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懺悔錄:香港前途考古札記
70 subscribers
462 photos
352 links
2047前夕,探討英美卸責、中共走數與港人自賣的故事。盼後人引以為鑑、好自為之。
Download Telegram
#IG精選 #董建華 #時代選中的小孩
#當年今日 駐華日軍以搜查士兵「失蹤」為由與國民革命軍在宛平城西盧溝橋一帶爆發戰事,引發其後中日全面戰爭。同日誕生的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在主權移交20週年受訪時表示,自己是「日本侵略時出生小孩」,有「天然愛國」背景,迎接九七興高采烈;相比下,很多受殖民統治年輕人則要較長時間走向「心的回歸」。董又透過公關說一向不大肆慶生,八十大壽也沒特別活動,只歡迎遼寧號訪港。
------------------------------------------
CCTV董建華專訪(2017年6月25日):
//董建華(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我是中國人,當然很高興香港回歸祖國。但忽略了我們離開祖國156年,一段很長時間。過程回歸了,心的回歸有一段時間,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要去做的。這是有個過程的,我一點也不擔心。」

央視記者董倩:「心的回歸是一開始就已經意識到這問題,還是說隨著香港回歸祖國,在過程中發現可能要比經濟其他方面的回歸更重要?這是一個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嗎?」

董:「像我這樣的人,我高興得不得了,香港回歸祖國懷抱,還要甚麼心的回歸呢?但其實因為離開祖國時間較長,所以後來看到有個過程,我們要去做工作。」

記:「為甚麼你沒這過程?其他人有這過程?」

董:「唏,我是幾十歲的人了,我是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時候生的,所以對我是特別深刻的事情。我父母親總說,日本人侵略時你生出來,這個孩子,你知道以後應該怎麼做,要做一個好的中國人、驕傲的中國人。所以這過程不同。現在香港很多年輕人,一直是殖民地以下的年輕人,所以應該有個心的回歸過程。」//

---------------------------
文匯報(2017年6月27日):
//被問及對於「青年新政」游蕙禎和梁頌恆去年在立法會播「獨」辱華之宣誓的看法時,董建華說,每個社會都會有這樣的人,但認為兩人是被誤導。他曾接觸的年輕人中,大部分不接受「港獨」,重申香港若搞「獨立」,將不能生存下去,並會失去國際地位。//

#七七事變 #盧溝橋事變 #主權移交 #人心回歸 #殖民統治 #團結香港基金 #青年新政 #游蕙禎 #梁頌恆 #遼寧號

[圖:思考香港YouTube片段]
#周慶峻 #香港自救行動聯盟
在台親共打手中華愛國同心黨創黨主席周慶峻,據報早前因武肺病逝。香港前途談判期間,周曾聯同其他在港右派人士進行反對中共接收「國際線」,一路走來包羅拒共撐共自治統一等立場。我們按公開資料回顧其履歷,展現兩岸左右合流前線畫面。

1. 自創流浪者會,支援偷渡陸客

話說周慶峻原名周慶鑽,1961年從廣東偷渡到港…1980年港府宣佈即捕即解前夕,周創立「流浪者協會」,聲稱人道協助偷渡人士。周說該會一半資金來自前國民黨官員軍兵,但未收過台灣當局資助。

但周慶鑽更頻繁曝光是就兩岸政治以至香港前途表態。

2. 去信英美元首,反對主權移交

1982年9月底,中英最高元首就香港問題初次接觸,英首相訪華後抵港,一群大專生與周慶鑽不約而同往機場「左右夾擊」。大專生以反殖立場反對英方用不平等條約做談判籌碼;周慶鑽則抗議中英未諮詢港人逕自發表公報。

「反對不平等條約」是兩岸官方共有民族立場,一度產生左右匯流畫面,但未幾即分道揚鑣。大專生反殖思想後來演化成「民主回歸」議程;周慶鑽則連同大批右派團體組成反對中共接收的聯盟。

1984年4月初,周慶鑽與多人以「香港自救行動聯盟」名義去信英首相要求香港維持英治,倘英方九七撤退在所難免,應將治權全交港人,主權則待兩岸統一後由港人自決…

4月19日,英外相賀,正式宣佈英國九七後撤出香港既定事實。香港自救行動到場高呼「唔好出賣我哋」…

5月初,周慶鑽與另一成員鄧發去信美國總統列根…說打算向英國國會並紐約聯合國總部陳情,促請美方批准簽證…輾轉近兩個半月,終獲總統助理禮貌回覆…

3. 親國民黨政見,無助爭取議席

台灣方面,外交部與行政院長俞國華相繼發聲,譴責中共與英國協議違背港人利益…又表示歡迎不願受暴政統治港九僑胞移台定居…香港自救行動特別發電報回覆致謝。及後,聯盟又抱「只問耕耘,不計收穫」態度,向港府民意審核處致函重申立場…

論本地親國民黨勢力回應香港前途…周某程度經營出本少利大關注。不過,這似乎未足以使他在政圈取得實際議席…

4. 移居台灣活動,威嚇反共人士

其後周慶鑽以周慶峻之名移居台灣,創立中華愛國同心黨與中國民進黨,兩度參選立委並以最低票落敗。周與其政黨成員又涉賄選…但其組織更馳名是經常聚眾襲擊反共人士…

5. 遊走兩岸營商,連結統派黑幫

2018年,有傳媒揭露周慶峻愛國同心會涉紅涉黑資金人脈…

全文 bit.ly/2Trxayl
#六四前夕 #民主木馬 #務實港人不歸路
[ 選委立法議席誕生史(5):民主拒共合縱連橫 ]
話說六四屠殺前夕,深受中方主導的香港基本法起草近尾聲,1989年2月人大通過的草稿,政制發展部份以「港人」獻議極保守的雙查構思做主體。中方說有仍修改空間,但普遍港人深知大局已定,中間派團體認為協調不過是中方「過橋」手段;民主派試過遊行請願、接力絕食不果,餘下議程是自辦全民投票,盡人事用民意令保守草委尷尬。

就在僵持不下之際,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猝然辭世,北京出現學潮,同時為香港帶來變局。

由於某種「民主覺醒」亦由於擔心九七前途,港人早前被壓抑的直選訴求,再度高唱入雲。北京戒嚴後數日,兩局議員首次就基本法政制方案提出共識方案,主張九七後首屆立法會半數議席由直選產生,到2003年變成全部直選,工商界亦同意加快民主步伐。受北京學運影響,基本法草案諮詢期延長三個月。

六四後,港人信心一度崩潰,曾出現反對基本法、反對主權移交聲音,但香港政圈各主流團體最終仍致力於基本法條文之上。期間大堆立法議席新方案湧現,工商界與民主派妥協出四四二方案,直選增至四成;那邊廂,從英方棄暗投明、被視為北京紅人的羅德丞,則與梁振英等諮委以新香港聯盟名義力推「自斷經脈」的一會兩局分組點票絕橋。增添直選議席與是否分組點票,成了後期爭論焦點。

由於聯合聲明所限,九七後不容明正言順保留委任制,角力之下,中共代理要經營鳥籠議會,若只調節直選與功能組別兩造消長畫面太難看,這時候,「選委會/大選舉團」議席正好派上用場。當時匯點政評人盧子健就分析,名曰「選舉」的四不像「選委會/大選舉團」議席,其實是插旗佈陣百搭牌:
//早[期]為草委會所拋棄的大選舉團在最近的專題小組會議上復活…一直以來,香港人都主張九七年前的立法局成員能移成為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的成員,以實現平穩過渡…

現在冒出了這個大選舉團,就有如一張「百搭牌」。九七年時,目可以把原立法局的委任議員推選為特區立法會的成員,銜接便無問題…它固然可以把英方九七年前委任的議員推舉進入特區立法會,但可以放棄他們,改推選其他人。//

無論親共親英心知肚明,縱使「選委會/大選舉團」有兩重鳥籠操作掩飾(雙重間接選舉),按其設計幾近變相委任,也由於這理解,中方一度揚言九七前立法局大選舉團產生議員,不能簡單坐直通車過渡,潛台詞是不容英方這樣安插人手到新政體中。

足本全文 bit.ly/2RotDzy
#IG精選 #陳健民 #哈維爾與曼德拉
時局變化,不少有識之士重提捷克前總統哈維爾「無權力者的權力」與「活在真實中」。話說十年多前香港民主運動分水嶺,就曾被類比作哈維爾與曼德拉之爭。

普選聯學者陳健民(2011年6月):
//香港不是蘇聯控制下的捷克,不能用「道德化公民社會」(Ethical Civil Society)倫理,以為否定一切程序和制度、否定一切妥協,就能提高民眾的道德覺醒,摧毀政府的合法性基礎…對抗有時、對話有時…如果有深遠種族仇恨的南非可以用對話來化解矛盾,同文同種的中國人為何不能?//

明顯地,當時陳傾向曼德拉。查實早在2010年4月底,陳健民已用其「溫和曼德拉」故事勉勵爭取與中共「破冰」的民主派:

//今天的香港應該不比1985年的南非來得惡劣。那一年,黑人解放運動領袖曼德拉已被監禁了22年,黑人繼續武力抗爭、國際社會繼續制裁南非、白人卻仍牢牢緊握政權…曼德拉寫信給白人政府,要求就南非的前途進行談判…如果連種族仇恨深重的南非都可以做得到,誰敢說對話不能為香港帶來民主?

普選聯已發表了政改建議方案…充分尊重基本法和人大常委的決定,而且為工商專業界提供均衡參與的機會…為的是開啟泛民與中央政府的良性互動…//

到民主黨超區方案通過前夕,陳健民再用曼德拉為其策略護航,引來支持五區總辭人士不滿,認為「溫和」主張背後,其實在排擠變相公投民意力量。

2020年,自言曾被曼德拉啟發公民抗命,後因佔中案服刑的陳健民,出獄後開始大談哈維爾,推崇捷克經驗,並指60萬港人參與泛民初選投票,正體現「活在真實中」公民力量。

健民書房:哈維爾活在真實中(2020年7月16日):
//活在真誠中,是哈維爾認為在這壓迫環境唯一可做事情。我回想上禮拜初選投票,除了要帶身份證,還要住址證明,如此嚴謹看似麻煩,但這正是活在真誠中的代價。結果很有力量,60萬人各區大排長龍,朋友之間會談論,產生團結感覺,形成命運共同體;另一陣營說自己有300萬人支持,但他們不會談論,因他們也知自己在說謊。但正如剛才說,這是有代價的。《七七憲章》發言人輪流被逮捕監禁受苦,但這過程逐漸在社會建立道德力量…//

相關背景:
五區公投,未竟全功的自治對決
medium.com/recall-hk/e-5276f615a29d

溫和泛民另起爐灶,最低門檻討價還價
medium.com/recall-hk/f-fd76058abd66
#基本法封盤 #抗議無效不如參選
[ 選委立法議席誕生史(6)終章:中英密議暗渡陳倉 ]
經過六四後香港一輪抗議浪潮與中方反撲,基本法終於步向埋尾。這邊廂,輿論炮轟九七後立法機關直選議席少得可憐,那邊廂,委任味極濃的大選舉團,亦頗受民間嫌棄,以致親共媒體要馬不停蹄撰文護航。

文匯報評論說,大選舉團本由港方提出,當時各種方案都多有引用做選特首辦法,不少人包括民主派參與協調的方案都贊同設為立法議席,反而本地親中團體隻字未提,外間標籤中方專制是無理抹黑,批評者本身才最反民主。

無論外間如何爭議,基本法草委政制小組已逕自鋪設超穩定軌跡,篤定九七後要有十年穩定期,不容出現抗共議會;小組最後會議主流方案建議,首屆立法會直選18人、功能組別30人、選委12人;其後選委減6人,增到直選議席上;第三屆選委正式淡出,直選累積增至30人,與功能組別看齊。主流以外,更有委員主張選委議席千秋萬世。

當時民主派接力靜坐抗議,有各大專院校學生聯手罷課,過千人到新華社示威並焚燒基本法,但始終未改變既定事實。1990年4月基本法封盤,選委議席順理成章成為關鍵少數,到第三屆「循序漸退」淡出,體現邁向更普及選舉的民主步伐。

隨著基本法角力落幕,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現身加許一班起草委員;那邊廂,港府以1991年18席直選為「安慰獎」,英輿論指英延出賣港人向中共叩頭;包括民主派在內香港政圈人士則早已收拾心情,陸續組黨迎接選戰。

及後彭督政改爭拗,中英雙方爆出當年外交密函。文獻揭示,中方對「選委會/大選舉團」立場一直毫不退讓,尤其要著力爭取英方修例,容許引入人大政協成員在九七前競逐立法局議席,某程度印證了,大選舉團這本來四不像鳥籠議席,其實是中共插旗佈陣木馬裝置。至於英方則幾經辛苦才勉強爭到議會「銜接」前題下,中方接受1991年有18席直選,九七後首屆立法會有20席直選,同時英方有條件承認本來飽受爭議的「選委會/大選舉團」議席。

雖然歷史再走下去,議會直通車安排仍拉倒告終,但在中方選委另起爐灶建立新權力制度下,「選委會/大選舉團」構想卻更擴充成過渡期權力階梯,由特區籌委設立的推選委員會,就一口氣推選出60個臨時立法會議員和第一屆特區行政長官。

足本全文 bit.ly/2RotDzy
#IG精選 #悼余英時
聲斐國際的史學家余英時逝世。余教授昔日就學燕京大學,在1950年寒假來港探親,機緣巧合入做了留港決定,入讀國學家錢穆創辦之新亞書院,成為首屆畢業生,其後獲推薦負笈美國哈佛大學,終取得博士學位並在該校任教。1973年再度來港,出任新亞書院院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兩年後重返哈佛。

余教授後來又先後擔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耶魯大學講座教授及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並曾獲頒Kluge Prize等重要獎項。

余教授昔日受訪自言,對政治只有「遙遠興趣」,選擇評論多過參與,但他從不掩飾反共態度。近年港媒《蘋果日報》一再邀他專訪談中港台時政,又刊登其文章,點名為剛進行商討日的佔中三子背書。

「遙距祝福」或者矇矓,在此不妨重溫余教授六四後促使普林斯頓大學校董John Eliot捐巨款成立學社,在危難中接濟流亡學者與學生具體事蹟,以為紀念。

2019年5月4日《蘋果日報》影片:
//當年一班六四後被迫逃離家園的學運領袖、知識份子,來到美國失業失學,就是由余教授一手拯救。當時教授拿著校友所捐100萬美金,成立普林斯頓中國學社,接濟流亡學生、學者,令他們有機會改寫命運。

余英時(學術泰斗):「(中國學社)就是養他們,讓他們在這處看書、寫東西、開會活動。我們不管他們,是給他們完全自由。」

好像王丹1998年出獄後,教授主動幫他寫推薦信給哈佛。

王丹(八九學運領袖):「大家知道余先生在美國學界的影響力,他的推薦信非常有力,所以我能順利進入哈佛大學就讀,是有余先生的恩情在內。」

八九六四時,余教授身在美國,他的表妹,即後來天安門母親發起人張先玲,兒子王楠在天安門被槍殺,余英時在《紐約時報》譴責,從此不再踏足中國。

余英時:「六四是它(中共)一手製造,它要靠六四才有今天,怎麼會平反呢?老是希望共產黨開恩,這是中國老辦法,希望皇帝心腸好起來,給你點好東西吧,這樣的心理永遠不會有民主的。對共產黨不能有幻想,希望它有一天平反。過去都是這樣,換一個人,希望平反;再換一個,又再(希望)平反,每一個比另一個厲害,很可笑,像嬰兒一樣嘛。」//

#余英時 #燕京大學 #新亞書院 #錢穆 #哈佛大學 #中文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KlugePrize #六四屠殺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 #JohnEliot #PerryLink #王丹 #柴玲 #方勵之 #劉賓雁 #蘇紹智 #蘇曉康
#IG精選 #李永達抗英名場面
坊間再傳昔日民主派(民協)李永達面斥英國高官「Bullshit」經典場面,形容是1987年爭直選請願,其實是1989年六四屠殺後,港人爭取居英權行動。

鏗鏘集 悲哀的香港人(1989年7月13日):
//7月2日英國外相賀維訪港,重申英政府拒收港人的立場。

賀維:「事實上英國政府根本無法給予數百萬港人英國居留權。」

李永達:「This bullshit speech is insulting the intelligence of Hong Kong Chinese. We protest, and we walk out!」

「Shame! Shame! Shame!」//

明明是1989,怎麼變成1987?好奇上網搜尋,據可見資料,原來2015年賀維逝世時,《蘋果日報》已誤把這經典場面標註為「1987年賀維訪港指香港1988年沒有直選後,李永達持橫額指罵賀維,遭到阻止」。

《東方日報》亦稱「賀維於1987年訪港時,曾有議員打斷他的發言,並拉起橫額抗議,指罵英方不負責任。」

當時引用《蘋果》的高登和堅離地教授相繼中伏;維基百科中文版賀維與李永達條目亦出現同樣情況。

翻查昔日報道,英外相賀維在1984至1989年間曾數次就前途談判、英女皇訪華、越南船民問題與六四殘局在香港短暫停留,但1987年則未嘗來訪。

回到李永達抗英「名場面」,據他本人憶述,原來橫額抗議行動是葵青七子同儕單仲偕的絕橋。李永達形容,當時不惜違反「和理非非」第四項,是出於良知驅使,連本地左派都讚好,後來更一炮多響立下大功。

李永達(2019)《判刑前的沉思》50-52:
//當時我是葵青區議會主席,賀維來香港的時候,區議會主席及其下的事務委員會主席都獲邀出席在會展中心的大型晚宴。我們一班不怕死年青人,構思有什麼可以做。當時單仲偕想出了一條「橋」由我做演員,在宴會場地中拉橫額抗議…由當時一名叫李建生的議員將抗議的橫額秘密帶入會場。在晚宴開始前,外相賀維發表講話之後,我和單仲偕及一眾議員便走出會場中間,拉開橫額,由我用英文了我們最對英國政府強烈的不滿…

我們進行這個行動時候,已經有四五個高大的外籍保安在我後面推我出會場。我便轉身用英文粗口罵他們,並大聲問他是否想用武力,他便停止…//

李永達還說,過後回想,英廷可算十分包容。

相關貼文 bit.ly/3s2movt
#歷史這一頁 #教協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章程
(第二十四屆第二次週年會員代表大會通過修訂,2021年5月7日職工會登記局立案)

//第二十條 解散
一、本會必須有全體合格會員三份之二或以上以秘密投票表示同意方得解散。
二、遇前項解散時,本會所欠一切合法債項皆須清還,餘款由合格會員均分之或依照會員代表大會之決定處理之。
三、本會解散時,總秘書須呈報職工會登記局局長。//

[圖:星島網]
#編輯推介 #一國兩制的開場與收場
時局動盪,不少人追問 #點解香港變成咁,卻未必有根底察覺歷史轉折徵兆。本土史家 #毛來由 博士,往日憑藉〈為何英國不早給香港民主〉與多篇文章啟蒙大眾,如今決心在香港困厄之際奮筆著書,從新近解密檔案發掘主流忽略線索,以淺白方式梳理出更大脈絡,打破坊間成見,貢獻同代與後世。其專頁《一國兩制的開場與收場1971-2020》陸續分享寫作點滴,包括刊於眾新聞網站免費文章及PATREON作品,由「點解香港係(現代)香港」講起,逐漸帶出地緣政治下,租約與主權問題怎樣深深影響香港發展超過半世紀,值得有心人留意支持。

原來根據檔案FCO 40/331,早在1971年,即將上任的港督麥理浩已是「香港一國兩制之父」;另有資料顯示,早於1959年,已有民選市政局議員警告要趁早擺平九七大限。如果命運能選擇… #而家講呢啲有咩用?誠然,當下讀書確無法改變過去,但或者仍有助觀察大局,以免在重要關頭,做出將來更追悔事情,成為後人眼中「會說話死屍」。

[毛來由近作及寫作網站]
麥理浩才是香港「一國兩制」之父
bit.ly/3meQvyy
1959年已有人建議:為下一代,盡快處理97年問題
bit.ly/2W2hbYE
《一國兩制的開場與收場1971-2020》
facebook.com/HKOCTS19712020
[PATREON] patreon.com/hk19712020

[本網相關貼文]
借呂大樂成果,論麥理浩戰略部署
bit.ly/3spCTS8
重溫匯點倡議,一窺特區自治之法律問題
bit.ly/3vvYlVG

[圖:《東邪西毒:終極版》(2008)]

#一國兩制 #特別行政區 #新界租約 #前途談判 #麥理浩 #本土史觀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 編輯手記:健筆收山,前途教訓是預言命中抑自我實現? ]
撰寫政經評論近半世紀的「香港第一健筆」《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林山木)早前宣佈封筆,坊間瘋傳本網無水印微縮菲林舊圖,有關他在前途談判時發表的「烏龜教訓神預言」,連堅離地教授亦不甘後人,再度「低調」取用。過去試過在其貼文留言交涉,未聞半點回覆。不如趁機回顧幾段評論經典。

1) 擺脫地緣牽制,集體買島重生

早在1970年代中,他已提議港人考慮在美國買島重生,潛台詞是要保持現有生活,唯一辦法乃擺脫中共地緣牽制,將政治主權交托西方社會,換取某種經濟自主。

2) 前途勢危恐被賣,總辭攤牌換籌碼

到1984年中英談判期間,林行止一再警告香港前途勢危,認為寄望北京口頭承諾自我約制是幻想。

//毒蠍的回答出人意外,牠說:「龜兄龜兄,難道我不知螫你一下我們就會一同葬身河底嗎?可是,這是我們蠍子的習慣,要改亦改不來啊!」//

當時他一度促本地精英行政局議員為大眾利益,把握時機向英方總辭攤牌,與立法局裡應外合迫使港府表態,免等到籌碼盡失慘遭出賣,可惜勸說無效。

//我們主張一方面由立法局議員公開質詢,另方面不同意英國政府做法的行政局華人議員,應考慮集體辭職向港人明志…//

3) 承認看漏中方計策,「港人治港」連消帶打

1984年9月,中英草簽協議前夕,林行止特別將1975年起關於香港前途文章輯錄成評論選集出版。林在該書序言回顧,認為昔日評論多數應驗,但在1982年卻看漏中方計策。

//…中國竟會提出維持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及「港人治港」作為其香港政策的南針;不管這些是否權宜之計,都足以令英國及港人無法招架。自從這些石破天驚的特別措施提出後,港人信心問題雖然還是存在,但由於對「高度自治」及「一切維持不變」有所憧憬,「英去中來」對港人所引起的衝擊已大為降低//

[尾聲] 過渡期二次變局:義憤又如何?港人必再低頭入華

六四後香港爆發信心危機,有論者曾樂觀認為中國變局是重振港本地製造業的時候。林行止卻在此時大撥冷水,斷定北京政府將慎重進行經濟改革,由於中港利益盤根錯節,港商不會輕易撤資,反而會趁高幹貪污走資浪潮取利;專業人士文化學者亦會繼續低頭入華發展。

無論義憤港人中聽與否,那些傾向新自由主義與實利考量分析,確描述到不少事態走向。但到底這是神預言命中,抑或不同位置角色自我選擇宿命,則回到歷史哲學老問題了。

全文 bit.ly/3lJtB2d
#IG精選 #李行 #美台斷交 #鍾鎮濤 #龍的傳人
縱橫影壇超過七十年,被譽為 #台灣電影教父 的資深導演李行辭世。

李行1930年生於上海,1948年遷台,1950年代末以台語片起家,再在黨政體制下經營某種儒家人倫、健康寫實鄉土寫實、瓊瑤愛情文藝等片種,得獎名作包括《蚵女》、《養鴨人家》、《秋決》、《汪洋中的一條船》等。

李行1986年拍完《唐山過台灣》後放下導演筒,1990年應邀拉隊訪問中國大陸,同行有宋存壽、蔡揚名、林清介及萬仁導演,算是兩岸大事。

近年李行受訪憶述當年抉擇:「我哥跑去跟我父親說,李行正猶豫要不要去大陸。我父親聽了就把我叫去,跟我說大陸市場如此龐大,怎能不去瞭解,叫我別猶豫了,我才答應下來。」

1990年代開始,李行致力改革金馬獎、又倡議成立組織,包括在港舉行「兩岸三地導演會」,創辦半官方組織「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推動兩岸影展以至為合拍電影政策鬆綁,歷史影響舉足輕重。

李行導演訪談,《拾穗—兩岸電影展十周人專刊》:
//1991年新春,香港電影導演協會如常來台與台灣電影導演協會一聚。席間李行提議,港台導演多年來互動頻繁,如今兩岸已漸進開放,應將聚會擴展為「兩岸三地導演會」…此提議隨即獲全場鼓掌同意,並決定由香港的吳思遠導演與李導演一同推動…

2003年,大陸與香港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有感於此,李導演從2010年起便積極遊說當局研擬相關辦法,期間數次前往大陸造訪相關人士…更不惜在癌症化療中,與醫生請了一次假,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期間親至北京拜訪。也就在那次抱病造訪中,廣電總局張丕民部長親將剛通過的《關於加強海峽兩岸電影合作管理的現行方法》面交給李行,兩岸合拍的諸多限制就此鬆綁//

一幕經典畫面特別值得港人回顧:話說當年美台斷交,四面楚歌是(洋人)的劍,香港溫拿五虎之一鍾鎮濤簽約做影壇賣座新人,在李行攝製電影《龍的傳人》(1981)中,與一批清新校園民歌手高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大唱同名歌曲宣示大中華道統。隨後原作者侯德健隻身犯禁赴中國大陸,歌曲風行兩岸,其他往中國發展藝人歌手如王力宏等都輪流在央視春晚演唱,成了民族獻媚熱門旋律。

[延伸閱讀]
人民幣力量圖鑑 — 港澳台諸星入華拜年賬
bit.ly/3dtScUz

國家電影中心:李行電影文物展
leehsingexpo.weebly.com
#IG精選 #當年今日 #六七暴動 #林彬 #萬人傑
1967年,香港左派借本地工潮反政府鬥爭,號召全港罷工不果,挾北京號召策動武鬥,有年僅八歲和兩歲姊弟遭土製炸彈炸死。8月24日早上,原名 #林少波 的商台播音員林彬與堂兄弟 #林光海 駕車上班途中遭汽油彈襲擊,送院後不治。由於林彬早前曾接獲恐嚇信,一般相信,遇襲跟他在商台節目「大丈夫日記」、「欲罷不能」批評左派言論有關。

當時香港人心惶惶,恐嚇浪潮更席捲傳媒,包括《明報》社長 #查良鏞、《真報》社長 #陸海安,以及與林彬齊名的反共KOL萬人傑(陳子雋)都受過死亡威脅。老報人陳子雋本來寫言情小說見稱,因見文革燒至香港,本地左派橫行,毅然以筆名萬人傑在《星島晚報》專欄打對台。

林彬逝世後三個月,萬人傑為更暢所欲言,自行創辦《萬人雜誌》,其後又辦《萬人日報》,推動大眾化反共政論十多年,期間經歷喪子之痛、同道離隊仍不懈堅持,至1980年代初因中風才被迫退休。

《萬人雜誌》創刊號(1967年11月1日):
//我們以往不怕港共的炸彈,今後也不會怕任何權勢。「萬人雜誌」是沒有背景支持的,為着要保持「萬人傑的風格」…

香港雖然是殖民地,但在歷經戰亂與政治迫害的中國人看來香港可愛之處甚多。惟對一般知識份子來說,香港之可愛倒不是物質文明方面的生活享受,而是信仰與言論的充分自由。這一點,是連口口聲聲叫「萬歲」的人也不能否認的…

我們雖然支持港府戡亂,但這並不是說我們毫無原則,盲目地同情港府的一切措施…無論站在中國人的立場,或香港人的立場,我們只擁護能使人民生活以自由、幸福、合理為基礎上的政府和政策。在這一個原則之下,我們的作者只要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都可以暢所欲言。我們決不做言論自由的扼殺者。因為真理愈辯愈明,最多不過是見仁見智而已。//

[圖:ATV《解密百年香港》]

#言論自由 #大丈夫日記 #欲罷不能 #萬人雜誌 #萬人日報 #萬人協會 #陳子雋 #俊人 #明報 #真報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 人物系列:殘奧第一金與復康之父愛國身影(1) ]
東京舉行殘奧,網民圍繞「香港第二金」、「殘奧」甚至「特殊奧運會」名號起爭論。其實名號背後是數十年香港運動復康治療歷程,不妨簡單回顧,並重新發現主催者「香港復康之父」方心讓獨有的國際地位與愛國身影。

有關特奧與殘奧起源,本地團體如此現身說法。

2010年 教育局影片「破藩籬 闖高峰」:
//何劍暉(香港特殊奧運會區總監,弱智人士體育協會執行總監):「特殊奧運會(Special Olypics)是全球movement,讓弱智人士可從中參與運動比賽和訓練。」

伍澤連(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義務秘書):「殘疾人奧運會(Paralympics),Para即Parallel平行,有Olympics後就有Paralympics,通常在奧運後十天至兩禮拜舉行,專給殘疾人士參加。」

1946年,甘迺迪家族成立基金推動社會照顧智障人士。1968年基金會在芝加哥公園區成功辦日營,發展出特殊奧運。

1978年,容德根博士與熱心人創立香港弱智人士體育協會,推廣智障人士體育活動,讓其發揮潛能。//

殘奧起源可追至二戰結束時為歐戰傷兵辧復康活動。1948年7月倫敦奧運開幕當日,神經科醫生Ludwig Guttmann在Stoke Mandeville同步舉行輪椅競賽,被視為殘奧先聲。被追認首屆殘奧賽事,則在1960年9月羅馬奧運後舉行,23國400多殘疾運動員參加。

香港運動復康治療也在1960年代起步。最開初,九龍醫院復康部與藍田戴麟趾夫人復康院進行輪椅籃球友賽,香港仔復康院亦設射箭會。

1970年,社聯復康部成功辦全港首次大型殘疾人綜合競賽。其後方心讓教授等在1972年成立傷殘人士體育協會,以便組織推廣殘疾人運動。同年港隊參加海德堡殘奧,於乒乓球獲1銀1銅。

翻看1970至1980年代報章,除了殘奧會,港隊亦參加多項海外賽事且屢獲佳績。

1984年夏季,香港「第一二三金」在第七屆殘奧運誕生。當年奧運在洛杉磯舉行,殘奧則在英美同時舉辦(英國Stoke Mandeville主要辦輪椅項目)。港隊馮月華在女子輪椅劍擊奪金;梅艷玲、曹萍、黃英和黃玉薇出戰女子4 x 400米輪椅接力也贏金牌,更刷新世界紀錄。梅艷玲亦在個人1500公尺第3組奪金,帶來大豐收。

2007年底婦女事務委員會大型展覽有花篇幅介紹首五位殘奧奪金女將故事,下回再講。
[ 殘奧第一金與復康之父愛國身影(2):1984年「第一金」 ]

1984年夏季,香港「第一二三金」在第七屆殘奧運誕生。港隊馮月華在女子輪椅劍擊奪金,那邊廂梅艷玲、曹萍、黃英和黃玉薇出戰女子4 x 400米輪椅接力賽也贏金牌,更刷新世界紀錄,而梅艷玲亦在個人1500公尺第3組賽事奪金,帶來大豐收。

《香港女性飛躍百年展》[2008]:
//馮月華女士幼年時患小兒麻痺症而導致雙腳不良於行…於1982年參加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接受劍擊及乒乓球訓練…於1984年第七屆傷殘人士奧運會中,獲得女子個人花劍金牌。

梅艷玲女士兩歲時因小兒麻痺症而導致不良於行…於1982年參加了體育協會,並於沙田銀禧體育中心接受「推圈」訓練。受訓短短兩年,梅女士便在1984年傷殘人士奧運會上表現驕人,奪得1500米田徑賽事金牌…近年醉心於網球運動,不時出外比賽…

在1984年的傷殘人士奧運會中…另有女子組於4 x 400米接力奪得金牌,成員包括黃英女士、曹萍女士、黃玉薇女士和梅艷玲女士。

黃英女士幼年時患上小兒麻痺症而致行動不便。在醫院療養期間,參加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的活動…於1984年傷殘人士奧運會4 x 400米女子接力賽中與隊員奪得金牌…後來轉而接受劍擊項目訓練,於1988年傷殘人士奧運會劍擊比賽中勇奪銀牌。

曹萍女士由於不良於行,在九龍醫院的物理治療部接受治療…1982年,她開始接受香港體育學院的田徑訓練,且在兩年後奪得傷殘人士奧運會4 x 400米接力賽金牌。今天,曹女士依然熱愛運動,並積極接受划艇訓練,備戰2008年的北京傷殘人士奧運會。

黃玉薇女士幼年時患病導致行動不便。她於1979年認識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並對輪椅籃球產生興趣。由於輪椅籃球與田徑項目一樣,均講求速度,故黃女士一併接受田徑項目訓練…在香港外圍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加入4 x 400米女子接力隊,與隊友奮勇奪魁。//

1984「殘奧第一金」那年,市政局亦開始對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資助。其後協會又得商業贊助及康體發展局資助,陸續增聘人手,成立運動醫療小組。

回顧本港運動復康,很難留意不到開創人物方心讓長久以來在復康事業以至公共領域的愛國身影,下回再講。
#運動復康與中港政治
[ 復康之父愛國身影(3):復康之父愛國路 ]
回顧本港運動復康,很難留意不到開創人物方心讓在復康事業以至公共領域的愛國身影。

方心讓在1923年生於南京,父親方振武是民國將領。1936年,方隨家人逃往香港,戰後赴英深造,1958年出任港府首位骨科顧問醫生,為數間醫院建立骨科團隊,又發展出獨門手術方法,且陸續催生多個本地及國際復康組織。

方在自傳表示,關心復康的起源,是行醫時經常面對四肢癱瘓病人,很想為他們做點甚麼。

據自傳描述,為推動變革,方心讓早就立志要擴闊人脈,加入香港扶輪社和馬會,結識更多有影響力人士。

經長期努力,方心讓終獲匯豐大班馬會主席沈弼推薦做馬會董事,後更成為名譽董事及慈善基金終身信託人,亦因此成為出色籌款家。

1970年代,方心讓在中環開私家診所,任聖保祿醫院院長,開始更受港府器重,在1974年及1978年先後被港督麥理浩委任入立法局及行政局。

幾年間,方心讓又出任世衛顧問、世衛香港復康治療協作中心總監及國際復康總會會長等公職,成為復康界國際人物。為推動國際復康憲章,方心讓拜訪過多國領袖元首。

1980年代香港前途談判時,尤德接任麥理浩成為第26任港督,方心讓開始為中國復康事業扮演橋樑。他在回憶錄自言,與中國連繫似乎令他得不到尤德信任,結果在1983年與1985年行政局及立法局任期屆滿後不獲續任。但他表示樂於這樣淡出政壇,因可專注推動復康總工作,反正看著中英爭拗港人無法置喙,已頗為「討厭政治」。

1983年,方心讓籌劃了京港慈善長跑活動,為成立中國傷殘人士體育協會籌款,到1984年4月更率國際康復會訪京,獲總理趙紫陽接見。

中英草簽前夕,方心讓受訪說中英協議時機合適。

那邊廂,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長子鄧樸方來港,為成立中國復康研究中心籌款,原計劃賣畫籌錢,但方心讓反建議辦數場小型晚宴,並動用本身人脈,先後邀得李嘉誠、包玉剛、邵逸夫、新地郭氏兄弟等巨與鄧結交。酒酣耳熱時巨頭爭相掏腰包贊助善舉,鄧再在答謝酒會公開贈畫表揚。最後共籌到5800多萬港元。

據報道,鄧樸方籌得善款後撥出500萬「回贈」給方心讓香港復康會,以表示中港殘疾人一家。

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簽訂聯合聲明,方心讓是少數獲邀上京見證的香港觀禮團成員,其後又多次上京會見中共領導人。

雖說淡出政壇,但方心讓在中英方高層人脈關係仍有相當影響力。好些朋友因而請他幫忙為中國投資開路,下回再講。