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封盤 #抗議無效不如參選
[ 選委立法議席誕生史(6)終章:中英密議暗渡陳倉 ]
經過六四後香港一輪抗議浪潮與中方反撲,基本法終於步向埋尾。這邊廂,輿論炮轟九七後立法機關直選議席少得可憐,那邊廂,委任味極濃的大選舉團,亦頗受民間嫌棄,以致親共媒體要馬不停蹄撰文護航。
文匯報評論說,大選舉團本由港方提出,當時各種方案都多有引用做選特首辦法,不少人包括民主派參與協調的方案都贊同設為立法議席,反而本地親中團體隻字未提,外間標籤中方專制是無理抹黑,批評者本身才最反民主。
無論外間如何爭議,基本法草委政制小組已逕自鋪設超穩定軌跡,篤定九七後要有十年穩定期,不容出現抗共議會;小組最後會議主流方案建議,首屆立法會直選18人、功能組別30人、選委12人;其後選委減6人,增到直選議席上;第三屆選委正式淡出,直選累積增至30人,與功能組別看齊。主流以外,更有委員主張選委議席千秋萬世。
當時民主派接力靜坐抗議,有各大專院校學生聯手罷課,過千人到新華社示威並焚燒基本法,但始終未改變既定事實。1990年4月基本法封盤,選委議席順理成章成為關鍵少數,到第三屆「循序漸退」淡出,體現邁向更普及選舉的民主步伐。
隨著基本法角力落幕,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現身加許一班起草委員;那邊廂,港府以1991年18席直選為「安慰獎」,英輿論指英延出賣港人向中共叩頭;包括民主派在內香港政圈人士則早已收拾心情,陸續組黨迎接選戰。
及後彭督政改爭拗,中英雙方爆出當年外交密函。文獻揭示,中方對「選委會/大選舉團」立場一直毫不退讓,尤其要著力爭取英方修例,容許引入人大政協成員在九七前競逐立法局議席,某程度印證了,大選舉團這本來四不像鳥籠議席,其實是中共插旗佈陣木馬裝置。至於英方則幾經辛苦才勉強爭到議會「銜接」前題下,中方接受1991年有18席直選,九七後首屆立法會有20席直選,同時英方有條件承認本來飽受爭議的「選委會/大選舉團」議席。
雖然歷史再走下去,議會直通車安排仍拉倒告終,但在中方選委另起爐灶建立新權力制度下,「選委會/大選舉團」構想卻更擴充成過渡期權力階梯,由特區籌委設立的推選委員會,就一口氣推選出60個臨時立法會議員和第一屆特區行政長官。
足本全文 bit.ly/2RotDzy
[ 選委立法議席誕生史(6)終章:中英密議暗渡陳倉 ]
經過六四後香港一輪抗議浪潮與中方反撲,基本法終於步向埋尾。這邊廂,輿論炮轟九七後立法機關直選議席少得可憐,那邊廂,委任味極濃的大選舉團,亦頗受民間嫌棄,以致親共媒體要馬不停蹄撰文護航。
文匯報評論說,大選舉團本由港方提出,當時各種方案都多有引用做選特首辦法,不少人包括民主派參與協調的方案都贊同設為立法議席,反而本地親中團體隻字未提,外間標籤中方專制是無理抹黑,批評者本身才最反民主。
無論外間如何爭議,基本法草委政制小組已逕自鋪設超穩定軌跡,篤定九七後要有十年穩定期,不容出現抗共議會;小組最後會議主流方案建議,首屆立法會直選18人、功能組別30人、選委12人;其後選委減6人,增到直選議席上;第三屆選委正式淡出,直選累積增至30人,與功能組別看齊。主流以外,更有委員主張選委議席千秋萬世。
當時民主派接力靜坐抗議,有各大專院校學生聯手罷課,過千人到新華社示威並焚燒基本法,但始終未改變既定事實。1990年4月基本法封盤,選委議席順理成章成為關鍵少數,到第三屆「循序漸退」淡出,體現邁向更普及選舉的民主步伐。
隨著基本法角力落幕,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現身加許一班起草委員;那邊廂,港府以1991年18席直選為「安慰獎」,英輿論指英延出賣港人向中共叩頭;包括民主派在內香港政圈人士則早已收拾心情,陸續組黨迎接選戰。
及後彭督政改爭拗,中英雙方爆出當年外交密函。文獻揭示,中方對「選委會/大選舉團」立場一直毫不退讓,尤其要著力爭取英方修例,容許引入人大政協成員在九七前競逐立法局議席,某程度印證了,大選舉團這本來四不像鳥籠議席,其實是中共插旗佈陣木馬裝置。至於英方則幾經辛苦才勉強爭到議會「銜接」前題下,中方接受1991年有18席直選,九七後首屆立法會有20席直選,同時英方有條件承認本來飽受爭議的「選委會/大選舉團」議席。
雖然歷史再走下去,議會直通車安排仍拉倒告終,但在中方選委另起爐灶建立新權力制度下,「選委會/大選舉團」構想卻更擴充成過渡期權力階梯,由特區籌委設立的推選委員會,就一口氣推選出60個臨時立法會議員和第一屆特區行政長官。
足本全文 bit.ly/2Rot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