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懺悔錄:香港前途考古札記
70 subscribers
462 photos
352 links
2047前夕,探討英美卸責、中共走數與港人自賣的故事。盼後人引以為鑑、好自為之。
Download Telegram
#聯合聲明40年 #當年今日
1984年初,中英第8輪談判後,《信報》林行止接連在社評(1月31日、2月1日及6至7日)分析指,有迹象英方準備出賣港人,呼籲行政局華人非官守議員總辭明志,爭取群眾認同,與立法局議員裡應外合迫使港府表態。

//自從種種迹象顯示中英雙方在香港前途的原則性問題上已經妥協,港人從政要的言論和和英國報章的「揭秘」報導中,亦開始一意識到「港英」與「英英」之間取態有別…//

//立法局的質詢是公開而行政局是閉門會議…我們主張一方面由立法局議員公開質詢,另方面不同意英國政府做法的行政局華人議員,應考慮集體辭職向港人明志。如果他們組織某種形式的政黨,以落實香港人意願為「政綱」,相信景從者必眾;如果組織有方,領導有力,他們治港的貢獻,肯定遠較當行政局議員為大…//

//站在中國的立場,對行政局議員走進民間,亦應全力支持。中國若對香港許下的承諾有誠意,就不必直接插手香港行政,保持像現在的英國一樣的間接干預、積極影響的地位,相信已很足夠。對於大部分香港人來說,當有一天看到鍾士元爵士(或其他議員)充滿自信和自豪地對電視觀眾說「我是你們選出來是代表」時,港人治港就有一綫 — 僅僅是「一綫」 — 希望!//

後來這群精英沒有總辭,卻提出「羅保動議」,要求將來中英協議草案先交立法局辯論,給港人消消氣,創下「雄辯勝於事實」先河。

全文 tinyurl.com/excoresign

圖:TVB新聞掏寶、星島日報
#喜慶系列
九七前夕,中國官民携手宣揚接收香港光榮大業。新華社張浚生說,民眾以為九七後可隨時到港,官方要解釋國策殊不容易。那邊廂,最懂國策的深圳市政府則大興土木加強對港連繫,強調一切發展最受益是香港。

CCTV香港滄桑(1996):
//香港藝員黎明:「每次我進入美國邊檢,我填寫中國他不承認,我填寫香港他也不承認,因為CI是身份證明書,並不代表他的國籍。」

香港著名藝員沈殿霞:「我女兒雖然在加拿大受教育,但我認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懂得中文。」

欣宜:「天黑了,天這麼黑,風這麼大,小鳥、小鳥,你為甚麼還不回家?,天這麼黑,雨這麼大,小鳥、小鳥,你快回家吧!」

前香港美國商會會長馬畋(Frank Martin):「我們商會會員對香港前景有充份信心。」//

鏗鏘集(1996年8月18日):
//中央電視台為香港回歸重點製作「香港滄桑」紀錄片,7月2日推出,全國廣播。這節目出動九位國家領導人擔任總顧問,負責香港事務的港澳辦和新華社官員做策劃,充份反映政府對香港的看法。

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表示內地很多人對香港回歸存有幻想,有人甚至誤以為回歸後內地人可以自由出入香港,所以必須加強教育:「現在對一國兩制的含意是甚麼?不是十分清楚。1997年後,恐怕內地人到香港來還是要辦很多手續,香港回內地當然放鬆得多。內地會奇怪為甚麼這樣做,為甚麼一定要香港保持原來的社會經濟制度,和原來的生活方式。涉及香港事務的人,如果對基本法不了解,很多事都不好處理。」

香港、深圳一河之隔,深圳經濟特區得以蓬勃發展,主要因為鄰近香港,佔盡地利。面對香港回歸,深圳自然會加速發展,中央轉而要求深圳負起促進香港繼續繁榮安定的責任。

為接待明年大批國家領導人南下參與香港回歸慶典,深圳市政府大興土木興建國賓館。而為加強深港兩地經濟銜接,深圳市運輸局兩年前已著手研究西部通道,計劃興建一道跨海大橋,連接新界西北和蛇口,加強兩地陸路運輸、疏導交通。

「深圳不是主要受益者,真正受益是香港。因為香港現在的發展,主要靠港口吞吐量,如果能保證港口吞吐量發展,就能保證香港長期繁榮。」

劉家傑(主持):中國官民萬眾一心齊唱「歸來吧」,香港人思潮起伏,百感交集,我最近去了幾次機場送別移民朋友,但根據民意調查,三成有條件移民的香港人,覺得香港是自己的家,認為有責任留下。//

全文 tinyurl.com/reudiscourse
#當年今日 #OMDB八週年
「選舉係一時,做人係一世嘅。我哋有原則,我哋有底線。我哋唔會放棄跟隨我哋後面行嘅人,呢個先係從政者最基本嘅道德責任!我哋仲有一個獨立嘅司法系統,你同我都會相信。如果有任何人想搞佢嘅話,Over my dead body!」

2016年新界東湯家驊立法會議席補選前夕,民主派主流報章《蘋果日報》動用頭版支持公民黨楊岳橋。

那邊廂,2011年獲豁免毋須跟黨收緊立法會《議事規則》45(2)的卸任議員吳靄儀在網媒《立場新聞》撰文,以守衛議事規則為由替黨友拉票,同時淡化該黨昔日立場與責任:

//有網民以公民黨在2011年5月支持修改議事規則而對楊岳橋有保留。當年,我投的是反對票,得到公民黨同意。我相信,今天的公民黨,不可能贊成任何不利抗爭制衡的修改,楊岳橋更加不會。我當年的警告,今天全部兌現,2011年5月11日本人的發言,紀錄如下:"…I may add that I do so with full exemption from the Civic Party, because rules of procedure are above politics."//

楊岳橋最後獲16萬多選民支持,贏得七個月議席,競選開支亦拋離眾候選人,達250萬多,貼近當年法定之上限。他受訪時間接承認,為選舉自掏腰包近210萬。

7月,楊岳橋與五位黨友就《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二讀分別投贊成、反對及棄權票,遭網民不滿洗版。楊解釋指,通過二讀是要在全體委員會審議細節,包括黨友郭家麒之專業自主等有建設性修正主張。

同年9月立法會換屆選舉,楊岳橋再獲新界東5萬多選民支持成功連任,並接替梁家傑做公民黨黨魁。

四年後,楊岳橋在Facebook直播向網民致歉,表示昔日選舉造勢大會dead body言論是「講大咗」。

足本 tinyurl.com/OMDB2016

圖:公民黨FB、蘋果日報[無待堂FB]
#當年今日 #羅保動議
1984年3月14日,立法局22位發言議員一致通過「羅保動議」,要求任何有關香港前途方案,在達成最後協議前須交該局辯論。由於無法律效力,英方置之不理。

1983年底,中英第7輪談判後,立法局非官守議員首次從港督口中得悉英國將撤出香港,《鍾士元回憶錄》(2001)記,包括張鑑泉和范徐麗泰皆低頭垂淚。自認民意代表的兩局議員,決定在主權治權皆交回中國定局裡,爭取能維持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詳細協議,以及港人發聲機會。第一炮是推舉首席非官守議員羅保(Sir Rogerio Hyndman Lobo)提出上列動議,盼在中英閉門談判中加入民意影響。此舉引來中方反彈,認為議員打民意牌是要加添英方談判籌碼。中方談判團團長周南,更幾次召見英方團長伊文思抗議。

議員接連發言表態,議會新丁范徐麗泰表示支持「羅保動議」同時,又借機主張專上學院要設立「政制比較」科,讓青年人選擇適當制度;一度幫口爭取「主權換治權」的三料議員市政局民選票后譚惠珠,則強調當時制度,有助維持港人與外國人信心。

//[譚惠珠:]香港歷久以來,都是一個華洋雜處的自由港,到這裡旅遊、通商、投資、長期受僱和居住的各國人士為數不少…他們對香港的社會制度,觀察人微,就像用顯微鏡去看樣本一樣,然後他們就要決定是否在這裡投資或工作;也可以判斷香港是否一個自由、法治的地方…

督憲閣下,維持香港安定與繁榮,有賴法治、經濟和人民的行動自由,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當然中國與英國亦有誠意保持香港的安定與繁榮,從而保持香港市民及和香港有通商或其他關係的各國人士之信心…//

當時除了缺席的鄧蓮如、葉文慶外,在席非官守議員一致通過動議,但不被英方接納。到英外相賀維訪港公開宣佈九七後撤出香港後,兩局議員才先後訪英訪華陳情,這是後話。

全文 tinyurl.com/lobomotion

圖:TVB香港大事回顧、新聞掏寶
#人物系列 #查良鏞 #金庸
擁護開明改革的查良鏞,一度在八九時辭任草委,被批評為「老反共分子」,他曾自言尚有氣節,除了辭任草委,更說對當局遠而避之,就算國慶觀禮都不去。言猶在耳幾年間,查氏評彈彭督政改文章再受賞識,獲邀歸隊拜見總書記。

1) 八九民運短暫放空

星期一檔案(1989年6月19日):
//查良鏞今次對北京當局態度,有消息說令當局很不滿,說他是老反共份子:「我太太很害怕,我說其實活到這年紀也夠了,一個人光明磊落做一世人就算了,你可能一出門給汽車撞死,真的這裡很像住不下去,當然也會考慮去移民的。」//

傑出華人系列(2007年12月9日):
//從4月16日至6月底為止的77日內,查良鏞共寫了38篇社評,充分肯定學生反貪污立場,《明報》銷量從「雙查」方案最低潮躍升至超過20萬份。//

2) 取道莎翁合作共融

發表過對北京疏離言論後兩年多,查良鏞成功將《明報》上市再交棒易手,又獲牛津大學頒名譽院士,主持講座時,查氏借用莎士比亞名句形容鄧小平堅持改革開放將裨益中港兩地,由此呼籲港人放下政治偏執。

//[中共]黨內有人主張扶掖社會主義模式,壓制資本主義模式。鄧[小平]先生最後定案…:「要全力促進經濟發展,不管它姓社還是姓資。」這個信息就像莎士比亞一句名言那樣清楚:「名字是什麼?我們稱為玫瑰的花兒,換了一個名字也同樣芳香。」…假如北京真的能夠遵循鄧小平先生和江澤民先生的務實精神…以後的事,就讓經濟力量在中國和香港順其自然發揮作用好了…這是對局勢大致樂觀的基礎之所在。//

3) 嘲諷彭督歪曲傳統

翌年,查良鏞撰文為香港功能組別辯護,以婉轉行文嘲諷彭督政改構想無中生有,歪曲傳統令人咋舌。

//世界各國…從無民主發展到充分民主,過程有快有慢…既然進程已定,已由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體會議正式通過…大家似應心平氣和、團結合作的謀求平穩過渡,保持繁榮穩定,然後籌備十年後全面普選…何況中國全國正在全力進行改革開放,香港資本家正大學到內地投資,中國和香港前景一片光明,何必為了民主發展的步調相差八年而鬧得面紅耳赤,大傷和氣?//

冷夏(1994)《金庸傳》頁454:
//查良鏞自辭退草委後的表現,中共是一清二楚。他在英國牛津大學的演講,他關於香港政制問題的一些言論,他反駁彭定康的文章,中共領導人是留意到的。//

篇幅所限概述至此,下回再續。

足本全文見 tinyurl.com/louischa-pt6
#人物系列 #查良鏞 #金庸
[ 統戰大俠(6b) 學府功名登頂峰,指教港人識時務 ]
《明報》創辦人查良鏞,自前途談判以來,不違餘力支持中方政治議程,六四時一度表現疏離,但不久即重歸九七好友行列,獲最高領導人接見,更擔任特區籌委以至支持董建華連任星級助選團成員,提點港人識做,勿干犯北京權威。

4) 歸隊訪京禮遇重重

1993年3月,查良鏞在新華社副社長張浚生陪同下展開訪京行,拜見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總書記點名讚賞查良鏞先前批評彭督政改文章,查返港後撰長文留念。

1994年,查良鏞獲北京大學頒榮譽教授,他發表演講強調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規律,也是振興民族秘訣。

5) 指教港人認識時務

自言不想做政治家的查良鏞,在九七變局初期仍有相當程度參與香港時政事務。特區成立前,查良鏞應中方委任做籌委會委員;特區成立後,查氏獲特首董建華頒發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及後更加入董建華角逐連任助選團,出席挺董集會。

2004年,查良鏞在《明報月刊》鄧小平誕辰百年特輯撰文反駁中央干預香港指控,形容人大率先開腔否決零七零八普選,是保護香港顏面的美意,九七後香港失色是小將小兵不中用,未能發揮大元帥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預早奠定一國兩制的雄圖勝局。

6) 學府功名造極登峰

1999年,查良鏞獲掌控浙江大學四校合併的張浚生破格邀請,擔任人文學院院長,一償任教高等學府心願。查良鏞不負所託發表先進演講。10月底一場研討會上,他形容新聞工作要如同解放軍聽黨與政府指揮,保衛國家人民免受外國顛覆。

當時有傳聞,查良鏞以外行人姿態指導歷史研究生,被同系老師質疑學術水平,後來他請辭院長,執意自行攻讀博士。適逢劍橋大學向他頒發榮譽博士,查良鏞遂向該校申請入學,幾經轉折以86歲高齡取得博士學位。

2018年查良鏞逝世,外交部駐港特派員謝鋒向查夫人林樂怡發唁電致哀,讚揚查良鏞畢生愛國愛港,為香港順利回歸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足本全文 tinyurl.com/louischa-pt6

圖:香港報業公會
#張國榮 #壹傳媒
九七前,有港商用外國小報作風搶市場,圖文並茂偵查揭露政商名人明星秘聞,港人邊罵邊看樂此不疲,成過渡期急景寫照。

▍1. 重金追訪,獨家偷拍

其中一宗經典,是雜誌為拍攝歌星張國榮「同性好友」唐鶴德弄至撞車,甚至花重金本票開戶,要獨家接觸追訪在銀行工作的唐氏,其後又用各種方式偷拍寓所,搜查垃圾桶。期間傳張國榮曾甚不滿該傳媒老闆作風,但有相關高層形容,這是為求真相不惜代價。

撞車事件後,雜誌又揭露有關物業資產背景,趁放盤偷拍單位內部裝修,更一度往加國追訪另一物業。

▍2. 不是針對,反而愛惜

移居美國的財經作家兼復刻黎智英全集網站搞手李兆富(利世民),以蘋果前高層、動新聞推手身份,在其個人直播中否認他們狗仔隊有「長期」跟蹤明星,又力陳在董橋當老總年代,不會針對哥哥,反而更愛惜珍惜。

李兆富以打假新聞之名打稻草人,先否定坊間盛行借題發揮之極端傳聞,再略去當年好些關鍵操作細節。客觀效果是淡化該集團昔日幾許血汗與影響。

▍3. 市場掛帥,血汗換取

有前《壹週刊》、《蘋果日報》記者以前線身份憶述往日狗仔隊運作,成立草創初期確只是收料跟進,無特定對象要跟蹤;但全盛時期,娛樂圈狗仔隊有如情報機關,往往用整隊人計劃部署行動。這模式由壹傳媒引入,其他行家爭相仿傚。

作者春麗憶述,印刷媒體大賣年代,高層出手甚闊綽,老闆黎智英更曾宴請狗仔隊負責人到其府上吃鮑魚,指名要揭露最真實醜態。

//肥佬黎當年還請了狗仔隊阿頭到他家中吃鮑魚,說現在讀者很喜歡看揭祕式的故仔…下令繼續這種做新聞的方式,不要樣板新聞,不要明星穿得靚靚擺好甫士的硬照,不要女星笑得極燦爛的靚樣,卻要他們衣服穿崩,幾乎仆倒、走光或出醜的照片。//

▍4. 道德辯證,心照不宣

2005年,有傳媒學者指《蘋果日報》在張國榮生前死後的報道分別最大:生前有傾向負面形容其性取向、感情生活與演出打扮,死後則一致正面評價。學者相信,這由「貶」轉「褒」調整,主要來自市場考慮,尤其讀者接受程度。

從當時市場反應看,生前死後「揚惡」變「揚善」手法,大眾似乎甚為受落。不談外圍制約,或許過渡期民間主流共識,從來是道德與品味矛盾心照不宣,傳媒與受眾因果難分。但也有社媒專頁回顧,直指這表裡不一取態,在後覺醒道德通脹年代,演化成斷然否定過去歪曲歷史,令人慘不忍睹。

全文 tinyurl.com/next-coverage
回顧後過渡期工業轉型瓶頸,有意發展高科技廠商嘆融資難被迫搬上大陸,變相藍領未能受惠。工業署長葉劉淑儀說,政府不是銀行家,個別公司想成功要靠本身實力,失業工人要靠再培訓自救。

鏗鏘集 夕陽無限好(1995年11月26日):
//梁靄明在英國讀製藥,1985年回來發現當時香港製藥行業水平落後如第三世界國家,曾轉行但不甘心,終於3年前自己開藥廠。

曹啟聖(維基公司):「我們公司專門做設計集成電路,特點是會發聲。」

曹啟聖10年來眼見其他國家得政府大力扶助突飛猛進,香港技術停滯不前,很多電路廠相繼結束,他一樣不甘心,堅持做下去。

梁靄明、曹啟聖都是港府協助工業轉型計劃的受惠者,但同時非常擔心香港工業前景。

梁靄明取得港府300多萬貸款做藥物研究,準備生產在科技大學生化系研究到的兩隻藥物。有貸款,有現成技術,到頭來無法在香港生產,位於工廠大廈的藥廠未符合無污染國際標準。香港地價高,難籌集足夠資金置地,梁靄明只好向銀行借貸4000萬到中山開廠,設廠給香港的好處唯有拱手讓人。

梁靄明:「我們很贊成政府不干預政策,但對於我們高科技發展,所牽涉資金人力物力太大,在美國、日本或歐洲,政府幾乎都會為醫藥工業發展做借貸擔保,讓銀行可借給我們這類工業。」

記者:「政府能否做擔保之類?」

葉劉淑儀(工業署署長):「這根本不切實際,政府不是銀行家,不可能直接貸款,也不可能做擔保,個別公司發展始終要靠自己。」

政府強調香港工業不乏成功例子,可惜再成功香港亦受惠有限,因為生產基地都搬上大陸。

製造教育電子玩具和無線電話的黃子欣,工廠在東莞聘請12000名工人,包辦裝篏、造模等工序,在香港只聘1500人,全是白領,一個工人職位都沒有。

印刷廠董事總經理李德榮跟黃子欣一樣策略,任何沒時間性又需人手的工序都交深圳工廠做。

記者:「就算香港工業成功轉型,對現時失業工人就業其實沒有幫助吧?」

葉劉淑儀:「這是短期與長期問題,在全世界凡有經濟轉型社會,短期或微觀層面上,難免有些行業受衝擊。至於如何解決被淘汰工人問題,是社會福利和勞工政策問題,此外,配合經濟轉型很重要是人才培訓和再培訓。」//

全文 tinyurl.com/hki1995
#當年今日
2011年5月11日,建制泛民跨黨派通過,將驅逐議員權力擴至所有委員會主席。

議事規則委員會主席譚耀宗://每次有議員在立法會內衝擊政府官員,政務司司長都會致函給立法會主席,希望立法會主席採取行動…公眾普遍有一種看法,認為應該收緊立法會《議事規則》…//

公民黨吳靄儀表達異議留記錄,強調其見解與公民黨絕無關係,因議事規則應凌駕政治之上。

//雖然理性可能已無關重要,但我希望反對這項議案的理由能夠記錄在案…我提出反對與公民黨的立場絕無關係,因為《議事規則》應凌駕於政治之上。//

民主黨何俊仁急不及待澄清,說該黨決定無政治考慮,為使各會議暢順進行,他們贊成這次相當輕微修訂。發言期間遭人民力量黃毓民指罵。

//今天所動議的兩項修訂…是相當輕微的,所賦予的權力亦有限…以往即使大會主席,在他行使這權力時,也會先作出勸諭甚至給予警告…//

人民力量黃毓民點名譴責議事規則委員會四位泛民成員,指他們贊成收緊規則,是基於針對他的私人恩怨,但此舉影響日後所有議員。

//今天提出要修改《議事規則》那位,是表明對人不對事,寧願壞了大局…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議員、副主席劉慧卿議員、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議員及公民黨的湯家驊議員…今天在這個議事廳內支持這項修訂的議員,終於會得到歷史的懲罰。//

公民黨湯家驊示範比黨友吳靄儀更「一士諤諤」,以「主席平權觀」和「下屆可還原論」,徹底贊成授權驅逐和剪布。

//如果黃毓民議員、吳靄儀議員[來屆]也成功當選的話,他們當然可以提出修訂,把今天所通過的修訂全部修訂過來…我不接受立法會的運作是有階級之分的…把這權力延伸至其他委員會主席,藉以消除階級觀念,我覺得是恰當的…//

公民黨魁梁家傑解釋,該黨成員兵分三路投票取向不是投機,而是反覆辯證結果,主流決定支持授權驅逐,同時又為毋須行使此權以致「真普選」善頌善禱。

譚耀宗總結時以逆向邏輯挑戰非建制派,指其直選議員做出不得民心行為,豈不為其全面直選主張幫倒忙,令人覺得功能組別議員更勝籌?

大會在抗議聲中通過修訂議事規則第45(2)條,授予所有委員會主席驅逐議員權力。非建制派除鄭家富棄權,吳靄儀、馮檢基、何秀蘭及梁國雄反對,黃毓民及陳偉業離場沒投票,在席者皆贊成議案,加上建制票數,實現了跨黨派合作共識。至於擴充剪布授權,一如主流泛民事前表態,除湯家驊外其餘皆反對下被否決。

全文 tinyurl.com/2011rop
#聯合聲明40年 #當年今日
「中國人不是低能的…要相信我們中國人自己是能幹得好的。所謂香港人沒有信心,這不是香港人的真正意見。目前中英談判的內容還沒有公佈,很多香港人對中央政府的政策不瞭解,他們一旦真正瞭解了,是會完全有信心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93)

1984年6月23日,中英談判近尾聲,兩局議員鍾士元、鄧蓮如、利國偉訪京見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回港後鍾士元表示,鄧不同意港人有信心危機。

議員訪京之行由新華社社長許家屯促成。話說1983年中英談判僵局時,江蘇省第一書記許家屯臨危受命主持新華社香港分社,要拉攏政商界,他透過中大校長馬臨出面,點名邀約被認為不滿新華社的鍾鄧利三人到校長公館晚膳,其後三人與許定期會面並匯報港督。許家屯在1983年底透露北京領導層有意邀三人訪京談香港問題。

1984年5月下旬,英外相宣佈撤出香港定局後,鍾士元帶同多位兩局議員赴倫敦,盼向民主制度下之國會陳情,爭取政治保證與迴旋空間,結果遭奚落。及後鍾士元等再接中方邀請以個人身份赴京會面。幾經角力,鍾鄧利三人爭取到以各自表述方式,向外公佈他們以兩局議員名義出訪,並預告將獲鄧小平接見。

三人在新華社副秘書長楊奇陪同下起程,抵京翌日先見港澳辦秘書長魯平,他預會見鄧小平時講稿內容,以便中方有所準備回應。

6月23日早上,三人在人民大會堂四川廳會唔鄧小平及相關港澳辦官員,鄧重申中英談判不容港方第三腳介入,又表明九七必收回香港主權,若此前有動盪,北京將考慮自行提早接收。

鍾鄧利三人先表明支持中國收回香港主權成立特區,港人治港制度五十年不變。然後鍾士元申述香港人才外流,資金外移,人心動盪不安狀況,說港人最擔心將來變京人治港,或中低級幹部不能落實中央政策,甚至將來領導人走極左路線會否定一國兩制。鄧小平反駁指,港人真正想法不如三人所講悲觀,又重申香港政策是莊嚴決定,五十年不變一定算數,中央為港好事做盡,一旦港人真了解,必對前途充滿信心。

《香港回歸歷程:鍾士元回憶錄》(2001)://鄧小平說:「概括來說,你們說香港人沒有信心,其實是你們的意見,是你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信任…中央不願意在香港取一個銅板,所以做的事一定是好的,(香港人的信心問題)他們擔心是多餘的。」//

鍾士元等三人回港後轉述鄧小平講法,不信港人有信心危機,引來一場隔空論爭。

全文 tinyurl.com/UMELC-Deng
#當年今日 #十年人事 #陳健民
「我們守住這個激進的位置,可以讓更激進的人變得邊緣…」

泛民北京破冰功臣學者陳健民2014年6月受訪,明確道出他與另一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如何汲取往時經驗,構想出以「佔據激進,阻擋激進」來保護溫和派談判退讓空間之計策。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4年6月27日):
//力主談判的民主黨被部分激進派強烈指責為「背叛」、「賣港」…他們的政治實力和威望已經下滑到無法消化與北京的「妥協」,同時也缺乏創意和足夠的支持講「抗爭」…

陳健民一向是民主派裡堅持與北京溝通與商談的代表。2010年他是和民主黨一起與北京談判的主力成員,也曾在報紙上與「激進派」論戰,並因此不被許多社會運動的中堅分子信任…

「…今天我跳進戴耀廷這個『激進』計劃中,以我以前那麼溫和主張對話的形象(突然改變)一定會產生很大影響,會造成一種壓力,幫助這條路線建立得更好。我還是期待有人去談判,可是這次我不能做了。」戴耀廷和陳健民都深知,溫和的人走出來,站在激進一邊,才可以讓原本溫和、激進相對立的光譜重新洗牌,形成新的政治空間。

「我們守住這個激進的位置,可以讓更激進的人變得邊緣。而我們和他們不同的是,即便我們不談判,也至少不會去攻擊談判的溫和派……」陳健民說…

一邊以「公民抗命」的底牌吸納激進派,一邊以理性商討的過程團結溫和派,同時爭取主流社會支持。來自主流社會的參與和支持越大,「佔中」平台所選出的民間普選方案就越溫和,和北京越有談判的空間…//

佔中另一發起人朱耀明牧師亦在其「第三人稱回憶錄」表示,昔日他們最有利於當局的短期功用,是疏解延後激進勢力任何行動。

//朱耀明說:「所以我們三人存在的最大貢獻,其實是疏解和延後激進勢力的行動…」//

然而事態發展不似預期,事先張揚底牌一舉,除了開初起議程設定作用,往後無論長短線計策都未見成效。

2014年佔領運動以清場告終,當局政改方案亦遭否決。陳健民一度以樂觀論調回應鏗鏘集記者:「我看見那些30多歲,來自不同專業團體的人士,還有現在雨傘時代的大學生,十年後肯定是青年才俊,再加上到時的大學生和中學生,四代人一起爭取民主。嘩,試想想那股力量,勢不可擋吧?」

佔中案判刑前夕,陳健民從教席退休,表示自己自2002年民主發展網絡起,一直在中港公民社會走得很前,往後要換角色做其他事,前線留給年輕人。

全文 tinyurl.com/2014pseudorad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