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培育出能抵抗 TR4 的香蕉品种
2024-10-02 11:51 by 梦海
研究人员培育出能抵抗巴拿马病变种 Tropical Race 4(TR4)和黑叶尖枯病的香蕉品种,两种对香蕉最具破坏性的疾病。荷兰 Wageningen 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 Gert Kema 认为,名为 Yelloway One 的杂交品种是一大突破。TR4 是一种能毁灭整个香蕉种植园的真菌,而黑叶尖枯病是会降低香蕉产量的枯叶病。TR4 和黑叶尖枯病给香蕉产业造成了数亿美元的损失。Yelloway One 目前在荷兰温室中种植,将很快送往被 TR4 和黑叶尖枯病严重破坏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地区种植。
https://phys.org/news/2024-10-banana-resistant-tr4-black-sigatoka.html
#科学
2024-10-02 11:51 by 梦海
研究人员培育出能抵抗巴拿马病变种 Tropical Race 4(TR4)和黑叶尖枯病的香蕉品种,两种对香蕉最具破坏性的疾病。荷兰 Wageningen 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 Gert Kema 认为,名为 Yelloway One 的杂交品种是一大突破。TR4 是一种能毁灭整个香蕉种植园的真菌,而黑叶尖枯病是会降低香蕉产量的枯叶病。TR4 和黑叶尖枯病给香蕉产业造成了数亿美元的损失。Yelloway One 目前在荷兰温室中种植,将很快送往被 TR4 和黑叶尖枯病严重破坏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地区种植。
https://phys.org/news/2024-10-banana-resistant-tr4-black-sigatoka.html
#科学
侏罗纪时代地球先后遭到两颗小行星撞击
2024-10-03 11:47 by 迷宫之屋
科学家证实,6600 万年前地球先后遭到两颗小行星撞击,其中一颗消灭了恐龙,另一颗体积略小,在西非海岸附近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科学家认为这颗小行星撞击后在大西洋形成了至少 800 米高的海浪。英国 Heriot-Watt 大学的 Uisdean Nicholson 博士在 2022 年发现了 Nadir 陨石坑,但当时形成原因未知。现在 Nicholson 博士及其同事确信它是一颗小行星撞击海底形成的,但撞击时间不确定,可能是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之前或之后。造成 Nadir 陨石坑的小行星直径在 450-500 米之间。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上。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62m04v0k0no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4-01700-4.epdf?sharing_token=8ENtH9r_kd7chocopCcOh9RgN0jAjWel9jnR3ZoTv0N8hRVdmSN8MAtJRoCrXUr3bakAO6W45-OCxxNwOrDLfjO92vtTNZWBpofjFg3UekRWoyVgnH8K_Ib6u-33J1JmjseMDAKVAtRAeB0_Opxc46LEcn4w1pYpS7XJ2_Gi8Yw%3D
#科学
2024-10-03 11:47 by 迷宫之屋
科学家证实,6600 万年前地球先后遭到两颗小行星撞击,其中一颗消灭了恐龙,另一颗体积略小,在西非海岸附近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科学家认为这颗小行星撞击后在大西洋形成了至少 800 米高的海浪。英国 Heriot-Watt 大学的 Uisdean Nicholson 博士在 2022 年发现了 Nadir 陨石坑,但当时形成原因未知。现在 Nicholson 博士及其同事确信它是一颗小行星撞击海底形成的,但撞击时间不确定,可能是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之前或之后。造成 Nadir 陨石坑的小行星直径在 450-500 米之间。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上。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62m04v0k0no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4-01700-4.epdf?sharing_token=8ENtH9r_kd7chocopCcOh9RgN0jAjWel9jnR3ZoTv0N8hRVdmSN8MAtJRoCrXUr3bakAO6W45-OCxxNwOrDLfjO92vtTNZWBpofjFg3UekRWoyVgnH8K_Ib6u-33J1JmjseMDAKVAtRAeB0_Opxc46LEcn4w1pYpS7XJ2_Gi8Yw%3D
#科学
两美科学家获得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4-10-07 09:22 by 继位之争
美国科学家 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获得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 microRNA 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染色体储存了细胞的使用手册,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相同的染色体,因此包含完全相同的基因组和指令集。但不同的细胞类型有着不同的特性。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答案是基因调控。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发现了在基因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的微小 RNA 分子 microRNA,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基因调控原理,它对人类在内的多细胞生物至关重要。人类基因组已知编码了超过千个 microRNA。microRNA 对生物体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4/summary/
#科学
2024-10-07 09:22 by 继位之争
美国科学家 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获得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 microRNA 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染色体储存了细胞的使用手册,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相同的染色体,因此包含完全相同的基因组和指令集。但不同的细胞类型有着不同的特性。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答案是基因调控。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发现了在基因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的微小 RNA 分子 microRNA,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基因调控原理,它对人类在内的多细胞生物至关重要。人类基因组已知编码了超过千个 microRNA。microRNA 对生物体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4/summary/
#科学
美国自 1958 年起获得诺奖的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2024-10-08 04:56 by 冰上斯芬克斯
诺奖得主出身国的分析显示,美国自 1958 年起获得诺奖的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截至 1929 年,德国以 18 名获奖者位居榜首。其次是英国的 13 人,法国 12 人。出身于欧洲的得主占总数的 9 成(90 人中的 81 人)。进入 1930 年代以后,美国的获奖者开始增加。1930 年代出身于美国的人有 9 人获奖,40 年代有 8 人获奖。到 1958 年美国的获奖总人数达到 36 人,超过了上年之前并列第一的德国(33人)。自此时起,在诺奖得主数量上美国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1990 年美国出现了第 114 位获奖者,获奖人数是排名第 2 的德国(55 人)的两倍以上。美国在二战后获奖人数增加的背景是接纳移民、法律完善带来研究资金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等。
https://cn.nikkei.com/industry/scienceatechnology/56869-2024-10-08-09-35-59.html
#科学
2024-10-08 04:56 by 冰上斯芬克斯
诺奖得主出身国的分析显示,美国自 1958 年起获得诺奖的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截至 1929 年,德国以 18 名获奖者位居榜首。其次是英国的 13 人,法国 12 人。出身于欧洲的得主占总数的 9 成(90 人中的 81 人)。进入 1930 年代以后,美国的获奖者开始增加。1930 年代出身于美国的人有 9 人获奖,40 年代有 8 人获奖。到 1958 年美国的获奖总人数达到 36 人,超过了上年之前并列第一的德国(33人)。自此时起,在诺奖得主数量上美国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1990 年美国出现了第 114 位获奖者,获奖人数是排名第 2 的德国(55 人)的两倍以上。美国在二战后获奖人数增加的背景是接纳移民、法律完善带来研究资金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等。
https://cn.nikkei.com/industry/scienceatechnology/56869-2024-10-08-09-35-59.html
#科学
人类寿命可能已抵达上限
2024-10-09 03:02 by 少年地球护卫队:决战外星人
20 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每十年发达国家居民平均寿命会增加大约三年。这意味着 21 世纪初出生的人的预期寿命会比 1900 年出生的人多 30 年,可活到约 80 岁。这种渐进式增长是否会无限持续下去?一部分科学家认为不会,人类将接近寿命的自然上限,最长寿国家的平均寿命会在 100 岁前就稳定下来。发表在《Nature Aging》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认为,人类寿命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上限。尽管有医学的不断进步,但最长寿国家过去三十年寿命增幅放缓了。原因是衰老的速度至今无法减缓。论文主要作者 S. Jay Olshansky 称,超过保修期后人体将无法正常运转。他说,随着寿命的延长,就像打地鼠游戏,每个地鼠代表一种不同的疾病,活得越久,地鼠会越多,会越来越快的出现。Olshansky 和同事研究了 1990-2019 年全球八个最长寿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和西班牙)以及美国和香港的死亡率和预期寿命变化,发现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预期寿命改善速度都在减缓,美国的预期寿命实际上下降了。香港人口预期寿命最长,但研究人员发现 2019 年出生女童只有 12.8% 而男童只有 4.4% 预计能活到 100 岁。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uman-longevity-may-have-reached-its-upper-limi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4-00702-3
#科学
2024-10-09 03:02 by 少年地球护卫队:决战外星人
20 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每十年发达国家居民平均寿命会增加大约三年。这意味着 21 世纪初出生的人的预期寿命会比 1900 年出生的人多 30 年,可活到约 80 岁。这种渐进式增长是否会无限持续下去?一部分科学家认为不会,人类将接近寿命的自然上限,最长寿国家的平均寿命会在 100 岁前就稳定下来。发表在《Nature Aging》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认为,人类寿命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上限。尽管有医学的不断进步,但最长寿国家过去三十年寿命增幅放缓了。原因是衰老的速度至今无法减缓。论文主要作者 S. Jay Olshansky 称,超过保修期后人体将无法正常运转。他说,随着寿命的延长,就像打地鼠游戏,每个地鼠代表一种不同的疾病,活得越久,地鼠会越多,会越来越快的出现。Olshansky 和同事研究了 1990-2019 年全球八个最长寿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和西班牙)以及美国和香港的死亡率和预期寿命变化,发现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预期寿命改善速度都在减缓,美国的预期寿命实际上下降了。香港人口预期寿命最长,但研究人员发现 2019 年出生女童只有 12.8% 而男童只有 4.4% 预计能活到 100 岁。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uman-longevity-may-have-reached-its-upper-limi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4-00702-3
#科学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计算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科学家
2024-10-09 08:44 by 头号书迷
2024 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 David Baker,以表彰他在计算蛋白质设计上的贡献;英国 Google DeepMind 的 Demis Hassabis 和 John M. Jumper,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上的贡献。Baker 通过构建全新的蛋白质而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Google 旗下 AI 公司 DeepMind 的两位科学家则通过开发出 AI 模型解决了预测蛋白质复杂结构的难题。生命多样性证明了蛋白质作为化学工具的惊人能力,蛋白质控制和驱动了所有构成生命基础的化学反应。蛋白质还可作为激素、信号物质、抗体和不同组织的构建基础。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24/press-release/
#科学
2024-10-09 08:44 by 头号书迷
2024 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 David Baker,以表彰他在计算蛋白质设计上的贡献;英国 Google DeepMind 的 Demis Hassabis 和 John M. Jumper,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上的贡献。Baker 通过构建全新的蛋白质而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Google 旗下 AI 公司 DeepMind 的两位科学家则通过开发出 AI 模型解决了预测蛋白质复杂结构的难题。生命多样性证明了蛋白质作为化学工具的惊人能力,蛋白质控制和驱动了所有构成生命基础的化学反应。蛋白质还可作为激素、信号物质、抗体和不同组织的构建基础。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24/press-release/
#科学
人类造成的物种灭绝影响超过预期
2024-10-09 23:58 by 星际归途
根据发表在《科学》上的一项新研究,过去 13 万年里人类造成了数百种鸟类的灭绝,导致了鸟类功能多样性的大幅减少——鸟类在环境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和功能范围的衡量标准——并导致了大约 30 亿年独特进化史的丧失。有证据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至少有 600 种鸟类因人类而灭绝,当时现代人类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研究发现,迄今为止,人类造成的鸟类灭绝规模已经导致大约 30 亿年独特的进化史丧失,以及全球鸟类功能多样性的 7%——这比基于灭绝数量的预期要大得多。鉴于鸟类发挥着广泛的重要生态作用,鸟类功能多样性的丧失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灭绝后的余震包括授粉减少、种子传播减少、对昆虫种群(包括许多害虫和病媒)自上而下控制的崩溃,以及由于减少对腐肉的消费而增加的疾病暴发。此外,研究中记录的全球鸟类的减少可能会影响许多植物物种追踪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k7898
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4-10/20241004025253976.htm
#科学
2024-10-09 23:58 by 星际归途
根据发表在《科学》上的一项新研究,过去 13 万年里人类造成了数百种鸟类的灭绝,导致了鸟类功能多样性的大幅减少——鸟类在环境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和功能范围的衡量标准——并导致了大约 30 亿年独特进化史的丧失。有证据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至少有 600 种鸟类因人类而灭绝,当时现代人类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研究发现,迄今为止,人类造成的鸟类灭绝规模已经导致大约 30 亿年独特的进化史丧失,以及全球鸟类功能多样性的 7%——这比基于灭绝数量的预期要大得多。鉴于鸟类发挥着广泛的重要生态作用,鸟类功能多样性的丧失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灭绝后的余震包括授粉减少、种子传播减少、对昆虫种群(包括许多害虫和病媒)自上而下控制的崩溃,以及由于减少对腐肉的消费而增加的疾病暴发。此外,研究中记录的全球鸟类的减少可能会影响许多植物物种追踪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k7898
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4-10/20241004025253976.htm
#科学
大脑扫描发现新冠疫情对女孩的影响大于男孩
2024-10-10 06:15 by 总门谷
一项小型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对女孩的影响大于男孩。研究报告发表在 PNAS 期刊上。2018年,华盛顿大学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 160 名 9-17 岁的青少年进行了脑部扫描,目的是在两年的时间里观察他们大脑的变化。当 COVID-19 来袭时,他们不得不再等一年。其中约 130 人回来接受了第二次扫描。研究人员利用原始组中约 110 人的数据创建了一个模型,预测了预期的大脑发育情况。他们使用了该组中另外 50 名学生的数据来观察他们的大脑在这三年中是如何变化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在 2018-2021 年期间,研究中的十几岁女孩的额叶皮质更薄,这表明大脑老化。他们发现,十几岁的女孩的大脑比预期的老 4.2 岁,而十几岁的男孩的大脑比预期的老 1.2 岁。女孩大脑皮层变薄最严重的区域是大脑中与社会互动有关的部分。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403200121
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4-9/20240927065325277.htm
#科学
2024-10-10 06:15 by 总门谷
一项小型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对女孩的影响大于男孩。研究报告发表在 PNAS 期刊上。2018年,华盛顿大学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 160 名 9-17 岁的青少年进行了脑部扫描,目的是在两年的时间里观察他们大脑的变化。当 COVID-19 来袭时,他们不得不再等一年。其中约 130 人回来接受了第二次扫描。研究人员利用原始组中约 110 人的数据创建了一个模型,预测了预期的大脑发育情况。他们使用了该组中另外 50 名学生的数据来观察他们的大脑在这三年中是如何变化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在 2018-2021 年期间,研究中的十几岁女孩的额叶皮质更薄,这表明大脑老化。他们发现,十几岁的女孩的大脑比预期的老 4.2 岁,而十几岁的男孩的大脑比预期的老 1.2 岁。女孩大脑皮层变薄最严重的区域是大脑中与社会互动有关的部分。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403200121
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4-9/20240927065325277.htm
#科学
突触变化将多次获胜的小鼠变成恶霸
2024-10-16 10:43 by 第一日
小鼠研究发现,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这种赢家效应是由于突触可塑性的多重变化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发表在《Cell》期刊上。天生的攻击性是由腹内侧下丘脑(VMH)控制的——也被称为“攻击”中心——它塑造了动物的社会行为和恐惧反应。但攻击性也是可以习得的。在最新研究中,在连续对抗 1 天、5 天或 10 天的成对小鼠中,获胜最多的小鼠每天攻击对手的速度更快,时间也更长。这种欺凌行为变得普遍而稳定:与其他小鼠不同,10 天的胜利者攻击不熟悉对手的速度比熟悉的对手要快,在一周的隔离后,它们也没有摆脱好斗。换句话说,攻击性成为了一种特征。对大脑的分析发现了突触的显著变化。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1088-2
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4-10/20241015073203106.htm
#科学
2024-10-16 10:43 by 第一日
小鼠研究发现,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这种赢家效应是由于突触可塑性的多重变化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发表在《Cell》期刊上。天生的攻击性是由腹内侧下丘脑(VMH)控制的——也被称为“攻击”中心——它塑造了动物的社会行为和恐惧反应。但攻击性也是可以习得的。在最新研究中,在连续对抗 1 天、5 天或 10 天的成对小鼠中,获胜最多的小鼠每天攻击对手的速度更快,时间也更长。这种欺凌行为变得普遍而稳定:与其他小鼠不同,10 天的胜利者攻击不熟悉对手的速度比熟悉的对手要快,在一周的隔离后,它们也没有摆脱好斗。换句话说,攻击性成为了一种特征。对大脑的分析发现了突触的显著变化。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1088-2
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4-10/20241015073203106.htm
#科学
人类的嗅觉反应十分迅速
2024-10-18 11:01 by 机械人生
汽车的尾气、咖啡的香味、烤肉的烟熏味……走在大街上,你能通过鼻端的不同气味判断自己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愉悦或不愉悦的情绪反应。尽管如此,与视觉、听觉相比,人们的嗅觉却经常被认为是反应最迟钝的感官。一部分原因是气味儿是飘忽不定的,人们通常在吸气时才能感知气味,这使得实验中很难高精度地捕捉人类嗅觉的时间分辨能力,从而限制了人们对嗅闻速度和区分味道能力的准确评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周雯与团队开发了一款高时间精度的“嗅觉仪”,首次将人们对人类嗅觉时间分辨率的认识提升至“毫秒级”,发现人类嗅觉能感知间隔 60 毫秒呈现的两个气味分子其先后顺序的差异。而人的一次眨眼用时约 180 毫秒。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4-01984-8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2023.shtm
#科学
2024-10-18 11:01 by 机械人生
汽车的尾气、咖啡的香味、烤肉的烟熏味……走在大街上,你能通过鼻端的不同气味判断自己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愉悦或不愉悦的情绪反应。尽管如此,与视觉、听觉相比,人们的嗅觉却经常被认为是反应最迟钝的感官。一部分原因是气味儿是飘忽不定的,人们通常在吸气时才能感知气味,这使得实验中很难高精度地捕捉人类嗅觉的时间分辨能力,从而限制了人们对嗅闻速度和区分味道能力的准确评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周雯与团队开发了一款高时间精度的“嗅觉仪”,首次将人们对人类嗅觉时间分辨率的认识提升至“毫秒级”,发现人类嗅觉能感知间隔 60 毫秒呈现的两个气味分子其先后顺序的差异。而人的一次眨眼用时约 180 毫秒。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4-01984-8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2023.shtm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