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大批松树死亡令专家迷惑不解
2024-08-28 20:45 by 火车站谜案
今年夏天芬兰南部报告有大批松树死亡,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与气候变化关联起来。自 4 月以来,芬兰南部报告了逾 1,350 片松树死亡。图尔库大学地理学教授 Risto Kalliola 将这一现象称为是松树的局部大规模死亡。邻国瑞典也报告了类似的松树死亡事件。Kalliola 称松树死亡芬兰最近才普遍发生。他认为造成树死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害虫和真菌疾病,而全球暖化加剧了其严重性。他指出,炎热的夏季,伴随着热浪和数周无雨,生长在土壤贫瘠地区的树木容易死亡。他表示需要认真对待自然界的现象。
https://news.slashdot.org/story/24/08/27/1718257/experts-puzzled-as-finland-pine-trees-die-off
#地球
2024-08-28 20:45 by 火车站谜案
今年夏天芬兰南部报告有大批松树死亡,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与气候变化关联起来。自 4 月以来,芬兰南部报告了逾 1,350 片松树死亡。图尔库大学地理学教授 Risto Kalliola 将这一现象称为是松树的局部大规模死亡。邻国瑞典也报告了类似的松树死亡事件。Kalliola 称松树死亡芬兰最近才普遍发生。他认为造成树死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害虫和真菌疾病,而全球暖化加剧了其严重性。他指出,炎热的夏季,伴随着热浪和数周无雨,生长在土壤贫瘠地区的树木容易死亡。他表示需要认真对待自然界的现象。
https://news.slashdot.org/story/24/08/27/1718257/experts-puzzled-as-finland-pine-trees-die-off
#地球
加拿大 2023 年野火释放出 647 兆吨碳
2024-08-30 14:27 by 致命的发动机
根据《自然》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2023 年加拿大的野火释放出了 647 兆吨碳,超过了 2022 年 10 个化石燃料最大排放国中 7 个国家的年排放量,该研究结果也增加了人们对森林是否能作为长期碳汇的担忧。 2023 年加拿大燃烧的野火摧毁了逾 1500 万公顷的森林,约占加拿大森林总面积的 4%。烧毁的总面积是之前 40 年平均值的 7 倍。研究人员利用对烟羽流中一氧化碳的卫星观测结果,量化了加拿大的野火释放的碳含量。他们估计,这些火灾释放了 647 太克(teragram)的碳(1太克等于1万亿克),超过了加拿大林火排放量的一般水平(过去 10 年的平均估算值为 29-121 太克)。论文作者认为,炎热干燥的天气是火灾活动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2023 年是 1980 年以来记录中最热最干的一年。但根据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到 2050 年类似的气候将会日益常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878-z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8/528939.shtm
#地球
2024-08-30 14:27 by 致命的发动机
根据《自然》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2023 年加拿大的野火释放出了 647 兆吨碳,超过了 2022 年 10 个化石燃料最大排放国中 7 个国家的年排放量,该研究结果也增加了人们对森林是否能作为长期碳汇的担忧。 2023 年加拿大燃烧的野火摧毁了逾 1500 万公顷的森林,约占加拿大森林总面积的 4%。烧毁的总面积是之前 40 年平均值的 7 倍。研究人员利用对烟羽流中一氧化碳的卫星观测结果,量化了加拿大的野火释放的碳含量。他们估计,这些火灾释放了 647 太克(teragram)的碳(1太克等于1万亿克),超过了加拿大林火排放量的一般水平(过去 10 年的平均估算值为 29-121 太克)。论文作者认为,炎热干燥的天气是火灾活动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2023 年是 1980 年以来记录中最热最干的一年。但根据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到 2050 年类似的气候将会日益常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878-z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8/528939.shtm
#地球
在气候变化的时代生孩子是否是不道德的?
2024-09-01 23:04 by 2001太空漫游
全世界有超过 80 亿人口,每增加一个人,都会带来更多的碳足迹。在这个全球气温上升、野火肆虐和致命热浪的时代,生孩子是否是不道德的?7 月发布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人有类似的思考:18-49 岁不打算生孩子的美国成年人中,26% 的人表示“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担忧”是主因。在 50 岁以上没有孩子的人中,其中 6% 给出了相同的理由。德州大学研究生殖和气候变化的教授 Heather Houser 称,过去十年围绕孩子和气候变化的讨论在所有论坛都大幅增长。最近的讨论中心从人口过剩转移到道德和哲学问题上。愈来愈多的年轻人经历了极端气候事件,而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很多人会扪心自问:如何让孩子或家庭度过极端气候?气候变化成为 Z 世代年轻人是否想要孩子的考虑因素之一。Z 世代年轻人知道,人口数量增长不会导致气候变化,但政治、政策和不公平的消费模式推动了气候变化。《The Quickening》作者 Elizabeth Rush 认为,生孩子意味着相信世界将会改变,更重要的是,承诺自己成为改变的一部分。
https://news.slashdot.org/story/24/08/31/2112247/is-it-ethical-to-have-children-in-the-face-of-climate-change
https://www.pewresearch.org/social-trends/2024/07/25/the-experiences-of-u-s-adults-who-dont-have-children/#:~:text=Reasons%20for%20not%20having%20children,-The%20study%20explores&text=They%20want%20to%20focus%20on,(26%25%20vs.%206%25)
#地球
2024-09-01 23:04 by 2001太空漫游
全世界有超过 80 亿人口,每增加一个人,都会带来更多的碳足迹。在这个全球气温上升、野火肆虐和致命热浪的时代,生孩子是否是不道德的?7 月发布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人有类似的思考:18-49 岁不打算生孩子的美国成年人中,26% 的人表示“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担忧”是主因。在 50 岁以上没有孩子的人中,其中 6% 给出了相同的理由。德州大学研究生殖和气候变化的教授 Heather Houser 称,过去十年围绕孩子和气候变化的讨论在所有论坛都大幅增长。最近的讨论中心从人口过剩转移到道德和哲学问题上。愈来愈多的年轻人经历了极端气候事件,而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很多人会扪心自问:如何让孩子或家庭度过极端气候?气候变化成为 Z 世代年轻人是否想要孩子的考虑因素之一。Z 世代年轻人知道,人口数量增长不会导致气候变化,但政治、政策和不公平的消费模式推动了气候变化。《The Quickening》作者 Elizabeth Rush 认为,生孩子意味着相信世界将会改变,更重要的是,承诺自己成为改变的一部分。
https://news.slashdot.org/story/24/08/31/2112247/is-it-ethical-to-have-children-in-the-face-of-climate-change
https://www.pewresearch.org/social-trends/2024/07/25/the-experiences-of-u-s-adults-who-dont-have-children/#:~:text=Reasons%20for%20not%20having%20children,-The%20study%20explores&text=They%20want%20to%20focus%20on,(26%25%20vs.%206%25)
#地球
苏丹面临四十年来最严重饥荒
2024-09-01 23:32 by 凡尔纳地球三部曲
联合国宣布,陷入无政府状态的苏丹正在发生大面积饥荒。如果不尽快进行援助,苏丹可能发生自中国三年大饥荒以来世界最严重的饥荒。荷兰智库 Clingendael Institute 5 月发布的报告估计,到今年底,饥饿以及相关疾病将导致苏丹逾两百万人死亡。作者估计,即使战争停止,今年的粮食收成略好于去年,那么到 2027 年苏丹的超额死亡仍然会达到 600 万。如果战争持续到明年初,那么死亡人数预计将超过千万。饥荒的直接原因是始于 2023 年 4 月的内战,苏丹军方与准军事武装 Rapid Support Forces(RSF)之间爆发冲突,战争本身可能已导致 15 万人死亡。苏丹战前有大约 5000 万人口,逾五分之一人口逃离战火,部分人在邻国避难,但还有接近 800 万人口在苏丹境内,很多人住在难民营里。
https://www.economist.com/briefing/2024/08/29/anarchy-in-sudan-has-spawned-the-worlds-worst-famine-in-40-years
https://archive.ph/6gFzL
#地球
2024-09-01 23:32 by 凡尔纳地球三部曲
联合国宣布,陷入无政府状态的苏丹正在发生大面积饥荒。如果不尽快进行援助,苏丹可能发生自中国三年大饥荒以来世界最严重的饥荒。荷兰智库 Clingendael Institute 5 月发布的报告估计,到今年底,饥饿以及相关疾病将导致苏丹逾两百万人死亡。作者估计,即使战争停止,今年的粮食收成略好于去年,那么到 2027 年苏丹的超额死亡仍然会达到 600 万。如果战争持续到明年初,那么死亡人数预计将超过千万。饥荒的直接原因是始于 2023 年 4 月的内战,苏丹军方与准军事武装 Rapid Support Forces(RSF)之间爆发冲突,战争本身可能已导致 15 万人死亡。苏丹战前有大约 5000 万人口,逾五分之一人口逃离战火,部分人在邻国避难,但还有接近 800 万人口在苏丹境内,很多人住在难民营里。
https://www.economist.com/briefing/2024/08/29/anarchy-in-sudan-has-spawned-the-worlds-worst-famine-in-40-years
https://archive.ph/6gFzL
#地球
海洋学家拍到飞行面条怪物
2024-09-02 13:53 by 巨龙之日
海洋占到了地球表面的 70%,但人类至今只绘制了海底四分之一的高分辨率地图。海洋学家的目标是到 2030 年绘制出一张权威的海底地图。加州 Schmidt 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学家正在距离智利海岸 1400 公里的地方绘制海底地图,他们绘制的一座海山高 3,109 米,是很多稀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研究人员拍摄到了白色 Casper 章鱼,这是首次在南太平洋发现这种动物;以及两只 Bathyphysa 管水母,它因为其细绳状的外形而被称为飞行面条怪物。
https://edition.cnn.com/2024/08/31/science/underwater-mountain-wonder-theory-science-newsletter/index.html
https://www.cnn.com/2024/08/28/science/underwater-mountain-seamount-nazca-ridge/index.html
#地球
2024-09-02 13:53 by 巨龙之日
海洋占到了地球表面的 70%,但人类至今只绘制了海底四分之一的高分辨率地图。海洋学家的目标是到 2030 年绘制出一张权威的海底地图。加州 Schmidt 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学家正在距离智利海岸 1400 公里的地方绘制海底地图,他们绘制的一座海山高 3,109 米,是很多稀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研究人员拍摄到了白色 Casper 章鱼,这是首次在南太平洋发现这种动物;以及两只 Bathyphysa 管水母,它因为其细绳状的外形而被称为飞行面条怪物。
https://edition.cnn.com/2024/08/31/science/underwater-mountain-wonder-theory-science-newsletter/index.html
https://www.cnn.com/2024/08/28/science/underwater-mountain-seamount-nazca-ridge/index.html
#地球
全球逾半数人口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
2024-09-04 22:53 by 陨落的众生
根据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加州圣巴巴拉(UCSB)和全球改善营养联盟(GAIN)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摄入的多种对健康至关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不足,包括钙、铁以及维生素C和E。微量营养素缺乏是全球最常见的营养不良形式之一,每一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导致特定的健康后果——从不良妊娠结局到失明,再到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研究人员使用了全球饮食数据库、世界银行和 31 个国家的饮食回忆调查数据,比较了 185 个国家的人口的营养需求和营养摄入量。他们将人口分为17个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从0岁到80岁,每5年一个组,以及一个80岁以上的组。他们评估了15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碘、铁、核黄素、叶酸、锌、镁、硒、硫胺素、烟酸以及维生素A、B6、B12、C和E。研究发现,几乎所有被评估的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都严重不足——不包括作为额外营养来源的强化元素。碘(68%)、维生素E(67%)、钙(66%)和铁(65%)的摄入不足尤其普遍。超过一半的人摄入的核黄素、叶酸、维生素C和B6不足。烟酸的摄入量最接近充足(22%),其次是硫胺素(30%)和硒(37%)。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24)00276-6/fulltext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29296.shtm
#地球
2024-09-04 22:53 by 陨落的众生
根据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加州圣巴巴拉(UCSB)和全球改善营养联盟(GAIN)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摄入的多种对健康至关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不足,包括钙、铁以及维生素C和E。微量营养素缺乏是全球最常见的营养不良形式之一,每一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导致特定的健康后果——从不良妊娠结局到失明,再到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研究人员使用了全球饮食数据库、世界银行和 31 个国家的饮食回忆调查数据,比较了 185 个国家的人口的营养需求和营养摄入量。他们将人口分为17个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从0岁到80岁,每5年一个组,以及一个80岁以上的组。他们评估了15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碘、铁、核黄素、叶酸、锌、镁、硒、硫胺素、烟酸以及维生素A、B6、B12、C和E。研究发现,几乎所有被评估的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都严重不足——不包括作为额外营养来源的强化元素。碘(68%)、维生素E(67%)、钙(66%)和铁(65%)的摄入不足尤其普遍。超过一半的人摄入的核黄素、叶酸、维生素C和B6不足。烟酸的摄入量最接近充足(22%),其次是硫胺素(30%)和硒(37%)。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24)00276-6/fulltext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29296.shtm
#地球
地球七成人口可能会在未来二十年经历极端气候
2024-09-19 17:35 by 树上银花
《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建模研究显示,在高排放场景下,未来 20 年里全球 70% 的人口可能都会经历极端天气。但科学家认为,如能实行有力缓解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受影响比例预计可减少至全球人口的 20%。位于挪威的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团队使用大型气候模型模拟集合,研究了极端降雨和气温在未来 20 年的变化率。他们估计,在高排放场景下,大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含 70% 的全球人口)未来 20 年将经历较高的极端气候和降雨变化率。但在有力缓解排放的场景下,受这些趋势影响的全球人口将减少至 20%。研究指出,世界大多数地方都会经历工业革命前不太可能发生的气温变化趋势。北方高纬度、亚洲南部和东部以及赤道非洲也会经历急速的降水变化。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4-01511-4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30136.shtm
#地球
2024-09-19 17:35 by 树上银花
《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建模研究显示,在高排放场景下,未来 20 年里全球 70% 的人口可能都会经历极端天气。但科学家认为,如能实行有力缓解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受影响比例预计可减少至全球人口的 20%。位于挪威的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团队使用大型气候模型模拟集合,研究了极端降雨和气温在未来 20 年的变化率。他们估计,在高排放场景下,大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含 70% 的全球人口)未来 20 年将经历较高的极端气候和降雨变化率。但在有力缓解排放的场景下,受这些趋势影响的全球人口将减少至 20%。研究指出,世界大多数地方都会经历工业革命前不太可能发生的气温变化趋势。北方高纬度、亚洲南部和东部以及赤道非洲也会经历急速的降水变化。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4-01511-4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30136.shtm
#地球
中国和全世界的排放可能提前达到峰值
2024-09-19 23:50 by 头号书迷
世界最大排放国的排放可能提前达到峰值,远早于此前承诺的 2030 年。分析师 Dave Jones 表示,一旦中国的排放达到峰值,全世界的排放可能很快也会达到峰值。跟踪中国排放的分析师 Lauri Myllyvirta 通过分析来自中国政府、行业机构和商业公司的能源、工业和海关数据计算每月二氧化碳排放量。自 3 月以来,中国排放量一直在下降。这表明 2023 年中国的碳排放可能达到了峰值。驱动排放下降趋势的主要是清洁能源的增长。中国的排放此前发生过波动, 2013-2016 年减少煤炭使用推动了中国排放下降,但之后煤炭恢复增长后排放也恢复了增长。分析师表示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知道排放下降是短期还是长期现象。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2877-6
#地球
2024-09-19 23:50 by 头号书迷
世界最大排放国的排放可能提前达到峰值,远早于此前承诺的 2030 年。分析师 Dave Jones 表示,一旦中国的排放达到峰值,全世界的排放可能很快也会达到峰值。跟踪中国排放的分析师 Lauri Myllyvirta 通过分析来自中国政府、行业机构和商业公司的能源、工业和海关数据计算每月二氧化碳排放量。自 3 月以来,中国排放量一直在下降。这表明 2023 年中国的碳排放可能达到了峰值。驱动排放下降趋势的主要是清洁能源的增长。中国的排放此前发生过波动, 2013-2016 年减少煤炭使用推动了中国排放下降,但之后煤炭恢复增长后排放也恢复了增长。分析师表示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知道排放下降是短期还是长期现象。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2877-6
#地球
地球曾经也有星环
2024-09-22 23:05 by 总门谷
在太阳系中,土星凭借其宽阔绮丽的星环成为最美丽的行星之一。发表于《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也曾拥有星环。研究指出,4.66 亿年前,在险些与一颗小行星相撞后,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星环,并持续了数千万年,这可能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人员首先确定了位于世界各地的 21 个形成于 4.66 亿年前奥陶纪撞击高峰时期的陨石坑遗址。这些陨石坑是星环内较大的星体碎片被抛出轨道后撞击地球形成的。考虑到板块构造引起的大陆运动,研究人员追溯了这些撞击点 4.66 亿年前的位置,发现它们都位于赤道附近。而这与星环的存在是一致的,因为通常星环形成于行星赤道上方。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24004230?via%3Dihub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30324.shtm
#地球
2024-09-22 23:05 by 总门谷
在太阳系中,土星凭借其宽阔绮丽的星环成为最美丽的行星之一。发表于《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也曾拥有星环。研究指出,4.66 亿年前,在险些与一颗小行星相撞后,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星环,并持续了数千万年,这可能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人员首先确定了位于世界各地的 21 个形成于 4.66 亿年前奥陶纪撞击高峰时期的陨石坑遗址。这些陨石坑是星环内较大的星体碎片被抛出轨道后撞击地球形成的。考虑到板块构造引起的大陆运动,研究人员追溯了这些撞击点 4.66 亿年前的位置,发现它们都位于赤道附近。而这与星环的存在是一致的,因为通常星环形成于行星赤道上方。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24004230?via%3Dihub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30324.shtm
#地球
我们正进入一个气候不确定的新时代
2024-09-23 10:20 by 拥王者的女儿
地震学家起初认为仪器有故障。地震监测站于 2023 年 9 月监测到的信号与地震或火山爆发特有的频率不匹配。然而全世界的监测器都侦测到了持续九天、每 92 秒脉动一次的信号。这一神秘信号被称为 unidentified seismic object(或 USO)。一年后,科学家认为他们破译了 USO——格陵兰岛东部因气候变化发生的山体滑坡引发了海啸,海啸在狭窄的峡湾内来回翻腾了九天。这一事件展示了气候变化如何以隐蔽的方式重构我们的世界。气候变化的后果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可预测的、可测量的或可解释的。我们正进入一个气候不确定的新时代。
https://www.ft.com/content/4ef0d208-ab0b-4714-8609-7ddf5a3af4d5
https://www.ucl.ac.uk/news/2024/sep/climate-change-triggered-landslide-caused-earth-vibrate-nine-days
#地球
2024-09-23 10:20 by 拥王者的女儿
地震学家起初认为仪器有故障。地震监测站于 2023 年 9 月监测到的信号与地震或火山爆发特有的频率不匹配。然而全世界的监测器都侦测到了持续九天、每 92 秒脉动一次的信号。这一神秘信号被称为 unidentified seismic object(或 USO)。一年后,科学家认为他们破译了 USO——格陵兰岛东部因气候变化发生的山体滑坡引发了海啸,海啸在狭窄的峡湾内来回翻腾了九天。这一事件展示了气候变化如何以隐蔽的方式重构我们的世界。气候变化的后果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可预测的、可测量的或可解释的。我们正进入一个气候不确定的新时代。
https://www.ft.com/content/4ef0d208-ab0b-4714-8609-7ddf5a3af4d5
https://www.ucl.ac.uk/news/2024/sep/climate-change-triggered-landslide-caused-earth-vibrate-nine-days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