。2022 年生产的 4 亿吨塑料中,只有不到 3800 万吨产自回收材料,再生材料占比 9.5%。美国的人均塑料消费量最高,平均每人每年消费 216 公斤塑料;中国消费的总量最高——每年消费 8000 万吨,但中国的人均塑料消费量低于美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 50 公斤塑料。2022 年,全球约有 2.68 亿吨塑料被弃置,其中仅 27.9% 被送去分类和潜在地回收,而被分类的塑料中仅一半得到了真正回收。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Complexities of the global plastics supply chain revealed in a trade-linked material flow analysis
澎湃:清华大学研究显示:全球塑料回收率仅为9%
#地球
巴黎限制汽车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
2025-04-13 23:12 by 异形:悲伤之海
过去二十年,巴黎经历了一场大改造:汽车干道变成了自行车道,绿地增加,取消了 50,000 个停车位。跟踪巴黎空气质量的独立组织 Airparif 报告,自 2005 年以来,PM 2.5 水平下降了 55%,二氧化氮水平下降了 50%。 二氧化氮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20 年前巴黎几乎每个社区的二氧化氮水平都超过了欧盟的限值。到 2023 年,高水平二氧化氮地区只限于最繁忙的道路和高速公路。上个月,巴黎居民在公投中投票决定将另外 500 条街道移交给行人。一年前,巴黎大幅提高了 SUV 停车费,迫使司机支付比小型汽车多三倍的费用。巴黎还将塞纳河沿岸从繁忙的主干道变成了步行区,禁止大部分汽车驶入瑞弗里大道 (rue de rivoli)购物大道。
washingtonpost:Paris said au revoir to cars. Air pollution maps reveal a dramatic change
#地球
2025-04-13 23:12 by 异形:悲伤之海
过去二十年,巴黎经历了一场大改造:汽车干道变成了自行车道,绿地增加,取消了 50,000 个停车位。跟踪巴黎空气质量的独立组织 Airparif 报告,自 2005 年以来,PM 2.5 水平下降了 55%,二氧化氮水平下降了 50%。 二氧化氮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20 年前巴黎几乎每个社区的二氧化氮水平都超过了欧盟的限值。到 2023 年,高水平二氧化氮地区只限于最繁忙的道路和高速公路。上个月,巴黎居民在公投中投票决定将另外 500 条街道移交给行人。一年前,巴黎大幅提高了 SUV 停车费,迫使司机支付比小型汽车多三倍的费用。巴黎还将塞纳河沿岸从繁忙的主干道变成了步行区,禁止大部分汽车驶入瑞弗里大道 (rue de rivoli)购物大道。
washingtonpost:Paris said au revoir to cars. Air pollution maps reveal a dramatic change
#地球
海豚因 PCB 污染而死亡风险上升
2025-04-17 23:32 by 蓝色骇客
海豚因海水温度升高和 1980 年代起禁用的有毒化学物多氯联苯(PCB)而死亡风险上升。多氯联苯 (PCB) 是一种持久性化学污染物,曾广泛用于工业制造,它会干扰动物生殖和免疫反应,导致人类患癌。英国从 1981 年起禁用 PCB,而全世界则在 2001 年起禁用 PCB,但它们仍然源源不断的流入海洋。英国研究人员分析 1990 -2020 年间在英国海岸搁浅的 836 只海豚尸检数据,发现每公斤鲸脂中 PCB 含量每增加 1 毫克,罹患致命传染病——如胃炎、肠炎、细菌感染、脑炎和肺炎——几率会增加 1.6%。海面温度每上升 1°C,死亡风险增加 14%。鲸脂中 PCB 浓度对海豚患病风险产生显著影响的阈值为 22 毫克/千克,但样本中的平均浓度高达 32.15 毫克/千克。
newscientist:Dolphins are dying from toxic chemicals banned since the 1980s
#地球
2025-04-17 23:32 by 蓝色骇客
海豚因海水温度升高和 1980 年代起禁用的有毒化学物多氯联苯(PCB)而死亡风险上升。多氯联苯 (PCB) 是一种持久性化学污染物,曾广泛用于工业制造,它会干扰动物生殖和免疫反应,导致人类患癌。英国从 1981 年起禁用 PCB,而全世界则在 2001 年起禁用 PCB,但它们仍然源源不断的流入海洋。英国研究人员分析 1990 -2020 年间在英国海岸搁浅的 836 只海豚尸检数据,发现每公斤鲸脂中 PCB 含量每增加 1 毫克,罹患致命传染病——如胃炎、肠炎、细菌感染、脑炎和肺炎——几率会增加 1.6%。海面温度每上升 1°C,死亡风险增加 14%。鲸脂中 PCB 浓度对海豚患病风险产生显著影响的阈值为 22 毫克/千克,但样本中的平均浓度高达 32.15 毫克/千克。
newscientist:Dolphins are dying from toxic chemicals banned since the 1980s
#地球
全球多达 17% 的农田受到重金属污染
2025-04-18 17:37 by 火星超人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地球上有多达 14 亿人生活的土壤受到砷、镉、钴、铬、铜、镍和铅等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源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土壤有毒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均构成重大风险。一旦进入土壤,这些重金属可持续存在数十年之久。这些污染物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影响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在农场动物体内的生物累积而危害水质和食品安全。尽管先前的研究表明有毒金属污染在土壤中普遍存在,但其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则仍不清楚。为弥补空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 Deyi Hou 汇编了 1493 项区域研究的数据,它们涵盖了 79 万 6084 个土壤样本,旨在评估农用土壤中有毒金属的全球分布,并确定哪些地区的有毒金属浓度超过了安全阈值。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和建模方法估计,全球 14% 至 17% 的农田(约 2.42 亿公顷)受到至少一种有毒金属的污染,其中镉污染最为普遍,尤其是在南亚和东亚、中东部分地区以及非洲。镍、铬、砷和钴的含量在多个地区也超过安全阈值,这主要是由于自然地质因素以及采矿和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将这些数据与全球人口分布进行叠加,Hou 等人估计:有 9 至 14 亿人生活在重金属污染的高风险地区。
DOI 10.1126/science.adr5214
EurekAlert:研究估计,全球有高达 17% 的农田受到有毒重金属的污染
#地球
2025-04-18 17:37 by 火星超人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地球上有多达 14 亿人生活的土壤受到砷、镉、钴、铬、铜、镍和铅等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源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土壤有毒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均构成重大风险。一旦进入土壤,这些重金属可持续存在数十年之久。这些污染物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影响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在农场动物体内的生物累积而危害水质和食品安全。尽管先前的研究表明有毒金属污染在土壤中普遍存在,但其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则仍不清楚。为弥补空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 Deyi Hou 汇编了 1493 项区域研究的数据,它们涵盖了 79 万 6084 个土壤样本,旨在评估农用土壤中有毒金属的全球分布,并确定哪些地区的有毒金属浓度超过了安全阈值。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和建模方法估计,全球 14% 至 17% 的农田(约 2.42 亿公顷)受到至少一种有毒金属的污染,其中镉污染最为普遍,尤其是在南亚和东亚、中东部分地区以及非洲。镍、铬、砷和钴的含量在多个地区也超过安全阈值,这主要是由于自然地质因素以及采矿和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将这些数据与全球人口分布进行叠加,Hou 等人估计:有 9 至 14 亿人生活在重金属污染的高风险地区。
DOI 10.1126/science.adr5214
EurekAlert:研究估计,全球有高达 17% 的农田受到有毒重金属的污染
#地球
为避免撞上鹿芬兰给鹿角涂上反光漆
2025-04-20 22:58 by 勇者物语
芬兰每年约有 4000 头驯鹿在因车祸丧生,现在芬兰驯鹿牧民协会(Finnish Reindeer Herders Association)正在测试一种新方法,让驯鹿更容易被司机发现:给鹿角喷涂反光漆。驯鹿车祸事故大部分发生在 11 月和 12 月,这两个月公路结冰,天黑得更早。7 月和 8 月也是车祸高峰期,因为蚊子会让鹿惊跑。防止司机撞到动物的常规措施通常是设法让汽车和公路更安全,比如加拿大提议在车道上绘制一系列反光条纹,以帮助司机识别穿越公路的驼鹿。芬兰人则直接瞄准动物给动物涂上反光条纹。
smithsonianmag:To Avoid Deer Strikes, Finland Is Painting Deer Antlers With Reflective Paint
#地球
2025-04-20 22:58 by 勇者物语
芬兰每年约有 4000 头驯鹿在因车祸丧生,现在芬兰驯鹿牧民协会(Finnish Reindeer Herders Association)正在测试一种新方法,让驯鹿更容易被司机发现:给鹿角喷涂反光漆。驯鹿车祸事故大部分发生在 11 月和 12 月,这两个月公路结冰,天黑得更早。7 月和 8 月也是车祸高峰期,因为蚊子会让鹿惊跑。防止司机撞到动物的常规措施通常是设法让汽车和公路更安全,比如加拿大提议在车道上绘制一系列反光条纹,以帮助司机识别穿越公路的驼鹿。芬兰人则直接瞄准动物给动物涂上反光条纹。
smithsonianmag:To Avoid Deer Strikes, Finland Is Painting Deer Antlers With Reflective Paint
#地球
亚马逊雨林的火融化了南极的冰
2025-04-21 13:36 by 火星之女
燃烧化石燃料或森林产生的黑碳会加速世界各地冰层的融化。巴西前总统 Jair Bolsonaro 在 2019-2023 年任期内鼓励当地农民焚烧雨林,将森林变成耕地。根据巴西国家太空研究院的数据,2019 年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率创 200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火灾热点超过 8.9 万个。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卫星数据发现,焚烧亚马逊雨林产生的黑炭通过大气走廊降落南极,黑炭会吸收热量,因此会加剧冰的融化。由于焚烧森林,2019-2020 年期间输送的黑炭气溶胶两倍于 2018-2019 年,南极韦德尔海(Weddell Sea)的海冰融化面积同期从 1.3 万平方公里增加到 3.3 万平方公里。
Sciencenews:Fires in the Amazon forest may melt sea ice in Antarctica
#地球
2025-04-21 13:36 by 火星之女
燃烧化石燃料或森林产生的黑碳会加速世界各地冰层的融化。巴西前总统 Jair Bolsonaro 在 2019-2023 年任期内鼓励当地农民焚烧雨林,将森林变成耕地。根据巴西国家太空研究院的数据,2019 年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率创 200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火灾热点超过 8.9 万个。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卫星数据发现,焚烧亚马逊雨林产生的黑炭通过大气走廊降落南极,黑炭会吸收热量,因此会加剧冰的融化。由于焚烧森林,2019-2020 年期间输送的黑炭气溶胶两倍于 2018-2019 年,南极韦德尔海(Weddell Sea)的海冰融化面积同期从 1.3 万平方公里增加到 3.3 万平方公里。
Sciencenews:Fires in the Amazon forest may melt sea ice in Antarctica
#地球
北极冬季海冰面积创卫星观测以来新低
2025-04-21 14:41 by 丽赛的故事
今年 3 月的北极“冬季海冰域面积”(全年峰值)仅为 1379 万平方公里,创下自 1979 年开始卫星观测以来的最低纪录。去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期间的周边气温高于往年是原因之一。这一现象被认为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恐将对今后的气象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北极海冰范围通常在 10 月至次年 3 月扩大,4 月至 9 月缩小。数据显示,去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的海冰月平均面积均创下观测史新低。今年 3 月 20 日录得的全年峰值较此前的最低纪录(2017 年 3 月 5 日的 1392 万平方公里)减少了 13 万平方公里。
共同:北极冬季海冰面积创开始卫星观测以来的新低
#地球
2025-04-21 14:41 by 丽赛的故事
今年 3 月的北极“冬季海冰域面积”(全年峰值)仅为 1379 万平方公里,创下自 1979 年开始卫星观测以来的最低纪录。去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期间的周边气温高于往年是原因之一。这一现象被认为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恐将对今后的气象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北极海冰范围通常在 10 月至次年 3 月扩大,4 月至 9 月缩小。数据显示,去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的海冰月平均面积均创下观测史新低。今年 3 月 20 日录得的全年峰值较此前的最低纪录(2017 年 3 月 5 日的 1392 万平方公里)减少了 13 万平方公里。
共同:北极冬季海冰面积创开始卫星观测以来的新低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