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帶頭 MIT、普林斯頓等多所大學加入對抗川普
記者顏伶如/即時報導 2025-04-15 09:50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成為公開反抗川普政府要求配合改革的首例。路透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成為公開反抗川普政府要求配合改革的首例,包括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MIT)、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大學,14日則參加訴訟一同抵抗川普政府。
新聞周刊(Newsweek)15日報導,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以及多所大學董事會14日聯合向麻州聯邦區域法院對聯邦能源部提告,請求法官立即擋下川普政府減少研究經費的政策。
能源部11日宣布,今後將對研究經費的間接贊助比例做出限縮,訂定15%上限,如此一來每年可省4億多元聯邦預算,也能讓聯邦政府花費維持更多公開透明,提高效率。能源部說,各個大學或學院獲得聯邦間接補助的對象,聯邦資金占整體研究經費超過30%。
聯邦官員上周要求哈佛大學在招生及聘用過程推動「擇優改革」(merit-based reform)、若有外國學生違反規定必須通報政府等。哈佛校長加伯(Alan Garber)14日發表校內聲明說,川普政府要求並不合法,拒絕配合。14日稍晚,美聯社報導,哈佛的22億補助遭聯邦政府凍結,6000萬聯邦合約喊停。
布朗大學等學校在訴狀中說,能源部規定的聯邦間接補助15%上限,對於學校來說窒礙難行,已經進行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重要研究計畫無法維持,例如先進核子研發計畫、網路安全科技、用來診斷或治療癌症的新型放射藥物、偏鄉地區電網系統升級等。
訴狀指出,能源部新規將導致大學裁員、縮減訓練計畫,美國大學科學研究將受到重創,美國在科學研究與創新領域的全球龍頭地位岌岌可危。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8/8676800?from=wj_maintab_index
記者顏伶如/即時報導 2025-04-15 09:50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成為公開反抗川普政府要求配合改革的首例。路透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成為公開反抗川普政府要求配合改革的首例,包括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MIT)、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大學,14日則參加訴訟一同抵抗川普政府。
新聞周刊(Newsweek)15日報導,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以及多所大學董事會14日聯合向麻州聯邦區域法院對聯邦能源部提告,請求法官立即擋下川普政府減少研究經費的政策。
能源部11日宣布,今後將對研究經費的間接贊助比例做出限縮,訂定15%上限,如此一來每年可省4億多元聯邦預算,也能讓聯邦政府花費維持更多公開透明,提高效率。能源部說,各個大學或學院獲得聯邦間接補助的對象,聯邦資金占整體研究經費超過30%。
聯邦官員上周要求哈佛大學在招生及聘用過程推動「擇優改革」(merit-based reform)、若有外國學生違反規定必須通報政府等。哈佛校長加伯(Alan Garber)14日發表校內聲明說,川普政府要求並不合法,拒絕配合。14日稍晚,美聯社報導,哈佛的22億補助遭聯邦政府凍結,6000萬聯邦合約喊停。
布朗大學等學校在訴狀中說,能源部規定的聯邦間接補助15%上限,對於學校來說窒礙難行,已經進行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重要研究計畫無法維持,例如先進核子研發計畫、網路安全科技、用來診斷或治療癌症的新型放射藥物、偏鄉地區電網系統升級等。
訴狀指出,能源部新規將導致大學裁員、縮減訓練計畫,美國大學科學研究將受到重創,美國在科學研究與創新領域的全球龍頭地位岌岌可危。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8/8676800?from=wj_maintab_index
世界新聞網
哈佛帶頭 MIT、普林斯頓等多所大學加入對抗川普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成為公開反抗川普政府要求配合改革的首例,包括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
這个中國電商應用正在美國迅速走紅
美中貿易戰進行之際,中國跨境電商平台敦煌網在美國迅速走紅,受到了TikTok影片的推動。周三,該應用攀升至美國蘋果應用商店排行榜第二。
Jiahui Huang
2025年4月16日 13:59 CST
中國江蘇,一家服裝廠的員工正在縫製衣物。
圖片來源:str/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美中貿易戰進行之際,一家中國電商應用在美國迅速走紅,受到了TikTok上一波火爆影片的推動。
總部位於北京的跨境電商平台敦煌網(DHgate)周三成為美國蘋果公司(Apple)應用商店中第二受歡迎的應用,僅次於ChatGPT。
敦煌網的走紅得益於中國網紅在TikTok上發布的熱門影片,這些影片據稱解釋了全球供應鏈的內部運作方式。
全球買家可以通過敦煌網直接從中國工廠購買商品,這些工廠也為西方知名品牌代工,但商品不貼牌,價格也低得多。
周三,「中國‘揭底’奢侈品牌」(China ‘Exposes’ Luxury Brands)成為了TikTok上的一個熱門話題,很多中國用戶發布短影片,展示了從手袋到瑜伽褲等西方奢侈品牌實際上是如何在中國工廠生產的。
在一條影片中,一位TikTok用戶聲稱,未貼牌的瑜伽褲可以以低至15美元的價格買到,這些瑜伽褲與一家知名西方品牌在同一家工廠生產,品質相同,但在美國的售價可能超過100美元。
這些TikTok用戶聲稱,這些瑜伽褲、手袋或其他商品如果直接從中國工廠購買,即使在支付高額的美國關稅後,仍然比從美國賣家那裡購買便宜得多。
分析應用表現的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4月13日敦煌網進入美國蘋果公司應用商店最受歡迎的免費下載應用前100名,當時排名第八。
敦煌網由中國女企業家王樹彤於2004年創立,旨在為中國小型企業與外國企業和個人搭建橋樑。
上周五中國表示將對美國商品徵收125%的關稅,以報復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關稅的決定,此後,中國在線購物應用的熱度上升。
https://cn.wsj.com/articles/tiktok推動中國電商敦煌網在美國迅速走紅-528a0a2c?mod=ct_hp_lead_pos4
美中貿易戰進行之際,中國跨境電商平台敦煌網在美國迅速走紅,受到了TikTok影片的推動。周三,該應用攀升至美國蘋果應用商店排行榜第二。
Jiahui Huang
2025年4月16日 13:59 CST
中國江蘇,一家服裝廠的員工正在縫製衣物。
圖片來源:str/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美中貿易戰進行之際,一家中國電商應用在美國迅速走紅,受到了TikTok上一波火爆影片的推動。
總部位於北京的跨境電商平台敦煌網(DHgate)周三成為美國蘋果公司(Apple)應用商店中第二受歡迎的應用,僅次於ChatGPT。
敦煌網的走紅得益於中國網紅在TikTok上發布的熱門影片,這些影片據稱解釋了全球供應鏈的內部運作方式。
全球買家可以通過敦煌網直接從中國工廠購買商品,這些工廠也為西方知名品牌代工,但商品不貼牌,價格也低得多。
周三,「中國‘揭底’奢侈品牌」(China ‘Exposes’ Luxury Brands)成為了TikTok上的一個熱門話題,很多中國用戶發布短影片,展示了從手袋到瑜伽褲等西方奢侈品牌實際上是如何在中國工廠生產的。
在一條影片中,一位TikTok用戶聲稱,未貼牌的瑜伽褲可以以低至15美元的價格買到,這些瑜伽褲與一家知名西方品牌在同一家工廠生產,品質相同,但在美國的售價可能超過100美元。
這些TikTok用戶聲稱,這些瑜伽褲、手袋或其他商品如果直接從中國工廠購買,即使在支付高額的美國關稅後,仍然比從美國賣家那裡購買便宜得多。
分析應用表現的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4月13日敦煌網進入美國蘋果公司應用商店最受歡迎的免費下載應用前100名,當時排名第八。
敦煌網由中國女企業家王樹彤於2004年創立,旨在為中國小型企業與外國企業和個人搭建橋樑。
上周五中國表示將對美國商品徵收125%的關稅,以報復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關稅的決定,此後,中國在線購物應用的熱度上升。
https://cn.wsj.com/articles/tiktok推動中國電商敦煌網在美國迅速走紅-528a0a2c?mod=ct_hp_lead_pos4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這个中國電商應用正在美國迅速走紅
周三,總部位於北京的跨境電商平台敦煌網成為美國蘋果公司應用商店中排行第二的熱門應用,僅次於ChatGPT。
美国是如何失去全球制造业强国地位的?
特朗普称他的关税计划将恢复美国的制造业能力,但经济学家们持怀疑态度。
Justin Lahart
2025年4月14日 11:42 CST
底特律的一幅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壁画描绘了这座美国汽车之都的产业工人。
底特律的一幅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壁画描绘了这座美国汽车之都的产业工人。
图片来源:Andrew Burton/Getty Images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35%左右的私营部门工作岗位在制造业。如今,美国有1,28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相当于私营部门工作岗位的9.4%。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他的全面关税制度旨在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经济学家们对关税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持怀疑态度,并担心关税造成的损害将超过任何好处。
要理解制造业是否能在美国复兴,首先需要了解美国是如何失去其世界制造业强国地位的。
'60
'50
1940
'70
'10
'20
'80
'90
2000
0
10
20
30
40
50
%
美国制造业的崛起
美国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巨头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
在20世纪初,美国率先采用了可互换零部件和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组织方法。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苏珊·赫尔珀(Susan Helper)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的制造业产能大幅增加,同时也重创了竞争对手。
在二战后的年代里,更多美国人加入了中产阶级,推动了他们对汽车和为新购住房配置的家电等耐用品的支出激增。美国自身当时就是其制造产品的最大买家。
这些商品中有许多在当时属于高科技产品,例如洗碗机、电视机和喷气式飞机,往往得益于二战期间涌现的大量创新成果。在美国而非其他国家生产这些产品有其合理性,因为要保持领先优势,研发团队需要与生产一线紧密合作。
同样有帮助的是,得益于20世纪初开始的高中教育运动,美国拥有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劳动力队伍。
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开始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因为美国人变得更加富裕了,并将更多支出用于了服务,例如旅行、餐饮和医疗保健。
“你变得更富有了,你只能买这么多汽车,然后你开始购买服务,”赫尔珀解释道。
就业随着支出而转移,更多的人开始为酒店、银行、律师事务所和医院等服务行业的雇主工作。虽然经历了衰退和复苏的起伏,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在服务业工作岗位不断增长的同时,美国的制造业就业基本进入了平台期。
1960年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纺织厂,当时美国制造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1960年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纺织厂,当时美国制造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图片来源:Billy E. Barnes/FPG/Getty Images
在这背后,美国人购买的服装等许多非耐用品的生产地也发生了转移。大量生产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南方各州。
大约在同一时期,世界上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的欠发达地区开始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加大非耐用品的生产。美国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口这些商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食物搅拌机等轻型耐用品上。
1930
'60
'50
'40
'70
'10
'20
'80
'90
2000
0
25
50
75
100
%
服务
非耐用品
耐用品
中国冲击
到了20世纪80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美国的非耐用品制造商越来越难以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竞争。这种情况在90年代加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简称Nafta)降低了对墨西哥商品的关税。
W.E. Upjohn就业研究所(W.E.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的经济学家苏珊·豪斯曼(Susan Houseman)指出,当时在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建立起自己的钢铁产业并导致全球产能严重过剩之后,美国的钢铁行业也出现了岗位流失。
但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发生的情况相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那些变化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向外国投资开放,并得以进入全球市场。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学家戈登·汉森(Gordon Hanson)说:“突然之间,我们在一个低工资国家拥有了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是一个重大转变。”
美国以前也曾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竞争,但从未遇到过一个能在人口规模让美国相形见绌的国家。而且,中国崛起的势头比日本等国要快得多。1999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仅约为美国出口额的十分之一,甚至低于瑞典。到2008年,中国便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家具和小家电等低技术含量商品的制造商尤其受到了冲击。汉森与戴维·奥特(David Autor)和戴维·多恩(David Dorn)共同记录了廉价中国商品的涌入是如何冲击了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制造业社区,损害了工人的利益。他们将之称为“中国冲击”(China Shock),这个名称由此沿用下来。
中国
美国
'10
'20
1990
2000
0
1
2
3
万亿美元
现状如何
随着中国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美国在提供服务方面变得越来越擅长。
其中的许多服务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交易:身在伦敦的人不太可能轻易跑去圣迭戈看牙医。但有些服务,比如软件和其他知识产权项目则可以。例如,在2023年,美国出口了价值240亿美元的广告服务。
美国目前出口的服务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远超其他任何国家。此外,由于一些公司为了避税,将在美国开发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和商标)的权利转移到了海外,美国的服务出口额实际上被低估了。(爱尔兰是这些权利转移的主要目的地,该国被计为全球第四大服务出口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汉森和恩里科·莫雷蒂(Enrico Moretti)发现,1980年,在美国(经教育等因素调整后)的高工资就业岗位中,制造业占了39%。到2021年,这个比例已降至20%。同期,金融、专业服务和法律行业的高薪职位占比从8%跃升至26%。
美国
英国
德国
爱尔兰
中国
0万亿美元
0.5
1
制造业能否回归?
经济学家整体上在数百年来一直反对广泛使用关税,这一点看起来不会改变。在他们看来,消费者和企业支付的更高价格最终将挤占在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包括在美国本土制造的商品和服务。由此带来的损失将远超国内产量增加和政府收入增加带来的任何好处,因此,虽然一些制造商可能会受益,但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会变得更糟。
汉森指出,即使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30%,制造业在私营部门就业中所占的份额也只能达到12%左右,远低于曾经的水平。
Upjohn的豪斯曼指出,制造业岗位能以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方式创造其他就业机会。她属于那些越来越认为美国应进行投资、以在国内更多生产某些产品(即使这样做有成本)的经济学家队伍里的一员,但应采取比广泛加征关税更具针对性的方式。
她说,增加半导体等高科技产品的国内产量就是一个例子,这不仅是为了可能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也是出于经济和军事安全的考虑。而这种论点对许多低成本商品并不适用。
“我们想再次开始自己生产自己穿的T恤吗?”豪斯曼说,“这事能有什么重要性?”
https://cn.wsj.com/articles/美国是如何失去全球制造业强国地位的-212d0aa8?mod=series_tariffstradecn
特朗普称他的关税计划将恢复美国的制造业能力,但经济学家们持怀疑态度。
Justin Lahart
2025年4月14日 11:42 CST
底特律的一幅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壁画描绘了这座美国汽车之都的产业工人。
底特律的一幅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壁画描绘了这座美国汽车之都的产业工人。
图片来源:Andrew Burton/Getty Images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35%左右的私营部门工作岗位在制造业。如今,美国有1,28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相当于私营部门工作岗位的9.4%。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他的全面关税制度旨在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经济学家们对关税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持怀疑态度,并担心关税造成的损害将超过任何好处。
要理解制造业是否能在美国复兴,首先需要了解美国是如何失去其世界制造业强国地位的。
'60
'50
1940
'70
'10
'20
'80
'90
2000
0
10
20
30
40
50
%
美国制造业的崛起
美国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巨头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
在20世纪初,美国率先采用了可互换零部件和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组织方法。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苏珊·赫尔珀(Susan Helper)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的制造业产能大幅增加,同时也重创了竞争对手。
在二战后的年代里,更多美国人加入了中产阶级,推动了他们对汽车和为新购住房配置的家电等耐用品的支出激增。美国自身当时就是其制造产品的最大买家。
这些商品中有许多在当时属于高科技产品,例如洗碗机、电视机和喷气式飞机,往往得益于二战期间涌现的大量创新成果。在美国而非其他国家生产这些产品有其合理性,因为要保持领先优势,研发团队需要与生产一线紧密合作。
同样有帮助的是,得益于20世纪初开始的高中教育运动,美国拥有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劳动力队伍。
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开始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因为美国人变得更加富裕了,并将更多支出用于了服务,例如旅行、餐饮和医疗保健。
“你变得更富有了,你只能买这么多汽车,然后你开始购买服务,”赫尔珀解释道。
就业随着支出而转移,更多的人开始为酒店、银行、律师事务所和医院等服务行业的雇主工作。虽然经历了衰退和复苏的起伏,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在服务业工作岗位不断增长的同时,美国的制造业就业基本进入了平台期。
1960年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纺织厂,当时美国制造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1960年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纺织厂,当时美国制造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图片来源:Billy E. Barnes/FPG/Getty Images
在这背后,美国人购买的服装等许多非耐用品的生产地也发生了转移。大量生产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南方各州。
大约在同一时期,世界上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的欠发达地区开始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加大非耐用品的生产。美国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口这些商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食物搅拌机等轻型耐用品上。
1930
'60
'50
'40
'70
'10
'20
'80
'90
2000
0
25
50
75
100
%
服务
非耐用品
耐用品
中国冲击
到了20世纪80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美国的非耐用品制造商越来越难以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竞争。这种情况在90年代加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简称Nafta)降低了对墨西哥商品的关税。
W.E. Upjohn就业研究所(W.E.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的经济学家苏珊·豪斯曼(Susan Houseman)指出,当时在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建立起自己的钢铁产业并导致全球产能严重过剩之后,美国的钢铁行业也出现了岗位流失。
但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发生的情况相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那些变化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向外国投资开放,并得以进入全球市场。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学家戈登·汉森(Gordon Hanson)说:“突然之间,我们在一个低工资国家拥有了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是一个重大转变。”
美国以前也曾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竞争,但从未遇到过一个能在人口规模让美国相形见绌的国家。而且,中国崛起的势头比日本等国要快得多。1999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仅约为美国出口额的十分之一,甚至低于瑞典。到2008年,中国便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家具和小家电等低技术含量商品的制造商尤其受到了冲击。汉森与戴维·奥特(David Autor)和戴维·多恩(David Dorn)共同记录了廉价中国商品的涌入是如何冲击了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制造业社区,损害了工人的利益。他们将之称为“中国冲击”(China Shock),这个名称由此沿用下来。
中国
美国
'10
'20
1990
2000
0
1
2
3
万亿美元
现状如何
随着中国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美国在提供服务方面变得越来越擅长。
其中的许多服务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交易:身在伦敦的人不太可能轻易跑去圣迭戈看牙医。但有些服务,比如软件和其他知识产权项目则可以。例如,在2023年,美国出口了价值240亿美元的广告服务。
美国目前出口的服务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远超其他任何国家。此外,由于一些公司为了避税,将在美国开发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和商标)的权利转移到了海外,美国的服务出口额实际上被低估了。(爱尔兰是这些权利转移的主要目的地,该国被计为全球第四大服务出口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汉森和恩里科·莫雷蒂(Enrico Moretti)发现,1980年,在美国(经教育等因素调整后)的高工资就业岗位中,制造业占了39%。到2021年,这个比例已降至20%。同期,金融、专业服务和法律行业的高薪职位占比从8%跃升至26%。
美国
英国
德国
爱尔兰
中国
0万亿美元
0.5
1
制造业能否回归?
经济学家整体上在数百年来一直反对广泛使用关税,这一点看起来不会改变。在他们看来,消费者和企业支付的更高价格最终将挤占在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包括在美国本土制造的商品和服务。由此带来的损失将远超国内产量增加和政府收入增加带来的任何好处,因此,虽然一些制造商可能会受益,但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会变得更糟。
汉森指出,即使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30%,制造业在私营部门就业中所占的份额也只能达到12%左右,远低于曾经的水平。
Upjohn的豪斯曼指出,制造业岗位能以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方式创造其他就业机会。她属于那些越来越认为美国应进行投资、以在国内更多生产某些产品(即使这样做有成本)的经济学家队伍里的一员,但应采取比广泛加征关税更具针对性的方式。
她说,增加半导体等高科技产品的国内产量就是一个例子,这不仅是为了可能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也是出于经济和军事安全的考虑。而这种论点对许多低成本商品并不适用。
“我们想再次开始自己生产自己穿的T恤吗?”豪斯曼说,“这事能有什么重要性?”
https://cn.wsj.com/articles/美国是如何失去全球制造业强国地位的-212d0aa8?mod=series_tariffstradecn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美国是如何失去全球制造业强国地位的?
特朗普称他的关税计划将恢复美国的制造业能力,但经济学家们持怀疑态度。
太空望远镜发现另一颗行星可能有生命迹象
画面下半部是一颗巨大的蓝色行星,环绕着闪烁的大气层;上方则是宇宙深空,一颗小型红矮星悬挂在行星上方。图像来源,Cambridge University
图像加注文字,K2-18b的想像图——这颗遥远的行星可能孕育生命。
Article information
Author,帕拉布·戈什(Pallab Ghosh)
Role,BBC科学事务记者
Twitter,@BBCPallab
2025年4月17日
科学家发现一项新的、但仍属初步的证据,显示一颗绕行其他恒星的遥远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分析一颗名为K2-18b的行星大气层,他们检测到了在地球上只有简单生物才能产生的分子迹象。
这是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第二次在这颗行星的大气中发现与生命相关的化学物质,而这次的结果更有希望。
不过,无论是该研究团队还是其他独立天文学家都强调,仍需更多数据来确认这些发现。
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尼库·马杜苏丹(Nikku Madhusudhan)教授在他的实验室接受BBC访问时表示,他希望不久后就能取得决定性的证据。
他说:“这是我们目前发现最有力的迹象,显示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我可以实际地说,我们有望在一到两年内确认这项信号。”
Play video, "Could this faraway world be home to life?", 节目全长 0,44
00:44
视频加注文字,这颗遥远的行星,可能真的有生命存在吗?
K2-18b的体积约为地球的2.5倍,距离地球约700万亿(兆)英里。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十分强大,可以透过分析从这颗行星所环绕的小型红矮星穿过其大气层的光线,来判断行星大气的化学成分。
剑桥团队发现,K2-18b的大气似乎具有两种与生命相关的化学分子的特征:二甲基硫(DMS)与二甲基二硫(DMDS)。在地球上,这两种气体主要由海洋浮游植物与细菌所产生。
马杜苏丹教授表示,他对于在单次观测中就侦测到这么多气体感到意外。
他说:“我们估计该行星大气中的这些气体含量,比地球上高出数千倍。”
“如果这些气体与生命的关联属实,那么这颗行星可能充满生命。”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能证实K2-18b上存在生命,这将基本证明生命在银河系中是普遍存在的。”
一个太空望远镜在漆黑的宇宙中,背景是无数星星。图像来源,NASA
图像加注文字,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能力强大到足以分析数百兆英里外行星的大气层。
不过,马杜苏丹教授也坦承,目前仍有许多不确定性。
首先,这项侦测结果尚未达到足以宣称为“发现”的科学标准。
要达成此标准,研究人员必须几乎百分之百确信其结果正确、非偶然现象,这在科学上称为“五西格玛”,即99.99999%的把握。
目前的结果只有“三西格玛”,也就是99.7%的信心水准。听起来虽然很高,但仍不足以说服整个科学界。不过,相较于18个月前仅有“一西格玛”(68%)的结果,这次的发现可信度已大幅提升,当时的结果曾受到学界高度质疑。
然而,即使剑桥团队日后取得五西格玛的结果,也仍无法成为该行星存在生命的最终证据。来自爱丁堡大学的凯瑟琳·海曼斯(Catherine Heymans)教授,也是苏格兰皇家天文学家,表示即便结果极为可靠,气体的来源仍是一大疑问。
她对BBC表示:“在地球上,这些气体由海洋微生物产生,但即使拥有最完美的数据,我们也无法断言在外星球上,这些气体就是生物产物。因为宇宙中存在许多奇特现象,我们无法排除这颗行星可能有其他地质活动也能产生这些分子。”
剑桥团队也同意这种看法,并正与其他团队合作,在实验室中测试是否可透过非生物过程制造出DMS与DMDS。
其他研究团队则提出不同解释,认为K2-18b的数据不一定意味着有生命存在。不仅是否存在DMS与DMDS尚有争议,这颗行星的结构也尚无定论。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由于K2-18b大气中缺乏氨气,推测其下方可能存在一个庞大的液态海洋,氨气被水体吸收。然而,剑桥大学的奥利佛·肖特尔(Oliver Shorttle)教授指出,也可能是熔融岩浆的海洋吸收了氨气,若为后者,则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低。
他说:“我们对系外行星的了解,完全仰赖其大气反射回来的微弱光线。我们不仅要从这些极细微的信号中找寻生命迹象,还要解读这颗行星的整体构造。”
“对K2-18b而言,目前的学术讨论仍聚焦于这颗行星的本质结构。”
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太空总署)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尼可拉斯·沃根(Nicolas Wogan)博士则提出另一种解释。他的研究认为K2-18b可能是一颗没有地表的迷你气态巨行星。
这些不同解释也受到其他研究人员质疑,认为它们与JWST观测数据不符,显示K2-18b的研究仍处于激烈的学术辩论之中。
马杜苏丹教授承认,要解答这个科学最大的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相信自己和团队正在朝正确方向迈进。
他说:“数十年后,我们也许会回顾这一刻,认为这是我们首次真正接近发现宇宙中生命的时点。”
“这或许就是转捩点,让人类开始有能力回答一个最终的问题:我们在宇宙中是否是唯一的存在?”
这项研究已刊登于《天体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zx4ww8wzkxo/simp
画面下半部是一颗巨大的蓝色行星,环绕着闪烁的大气层;上方则是宇宙深空,一颗小型红矮星悬挂在行星上方。图像来源,Cambridge University
图像加注文字,K2-18b的想像图——这颗遥远的行星可能孕育生命。
Article information
Author,帕拉布·戈什(Pallab Ghosh)
Role,BBC科学事务记者
Twitter,@BBCPallab
2025年4月17日
科学家发现一项新的、但仍属初步的证据,显示一颗绕行其他恒星的遥远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分析一颗名为K2-18b的行星大气层,他们检测到了在地球上只有简单生物才能产生的分子迹象。
这是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第二次在这颗行星的大气中发现与生命相关的化学物质,而这次的结果更有希望。
不过,无论是该研究团队还是其他独立天文学家都强调,仍需更多数据来确认这些发现。
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尼库·马杜苏丹(Nikku Madhusudhan)教授在他的实验室接受BBC访问时表示,他希望不久后就能取得决定性的证据。
他说:“这是我们目前发现最有力的迹象,显示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我可以实际地说,我们有望在一到两年内确认这项信号。”
Play video, "Could this faraway world be home to life?", 节目全长 0,44
00:44
视频加注文字,这颗遥远的行星,可能真的有生命存在吗?
K2-18b的体积约为地球的2.5倍,距离地球约700万亿(兆)英里。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十分强大,可以透过分析从这颗行星所环绕的小型红矮星穿过其大气层的光线,来判断行星大气的化学成分。
剑桥团队发现,K2-18b的大气似乎具有两种与生命相关的化学分子的特征:二甲基硫(DMS)与二甲基二硫(DMDS)。在地球上,这两种气体主要由海洋浮游植物与细菌所产生。
马杜苏丹教授表示,他对于在单次观测中就侦测到这么多气体感到意外。
他说:“我们估计该行星大气中的这些气体含量,比地球上高出数千倍。”
“如果这些气体与生命的关联属实,那么这颗行星可能充满生命。”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能证实K2-18b上存在生命,这将基本证明生命在银河系中是普遍存在的。”
一个太空望远镜在漆黑的宇宙中,背景是无数星星。图像来源,NASA
图像加注文字,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能力强大到足以分析数百兆英里外行星的大气层。
不过,马杜苏丹教授也坦承,目前仍有许多不确定性。
首先,这项侦测结果尚未达到足以宣称为“发现”的科学标准。
要达成此标准,研究人员必须几乎百分之百确信其结果正确、非偶然现象,这在科学上称为“五西格玛”,即99.99999%的把握。
目前的结果只有“三西格玛”,也就是99.7%的信心水准。听起来虽然很高,但仍不足以说服整个科学界。不过,相较于18个月前仅有“一西格玛”(68%)的结果,这次的发现可信度已大幅提升,当时的结果曾受到学界高度质疑。
然而,即使剑桥团队日后取得五西格玛的结果,也仍无法成为该行星存在生命的最终证据。来自爱丁堡大学的凯瑟琳·海曼斯(Catherine Heymans)教授,也是苏格兰皇家天文学家,表示即便结果极为可靠,气体的来源仍是一大疑问。
她对BBC表示:“在地球上,这些气体由海洋微生物产生,但即使拥有最完美的数据,我们也无法断言在外星球上,这些气体就是生物产物。因为宇宙中存在许多奇特现象,我们无法排除这颗行星可能有其他地质活动也能产生这些分子。”
剑桥团队也同意这种看法,并正与其他团队合作,在实验室中测试是否可透过非生物过程制造出DMS与DMDS。
其他研究团队则提出不同解释,认为K2-18b的数据不一定意味着有生命存在。不仅是否存在DMS与DMDS尚有争议,这颗行星的结构也尚无定论。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由于K2-18b大气中缺乏氨气,推测其下方可能存在一个庞大的液态海洋,氨气被水体吸收。然而,剑桥大学的奥利佛·肖特尔(Oliver Shorttle)教授指出,也可能是熔融岩浆的海洋吸收了氨气,若为后者,则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低。
他说:“我们对系外行星的了解,完全仰赖其大气反射回来的微弱光线。我们不仅要从这些极细微的信号中找寻生命迹象,还要解读这颗行星的整体构造。”
“对K2-18b而言,目前的学术讨论仍聚焦于这颗行星的本质结构。”
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太空总署)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尼可拉斯·沃根(Nicolas Wogan)博士则提出另一种解释。他的研究认为K2-18b可能是一颗没有地表的迷你气态巨行星。
这些不同解释也受到其他研究人员质疑,认为它们与JWST观测数据不符,显示K2-18b的研究仍处于激烈的学术辩论之中。
马杜苏丹教授承认,要解答这个科学最大的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相信自己和团队正在朝正确方向迈进。
他说:“数十年后,我们也许会回顾这一刻,认为这是我们首次真正接近发现宇宙中生命的时点。”
“这或许就是转捩点,让人类开始有能力回答一个最终的问题:我们在宇宙中是否是唯一的存在?”
这项研究已刊登于《天体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zx4ww8wzkxo/simp
BBC News 中文
太空望远镜发现另一颗行星可能有生命迹象
科学家发现新的、但仍属初步的证据,显示一颗绕着其他恒星运行的遥远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专家谈特朗普关税是否会重燃中日韩自贸区希望
一名妇女在中国江苏省泗洪县一家工厂的太阳能板生产线上工作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25年4月17日
随着美国加剧与中国的贸易战并对其主要盟友韩国和日本施加高额对等关税,东北亚国家之间长期停滞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据报重新提上议程。
上个月,三国的贸易部长在首尔举行了六年来的首次会议,讨论了经济合作的潜在途径。 他们同意密切合作,促进三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BBC韩语记者具酉娜(Yuna Ku)采访的学者对此发表了看法。
韩国西江大学(Sogang University)国际贸易教授许允(Heo Yoon)认为,达成三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接近“零”。
许允教授认为,中国对自由贸易协定重新感兴趣是一个“政治动机的举动”,旨在对抗美国。
他表示,这类似于北京在2012年发起的谈判,当时是为了应对由美国奥巴马政府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一个由太平洋沿岸12个国家组成的区域贸易协定。
一名女子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三星展台上观看一块矽晶圆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韩国、中国和日本的电子产品在三国市场上销售(图为一名女子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三星展台上观看一块矽晶圆)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跨国金融服务公司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警告说,三国自贸协定可能会使韩国和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关系紧张。
她说:“中国已无所失,但韩国和日本有很多要失去,所以这种协调不会发生。”
许允表示,韩国和中国之间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过于宽松,需要重新审视。韩国和日本之间、日本和中国之间目前没有这样的双边协议。
他说,“每当政府提出韩国和日本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想法时,它很快就会成为政治问题,被指责为‘亲日’。”
中国、日本和韩国在2012年5月3日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ADB)理事会会议期间,与东盟贵宾合影留念——该会议与在柬埔寨举行的东盟峰会同时进行。
图像来源,AFP /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概念是在2012年东盟会议期间提出的,当时三国被邀请作为嘉宾参加。
包括韩国、日本和中国在内的15个亚太国家之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通常被视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替代方案,但规模较小。因为这样,穆迪分析公司经济学家斯特凡·安格力克(Stefan Angrick)表示,他预计“任何协议,如果能实现,规模都会相当有限”。
他解释说:“我们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看到了这一点。当时,RCEP协议的签署被大肆宣传。”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认为,自贸协定仅仅是“半措施”,在实际层面上不太可能实现。
他说:“贸易协定不能与地缘政治分开。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盟友,依赖其军事支持……当涉及到在中国和美国市场之间做出选择时,你认为他们会优先考虑哪一个?”
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中日合资企业东风本田厂内,一名工人在组装厂检查一辆新车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日韩过去几十年里在汽车等领域合作密切。
尽管如此,一些观察家仍然保持乐观。韩国淑明女子大学(Sookmyung Women's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康仁洙(Kang In-soo)认为,目前的气候比以前更有利于达成三边协议。“过去,中国可能觉得未准备好完全开放市场……但现在,在这种严峻的关税形势下,北京可能希望将自己定位为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同时平衡美国的影响。”
独立中国经济学家谢国忠同意特朗普的关税使三方自由贸易协定更有可能。然而,他怀疑这能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发生。
他表示,“日本和韩国基本上是美国的盟友……如果第三方可以命令你卖什么和不卖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gjl16dp33eo/simp
一名妇女在中国江苏省泗洪县一家工厂的太阳能板生产线上工作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25年4月17日
随着美国加剧与中国的贸易战并对其主要盟友韩国和日本施加高额对等关税,东北亚国家之间长期停滞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据报重新提上议程。
上个月,三国的贸易部长在首尔举行了六年来的首次会议,讨论了经济合作的潜在途径。 他们同意密切合作,促进三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BBC韩语记者具酉娜(Yuna Ku)采访的学者对此发表了看法。
韩国西江大学(Sogang University)国际贸易教授许允(Heo Yoon)认为,达成三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接近“零”。
许允教授认为,中国对自由贸易协定重新感兴趣是一个“政治动机的举动”,旨在对抗美国。
他表示,这类似于北京在2012年发起的谈判,当时是为了应对由美国奥巴马政府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一个由太平洋沿岸12个国家组成的区域贸易协定。
一名女子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三星展台上观看一块矽晶圆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韩国、中国和日本的电子产品在三国市场上销售(图为一名女子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三星展台上观看一块矽晶圆)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跨国金融服务公司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警告说,三国自贸协定可能会使韩国和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关系紧张。
她说:“中国已无所失,但韩国和日本有很多要失去,所以这种协调不会发生。”
许允表示,韩国和中国之间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过于宽松,需要重新审视。韩国和日本之间、日本和中国之间目前没有这样的双边协议。
他说,“每当政府提出韩国和日本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想法时,它很快就会成为政治问题,被指责为‘亲日’。”
中国、日本和韩国在2012年5月3日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ADB)理事会会议期间,与东盟贵宾合影留念——该会议与在柬埔寨举行的东盟峰会同时进行。
图像来源,AFP /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概念是在2012年东盟会议期间提出的,当时三国被邀请作为嘉宾参加。
包括韩国、日本和中国在内的15个亚太国家之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通常被视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替代方案,但规模较小。因为这样,穆迪分析公司经济学家斯特凡·安格力克(Stefan Angrick)表示,他预计“任何协议,如果能实现,规模都会相当有限”。
他解释说:“我们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看到了这一点。当时,RCEP协议的签署被大肆宣传。”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认为,自贸协定仅仅是“半措施”,在实际层面上不太可能实现。
他说:“贸易协定不能与地缘政治分开。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盟友,依赖其军事支持……当涉及到在中国和美国市场之间做出选择时,你认为他们会优先考虑哪一个?”
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中日合资企业东风本田厂内,一名工人在组装厂检查一辆新车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日韩过去几十年里在汽车等领域合作密切。
尽管如此,一些观察家仍然保持乐观。韩国淑明女子大学(Sookmyung Women's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康仁洙(Kang In-soo)认为,目前的气候比以前更有利于达成三边协议。“过去,中国可能觉得未准备好完全开放市场……但现在,在这种严峻的关税形势下,北京可能希望将自己定位为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同时平衡美国的影响。”
独立中国经济学家谢国忠同意特朗普的关税使三方自由贸易协定更有可能。然而,他怀疑这能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发生。
他表示,“日本和韩国基本上是美国的盟友……如果第三方可以命令你卖什么和不卖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gjl16dp33eo/simp
BBC News 中文
专家谈特朗普关税是否会重燃中日韩自贸区希望
特朗普的关税让中日韩之间长期停滞的自由贸易协定(FTA)重新提上议程。 但受访专家对此表示谨慎。
中国禁波音殃及国产C919 分析师:项目将陷入停滞或终結
编辑:李向阳 (粤语组)
2025.04.18 11:47 EDT
Social media sharing button
A Singapore Airlines plane passes a Comac C919 plane on display during the Singapore Airshow at Changi Exhibition Centre in Singapore, February 20, 2024. REUTERS/Edgar Su
美国银行分析师Ronald J. Epstein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与许多其他行业不同,商用航空航太业并没有依赖中国的低成本制造」。 (EDGAR SU/路透社資料圖片)
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当局已告知国内航空公司暂停订购新的波音(Boeing)飞机,并要求在接收飞机订单前先取得批准;不过,分析指这新禁令将对中国本土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Comac)产生不利影响。
报道指出,多年来,波音一直是美国对华最大的工业出口商,美国国际贸易管理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近120亿美元的飞机、航天器和零部件,而从中国进口这类产品的金额几乎为零,中国商飞的主要商用机C919之所以适航,也是因为采用了美国公司的关键技术。
中国商飞在国际上大力推销C919,包括在去年的新加坡航空展,但至今未出现任何外国交付的宣布,在国内亦只有约16架C919投入商业营运,以中国国航(Air China)为例,截至去年底,该公司拥有3架C919,占其930架的机队总数比例不足1%。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师Ronald J. Epstein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与许多其他行业不同,商用航空航太业并没有依赖中国的低成本制造“,并对北京能长期抵制波音的说法表示怀疑,”如果中国停止从美国购买飞机零部件,C919项目将陷入停滞,甚至终结。“
82家主要供应商仅14中国公司
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经济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2020年一份有关C919的报告提到,C919的82家主要供应商当中,只有14间是中国公司,其中一半是外资合资企业;甘思德表示,虽然中国现在拥有了更多的国内供应商,但“这仍然是一款依赖西方技术的飞机”。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尽管北京当局施压国内航空公司购买中国商飞的飞机,但分析师认为,该等产品目前对波音和空中巴士未能构成太大威胁。虽然从C919研发之初,中国政府就要求将大部分西方技术转让给国内合资企业,以防未来可能出现的出口管制,但引擎等关键零部件仍需要进口。
此前有中国媒体报道,C919约40%的零部件依赖进口,供应商来自全球200多间企业,包括引擎、航电系统和飞控系统等关键部件,但已逐步使用国产零部件代替,例如已经开始换上国产长江-1000A引擎,预计到2027年,C919的年产量将达到150架,2028年国产化率更将超过八成。
责编:李亚千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angye/2025/04/18/china-c919-comac-boeing-aircraft-tariff-war-us-donald-trump-xi-jinping/
编辑:李向阳 (粤语组)
2025.04.18 11:47 EDT
Social media sharing button
A Singapore Airlines plane passes a Comac C919 plane on display during the Singapore Airshow at Changi Exhibition Centre in Singapore, February 20, 2024. REUTERS/Edgar Su
美国银行分析师Ronald J. Epstein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与许多其他行业不同,商用航空航太业并没有依赖中国的低成本制造」。 (EDGAR SU/路透社資料圖片)
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当局已告知国内航空公司暂停订购新的波音(Boeing)飞机,并要求在接收飞机订单前先取得批准;不过,分析指这新禁令将对中国本土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Comac)产生不利影响。
报道指出,多年来,波音一直是美国对华最大的工业出口商,美国国际贸易管理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近120亿美元的飞机、航天器和零部件,而从中国进口这类产品的金额几乎为零,中国商飞的主要商用机C919之所以适航,也是因为采用了美国公司的关键技术。
中国商飞在国际上大力推销C919,包括在去年的新加坡航空展,但至今未出现任何外国交付的宣布,在国内亦只有约16架C919投入商业营运,以中国国航(Air China)为例,截至去年底,该公司拥有3架C919,占其930架的机队总数比例不足1%。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师Ronald J. Epstein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与许多其他行业不同,商用航空航太业并没有依赖中国的低成本制造“,并对北京能长期抵制波音的说法表示怀疑,”如果中国停止从美国购买飞机零部件,C919项目将陷入停滞,甚至终结。“
82家主要供应商仅14中国公司
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经济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2020年一份有关C919的报告提到,C919的82家主要供应商当中,只有14间是中国公司,其中一半是外资合资企业;甘思德表示,虽然中国现在拥有了更多的国内供应商,但“这仍然是一款依赖西方技术的飞机”。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尽管北京当局施压国内航空公司购买中国商飞的飞机,但分析师认为,该等产品目前对波音和空中巴士未能构成太大威胁。虽然从C919研发之初,中国政府就要求将大部分西方技术转让给国内合资企业,以防未来可能出现的出口管制,但引擎等关键零部件仍需要进口。
此前有中国媒体报道,C919约40%的零部件依赖进口,供应商来自全球200多间企业,包括引擎、航电系统和飞控系统等关键部件,但已逐步使用国产零部件代替,例如已经开始换上国产长江-1000A引擎,预计到2027年,C919的年产量将达到150架,2028年国产化率更将超过八成。
责编:李亚千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angye/2025/04/18/china-c919-comac-boeing-aircraft-tariff-war-us-donald-trump-xi-jinping/
rfa
中国禁波音殃及国产C919 分析师:项目将陷入停滞或终結
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当局已告知国内航空公司暂停订购新的波音(Boeing)飞机,并在接收飞机订单前先获得批准,但分析指这将对中国本土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Comac)产生不利影响。
特朗普释放缓和信号:"美中私下谈判良好"
在美中贸易战陷入僵局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4月18日)就美中贸易战发表最新表态称:"美国与中国之间正在进行'良好的'私下沟通"。
发表时间: 18/04/2025 - 23:40
作者:安娜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周五在白宫对记者表示:“顺便说一句,我们和中国目前有不错的对话在进行中”。
特朗普还补充说:“可以说,真的非常好。”但他没有提供任何关于美中私下贸易谈判的具体细节。
在全球两大经济体-----美中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尚无和缓迹象之际,特朗普的这一表态释放出某种"缓和信号",但双方是否接近实质性进展仍不明朗。
此前,特朗普曾暗示,对华关税“你来我往”或接近尾声,TikTok交易暂时搁置。
特朗普周四(4月17日)表示,美中之间互征关税“针锋相对”局面可能即将结束,他并指出有关社交媒体平台TikTok命运的协议可能需要推迟。
特朗普周四在白宫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关税问题时表示,“我不希望(关税)继续上涨,因为到了某个程度,人们就不会买东西了”,“所以,我可能不打算让它们(关税)再涨,甚至可能不愿意涨到那个水平。我可能希望调低一些,因为你总希望人们消费——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人们就不会买了。”
特朗普的表态暗示,在经历了令市场震荡的长时间美中贸易摩擦后,关税加码的压力或将缓和。然而,与TikTok相关的国家安全审查和潜在交易仍处于停滞状态,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
https://rfi.my/Bb0b.X
在美中贸易战陷入僵局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4月18日)就美中贸易战发表最新表态称:"美国与中国之间正在进行'良好的'私下沟通"。
发表时间: 18/04/2025 - 23:40
作者:安娜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周五在白宫对记者表示:“顺便说一句,我们和中国目前有不错的对话在进行中”。
特朗普还补充说:“可以说,真的非常好。”但他没有提供任何关于美中私下贸易谈判的具体细节。
在全球两大经济体-----美中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尚无和缓迹象之际,特朗普的这一表态释放出某种"缓和信号",但双方是否接近实质性进展仍不明朗。
此前,特朗普曾暗示,对华关税“你来我往”或接近尾声,TikTok交易暂时搁置。
特朗普周四(4月17日)表示,美中之间互征关税“针锋相对”局面可能即将结束,他并指出有关社交媒体平台TikTok命运的协议可能需要推迟。
特朗普周四在白宫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关税问题时表示,“我不希望(关税)继续上涨,因为到了某个程度,人们就不会买东西了”,“所以,我可能不打算让它们(关税)再涨,甚至可能不愿意涨到那个水平。我可能希望调低一些,因为你总希望人们消费——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人们就不会买了。”
特朗普的表态暗示,在经历了令市场震荡的长时间美中贸易摩擦后,关税加码的压力或将缓和。然而,与TikTok相关的国家安全审查和潜在交易仍处于停滞状态,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
https://rfi.my/Bb0b.X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特朗普释放缓和信号:"美中私下谈判良好"
在美中贸易战陷入僵局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4月18日)就美中贸易战发表最新表态称:"美国与中国之间正在进行'良好的'私下沟通"。
中国海外私营军事公司快速增长
发表时间: 18/04/2025 - 12:57
随着中国投资扩展世界,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保护海外利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雇佣私营军事公司(SMP) 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报道指,这些公司也正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参与者。
The shadow of a participant is seen on a map illustrating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megaproject at the Asian Financial Forum in Hong Kong, China January 18, 2016. REUTERS/Bobby Yip
法广记者孔多米纳斯(Baptiste Condominas)的报道,就揭秘了中国SMP近年来在海外崛起的状况。报道指,中国公司和公民、及基础设施在海外受到恐袭、冲突、政治动荡或者反华攻击事件时有发生, 2000 年代初以来,在各大洲发生的数量有成倍增加。比如2004年11名中国工人在阿富汗被杀,2007年在巴基斯坦3名工人遇害。2010至2015年间,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共记录了全球350起涉及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事件,包括绑架、恐袭和仇外暴力等。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如吉尔吉斯斯坦、卡拉奇、尼日利亚等地持续发生。
尽管面临日益增长的安全风险压力,但中国政府并不倾向于直接派遣军队介入海外事务,多出于“不干涉内政”原则、外交考量以及军队经验和基础设施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依靠当地国家的安保力量,但在效果不佳情况下,迫使其使用私营安保公司,最初以外国公司为主,之后中国公司愈来愈多的使用本国私营军事公司。
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研究,目前中国境内有超过5000家私营军事公司,其中有20至40家活跃于国际市场。虽然公开信息有限,但根据智库和媒体的报道,中国PMC已在40多个国家部署人员。仅在中亚地区,就有6家中国SMP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设点;在非洲,中国主要的几家安保公司同样活跃。
代表性公司如中国海外安保集团、中安保集团等,员工规模达数万人。报道说,这些公司多随“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扩展而进入各国,参与基础设施警卫、运输线路护送、安全培训和咨询服务,甚至涉足网络安全、情报收集、针对潜在威胁开展监视行动等领域。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分析师保罗·南图利亚(Paul Nantulya)说,“中国的安保公司还与当地军队密切合作,为他们提供最先进的安保设备,有时还会配合其地面行动。” 如2012年苏丹、2014 年伊拉克和 2016 年在南苏丹的救援和疏散行动就是这种情况。
报道介绍中国私营安保行业在2009年相关法律出台合法化之后迅速发展。2013年已注册的安保公司超过4000家,到2017年增加至5000多家。法律的实施不仅拓展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强化了对其的政府监管。
自 2010 年代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措施继续鼓励这些私营军事公司在国际上部署,奥克萨斯协会Oxus Society 的一份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政府出台文件,首次明确SMP在海外需承担情报共享、安全预防等职责,并要求提供武装服务的公司必须由国家控股51%以上,在此之前,只有在中国经营的公司才有这项规定,该规定同时强化了国家对这些公司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力。
墨卡托中心的专家指出,大多数私营军事公司由前军人、武警或公安人员创立,他们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使其成为复杂的准官方国际行为者。“现有法律框架——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都没有明确规定谁负责控制他们的行动”
这种“模糊身份”使得中国能够在不公开出兵的前提下保障海外利益。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所指出,中国通过私营军事公司SMP既可提供安全支持,训练外国军队,并给人一种支持特定政府的印象,而不使用可能引起国际社会兴趣或愤慨的官方支持手段。
此外,私营军事公司还有助于北京规避法律限制,提供了“将其力量投射到国外的工具和更大的自由度”,尤其是在军事直接介入冲突地区可能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因为这些公司在法律灰色地带运营,目前国际上没有专门监管私营军事或保安公司的约束性国际规则或条约,联合国相关建议如2008年蒙特勒文件、2013年私营安保公司国际行为准则等都是非强制性的。
由于缺乏国际或国家层面的监管框架,中国 PMC 在海外的活动主要由东道国的立法以及与雇用它们的公司签订的合同决定,但他们在海外的存在也并非没有引起争议。例如,2024年中国与缅甸军政府合作设立合资安保公司,被外界批评为侵犯缅甸主权;2025年初,中国多家私营安保公司在该领域规定非常严格的巴基斯坦直接部署安保人员,突破了此前仅与本地公司合作的做法,引发当地强烈关注。
最近乌克兰军队俘虏了几名参与俄乌战争的“中国雇佣兵”。虽无证据表明为官方派遣,专家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自愿加入的中国人孤立案例。因为中国私营军事公司干预战争将违背中国所声明的不干涉政策,而且这些公司没有接受过在前线作战的训练。
随着国际局势动荡和中国海外利益扩大,私营军事公司已成为中国对外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其行业本身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法律对SMP海外业务的界定不够明确,企业缺乏处理复杂国际安全局势的经验,也面临合规和形象风险等。
中国安保问题专家阿莱桑德罗·阿杜伊诺(Alessandro Arduino)表示,“鉴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外交参与,北京似乎将越来越依赖私营安保公司”。而将如何使用他们,以及“将在多大程度上设法保持对这个快速扩张行业”和发展的控制,还有待今后的观察。
作者:林兰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4%BB%8A%E6%97%A5%E7%BB%8F%E6%B5%8E/20250418-%E4%B8%AD%E5%9B%BD%E6%B5%B7%E5%A4%96%E7%A7%81%E8%90%A5%E5%86%9B%E4%BA%8B%E5%85%AC%E5%8F%B8%E5%BF%AB%E9%80%9F%E5%A2%9E%E9%95%BF
发表时间: 18/04/2025 - 12:57
随着中国投资扩展世界,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保护海外利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雇佣私营军事公司(SMP) 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报道指,这些公司也正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参与者。
The shadow of a participant is seen on a map illustrating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megaproject at the Asian Financial Forum in Hong Kong, China January 18, 2016. REUTERS/Bobby Yip
法广记者孔多米纳斯(Baptiste Condominas)的报道,就揭秘了中国SMP近年来在海外崛起的状况。报道指,中国公司和公民、及基础设施在海外受到恐袭、冲突、政治动荡或者反华攻击事件时有发生, 2000 年代初以来,在各大洲发生的数量有成倍增加。比如2004年11名中国工人在阿富汗被杀,2007年在巴基斯坦3名工人遇害。2010至2015年间,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共记录了全球350起涉及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事件,包括绑架、恐袭和仇外暴力等。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如吉尔吉斯斯坦、卡拉奇、尼日利亚等地持续发生。
尽管面临日益增长的安全风险压力,但中国政府并不倾向于直接派遣军队介入海外事务,多出于“不干涉内政”原则、外交考量以及军队经验和基础设施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依靠当地国家的安保力量,但在效果不佳情况下,迫使其使用私营安保公司,最初以外国公司为主,之后中国公司愈来愈多的使用本国私营军事公司。
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研究,目前中国境内有超过5000家私营军事公司,其中有20至40家活跃于国际市场。虽然公开信息有限,但根据智库和媒体的报道,中国PMC已在40多个国家部署人员。仅在中亚地区,就有6家中国SMP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设点;在非洲,中国主要的几家安保公司同样活跃。
代表性公司如中国海外安保集团、中安保集团等,员工规模达数万人。报道说,这些公司多随“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扩展而进入各国,参与基础设施警卫、运输线路护送、安全培训和咨询服务,甚至涉足网络安全、情报收集、针对潜在威胁开展监视行动等领域。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分析师保罗·南图利亚(Paul Nantulya)说,“中国的安保公司还与当地军队密切合作,为他们提供最先进的安保设备,有时还会配合其地面行动。” 如2012年苏丹、2014 年伊拉克和 2016 年在南苏丹的救援和疏散行动就是这种情况。
报道介绍中国私营安保行业在2009年相关法律出台合法化之后迅速发展。2013年已注册的安保公司超过4000家,到2017年增加至5000多家。法律的实施不仅拓展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强化了对其的政府监管。
自 2010 年代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措施继续鼓励这些私营军事公司在国际上部署,奥克萨斯协会Oxus Society 的一份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政府出台文件,首次明确SMP在海外需承担情报共享、安全预防等职责,并要求提供武装服务的公司必须由国家控股51%以上,在此之前,只有在中国经营的公司才有这项规定,该规定同时强化了国家对这些公司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力。
墨卡托中心的专家指出,大多数私营军事公司由前军人、武警或公安人员创立,他们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使其成为复杂的准官方国际行为者。“现有法律框架——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都没有明确规定谁负责控制他们的行动”
这种“模糊身份”使得中国能够在不公开出兵的前提下保障海外利益。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所指出,中国通过私营军事公司SMP既可提供安全支持,训练外国军队,并给人一种支持特定政府的印象,而不使用可能引起国际社会兴趣或愤慨的官方支持手段。
此外,私营军事公司还有助于北京规避法律限制,提供了“将其力量投射到国外的工具和更大的自由度”,尤其是在军事直接介入冲突地区可能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因为这些公司在法律灰色地带运营,目前国际上没有专门监管私营军事或保安公司的约束性国际规则或条约,联合国相关建议如2008年蒙特勒文件、2013年私营安保公司国际行为准则等都是非强制性的。
由于缺乏国际或国家层面的监管框架,中国 PMC 在海外的活动主要由东道国的立法以及与雇用它们的公司签订的合同决定,但他们在海外的存在也并非没有引起争议。例如,2024年中国与缅甸军政府合作设立合资安保公司,被外界批评为侵犯缅甸主权;2025年初,中国多家私营安保公司在该领域规定非常严格的巴基斯坦直接部署安保人员,突破了此前仅与本地公司合作的做法,引发当地强烈关注。
最近乌克兰军队俘虏了几名参与俄乌战争的“中国雇佣兵”。虽无证据表明为官方派遣,专家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自愿加入的中国人孤立案例。因为中国私营军事公司干预战争将违背中国所声明的不干涉政策,而且这些公司没有接受过在前线作战的训练。
随着国际局势动荡和中国海外利益扩大,私营军事公司已成为中国对外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其行业本身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法律对SMP海外业务的界定不够明确,企业缺乏处理复杂国际安全局势的经验,也面临合规和形象风险等。
中国安保问题专家阿莱桑德罗·阿杜伊诺(Alessandro Arduino)表示,“鉴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外交参与,北京似乎将越来越依赖私营安保公司”。而将如何使用他们,以及“将在多大程度上设法保持对这个快速扩张行业”和发展的控制,还有待今后的观察。
作者:林兰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4%BB%8A%E6%97%A5%E7%BB%8F%E6%B5%8E/20250418-%E4%B8%AD%E5%9B%BD%E6%B5%B7%E5%A4%96%E7%A7%81%E8%90%A5%E5%86%9B%E4%BA%8B%E5%85%AC%E5%8F%B8%E5%BF%AB%E9%80%9F%E5%A2%9E%E9%95%BF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海外私营军事公司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投资扩展世界,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保护海外利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雇佣私营军事公司(SMP) 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报道指,这些公司也正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参与者。
Forwarded from 天音频道
🔔【重磅突发】开战宣言?白宫定性敲响北京丧钟!
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18日,美国白宫重磅更新官方COVID.gov网站,首次以“政府官方立场”明确定性:新冠病毒(COVID-19)真正起源于中国实验室泄漏。这是川普政府上任以来,对新冠疫情源头最明确、最系统的界定,也将疫情责任再次直指中共体制!
新版网页直言:“联邦政府过去妖魔化‘实验室泄漏’等非主流说法,是在用错误手段控制民众健康决策。”网站点名福奇(Anthony Fauci)曾大力推动病毒“自然起源论”,并主导广为引用的论文《SARS-CoV-2的近源起源》来否定实验室泄漏。
网站列出五项证据支持病毒源自中国实验室:
病毒具备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特征;
所有感染病例源自一次人类传播事件;
病毒首发地为武汉,而该地拥有中国顶尖SARS研究所,并进行生物安全等级不足的“功能增强实验”;
早在南华海鲜市场爆发数月前,武汉病毒所研究员已出现COVID症状;
若病毒源自自然,至今应已有明确证据,但事实并无。
此外,网站还公布川普政府对福奇及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的最新调查内容。EcoHealth被指违规使用美国纳税人资金资助武汉实验室,违背国家卫生研究院拨款条款,卫生部已暂停其资金,并启动除名程序。福奇高级顾问莫伦斯(David Morens)亦遭指妨碍国会调查、删除记录、泄露机密。
这份声明呼应今年1月CIA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病毒“更可能”为研究相关起源,即与实验室活动有关,而非自然源头。
川普政府同时痛批拜登政府过去在疫情溯源问题上存在“系统性阻挠”。网站称,民主党政府试图赦免福奇的所有潜在罪责,并有意淡化武汉实验室风险,还联合社交媒体系统性打压“实验室泄漏论”和替代疗法信息。
网站也重新审视防疫政策中的科学漏洞:如“六英尺社交距离”非出自共识,福奇本人在闭门听证会中承认“该标准是突然冒出的”;口罩政策亦因证据薄弱、反复无常,严重侵蚀了公众信任;长期封锁则造成心理健康与经济灾难,尤其对青年群体冲击极大。
此举标志着美国官方全面重塑新冠记忆框架,将病毒起源、信息控制、政策失误的责任全面回溯至中共体制与福奇等美方关键人物。白宫宣布将持续推进溯源调查,并全面保障言论自由及健康决策权。
除了白宫正式宣布“新冠病毒真正源头为中共实验室泄漏”,追责行动也已有实质进展。
2025年3月,美国联邦法官林博(Stephen N. Limbaugh Jr.)裁定中共需赔偿密苏里州240亿美元,理由是中共在疫情爆发初期故意隐瞒疫情真相、限制信息传播、并在国际社会毫无准备之际大量囤积医疗物资,严重损害美国公共安全与经济利益。
该案成为全球首起对中共病毒隐瞒行为做出实质赔偿裁定的判例,或将为其它国家追责提供法律范本。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
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18日,美国白宫重磅更新官方COVID.gov网站,首次以“政府官方立场”明确定性:新冠病毒(COVID-19)真正起源于中国实验室泄漏。这是川普政府上任以来,对新冠疫情源头最明确、最系统的界定,也将疫情责任再次直指中共体制!
新版网页直言:“联邦政府过去妖魔化‘实验室泄漏’等非主流说法,是在用错误手段控制民众健康决策。”网站点名福奇(Anthony Fauci)曾大力推动病毒“自然起源论”,并主导广为引用的论文《SARS-CoV-2的近源起源》来否定实验室泄漏。
网站列出五项证据支持病毒源自中国实验室:
病毒具备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特征;
所有感染病例源自一次人类传播事件;
病毒首发地为武汉,而该地拥有中国顶尖SARS研究所,并进行生物安全等级不足的“功能增强实验”;
早在南华海鲜市场爆发数月前,武汉病毒所研究员已出现COVID症状;
若病毒源自自然,至今应已有明确证据,但事实并无。
此外,网站还公布川普政府对福奇及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的最新调查内容。EcoHealth被指违规使用美国纳税人资金资助武汉实验室,违背国家卫生研究院拨款条款,卫生部已暂停其资金,并启动除名程序。福奇高级顾问莫伦斯(David Morens)亦遭指妨碍国会调查、删除记录、泄露机密。
这份声明呼应今年1月CIA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病毒“更可能”为研究相关起源,即与实验室活动有关,而非自然源头。
川普政府同时痛批拜登政府过去在疫情溯源问题上存在“系统性阻挠”。网站称,民主党政府试图赦免福奇的所有潜在罪责,并有意淡化武汉实验室风险,还联合社交媒体系统性打压“实验室泄漏论”和替代疗法信息。
网站也重新审视防疫政策中的科学漏洞:如“六英尺社交距离”非出自共识,福奇本人在闭门听证会中承认“该标准是突然冒出的”;口罩政策亦因证据薄弱、反复无常,严重侵蚀了公众信任;长期封锁则造成心理健康与经济灾难,尤其对青年群体冲击极大。
此举标志着美国官方全面重塑新冠记忆框架,将病毒起源、信息控制、政策失误的责任全面回溯至中共体制与福奇等美方关键人物。白宫宣布将持续推进溯源调查,并全面保障言论自由及健康决策权。
除了白宫正式宣布“新冠病毒真正源头为中共实验室泄漏”,追责行动也已有实质进展。
2025年3月,美国联邦法官林博(Stephen N. Limbaugh Jr.)裁定中共需赔偿密苏里州240亿美元,理由是中共在疫情爆发初期故意隐瞒疫情真相、限制信息传播、并在国际社会毫无准备之际大量囤积医疗物资,严重损害美国公共安全与经济利益。
该案成为全球首起对中共病毒隐瞒行为做出实质赔偿裁定的判例,或将为其它国家追责提供法律范本。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
美国设计、中国制造:苹果为何深陷两国角力漩涡
这张摄于2023年11月19日的照片中,一名身穿红色汉服的孩童正在辽宁省沈阳市的汉服巡游活动中看着手机。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离开,还是不离开?拥有十多亿消费者的中国,是苹果的第二大市场。
Article information
Author,梁艳婷(Annabelle Liang)
Role,BBC商务记者 发自新加坡
2 小时前
每部iPhone上都有一个标签,写着“加州设计”。
这款简约俐落、深深融入现代人生活的装置,虽然确实是在美国设计的,但它的诞生地,多半是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如今,这个国家正因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的高额关税政策首当其冲,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甚至飙升至245%。
苹果公司每年销售超过2.2亿部iPhone,据多数估计,约九成都在中国制造。从亮面萤幕到电池模组,苹果产品的许多零件都是在中国生产、采购并组装成iPhone、iPad或Macbook,再出口到其最大市场——美国。
对这家企业来说,幸运的是,特朗普上周突然宣布,将智慧型手机、电脑和部分电子设备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
但这份宽限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随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还会有更多关税:“没有人能幸免”,并指出政府正调查“半导体及整个电子供应链”。
曾是苹果公司优势的全球供应链,如今成了其弱点。
美国与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彼此密不可分,而特朗普突如其来的高额关税彻底打乱了这层依赖关系,也引发一个关键问题:究竟谁更离不开谁?
救命稻草变成了威胁
苹果公司是全球最值钱的企业之一,而中国一直作为它的组装基地而获巨大利益。这不仅让中国向西方展现其制造实力,也带动了本地创新。
苹果早在1990年代便透过第三方经销商进入中国市场,贩售电脑。
1997年左右,苹果因无法与对手竞争而濒临破产,当时正向对外投资开放的中国,成了它的转机。那时,中国渴望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008年7月19日,北京首家苹果门市开幕,顾客欢呼等待入店。照片中一群穿着T恤的男子高喊欢呼。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苹果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市于2008年7月19日开幕,地点位于北京市三里屯的娱乐商圈。
直到2001年,苹果才正式透过一家设于上海的贸易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开始在当地生产产品。它与在中国营运的台湾电子制造商富士康(Foxconn)合作,最初制造iPod,接着是iMac,最后是iPhone。
随着中国开始参与全球贸易——这其实是美国鼓励的结果——苹果在这个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中拓展了规模。
当时,中国还未具备制造iPhone的能力。根据供应链专家林雪萍的说法,苹果挑选了自己的供应商,并协助它们成长为“制造业明星”。
他举例说,北京精雕科技集团如今是高速精密加工设备的领先制造商,这类设备可用于高效率地制造先进零件。这家公司原本只是切割亚克力(acrylic,压克力)的小工厂,称不上机械制造商,但最后开发出能切割玻璃的机器,成为“苹果手机表层加工的主力”,林雪萍说。
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正值中西关系最热络之际,苹果在当地开设了第一家直营店。此后迅速扩展至50家分店,门市外经常大排长龙。
随着苹果利润不断攀升,中国的组装生产线也愈加庞大。富士康在郑州设立的全球最大iPhone工厂,也因此有了“iPhone城”之称。
对当时飞速发展的中国而言,苹果代表的是西方先进科技的象征——简洁、原创又高端。
如今,苹果多数的iPhone仍由富士康制造,所使用的高阶晶片则来自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厂——台湾的台积电(TSMC)。此外,制造过程中还需用到多种稀土元素,这些材料被广泛用于音讯设备和摄影镜头。
根据《日经亚洲》的统计,2024年苹果前187大供应商中,有约150家在中国设有工厂。
“对我们来说,全球没有哪个供应链比中国更重要。”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Tim Cook)去年在一次访谈中说。
照片中,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身穿藏青色西装与条纹领带,面带笑容,在北京的一场会面中比出胜利手势。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美好时光: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在北京一场会议中。库克曾多次造访中国,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关税威胁:幻想还是野心?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苹果曾成功争取将中国制产品排除在关税范围之外。
但这次,特朗普政府先拿苹果开刀,然后才对部分电子产品暂时取消关税。他们认为征收重税能促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
“那几百万个锁螺丝、组装iPhone的劳工——这种事情将会回到美国,”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本月稍早受访时说。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上周也说:“特朗普总统已明确指出,美国不能再依赖中国制造半导体、芯片、智慧手机与笔电等关键科技产品。”
她补充说:“总统指示下,这些公司正加速将生产迁回美国。”
但外界普遍不看好这项说法。
特朗普与中国关税战:iPhone价格会因此上涨吗?
2025年4月11日
特朗普关税:中国供应商仍在观望 但恐要“忍痛割肉、割爱”
2025年4月16日
特朗普关税政策让东南亚国家陷入两难
2025年4月18日
苹果将组装作业迁回美国的想法“完全是幻想”,曾任苹果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的伊莱·佛里德曼(Eli Friedman)说。
他表示,早在2013年他加入该委员会时,苹果就提到要将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依赖,但从未考虑过美国。
佛里德曼补充说,苹果接下来十年进展有限,直到疫情期间中国严格封控、影响生产后,才“真正开始努力”。
“目前最重要的新组装地点是越南与印度,当然大多数的组装仍在中国。”
苹果未回应BBC的提问,但其官网指出,其供应链横跨“数千家公司、遍布50多个国家”。
2021年9月4日,中国河南郑州市中牟县的富士康工厂内,员工正在作业。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无可匹敌的供应链,是吸引富士康等外国制造商的重要原因。
未来挑战重重
若苹果改变目前的供应链结构,对中国将是重大冲击,这个国家正试图在疫情后重振经济。
2000年代初中国想成为西方制造业重镇的很多理由如今依然成立——这能创造数十万个工作机会,并让中国在全球贸易中保持关键地位。
“苹果正处于美中对立的核心位置,而关税突显出面对这种风险的代价,”供应链顾问吉加·迪希特(Jigar Dixit)表示。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中国未对特朗普的威胁低头,反而以125%关税反击美国商品,同时对多种关键稀土矿物与磁体实施出口限制,打击美国供应链。
当然,美国对中国其他产业持续施加的关税仍将造成实质伤害。
而且不只是中国,特朗普明言将针对所有与中国供应链相关的国家。例如,苹果已将AirPods生产移至越南,但在特朗普暂停前,该国也面临高达46%的关税,因此将产线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也不是解决之道。
“像富士康这种需要容纳十万人以上的大型组装厂,只可能设在亚洲,而这些国家都面临越来越高的关税压力。”佛里德曼说。
苹果接下来该怎么做?
2024年9月20日,广州,顾客排队等候进入苹果旗舰店,抢购苹果最新产品。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2024年9月,苹果广州门市店内新品销售首日。
如今,苹果要应对中国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因为中国政府正在加快发展本土先进科技产业,力拼美国。
林雪萍指出,既然“苹果培养了中国电子制造的能力,华为、小米、OPPO 等厂商就能沿用这条成熟的供应链”。
去年,苹果已被华为与Vivo超越,不再是中国最大智慧型手机品牌。由于经济疲弱,中国消费者的支出意愿不高,加上中国禁止ChatGPT,也让苹果在AI功能手机领域失去优势。今年1月,苹果甚至罕见地对iPhone提供折扣促销。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益收紧控制之下,苹果也不得不配合政策,限制自家装置上的蓝牙与AirDrop功能,以防民众藉此分享政治资讯。苹果还挺过中国对科技业的整肃行动,这些行动连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都难以幸免。
尽管苹果宣布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约合3,780亿英镑),但可能仍不足以让特朗普政府满意。
面对特朗普政策的多变与不确定性,外界预期还会有更多突如其来的关税,让苹果措手不及、难以应对。
迪希特表示,就算未来再针对智慧型手机征收关税,也不至于对苹果造成重创,但无论如何都会对其供应链造成“营运与政治上的压力”,而这条供应链短期内根本难以重建。
佛里德曼补充说,上周智慧手机获得关税豁免,确实让这场危机的严重性有所降低。
“但这绝不代表苹果可以松懈。”
王凡(Fan Wang)对本文亦有贡献。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j3x81d70reo/simp
这张摄于2023年11月19日的照片中,一名身穿红色汉服的孩童正在辽宁省沈阳市的汉服巡游活动中看着手机。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离开,还是不离开?拥有十多亿消费者的中国,是苹果的第二大市场。
Article information
Author,梁艳婷(Annabelle Liang)
Role,BBC商务记者 发自新加坡
2 小时前
每部iPhone上都有一个标签,写着“加州设计”。
这款简约俐落、深深融入现代人生活的装置,虽然确实是在美国设计的,但它的诞生地,多半是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如今,这个国家正因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的高额关税政策首当其冲,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甚至飙升至245%。
苹果公司每年销售超过2.2亿部iPhone,据多数估计,约九成都在中国制造。从亮面萤幕到电池模组,苹果产品的许多零件都是在中国生产、采购并组装成iPhone、iPad或Macbook,再出口到其最大市场——美国。
对这家企业来说,幸运的是,特朗普上周突然宣布,将智慧型手机、电脑和部分电子设备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
但这份宽限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随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还会有更多关税:“没有人能幸免”,并指出政府正调查“半导体及整个电子供应链”。
曾是苹果公司优势的全球供应链,如今成了其弱点。
美国与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彼此密不可分,而特朗普突如其来的高额关税彻底打乱了这层依赖关系,也引发一个关键问题:究竟谁更离不开谁?
救命稻草变成了威胁
苹果公司是全球最值钱的企业之一,而中国一直作为它的组装基地而获巨大利益。这不仅让中国向西方展现其制造实力,也带动了本地创新。
苹果早在1990年代便透过第三方经销商进入中国市场,贩售电脑。
1997年左右,苹果因无法与对手竞争而濒临破产,当时正向对外投资开放的中国,成了它的转机。那时,中国渴望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008年7月19日,北京首家苹果门市开幕,顾客欢呼等待入店。照片中一群穿着T恤的男子高喊欢呼。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苹果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市于2008年7月19日开幕,地点位于北京市三里屯的娱乐商圈。
直到2001年,苹果才正式透过一家设于上海的贸易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开始在当地生产产品。它与在中国营运的台湾电子制造商富士康(Foxconn)合作,最初制造iPod,接着是iMac,最后是iPhone。
随着中国开始参与全球贸易——这其实是美国鼓励的结果——苹果在这个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中拓展了规模。
当时,中国还未具备制造iPhone的能力。根据供应链专家林雪萍的说法,苹果挑选了自己的供应商,并协助它们成长为“制造业明星”。
他举例说,北京精雕科技集团如今是高速精密加工设备的领先制造商,这类设备可用于高效率地制造先进零件。这家公司原本只是切割亚克力(acrylic,压克力)的小工厂,称不上机械制造商,但最后开发出能切割玻璃的机器,成为“苹果手机表层加工的主力”,林雪萍说。
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正值中西关系最热络之际,苹果在当地开设了第一家直营店。此后迅速扩展至50家分店,门市外经常大排长龙。
随着苹果利润不断攀升,中国的组装生产线也愈加庞大。富士康在郑州设立的全球最大iPhone工厂,也因此有了“iPhone城”之称。
对当时飞速发展的中国而言,苹果代表的是西方先进科技的象征——简洁、原创又高端。
如今,苹果多数的iPhone仍由富士康制造,所使用的高阶晶片则来自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厂——台湾的台积电(TSMC)。此外,制造过程中还需用到多种稀土元素,这些材料被广泛用于音讯设备和摄影镜头。
根据《日经亚洲》的统计,2024年苹果前187大供应商中,有约150家在中国设有工厂。
“对我们来说,全球没有哪个供应链比中国更重要。”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Tim Cook)去年在一次访谈中说。
照片中,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身穿藏青色西装与条纹领带,面带笑容,在北京的一场会面中比出胜利手势。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美好时光: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在北京一场会议中。库克曾多次造访中国,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关税威胁:幻想还是野心?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苹果曾成功争取将中国制产品排除在关税范围之外。
但这次,特朗普政府先拿苹果开刀,然后才对部分电子产品暂时取消关税。他们认为征收重税能促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
“那几百万个锁螺丝、组装iPhone的劳工——这种事情将会回到美国,”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本月稍早受访时说。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上周也说:“特朗普总统已明确指出,美国不能再依赖中国制造半导体、芯片、智慧手机与笔电等关键科技产品。”
她补充说:“总统指示下,这些公司正加速将生产迁回美国。”
但外界普遍不看好这项说法。
特朗普与中国关税战:iPhone价格会因此上涨吗?
2025年4月11日
特朗普关税:中国供应商仍在观望 但恐要“忍痛割肉、割爱”
2025年4月16日
特朗普关税政策让东南亚国家陷入两难
2025年4月18日
苹果将组装作业迁回美国的想法“完全是幻想”,曾任苹果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的伊莱·佛里德曼(Eli Friedman)说。
他表示,早在2013年他加入该委员会时,苹果就提到要将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依赖,但从未考虑过美国。
佛里德曼补充说,苹果接下来十年进展有限,直到疫情期间中国严格封控、影响生产后,才“真正开始努力”。
“目前最重要的新组装地点是越南与印度,当然大多数的组装仍在中国。”
苹果未回应BBC的提问,但其官网指出,其供应链横跨“数千家公司、遍布50多个国家”。
2021年9月4日,中国河南郑州市中牟县的富士康工厂内,员工正在作业。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无可匹敌的供应链,是吸引富士康等外国制造商的重要原因。
未来挑战重重
若苹果改变目前的供应链结构,对中国将是重大冲击,这个国家正试图在疫情后重振经济。
2000年代初中国想成为西方制造业重镇的很多理由如今依然成立——这能创造数十万个工作机会,并让中国在全球贸易中保持关键地位。
“苹果正处于美中对立的核心位置,而关税突显出面对这种风险的代价,”供应链顾问吉加·迪希特(Jigar Dixit)表示。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中国未对特朗普的威胁低头,反而以125%关税反击美国商品,同时对多种关键稀土矿物与磁体实施出口限制,打击美国供应链。
当然,美国对中国其他产业持续施加的关税仍将造成实质伤害。
而且不只是中国,特朗普明言将针对所有与中国供应链相关的国家。例如,苹果已将AirPods生产移至越南,但在特朗普暂停前,该国也面临高达46%的关税,因此将产线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也不是解决之道。
“像富士康这种需要容纳十万人以上的大型组装厂,只可能设在亚洲,而这些国家都面临越来越高的关税压力。”佛里德曼说。
苹果接下来该怎么做?
2024年9月20日,广州,顾客排队等候进入苹果旗舰店,抢购苹果最新产品。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2024年9月,苹果广州门市店内新品销售首日。
如今,苹果要应对中国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因为中国政府正在加快发展本土先进科技产业,力拼美国。
林雪萍指出,既然“苹果培养了中国电子制造的能力,华为、小米、OPPO 等厂商就能沿用这条成熟的供应链”。
去年,苹果已被华为与Vivo超越,不再是中国最大智慧型手机品牌。由于经济疲弱,中国消费者的支出意愿不高,加上中国禁止ChatGPT,也让苹果在AI功能手机领域失去优势。今年1月,苹果甚至罕见地对iPhone提供折扣促销。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益收紧控制之下,苹果也不得不配合政策,限制自家装置上的蓝牙与AirDrop功能,以防民众藉此分享政治资讯。苹果还挺过中国对科技业的整肃行动,这些行动连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都难以幸免。
尽管苹果宣布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约合3,780亿英镑),但可能仍不足以让特朗普政府满意。
面对特朗普政策的多变与不确定性,外界预期还会有更多突如其来的关税,让苹果措手不及、难以应对。
迪希特表示,就算未来再针对智慧型手机征收关税,也不至于对苹果造成重创,但无论如何都会对其供应链造成“营运与政治上的压力”,而这条供应链短期内根本难以重建。
佛里德曼补充说,上周智慧手机获得关税豁免,确实让这场危机的严重性有所降低。
“但这绝不代表苹果可以松懈。”
王凡(Fan Wang)对本文亦有贡献。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j3x81d70reo/simp
BBC News 中文
美国设计、中国制造:苹果为何深陷两国角力漩涡
中国是苹果供应链的核心,并从中获得巨大利益。这段依赖关系真的能结束吗?
贸易战开启之后美国国债突然动荡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在华盛顿特区白宫举行的内阁会议上。总统穿着蓝色西装和红色领带,眉头紧皱。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Article information
Author,迈克尔·雷斯 (Michael Race)
Role,BBC记者
2025年4月20日
全球股市在经历了一段由美国贸易关税引发的混乱时期之后,本周已显得相对平稳。
但投资者仍密切关注美国债券市场,而这个部分,通常很少会出现剧烈波动。
政府所出售的国债本质上是一种借据(IOU),用以筹集公共支出资金,并支付利息作为回报。
最近,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美国政府需要支付的国债利率突然急剧上升,但债券本身的价格却在下降。
这种波动显示投资者正对世界最大经济体失去信心。
你可能认为这个情况太深奥而不值得关注,但这正是为什么它很重要,以及它可能如何改变特朗普总统对关税的看法的原因。
什么是政府债券?
当政府想要借钱的时候,通常会在金融市场透过发债予投资者,在美国,这些债券被称为“国债”。
偿付会在预先约定的年份内进行,直至债券“到期”——换句话说,当债券到期的时候,才会完成全部和最终的付款。
购买国债的投资者主要由金融机构组成,从养老金到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英伦银行)等中央银行。
美国国债发生了什么?
政府国债被投资者视为是一种安全的投资。政府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很小,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超级经济大国。
因此,当经济动荡时,投资者通常会希望将资金从波动的股票和股市中撤出,然后将这些资金投入政府债券。
但最近的情况并非如此。
最初,在4月2日所谓的“解放日”关税公告,造成股市下跌之后,投资者似乎涌向了美国国债市场。
然而,当这些关税在4月5日首次生效,特朗普在那个周末加倍推行他的政策时,投资者开始抛售政府债券,导致美国政府借款利率急剧上升。
美国政府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9%飙升至4.5%,而30年期的收益率则接近5%。无论是涨还是跌,0.2%的变动都会被视为是重大事件。
为什么会有如此剧烈的抛售?简单来说,关税对美国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不再将政府债券视为一项安全的选择,因此要求更高的回报来购买它们。
风险越高,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用以补偿需要承担的风险。
这会如何影响美国的普通民众?
当美国政府在偿还债务利息上需要更多支出的时候,这会影响到政府的预算和公共支出,因为政府维持自身运作的成本将会变得更高。
但这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对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首席分析师约翰·卡纳万(John Canavan)表示,当投资者向政府收取更高利率才借钱给政府的时候,其他风险较高的贷款利率,例如抵押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也往往会随之上升。
众多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可能会受到借贷利率即时变化的最严重打击,因为大多数美国屋主的固定利率交易期限在15到30年之间。如果企业无法获得信贷,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随着时间推移,亦会导致失业。
卡纳万补充说,银行也许会在贷款方面变得更加谨慎,这可能会影响美国经济。
他说,首次购房者和打算搬家的人也可能面临着更高的成本,这可能会在长期内影响房地产市场。在美国,刚起步的小企业主通常会使用房屋的股权来作为抵押品。
为什么特朗普会关注?
在宣布关税之后,特朗普敦促他的国民“坚持下去”,但看来对就业和美国经济的潜在威胁使总统停下了脚步。
在国债市场动荡之后,他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暂停实施高关税90天。然而,对所有国家的10%基准关税仍然存在。
这成为了特朗普的压力点——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
“尽管特朗普总统能够抵抗股市的抛售,但一旦债券市场也开始疲软,让他屈服只是时间问题,”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北美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斯(Paul Ashworth)说。
根据美国媒体报导,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接到企业领袖的电话之后,在影响特朗普的决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跟特拉斯的迷你预算相似吗?
美国国债市场的反应导致人们将其与前英国首相利兹·特拉斯(Liz Truss)2022年9月臭名昭著的“迷你预算”进行比较。当时没有资金支持的减税措施吓坏了投资者,他们抛售了英国政府债券,导致英格兰银行介入购买债券以拯救濒临崩溃的养老金。
一些分析师认为,如果抛售加剧,美联储可能会被迫介入。
尽管国债收益率已经稳定下来,但有人可能会认为损害已经造成,因为它们仍然高于基准关税生效前的水平。
凯投宏观副首席市场经济学家乔纳斯·戈尔特曼(Jonas Goltermann)表示:“在最近的动荡中,最令人担忧的可能是美国国债和美元中出现的风险溢价,类似于英国在2022年经历的情况。”
但除非你是首次购房者或需要出售你的房屋,否则美国人不太可能像英国人那样立即受到更高抵押贷款成本的影响,因为英国人当时正在达成新的短期固定交易。
中国与美国国债有什么关联?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外国持有的美国债券几乎翻了一倍,增加了3兆美元。
日本持有最多的美国国债,但中国——美国在这场全球贸易战中的主要敌人——是全球第二大美国政府债务的持有者。
有质疑指,对美国国债的抛售是否是对巨额关税政策的回应。
然而,根据凯投宏观的说法,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任何低价出售“会使中国比美国遭受更严重的损害”。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x2vdp1vl7ro/simp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在华盛顿特区白宫举行的内阁会议上。总统穿着蓝色西装和红色领带,眉头紧皱。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Article information
Author,迈克尔·雷斯 (Michael Race)
Role,BBC记者
2025年4月20日
全球股市在经历了一段由美国贸易关税引发的混乱时期之后,本周已显得相对平稳。
但投资者仍密切关注美国债券市场,而这个部分,通常很少会出现剧烈波动。
政府所出售的国债本质上是一种借据(IOU),用以筹集公共支出资金,并支付利息作为回报。
最近,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美国政府需要支付的国债利率突然急剧上升,但债券本身的价格却在下降。
这种波动显示投资者正对世界最大经济体失去信心。
你可能认为这个情况太深奥而不值得关注,但这正是为什么它很重要,以及它可能如何改变特朗普总统对关税的看法的原因。
什么是政府债券?
当政府想要借钱的时候,通常会在金融市场透过发债予投资者,在美国,这些债券被称为“国债”。
偿付会在预先约定的年份内进行,直至债券“到期”——换句话说,当债券到期的时候,才会完成全部和最终的付款。
购买国债的投资者主要由金融机构组成,从养老金到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英伦银行)等中央银行。
美国国债发生了什么?
政府国债被投资者视为是一种安全的投资。政府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很小,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超级经济大国。
因此,当经济动荡时,投资者通常会希望将资金从波动的股票和股市中撤出,然后将这些资金投入政府债券。
但最近的情况并非如此。
最初,在4月2日所谓的“解放日”关税公告,造成股市下跌之后,投资者似乎涌向了美国国债市场。
然而,当这些关税在4月5日首次生效,特朗普在那个周末加倍推行他的政策时,投资者开始抛售政府债券,导致美国政府借款利率急剧上升。
美国政府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9%飙升至4.5%,而30年期的收益率则接近5%。无论是涨还是跌,0.2%的变动都会被视为是重大事件。
为什么会有如此剧烈的抛售?简单来说,关税对美国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不再将政府债券视为一项安全的选择,因此要求更高的回报来购买它们。
风险越高,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用以补偿需要承担的风险。
这会如何影响美国的普通民众?
当美国政府在偿还债务利息上需要更多支出的时候,这会影响到政府的预算和公共支出,因为政府维持自身运作的成本将会变得更高。
但这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对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首席分析师约翰·卡纳万(John Canavan)表示,当投资者向政府收取更高利率才借钱给政府的时候,其他风险较高的贷款利率,例如抵押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也往往会随之上升。
众多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可能会受到借贷利率即时变化的最严重打击,因为大多数美国屋主的固定利率交易期限在15到30年之间。如果企业无法获得信贷,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随着时间推移,亦会导致失业。
卡纳万补充说,银行也许会在贷款方面变得更加谨慎,这可能会影响美国经济。
他说,首次购房者和打算搬家的人也可能面临着更高的成本,这可能会在长期内影响房地产市场。在美国,刚起步的小企业主通常会使用房屋的股权来作为抵押品。
为什么特朗普会关注?
在宣布关税之后,特朗普敦促他的国民“坚持下去”,但看来对就业和美国经济的潜在威胁使总统停下了脚步。
在国债市场动荡之后,他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暂停实施高关税90天。然而,对所有国家的10%基准关税仍然存在。
这成为了特朗普的压力点——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
“尽管特朗普总统能够抵抗股市的抛售,但一旦债券市场也开始疲软,让他屈服只是时间问题,”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北美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斯(Paul Ashworth)说。
根据美国媒体报导,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接到企业领袖的电话之后,在影响特朗普的决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跟特拉斯的迷你预算相似吗?
美国国债市场的反应导致人们将其与前英国首相利兹·特拉斯(Liz Truss)2022年9月臭名昭著的“迷你预算”进行比较。当时没有资金支持的减税措施吓坏了投资者,他们抛售了英国政府债券,导致英格兰银行介入购买债券以拯救濒临崩溃的养老金。
一些分析师认为,如果抛售加剧,美联储可能会被迫介入。
尽管国债收益率已经稳定下来,但有人可能会认为损害已经造成,因为它们仍然高于基准关税生效前的水平。
凯投宏观副首席市场经济学家乔纳斯·戈尔特曼(Jonas Goltermann)表示:“在最近的动荡中,最令人担忧的可能是美国国债和美元中出现的风险溢价,类似于英国在2022年经历的情况。”
但除非你是首次购房者或需要出售你的房屋,否则美国人不太可能像英国人那样立即受到更高抵押贷款成本的影响,因为英国人当时正在达成新的短期固定交易。
中国与美国国债有什么关联?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外国持有的美国债券几乎翻了一倍,增加了3兆美元。
日本持有最多的美国国债,但中国——美国在这场全球贸易战中的主要敌人——是全球第二大美国政府债务的持有者。
有质疑指,对美国国债的抛售是否是对巨额关税政策的回应。
然而,根据凯投宏观的说法,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任何低价出售“会使中国比美国遭受更严重的损害”。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x2vdp1vl7ro/simp
BBC News 中文
贸易战开启之后美国国债突然动荡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经济动荡时,投资者通常会希望将资金从波动的股票和股市中撤出,然后将这些资金投入政府债券。但这次我们看到的局面与此相反。
关税与通缩双重打击下,中国经济困境何解?
艾莎
2025年4月18日
2021年4月,上海,身着黄色衣服的美团外卖骑手。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在上海市中心一条小吃街周围,数十名身穿黄蓝制服的外卖骑手正等着下一个订单。许多人说,他们做这份工作是临时的,是为了帮助偿还债务,或者在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之前填补空缺。
对中国的劳动者而言,经济保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遥不可及。他们陷入了中国的通缩循环。从鸡蛋到一顿热腾腾的外卖,各种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压缩了企业的利润,蚕食了工人的收入。每个人都变得更拮据,这进一步压低了物价。
与美国进行一场激烈的贸易战是所有人都最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那些努力阻止物价下跌的政策制定者。对于中国数以亿计的工人来说,这有可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27岁的曹志(音)在四年前辞去了销售汽车保险的低薪工作,加入了外卖平台饿了么。他说,他每天至少要多工作一个小时,才能拿到和刚开始工作时一样的薪水。
他说他的许多朋友都经历了类似的收入下降。
“我感觉是普遍(现象),”曹志说,他正在努力偿还他在中部省份山西的老家欠下的车贷。
中国政府几年来一直在应对通货紧缩的问题,这是房地产危机在经济中蔓延的恶性副作用,使许多经济活动陷入停滞。最大的例外是制造业,工厂生产的产品远超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包括电子产品和服装在内的这些商品被运往美国等海外国家。去年,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现在,北京必须与美国正面交锋,美国是中国商品的最大买家,并且它对于中国从美国购买的商品太少感到不满。上周,特朗普总统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145%的最低关税,使中国几乎不可能向美国出口商品,争端随之升级。
“这让本来就很糟糕的情况雪上加霜,”佳富龙洲中国研究部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贝多表示。“几年来,经济一直在经历一场通缩冲击,而另一场冲击也即将到来。”
今年年初,在贸易限制出台前出口激增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但经济学家估计,出口将很快降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贸易战会给中国经济留下某种缺口,”贝多说。
位于中国南部城市广州的一家生产烤箱和其他餐饮设备的小工厂。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3月,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这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这种情况,而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2.5%。尽管有几个月例外,物价已连续六个季度下跌。
解决通货紧缩的一种方法是刺激国内消费,它占中国经济增长的39%左右,远低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但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为此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以旧换新等补贴形式——收效甚微。本周,中国最受欢迎的两家电子商务平台腾讯和抖音表示,它们将帮助出口导向型企业向中国消费者推销自己。
自“清零”政策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与通缩压力作斗争,这抑制了企业发展前景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传统上,许多中国家庭将大部分积蓄都投入房地产,而房地产的崩盘使这些家庭的净资产大打折扣。房地产业在高峰时期曾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但现在房地产业的失业率却十分惊人。
王龙河(音)是来自中国东北辽宁的建筑工人和管道师傅,他最近长途跋涉约2500公里,来到中国南部城市中山,做一份为期两天的水族馆建设工作。他说,在中国东北,几乎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已停工。
王龙河说,在景气的时候,他一年能赚大约十万元。他说,现在能赚到这一半就不错了。
“活不多了,基本上没活了,现在我们老家东北那边,就说干我们的行业的,在家呆着的多了,”王龙河在工作间隙说。
“走一步看一步,”56岁的王龙河说。“生活比较紧的,挣钱费劲,不能往后想。”
房地产曾占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现在,很多地产项目已经停工。 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近年来,随着人们失业和小企业破产,选择从事快递和开网约车的人数迅速增长。据前总理李克强当时引用的数据,2020年已有2亿人从事“零工经济”。贸易战可能会加速这一趋势。据高盛估计,由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骤减,多达2000万工人可能会失去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人涌入零工经济,工作越来越难找,工资也越来越低,政府开始敦促京东和美团等公司为外卖配送工作提供养老金和保险。这些公司的应用程序为外卖工作提供了平台。
陈晓岚(音)在一家生产空调压缩机的工厂工作了10年,最终来到北京,成为中国领先的网约车平台滴滴的司机。38岁的陈晓岚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他开的是自己的车。他通常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天。他说,租车的人通常必须每周工作七天。
陈晓岚说,最近生意不大好。“现在也不好做,车子多单子少。”
但是现在除了零工,没有太多的选择。
刘明东(音)是外卖平台饿了么的一名骑手。他曾经试着在网上经营自己的五金件生意,坚持了三年。但他发现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买家却越来越少。
“本来想开网店自己赚钱,谁知道有没有赚到钱,”36岁的刘明东说。他今年3月来到上海,两天后开始为外卖配送平台饿了吗工作。
“我估计,”他还说,“我做了运气不好。”
Li You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艾莎(Alexandra Stevenson)是《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社长,报道中国经济和社会新闻。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50418/china-deflation-trump-tariffs/
艾莎
2025年4月18日
2021年4月,上海,身着黄色衣服的美团外卖骑手。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在上海市中心一条小吃街周围,数十名身穿黄蓝制服的外卖骑手正等着下一个订单。许多人说,他们做这份工作是临时的,是为了帮助偿还债务,或者在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之前填补空缺。
对中国的劳动者而言,经济保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遥不可及。他们陷入了中国的通缩循环。从鸡蛋到一顿热腾腾的外卖,各种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压缩了企业的利润,蚕食了工人的收入。每个人都变得更拮据,这进一步压低了物价。
与美国进行一场激烈的贸易战是所有人都最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那些努力阻止物价下跌的政策制定者。对于中国数以亿计的工人来说,这有可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27岁的曹志(音)在四年前辞去了销售汽车保险的低薪工作,加入了外卖平台饿了么。他说,他每天至少要多工作一个小时,才能拿到和刚开始工作时一样的薪水。
他说他的许多朋友都经历了类似的收入下降。
“我感觉是普遍(现象),”曹志说,他正在努力偿还他在中部省份山西的老家欠下的车贷。
中国政府几年来一直在应对通货紧缩的问题,这是房地产危机在经济中蔓延的恶性副作用,使许多经济活动陷入停滞。最大的例外是制造业,工厂生产的产品远超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包括电子产品和服装在内的这些商品被运往美国等海外国家。去年,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现在,北京必须与美国正面交锋,美国是中国商品的最大买家,并且它对于中国从美国购买的商品太少感到不满。上周,特朗普总统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145%的最低关税,使中国几乎不可能向美国出口商品,争端随之升级。
“这让本来就很糟糕的情况雪上加霜,”佳富龙洲中国研究部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贝多表示。“几年来,经济一直在经历一场通缩冲击,而另一场冲击也即将到来。”
今年年初,在贸易限制出台前出口激增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但经济学家估计,出口将很快降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贸易战会给中国经济留下某种缺口,”贝多说。
位于中国南部城市广州的一家生产烤箱和其他餐饮设备的小工厂。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3月,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这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这种情况,而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2.5%。尽管有几个月例外,物价已连续六个季度下跌。
解决通货紧缩的一种方法是刺激国内消费,它占中国经济增长的39%左右,远低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但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为此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以旧换新等补贴形式——收效甚微。本周,中国最受欢迎的两家电子商务平台腾讯和抖音表示,它们将帮助出口导向型企业向中国消费者推销自己。
自“清零”政策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与通缩压力作斗争,这抑制了企业发展前景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传统上,许多中国家庭将大部分积蓄都投入房地产,而房地产的崩盘使这些家庭的净资产大打折扣。房地产业在高峰时期曾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但现在房地产业的失业率却十分惊人。
王龙河(音)是来自中国东北辽宁的建筑工人和管道师傅,他最近长途跋涉约2500公里,来到中国南部城市中山,做一份为期两天的水族馆建设工作。他说,在中国东北,几乎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已停工。
王龙河说,在景气的时候,他一年能赚大约十万元。他说,现在能赚到这一半就不错了。
“活不多了,基本上没活了,现在我们老家东北那边,就说干我们的行业的,在家呆着的多了,”王龙河在工作间隙说。
“走一步看一步,”56岁的王龙河说。“生活比较紧的,挣钱费劲,不能往后想。”
房地产曾占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现在,很多地产项目已经停工。 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近年来,随着人们失业和小企业破产,选择从事快递和开网约车的人数迅速增长。据前总理李克强当时引用的数据,2020年已有2亿人从事“零工经济”。贸易战可能会加速这一趋势。据高盛估计,由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骤减,多达2000万工人可能会失去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人涌入零工经济,工作越来越难找,工资也越来越低,政府开始敦促京东和美团等公司为外卖配送工作提供养老金和保险。这些公司的应用程序为外卖工作提供了平台。
陈晓岚(音)在一家生产空调压缩机的工厂工作了10年,最终来到北京,成为中国领先的网约车平台滴滴的司机。38岁的陈晓岚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他开的是自己的车。他通常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天。他说,租车的人通常必须每周工作七天。
陈晓岚说,最近生意不大好。“现在也不好做,车子多单子少。”
但是现在除了零工,没有太多的选择。
刘明东(音)是外卖平台饿了么的一名骑手。他曾经试着在网上经营自己的五金件生意,坚持了三年。但他发现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买家却越来越少。
“本来想开网店自己赚钱,谁知道有没有赚到钱,”36岁的刘明东说。他今年3月来到上海,两天后开始为外卖配送平台饿了吗工作。
“我估计,”他还说,“我做了运气不好。”
Li You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艾莎(Alexandra Stevenson)是《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社长,报道中国经济和社会新闻。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50418/china-deflation-trump-tariffs/
NY Times
关税与通缩双重打击下,中国经济困境何解?
中国政府几年来一直在应对通货紧缩,这是房地产危机带来的副作用,使许多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如今,特朗普关税又给出口带来打击,这将让中国工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梵蒂岡公布方濟各遺囑 要求銘文只刻1行字
編譯盧思綸/即時報導 2025-04-21 20:21 ET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逝世,享壽88歲,全世界信徒哀悼紀念。(美聯社)
紐約時報報導,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當地21日上午逝世,享壽八十八歲,梵蒂岡公布死亡證明指出,方濟各的死因是腦中風導致昏迷和心臟衰竭;而方濟各已在遺囑中指定長眠地,並表明墓穴要樸實、不加裝飾,且銘文只須刻上拉丁文教宗名「Franciscus」。
根據梵蒂岡死亡證明,方濟各於21日上午7時35分(台灣時間同日下午1時35分)因腦中風陷入昏迷,並引發「不可逆的」心臟驟停而逝世。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Advertisement
梵蒂岡衛生局副局長阿爾坎吉利(Andrea Arcangeli)表示,教宗患有動脈高血壓、支氣管擴張症和第二型糖尿病,住院期間曾出現雙肺肺炎引發的急性呼吸衰竭。
方濟各生前已指定希望逝後安葬於羅馬四座宗座大殿之一的聖母大殿(Basilica of St Mary Major),他在2022年6月29日簽署的遺囑中寫道:「我希望我的最後一段塵世旅程,能在這座古老的聖母聖殿結束。」
方濟各在12年任期內,每次教宗訪問的開始與結束都會前往聖母大殿祈禱,回顧2013年就任首日,他便曾悄然離開梵蒂岡前往那裡祈禱。他每次出院返回梵蒂岡後也會造訪聖母大殿,包括3月23日自羅馬傑梅利(Gemelli Hospital)醫院出院時,儘管當時他並未下車。
在遺囑中,方濟各明言「墳墓必須葬於地中;簡樸,無特殊裝飾」,並希望設於保祿禮拜堂(Pauline Chapel)旁的走道,那裡供奉重要的聖母像「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Salus Populi Romani)。他表示選擇此處安葬,是為了感謝聖母「溫順而慈母般的照料」。
遺囑簽署日期為聖伯多祿與聖保祿瞻禮日,是羅馬的公共假日。他在文件中寫道:「我感受到人生的暮光將近,心中懷抱對永生的希望。」他還提到「近期生命旅程中的苦難」,一年多前,他曾因結腸手術首次住進傑梅利醫院。
遺囑最後,方濟各祈求上主「賞賜那些曾愛我並將持續為我祈禱的人應得的報償」,他在演講中經常以這句話做結。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61/8689882?from=wj_maintab_index
編譯盧思綸/即時報導 2025-04-21 20:21 ET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逝世,享壽88歲,全世界信徒哀悼紀念。(美聯社)
紐約時報報導,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當地21日上午逝世,享壽八十八歲,梵蒂岡公布死亡證明指出,方濟各的死因是腦中風導致昏迷和心臟衰竭;而方濟各已在遺囑中指定長眠地,並表明墓穴要樸實、不加裝飾,且銘文只須刻上拉丁文教宗名「Franciscus」。
根據梵蒂岡死亡證明,方濟各於21日上午7時35分(台灣時間同日下午1時35分)因腦中風陷入昏迷,並引發「不可逆的」心臟驟停而逝世。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Advertisement
梵蒂岡衛生局副局長阿爾坎吉利(Andrea Arcangeli)表示,教宗患有動脈高血壓、支氣管擴張症和第二型糖尿病,住院期間曾出現雙肺肺炎引發的急性呼吸衰竭。
方濟各生前已指定希望逝後安葬於羅馬四座宗座大殿之一的聖母大殿(Basilica of St Mary Major),他在2022年6月29日簽署的遺囑中寫道:「我希望我的最後一段塵世旅程,能在這座古老的聖母聖殿結束。」
方濟各在12年任期內,每次教宗訪問的開始與結束都會前往聖母大殿祈禱,回顧2013年就任首日,他便曾悄然離開梵蒂岡前往那裡祈禱。他每次出院返回梵蒂岡後也會造訪聖母大殿,包括3月23日自羅馬傑梅利(Gemelli Hospital)醫院出院時,儘管當時他並未下車。
在遺囑中,方濟各明言「墳墓必須葬於地中;簡樸,無特殊裝飾」,並希望設於保祿禮拜堂(Pauline Chapel)旁的走道,那裡供奉重要的聖母像「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Salus Populi Romani)。他表示選擇此處安葬,是為了感謝聖母「溫順而慈母般的照料」。
遺囑簽署日期為聖伯多祿與聖保祿瞻禮日,是羅馬的公共假日。他在文件中寫道:「我感受到人生的暮光將近,心中懷抱對永生的希望。」他還提到「近期生命旅程中的苦難」,一年多前,他曾因結腸手術首次住進傑梅利醫院。
遺囑最後,方濟各祈求上主「賞賜那些曾愛我並將持續為我祈禱的人應得的報償」,他在演講中經常以這句話做結。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61/8689882?from=wj_maintab_index
世界新聞網
梵蒂岡公布方濟各遺囑 要求銘文只刻1行字
紐約時報報導,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當地21日上午逝世,享壽八十八歲,梵蒂岡公布死亡證明指出,方濟各的死因是腦中風導致昏...
川普支持率降至42%重返白宮以來最低 美國人擔心他擴權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2025-04-21 21:17 ET
根據路透/易普索最新民調,川普總統的支持率降至42%,是他重返白宮以來最低。圖為川普21日出席復活節活動。(路透)
路透/易普索(Reuters/Ipsos)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率降至42%,是他重返白宮以來最低,不如三周前的支持率為43%、1月20日就職典禮後幾小時有47%,主要是美國人擔心他擴張總統權力。
川普一上任就狂簽行政命令,擴大他對政府部門以及大專院校與律師事務所等私人機構的影響力。根據為期六天、周一結束的民調,許多美國人不滿他懲罰自由派大學,並任命自己為甘迺迪中心董事會主席的諸多作為。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在4,306名受訪者當中,約83%認為,美國總統即使不情願也必須遵守聯邦法院裁決。川普政府官員可能因為「故意漠視」聯邦法官的命令,面臨藐視法庭的刑事指控。該法官下令,暫停將涉有幫派成員嫌疑的委內瑞拉非法移民遞解出境。
57%的人(包括三分之一的共和黨人)不認同「如果美國總統不同意大學的管理方式,可以停止向大學提供資金」的說法。川普凍結了撥給大學的聯邦預算,因為他覺得各大學未能打擊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
66%不認為總統應該控制國家博物館和劇院等文化機構。川普上個月下令美國歷史文化主要展覽場所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展覽刪除「不當」意識形態。
約59%的受訪者(包括三分之一共和黨人)表示,在全球舞台上,美國正在失去信譽。
在通膨、移民、稅收與法治等議題上,不支持川普的普遍多於支持者。即使是他最強的「移民」一項,也有46%不支持,高於支持率45%。
這次民調的誤差約2個百分點。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48/8689950?from=wj_maintab_index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2025-04-21 21:17 ET
根據路透/易普索最新民調,川普總統的支持率降至42%,是他重返白宮以來最低。圖為川普21日出席復活節活動。(路透)
路透/易普索(Reuters/Ipsos)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率降至42%,是他重返白宮以來最低,不如三周前的支持率為43%、1月20日就職典禮後幾小時有47%,主要是美國人擔心他擴張總統權力。
川普一上任就狂簽行政命令,擴大他對政府部門以及大專院校與律師事務所等私人機構的影響力。根據為期六天、周一結束的民調,許多美國人不滿他懲罰自由派大學,並任命自己為甘迺迪中心董事會主席的諸多作為。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在4,306名受訪者當中,約83%認為,美國總統即使不情願也必須遵守聯邦法院裁決。川普政府官員可能因為「故意漠視」聯邦法官的命令,面臨藐視法庭的刑事指控。該法官下令,暫停將涉有幫派成員嫌疑的委內瑞拉非法移民遞解出境。
57%的人(包括三分之一的共和黨人)不認同「如果美國總統不同意大學的管理方式,可以停止向大學提供資金」的說法。川普凍結了撥給大學的聯邦預算,因為他覺得各大學未能打擊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
66%不認為總統應該控制國家博物館和劇院等文化機構。川普上個月下令美國歷史文化主要展覽場所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展覽刪除「不當」意識形態。
約59%的受訪者(包括三分之一共和黨人)表示,在全球舞台上,美國正在失去信譽。
在通膨、移民、稅收與法治等議題上,不支持川普的普遍多於支持者。即使是他最強的「移民」一項,也有46%不支持,高於支持率45%。
這次民調的誤差約2個百分點。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48/8689950?from=wj_maintab_index
世界新聞網
川普支持率降至42%重返白宮以來最低 美國人擔心他擴權
路透/易普索(Reuters/Ipsos)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率降至42%,是他重返白宮以來最低,不如三周前...
Forwarded from 信息安全技术频道🔎
破网相关:换了已经停产很久很久的二手路由器破网成功
更换老款路由或国外路由后,破网更容易了,老款路由器应该没有阻止翻墙软件的代码(程序)。有时单独重启路由还不够,还得跟光猫一块重启后才能顺利上网。
那基本就可以确认【近年生产的国产路由器可能已经加入了阻止翻墙软件的代码(程序)】。
比较新的国产路由器都内置监听插件了。据说是2024年开始的。
更换老款路由或国外路由后,破网更容易了,老款路由器应该没有阻止翻墙软件的代码(程序)。有时单独重启路由还不够,还得跟光猫一块重启后才能顺利上网。
那基本就可以确认【近年生产的国产路由器可能已经加入了阻止翻墙软件的代码(程序)】。
比较新的国产路由器都内置监听插件了。据说是2024年开始的。
中国在黄海建大型平台 韩媒:与中国占有南海如出一辙
记者:张晴
2025.04.22 04:50 EDT
Social media sharing button
中国在黄海建大型平台,引起韩国担忧,认为手段与中国占有南海如出一辙。 (DADO RUVIC/Reuters)
21日,韩国外交部证实中国在黄海(韩国称“西海”)与韩国的争议海域“临时措施区”(PMZ)擅自安装了一座大型海上建筑。《朝鲜日报》引述韩国政府指“中国侵犯海洋主权”,如果中国当局不愿意拆除,韩国将在该水域安装对应建筑。
一艘韩国海洋调查船在2月26日观测并拍下了这座建筑构造。该建筑距离中国青岛东南方约185公里,由三座铁桥支撑着长100米、宽80米的建筑,这也是这个建筑首次被拍下。
《朝鲜日报》委托美国卫星企业获得的多张卫星照片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建的海上平台结构上有一个写着“H”的直升机起降场和三座铁桥。《朝鲜日报》引述专家说,这是以渔业设施为名建造的“迷你人工岛”。
中韩双方对于这个人工平台的用途各执一词。
北京表示,这是用于协助中国的鲑鱼养殖场“深蓝一号”和“深蓝二号”的设施。3月26日,中国驻韩大使馆更发表声明:“中方做法符合中国国内法和国际法,不违反《中韩渔业协定》,也不影响韩方依据《协定》享有的权益。此外,中方对上述深海渔业养殖设施采取严格环保和安全措施,不会影响海洋环境和航行安全。”
但韩国官员和国防专家仍持怀疑态度。
根据照片判断,这是一座废弃的石油鑽井平台。《南华早报》引述韩国前国防部副部长申范哲表示:“中国称这些设施用于水产养殖,但它们规模太大,而且距离海岸太远,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他补充,中国的海上扩张野心已从南海和太平洋延伸到黄海。 “这些不寻常的建筑,就是扩张策略的一部分。”
2014年,中国在越南的专属经济区(EEZ)也曾安置石油鑽井平台,并声称拥有该区域控制权,后引发一系列南海争端。
21日,韩国海洋水产部长官康徒衡召开记者会,针对中国擅自安装建筑一事表示:“我们从保护我国海洋领土的角度,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
他表示:“各部门正在共同协商在何种水平上用什么设施对中方采取比例应对才合适。”
责编:陈美华
https://www.rfa.org/mandarin/xinwenkuaixun/2025/04/22/china-south-korea-yellow-sea-dispute/
记者:张晴
2025.04.22 04:50 EDT
Social media sharing button
中国在黄海建大型平台,引起韩国担忧,认为手段与中国占有南海如出一辙。 (DADO RUVIC/Reuters)
21日,韩国外交部证实中国在黄海(韩国称“西海”)与韩国的争议海域“临时措施区”(PMZ)擅自安装了一座大型海上建筑。《朝鲜日报》引述韩国政府指“中国侵犯海洋主权”,如果中国当局不愿意拆除,韩国将在该水域安装对应建筑。
一艘韩国海洋调查船在2月26日观测并拍下了这座建筑构造。该建筑距离中国青岛东南方约185公里,由三座铁桥支撑着长100米、宽80米的建筑,这也是这个建筑首次被拍下。
《朝鲜日报》委托美国卫星企业获得的多张卫星照片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建的海上平台结构上有一个写着“H”的直升机起降场和三座铁桥。《朝鲜日报》引述专家说,这是以渔业设施为名建造的“迷你人工岛”。
中韩双方对于这个人工平台的用途各执一词。
北京表示,这是用于协助中国的鲑鱼养殖场“深蓝一号”和“深蓝二号”的设施。3月26日,中国驻韩大使馆更发表声明:“中方做法符合中国国内法和国际法,不违反《中韩渔业协定》,也不影响韩方依据《协定》享有的权益。此外,中方对上述深海渔业养殖设施采取严格环保和安全措施,不会影响海洋环境和航行安全。”
但韩国官员和国防专家仍持怀疑态度。
根据照片判断,这是一座废弃的石油鑽井平台。《南华早报》引述韩国前国防部副部长申范哲表示:“中国称这些设施用于水产养殖,但它们规模太大,而且距离海岸太远,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他补充,中国的海上扩张野心已从南海和太平洋延伸到黄海。 “这些不寻常的建筑,就是扩张策略的一部分。”
2014年,中国在越南的专属经济区(EEZ)也曾安置石油鑽井平台,并声称拥有该区域控制权,后引发一系列南海争端。
21日,韩国海洋水产部长官康徒衡召开记者会,针对中国擅自安装建筑一事表示:“我们从保护我国海洋领土的角度,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
他表示:“各部门正在共同协商在何种水平上用什么设施对中方采取比例应对才合适。”
责编:陈美华
https://www.rfa.org/mandarin/xinwenkuaixun/2025/04/22/china-south-korea-yellow-sea-dispute/
rfa
中国在黄海建大型平台 韩媒:与中国占有南海如出一辙
21日,韩国外交部证实中国在黄海与韩国的争议海域“临时措施区”(PMZ)擅自安装了一座大型海上建筑。《朝鲜日报》引述韩国政府指“中国侵犯海洋主权”,如果中国当局不愿意拆除,韩国将会同样在该水域安装对应建筑。
北京3月消费品零售年减近一成 景气下滑迹象普遍
记者:夏小华
2025.04.22 05:08 EDT
Social media sharing button
2025年3月8日星期六晚上,中国北京市中心的旅游景点南锣鼓巷,见不到人山人海的景象。
民众行经北京南锣鼓巷的一间饭馆。 (Vincent Thian/AP)
北京公布最新消费数据持续看坏,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减近一成,北京异议人士透露,连中国政府视为首要的维稳经费都缩水。
北京市统计局4月18日公布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月同比下滑9.9%,1至3月减少3.3%。
根据北京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3月餐饮收入同比减少3.1%,1至3月餐饮收入同比减幅3.8%;3月商品零售缩减10.6%,1至3月商品零售同比下滑3.2%。北京居民钱先生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很多商店和餐厅都倒了,只剩外卖店生意较好:“北京以前人山人海的那些景况,看不到了,现在基本上很多都关门、歇业了,冷冷清清的,招租的人太多。”
商店街冷清 老百姓算计着过日子
钱先生形容,自己现在日子过得“算计算计”,能不买就不买,花费减半:“起码省了一半,奢侈点儿的都不买了,现在就是填饱肚子就行了,其他不考虑的。以前偶尔去的餐厅,一家人消费一下,现在基本上就不去了,自己烧,肯定比去外面吃省一些。”北京居民陈先生也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北京确实很多店都关门,有些是因为政府过度干预,从蔡奇任市委书记清理低端人口就开始,很多街边小吃,如烤面包、烤肠、烤冷面这些供应最基层打工的街头推摊,逐渐被清理不见了。现在消费能力不足,很多饭店乏人光顾,估计撑不了多久。钱先生也提到,北京近年消费景气一路下滑,与政府一项项政策错误有关,包括清理低端人口、新冠疫情、长期封控、问题疫苗等,这几年死的人多,加上许多企业撤资、店家倒闭、裁员、减薪,失业人口返乡,北京居住人口骤减,有钱消费的人大为减少,商场几乎没人了,餐饮业确实倒的不少,北京、上海过去火爆的街道也都看不见人。
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通讯器材类”跌幅38.2%最高;其次“文化办公用品类”下跌22.6%;“汽车类”跌幅20.2%;“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7.6%;石油及制品类、日用品、化妆品减幅各达14.6%、13%、10.9%。“金银珠宝类”则为少数的正成长,增幅达28.5%最高。“粮油、食品类”微升1%。
住在北京的异议人士季风告诉自由亚洲电台,最近他搭朋友的车回北京,开了半个月,沿途走了七、八个地方,一路都不景气,没有遇到人说今年比去年好的,一个都没有,他朋友当年做茅台酒挣到的钱也被套在股市上。曾住宋庄的季风说,这一年从宋庄出走的画家少说一百多个,艺术家的画卖不出去,做生意的倒闭,改搬到郊区便宜点的房子,经济一直下滑。
钱宁可存银行也不消费 不请客不去饭馆
季风还说:“北京餐饮只剩物美价廉北京老牌连锁店生意较好,例如大鸭梨、金手勺东北家常菜等,以前排队要等一、二小时,现在随时去都有位子。以前在家烧饭麻烦,现在没钱去吃饭了,大家也不请客吃饭了,收入锐减,那怕有点钱,都宁可存在银行,就怕经济再恶化。这也是为何去年中国经济下滑、消费力下降,全国民众存款却增加, 因为医疗、教育、养老这些都没有保障。”中国政府面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展现强硬回击,但季风观察国内经济并不如当局说的有底气。季风说:“报复性的反弹没有,报复倒是来了。外贸基本上一半倒闭了,如果特朗普对等关税下去,中美脱钩,几乎百分之七、八十都没戏了。”季风提到,原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曾在2018年遭遇中美贸易战时,脱口说出中国人吃草也能活一年。“以后就是勒紧腰带,我感觉党国会发动政治运动,只有政治运动可以转移这些、大家才不闹,这是常用的方法。”
异议人士:政府积欠维稳费国保先垫付
季风透露连维稳费都缩水:“政府公务员不让大吃大喝了,这条线因资金紧张被断了,看我的国保,现在报销都成问题,现在他们都是这样,自己必须垫钱,垫钱完,报销有时要半年才能报,他们就不愿意。以前可以先借钱后报销,现在不准借钱了。”
季风提到,以前他随时被国保公安“请吃饭”,敏感日子要“被旅游”,国保以前可先借钱,现在则须先垫,而且不知何时能报销。例如国保曾先垫一千五百元修他的电脑、更换电池,已经快一年了还没报销下来。
季风还说,以前国保说来北京就来,而且可以顺道玩个十天半个月,现在匆匆忙忙,二、三天就走了,还必须先请示会报,上面批了才准去。“被旅游”的报销费,北上广深一天住宿费五百,一些省城一天三百五,有些地方二百五一晚。
季风说,以去年政府公布财政收入,上海是少数有营利者,其他省市财政多为赤字。“房地产卖不动了、地卖不动了,股票跌了,汽车现在成问题,一单一单地出事,倾销也倾销不动了,餐饮走不动了,人们都在勒紧补腰带过苦日子。过苦日子的是老百姓,不是官员,他们照常消费,但他们是极少数,他们撑不起整个餐饮行业,只能撑起几家店。”
X平台“李老师不是你老师”发出一支视频显示,北京CBD世贸天阶从地下楼餐饮业,到一楼、二楼服饰名品店,大部份都拉下铁门或整修闲置。拍摄者说:“疫情之前还很热闹,现在一个人都没有,很多商铺已空很久、没人租,整层楼像拍乌蝇(拍苍蝇,生意冷淡,店员无事可做),多数店倒闭没人。”
该平台另一支视频引述在北京开面馆的张先生说,这两年北京餐饮店倒闭一大片,让租的太多,今年全国各地“人多活儿少”,来北京找店的特别多,有朋友一天就看了十几家店面,但工资高雇不起人。他身边也有近二十个亲友没活儿可做,开店面的开一个赔一个。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angye/jingji/2025/04/22/beijing-economy-consumption/
记者:夏小华
2025.04.22 05:08 EDT
Social media sharing button
2025年3月8日星期六晚上,中国北京市中心的旅游景点南锣鼓巷,见不到人山人海的景象。
民众行经北京南锣鼓巷的一间饭馆。 (Vincent Thian/AP)
北京公布最新消费数据持续看坏,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减近一成,北京异议人士透露,连中国政府视为首要的维稳经费都缩水。
北京市统计局4月18日公布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月同比下滑9.9%,1至3月减少3.3%。
根据北京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3月餐饮收入同比减少3.1%,1至3月餐饮收入同比减幅3.8%;3月商品零售缩减10.6%,1至3月商品零售同比下滑3.2%。北京居民钱先生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很多商店和餐厅都倒了,只剩外卖店生意较好:“北京以前人山人海的那些景况,看不到了,现在基本上很多都关门、歇业了,冷冷清清的,招租的人太多。”
商店街冷清 老百姓算计着过日子
钱先生形容,自己现在日子过得“算计算计”,能不买就不买,花费减半:“起码省了一半,奢侈点儿的都不买了,现在就是填饱肚子就行了,其他不考虑的。以前偶尔去的餐厅,一家人消费一下,现在基本上就不去了,自己烧,肯定比去外面吃省一些。”北京居民陈先生也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北京确实很多店都关门,有些是因为政府过度干预,从蔡奇任市委书记清理低端人口就开始,很多街边小吃,如烤面包、烤肠、烤冷面这些供应最基层打工的街头推摊,逐渐被清理不见了。现在消费能力不足,很多饭店乏人光顾,估计撑不了多久。钱先生也提到,北京近年消费景气一路下滑,与政府一项项政策错误有关,包括清理低端人口、新冠疫情、长期封控、问题疫苗等,这几年死的人多,加上许多企业撤资、店家倒闭、裁员、减薪,失业人口返乡,北京居住人口骤减,有钱消费的人大为减少,商场几乎没人了,餐饮业确实倒的不少,北京、上海过去火爆的街道也都看不见人。
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通讯器材类”跌幅38.2%最高;其次“文化办公用品类”下跌22.6%;“汽车类”跌幅20.2%;“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7.6%;石油及制品类、日用品、化妆品减幅各达14.6%、13%、10.9%。“金银珠宝类”则为少数的正成长,增幅达28.5%最高。“粮油、食品类”微升1%。
住在北京的异议人士季风告诉自由亚洲电台,最近他搭朋友的车回北京,开了半个月,沿途走了七、八个地方,一路都不景气,没有遇到人说今年比去年好的,一个都没有,他朋友当年做茅台酒挣到的钱也被套在股市上。曾住宋庄的季风说,这一年从宋庄出走的画家少说一百多个,艺术家的画卖不出去,做生意的倒闭,改搬到郊区便宜点的房子,经济一直下滑。
钱宁可存银行也不消费 不请客不去饭馆
季风还说:“北京餐饮只剩物美价廉北京老牌连锁店生意较好,例如大鸭梨、金手勺东北家常菜等,以前排队要等一、二小时,现在随时去都有位子。以前在家烧饭麻烦,现在没钱去吃饭了,大家也不请客吃饭了,收入锐减,那怕有点钱,都宁可存在银行,就怕经济再恶化。这也是为何去年中国经济下滑、消费力下降,全国民众存款却增加, 因为医疗、教育、养老这些都没有保障。”中国政府面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展现强硬回击,但季风观察国内经济并不如当局说的有底气。季风说:“报复性的反弹没有,报复倒是来了。外贸基本上一半倒闭了,如果特朗普对等关税下去,中美脱钩,几乎百分之七、八十都没戏了。”季风提到,原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曾在2018年遭遇中美贸易战时,脱口说出中国人吃草也能活一年。“以后就是勒紧腰带,我感觉党国会发动政治运动,只有政治运动可以转移这些、大家才不闹,这是常用的方法。”
异议人士:政府积欠维稳费国保先垫付
季风透露连维稳费都缩水:“政府公务员不让大吃大喝了,这条线因资金紧张被断了,看我的国保,现在报销都成问题,现在他们都是这样,自己必须垫钱,垫钱完,报销有时要半年才能报,他们就不愿意。以前可以先借钱后报销,现在不准借钱了。”
季风提到,以前他随时被国保公安“请吃饭”,敏感日子要“被旅游”,国保以前可先借钱,现在则须先垫,而且不知何时能报销。例如国保曾先垫一千五百元修他的电脑、更换电池,已经快一年了还没报销下来。
季风还说,以前国保说来北京就来,而且可以顺道玩个十天半个月,现在匆匆忙忙,二、三天就走了,还必须先请示会报,上面批了才准去。“被旅游”的报销费,北上广深一天住宿费五百,一些省城一天三百五,有些地方二百五一晚。
季风说,以去年政府公布财政收入,上海是少数有营利者,其他省市财政多为赤字。“房地产卖不动了、地卖不动了,股票跌了,汽车现在成问题,一单一单地出事,倾销也倾销不动了,餐饮走不动了,人们都在勒紧补腰带过苦日子。过苦日子的是老百姓,不是官员,他们照常消费,但他们是极少数,他们撑不起整个餐饮行业,只能撑起几家店。”
X平台“李老师不是你老师”发出一支视频显示,北京CBD世贸天阶从地下楼餐饮业,到一楼、二楼服饰名品店,大部份都拉下铁门或整修闲置。拍摄者说:“疫情之前还很热闹,现在一个人都没有,很多商铺已空很久、没人租,整层楼像拍乌蝇(拍苍蝇,生意冷淡,店员无事可做),多数店倒闭没人。”
该平台另一支视频引述在北京开面馆的张先生说,这两年北京餐饮店倒闭一大片,让租的太多,今年全国各地“人多活儿少”,来北京找店的特别多,有朋友一天就看了十几家店面,但工资高雇不起人。他身边也有近二十个亲友没活儿可做,开店面的开一个赔一个。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angye/jingji/2025/04/22/beijing-economy-consumption/
rfa
北京3月消费品零售年减近一成 景气下滑迹象普遍
北京公布最新消费数据持续看坏,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减近一成,整体反映出北京人减少购买3C商品、却增购金银珠宝保值的现象。北京异议人士透露,连中国政府视为首要的维稳经费都缩水。
关税战:为逃避美国关税 韩国成中国洗产地重镇
編輯:李榮添 (粤语组)
2025.04.22 10:20 EDT
Social media sharing button
FILE PHOTO: Shipping containers are seen at Pyeongtaek port in Pyeongtaek, South Korea, April 15, 2025. REUTERS/Kim Hong-Ji/File Photo
韩国发现愈来愈多企业试图将外国产品伪装成“假韩货”出口。 (Kim Hong-Ji/路透社資料圖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多国展开全面性关税措施,尤其针对中国产品征收最高可达245%的关税,已带动中国企业透过第三国”洗产地。“
据路透社报道,韩国周一(21日)公布,试图透过假冒成韩国产品再出口至外国的情况有上升趋势,当中绝大部份“假韩货”,其实是为逃避美国高关税的中国货。
韩国关税厅表示,经过上月特别调查,发现今年第一季共查获295亿韩元(约2081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出现原产地违规行为,故意贴上韩国制造标签,几乎已是去年全年的85%,其中输往美国的商品占97%。
大部分洗产地商品来自中国,报告说这些违规产品包括价值33亿韩元的电池正极材料(Cathode Materials),从中国进口并运往美国,却将原产地标註为韩国;此外,今年三月也出现业者从中国进口价值193亿韩元的闭路电视零件,在韩国重新组装,以绕过美国对中国通讯设备的限制。
韩国海关调查企划局长李光宇说,“韩国地理位置靠近中国,我们相信有很多中国产品,透过从韩国假冒出口。”当局并相信,未来只会出现更多类似个案; 该部门已成立特别工作小组,阻止非法出口行为,并计划制订更具体应对措施,保护国内企业。
部分分析认为韩国此次打击行动是为了争取美国信任,让自己在美国关税上争取协商空间。周四(24日)美韩“2+2”会议将在华盛顿举行,美韩负责财政和贸易事务的部长级官员会共同出席,这是韩国为了争取美国关税优惠待遇进行的第一轮高层级谈判。
责编:李亚千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engzhi/waijiao/2025/04/22/us-china-trade-war-korea-production-origin/
編輯:李榮添 (粤语组)
2025.04.22 10:20 EDT
Social media sharing button
FILE PHOTO: Shipping containers are seen at Pyeongtaek port in Pyeongtaek, South Korea, April 15, 2025. REUTERS/Kim Hong-Ji/File Photo
韩国发现愈来愈多企业试图将外国产品伪装成“假韩货”出口。 (Kim Hong-Ji/路透社資料圖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多国展开全面性关税措施,尤其针对中国产品征收最高可达245%的关税,已带动中国企业透过第三国”洗产地。“
据路透社报道,韩国周一(21日)公布,试图透过假冒成韩国产品再出口至外国的情况有上升趋势,当中绝大部份“假韩货”,其实是为逃避美国高关税的中国货。
韩国关税厅表示,经过上月特别调查,发现今年第一季共查获295亿韩元(约2081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出现原产地违规行为,故意贴上韩国制造标签,几乎已是去年全年的85%,其中输往美国的商品占97%。
大部分洗产地商品来自中国,报告说这些违规产品包括价值33亿韩元的电池正极材料(Cathode Materials),从中国进口并运往美国,却将原产地标註为韩国;此外,今年三月也出现业者从中国进口价值193亿韩元的闭路电视零件,在韩国重新组装,以绕过美国对中国通讯设备的限制。
韩国海关调查企划局长李光宇说,“韩国地理位置靠近中国,我们相信有很多中国产品,透过从韩国假冒出口。”当局并相信,未来只会出现更多类似个案; 该部门已成立特别工作小组,阻止非法出口行为,并计划制订更具体应对措施,保护国内企业。
部分分析认为韩国此次打击行动是为了争取美国信任,让自己在美国关税上争取协商空间。周四(24日)美韩“2+2”会议将在华盛顿举行,美韩负责财政和贸易事务的部长级官员会共同出席,这是韩国为了争取美国关税优惠待遇进行的第一轮高层级谈判。
责编:李亚千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engzhi/waijiao/2025/04/22/us-china-trade-war-korea-production-origin/
rfa
关税战:为逃避美国关税 韩国成中国洗产地重镇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多国展开全面性关税措施,尤其针对中国产品征收最高可达245%的关税,已带动中国企业透过第三国”洗产地“。韩国21日公布,试图透过假冒成南韩产品再出口至外国的情况有上升趋势,当中大部份是为逃避美国关税的中国货。
白宫: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非常顺利” 贝森特称中美贸易紧张"有望缓解"
美国白宫周二(4月22日)表示,美国与中国就达成一项贸易协议的谈判“进展非常顺利”;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同一时间表态称,"美中贸易紧张有望缓解,但谈判将“艰难持久”。
发表时间: 22/04/2025 - 23:23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Leavitt and U.S.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Bessent speak to members of the media, in Washington REUTERS - Leah Millis
作者:安娜
综合法新社、路透社报道,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周二在记者会上表示:“我们与中国在商讨一项潜在的贸易协议方面,取得非常良好的进展”,莱维特还说,相关谈判“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白宫上述表态正值中美贸易关系高度紧张之际。此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中国则以最高125%的反制措施回应,使全球市场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升温。
而白宫此次罕见地以“非常顺利”来形容与中方的谈判,释放出明显的缓和信号。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在积极寻求通过外交途径,缓解贸易摩擦,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美中关税贸易紧张另一个缓和迹象,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周二(4月22日)表态称,"美中贸易紧张有望缓解,但谈判将“艰难持久”。
法新社发自华盛顿的消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周二在一场闭门会议中表示,当前美中贸易冲突的紧张局势有望缓解,原因是现行的高额关税几乎已构成一种“事实禁运”,对两国贸易造成严重阻碍。
一位出席这场会议的消息人士向法新社透露,贝森特是在由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在华盛顿主办的闭门交流会上作出上述表态。他认为,目前这种关税对峙状态对中美两国政府而言都“不可持续”。
贝森特所指的是,美国政府近期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额外关税,而中国则以对美国产品征收最高达125%的关税作为反制。这些高额关税已对双边商品贸易构成实质性的阻隔。
据称,贝森特还补充说,特朗普政府并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而是希望通过谈判寻求新的平衡。他称,美方希望中国经济向消费倾斜,而美国经济就向制造业回流,但不清楚中方是否愿意这样做。
该消息人士还透露,贝森特认为,这些关税已在功能上造成了双边贸易的“封锁”,影响两国正常经济往来。因此,他判断中美之间的贸易僵局有望在短期内出现"降温"的态势。
https://rfi.my/Bbch.X
美国白宫周二(4月22日)表示,美国与中国就达成一项贸易协议的谈判“进展非常顺利”;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同一时间表态称,"美中贸易紧张有望缓解,但谈判将“艰难持久”。
发表时间: 22/04/2025 - 23:23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Leavitt and U.S.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Bessent speak to members of the media, in Washington REUTERS - Leah Millis
作者:安娜
综合法新社、路透社报道,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周二在记者会上表示:“我们与中国在商讨一项潜在的贸易协议方面,取得非常良好的进展”,莱维特还说,相关谈判“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白宫上述表态正值中美贸易关系高度紧张之际。此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中国则以最高125%的反制措施回应,使全球市场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升温。
而白宫此次罕见地以“非常顺利”来形容与中方的谈判,释放出明显的缓和信号。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在积极寻求通过外交途径,缓解贸易摩擦,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美中关税贸易紧张另一个缓和迹象,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周二(4月22日)表态称,"美中贸易紧张有望缓解,但谈判将“艰难持久”。
法新社发自华盛顿的消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周二在一场闭门会议中表示,当前美中贸易冲突的紧张局势有望缓解,原因是现行的高额关税几乎已构成一种“事实禁运”,对两国贸易造成严重阻碍。
一位出席这场会议的消息人士向法新社透露,贝森特是在由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在华盛顿主办的闭门交流会上作出上述表态。他认为,目前这种关税对峙状态对中美两国政府而言都“不可持续”。
贝森特所指的是,美国政府近期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额外关税,而中国则以对美国产品征收最高达125%的关税作为反制。这些高额关税已对双边商品贸易构成实质性的阻隔。
据称,贝森特还补充说,特朗普政府并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而是希望通过谈判寻求新的平衡。他称,美方希望中国经济向消费倾斜,而美国经济就向制造业回流,但不清楚中方是否愿意这样做。
该消息人士还透露,贝森特认为,这些关税已在功能上造成了双边贸易的“封锁”,影响两国正常经济往来。因此,他判断中美之间的贸易僵局有望在短期内出现"降温"的态势。
https://rfi.my/Bbch.X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白宫: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非常顺利” 贝森特称中美贸易紧张"有望缓解"
美国白宫周二(4月22日)表示,美国与中国就达成一项贸易协议的谈判“进展非常顺利”;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同一时间表态称,"美中贸易紧张有望缓解,但谈判将“艰难持久”。
白宫考虑削减对华关税以缓和贸易战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以缓和与北京方面的紧张关系。一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对华关税可能会降至大约50%至65%之间。
Gavin Bade
/
Lingling Wei
/
Josh Dawsey
/
Alex Leary
更新于 2025年4月24日 07:32 CST
特朗普称,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将“大幅下降”。他表示,目前对中国加征的145%“非常高”,未来不会保持这样的水平,但也不会降到零。他还表示在和中国的贸易谈判中“会表现得非常友善”。封面图片来源:Kevin Lamarque/Reuters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在某些情况下削减幅度超过一半,以缓和已扰乱全球贸易和投资的美中紧张关系。
这些知情人士称,总统特朗普(Trump)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并补充说相关讨论仍在进行中,有多种选择被纳入考量。一位政府官员表示,特朗普不会单方面采取调降关税的行动,而是需要先看到北京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一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对华关税可能会降至大约50%至65%之间。一些知情人士称,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采取类似于去年年底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提出的分级方法:对美国认为不威胁国家安全的商品征收35%关税,对美国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征收至少100%关税。该法案提议在五年内分阶段实施这些关税。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表示:“总统特朗普已明确表示:中国需要与美国达成协议。关税决定只会由总统直接做出。其他任何说法都纯属猜测。”
据彭博新闻(Bloomberg News)报道,周三晚些时候,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告诉记者,特朗普并未单方面提出调降美国对华关税。
特朗普周二表示,他愿意削减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并称他在第二任期内对中国征收的145%关税将会下调。“但不会是零,”他说。这一进展对那些在近几周被白宫激进行动吓坏的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一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对华关税可能会降至大约50%至65%之间。
图片来源: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中国周三发出信号,表示对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持开放态度,不过北京方面警告称,不会在白宫持续威胁下进行谈判。与中国官员交谈过的人士称,在中国决策圈内,特朗普周二的言论被视为他做出让步的迹象。
即使特朗普决定将部分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削减一半,这仍意味着美国市场对许多中国电机、设备及其他产品的制造商来说几乎是关闭的。一些分析师估计,在如此高的关税水平下,美中之间的贸易可能在几个月内枯竭。
一些熟悉白宫的人士表示,特朗普降低对华关税有很大空间,同时仍能朝着其政府让美国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钩的目标努力。其中一位人士说:“这有点像是在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的情况下释放压力。”
美中双方都表达对达成协议持开放态度,这较过去一个月大部分时间的情况有所转变。此前,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相互加征对等关税并激烈交锋,导致全球股市经历了多年来最糟糕的几周。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此前报道,特朗普政府计划利用持续的关税谈判向美国的贸易伙伴施压,限制它们与中国的往来。尽管如此,贝森特表示,美中之间仍有空间就潜在贸易协议进行谈判。此类谈判必须有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参与,不过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两人尚未通话。
随着近几周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特朗普本人已表示希望习近平给他打电话。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官员还向中国外交官建议,让外交部长王毅联系国务卿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到目前为止,北京方面拒绝在这两方面进行接触。
包括财政部长蓝佛安和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内的一个中国高级官员代表团本周正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春季会议。
知情人士称,到目前为止,他们尚未安排与美国政府举行任何会晤,并计划于周四离开华盛顿。但这些人士表示,如果他们能与美国政府官员会面,情况可能会改变。
https://cn.wsj.com/articles/white-house-considers-slashing-china-tariffs-to-de-escalate-trade-war-9de13c29?mod=cn_hp_mediumtopper_pos_1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以缓和与北京方面的紧张关系。一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对华关税可能会降至大约50%至65%之间。
Gavin Bade
/
Lingling Wei
/
Josh Dawsey
/
Alex Leary
更新于 2025年4月24日 07:32 CST
特朗普称,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将“大幅下降”。他表示,目前对中国加征的145%“非常高”,未来不会保持这样的水平,但也不会降到零。他还表示在和中国的贸易谈判中“会表现得非常友善”。封面图片来源:Kevin Lamarque/Reuters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在某些情况下削减幅度超过一半,以缓和已扰乱全球贸易和投资的美中紧张关系。
这些知情人士称,总统特朗普(Trump)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并补充说相关讨论仍在进行中,有多种选择被纳入考量。一位政府官员表示,特朗普不会单方面采取调降关税的行动,而是需要先看到北京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一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对华关税可能会降至大约50%至65%之间。一些知情人士称,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采取类似于去年年底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提出的分级方法:对美国认为不威胁国家安全的商品征收35%关税,对美国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征收至少100%关税。该法案提议在五年内分阶段实施这些关税。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表示:“总统特朗普已明确表示:中国需要与美国达成协议。关税决定只会由总统直接做出。其他任何说法都纯属猜测。”
据彭博新闻(Bloomberg News)报道,周三晚些时候,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告诉记者,特朗普并未单方面提出调降美国对华关税。
特朗普周二表示,他愿意削减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并称他在第二任期内对中国征收的145%关税将会下调。“但不会是零,”他说。这一进展对那些在近几周被白宫激进行动吓坏的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一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对华关税可能会降至大约50%至65%之间。
图片来源: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中国周三发出信号,表示对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持开放态度,不过北京方面警告称,不会在白宫持续威胁下进行谈判。与中国官员交谈过的人士称,在中国决策圈内,特朗普周二的言论被视为他做出让步的迹象。
即使特朗普决定将部分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削减一半,这仍意味着美国市场对许多中国电机、设备及其他产品的制造商来说几乎是关闭的。一些分析师估计,在如此高的关税水平下,美中之间的贸易可能在几个月内枯竭。
一些熟悉白宫的人士表示,特朗普降低对华关税有很大空间,同时仍能朝着其政府让美国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钩的目标努力。其中一位人士说:“这有点像是在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的情况下释放压力。”
美中双方都表达对达成协议持开放态度,这较过去一个月大部分时间的情况有所转变。此前,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相互加征对等关税并激烈交锋,导致全球股市经历了多年来最糟糕的几周。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此前报道,特朗普政府计划利用持续的关税谈判向美国的贸易伙伴施压,限制它们与中国的往来。尽管如此,贝森特表示,美中之间仍有空间就潜在贸易协议进行谈判。此类谈判必须有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参与,不过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两人尚未通话。
随着近几周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特朗普本人已表示希望习近平给他打电话。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官员还向中国外交官建议,让外交部长王毅联系国务卿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到目前为止,北京方面拒绝在这两方面进行接触。
包括财政部长蓝佛安和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内的一个中国高级官员代表团本周正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春季会议。
知情人士称,到目前为止,他们尚未安排与美国政府举行任何会晤,并计划于周四离开华盛顿。但这些人士表示,如果他们能与美国政府官员会面,情况可能会改变。
https://cn.wsj.com/articles/white-house-considers-slashing-china-tariffs-to-de-escalate-trade-war-9de13c29?mod=cn_hp_mediumtopper_pos_1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白宫考虑削减对华关税以缓和贸易战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以缓和与北京方面的紧张关系。一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对华关税可能会降至大约50%至6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