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议题圆桌
493 subscribers
2.38K photos
276 videos
5 files
1.96K links
收集社会议题,发起讨论,总结各方观点,友好辩论。

议题包括且不限于:警察暴力,宗教改革,民主过渡,公平性,性别平等,公民社会,消费者维权,残障生存,酷儿权利,隐私,垄断,监控,少数族裔等。

频道共识:自由,民主,人权。

讨论请互相尊重,摆明事实,讲清道理。请以学习,了解,共情为交流目的,勿执着于说服他人。友善对话,勿阴阳怪气。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们应当设立生育资格测试,只有通过测试的人才可以养育孩子” => 实际上这个想法带来过非常糟糕的结果,大量弱势群体被迫骨肉分离或遭到强制绝育。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不可以剥夺自己的基本权利,教会孩子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并为孩子提供安全且便捷有效的法律维权渠道” => 这才是真正以保护和帮助受到侵害的孩子为中心的想法;我们应当把权利还给处于弱势的未成年人,打破“即使父母有错孩子也不能反抗”的有害观念,帮助和保护未成年人自主维权。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请记住:批评一个社会现象,和批评个人行为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我愿意批评化妆行业的洗脑,但我不会批评因此对自己的青春痘产生了极大的不安,然后决定使用遮瑕膏的14岁女孩。我愿意批评整容行业对人的洗脑,但我不会批评因为被人用恶言恶语霸凌了20年后终于决定去做隆鼻的女性。

一边是,如果有人在批评一个社会现象,那我们不能混淆概念,说这个人在攻击受到那个社会现象所影响的个人。另一边是,拿一个社会问题去批评个人,不仅完全没有必要,而且非常残忍。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对被奴役的黑人来说,七月四日美国独立日,是一年中最狰狞的一天。因为在独立日的欢庆下,一个黑奴遭受的不公和虐待,是那么昭然若揭。

—— 1852年,黑人外交官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做体力工作的人,不仅应获得体面的工资,还应获得全额医疗保险,报销所有因体力劳动而产生的身体病变的长期治疗/复健费用。这难道是什么很离谱的想法吗?那些认定这个想法太离谱的人,究竟在想什么?

我曾经在给无家可归的人的庇护所工作过。我在那里遇到的无家可归的人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干了很多年体力劳动的人 —— 果园工人、快递工人、翻修屋顶的工人,等等等等。所有这些体力劳动,都是我们社会必不可少的。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复的工伤、和长期不断的劳动损伤、很多人患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身体常常处在疼痛的状态之中,再也无法从事原来的体力工作了。而一旦无法工作,这些人立即被社会抛弃。因为长期体力工作对健康的损耗,这些人在流落街头的时候往往并没有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无法领取退休金;同时,又因为这些人不再年轻,也无法获取参与政府提供“再就业教育”的资格。

这些人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说自己希望能够再次回到工作中去。其中很多人将职业视为自己重要的一部分,非常看重自己的工作。意识到自己的健康已经消耗殆尽再也无法重回工作,对这些人来说往往是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明里暗里别人传达出的“你已经对社会没用了”的责难,给这些人造成了进一步的情绪和精神健康问题。

我们的社会真的需要改变。首先是尽最大可能避免工伤和劳动损伤 —— 该招人的时候就招人,减少单人的工作量;给足工人工资,避免工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加班。然后是社会保障 —— 制定社会层面的政策,照顾好那些为了给社会作出贡献而遭受到工伤和劳动损伤的工人。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你觉得社会并没有责任保障所有人都能吃上饱饭?

那我们建立文明社会是为了什么?我们工业化粮食的生产是为了什么?你觉得我们会辛辛苦苦突破食物产量的各种瓶颈,然后继续任由我们社会中的一部分人生活在饥馑之中?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每当看到某些类型的网络言论时,我总是会用这些问题来帮助我的思考:

1. 这是真心想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想去惩罚“没有足够参与到变革之中来的人”?
2. 这是真心想让社会变得更公正,还是想看到“坏人”万劫不复永世不得翻身?
3. 这是真心想让人压迫人的事情更少一些,还是想掌握权力成为有更多机会去压迫别人的人?
4. 这是真心想做应当做的事情,还是在追求“公正无私”的自我感觉?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不是所有的暴力都伴随着尖叫声。

有些暴力是签署某个法案。有些暴力是强制关闭某个诊所。有些暴力是任由有毒物质污染水源。

政策带来的暴力杀人于悄无声息之间。太多太多“自然死亡”的背后,是人为造成的贫困,是政府的袖手旁观。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最近一直在想 ——

如果一个地方的绝大多数住民

因为生存和温饱
不得不出卖自己醒着的大半时间
去做那些找不到任何意义的工作

而这一切劳碌不过是为了
少数操控着政府的资本家的利益

那这个地方可不是什么“自由的国度”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如果你认为因为性别/族裔/年龄等等身份而获得优待,就代表这个人一定是邪恶的;而被歧视被压迫,就代表这个人一定道德高尚 —— 那你的想法和极端基督教的那种“所有高于基本需求的享受都是邪恶/只有受苦受难才是圣洁体现”的想法如出一辙。

我们社群之中,有很多被边缘化的人在别人提及某种自己因为其它身份而获得的优待时非常恐惧。这是因为我们很多人把获得优待等同于道德败坏,而只有站稳“永远的受害者”的身份才能获得“无罪”的地位。因此当被提及到哪怕是一点点自己可能受到过的优待时,当事人非常容易直接认为对方是在攻击自己压迫别人/道德败坏/人格低劣... 但明明我们需要讨论的应当是该如何合理使用和转化这些优待来促进社会的公正!

如果一旦讲到社会在某个方面的优待,获得那个方面优待的人就会战战兢兢,认为自己正在遭受批判,然后在那个方面受到压迫的人很可能会觉得“你已经在这个方面获得优待了为什么在讨论这个议题的时候还要来照顾你的情绪”,那在这种对立的情绪下,我们绝不可能产生任何真正能改变社会现状的讨论。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近日,多名以色列青年公开拒服兵役,并一起烧掉了以色列军队寄来的征兵信,这些青年将因此遭到监禁。在被逮捕之前,这些青年和之前因拒服兵役已经遭受过数月监禁的青年们一起,集体发声 ——

采访者:请用一句话解释,为什么我们以色列青年应当拒服兵役?
一位拒服兵役的青年:因为以色列军队正在对巴勒斯坦进行种族灭绝,如果一个军队正在屠杀无辜的平民,那我们就绝不能加入其中。

采访者:请用一句话解释,为什么我们以色列青年应当拒服兵役?
另一位拒服兵役的青年:以色列军队自从以色列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在屠杀无辜的巴勒斯坦人,侵占巴勒斯坦的土地,殖民巴勒斯坦,加深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每个以色列士兵都是屠杀的共谋,无论是在战场的士兵,还是在境内的士兵。

采访者:请用一句话解释,为什么我们以色列青年应当拒服兵役?
还有一位拒服兵役的青年:因为以色列的政府和军队正在尝试代表我们犹太人的名义去屠杀加沙的民众,不留一个活口;我们必须站出来反对,以色列的政府和军队不可以代表我们;我们说的“再也不要有大屠杀”,不仅仅是犹太人不应该再遭到屠杀,任何族裔的人都不应该遭到屠杀。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惩罚!就是要重重地惩罚!”

于是我们这好几代人一提到“错误”想到的不是“改正”,而是“惶恐”。一半人应对这种“惶恐”的办法是不断说服自己处境可怜且道德高尚所以永远不可能会错,直到失去所有反思的能力;另一半人则是认定自己做错任何事情都会遭受无法弥补的后果,而且觉得别人做错任何丁点事情的时候也活该“自取恶果”。

朋友们,说真的,把“惩罚”放在第一位真的不管用...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近两年来,以色列政府一直以“哈马斯会抢夺援助粮食”为由,禁止国际援助组织进入加沙地带救灾。如今,加沙人民陷入大规模饥荒,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两名以色列军队高官及两名知情以色列人向记者透露,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哈马斯曾经成规模地抢夺过援助组织在加沙境内分发的粮食,以“哈马斯抢夺援助粮食”为由禁止救灾是荒谬且残忍的做法。

来源:路透社纽约时报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请你多思考
那些自称“和政治不沾边”的事情
真的和政治毫无关系吗?

再请你多观察
究竟是哪些议题
会被刻意视作“与政治牵连甚密”?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所谓“文明用语/说粗话”的概念是人为制造出来,用来巩固并增强权力差序结构的工具。你想一想,在我们社会既定的理念里,谁对谁说话的时候必须要文明用词?谁对谁说话的时候可以不必审查自己的用词是否粗俗?

因为这边喜欢给没受过良好教育的穷人的说话方式泼脏水的人太多了,我不得不补充一句 —— 请你们看清楚,我说的不是“用粗话辱骂别人”,而是“用粗话来表达情绪”。 source
Forwarded from 豆瓣精选
杭州市图书馆对流浪汉是否能进入图书馆的回复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在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那十年里经历和见证了很多性少数社群里的内斗。在这些内斗里,我认为最残忍、最睚眦必报、最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拿着冠冕堂皇理由给人扣莫须有罪名的那些集体霸凌事件会发生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这些可能从没体会过权力滋味的群体中的一些人,下意识地想在同样被边缘化的人群中试试“拥有并行使权力”是什么滋味。

我们打个比方。假如你今年二十二岁,也许刚刚了解一些社会理论,开始自称“马克思主义者”,你也许已经看过也体会过很多不公正,生活在贫困之中,你觉得很无助,非常想要体验“有能力改变世界”的感觉 —— 然后你发现你朋友圈里有个自己本来就有点讨厌的人 cosplay 了某个有争议的节目里的角色,于是你以此为理由要求把这个人赶出性少数社群;你又听到有人在说话的时候用了一个有问题的词汇,尽管对方在用那个词的时候一点恶意都没有,但你还是写了一篇头头是道的长文去揭露那个人的“问题用语”。你做完这些事情,觉得自己推动了社会的公正,是“很有行动力和影响力的社群领袖”。很可惜,你推动的是更深的不公正,你做的事情只是让那些本来就已经很艰难的人的生活更艰难了。但如果你不愿意去共情别人的感受,不愿意去反思自己的做法,那也许你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关于英国正在推行《在线安全法案》,要求网站进行人脸和证件识别核查用户年龄的讨论,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当时我们在巴黎旅游。有天晚上我们去了一家拉拉酒吧,酒吧特别忙碌,混乱之中我们的钱包被偷了。那时候已经是深夜,我们身无分文连买地铁票的钱都没有,好在有一位善良的老先生仗义相助邀请我们去他家留宿。

老先生看我惊慌失措,为了安抚我,开始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这位老先生的脸被毁容了,只余下了一只眼睛。他说二十年前他家失火,火灾让他毁了容,他曾经做过很多次整容手术和植皮手术,但手术能达成的修复效果是有限的,剩下不能修复的部分他也只能接受现实。老先生说他喜欢去性少数酒吧,因为性少数酒吧是唯一一处大家很少会不礼貌地盯着他看的地方。

我记得那天晚上某个时候,老先生正好看到我用脸部识别就自动解锁了手机,就顺口和我说手机识别不出他的脸,所以他不仅无法开启脸部识别解锁手机,而且每次自拍的时候手机相机也会对焦失败。不仅如此,他更新身份证也不能线上办理,必须去专门的政府部门排队,因为每次把照片上传到更新身份证的网页上,那个网页就会显示“照片识别出错”。老先生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他的生活反而越来越艰难了。

我遇到这位老先生是七年前。从那次相遇之后,每次遇到脸部识别的技术应用,我都会想到这位生活会因为相关技术而变得更艰难的老先生。我在想,那些因为火灾毁容的人,那些生来就有脸部畸形的人,那些有严重皮肤问题的人,那些有脸部纹身的人,这些人能通过各个网站应英国政府最新推出的年龄核查吗?这些人以后还能用朋友圈吗?那些控制面部识别和身份审核的公司为了牟利,会把这些已经遭受到很多歧视的人再进一步彻底驱逐出网络空间吗?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的方向比较小众,是手语语言学和聋人研究。我有个可能很有争议的想法,那就是我们应当慢慢将“聋人学校模式”转换成“手语学校模式”。我更了解的是英国的情况,所以我的建议也许对于人口更多聋人也更多的国家(比如美国)并不适用,但我认为其它人口相对稀疏、聋人群体也并不习惯聚居的地区,我的建议很可能仍然适用。

我们已经意识到,普及手语对聋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现有的聋人学校是普及手语的关键,但现有“聋人学校模式”的问题是:
1. 因为只招收聋人和听障学生,聋人学校生源稀少开办艰难,这导致大多数聋人学生无法在住地附近找到聋人学校,只能去很远的地方上学。
2. 师资原因导致聋人学校的课程质量低于普通学校,很多基本课程都无法开设,更别说社会拓展相关的课程了。
3. 因为这些情况,不少聋人和听障学生选择进入口语教学的学校(普通学校)学习,但常常在那些学校里遇到很多困难。

因此我的建议是将“聋人学校”转换成“手语学校”:
1. 手语学校将招收所有学生,无论是否有听力障碍。
2. 所有学生都将学习手语,所有学校活动都将以手语模式进行,但可以配套有口语转译。
3. 对于各个学科,手语学校可以开设“手语教学班”和“口语教学班”,让学生自由选择用哪门语言学习哪门学科。

这样的好处是:
1. 因为生源更多,手语学校开办会相对容易,更多希望学习手语的学生能获得就近入学的机会。
2. 手语可以获得更好的普及,改善聋人的平均生活质量。
3. 手语学校的听人学生将来可以在工作中与聋人客户顺畅沟通,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也有机会从事手语翻译工作。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