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懺悔錄:香港前途考古札記
70 subscribers
462 photos
352 links
2047前夕,探討英美卸責、中共走數與港人自賣的故事。盼後人引以為鑑、好自為之。
Download Telegram
#六四前夕 #施南生
1989年5月底,北京軍區表態支持李鵬戒嚴令,學運更趨險峻,亞視節目 #今夜不設防 請來電影人施南生談演藝界聲援,認為事件黑白分明,有助大眾政治啟蒙。

今夜不設防(1989年5月26日):
//黃霑:「今晚嘉賓施南生是徐克太太,當年學運份子,現在很多次遊行都有去。」

施南生:「我們本來錄了節目講學運,當日比較開心,今日比較沉重。」

倪匡:「就算天安門廣場不流血,凡去天安門坐過的人,半年到一年間會全被捉拿。」

黃霑:「施南生,你認為我們現在以香港的中國人身份,應該做些甚麼?」

施南生:「今次運動最好一點是太簡單,你知香港最實際,人人只顧賺錢。那天打風都有幾萬人出來,因為太簡單,大家都立即明白。如果是派系鬥爭,還要費唇舌解釋,不要被誤導利用。今次議題簡單清楚:學生愛國,對方這樣無理愚拙顛倒是非。由這點開始,我們媒體工作者,可以用有系統方法令每個人醒覺更高。」

蔡瀾:「那首歌已是成績。」

施南生:「那首歌效率其高,每個人很快。有一晚遊行後,他們說,演藝界要各盡所能。最直接是作歌,就各自回去做工夫。半夜5時多,盧冠廷打電話來說作好了。」

倪匡:「徐克提議的。」

施南生:「是他發起的,想起甚麼就做甚麼。盧冠廷作好了,立即打電話給在美國正在上班的太太。」

黃霑:「唐書琛。」

施南生:「太太跟老闆我要請兩小時假,回去後填好詞打給盧冠廷,都是半夜發生。然後預約了錄音室下午3時錄音,打去電台呼籲,所有歌手自發來錄音,Radias的黃耀光一直守候著,早上10時立即拿去,當晚就到埗,在那裡講了一番話支持他們。」

****

施南生:「談到保留實力,如果我們有足夠的人不停繼續建設香港,保留我們長久以來很高的生存能力,能否扭轉局面,香港人很『叻』扭轉…」

倪匡:「香港人『叻』是沒有共產黨時,有就不那麼『叻』了。」//

1992年,施南生發起「希望工程人人有書讀助學計劃」,掀起港人北上助學熱潮。2014年,她與導演徐克離婚。2016年演藝界選委選舉,施南生跟上屆選委莊澄及爾冬陞、莊文強、陳欣健、張婉婷、金培達及及曾說後悔挺梁的張堅庭等影圈政治「素人」以「彌補撕裂」為政綱,挑戰香港影星協會理事長洪祖星15人名單「影藝之友」,結果僅爾冬陞一人勝出。

施南生近年製片作品有《智取威虎山》、《好好拍電影》及慶祝中共成立100周年主旋律電影《長津湖》上下集等。

全文 bit.ly/3M0EC8Z
#六四 #左派疏離 #譚耀宗 #鄭耀棠 #程介南
六四後,北京著手整頓香港左派團體。曾開天窗寫 #痛心疾首《文匯報》社長被停職。昔日帶頭上街聲援學運的工聯會,以及曾是支聯會始創成員,後來宣佈退出的教聯會都說對中國政權感疏離。工聯會鄭耀棠說不會跟政權決裂,但會追問六四責任;教聯會程介南說白色恐怖是癥結,會選擇不同策略推動愛國民主。

[1989年6月4日城市論壇]
譚耀宗(工聯會副理事長):「對於昨晚在北京發生事情,我表示強譴責北京當局血腥鎮壓北京學生、群眾。」

[1989年6月6日文匯報]
工聯會:強烈譴責北京當權者六月四日對學生、群眾的血腥鎮壓暴行!北京當權者必須立刻停止一切鎮壓和搜捕行動!

[1989年6月16日信報、文匯報]
陳茂波、梁振英、鄭耀棠、譚耀宗、曾鈺成、程介南等:立即停止搜捕不同政見人士;立即撤消戒嚴令;立即解除新聞封鎖。

新聞透視(1989年7月29日):
//鄭耀棠(香港工會聯合會理事長):「我承認在六四後疏離感是大了,但我本身立場很清楚,我沒有和現政權公開宣佈決裂或者劃清界線,我的問題是,它一定對六四有交代,向人民負責…」

程介南(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長):「我認為所謂轉軚是基本立場和原則有所改變,但在我們始終堅持維護真理愛國立場來說,這個軚永遠不會轉。譬如我們對六四事件的態度、學生運動的態度,對現在政府在緝捕知識份子高壓政策,我們態度始終不變。但具體對這政權的態度,我相信是改變了,不是一般人所謂靠攏,我認為相反,我們是疏離了…」//

全文 bit.ly/3lXFosl

#後六四香港 #八九民運 #六四屠殺 #一國兩制 #香港前途 #工聯會 #教聯會 #支聯會 #文匯報 #李子誦 #曾鈺成 #陳茂波 #梁振英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圖:議事論事
#八九民運 #當年糾察故事
1989年5月底,北京百萬民眾違抗當局戒嚴令上街遊行。3名湖南青年魯德成、喻東嶽和余志堅向學運領袖建議發動全國三罷不果,逕自用油墨潑向天安門毛澤東像,遭學生糾察拘捕毆打並移交公安,分別被判16年、20年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

學運領袖封從德憶述,移交公安不是核心人物的決定:
//柴玲、王丹出席了社經所幾乎全部骨幹到齊的「首都各界聯席會議」…那天下午王軍濤和王丹、吾爾開希、劉剛等人還專程去北大,力勸北高聯主張撤出廣場的王超華等人,阻止他們重返天安門,以便次日正式成立「廣場指揮部」…最終將三壯士送去公安局的決定,是在中共公安人員的要求下倉促作出的…至今無法確知哪些人參與了投票…//

回看當年留守廣場學生與知識份子,不少確將反抗行動封頂,一直錯判形勢,至戒嚴部隊用真槍實彈清場。

紀錄片《天安門》(1995):
//凌晨兩點半,軍隊包圍天安門廣場,將留守學生圍在中間,部隊停下待命,圍外群眾對他們高聲叫罵。

侯德健(流行歌星):「學生還拿來棉大衣和塑膠頭盔,我們都以為是橡皮子彈,直到兩點鐘後,前面來的兩個醫生和學生,才告訴我們,前面開的是真槍、真子彈。」

封從德(學生):「下午、晚上已流血了,多數同學在廣上沒親眼看見,還都不怎麼相信,想無非是解放軍用棍棒打。三點左右,約有3000到5000個同學聚在紀念碑準備決死一戰。很多工人市民的兄弟死在長安街上,跑回來很生氣地說:你們學生到現在還喊甚麼不能抵抗要非暴力甚麼,我們兄弟姐妹都已經死了。拿刀逼著學生說:你們不能這樣喊!」

劉曉波(教師):「有個人拿了一種半自動的槍,被我和幾個糾察隊員搶下來,這太可怕了,只要紀念碑上槍一響,戒嚴部隊就有口實毫不留情地打。我就把槍在紀念碑的欄杆上摔,摔得虎口特別疼。」//

全文 bit.ly/2VAV0Tb

[圖:紀錄片《天安門》]
#當年今日 #取消三罷33週年
#八九民運 牽動港人,兩個時刻尤其民情沸騰,本地領袖 #司徒華 分別做出相反決定:一是在李鵬戒嚴令後面對8號風球堅持集會;二是六四後因見 #旺角騷亂 而取消 #三罷。《司徒華回憶錄》記述有關事件,亦反映出頗為自相矛盾的考量。

1) 5月20日8號風球大遊行

//五月二十日凌晨,北京宣佈戒嚴。香港市民非常憤怒,本已定於當日在維園集合,然後再遊行到新華社抗議,但天有不測之風雲,八號風球高懸,很多人致電問我,集會遊行會否繼續舉行;亦有人勸我取消集會,恐防在颱風下生起意外,造成悲劇。我從早上在家中看電視、聽電台廣播,得悉很多市民…非常非常憤怒。當下判斷,這種意見一定要表達出來,於是,我透過電台宣佈,集會及遊行在八號風球下,照常舉行…八號風球,對香港人來說,是天意,是給香港市民的一個考驗,而這個考驗,我們通過了。這次遊行表現出組成支聯會的人的決心,他們不畏懼、不怕困難的那種勇氣…//

2) 6月7日取消三罷

//七日凌晨…約三、四點鐘,鄧蓮如來電說:「六月五日那天,有七十多八十個精壯男子,由深圳持雙程證來港,報稱是探親的,形跡可疑…到兩個鐘頭前發生的騷動中,看見他們混在人群,帶頭向警察擲石,衝擊中資機構、商店,放火焚燒汽車。」她繼續說,這是警方提供的情報…假如我們照樣繼續舉行罷市,或者遊行,這群人又未曾完全拘捕,可能繼續進行破壞,引起很大的事件。我考慮了一會,相信她不會騙我,便接納她的建議。鄧蓮如表示,要立即安排香港電台來電替我錄音,清晨六時便播出,由我代表支聯會宣佈取消集會和遊行,罷市和罷課卻照原定計劃舉行…我相信,當時是國內派來的人,假如香港稍有疏忽的話,他們會製造動亂,製造藉口以圖打擊支聯會,打擊整個支持北京民運的工作。//

特務破壞遊行事件未能稽考,但昔日支聯會大會接連有人質疑這決定。多年後今天對照回憶錄裡兩個行動背後想法,仍不免令人側目:論人身安全,對於過萬甚至過百萬遊行港人來說,8號風球與數十人搞事相比,到底何者更具威脅?論聽取民情,若戒嚴令也激發數萬人無懼風雨不惜冒險的決心,暴政血腥屠殺所引起民眾義憤豈不更大?為何這時卻不以大眾意見為先,偏偏擔心民運不和平會帶來外間口實?

全文 bit.ly/2HJrEi5
#回帶 #香港未曾殖民地
1964年中蘇交惡,蘇聯恥笑中共與英美合作剝削港人。9月下旬,被指蘇共操控的莫斯科世界青年論壇通過解放港澳等亞洲殖民地,中共嚴正譴責譴責「議會暴力」,有人用表決機器要求港澳獨立,反華多過反美帝。當時無人料到,八年後,頑疾纏身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千辛萬苦與美國總統握手。

〈赫魯曉夫修正主義集團把世界青年論壇變為反華論壇〉《新華社電訊》(1964年9月27日):
//蘇聯代表團在第一小組委員會提出的一項決議草案中,竟然要求給予屬于中國領土的澳門以所謂「獨立」。由于這項草案所包藏的惡毒陰謀遭到許各代表的譴責和反對,蘇聯代表見勢不妙,自動撤消了道項提案。然而,他們並不甘心失敗,又唆使錫蘭青年代表在小組會上要求消滅在亞洲的殖民地的決議草案,其中把屬于中國領土的香港、澳門同帝汶、巴布亞、阿曼、亞丁和南阿拉伯並列,要求按照聯合國宣言,給予它們「獨立」。

中國代表在小組會上嚴正地駁斥了上述決議草案中關于香港和澳門的錯誤提法,指出香港和澳門是英國、葡萄牙帝國主義根據不平等條約強佔的中國領土,中國人民一定要在適當的時候收復它們。決議草案中要求給予這兩個地方獨立,這實際上是在要求這兩個地脫離中國。中國代表對此表示堅決抗議。但是,會議操縱者不顧中關代表的嚴正抗議,開動表決機器,强行通過了錫蘭代表提出的草案…

在二十三日晚間舉行的世界青年論壇全體會議上…中國代表譴責小組委員會强行通過的兩項反華決議,再一次要求大會以團結為重,撤消那兩項干涉中國內政、侵犯中國主權的反華決議。但是,會議的操縱者…强行通過了第一小組委員會的報告…引起許多代表的極大不滿。有十幾個國家的青年代表紛紛上台講話,强烈讉責通過這兩項決議…//

全文 bit.ly/3b1CMb2

圖:CCTV紀錄片《毛澤東》(1993)
#當年今日 #泛民有條件撐國教
2011年5月初,港府宣佈就中小學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展開諮詢,其後中聯辦官員發表「必要洗腦論」及教育局高官「六四沙石論」使大眾嘩然。立法會6月進行無約束力辯論,民主派議員轉述坊間憂慮同時,強調若增批判內容將有條件支持。

1. 何俊仁:國教加普世,有條件支持

6月16日,民主黨何俊仁動議爭取公開公正公眾諮詢、在國教科加入普世元素://我想在此重申3點。第一,國民教育並沒有獨立成科的必要…第二,除了編寫公正客觀的國民教育材料之外,更需要確保有開放的平台進行討論和思辯…第三,如果政府即將推行的國民教育可以滿足今天議案中所提的條件,民主黨絕對不會反對,甚至會支持推行國民教育…//

何俊仁發言稱國教沒必要成科,但其議案卻未申明這主張。與此同時,公民起動何秀蘭及公民黨余若薇動議修正何俊仁議案,民主黨張文光就何秀蘭修正案再動議修正。

2. 何秀蘭:公民教育取代國教

何秀蘭修正案是泛民唯一表達反對獨立成科議案,主要以公民教育科取代國教科。有趣是,何秀蘭雖在議案反對成科,投票時仍贊成有條件成科的何俊仁議案和余若薇修正案。

3. 張文光:反對何秀蘭主張

至於民主黨張文光就何秀蘭修正案動議的修正案,正正反對以通識科取代國教科,並將訴求轉為利用它做基礎為國教科增加國史内容。

叫人嘖嘖稱奇是,到投票時張文光卻贊成何秀蘭修正案。

4. 余若薇:國教加人權,初中必修中史

那邊廂,余若薇亦贊成加強歷史教育,其修正案,主要在何俊仁國教科議案加上人權教育,又要求規定中史科為初中必修科。

剛接替司徒華做支聯會主席的李卓人也認同中史列為必修科,更說://如果政府真的要推行[國教],不如資助支聯會來做便更好一點,六四燭光晚會是一個最好的愛國教育或國民教育…//

5. 眾泛民:我們也愛國

好些泛民議員亦相繼展示有商有量取態,強調自己贊成國教,只要當局願澄清讓步,容許港式愛國就可以。

早前辯論修改議事規則時稱被排擠的人民力量黃毓民,則明言反對國教獨立成科,強調港人沒認同危機。

黃毓民在泛民幾個議案都維持棄權立場。與他恰恰相反,何俊仁總結時,由原案以至何秀蘭修正案都大包圍支持。他表示一切訴求,不過盼當局釋除疑慮。

幾許合作善意,泛民議案仍在分組點票下被否決。但其後的教育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與七一遊行,卻令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引起傳媒關注,結果課題繼續發酵。

全文 bit.ly/3Ojkn7I
#回帶 #香港未曾殖民地 #談判又移交主權
香港未曾殖民地,但中方又在前途談判主權移交用字上寸土必爭。

1983年中英第二階段談判前夕,雙方在議程上僵持,英方力爭先談九七後安排再談主權事宜(matters relating to a transfer of sovereignty);中方抗議語焉不詳,要求用字改"the" transfer of sovereignty。英方擔心一旦改寫北京會借故外洩,令大眾以為英方已投降。

關鍵時刻,英代表柯利達成功誘使中方周南主動提議略去冠詞,多年後周南仍自詡智多星邀功。

周南憶述議程爭拗,英方一籌莫展之際,他像「諸葛亮」上身妙計解難。

張春生、許煜(2012)《周南解密港澳回歸》125-127:
//周南當時是主管西歐的部長助理,在幕後負責談判的策略研究。他記得那是個夏天,大概是7月份。飯後喝咖啡的時候,柯利達告訴周南他非常著急,議程問題到現在還談不下來…周南…想了一下說:在英文裡,名詞前面可以加冠詞,也可以不要冠詞,是不是既不要「the」,也不要「a」,就叫「transfer of sovereignty」…他問柯利達在英文語法上可不可以這樣?柯利達說:「我考慮考慮。」他跟助手商量了一會兒,才確切說英文的表達可以做這樣的改動。周南當時來不及回去和大家商量,就說:「那好,就這樣定了。」這麼一來,議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當時英方的人員和中方的人員都覺得這樣處理很好…之後,周南和柯利達就第二階段談判的議程建成了一致意見,決定先談1997年後的安排,再談1997年前的安排,最後談「關於主權移交事宜」。//

不過根據解密文件,談判議程草稿早由英方擬訂,到6月21日周南與柯利達午膳時,才要求主權移交改用確定冠詞"THE"。柯利達說不影響中文表達,何必為這小事僵持?但周南苦纏不休。

英外交部私下盤算,既然周接受英方的談判次序以及主權議題繫於繁榮安排,不妨在這字眼讓步。外相賀維勸柯利達應盡量爭取使用"A",其次才建議略去冠詞。

到6月23日,中英代表再摸酒杯底,柯利達以退為進表示很難做,周南隨即扮演好人「釋出善意」提議略去冠詞,實際上「釋出底線」放棄早前要求。至此,議程終於拍板,雙方定於7月12日展開實質談判。

全文 goo.gl/opZgdT
#香港未曾殖民地 #立法機關的歷史

立法會網站(2014年2月14日):
//香港自1841年1月26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是英國的殖民地,其首份憲法是由維多利亞女皇以《英皇制誥》形式頒布,名為《香港殖民地憲章》,並於1843年6月26日在總督府公布。該憲章批准成立立法局,並授權"在任的總督......在取得立法局的意見後......制定及通過為維持香港的和平、秩序及良好管治......而不時需要的所有法律及條例。"。於1888年頒布取代1843年憲章的《英皇制誥》,其文本於"的意見"之後加入"及同意"等重要字眼。

香港由1997年7月1日起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根據於同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基本法》"),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立法權,而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

翻查Internet Archive紀錄,以上描述到2021年11月底還在,今年初立法會網站改版就消失了。新版改正為:

//1843年6月26日,維多利亞女皇在總督府公布《英皇制誥》的憲章。該憲章批准成立立法局,並授權"在任的總督......在取得立法局的意見後......制定及通過為維持香港的和平、秩序及良好管治......而不時需要的所有法律及條例。"。於1888年頒布取代1843年憲章的《英皇制誥》,其文本於"的意見"之後加入"及同意"等重要字眼…[下同]//

source: 舊版 bit.ly/39DR6X3 ;新版 bit.ly/3yb6540

#定例局 #立法局 #立法會 #英皇制誥 #香港殖民地憲章 #基本法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圖:Internet Archive、香港歷史系列
#回帶 #香港未曾殖民地 #主權從沒有丟失
#新華社(1982):中國關於收回整個香港地區主權的立場是明確的,眾所周知的。

1982年9月,英首相戴卓爾夫人訪京見中共領導人談香港前途,會談閉門進行,但總理趙紫陽見記者卻笑笑口爆一句「收回主權」使乜驚。當時坊間早有各種傳聞,這是官方首度公開承認,港股隨即下瀉。然而不少本地精英仍抱樂觀態度認為至少有得傾,相信主權最終口數口賠,香港可維持英治現狀。

TVB 1982年香港大事回顧:
//戴卓爾夫人和中國總理趙紫陽進行第二次會談,港督尤德爵士坐在戴卓爾夫人左邊,戴卓爾夫人右邊是英國駐北京大使柯利達。會談前,趙紫陽主動向香港記者發表有關香港前途的說話。

趙紫陽:「你們是香港來的多還是英國多?我看香港不必為前途擔心。」
記者:「為甚麼?」
趙:「為甚麼要擔心呢?(旁人:他們擔心主權問題。)主權問題…當然中國是要收回的,但我看主權問題並不影響香港繁榮穩定。」
記:「為甚麼…管理權怎麼樣?」
趙:「中國如果收回主權,定會採取一系列幫助香港繁榮穩定政策措施。」

趙紫陽這幾句話說完後,當天香港恆生指數下跌25點。

後來中英雙方發表聲明,說兩國領導人在友好氣氛下就香港前途進行深入討論。但多方面消息都說中英有很大分歧。聲明發表當日,新華社另發一段稿表明立場…//

全文 goo.gl/GS4KDh

#前途談判序幕 #九七問題 #尤德 #柯利達 #主權爭議 #維持現狀 #恆生指數 #不平等條約 #條約有效論 #收回香港 #收回主權 #戴卓爾夫人 #趙紫陽 #鄧小平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經典回帶
全國人大前常委、立法會前主席 #范徐麗泰 至理名言:
「香港人應該對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政制有基本上的了解…以便日後能夠作出適合香港社會政制的建議…如果犧牲香港人的自由,則香港社會繁榮安定的目的,必難達到。」[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84年3月14日)]

當時香港前途談判邁向尾聲,港府提出代議政制改革,公民教育、政治教育突然受各方重視。被英方賞識的新任議員范徐麗泰,在立法局3月辯論「羅保動議」時借機談教育,主張專上學院要設立「政制比較」科推動參政意識,讓青年人選擇適當制度,又強調若無自由,香港繁榮亦將變成泡影。翌年教育署即推出公民教育指引,卻被批評以道德教育和社會控制淡化政治意識。

全文 bit.ly/2Jem8al

#前途談判尾聲 #羅保動議 #代議政制白皮書 #教育署 #公民教育指引 #公民教育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話說昔日港府推行英式教育,學生毋須強迫親英,但潛移默化使不少人嚮往英國傳統,更樂於加入殖民地管治體制,連左派都自認西化。學校要求學生放眼世界,同時幾乎完全忽視本土歷史文化。

TVB 香港:一個年代的終結—香港人(1997年6月):
//楊鐵樑(前首席大法官):「我是較西化的中國人,頗喜歡英國人的中國人。」

程介南(前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可能我們是中華民族裡面最西化的人。」

英國當初不想在香港設立大學,因為在其他殖民地的大學曾經成為培植民族主義、反對殖民地管治的地方。不過港大培訓出來的香港人,不少都受英國倚重,成為管治架構一份子。

黃麗松(前香港大學校長):「打仗前大學最大目標是訓練一班人,第一可以做政府工,第二是教書。」

英國多年在港推行英式教育系統,學生毋須接受任何教條主義,但潛移默化之下都會變得很西化。

梁植穎(英皇書院校長):「英式教育下,學生能接觸外國文化,了解外國民主進程,學生知道和中國比較時,中國可能積弱太久,引用外國民主進程才可使中國強大。」

過去幾十年,香港大部份學生用英文教科書。歷史科課程設計,希望令學生有廣闊世界觀。初中歷史課程由歐洲文明開始,對香港歷史就幾乎不提。不過學生就認為這安排是理所當然。

學生A:「或者香港可能地方細呢,所以無乜歷史讀囉。」
學生B:「我哋喺香港居住可以比較了解佢,唔需要再喺堂上再學咁多…」
記者:「你係咪真係好熟悉香港歷史先?」
學生B:「你講,你問我答。」
記者:「香港幾時開埠吖?」
學生B:「…不知道。」//

全文 bit.ly/3yz3XU5
九七前夕,本地左派程介南憶述殖民暴政:「當時(培僑)校長被遞解出境,因為圖書館有數本《紅旗飄飄》,就是當時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的回憶錄。」

英治時期香港,政府防左剔右,有左派校長遭遞解出境。但隨前途談判大局既定,政治氣候開始轉變。臨近九七,學校課程開始變革,由代議政制公民教育到推銷基本法宣揚國民意識,要加速進行再政治化。

無綫新聞 香港:一個年代的終結—香港人(1997年6月):
//其實過往亦曾經有學校提倡愛國思想。1932年,民生書院的師生,為表示對日本侵佔中國東三省不滿,在校內進行象徵式軍訓。

黃麗松(前香港大學校長):「我們每個禮拜有兩次至三次軍訓,上完課堂四時到操場,就穿著白褲和藍色中山裝,抬著木槍接受軍訓。幾個禮拜後,九龍城警署那Inspector叫我們停止,不准我們做。」

1952年,政府修改教育條例,列明敬禮、歌曲、舞蹈、口號、校服、旗幟等,帶有政治性的,均屬違法。

1957年,培僑中學校長杜伯奎被港府遞解出境,理由是校內有煽動性政治書籍。

程介南(前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校長被香港政府政治部,天剛亮時衝入學校,捉了出去。」

1980年代之後,政治氣候轉變,雖然教育條例中,管制學校進行政治活一項仍然存在,但好像培僑中學這樣的升旗活動,並無受任何干預。

1980年代前,經濟及公共事務科著重教學生做個好公民。1984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達成協議,教育署修訂課程,加入有關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前途部份,同時增加解釋政府的制度,尤其是代議政制、民主自由以及立法原則方面。

政府去年撥款八百萬推廣基本法,前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程介南說,三年前他已提議政府要這樣做。

程介南:「前時官方的答案是,我們這個政府,是沒有責任用納稅人的錢去推廣另一個政府的憲制文件。」

終於在殖民統治快要結束時,香港政府才主動推廣基本法,要全港官校校長及教師投入。

程介南:「潘先生,你是甚麼人?」「香港人。」
程介南:「李校長,你是甚麼人?」「南海人,哈哈哈…」
「我是中國人。」「香港永久居民。」
程介南:「我們在學校近千人都是這樣討論,他們說,我是好人、我是地球人。沒有問題,讓大家討論一下。」//

全文 bit.ly/3I1efzg
#九七前夕港人心態
九七來臨,官方推再政治化社會工程。昔日逃港難民與抗英鄉民後代,除了少數堅持表態抗衡,大多數人都以迴避政治、專心賺錢來適應自保。

無綫新聞 香港:一個年代的終結—香港人(1997年6月):
//[政府宣傳聲帶]「中國人刻苦耐勞,無論環境點差,都會處之泰然。呢種美德,係第二個國家少見嘅。」

1950年代,大批內地人湧入香港,政府提供福利很有限,市民要靠自己努力,才能使生活得保障,香港政府也對這精神引以為榮。

周永新(港大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殖民地那港督又不是你選的,唯一可以想就是改善自己生活,要改善生活就是賺錢。」

英國在香港施政方針之一,就是要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

[政府宣傳片]「你看他們在華富邨的新居多整齊,小朋友現在可舒舒服服地做功課,還可以在騎樓種花,一家人安安樂樂地過日子。」

殖民政府的心態,是希望香港人少搞政治。

楊鐵樑(前首席大法官):「一問就有麻煩了。總之我做管的,管得你好好的,你可以安安樂樂。」

其實香港人亦有過一段反抗英國人的日子。英國在99年前接管新界時,曾遇到本地原居民武裝反抗,但抗英行動連一個月都維持不到。新界人臣服於英國管治,港府也處處表現出照顧新界人利益。

張人龍(前新界鄉議局主席):「香港人寧願在殖民地管治下生活,因為至少家庭幸福,生活又安定,又無暴政。」

15年前港督麥理浩來新界巡視,在上水一所中學裡種植了一棵白果樹苗,白果樹和年青一代新界人一樣,在殖民地氣候下成長。新一代對當年原居民抵抗英國人入侵歷史,並非人人記得。

學生A:「如果有選擇,我希望英國人繼續統治我們。」
學生B:「本身都不想回歸。」
學生C:「就是不想認同是中國人,才稱自己是香港人,感到有點高人一等。」

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曾經對香港造成一次心理衝擊。香港出現信心危機,很多人申請移民。六四後,中國繼續改革開放,港人又適應過來,工商界繼續在中國國內投資。中港之間,除了經濟關係愈來愈密切之外,香港愈來愈多小市民到國內買屋,有些甚至在大陸娶妻,生兒育女。

市民A:「[九七]這事實一定要來,我們都要接受現實,你看經濟多繁榮,股票又狂升啦,大家好像對以往看法改變了。」
市民B:「我們只不過是小市民吧,很多事都不到我們作主的,是嗎?」

適應環境,接受環境,似乎是百多年殖民統治下香港人的特色。//

全文 bit.ly/3OTzDZy
#倪匡 #前人提點到盡 #是我們未爭氣

「香港人『叻』是沒有共產黨時,有就不那麼『叻』了。」
bit.ly/3M0EC8Z

「過去幾年大家有幻想,以為接受共產黨統治不是壞透的事。因為過去幾年共產黨給人假象很進步、很開放、一直努力改革想中國好,結果現在假面具完全撕掉下來。」
bit.ly/2RBOpYs

「現在是人性醜惡與美善決鬥的時候,香港人現在都站在光明一面,問題是如何堅持下去。」
bit.ly/2IX1jvY

「香港商人不應為賺錢造成中國貪污,因中國貪污造成學運,因中國學運造成天安門死傷無數。」
bit.ly/3nFOivy

「香港在2944日後是個巨大難民營,人人都有資格尋求政治庇護,因為都支持過反革命暴動。」
bit.ly/2Xzgxkk

#今夜不設防 #亞洲電視 #八九民運 #六四 #六四屠殺 黃霑 #蔡瀾 #趙汝強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圖:亞視節目《今夜不設防》
#買島建港論前世今生
#倪匡:「現在要求三百多萬人去英國本土,這不可能。但英國有個島在南美洲,那島很大,只有幾百居民很浪費,給香港人住有何不可?港人喜歡去才去,若有二百萬,過幾十年就是另一個香港。」

坊間再傳1989年倪匡建議港人買島自救言論,認為獨具創見。其實有關構想早在1970年代中已被提出,到中英談判時又有人奮筆疾書呼籲過。隨後六四引發港人信心危機,各種前途方案活躍於市面,買島自救論亦受各方注目,本地商家和西方政策顧問曾異口同聲說可行,港媒更曾派人實地考察報道,但最後與其他更溫和方案一樣不了了之。下面簡列我們以往分享過材料,方便各位參考。

1) 《信報》林行止(1976):漂泊寄居等運到,不如決心買個島
那些年毛澤東逝世,鄧小平尚未復出,更未有「港人治港」之說,林行止提議港人考慮在美國買島重生,好過漂泊寄居等運到。看似天馬行空想法,反映香港經濟規模已達世界級水平。

2) 傳媒人雷健(1984):找尋一個新地方,建設一個新香港
1984年初,英外相賀維訪京宣佈英國全面撤出香港前夕,昔日中共幹部、資深傳媒人雷健編撰小冊子呼籲港人為前途奮鬥,爭取英國協助買島自救,用三百億港元外儲做基金,在國際保證和自由法制保證下,覓英國託管地開發初期基礎設施,再組織自願離去的人到「新香港」奮鬥。

3) 名作家倪匡(1989):或做順民,或起革命
1989年6月中,「三大才子」黃霑、倪匡、蔡瀾暢論六四後局勢,認為港人對中共開明幻想破滅,若無法變做順民,要不移居福克蘭,要不等待全球華人起革命。

4) 鄭經翰、黎智英等(1989):居英權擴充版,買島重建新香港
六四後為堵人才外流,工商專業人士鄭經翰、黎智英、梁智鴻、梁伯韜、香樹輝、袁天凡等自掏腰包以外判方式策動群眾爭取居英權,又建議在澳洲買地建設「新香港」。

5) 政策顧問Douglas Mason(1989):蘇格蘭西岸可建西方之珠
1989年六四屠殺後,部份西方國家視港人為難民。有蘇格蘭政策顧問指英國對香港有道義上責任,提議安排港人到蘇格蘭西岸重建新香港,解決九七危機。

詳細資料及連結 bit.ly/3bCv9YK
#冷門系列 #香港托派 #社運老兵
左翼人士林致良透露,香港托派老前輩向青病逝。向青在1952年初中共大搜捕托派時逃港,曾與老托派樓國華、王凡西積極介入火紅年代青年激進化運動,影響包括吳仲賢、岑建勳等好些無政府主義青年接受托派思想,向青本人更加入青年自創組織革命馬克思主義同盟(革馬盟),且極力主張當時老托派革命共產黨與革馬盟統一,但是爭取不果。他在革馬盟分裂後參與成立新苗社,關注香港民主前途與國際事務,當時活躍成員包括劉宇凡(區龍宇)。

那邊廂,好些昔日革馬盟成員如梁耀忠和長毛梁國雄也另組四五行動,在聲援八九民運期間,多次抗議大台支聯會不信任群眾。

當年向青在新苗社刊物撰文,一直以「進步觀點」批評香港主流民主派過於妥協,對時局抱不設實際幻想,以下摘錄文章是明顯例子。

//六四大屠殺之後,港人深刻感覺到無法接受北京代理人的統治…在這樣的形勢下,新香港聯盟拋出那個明目張膽地反民主、反進步的「一會兩局」方案…香港許多民主派的頭面人物的反應,竟不是…抗爭,而是把原先已經很不徹底的一九零人方案修改為更低一級的「四四二」方案…只要求十分之四直接普選,其餘十分之四功能選舉,十分之二區域組織選舉。這要求比行政局和立法局議員的「兩局共識」都比不上了。據說,個人常常練習倒退行動,對於健康大有裨益。我不知道這些民主派名流是否新近發現了,倒退行動對於政治組織也大有裨益…

迫使香港政府在最近二十年內採取比較開明的政策的種種特殊條件,在九七以後根本不再存在…一切只能靠中共和香港的官僚以及香港的資產階級大發慈悲了…現在,以中產階級為領導的民主派,已經在基本法的決定關頭暴露出軟弱無能的本性,香港的民主前途就要看能否出現一個強有力的堅決的民主派了…//

後記:革命人士入建制爭議

新苗社後來變成政團先驅社,因派林致良參選立法局受四五行動抨擊。先驅社在九七前後派員參選都落敗,反而曾活躍於革馬盟、四五行動的梁耀忠和長毛卻先後成功加入議會。據《香港01》專訪,曾參加革馬盟、與長毛份屬好友的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在2000年曾撰文批評長毛參選立法會,說他「放棄革命,走入建制是一種墮落」,又說:「你點會著住捷•古華拉入議會?捷•古華拉最憎議會」,二人自此交惡。

足本圖文 bit.ly/3AIf5PD

圖:林致良Facebook、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